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379B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82379B CN113382379B CN202010162922.8A CN202010162922A CN113382379B CN 113382379 B CN113382379 B CN 113382379B CN 202010162922 A CN202010162922 A CN 202010162922A CN 113382379 B CN113382379 B CN 1133823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drx
- timer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51—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非连续接收DRX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DRX用于控制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该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二终端设备为与该第一终端设备建立了侧行链路连接的终端设备。以期减小终端设备的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为明确的领域之一,具有应用空间广、产业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的特点,对促进汽车和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推动了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从仅支持车载信息服务的传统车联网向支持车联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服务的下一代车联网发展。V2X系统的应用包括: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辆与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等。V2X系统的应用将改善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和车辆能耗、提高交通效率和车载娱乐信息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为V2X制定了相关的通信标准。V2X在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中也同样是讨论的热点课题,NR-V2X需要支持更复杂多样的场景,例如单播、广播和组播的场景。随着应用场景以及业务需求的扩大,对于V2X中设备的功率消耗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以期减小终端设备的功率消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或配置于(或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非连续接收DRX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RX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了侧行链路连接的终端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由DRX操作的接收设备根据自身建立的侧行链路连接的情况,确定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配置信息,能够保证自身通信可靠性的同时,减小终端设备的功率消耗。DRX操作的接收设备通知发送设备该接收设备用于侧行链路的DRX的配置信息,以使该DRX操作的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该DRX操作达成共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元:所述第一DRX的周期、所述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所述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信息或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每个所述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所述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侧行链路传输后DRX激活时间的持续时长。
根据申请的方案,DRX操作的接收设备通知发送设备该接收设备用于侧行链路的DRX的周期、起始偏移量、计时器相关的信息,以使该DRX操作的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该DRX操作达成共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非连续接收DRX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DRX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中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示例性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系统预设的或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DRX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中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侧行链路业务的QoS需求从侧行链路DRX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中确定第一配置信息。
根据申请的方案,DRX操作的接收设备根据侧行链路业务的QoS需求确定用于侧行链路的DRX的配置信息,能够在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的情况下,达到减小功率消耗的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由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发送设备通知接收设备与该侧行链路的DRX操作中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根据负载情况确定合适的计时器时长,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的情况下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操作:
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对开始执行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时刻进行定义,能够使得DRX操作的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DRX操作的起始时刻达成共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距离同一HARQ进程的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所述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由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发送设备通知接收设备与该侧行链路的DRX操作中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根据负载情况确定合适的计时器时长,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保存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操作后,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处于DRX激活时间: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第二计时器运行期间、第四计时器运行期间、需要接收侧行链路HARQ反馈的时刻、在数据重传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期间、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且在单播建立完成前、或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后。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明确DRX的激活时间,能够使得DRX操作的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DRX的激活时间达成共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多个第二配置信息,所述多个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相关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由DRX操作的接收设备根据自身建立的侧行链路连接的情况,针对多个发送设备维护一个公用的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两个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均为第一标识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两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与所述两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所采用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
