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8738B - 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48738B CN113448738B CN202111008209.9A CN202111008209A CN113448738B CN 113448738 B CN113448738 B CN 113448738B CN 202111008209 A CN202111008209 A CN 202111008209A CN 113448738 B CN113448738 B CN 1134487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er
- user
- servers
- target
- service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0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distributed, e.g. networked systems, clusters, multiprocess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旨在保持业务平台的长时间稳定运行。本申请首先建立了服务器与业务平台上普通用户的用户画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中,总控服务器对服务器集群中的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请求同步为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电商平台或视频平台等业务平台(为一种应用程序,简称应用)上的业务展示以及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产生的大量数据都在服务器中运行,保持一个业务平台的稳定运行时维护客户使用该业务平台的基本条件,为此,服务器集群常用于此类业务平台。
在实际中,服务器集群仅采用一台主用服务器为该业务平台提供运行支持,如果该主用服务器出现故障,再由服务器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作为备用服务器继续为该业务平台提供运行支持。整个应用的接管过程大体需要三个步骤:侦测并确认故障、备用服务器重新启动该应用、接管共享的数据区。因此在切换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原则上根据应用的大小不同切换的时间也会不同,越大的应用切换的时间越长。因此,在用户使用业务平台的峰值期间时,当主用服务器无法满足需求时,备用服务器切换时间总是较长,导致用户在业务平台上的活动受到影响,极大的影响了用户在该业务平台上的用户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保持业务平台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所述总控服务器接收所述其他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确定,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所述总控服务器获取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某种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所述总控服务器将该用户画像与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建立关联关系;
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将与所述故障时间点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在多个所述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中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并将所述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步骤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不同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进行监测;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目标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内,对与所述目标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时,记录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时,所述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为多个发生历史故障的服务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到出现故障的平均时长的70~90%。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集群还包括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会员服务器,所述会员服务器用于为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发送第二负载支援请求;
所述总控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服务器分别针对所述第二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服务器在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的期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监测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是否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
当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时,所述总控服务器记录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所述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阈值,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结束时,所述总控服务器停止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配置于所述总控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第一负载支援空间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第一负载支援空间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历史故障时间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用户画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
关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某种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将该用户画像与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建立关联关系;
对应关系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的情况下,将与所述故障时间点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多个的情况下,在多个所述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中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并将所述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包括:
活跃时间段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不同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进行监测;
活跃时间段监测子模块,用于在目标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内,对与所述目标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峰值持续时间记录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时,记录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难关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为多个发生历史故障的服务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到出现故障的平均时长的70~90%。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集群还包括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会员服务器,所述会员服务器用于为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第二负载支援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发送第二负载支援请求;
第二负载支援空间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服务器分别针对所述第二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第二负载支援空间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非峰值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是否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
非峰值持续时间记录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记录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难关恢复模块,用于在所述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阈值,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结束的情况下,停止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首先建立了服务器与业务平台上普通用户的用户画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中,总控服务器对服务器集群中的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请求同步为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如此,本申请为同一个用户画像的普通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了专属服务,减小了单个服务器的运行压力,保证普通用户在该业务平台上的用户体验感。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总控服务器对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总控服务器向所有的普通用户所使用的多个服务器请求支援,以优先保障会员用户在业务平台上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本申请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提出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克服该技术问题,保持业务平台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从第一方面,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在本申请中,首先根据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将服务器集群的一部分服务器进行了分配,这部分服务器中的一个服务器为一个用户画像的用户在该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多个服务器与多个用户画像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如此分配的意义是:实现了为同一用户画像的普通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专属服务,减小了单个服务器的运行压力,这不仅仅克服了相关技术中仅采用一台主用服务器为业务平台提供运行支持所带来的问题。由于本申请将具有相同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产生的用户数据(即该用户通过其用户终端向业务平台发送的数据和从业务平台接收的数据)放在同一服务器中进行处理,长此已久,该服务器基于机器学习原理,对这一用户画像的用户的相关数据的处理能力会更强、响应速度也会更快,可极大提升用户访问该业务平台上的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中,用户画像是一个抽象出来的用户信息的集合,可以反映一个用户的行为以及消费习惯,用户画像即把一个用户信息化、标签化。具体而言,业务平台可以是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可以是购物平台。当业务平台为视频平台时,其多个用户画像可以包括动漫爱好者、电影爱好者、综艺爱好者、电视剧爱好者;当业务平台为短视频平台时,其多个用户画像可以包括24岁以下用户、25-35岁用户,36-50岁用户以及50岁以上用户;当业务平台为购物平台时,其多个用户画像可以包括孕妇宝妈、运动户外爱好者、电子产品爱好者、女装用户、男装用户。
