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1467B - 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11467B CN113411467B CN202110528644.8A CN202110528644A CN113411467B CN 113411467 B CN113411467 B CN 113411467B CN 202110528644 A CN202110528644 A CN 202110528644A CN 113411467 B CN113411467 B CN 1134114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video
- state
- register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3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8—Signal distribution or swi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和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通过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并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最终,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实现视频数据的无缝发送,改善视频接收端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通道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带有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DisplayPort(DP,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MIPI(Mobile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标准)、HDMI(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标准)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用以驱动并显示液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等显示平板及终端。
在传统技术中,在支持多通道显示时,虽然多通道传输相同的视频源,但是视频接收端的显示效果却存在一些差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视频接收端显示效果的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
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位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控制周期设置位、链路状态标志位、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检测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
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当检测到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时,根据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周期以及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包括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
当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第一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包括:
当接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时所述第一类节点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根据所述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且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连接的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一类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令,以使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值,所述第二控制信令的字段定义与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字段定义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以及设备启动方式,且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值,包括:
当接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令时,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节点还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并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包括第二类节点,所述第二类节点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
当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第二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连接的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
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包括:
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且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连接的第三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四寄存器;
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五寄存器,所述第二类节点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向所述视频源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源端具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位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控制周期设置位、链路状态标志位、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周期以及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
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视频节点设备向源端、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所述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主动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节点,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视频源端获取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并设置所述视频源端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存储的启用状态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所述第一类节点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视频源端获取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存储的启用状态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
多通道链路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视频源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源端具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一种视频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通过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并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最终,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实现视频数据的无缝发送,改善视频接收端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所涉及的视频图像系统包括嵌入式控制模块、FPGA模块、外部存储模块、快速存储模块、外设模块、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以及视频传输链路。
其中,嵌入式控制模块,可以使用任何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主要负责发起信令交互,诸如,读/写寄存器、启用/关闭视频显示模块与模块、外设控制、视频显示模块参数设置等。
其中,FPGA模块,主要负责具体实现存储控制、外设控制、视频接口IP核实现等需要大量数据处理、低往返时延(latency)的实施部分。
其中,外部存储模块,主要负责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需要显示的视频图像原始数据流的存储,此部分应用NandFlash、SSD等存储介质,但不限于此。
其中,快速存储模块用于FPGA模块内部需要大量数据处理、低往返时延(latency)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减小时延而时延存储的模块,此模块应用快速、低时延的物理器件,诸如,DDR3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外设模块,包括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输入输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网口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主要负责驱动显示模块所需的物理层实现,诸如,DisplayPort的TX/RX(Transmitter/Receiver)-PHY,MIPI的DPHY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FPGA模块包括,总线交互模块、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模块)视频流预处理模块、视频数据流传输控制模块、时钟控制模块、嵌入式软核控制模块、总线控制器模块、内部存储控制器模块、外设控制模块、显示时钟发生器模块、视频时序控制器模块、视频接口IP核模块。
其中,总线交互模块,主要负责所有连接到此模块的其他模块的选择、决策等功能。
其中,MCU视频流预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将从外部存储模块输入的视频数据流按照系统设定的格式与参数类型进行预处理和转换,以便于后级的处理。
其中,视频数据流传输控制模块,主要负责经过数据流预处理和转换之后的数据流的时序与参数等控制。
其中,时钟控制模块,主要负责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全局时钟的产生与控制。
其中,嵌入式软核控制模块,是FPGA模块的控制核心,主要负责FPGA模块内部所有模块的时序控制、参数配置、物理过程实现等核心功能,此部分实现中可以使用,诸如,Xilinx MicroBlaze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总线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总线交互模块连接的所有模块的控制,但不限于此。
其中,视频图样处理模块,主要负责适应视频接口IP核模块对应的视频图像数据流的模式转换与时序控制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内部存储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快速存储模块的控制,包括数据流的写入/读取、帧控制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外设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控制所有的外设模块,包括外设的启用/关闭、工作模式控制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显示时钟发生器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视频接口IP核模块、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的时序控制,但不限于此。
其中,视频时序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从视频图样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传输到视频接口IP核模块时的数据转换与时序控制等的处理,但不限于此。
其中,视频传输链路包含视频发送源、嵌入式物理中继器、带有源ID的线缆、可拆卸的物理中继器、视频接收端等,但不限于此。