根据上述方案,能够避免出现因标识冲突使得终端设备无法确定数据的实际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情况,能够提高通信过程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终端设备或配置于(或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第二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非连续接收DRX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RX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元:所述第一DRX的周期、所述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所述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信息或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每个所述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所述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调度新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后DRX的激活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同一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所述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系统预设的或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确定的,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信道忙碌率CBR、速度、业务的QoS需求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保存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中。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的情况下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操作:
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DRX;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后;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处于DRX激活时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接收状态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第二计时器运行期间、第四计时器运行期间、需要接收侧行链路HARQ反馈的时刻、在数据重传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期间、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且在单播建立完成前、或开始所述第一DRX操作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配置于(或用于)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为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RX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DRX激活时间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元:所述第一DRX的周期、所述第一DRX的起始位置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信息或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所述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调度新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后DRX的激活时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同一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所述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中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所述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第四配置信息,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配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配置于(或用于)终端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执行,以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确定用于承载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的第一资源;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接收或发送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实现接收设备根据广播或组播的源设备标识确定广播或组播信息的资源位置,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在所有侧行链路资源上监听广播或组播信息,达到终端设备节能的目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确定用于承载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的第一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和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用于承载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目的标识mod N1=(时域资源编号/K1)mod M1;
目的标识mod N2=(频域资源编号/K2)mod M2,
其中,mod表示取模值,N1、N2、K1、K2、M1或M2中的一项或多项为协议预定义的、网络设备通过RRC专用消息或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配置的参数值。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非连续接收DRX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RX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了侧行链路连接的终端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元:所述第一DRX的周期、所述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所述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信息或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每个所述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所述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侧行链路传输后DRX激活时间的持续时长。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从第一DRX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示例性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系统预设的或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侧行链路业务的QoS需求从侧行链路DRX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的情况下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操作:
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距离同一HARQ进程的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所述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保存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中。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操作后,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处于DRX激活时间: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第二计时器运行期间、第四计时器运行期间、需要接收侧行链路HARQ反馈的时刻、在数据重传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期间、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且在单播建立完成前、或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后。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向多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以及,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多个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多个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多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一一对应,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具体包括所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相关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多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两个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均为第一标识的情况下,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两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标识,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与所述两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所采用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非连续接收DRX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RX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的数据。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元:所述第一DRX的周期、所述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所述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信息或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每个所述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所述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调度新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后DRX的激活时长。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同一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所述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第二终端设备的系统预设的或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确定的,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信道忙碌率CBR、速度、业务的QoS需求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保存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中。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的情况下开始执行所述第一DRX操作:
接收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后;
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DRX;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后;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的确认反馈后;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处于DRX激活时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接收状态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第二计时器运行期间、第四计时器运行期间、需要接收侧行链路HARQ反馈的时刻、在数据重传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期间、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且在单播建立完成前、或开始所述第一DRX操作前。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标识,或者,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为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RX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侧行链路的数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DRX的配置信息;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DRX激活时间内;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元:所述第一DRX的周期、所述第一DRX的起始位置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信息或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所述第二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调度新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后DRX的激活时长。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同一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所述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中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确定用于承载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的第一资源;收发单元,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接收或发送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和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用于承载所述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目的标识mod N1=(时域资源编号/K1)mod M1;
目的标识mod N2=(频域资源编号/K2)mod M2,
其中,mod表示取模值,N1、N2、K1、K2、M1或M2中的一项或多项为协议预定义的、网络设备通过RRC专用消息或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配置的参数值。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用于通过该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该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该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十二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该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示意性架构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示意性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通信方法的一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通信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通信方法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域资源编号的一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域资源编号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通信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网络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车到其它设备(Vehicle-to-X V2X),其中V2X可以包括车到互联网(vehicle to network,V2N)、车到车(vehicle to-Vehicle,V2V)、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to infrastructure,V2I)、车到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等、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LTE-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非地面通信(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系统或者未来演进的其它通信系统等。