实现时,各个业务平台的用户画像可基于其用户的基本属性、购买能力、行为特征、社交网络、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标签模型进行确定,具体确定方法可参照相关技术,在此不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多个用户画像可为实际业务平台上所细分用户画像类型中的大类,如此即实现了本申请的发明目的,又不占用过多服务器,控制了运行成本。此外,实际中,一个用户可能有多个用户画像,本申请可考虑该用户的多个用户画像的权重,将权重最大的用户画像作为该用户用于与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的用户画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出了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具体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所述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在本申请中,每个服务器都预先被当做主用服务器或备用服务器使用过,因此基于该服务器作为主用服务器或备用服务器时发生的故障情况,可以获得该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步骤A2:所述总控服务器获取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
在本申请中,当业务平台在主用服务器或备用服务器运行时,总控服务器会实时监测着该业务平台上活动的所有用户画像、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当该服务器作为主用服务器或备用服务器发生故障时,通过追踪该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可以确定用户人数比重最大的用户画像。
步骤A3: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某种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所述总控服务器将该用户画像与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建立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中,由于通过步骤A2确定的用户人数比重最大的用户画像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因此总控服务器再对所确定的用户画像在该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进行计时,当该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时,则总控服务器认为该用户画像与该服务器在该历史故障时间点发生故障有关系,从而建立该用户画像与这一历史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如此可以将所确定多个用户画像中去除掉仅是某一瞬间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用户画像,这样所建立的关联关系更加准确。
步骤A4: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将与所述故障时间点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步骤A5: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在多个所述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中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并将所述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实际中,由于该服务器可能仅发生过一次故障,也可能发生过多次故障,因此,参照步骤A4、步骤A5,本申请分别提出了在该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如何将用户画像与该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的方案,为本申请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提供了实现基础。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其中,一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可以为该服务器的CPU使用率,若CPU使用率过高,则表明该服务器当前的用户访问人数多和数据信息交互量大。总控服务器与多个用于为特定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的服务器连接,总控服务器通过监测该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可实现对该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
考虑到总控服务器实时对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运行压力和耗电量也比较大,因此,在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出了对步骤S11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子步骤S11-1: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不同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进行监测;
子步骤S11-2: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目标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内,对与所述目标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其中,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指该用户登录所述运行平台后且产生用户数据的时间段;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通过对具有该类用户画像的所有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进行聚集得到。通常而言,同一个用户画像的用户的生活习惯比较近似,因此,本申请所确定的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也不会为全天候的。如业务平台为“购物平台”,用户画像为“孕妇宝妈”,宝宝一般午睡,孕妇宝妈一般在下午13点30分-16点在购物平台上活动,当然还会有一些孕妇宝妈是在其他时间在购物平台上活动,但由于时间比较分散,因此最终聚集得到的“孕妇宝妈”类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为14点-17点。
一个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可以指向与该类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易处于峰值状态运行的时间段,而服务器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则表明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与所述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此时服务器容易出现故障。因此,本申请的总控服务器只需在目标用户画像(如为“孕妇宝妈”)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如14点-17点)内,对与所述目标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即可容易监测到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与所述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的时刻,如此监测方式可减轻总控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和耗电量。
步骤S12: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出了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时,记录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步骤B2:当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时,所述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为多个发生历史故障的服务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到出现故障的平均时长的70~90%。
在本申请中,当目标服务器的CPU使用率超过预设使用率阈值时,则表明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其中,预设使用率阈值可设定为大于90%且小于98%之间的值。如此可避免目标服务器处于最大CPU使用率运行易出现的故障的问题,起到了对目标服务器的保护作用。
当总控服务器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时,开始记录该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本申请利用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长阈值进行比较,这一目的是,筛除目标服务器仅是短暂出现峰值状态的情况,避免了第一负载支援请求的频繁发送而对总控服务器和其他服务器造成影响。此外,本申请将第二预设时长阈值设定为多个发生历史故障的服务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到出现故障的平均时长的70~90%,可以保证在该服务器发生故障前,总控服务器有足够的时间向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并执行步骤S13-步骤S14的步骤。
步骤S13:所述总控服务器接收所述其他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步骤S14:所述总控服务器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在本申请中,负载支援空间可以为一个服务器在保证为其对应的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外,还可以提供的额外的CPU运行空间。例如,其他服务器中的一个服务器当前的CPU运行空间为60%,设定保证为其对应的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为80%,那么该服务器可向总控服务器返回20% 的CPU运行空间,即20% 的CPU运行空间即为负载支援空间。该负载支援空间中可记载提供支援的服务器的地址、可供支援的CPU运行空间位置以及所占的百分比等信息。
当有多个其他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提供了负载支援空间时,总控服务器可以在这多个其他服务器所提供的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在目标服务器保持为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的同时,利用目标负载支援空间来为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关于如何利用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中记载的信息,来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部分活动在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中运行,可参照相关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多赘述。