在传统技术中,在支持多通道显示时,当视频链路经过多级传输时,由于不同的视频链路的物理层(PHY,Physical Layer)状态的变化、传输损耗、视频链路上设备及线缆配置的不同、以及传输距离等的变化,造成多通道使用相同的视频源发送时在视频接收端的显示效果差异巨大。当传输距离变大及所连接的通道、节点和设备数量增加时,会显著地存在视频同步及传输时延上的异常。同时,从属于相同节点下的所有设备的同步导致不同链路上的视频数据存在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问题和当前视频帧数据的误判。由于无法对出现显示异常的终端和节点及时关闭其发射端,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功耗,并且视频源端(即视频发送端)没有有效的途径监听所有的终端和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已经恢复正常,因此,在传统技术中,无法无缝地完成异常和无效的节点和终端的关闭及状态恢复后下发新的参数配置和发送新视频数据,造成链路管理上的极大功耗,而且无法实现视频数据无缝发送。
基于上述视频图像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通过使用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定义及链路状态定义,结合新定义的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信令,在视频数据发送、多通道链路状态检测、链路状态切换、系统控制周期及纠错等方面形成基于多通道链路状态检测的反馈机制,使视频源及所有的节点和设备之间能够按照多通道链路状态的变化而进行无缝的视频数据发送/关断以尽可能地完成整个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功耗降低。同时,所有节点和设备根据系统控制周期确定其接收控制信息的时间间隔,以进一步地减小系统能耗。所有节点和设备的热插拔检测(HPD,Hot Plug Detect)信号根据系统控制等待时间确定其发送周期,当所有节点和设备(主动方式或被动方式)启动后,进入链路训练状态(在主动模式下,首先使用进入跳过状态之前的参数进行配置),或者等待/接收视频源下发参数配置信息,根据下发的参数配置信息进入链路训练状态(在被动模式下,首先等待视频源下发新的参数配置信息,待接收后,按照新的参数配置信息完成链路训练)。为了防止所有的节点和设备进入错误的状态,视频源设置视频节点设备控制列表,同时,设置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及正确接收控制信令次数阈值以启动状态变更,当低于接收次数阈值时,不启动状态变更,否则,启动状态变更流程。
本申请提供的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信令传输类型包括视频源(即视频源端或者视频发送端)向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110、视频源向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120、视频源向视频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130、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分布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140等。视频源端和各视频节点设备上分别部署有寄存器。
视频源主动控制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而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控制其所属的所有节点和设备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利用了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的能力,分段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大幅度缩短了控制信令在全部视频传送链路上的往返时延,有利于缩短链路管理及切换时间;同时,此方法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附属的视频设备,也可以控制单个附属的视频设备,当用此方法控制多个附属的视频设备进行链路管理及切换时,效果更加显著。
视频源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二类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向第二类节点或者第二类节点所下属的某个视频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当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二类节点本身发起无缝混合式多通道及切换请求时,为了保证第二类节点所下属的所有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无缝的显示,当前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二类节点仍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待切换结束后,由视频源确定第二类节点所下属的所有设备是否仍然连接到当前的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二类节点,或者直接与视频源设备相连,或者由视频源分配到其他的节点继续无缝显示。当向其下属的某个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时,视频源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请求,但控制信令中的节点和设备类型定义为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节点和设备状态定义为正常状态,同时,第二类节点上所部署的寄存器中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而当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二类节点向应开始待管理或者待切换视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时,设置控制信令中的设备状态定义为静默状态,同时,待管理或者待切换视频终端上所部署的寄存器中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
视频源向视频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视频源直接控制附属于具有/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的设备,或者直接连接于视频源的设备,此方法用于视频源控制单个设备,当用于视频源直接控制附属于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的视频设备时,采用与视频源向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相同的方式完成,当用于视频源直接控制附属于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的视频设备时,设置该视频设备上所部署的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第一类节点发起分布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具有分布式链路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即第一类节点)控制其所属的所有视频设备发起并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功能,同时完成相关寄存器和多通道链路状态的切换,并向视频源以控制信令的方式发送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结果。此方式用于具有分布式链路控制能力的视频节点直接发起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先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从而降低特定时间内异常设备的功耗,同时,缩短控制信令在全部视频传送链路上的往返时延,有利于缩短链路管理及切换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一种节点或终端向视频源发起主动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用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发生突发的视频传送环境变化之后的自适应,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视频源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多通道链路可以包括视频源→视频节点、视频源→视频设备、视频源→视频节点→视频设备、视频节点→视频设备、视频节点→视频节点。具体地,视频源端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链路属性信息可以包括通道链路上的各设备的类型和/或各设备构成的控制列表,比如视频源端、视频节点或者视频设备等,链路属性信息也可以是通道链路上的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还可以是控制信令的传输链路的类型。
S220、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字段。
信令传输类型可以用于传递视频源和各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所有与多通道链路管理相关的控制信令。信令传输类型可以用于定义信令传输的远端和信令接收端,比如,信令传输类型可以包括源端(视频源端)向所述第一类节点(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源端(视频源端)向所述第二类节点(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信令传输类型也可以包括源端向视频节点接收端,信令传输类型还可以包括视频节点设备向源端。
设备类型可以是视频源端,也可以是第一类节点或者第二类节点。示例性地。设备类型是指视频发送端(也称为视频源端或者集中式控制节点)、分布式控制节点(下属于视频发送端,不具备视频发起功能,也称为分布式链路管理控制节点)、视频接收端节点或者视频设备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包括至少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类型的节点和控制类型,因此,本申请中的多通道链路管理也可以称为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
设备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开启设备数据发送和HPD信号检测、不接收控制信道信息,以避免正常状态下不必要的信令接收造成的额外功耗)、静默状态(关闭设备数据和HPD信号发送、只接收控制信道信息等,以使相关视频节点设备处于被控制状态,减少发送无法正常使用的视频数据和HPD信号所带来的额外功耗)、待启用状态(关闭设备数据发送、启用HPD以使分布式控制节点和集中式控制节点能够检测到并且只接收控制信道信息(即控制信令),以为进入正常状态做准备)。
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可以是指视频源和所有的节点和设备需要正确地检测到满足阈值的次数的控制信令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才会执行链路管理操作,以降低系统错误地执行链路管理操作的次数,提高系统的纠错能力,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设备启动方式可以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即当所有视频节点设备(主动或被动)启动后,进入链路训练状态(主动模式下,首先使用进入跳过状态之前的参数进行配置),或者等待/接收视频源下发参数配置信息,根据下发的配置进入链路训练状态(被动模式下,首先等待视频源下发新的参数配置信息,待接收后,按照新的参数配置信息完成链路训练)。
具体地,获取传递控制信令的链路属性信息,结合链路属性信息对需要下发的第一控制信令中的各字段进行设置。
S230、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位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控制周期设置位、链路状态标志位、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中的至少一个。且链路状态寄存器用于承载控制信令的变化状态。
具体地,视频源端向视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令,第一控制信令携带有对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的信息数据,比如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字段的字段值。因此,视频节点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令,根据第一控制信令所携带的信息数据设置其自身所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
S240、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具体地,视频节点设备在对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完成设置后,视频节点设备可以向视频源端发送新的控制信令,新的控制信令携带有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视频源端根据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上述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中,通过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并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最终,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实现视频数据的无缝发送,改善视频接收端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310、获取检测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