图1分别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一示意图。
本适用于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设备102、103、104、105。本适用于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101。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建立侧行链路(sidelink,SL),如图1中的链路120、121、122、123、124,建立了侧行链路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其中,一个终端设备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建立侧行链路,终端设备可以执行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该终端设备可以在DRX激活时间内接收与该终端设备建立了侧行链路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该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中也可以与网络设备建立无线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103分别于网络设备建立了无线链路110、111。该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不与网路设备建立无线链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4、105,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车载通信装置,车载通信处理芯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应理解,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或者,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车联网中为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或者通信控制的网络侧装置。
网络设备为小区中的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时域资源等)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术语做简单说明。
1、侧行链路中的广播、组播通信方式
广播、组播是指一个发送设备发送的广播或组播数据,能够被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收到。例如,预先定义业务数据在PC5接口上传输时所使用的目的层2标识(Destination Layer-2 ID)。当发送设备有该广播业务数据发送时,可以直接通过用户面协议栈进行发送,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MAC)层和/或物理层(physical,PHY)层填充该广播业务对应的Destination Layer-2 ID。对该广播业务感兴趣的终端设备可以在PHY层监听是否有该广播业务对应的Destination Layer-2 ID的业务数据,并进行接收、解析,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2、侧行链路中的单播通信方式
单播是终端设备一对一的通信方式,发送设备通过目的地址指示其发送的单播数据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根据单播数据的目的地址确定该单播数据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单播数据,以及根据单播数据的源地址确定该单播数据是由哪个设备发送的。可选地,两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信令交互建立该两个设备之间的单播连接,单播连接建立完成后可以进行单播通信。
3、侧行链路传输模式1(mode1)
侧行链路mode1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调度授权(sidelinkgrant)确定用于发送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该侧行链路调度授权用于授权该终端设备专用的发送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在发送侧行链路前,向网络设备上报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s,BSR)以通知网络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数据量为其授权相应资源。
4、侧行链路传输模式2(mode2)
侧行链路mode2是指网络设备预先分配用于侧行链路的资源,多个终端设备可以该用于侧行链路的资源中竞争资源,在竞争到资源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竞争到的资源上发送侧行链路的数据。例如,终端设备根据测量该用于侧行链路的资源中的每个时频资源是否被占用、来选择未被占用的资源进行传输,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通信方法。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性流程图。
S210,终端设备A(即,第一终端设备的一例)确定第一DRX的第一配置信息。
该第一DRX用于控制该终端设备A接收侧行链路上的SCI和/或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终端设备B(即,第二终端设备的一例)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辅助信息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A处于连接态时,还可以将终端设备B发送的辅助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由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A的第一配置信息,并指示给终端设备A。
在本申请中所提及的业务的QoS需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
5G服务质量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PC5接口5G服务质量标识(PC5 QoSidentifier,PQI)、业务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或者,其他反应业务数据的优先级、可靠性、延迟或数据速率等的QoS参数。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资源配置信息、负载信息、速度信息、业务的QoS需求信息、业务模式(traffic pattern)、终端设备B建议的第一配置信息。示例性的,业务模式可以包括业务的周期、业务数据到达时刻相对于一个时间参考点的偏移、业务数据的最大传输块大小等信息。
终端设备B可以检测或确定该辅助信息后发送给终端设备A,或者,该辅助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B,再由终端设备B转发给终端设备A,再或者,该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一部分由终端设备检测或确定的信息和/或一部分通过网络设备指示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可以是系统预配置的和/或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
作为示例非限定,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和/或系统消息为终端设备A配置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
可选地,终端设备A可以同时有系统预配置、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或系统消息配置中的至少两项所配置的多套配置信息A,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优先级确定具体在哪一套配置信息A中确定第一配置信息。例如,网络设备配置的配置信息A优先级高于系统预配置的配置信息A,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专用的RRC消息配置的配置信息A优先级高于系统消息配置的配置信息A,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第一配置信息:
方式一,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终端设备B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上述辅助信息从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方式二,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从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A可以具体根据业务的QoS需求和/或第一映射关系,从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例如,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多个业务的QoS需求的取值范围和多个配置信息相对应,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终端设备A根据自身业务的QoS需求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如终端设备A的业务的QoS需求在表1中的QoS需求范围3内,则终端设备A确定第一配置信息为QoS需求范围3对应的配置信息3。可选地,在终端设备A包括多种业务对应不同的取值范围的情况下,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业务的优先级确定第一配置信息。业务的优先级可以是协议规定的或系统预设的,或者业务的优先级根据QoS需求的取值大小依次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A包括两个业务,示例性的,业务1的QoS需求在范围1内,另一个业务2的QoS需求在范围3内,由于业务2的优先级高于业务1的优先级,终端设备A确定第一配置信息为业务2对应的配置信息3。
