CN113470588B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70588B CN113470588B CN202110726304.6A CN202110726304A CN113470588B CN 113470588 B CN113470588 B CN 113470588B CN 202110726304 A CN202110726304 A CN 202110726304A CN 113470588 B CN113470588 B CN 1134705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lcd
- screen
- liquid crystal
- screen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86 sensory perception of smel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860 sensory perception of tas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10 touc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776 visual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Scrolling of light from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over the displa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canning of the display screen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46—Modulation of illumination source brightness and image signal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驱动芯片及存储介质,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将LCD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对每个屏幕区域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而是直接向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从而节约了LCD中各屏幕区域在进行背光点亮过程中的等待时长,所节约的等待时长可以用于LCD的控制器来接收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从而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LCD分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驱动芯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VR设备,例如VR头盔、VR眼镜等。在VR头盔或VR眼镜中,一般通过TFT 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来显示VR图像。
TFT LCD的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下偏光板、薄膜晶体管、液晶层、彩色滤光板以及上偏光板。TFT LCD是通过导光板来实现背光点亮的,在背光光源点亮后,光线会通过导光板传导及扩散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因此,整个显示屏要么完全点亮、要么完全熄灭。为避免VR图像显示出错,需要在整个显示区域内的数据完全写入并且液晶层完全翻转后,才可点亮背光光源。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TFT LCD中液晶层的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电容开关信号的写入速度受ITO线宽的限制,也即TFT LCD的刷新率是受限的,在此情况下为了给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预留出足够的翻转时间,必然导致留给写入数据的时长缩短,TFTLCD的分辨率的局限性较大,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不损害刷新率的前提下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驱动芯片及存储介质,能够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提高LCD分辨率。该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由液晶显示屏LCD的控制器执行,该方法包括:
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所述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
响应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屏LCD的显示模组、所述LCD的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模组以及所述LCD的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分子,所述Mini LED背光模组包括红绿蓝RGB Mini LED,所述RGBMini LED用于向所述显示模组提供背光光源;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所述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响应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Mini LED背光模组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基于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执行基于所确定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基于各个屏幕区域在所述LCD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获取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
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对于任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基于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确定将所述液晶分子翻转至所述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所述驱动电压。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在所述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所述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回路导通,以点亮所述部分光源。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接收所述图像帧的下一帧;
基于所述驱动方法,依次向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LCD为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组件,所述图像帧为VR图像帧。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所述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执行基于所确定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各个屏幕区域在所述LCD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获取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
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对于任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基于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确定将所述液晶分子翻转至所述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所述驱动电压。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用于:
在所述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所述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回路导通,以点亮所述部分光源。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帧的下一帧;基于所述驱动方法,依次向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LCD为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组件,所述图像帧为VR图像帧。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LCD、LCD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为VR设备,所述LCD为所述VR设备的显示组件。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该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所述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中液晶显示屏LCD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能够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读取所述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LCD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对每个屏幕区域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而是直接向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从而节约了LCD中各屏幕区域在进行背光点亮过程中的等待时长,所节约的等待时长可以用于LCD的控制器来接收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从而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LCD分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TFT LCD的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FT LCD的驱动方式的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式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的叠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点亮方式的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的分区方式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电路的逻辑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的分区方式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电路的逻辑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的驱动方式的原理对比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驱动方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驱动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驱动方式的另一原理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ni LED背光板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