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S320、当检测到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时,根据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具体地,为了防止视频节点设备进入错误的状态,视频源端设置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每次检测到发送第一控制信令,可以记录发送第一控制信令的次数,获取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将第一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与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进行比较,当检测到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时,视频源端根据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即启动链路的状态变更流程。当检测到的发送次数低于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时,不启动链路的状态变更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周期以及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而设置。
具体地,控制周期可以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而设置,比如结合多通道链路的状态而设置。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也可以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而设置。示例性地,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可以预先设置一个控制周期的初始值,诸如,500us,第一次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使用该初始值完成信令交互,通过多次的信令发送和接收之后,如果误码率过高,那么需要进一步提高控制周期的初始值,如果没有误码率,那么需要进一步缩短控制周期的初始值,以提高信令传递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包括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当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第一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具体地,视频源端向第一类节点传递第一控制信令,第一类节点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因此,根据链路属性信息,视频源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本实施例中,视频源主动控制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可以进一步地通过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控制其所属的视频节点设备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利用了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的能力,分段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大幅度缩短了控制信令在全部视频传送链路上的往返时延,有利于缩短链路管理及切换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包括:
当接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时所述第一类节点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根据所述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且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具体地,视频源端向第一类节点发送第一控制信令,第一类节点接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第一控制信令携带有源端向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等信息数据,第一寄存器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链路状态标志位、控制周期设置位和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因此,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第一类节点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根据所述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连接的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一类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令,以使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值,所述第二控制信令的字段定义与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字段定义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以及设备启动方式。且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值,包括:
当接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令时,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具体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接收到第二控制信令,根据第二控制信令设置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有第二寄存器,第二寄存器也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链路状态标志位、控制周期设置位和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节点还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并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具体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向第一类节点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中携带有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所存储的禁用状态,第一类节点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第一类节点向视频源端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携带有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所存储的禁用状态,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视频源向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可以将链路管理及切换分为两个部分,视频源主动控制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而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控制其所属的所有节点和设备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利用了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视频节点的能力,分段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大幅度缩短了控制信令在全部视频传送链路上的往返时延,有利于缩短链路管理及切换时间;同时,此方法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附属的终端,也可以控制单个附属的终端,当用此方法控制多个附属的终端进行链路管理及切换时,效果更加显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02:视频源端向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
步骤104: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定义字段(也称为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方式。
步骤106: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类型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
步骤108: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
步骤110:视频源端根据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112: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步骤114:视频源端根据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
步骤116: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接收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并修正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中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
步骤118: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根据系统控制周期定义设置系统控制周期设置位。
步骤120: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多通道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步骤122: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根据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控制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步骤124: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向其下属的所有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
步骤126: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定义为静默状态。
步骤128: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130: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启动方式定义为被动方式。
步骤132: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定义。
步骤134:所有设备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
步骤136: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读取所有设备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
步骤138: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步骤140: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步骤142:视频源端读取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完成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包括第二类节点,所述第二类节点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当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第二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具体地,视频源端向第二类节点传递第一控制信令,第二类节点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因此,根据链路属性信息,视频源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本实施例中,视频源向视频节点接收端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本身,或者其下属的某个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当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本身发起无缝混合式多通道及切换请求时,为了保证其下属的所有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无缝的显示,当前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仍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连接的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且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也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