表1
QoS需求 | 配置信息A |
QoS需求范围1 | 配置信息1 |
QoS需求范围2 | 配置信息2 |
QoS需求范围3 | 配置信息3 |
可选地,终端设备A可以具体根据业务类型和/或第二映射关系,从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示例性的,业务类型可以是业务模式等。
例如,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多个业务类型和多个配置信息相对应,可以如表2所示,终端设备A根据业务类型确定从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第一配置信息。
表2
业务类型 | 配置信息A |
业务类型1 | 配置信息1 |
业务类型2 | 配置信息2 |
业务类型3 | 配置信息3 |
业务类型1、业务类型2 | 配置信息4 |
业务类型2、业务类型3 | 配置信息5 |
业务类型1、业务类型3 | 配置信息6 |
业务类型1、业务类型2、业务类型3 | 配置信息7 |
方式三,终端设备A接收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A,该指示信息A指示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的一个,终端设备A根据该指示信息A从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DRX的第一配置信息。例如,该指示信息A可以包括该一个配置信息A的标识,终端设备A根据指示信息A中的标识,确定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与该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A为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
第一DRX的周期,用于指示第一DRX的周期长度;
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用于确定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第一计时器的时长,该第一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第一DRX周期内DRX的激活时长;
第二计时器的时长,该第二计时器用于控制接收到调度新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后DRX的激活时长;
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用于指示从第一DRX周期起始时刻到启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偏移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确定的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DRX的基本配置,另外,终端设备A可以通过接收步骤S240中终端设备B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DRX的其他配置信息。终端设备A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进行第一DRX操作,在DRX激活时间内监听终端设备B发送的侧行链路的SCI和/或数据。终端设备B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DRX激活时间,在该DRX激活时间内向终端设备B发送侧行链路的SCI和/或数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DRX的周期、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时长、第二计时器的时长、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中的一项或多项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
第三计时器的时长,该第三计时器用于控制同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
第四计时器的时长,该四计时器用于控制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确定第一DRX的所有配置信息,即第一配置信息,并在S220中通知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A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第一DRX操作,在DRX激活时间内接收终端设备B发送的侧行链路的SCI和/或数据,终端设备B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DRX激活时间,在该DRX激活时间内向终端设备B发送侧行链路的SCI和/或数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执行S230和/或S240,终端设备A和/或终端设备B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激活时间。
S220,该终端设备A向该终端设备B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该终端设备B接收终端设备A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可选地,终端设备B将第一配置信息保存在该终端设备A的上下文信息(UE context)中。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终端设备A向该终端设备B发送的侧行链路RRC消息中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
S230,终端设备B确定该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
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一DRX操作中HARQ相关的信息。作为示例非限定,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三计时器的信息和/或该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示例性的,该第三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距离下一次同一HARQ进程的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第四计时器的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
终端设备B可以根据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第二配置信息:
方式一,终端设备B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B的相关信息,确定第二配置信息。该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道忙碌率(channel busy ratio,CBR)、速度或业务的QoS需求中的一种或多种。
方式二,终端设备B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B中确定第二配置信息。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B可以是系统预配置的和/或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
作为示例非限定,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和/或系统消息为终端设备B配置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B。
可选地,终端设备B可以同时有系统预配置、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或系统消息配置中的至少两项所配置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B,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系统预配置、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以及系统消息的优先级,确定在该三项中的哪一项配置的一个或多个信息B中确定第二配置信。例如,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系统预配置的配置信息,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专用的RRC消息配置的配置信息优先级高于系统消息配置的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可选地,终端设备B根据该相关信息,在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B(即,第四配置信息的一例)中确定该第二配置信息。例如,多个该相关信息的取值范围与多个配置信息B相对应,终端设备B根据该相关信息的具体取值确定该相关信息的具体取值所在的取值范围1,并确定取值范围1对应的配置信息B为该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B接收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B,该指示信息B指示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B中的一个,终端设备B根据该指示信息B确定第二配置信息。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指示信息B可以包括在网络设备发送的RRC消息或系统消息中。