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第一位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位置。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又称为液晶显示器,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LCD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数字型钟表等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优点是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LCD使用了两片极化材料中的液晶溶液,使电流通过该液晶溶液时会使液晶分子重新排列达到成像的目的,其中,液晶分子在不同电压的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光特性。LCD的驱动方式可划分为:静态(Static)驱动、单纯矩阵(Simple Matrix,也称为无源矩阵)驱动以及主动矩阵(Active Matrix,也称为有源矩阵)驱动三种类型。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TFT 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屏(AM-LCD)中的一种,TFT是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的缩写。由于LCD需要电压控制来产生灰阶,而利用TFT来产生电压以控制液晶分子的翻转角度的LCD就叫做TFT LCD。也即是说,TFT LCD上的每个像素单元(即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TFT来驱动,TFT LCD具有高响应度、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点。TFT LCD的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下偏光板、薄膜晶体管TFT、液晶层、彩色滤光板以及上偏光板,通过施加在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翻转角度,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又称为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是一种显示屏技术,其中,OLED(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体)是描述薄膜显示技术的类型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而AM则是描述LCD的驱动方式。
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Micro LED显示技术是指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将其组装到驱动面板上形成高密度LED阵列的显示技术。由于micro LED具有芯片尺寸小、集成度高和自发光等特点,在显示方面与LCD、OLED相比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所谓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VR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从理论上来讲,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VR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因为这些现象不是我们直接所能看到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来的现实中的世界,故称为虚拟现实。
纱窗效应:纱窗效应是在像素不足的情况下,实时渲染引发的细线条舞动、高对比度边缘出现分离式闪烁现象。在VR领域中,是指由于VR设备(屏幕和内容)的分辨率不足,人眼会直接看到显示屏的像素点,就好像隔着纱窗看东西一样的现象。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VR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用户可以在VR世界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其模拟环境的真实性与现实世界难辨真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VR具有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功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最后,它具有超强的仿真系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使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意操作并且得到环境最真实的反馈。正是VR技术的存在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VR技术的实现依赖于VR设备,VR设备是指支持VR技术的硬件设备,包括VR头盔、VR眼镜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为持续提升VR设备的使用体验,如何在人机工程上、显示效果上以及交互丰富性上,对整机做更大程度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VR行业持续关注和发力的部分。在提升显示效果方面,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尝试提升分辨率、刷新率、亮度范围等显示效果指标,来实现更好的显示体验。然而,受限于目前屏幕的生产工艺,在传统显示屏构架下,分辨率和刷新率等指标已经接近一个均衡状态下的临界值。
现阶段的VR设备普遍使用:TFT LCD、AMOLED、Micro LED等显示方案。Micro LED由于其基于半导体生产工艺,在分辨率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其价格非常昂贵,因而其应用一直很难普及。AMOLED显示屏随着手机上的应用普及,其生产便利性、制造成本都已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但由于其很难以真实RGB(红绿蓝)排列来实现其像素点排列,因而其显示细腻程度不高,有较明显的纱窗效应。而TFT LCD由于其成本优势较大、工艺成熟,且像素点排列为真实RGB排列,逐渐成为VR设备的主流显示方案,然而,受限于TFT LCD的架构和驱动方式,导致其在分辨率、刷新率、亮度范围三者间无法都实现较高的参数规格,很难实现显示素质较高且各项参数均衡的硬件规格。
以下,将针对TFT LCD的显示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TFT LCD的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下偏光板、薄膜晶体管、液晶层、彩色滤光板以及上偏光板。TFT LCD是通过导光板来实现背光点亮的,在背光光源点亮后,光线会通过导光板传导及扩散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因此,整个显示屏要么完全点亮、要么完全熄灭。为避免VR图像显示出错,需要在整个显示区域内的数据完全写入并且液晶层完全翻转后,才可点亮背光光源。导光板的背光点亮方式可划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是指将背光光源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侧入式是指将背光光源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TFT LCD的显示模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101、下偏光板102、薄膜晶体管103、液晶层104、彩色滤光板105以及上偏光板106。当侧方向的背光光源LED点亮后,光线会通过导光板101传到即扩散到LCD的显示区域内,由于背光光源LED只能实现统一开关的设计,也即要么一直打开,整个LCD完全点亮,要么一直关闭,整个LCD完全熄灭。
由于TFT LCD中液晶层104的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电容开关信号的写入速度受ITO线宽的限制,也即TFT LCD的刷新率是受限的,在此情况下为了给液晶层104中的液晶分子预留出足够的翻转时间,必然导致留给写入数据的时长缩短,TFT LCD的分辨率的局限性较大,无法实现刷新率和分辨率双规格的共同提升。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FT LCD的驱动方式的原理图,如200所示,将TFTLCD划分为5个屏幕区域A-E,对于第1个图像帧,GPU依次向TFT LCD的控制器写入屏幕区域A-E各自的图像数据(即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对于每个屏幕区域,一旦写入完毕,则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施加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以控制像素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进行翻转。由于TFT LCD的背光光源只能完全点亮或者完全熄灭,因此,在屏幕区域A的液晶分子翻转完毕之后,需要进入等候阶段,也即等待其他的屏幕区域B、C、D、E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之后,才能够点亮背光光源,也即在TFT LCD上显示第1个图像帧。在持续一定的点亮时长之后,背光光源关闭,GPU依次向TFT LCD的控制器写入第2个图像帧在屏幕区域A-E各自的图像数据,并执行类似的显示驱动流程。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能够在不损害刷新率的前提下提高分辨率。在TFT LCD的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将TFT LCD的背光光源替换为MiniLED,并调整TFT LCD的驱动方式,使其能够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亮度范围。针对VR使用场景,通过充分利用Mini LED可局部开关的特性,能够在整个LCD屏幕内实现背光分区处理,对每个屏幕区域,在TFT层完成信号写入和液晶完全翻转后,及时点亮背光,使得LCD在该屏幕区域内呈现出局部图像内容,这样能够减少传统驱动方式下,各个屏幕区域在背光点亮前的等候时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所减少的等候时间,能够用于增加写入更多的图像数据,或者增加背光光源的点亮时长,从而提升LCD的分辨率和亮度范围。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参见图3,在该实施环境中包括图像处理设备310和具备LCD的电子设备320,电子设备320可以是支持VR技术的VR设备,也可以是不支持VR技术的传统显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320的类型进行具体限定。在图像处理设备310上包括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311,在电子设备320上包括LCD 321和LCD的控制器322。
图像处理设备310上的GPU 311用于获取待播放的视频流,该视频流包括连续的图像帧和音频帧,同一时刻下的图像帧和音频帧构成该时刻的视频帧。可选地,用户在图像处理设备310上选择所欲播放的视频,图像处理设备310向GPU 311中加载该视频的视频流,可选地,该视频流可以是存储于图像处理设备310本地的,也可以是存储于云端的服务器的。
可选地,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或者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或者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图像处理设备310以及服务器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电子设备320上的LCD的控制器322用于控制GPU 311与LCD 321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显示过程中,GPU 311会向控制器322写入连续的图像帧,控制器322每接收到一个图像帧,都会驱动LCD 321显示该图像帧。
电子设备320上的LCD 321是指液晶面板,受控制器322的控制以显示对应的图像帧。可选地,将LCD 321可划分出多个屏幕区域,从而以屏幕区域为单位来显示图像帧的不同部分,比如,将LCD 321按照从上到下的垂直位置,划分成5个等高的屏幕区域,每个屏幕区域的图像数据写入完毕后,即施加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像素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翻转,在本屏幕区域的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即施加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像素单元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使得LCD 321中本屏幕区域显示该图像帧中对应的图像部分。
可选地,电子设备320可以是VR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车载终端、电子书阅读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设备310和电子设备320可以集成在同一物理机上,或者图像处理设备310和电子设备320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方式组合成一个LCD显示系统,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CD驱动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图像处理设备310和电子设备320集成在同一物理机为例进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电子设备320所包含的LCD 321可以泛指多个LCD中的一个,上述LCD 321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比如,上述LCD 321可以仅为一个,控制器322仅驱动单个LCD 321显示图像帧,或者,上述LCD 321可以为多个、十几个或者几十个,或者更多数量,控制器322控制所有的LCD 321显示相同或者不同的内容(例如分屏显示、多屏显示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320所包含的LCD 321的数量不加以限定。