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包括:
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且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具体地,所述第二类节点连接有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第二下属视频设备可以是需要进行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第三寄存器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链路状态标志位、控制周期设置位和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时,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进一步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具体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向第二类节点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携带有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第二类节点向视频源端发送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连接的第三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四寄存器。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值。
具体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作为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视频设备。第三下属视频设备附属于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与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连接,且第三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四寄存器。第二下属视频设备向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第三下属视频设备根据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根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具体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向第二下属视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第二下属视频设备向第二类节点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携带有第四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第二类节点向视频源端发送第四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视频源向视频节点接收端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本身,或者其下属的某个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当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本身发起无缝混合式多通道及切换请求时,为了保证其下属的所有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无缝的显示,当前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仍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待切换结束后,由视频源确定其下属的所有设备是否仍然连接到当前的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或者直接与视频源设备相连,或者由视频源分配到其他的节点继续无缝显示。当向其下属的某个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时,视频源向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请求,但控制信令中的节点和设备类型定义为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节点和设备状态定义为正常状态,同时,其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定义中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而当不具备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向应开始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的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时,设置控制信令中的节点和设备类型定义为设备类型、节点和设备状态定义为静默状态,同时,其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定义中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此方法为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最常用的方式,用于常规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同时,此方法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附属的终端,也可以控制单个附属的终端,当用此方法控制多个附属的终端进行链路管理及切换时,效果更加显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202:视频源端向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
步骤204: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定义字段(也称为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方式。
步骤206: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节设备类型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
步骤208: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
步骤210:视频源端根据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212: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启动方式定义为被动方式。
步骤214:视频源端根据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定义。
步骤216: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接收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并判断需要进行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是否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则转到步骤218,否则,转到步骤228。
可以理解的是,视频节点设备本身具有明确其自身属性的能力,同时,视频源端也可以了解视频节点设备的所有状态。因此,可以判断需要进行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是否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
步骤218: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自身的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定义中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
步骤220: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根据系统控制周期定义设置系统控制周期设置位。
步骤222: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多通道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步骤224: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根据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定义设置控制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步骤226: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修正终端的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定义中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并转到步骤244。
步骤228: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转发系统控制周期定义设置系统控制周期设置位到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
步骤230: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转发多通道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到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
步骤232: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根据控制信令转发次数检测阈值定义设置控制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到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
步骤234: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定义为静默状态。
步骤236: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定义。
步骤238: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节点和设备启动方式定义为被动方式。
步骤240: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定义。
步骤242:待链路管理及切换的设备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
步骤244:视频源端读取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修正设备的链路连接方式完成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五寄存器,所述第二类节点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根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具体地,第二类节点向视频源端发送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视频源向视频设备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视频源直接控制附属于具有/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的设备,或者直接连接于视频源的设备,此方法用于视频源控制单个设备,当用于视频源直接控制附属于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的设备时,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2至步骤142完成,当用于视频源直接控制附属于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的设备时,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2至步骤244完成,如果视频源直接连接到待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302:视频源端发起集中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请求。
步骤304: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定义字段为源端向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方式。
步骤306: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类型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
步骤308: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
步骤310:视频源端根据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312:视频源端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步骤314:视频源端根据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