综上,本申请通过建立服务器与用户画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示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普通用户使用业务平台的峰值期间时,当主用服务器无法满足需求时,备用服务器切换时间总是较长,导致普通用户在业务平台上的活动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持业务平台的长时间稳定运行,以保证普通用户在该业务平台上的用户体验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总控服务器在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的期间,本申请还提供了其他服务器停止支援目标服务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所述总控服务器监测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是否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
步骤C2:当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时,所述总控服务器记录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步骤C3:当所述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阈值,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结束时,所述总控服务器停止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本申请通过步骤C1-步骤C3所示的方法,能够在目标服务器度过难关(即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阈值,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结束)后,有效将其他服务器为目标服务器所提供的支援退出,以使其他服务器能够为其他处于难关中的服务器提供支援,保证了整个服务器集群调整过程中的灵活性。
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以及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会员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会员服务器用于为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步骤S22: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发送第二负载支援请求;
步骤S23:所述总控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服务器分别针对所述第二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步骤S24:所述总控服务器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步骤S11-步骤S14所提供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是针对业务平台上的普通用户,而本申请是专针对业务平台上的会员用户而提出的。本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为:总控服务器对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总控服务器向所有的普通用户所使用的多个服务器请求支援,以优先保障会员用户在业务平台上的用户体验感。由于本申请的实现过程与步骤S11-步骤S14相近,在此不多赘述,参照步骤S11-步骤S14的相关解释即可。
从第二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配置于所述总控服务器,该装置包括:
第一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1,用于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发送模块32,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第一负载支援空间接收模块33,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第一负载支援空间选择模块34,用于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历史故障时间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用户画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
关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某种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将该用户画像与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建立关联关系;
对应关系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的情况下,将与所述故障时间点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多个的情况下,在多个所述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中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并将所述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包括:
活跃时间段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不同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进行监测;
活跃时间段监测子模块,用于在目标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内,对与所述目标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峰值持续时间记录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时,记录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难关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为多个发生历史故障的服务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到出现故障的平均时长的70~90%。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集群还包括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会员服务器,所述会员服务器用于为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第二负载支援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发送第二负载支援请求;
第二负载支援空间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服务器分别针对所述第二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第二负载支援空间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非峰值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是否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
非峰值持续时间记录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的情况下,记录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难关恢复模块,用于在所述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阈值,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结束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停止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中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中的步骤。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所述总控服务器接收所述其他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确定,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所述总控服务器获取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某种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所述总控服务器将该用户画像与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建立关联关系;
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将与所述故障时间点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总控服务器在多个所述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中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并将所述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步骤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不同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进行监测;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目标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内,对与所述目标用户画像具有对应关系的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峰值状态时,记录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所述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时,所述总控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为多个发生历史故障的服务器持续处于峰值状态运行到出现故障的平均时长的7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集群还包括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会员服务器,所述会员服务器用于为所述业务平台上的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对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会员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发送第二负载支援请求;
所述总控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服务器分别针对所述第二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所述总控服务器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会员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服务器在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的期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总控服务器监测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是否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