例如,该终端设备B可以通过mode1方式获取侧行链路资源,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B确定第二配置信息。该指示信息B可以包括该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的一个配置信息B的标识,终端设备B根据指示信息B中的标识确定该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B为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S240,终端设备B向终端设备A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该终端设备A接收终端设备B发送的该第二配置信息。可选地,该终端设备A将该第二配置信息保存在该终端设备B的上下文信息中。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终端设备B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的侧行链路RRC消息中包括该第二配置信息。
S250,终端设备B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C。该指示信息C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A的该第一DRX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和/或该第二配置信息。
该网络设备接收该指示信息C,根据该指示信息C确定该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配置信息。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指示信息C包括该第一DRX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指示信息B通知终端设备B的,因此,网络设备已经获取了该第二配置信息,通过指示信息C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后即可以确定该终端设备A的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网络设备能够为终端设备B分配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的资源,使得终端设备B能够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和/或数据,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指示信息C包括该第一DRX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和/或该第二配置信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C确定该终端设备A的激活时间,使得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B分配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的资源,使得终端设备B能够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SCI和/或数据,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S250为可选步骤,例如,终端设备B在采用mode1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C,以便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激活时间,从而能够为终端设备B分配该终端设备A的DRX激活时间内的资源,使得终端设备B能够在该终端设备A的DRX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侧行链路的数据,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终端设备B在采用mode2方式获取侧行链路资源的情况下,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C,即不执行S250,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另外,终端设备B也可以在S220之后,S230或S240之前执行S250。
S260,该终端设备A开始该第一DRX操作。
S270,该终端设备B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SCI和/或数据。
该终端设备A可以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开始该第一DRX操作:
情况1,该终端设备A在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后开始该第一DRX操作。
情况2,该终端设备A在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息后,开始该第一DRX操作。该第一反馈信息为终端设备B对第一配置信息接收成功的反馈。相应地,终端设备B可以在发送了该第一反馈信息后确定该终端设备A开始该第一DRX操作。可选地,终端设备B发送的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作为该第一反馈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A接收到该第二配置信息后认为该终端设备B对该第一配置信息接收成功,并开始该第一DRX操作。相应地,终端设备B可以在发送了该第二配置信息后确定该终端设备A开始该第一DRX操作。
情况3,该终端设备A发送了指示信息D(即第一指示信息的一例)后,开始该第一DRX操作,该指示信息D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A开始该第一DRX操作。
情况4,该终端设备A向该终端设备B发送了第二反馈信息后,开始该第一DRX操作,该第二反馈信息为该终端设备A对该第二配置信息接收成功的反馈,相应地,该终端设备B在接收到该第二反馈信息后,确定该终端设备A开始该第一DRX操作。
情况5,该终端设备A接收到终端设备B发送的指示信息E后,开始第一DRX操作,该指示信息E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A开始第一DRX操作。
终端设备B确定该终端设备A开始该第一DRX操作后,可以在该终端设备A的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SCI和/或数据。
终端设备A根据该第一DRX的周期,在每个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或起始时刻的时隙偏移量后启动第一计时器,并且在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接收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也就是说该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该终端设备A处于DRX激活时间。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的情况下,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该起始偏移量确定第一计时器的启动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启动计时器,可以理解为启动一个计时器开始计时,也可以是,当一个计时器在运行时,启动定时器可以理解为重启该计时器。
例如,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满足条件的子帧号,
[(DFN×10)+subframe number]mod(DRX Cycle)=(StartOffset)modulo(DRXCycle)
并且在该子帧号对应的子帧起始位置推迟SlotOffset后启动该第一计时器,其中,mod表示取模值,DFN为直接无线帧号(direct frame number,DFN),subframe number为子帧号,DRX Cycle为该第一DRX的周期,StartOffset为该第一DRX的起始位置偏移量,SlotOffset为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示例性的,SlotOffset可以是偏移的时隙个数,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终端设备A可以进行如下行为中的一项或多项:
监听SCI、解析监听到的SCI所指示的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shared channel,PSSCH)或监听物理侧行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channel,PSFCH)。
可选地,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该终端设备A需要监听的SCI的格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格式0-1(SCI format 0-1)和/或格式0-2(SCI format0-2)的SCI,示例性的,格式0-1的SCI可以指示资源分配的相关参数,格式0-2的SCI可以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重传或新传指示、HARQ进程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