步骤316:待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步骤318:待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320:待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步骤322:待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
步骤324:待链路管理和切换的设备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步骤326:视频源端读取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完成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应用于视频节点设备。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10、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S420、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S430、向所述视频源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视频源端具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位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控制周期设置位、链路状态标志位、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出视频链路中,但是第一控制信令是由视频节点设备向视频源端传递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周期以及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需求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视频节点设备向源端、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所述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主动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节点,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S510、所述视频源端获取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并设置所述视频源端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S520、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存储的启用状态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S530、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所述第一类节点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视频源端获取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存储的启用状态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视频节点设备发起分布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此方式用于具有分布式链路控制能力的视频节点控制其所属的所有视频设备发起并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功能,同时完成相关寄存器和多通道链路状态的切换,并向视频源以控制信令的方式发送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结果;此方式用于具有分布式链路控制能力的视频节点直接发起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先完成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从而降低特定的时间内异常设备的功耗,同时,缩短控制信令在全部视频传送链路上的往返时延,有利于缩短链路管理及切换时间;此种方式是唯一的一种节点或终端向视频源发起主动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方式,用于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发生突发的视频传送环境变化之后的自适应,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602: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节点或设备设置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定义字段节点或设备发起主动请求方式。
步骤604: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节点或设备设置控制信令的设备类型为节点或设备。
步骤606: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设备设置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定义为待静默状态。
步骤608: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节点或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610: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节点或设备设置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
步骤612: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节点或设备判断待链路管理和切换设备类型,如果是节点,转到步骤614,否则,转到步骤624。
步骤614:发起主动式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和切换请求的节点设置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
步骤616:节点设置自身的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定义中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
步骤618:节点设置多通道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步骤620:视频源端接收读取节点附属的所有设备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并设置该所属的所有终端为静默状态。
步骤622:节点视频源端接收读取节点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并转到步骤640。
步骤624: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步骤626: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系统控制周期。
步骤628: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步骤630:所有设备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控制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
步骤632:所有设备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步骤634: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读取所有设备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
步骤636: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控制信令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步骤638: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设置新的多通道链路状态寄存器位的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步骤640:视频源端读取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完成无缝混合式多通道链路管理及切换。
关于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在视频节点设备端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在视频源端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包括: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610、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620、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630和多通道链路管理模块640,其中:
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620,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630,用于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
多通道链路管理模块640,用于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包括: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710、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720和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730;其中:
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730,用于向所述视频源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源端具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关于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视频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获取检测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
当检测到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位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控制周期设置位、链路状态标志位、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包括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
当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第一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包括:
当接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时所述第一类节点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根据所述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且所述第一类节点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一类节点所连接的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一类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令,以使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值,所述第二控制信令的字段定义与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字段定义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以及设备启动方式,且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值,包括:
当接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令时,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还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并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包括第二类节点,所述第二类节点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包括:
当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第二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源端向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述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所连接的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
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不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包括:
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且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周期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控制周期设置位,根据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节点,所述视频节点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所连接的第三下属视频设备;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四寄存器;
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设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三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五寄存器,所述第二类节点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五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15.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视频节点设备向源端、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所述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主动方式;
向所述视频源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源端具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节点,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或,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位包括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控制周期设置位、链路状态标志位、信令检测阈值指示位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视频源端获取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启用状态,并设置所述视频源端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
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寄存器存储的启用状态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节点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三寄存器,所述第一类节点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包括:
所述视频源端获取所述第三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三寄存器存储的启用状态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存储的禁用状态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20.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
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视频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节点设备部署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多通道链路管理模块,获取检测到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发送次数;当检测到的发送次数达到所述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时,用于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21.一种多通道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通道链路的链路属性信息,所述多通道链路为视频源端与视频节点设备之间的链路;
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包括信令传输类型、设备类型、设备状态、控制周期、信令发送次数检测阈值、设备启动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述链路属性信息设置所述信令传输类型为视频节点设备向源端、所述设备类型为所述视频节点设备、所述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所述设备启动方式为主动方式;
第一控制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视频源端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视频源端具有链路状态寄存器,以使所述视频源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设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并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多通道链路进行管理;
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一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节点,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一寄存器,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待启用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启用状态、链路状态标志位为待启用方式;
或,所述视频节点设备为具有分布式控制功能的第一类节点,所述第一类节点连接有第二下属视频设备;若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设备,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上部署的链路状态寄存器为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用于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静默状态,设置所述第二下属视频设备的设备启动方式为被动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寄存器的链路管理使能控制位为禁用状态。
22.一种视频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28644.8A CN113411467B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28644.8A CN113411467B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1467A CN113411467A (zh) | 2021-09-17 |
CN113411467B true CN113411467B (zh) | 2023-05-05 |
Family
ID=7767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28644.8A Active CN113411467B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1146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9560B (zh) * | 2009-02-27 | 2012-05-30 | 杭州晟元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spi接口存储器执行程序方法和装置 |
US8645585B2 (en) * | 2011-06-10 | 2014-02-04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a serial data link in a display device |
US9722894B2 (en) * | 2012-03-21 | 2017-08-01 | Thomson Licensing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operational status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8972640B2 (en) * | 2012-06-27 | 2015-03-03 | Intel Corporation | Controlling a physical link of a first protocol using an extended capability structure of a second protocol |
CN112684994B (zh) * | 2020-12-24 | 2021-11-26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通道资源调整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5-14 CN CN202110528644.8A patent/CN11341146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1467A (zh) | 2021-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61277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8704839B2 (en) | Video frame self-refresh in a sink device | |
US9355057B2 (en) | Universal serial bus repeater | |
US9253535B2 (en) | Sink device receiving an image signal from a source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for same | |
JP2016194562A (ja) | 表示ドライバ、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システム | |
JP2010098699A (ja) | 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14257772B (zh) | 数据传输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140293135A1 (en) | Power save for audio/video transmissions over wired interface | |
US20220078372A1 (en) | Adaptive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Flow Control Based On Variable Frame Structure in Video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 |
US20200202802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iming controller, source driv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13794850B (zh) | 时序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11467B (zh) | 多通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 |
CN114257847B (zh) | 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757051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智能终端及雷达系统 | |
CN115150286A (zh) | 传输节点变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
US20200285602A1 (en) | eUSB2 to USB 2.0 Data Transmission with Surplus Sync Bits | |
CN116781840A (zh) | 多通道中传输节点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
TWI702807B (zh) | 通訊裝置、資訊處理裝置、及通訊方法 | |
KR102571154B1 (ko) | 반도체 장치, 반도체 시스템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
CN201378316Y (zh) |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扩展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移动终端 | |
CN112003910B (zh) | 一种以太网络物理层与介质访问控制层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 |
CN108984445A (zh) | 使用jesd204b数字接口的数据传输芯片及数据传输方法 | |
US20210119631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subsystem interfaces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thereof | |
US20130265146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915286A (zh) | 数据分流方法及分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