当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从峰值状态恢复至非峰值状态时,所述总控服务器记录所述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处于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所述非峰值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长阈值,或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跃时间段结束时,所述总控服务器停止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6.一种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业务平台的服务器集群,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总控服务器、与所述总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器相互通信连接,所述多个服务器与所述业务平台上的多个用户画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服务器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画像的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所述服务器可用度调整装置配置于所述总控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负载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负载运行状态不足以支持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时,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其他服务器发送第一负载支援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用户画像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
第一负载支援空间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负载支援请求返回的多个负载支援空间;
第一负载支援空间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负载支援空间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并利用所述目标负载支援空间同步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活动提供运行支持;
所述装置还包括:
历史故障时间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
用户画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业务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画像和每个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
关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某种用户画像的用户人数比重为最大的持续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将该用户画像与所述历史故障时间点建立关联关系;
对应关系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一个的情况下,将与所述故障时间点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服务器,在所述服务器的历史故障时间点为多个的情况下,在多个所述故障时间点的关联关系中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并将所述出现次数最多的用户画像与所述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8209.9A CN113448738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8209.9A CN113448738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8738A CN113448738A (zh) | 2021-09-28 |
CN113448738B true CN113448738B (zh) | 2021-11-12 |
Family
ID=77819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08209.9A Active CN113448738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487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1977B (zh) * | 2021-10-18 | 2022-01-18 | 成都派沃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送运维答疑信息的方法及服务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7445A (zh) * | 2016-09-20 | 2017-01-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体验监控方法及监控服务器 |
CN111813816A (zh) * | 2019-04-11 | 2020-10-2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N111949397A (zh) * | 2020-07-29 | 2020-11-17 |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虚拟机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12768A (ja) * | 2012-12-05 | 2014-06-19 | Hitachi Ltd | 自動障害対応キャッシュ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ッシュサーバの障害対応処理方法並びにキャッシュマネージャ |
US9594801B2 (en) * | 2014-03-28 | 2017-03-14 |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work for various types of services among node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
US20190036895A1 (en) * | 2015-03-16 | 2019-01-31 | The MaidSafe Foundation | Data distribution over nodal elements |
CN105872014B (zh) * | 2016-03-16 | 2019-02-1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mcdn网络资源调度方法及服务器 |
CN108667859A (zh) * | 2017-03-27 | 2018-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资源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532094B (zh) * | 2019-08-23 | 2023-03-31 | 四川汇安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权重值修改方法及处理系统 |
CN110708256B (zh) * | 2019-08-26 | 2023-05-02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Cdn调度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59624B (zh) * | 2020-02-28 | 2021-08-24 |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资源数据的发放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1897638B (zh) * | 2020-07-27 | 2024-04-19 |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任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12035260B (zh) * | 2020-09-03 | 2023-05-30 | 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463311B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事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953767B (zh) * | 2021-02-05 | 2022-11-04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Hadoop平台的资源分配参数设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08209.9A patent/CN1134487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7445A (zh) * | 2016-09-20 | 2017-01-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体验监控方法及监控服务器 |
CN111813816A (zh) * | 2019-04-11 | 2020-10-2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N111949397A (zh) * | 2020-07-29 | 2020-11-17 |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虚拟机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8738A (zh) | 202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41261B2 (en) | Video system varying overall capacity of network of video servers for serving specific video | |
US7822862B2 (en) | Method of satisfying a demand on a network for a network resource | |
JP6127150B2 (ja) | ユーザに関連付けられている複数のデバイスに対する通知の送信 | |
JP4107676B2 (ja) |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引継ぎシステム | |
WO2014022200A1 (en) | Ad selection and next video recommendation in a video streaming system exclusive of user identity-based parameter | |
CN109343801A (zh) | 数据存储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08050B (zh) |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026708B (zh) |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448738B (zh) | 服务器可用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099084A (zh) | 一种保证存储服务可用性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7070811B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终端及数据处理系统 | |
CN113709214A (zh) |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137091B (zh) | 一种过负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客户端 | |
CN116737068A (zh) | 存储集群的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10739944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user interface data to provide indicators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 |
US20170013083A1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d for terminal application | |
JP2015537267A (ja) | 情報管理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
CN111417001B (zh) |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3132808B (zh) |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256454A (zh) | 消息延时处理方法和系统 | |
JP7188718B1 (ja) | 通知方法及びバックエンドサーバ | |
KR102492022B1 (ko) | 다중 채널 네트워크의 컨텐츠 관리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
CN115941794A (zh) | 一种文件存储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3725401B2 (ja) | アクセス振り分け方法、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
CN112689166A (zh) | 一种用于cdn热点内容实时弹性增减的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