以下,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构思进行说明: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的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罩401、Mini LED背光光源402、下偏光板403、TFT 404、液晶层405、RGB彩色滤光板406、上偏光板407以及表层玻璃408。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CD面板,并非采用传统的背光点亮方式,也即不属于传统的直下式或侧入式中的任意一种,而是采用Mini LED来提供背光光源,Mini LED能够将LCD显示屏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且可以分别单独点亮某个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也即能够对背光光源进行分区点亮,并且,TFT LCD与Mini LED还能够实现驱动信号的同步,从而能够保证这一LCD面板和Mini LED能够同步被LCD的控制器驱动。
上述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通过将传统TFT LCD的背光光源调整为Mini LED,从而能够对Mini LED分区进行点亮驱动,并配合相应地驱动逻辑,可以共同实现对电子设备(如VR设备)中各屏幕区域的刷新率、分辨率、亮度范围的参数规格提升,也即在维持高刷新率的前提条件下,还能够保持高分辨率和高亮度范围,从而大大提升VR设备的使用体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式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电子设备为VR设备为例,在基于VR设备显示VR图像时,需要采用光学透镜模组510、TFT LCD显示模组520和Mini LED背光模组530。光学透镜模组510包括但不限于单镜片或多镜片,树脂镜片或玻璃镜片,非球面镜、菲涅尔镜或复合透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VR设备采用的光学透镜模组510的类型不进行具体限定。主显示屏采用TFT LCD显示模组520,但摒弃了传统的背光方式,采用的是Mini LED背光模组530。利用Mini LED背光模组530能够对LCD中每个屏幕区域单独点亮,达到不同屏幕区域可异步点亮的效果,并配合LCD的显示分块技术,使得每个屏幕区域的图像数据刷新写入完毕后,液晶分子即时翻转,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的所有液晶分子翻转,先行点亮背光光源中本屏幕区域的部分光源,以使LCD在本屏幕区域内显示图像帧中的一部分,让用户看到局部图像。这一LCD驱动方式,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等待其他屏幕区域的液晶分子翻转所耗的时间,虽然在显示图像时是按照不同屏幕区域先后进行显示的,但在高刷新率的情况下,通过人眼固有的视觉暂留特性,能够保证不影响人眼观察的实际显示效果,且带来了更好的图像显示体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的叠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基于Mini LED背光光源的TFT LCD包括Mini LED背光模组610、下偏光板620、TFT 630、液晶层640、彩色滤光板650和上偏光板660。其中,Mini LED背光模组610包括下基板611、电极612、RGB Mini LED613、上基板614和防眩膜615。LCD的控制器可通过第一驱动信号驱动TFT 630,以控制液晶层640中的液晶分子进行翻转。LCD的控制器可通过第二驱动信号驱动Mini LED背光模组610中的RGB Mini LED 613,以点亮RGB Mini LED 613的背光光源。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点亮方式的对比示意图,如图7所示,701部分示出了传统的背光点亮方式,以直下式的背光点亮方式为例,可以看出在传统的背光点亮方式下,背光板要么完全点亮,要么完全熄灭;702部分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ini LED的背光点亮方式,由于Mini LED背光光源可以控制不同的分区分别点亮各自的部分光源,因此可以仅针对702中五角星部分对于的部分光源进行点亮,而其余光源保持熄灭即可,能够节约能源,且在点亮部分和未点亮部分之间保持较大的对比度。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8,该实施例应用于具备液晶显示屏LCD的电子设备,由LCD的控制器执行,可选地,该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显示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终端等。该实施例包括下述步骤:
801、LCD的控制器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传统的支持LCD的显示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车载终端、电子书阅读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虚拟现实VR设备,例如VR头盔、VR眼镜等,该LCD也即为VR设备的显示组件,此时该待显示的图像帧可以是VR图像帧,其中,VR是指可以让用户沉浸其中的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并与现实环境相隔绝。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设备,例如MR头盔、MR眼镜等,该LCD也即为MR设备的显示组件,此时该待显示的图像帧可以是MR图像帧,其中,MR是指通过全息图,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互混合,也可以看成是VR与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的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LCD的控制器接收电子设备的GPU发送的待显示的图像帧,该图像帧可以是视频流中连续的图像帧中的任一帧,也可以是一张单独的、不属于视频流中的待显示的图像,可选地,该视频流可以是传统视频流、VR视频流、MR视频流等,同理,对应的图像帧可以是传统图像帧、VR图像帧、MR图像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时,由于LCD的控制器接收到的图像帧是指图像帧中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而图像帧中的每个像素点都对应于LCD中一个屏幕区域中的一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用于驱动对应LCD液晶层中液晶分子进行翻转,使得光线在透过LCD各个层的作用之后,能够呈现出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所指示的颜色。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LCD可以是支持分区进行背光点亮的LCD,因此,对于LCD所划分的多个屏幕区域中的任一个屏幕区域,在确定该屏幕区域内的各个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时,LCD的控制器可以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接着,对于该屏幕区域内的任一个该像素单元,LCD的控制器基于该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该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确定将该液晶分子翻转至该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该驱动电压。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LCD上的像素单元与图像帧中的像素点是具有对应关系的,因此LCD上划分出的每个屏幕区域可以对应于图像帧中的一个图像区域,图像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决定了屏幕区域内每个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要想使像素单元内的液晶分子呈现出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则需要液晶分子翻转至目标翻转角度,而驱动电压正是将液晶分子翻转至目标翻转角度所需的电压值,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精准控制LCD上的屏幕区域显示出图像帧中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内容,提高LCD的显示准确性。
802、LCD的控制器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该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LCD的控制器在向各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对不同的屏幕区域进行驱动,也即是说,LCD的控制器对于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执行基于所确定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的步骤。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决定对不同屏幕区域的先后驱动顺序,能够使得屏幕区域有序驱动并在翻转完毕后点亮,且各个屏幕区域的驱动顺序是可操控的,大大提高了LCD驱动方式的可控性和可操作度,通过对不同屏幕区域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或者设置屏幕区域的优先级的确定策略,能够实现对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的精准定位,以下将介绍几种不同的优先级的缺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LCD的控制器可以基于各个屏幕区域在该LCD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例如,LCD的控制器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为垂直方向上处于最上方的屏幕区域确定最高的优先级,为垂直方向上处于最下方的屏幕区域确定最低的优先级,又例如,LCD的控制器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为水平方向上处于最左侧的屏幕区域确定最高的优先级,为水平方向上处于最右侧的屏幕区域确定最低的优先级,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位置信息与优先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限定。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按照屏幕区域的位置信息,使得屏幕区域的驱动顺序是按照位置来排列的,比如从上到下依次驱动,或者,从左到右依次驱动等,使得LCD中各个屏幕区域的驱动顺序是按照位置有序的,提高了LCD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LCD上已划分的多个屏幕区域中任一个该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获取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LCD中每个屏幕区域对应于图像帧中的一个图像区域,因此对于任一个屏幕区域,可以获取对应的图像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由于像素值的平均值代表了整个图像区域所蕴含的信息量的多少,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优先级与像素值的平均值正相关,从而控制蕴含信息量较多的屏幕区域优先被驱动,以进一步提升LCD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LCD上已划分的多个屏幕区域中任一个该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LCD中每个屏幕区域对应于图像帧中的一个图像区域,因此对于任一个屏幕区域,可以获取本图像帧的对应图像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相较于上一帧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由于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代表了整个图像区域相较于上一帧的变化程度大小,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优先级与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正相关,从而控制与上一帧中变化程度较大的屏幕区域优先被驱动,以进一步提升LCD的显示效果。
803、LCD的控制器响应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该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LCD的每个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都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之后间隔目标时长才进行背光点亮(即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这是为了等待每个屏幕区域内像素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完全翻转完毕,由于薄膜晶体管TFT是通过ITO电容的充放电来向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的,因此施加第一驱动信号的过程是指向ITO电容充电,是指ITO电容的两极之间的电压保持为对应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从而能够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控制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因此,在任一个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之后,LCD的控制器可以向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背光光源中与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达到对整体的背光光源进行分区点亮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LCD的控制器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时,可以在该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该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通过该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该回路导通,以点亮该部分光源。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屏幕区域设置不同的回路,使得在控制单个与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导通时,能够保持其他回路关闭,从而能够仅点亮整体背光光源中的部分光源,达到对屏幕区域进行分区点亮的效果。
在上述过程中,对每个屏幕区域,一旦在LCD的控制器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完毕,立即向该屏幕区域内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从而控制该屏幕区域内各像素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在本屏幕区域对应的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LCD内其他屏幕区域对应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可以直接在背光电路中,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导通,从而仅点亮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大大节约了各个屏幕区域对液晶分子翻转的等待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LCD播放视频流的场景下,GPU向LCD的控制器写入的图像帧是连续的多个图像帧,LCD的控制器接收GPU写入的连续的多个图像帧,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单个图像帧为例进行说明,对于该图像帧的下一帧,LCD的控制器可以接收该图像帧的下一帧;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该驱动方法,依次向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此类推,从而对连续的多个图像帧均采用分区点亮并在LCD中显示,这里不做赘述。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能够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LCD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对每个屏幕区域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而是直接向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从而节约了LCD中各屏幕区域在进行背光点亮过程中的等待时长,所节约的等待时长可以用于LCD的控制器来接收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从而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LCD分辨率。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液晶显示屏LCD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具备液晶显示屏LCD的电子设备,可选地,该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显示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终端等。该实施例包括下述步骤:
901、电子设备的GPU向电子设备的LCD的控制器写入待显示的图像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传统的支持LCD的显示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车载终端、电子书阅读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虚拟现实VR设备,例如VR头盔、VR眼镜等,该LCD也即为VR设备的显示组件,此时该待显示的图像帧可以是VR图像帧,其中,VR是指可以让用户沉浸其中的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并与现实环境相隔绝。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MR设备,例如MR头盔、MR眼镜等,该LCD也即为MR设备的显示组件,此时该待显示的图像帧可以是MR图像帧,其中,MR是指通过全息图,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互混合,也可以看成是VR与AR的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GPU接收CPU发送的待显示的图像帧,并将该待显示的图像帧发送至LCD的控制器,该图像帧可以是视频流中连续的图像帧中的任一帧,也可以是一张单独的、不属于视频流中的待显示的图像,可选地,该视频流可以是传统视频流、VR视频流、MR视频流等,同理,对应的图像帧可以是传统图像帧、VR图像帧、MR图像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902、对于LCD的多个屏幕区域中任一个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LCD可以是支持分区进行背光点亮的LCD,因此,对于LCD所划分的多个屏幕区域中的任一个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可以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可选地,LCD的控制器根据像素点与屏幕坐标的映射关系,对图像帧中的每个像素点,查询与该像素点对应的屏幕坐标,该屏幕坐标所对应的像素单元也即是该像素点对应的像素单元,对每个像素点均执行上述操作,可得到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像素单元,接着,对每个屏幕区域,可获取该屏幕区域内的各个像素单元所对应的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903、对于该屏幕区域内的任一个像素单元,LCD的控制器基于该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该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每个像素单元,LCD的控制器可根据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根据光学原理确定出一个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使得光线在透过LCD各个层的作用之后,使得像素单元能够呈现出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所指示的颜色。
904、LCD的控制器确定将该液晶分子翻转至该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驱动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LCD中包括液晶层,在液晶层的两端分别有TFT的栅极和源极,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压差即能够控制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可选地,将液晶层内所有液晶分子的源极设置为同一数值(即共享源极,可视为接地),这样只需要根据目标翻转角度确定液晶分子翻转所需要的压差,并利用压差和源极的共享电压,确定出栅极的驱动电压。
在上述步骤902-904中,LCD的控制器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由于LCD上的像素单元与图像帧中的像素点是具有对应关系的,因此LCD上划分出的每个屏幕区域可以对应于图像帧中的一个图像区域,图像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决定了屏幕区域内每个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要想使像素单元内的液晶分子呈现出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则需要液晶分子翻转至目标翻转角度,而驱动电压正是将液晶分子翻转至目标翻转角度所需的电压值,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精准控制LCD上的屏幕区域显示出图像帧中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内容,提高LCD的显示准确性。
905、对于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LCD的控制器可以基于各个屏幕区域在该LCD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例如,LCD的控制器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为垂直方向上处于最上方的屏幕区域确定最高的优先级,为垂直方向上处于最下方的屏幕区域确定最低的优先级,又例如,LCD的控制器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为水平方向上处于最左侧的屏幕区域确定最高的优先级,为水平方向上处于最右侧的屏幕区域确定最低的优先级,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位置信息与优先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限定。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按照屏幕区域的位置信息,使得屏幕区域的驱动顺序是按照位置来排列的,比如从上到下依次驱动,或者,从左到右依次驱动等,使得LCD中各个屏幕区域的驱动顺序是按照位置有序的,提高了LCD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LCD上已划分的多个屏幕区域中任一个该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获取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LCD中每个屏幕区域对应于图像帧中的一个图像区域,因此对于任一个屏幕区域,可以获取对应的图像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由于像素值的平均值代表了整个图像区域所蕴含的信息量的多少,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优先级与像素值的平均值正相关,从而控制蕴含信息量较多的屏幕区域优先被驱动,以进一步提升LCD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LCD上已划分的多个屏幕区域中任一个该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LCD中每个屏幕区域对应于图像帧中的一个图像区域,因此对于任一个屏幕区域,可以获取本图像帧的对应图像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相较于上一帧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由于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代表了整个图像区域相较于上一帧的变化程度大小,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优先级与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正相关,从而控制与上一帧中变化程度较大的屏幕区域优先被驱动,以进一步提升LCD的显示效果。
906、LCD的控制器基于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对应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该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之后,先对优先级最高的屏幕区域,对屏幕区域内的每个像素单元,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生成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并向该像素单元输出该第一驱动信号,接着,对优先级第二高的屏幕区域执行上述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对所有的屏幕区域都执行上述操作,从而完全对整个LCD屏幕内所有液晶分子的驱动翻转。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决定对不同屏幕区域的先后驱动顺序,能够使得屏幕区域有序驱动并在翻转完毕后点亮,且各个屏幕区域的驱动顺序是可操控的,大大提高了LCD驱动方式的可控性和可操作度,通过对不同屏幕区域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或者设置屏幕区域的优先级的确定策略,能够实现对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的精准定位,以下将介绍几种不同的优先级的缺策略。
907、LCD的控制器响应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在该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该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LCD的每个屏幕区域,LCD的控制器都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之后间隔目标时长才进行背光点亮(即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这是为了等待每个屏幕区域内像素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完全翻转完毕,由于薄膜晶体管TFT是通过ITO电容的充放电来向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的,因此施加第一驱动信号的过程是指向ITO电容充电,是指ITO电容的两极之间的电压保持为对应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从而能够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控制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因此,在LCD的所有屏幕区域中,当任一个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之后,LCD的控制器可以在该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该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LCD的控制器可以按照屏幕区域与回路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该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比如,该映射关系可以是屏幕区域与回路的位置对应关系,或者,还可以是预设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908、LCD的控制器通过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该回路导通,以点亮该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该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LCD的控制器可以将该回路的开关设置为开启状态,以导通该回路,从而向各个像素单元对应的IPO电容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IPO电容充电完毕后可以一直保持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压差不变,因此不必一直打开回路的开关,而是可以在开启回路的开关并等待IPO电容充电完毕后关闭回路的开关,以节约能源。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屏幕区域设置不同的回路,使得在控制单个与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导通时,能够保持其他回路关闭,从而能够仅点亮整体背光光源中的部分光源,达到对屏幕区域进行分区点亮的效果。
在上述步骤907-908中,响应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LCD的控制器可以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也即是说,对每个屏幕区域,一旦在LCD的控制器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完毕,立即向该屏幕区域内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从而控制该屏幕区域内各像素单元对应的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在本屏幕区域对应的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LCD内其他屏幕区域对应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可以直接在背光电路中,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导通,从而仅点亮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大大节约了各个屏幕区域对液晶分子翻转的等待时长。
909、电子设备的LCD在各个屏幕区域内显示与该图像帧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LCD中的每个屏幕区域,在液晶分子翻转完毕且对应回路导通(即背光点亮)之后,会显然而然的在当前的屏幕区域内显示该图像帧中对应的图像区域(即图像数据),这样虽然会导致本图像帧中不同的图像区域是先后依次显示的,但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只要保持各个图像区域的显示时间差不超过人眼能察觉的阈值,就能够保持图像帧的视觉呈现效果不受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LCD播放视频流的场景下,GPU向LCD的控制器写入的图像帧是连续的多个图像帧,LCD的控制器接收GPU写入的连续的多个图像帧,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单个图像帧为例进行说明,对于该图像帧的下一帧,LCD的控制器可以接收该图像帧的下一帧;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该驱动方法,依次向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换言之,对于下一帧执行上述步骤901-909类似的操作,以此类推,从而对连续的多个图像帧均采用分区点亮并在LCD中显示,这里不做赘述。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能够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LCD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对每个屏幕区域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而是直接向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从而节约了LCD中各屏幕区域在进行背光点亮过程中的等待时长,所节约的等待时长可以用于LCD的控制器来接收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从而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LCD分辨率。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的分区方式的原理性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将LCD的Mini LED背光板划分成了5个区域1001-1005,这5个区域依次从左到右排列,LCD的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这5个区域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点亮,当然,如果将这五个区域视为一个统一的部分,那么能够统一对整个LCD全部的面板进行同时点亮。图10中下半部分1010示出了,按照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分别先后点亮区域1001-1005的点亮设计下,时间轴与各个区域亮度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区域1001-1005能够达到异步点亮的效果。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电路的逻辑示意图,如1100所示,可以看出,在图10所示的将Mini LED背光板划分成了5个区域1001-1005的基础上,对应地,在整个背光电路内提供有5个回路,分别用于控制是否点亮背光光源中与区域1001-1005各自对应的部分光源。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的分区方式的原理性示意图,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将LCD的Mini LED背光板划分成了25个区域1201-1225,这25个区域依次分为5行5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LCD的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这25个区域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点亮,当然,如果将这25个区域视为一个统一的部分,那么能够统一对整个LCD全部的面板进行同时点亮,当然,还可以对这25个区域中的多个区域视为一个组合的部分,从而对多个区域进行统一点亮,例如将区域1201、1207、1213、1219、1225视为一个组合的部分,对区域1201、1207、1213、1219、1225进行统一点亮或者统一熄灭。相较于图10提供的划分成5个区域的方式,图12提供的划分成25个区域,能够进一步地提高LCD分区点亮的精细化显示需求,划分成25个区域仅仅对Mini LED背光板的划分方式的一种示例性说明,可以按照实际显示需求,划分出更多或者更少的区域,只要能够保证各个区域支持依次局部点亮,以配合图像信号的写入以及液晶翻转完成后的时长周期即可,同样能够通过局部点亮的方式,减少图像信号写入后等待其余液晶翻转的等待时长,从而能够将节约的这些时长用于在带宽一定的前提下,实现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以便于支持在一定刷新率的前提限制下,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此外,节约出来的等待时长,还可以用于增加背光板的点亮时长,从而使得LCD能够显示更高的亮度值和亮度范围,进一步提升LCD的显示效果。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电路的逻辑示意图,如1300所示,可以看出,在图12所示的将Mini LED背光板划分成了25个区域1201-1225的基础上,对应地,在整个背光电路内提供有25个回路,分别用于控制是否点亮背光光源中与区域1201-1225各自对应的部分光源。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的驱动方式的原理对比图,如图14所示,以屏幕刷新率为90Hz(赫兹)为例,每一个图像帧的时长为11ms(毫秒),每一格代表1ms。在1401所示的传统的背光点亮方式下,以LCD划分成5个屏幕区域为例,每个屏幕区域在写入图像数据、液晶分子翻转之后,液晶分子先翻转完毕的屏幕区域需要等待其他的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才能够对整个LCD所有屏幕区域进行统一点亮,然后开启下一帧图像数据的写入阶段。而1402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ini LED的背光点亮方式,以LCD划分成10个屏幕区域为例,每个屏幕区域在写入图像数据、液晶分子翻转之后,即可对本屏幕区域单独点亮,而其他屏幕区域仍然处于熄灭状态,因此不会影响其他屏幕区域的图像数据写入以及液晶分子翻转情况,从而能够节约各个屏幕区域的等待时长。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驱动方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如图15所示,LCD在显示图像帧时,实际上是先显示区域1501的图像内容,再依次显示区域1502、1503、1504、1505各自的图像内容,但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使得人眼无法察觉出来图像帧是分区域先后显示的,从而不会影响到LCD的显示效果。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驱动方式的原理示意图,如1600所示,可以看出在各个屏幕区域的图像数据写入完毕后,立刻进入到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的翻转阶段,在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立刻进入到本屏幕区域的背光点亮阶段,从而使得各个屏幕区域的背光点亮是异步执行的,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的液晶分子翻转之后统一点亮。传统的基于导光板的背光点亮方式只能统一点亮,因此在整个LCD的所有屏幕区域内的图像数据没有完全写入,以及所有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没有完全翻转完成的情况下,背光光源是不能点亮的,否则就无法完整呈现这一帧图像的完整图像内容。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Mini LED背光方案的LCD,在显示图像帧时,由于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在局部区域完成写入并液晶分子实现完全翻转的情况下,即可及时对这一局部区域进行点亮,以实现图像的局部展现。虽然图像数据写入和液晶翻转有依序发生的关系,但只要维持在一帧图像时间间隔内的数据写入及依次顺延产生的液晶翻转时长不超过人眼能察觉的阈值,这样就不会破坏图像帧的呈现效果。因而可以最大化的使各核心程序实现执行,最大化的利用图像刷新间隔时长,不相互制约带来无效时长,对TFT LCD的产品规格产生影响。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D驱动方式的另一原理示意图,如1700所示,GPU向LCD的控制器输出连续的多个图像帧,LCD的控制器接收该多个图像帧,对于第一帧图像数据,分别进行各个屏幕区域的图像数据写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写入过程是指根据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各个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接着,在每个屏幕区域的图像数据写入完毕后,对每个屏幕区域的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在每个屏幕区域的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对每个屏幕区域的背光中部分光源进行点亮,在第一帧的各个屏幕区域均点亮后,由于各个屏幕区域是依次呈现的,利用视觉暂留特性,能够合成一张完整的第一帧图像,在第一帧图像中各个屏幕区域均写入完毕后,开启写入第二帧图像,对第二帧图像执行类似的操作,这里不做赘述。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ni LED背光板的示意图,如1800所示,可以看出Mini LED背光板中各个像素单元可以均对应于一个单独的部分背光光源,使得同一屏幕区域内可以实现单独点亮,而不会影响其他屏幕区域的背光光源,因此打破了需要统一点亮整块导光板的限制路径,在整个图像帧的写入周期内,可以将时间充分分配到数据写入上,使得整个图像显示阶段都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图像数据写入LCD的控制器,先写入的先行进行液晶翻转并先行进行背光点亮,在刷新率较高的情况下,多个屏幕区域的局部点亮会由于人眼的视角暂留特性合称为一副完整的图像,不会影响LCD的显示效果。由于刷新间隔时长内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而在不改变现有工艺和材质特性的前提下,GPU能够向LCD的控制器写入更多的图像数据,从而能够满足更高分辨率的需求,另外此方式节约出来的等待时长,也可以用于增加整个图像帧显示时的点亮时长,或者在分辨率维持一定的情况下再提升刷新率。因而为后续LCD的应用预留余量,便于其后续规格的提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光学透镜模组、液晶显示屏LCD的显示模组、该LCD的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模组以及该LCD的驱动芯片。
光学透镜模组、显示模组和Mini LED背光模组之间的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MiniLED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模组提供背光光源,而显示模组则是指通常意义上的LCD的“屏幕”,而光学透镜模组则用于对LCD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
显示模组的模组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偏光板、彩色滤光板、液晶层、TFT和下偏光板,上偏光板和下偏光板均用于对光线进行偏振滤光,彩色滤光板用于将光源发出的白光滤光成红绿蓝三色的彩色光,液晶层内包含液晶分子,TFT则用于通过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进行翻转。
Mini LED背光模组的模组结构也可以如图6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防眩膜、上基板、RGB Mini LED、电极和下基板,防眩膜用于防止产生眩光,而眩光则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上基板和下基板是Mini LED的主体基板结构,RGB Mini LED则用于向显示模组提供背光光源,电极用于决定RGB Mini LED中每个回路的开关状态及开启状态下回路内的电压。
该驱动芯片用于: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该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响应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Mini LED背光模组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该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将LCD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对每个屏幕区域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而是直接向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从而节约了LCD中各屏幕区域在进行背光点亮过程中的等待时长,所节约的等待时长可以用于LCD的控制器来接收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从而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LCD分辨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基于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执行基于所确定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基于各个屏幕区域在该LCD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获取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
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对于任一个该像素单元,基于该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该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确定将该液晶分子翻转至该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该驱动电压。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在该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该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通过该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该回路导通,以点亮该部分光源。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芯片用于:
接收该图像帧的下一帧;
基于该驱动方法,依次向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LCD为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组件,该图像帧为VR图像帧。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能够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901,用于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
第一输出模块1902,用于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该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
第二输出模块1903,用于响应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该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将LCD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并对每个屏幕区域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本屏幕区域内液晶分子翻转完毕后,无需等待其他屏幕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翻转完毕,而是直接向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本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从而节约了LCD中各屏幕区域在进行背光点亮过程中的等待时长,所节约的等待时长可以用于LCD的控制器来接收更大数据量的写入,从而在不损害LCD刷新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LCD分辨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9的装置组成,该第一输出模块1902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对于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执行基于所确定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各个屏幕区域在该LCD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屏幕区域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确定单元用于:
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获取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确定单元用于:
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
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该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该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1901用于:
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确定该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该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对于任一个该像素单元,基于该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该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确定将该液晶分子翻转至该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该驱动电压。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输出模块1903用于:
在该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该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通过该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该回路导通,以点亮该部分光源。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9的装置组成,该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图像帧的下一帧;基于该驱动方法,依次向该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LCD为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组件,该图像帧为VR图像帧。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能够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在驱动液晶显示屏LCD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以该电子设备为VR设备2000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该VR设备2000的设备类型包括:VR头盔、VR眼镜等。VR设备20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LCD 2010和LCD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2020,可选地,LCD的任一控制器2020可以是与LCD液晶面板集成于一体的微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VR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LCD的驱动芯片2030,驱动芯片2030和控制器2020可以构成LCD的驱动电路,或者,还可以将控制器2020视为是驱动芯片2030中集成的一部分组件,从而由驱动芯片2030来单独提供LCD的驱动电路。
在驱动芯片2030中,可以包括:与LCD液晶面板的行电极连接的地址译码器2031,与LCD液晶面板的列电极连接的源极驱动器2032,地址译码器2031和源极驱动器2032分别能够与控制器2020进行通信连接。
控制器2020,用于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也即是说,控制器2020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对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该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响应于任一个该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该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该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地址译码器2031,用于根据控制器2020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对液晶分子的行电极施加各自对应的驱动电压,从而对液晶分子的行地址进行选通。例如,第一驱动信号可以是由一串驱动电压构成的序列,每个驱动电压对应于LCD液晶面板中一行的一个像素单元。
源极驱动器2032,用于根据控制器2020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驱动液晶分子进行翻转,可选地,同一行内各个像素单元设置相同的源极电压,这样在选通各个液晶分子的行地址时,就只需要改变本行内各个像素单元的行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030还可以包括:数据接口单元2033、寄存器和指令控制单元2034(Register And Instruction Control)、栅极时序控制器2035(Gate TimingControl)、源极驱动时序控制器2036(Source Driver Timing Control)、背光源驱动器2037以及图像参数发生器2038(Gamma Generator)等。
数据接口单元2033可分别与控制器2020、寄存器和指令控制单元2034连接;寄存器和指令控制单元2034与栅极时序控制器2035、源极驱动时序控制器2036、背光源驱动器2037和图像参数发生器2038连接;栅极时序控制器2035与地址译码器2031连接;源极驱动时序控制器2036和图像参数发生器2038分别与源极驱动器2032连接;背光源驱动器2037与背光源连接。
可选地,数据接口单元2033包括系统接口(System I/F)和数据锁存器(DataLatch)。数据接口单元2033用于接收和锁存控制器2020发送的驱动信号(例如,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接收到的驱动信号发送至寄存器和指令控制单元2034。可选地,系统接口可以是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
寄存器和指令控制单元2034包括寄存器和指令控制器。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接口单元2033发送的驱动信号,指令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信号的发出。指令控制器可将第一驱动信号发送至栅极时序控制器2035、源极驱动时序控制器2036和图像参数发生器2038,还可以将第二驱动信号发送至背光源驱动器2037。
栅极时序控制器2035根据第一驱动信号,生成行启动信号、行时钟脉冲信号、行电压信号序列等,并发送至地址译码器2031的相应输入端口。地址译码器2031接收栅极时序控制器2035的行启动信号、行时钟脉冲信号、行电压信号序列,并在行时钟脉冲信号的作用下,将行电压信号序列翻译成选通电压信号(即驱动电压),并将选通电压信号施加到对应的行电极上,以选通对应的行地址。
源极驱动时序控制器2036根据第一驱动信号生成列启动信号、列时钟脉冲信号、列控制信号等,并将生成的信号发送至源极驱动器2032。图像参数发生器2038通过内部的电阻分压网络,根据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灰阶电压,并将灰阶电压发送至源极驱动器2032。
源极驱动器2032根据接收到的列启动信号、列时钟脉冲信号、列控制信号和灰阶电压,以灰阶电压为基准,将列控制信号转换成用于施加到列电极上的电压信号,并在列时钟脉冲信号的作用下,将电压信号施加到列电极上,以驱动液晶分子进行翻转。
背光源驱动器2037,用于根据控制器2020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控制LCD中各个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比如,背光源驱动器2037对接收到的第二驱动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功率放大后,发送至Mini LED背光源,进而控制Mini LED背光源中与当前需要点亮的屏幕区域对应的部分光源开启,并在持续点亮时长之后控制该部分光源关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图20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VR设备2000的限定,能够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1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该电子设备2100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LCD 2101、LCD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控制器2102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2103,其中,该存储器2103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该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该一个或一个以上控制器2102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可选地,该电子设备2100还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电子设备2100还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可选地,电子设备2100可以是VR设备,此时LCD为VR设备的显示组件,当然电子设备2100也可以是非VR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该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上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可由电子设备中LCD的控制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该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中LCD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能够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读取该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执行该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能够通过硬件来完成,也能够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可选地,该程序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可选地,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液晶显示屏LCD的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所述各个屏幕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图像帧中不同的局部图像内容;
按照所述各个屏幕区域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所述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基于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
响应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所述各个屏幕区域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获取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所述各个屏幕区域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
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包括: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对于任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基于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确定将所述液晶分子翻转至所述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所述驱动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包括:
在所述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所述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回路导通,以点亮所述部分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图像帧的下一帧;
基于所述驱动方法,依次向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D为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组件,所述图像帧为VR图像帧。
8.一种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屏LCD的显示模组、所述LCD的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模组以及所述LCD的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分子,所述Mini LED背光模组包括红绿蓝RGB Mini LED,所述RGB MiniLED用于向所述显示模组提供背光光源;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基于待显示的图像帧,确定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所述各个屏幕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图像帧中不同的局部图像内容;按照所述各个屏幕区域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基于所确定的驱动电压,向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在所述驱动电压下进行翻转,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基于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响应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Mini LED背光模组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屏幕区域所对应的部分光源点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还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获取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还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的上一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值;
获取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与目标像素值之间的像素变化值;
基于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其中,所述屏幕区域的优先级与所述像素变化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对于任一个所述屏幕区域,确定所述屏幕区域内各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图像帧中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对于任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基于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所述像素单元所对应的液晶分子的目标翻转角度;
确定将所述液晶分子翻转至所述目标翻转角度所需施加的所述驱动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在所述背光光源的背光电路中,确定与所述屏幕区域对应的回路;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回路导通,以点亮所述部分光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用于:
接收所述图像帧的下一帧;
基于所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依次向所述LCD的各个屏幕区域内的像素单元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并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完成且达到目标时长,向所述LCD的背光光源输出第二驱动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D为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组件,所述图像帧为VR图像帧。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LCD、LCD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16.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液晶显示屏的控制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6304.6A CN113470588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PCT/CN2022/098827 WO2023273881A1 (zh) | 2021-06-29 | 2022-06-15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EP22831700.4A EP4293655A4 (en) | 2021-06-29 | 2022-06-15 | CONTROL METHOD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R CHIP |
US18/300,321 US20230252949A1 (en) | 2021-06-29 | 2023-04-13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riv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r chip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6304.6A CN113470588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0588A CN113470588A (zh) | 2021-10-01 |
CN113470588B true CN113470588B (zh) | 2022-11-15 |
Family
ID=77873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26304.6A Active CN113470588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52949A1 (zh) |
EP (1) | EP4293655A4 (zh) |
CN (1) | CN113470588B (zh) |
WO (1) | WO20232738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0588B (zh) * | 2021-06-29 | 2022-11-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CN114242004B (zh) * | 2021-12-14 | 2023-05-05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US11631376B1 (en) | 2022-01-13 | 2023-04-18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high density mini/micro LED backlight application |
CN114740625B (zh) * | 2022-04-28 | 2023-08-01 | 珠海莫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机、光机的控制方法及ar近眼显示装置 |
CN115938313B (zh) * | 2022-09-30 | 2023-08-29 | 深圳市科金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驱动方法、装置、液晶控制器、显示系统和投影装置 |
CN117253455A (zh) * | 2023-07-21 | 2023-12-19 |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
CN117727282B (zh) * | 2023-12-20 | 2024-05-14 | 东莞明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84540A (ja) * | 2003-09-10 | 2005-03-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308645A (zh) * | 2008-06-26 | 2008-11-1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源矩阵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驱动方法 |
JP2017072754A (ja) * | 2015-10-08 | 2017-04-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9377945A (zh) * | 2018-11-08 | 2019-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656043A (zh) * | 2019-02-01 | 2019-04-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方法 |
JP2020148864A (ja) * | 2019-03-12 | 2020-09-17 |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53047B (en) * | 2004-06-16 | 2006-04-11 |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s of a backlight unit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TWI414859B (zh) * | 2009-05-27 | 2013-11-11 |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 應用於顯示器之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 |
JP2011242604A (ja) * | 2010-05-18 | 2011-12-01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14038336A1 (ja) * | 2012-09-07 | 2014-03-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KR102112108B1 (ko) * | 2013-09-12 | 2020-05-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US10885827B2 (en) * | 2014-12-29 | 2021-01-05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Display panel for effectively dispersing specific sub-pixels |
US10436975B2 (en) * | 2016-04-21 | 2019-10-08 |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 Segmented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10607559B2 (en) * | 2017-03-10 | 2020-03-31 |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7622760B (zh) * | 2017-10-31 | 2023-04-0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Lcd显示方法及lcd驱动电路 |
CN109616074B (zh) * | 2019-01-31 | 2021-04-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2700751B (zh) * | 2020-12-30 | 2022-08-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3470588B (zh) * | 2021-06-29 | 2022-11-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
2021
- 2021-06-29 CN CN202110726304.6A patent/CN113470588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15 EP EP22831700.4A patent/EP429365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06-15 WO PCT/CN2022/098827 patent/WO202327388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
- 2023-04-13 US US18/300,321 patent/US2023025294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84540A (ja) * | 2003-09-10 | 2005-03-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308645A (zh) * | 2008-06-26 | 2008-11-1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源矩阵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驱动方法 |
JP2017072754A (ja) * | 2015-10-08 | 2017-04-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9377945A (zh) * | 2018-11-08 | 2019-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656043A (zh) * | 2019-02-01 | 2019-04-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方法 |
JP2020148864A (ja) * | 2019-03-12 | 2020-09-17 |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filter design for defect detection in low-contrast textured images;Du-Ming Tsai,et al;《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20060824;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0588A (zh) | 2021-10-01 |
EP4293655A4 (en) | 2024-08-07 |
EP4293655A1 (en) | 2023-12-20 |
WO2023273881A1 (zh) | 2023-01-05 |
US20230252949A1 (en) | 2023-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70588B (zh) |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及驱动芯片 | |
US11521564B2 (en) | Image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medium | |
CN101114426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 |
CN101825790B (zh) | 液晶显示器重新排序后的倒转 | |
US20120162238A1 (en) | Display Region Refresh | |
US20110175902A1 (en) | Multilayer display device | |
US20090135108A1 (en) | Sample-and-Hold Display with Impulse Backlight | |
US10950188B2 (en) | Driving method of a backlight, driving device, backlight, display assembly and virtual reality apparatus | |
CN106952936A (zh)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 |
JP2003022061A (ja) | 画像表示方法 | |
WO2004001486A1 (en) | Dual layer stereoscop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2014197194A (ja) | ビデオおよびコンテンツが制御されるバックライト | |
CN111630586B (zh) | 用于显示器的滚动突发照明 | |
US1072681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isplays | |
US2018003337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693332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适配节能等级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JP2003284088A (ja) | 色順次表示方法と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
CN118116340A (zh) | 同时实现变刷新率及图像插黑显示的led背光驱动方法 | |
JP200127265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9177513B2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where each pixel can emit light of any EIA color index | |
US9171509B2 (en) | Single backlight source where the backlight emits pure colored light in a sequential manner where the sequence is red, blue and green | |
TWI467530B (zh) | 顯示器驅動方法 | |
US20070001951A1 (en) | Field-sequential color architecture for low-pow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WO2024244780A1 (zh) | 图像显示处理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031343A (zh) |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34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