终端设备A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接收到终端设备B发送的SCI,且SCI指示所传输的数据为该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情况下:
或该SCI中指示终端设备B给终端设备A发送新传数据,则启动/重启第二计时器。
若该SCI指示终端设备B为终端设备A预留了后续重传资源,即终端设备B有机会在后续预留的重传资源上对该SCI指示的该次传输的数据的进行重传,则终端设备A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A,终端设备A启动第三计时器。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计时器的运行不影响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即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与第三计时器的是否运行无关。也就是说,如果终端设备A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无论第三计时器是否正在运行终端设备A仍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如果终端设备A处于第一DRX的非激活时间,无论第三计时器是否正在运行终端设备A仍处于第一DRX的非激活时间。可选地,终端设备A可以在承载该数据资源的下一个时间单元或M个时间单元后启动该第三计时器,或者,终端设备A可以在对该次传输发送了反馈信息(ACK或NACK),或者,反馈了NACK的M个时间单元后启动第三计时器。可选的,如果SCI中指示终端设备B为终端设备A的该次传输预留了至少一块传输资源,终端设备A可以只在预留的第一块传输资源上进行传输后的下一个时间单元或M个时间单元后或对该次传输进行了反馈/反馈了NACK的M个时间单元后启动第三计时器。作为示例非限定,该时间单元可以是符号、时隙或子帧中的一个,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例如M的取值由协议预定义或者系统预配置或者由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可选的,如果该HARQ进程的第四计时器正在运行,则停止该第四计时器。当该第三计时器超时,且该终端设备A反馈了未成功接收的反馈信息或解码该数据失败,则终端设备A启动该HARQ进程对应的该第四计时器,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计时器的时长可以是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中指示的第三计时器的时长,也可以是基于SCI中所指示的该次传输和下次传输资源的时间间隔(gap)确定的一个时长T1,如T1可以等于上述时间间隔(gap),或gap±K个时间单元。第四计时器的时长可以是第一配置信息或第二配置信息中指示的第四计时器的时长,或者是基于固定的L个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基于重传资源占用时长(duration)确定的一个时长T2,如T2可以等于duration,或duration±L个时间单元。作为示例非限定,该时间单元可以是符号、时隙或子帧中的一个,K和L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例如K,L的取值由协议预定义或者系统预配置或由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例如图3所示,在一个第一DRX周期内,终端设备A在该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接收到调度新传数据的SCI,则该终端设备A启动该第二计时器,终端设备A在该第二计时器运行期间监听SCI。并且,该SCI指示为终端设备A预留了重传资源,则终端设备A启动该新传数据的HARQ进程对应的第三计时器,且该第三计时器运行期间不影响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当该第三计时器超时,该终端设备A反馈了未成功接收的反馈信息或解码该数据失败,则终端设备A启动第四计时器以接收重传数据。
实施方式B,终端设备A根据对该数据的HARQ反馈结果或者根据是否成功解码该数据,确定是否在该SCI指示的后续重传资源上接收SCI和/或数据。
例如,终端设备A反馈了未成功接收的反馈信息或解码该数据失败,则在该SCI指示的重传资源上接收SCI和/或数据;终端设备A反馈了成功接收的反馈信息或成功解码该数据,则不在该SCI指示的重传资源上接收SCI和/或数据。可选的,在终端设备A确定不在该SCI指示的重传资源上接收SCI和/或数据的情况下,如果当前该HARQ进程对应的第三计时器和/或第四计时器处于运行状态,则终端设备A可以停止该HARQ进程对应的第三计时器和/或第四计时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是,终端设备A总在SCI指示的后续重传资源上接收SCI和/或数据。
若该SCI指示终端设备B没有为终端设备A预留后续重传资源,则终端设备A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a,与上述实施方式A相同,可以参考上述描述,为了简要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b,终端设备A根据终端设备B指示的HARQ使能情况确定是否启动第三计时器,若终端设备B指示的HARQ为去使能(disable)状态,也就是不需要终端设备A发送HARQ反馈,则终端设备A不启动第三计时器,若终端设备B指示的HARQ为使能(enable)状态,则终端设备A启动第三计时器,可选地,终端设备A可以在发送了HARQ反馈信息(ACK或NACK)或者,反馈了NACK的下一个时间单元或M个时间单元后启动第三计时器,或者,终端设备A可以在反馈未接收成功的反馈信息(NACK)后的下一个时间单元或M个时间单元后启动第三计时器,该时间单元可以是符号、时隙或子帧中的一个,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M的取值由协议预定义或者由网络进行配置。
终端设备B可以采用与上述该终端设备A相同的方式维护各个计时器,可以选择在第一DRX激活时间内向终端设备发送SCI和/或数据。或者,终端设备B仅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维护第一计时器和/或第二计时器,例如终端设备B采用mode1方式获取侧行链路资源,由网络设备维护该第三计时器和/或该第四计时器,网络设备根据该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激活时间,为终端设备B选择侧行链路资源,并通知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B根据网络设备指示向终端设备A发送数据,因此终端设备B可以不维护该第三计时器和该第四计时器。
该终端设备A在以下一种或多中情况下处于DRX激活时间:
情况A,该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
情况B,该第二计时器运行期间。
情况C,至少一个HARQ进程有关联的第四计时器处于运行状态。
情况D,在SCI指示的预留的重传资源的时域位置。
情况E,终端设备A需要接收侧行链路的HARQ反馈的时刻。
情况F,终端设备A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报告期间,可选地,终端设备A在发送了CSI请求后启动或重启第五计时器,终端设备A在该第五计时器运行期间终端设备处于DRX激活时间,在接收到CSI报告后停止该第五计时器。
可选地,终端设备A在发送了CSI请求后在第一时间间隔内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第五计时器的时间长度和/或该第一时间间隔可以通过一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获得:
协议预定义、系统预配置、网络设备配置或发送该CSI报告的终端设备指示。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通过RRC专用消息、系统消息配置该第五计时器的时间长度和/或该第一时间间隔,发送该CSI报告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侧行链路RRC消息指示该第五计时器的时间长度和/或该第一时间间隔。
情况G,终端设备A接收到终端设备B以外的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的单播建立请求,或者,终端设备A向终端设备B以外的其他终端设备发送了单播建立请求,且在单播建立完成前或在交互DRX配置完成前或进行DRX操作之前,可选地,终端设备A在接收到或发送单播建立请求后启动或重启第六计时器,终端设备A在该第六计时器运行期间终端设备处于DRX激活时间,在单播建立完成后或交互DRX配置完成/开始进行DRX操作后,停止该第六计时器。
可选地,终端设备A在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内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
情况G可以扩展到其他过程,如终端设备A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了请求消息,如配置请求等,在接收到该一个终端设备发送对应的响应消息之前,终端设备A处于DRX的激活时间。可选的,终端设备A在向该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启动或重启第六计时器,终端设备A在该第六计时器运行期间终端设备处于DRX激活时间,在接收到对端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后,停止该第六计时器。可选的,终端设备A在向该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内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第六计时器的时间长度和/或该第二时间间隔可以通过一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获得:
协议预定义、系统预配置、网络设备配置。示例性的,网络设备通过RRC专用消息、系统消息配置该第六计时器的时间长度和/或该第二时间间隔。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明确DRX的激活时间,能够使得DRX操作的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DRX的激活时间达成共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A可以向终端设备B重配置该第一DRX的信息,作为示例非限定,终端设备A可以通过侧行链路的RRC消息向终端设备B发送该第一DRX的重配置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A可以在满足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下重配置该第一DRX的信息。
条件1,终端设备A发起新的QoS需求的业务,且当前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无法满足该新的QoS需求。例如,当前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无法满足该新业务的时延需求,则终端设备A对第一DRX进行重配置,并通知终端设备B该第一DRX的重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条件2,终端设备A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指示信息A,该指示信息A指示与第一配置信息不同的配置信息A。例如,该指示信息A指示了一个该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不同的配置信息A的标识,终端设备A接收到该指示信息A后,重配置第一DRX的信息,并通知终端设备B该第一DRX的重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B也可以向终端设备A重配置该第一DRX的信息,作为示例非限定,终端设备B可以通过侧行链路的RRC消息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第一DRX的重配置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B可以在满足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下重配置该第一DRX的信息。
条件1,终端设备B的侧行链路资源分配模式发生变化。如侧行链路资源分配模式从mode1切换到mode2或者从mode2切换到mode1,终端设备B可以更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并将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A。
条件2,终端设备B与网络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如终端设备B从RRC连接态变为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Inactive)态,或者从RRC空闲态或RRC Inactive态变为RRC连接态,或者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移动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或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移动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B可以更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并将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A。
例如,终端设备B处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通过系统预配置方式获取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终端设备B处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通过网络设备的RRC消息和/或系统消息获取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当终端设备B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移动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时,可以获取新的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A。
条件3,终端设备B确定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如信道忙碌率(channel busy ratio,CBR)、速度或业务的QoS需求中的一种或多种发生了变化,终端设备B可以更新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并将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A。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由DRX操作的接收设备根据自身建立的侧行链路连接的情况,确定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配置信息,能够避免在网络设备为该接收设备配置侧行链路DRX操作的情况下,因网络设备无法获取该接收设备侧行链路的连接情况而造成配置不合理无法达到节能的目的或降低通信可靠性的情况。因此,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减小终端设备的功率消耗、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可选地,本申请的方案提出由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发送设备通知接收设备与该侧行链路的DRX操作中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根据负载情况确定合适的计时器时长,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在本申请中,该终端设备A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侧行链路,图4以终端设备A与两个终端设备,即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即,第二终端设备的另一例)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图4与图2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参考上述对图2的描述,为了简要,在此不再赘述。
S410,终端设备A确定第一DRX的第一配置信息。
该第一DRX用于该终端设备A接收多个侧行链路上的SCI和/或数据。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A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侧行链路连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维护一套DRX配置,即第一DRX的配置信息,根据第一DRX的配置信息确定DRX激活时间,以接收多个侧行链路上的SCI和/或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多个侧行链路上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确定该第一DRX的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者,多个侧行链路的发送设备(即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分别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辅助信息,如辅助信息B、辅助信息C,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辅助信息B和/或辅助信息C确定一个第一配置信息。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A中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A可以采用上述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的方式一至方式三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示例性的,方式一、方式三中,终端设备A可以综合考虑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的辅助信息、业务需求确定一个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终端设备B的辅助信息和终端设备C的辅助信息中优先级较高的辅助信息确定一个第一配置信息。再或者,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多个侧行链路中的业务中优先级较高的业务确定一个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DRX的周期、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时长、第二计时器的时长、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DRX的其他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发送给终端设备A,即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通过S430分别确定第二配置信息,即第二配置信息B、第二配置信息C后,分别在S440向终端设备A发送。
S420,终端设备A向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B接收该第一配置信息,并将该第一配置信息保存在终端设备A的上下文信息中。终端设备C接收该第一配置信息,并将该第一配置信息保存在该终端设备A的上下文信息中。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可以广播或组播该第一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根据终端设备A的标识确定该广播或组播的第一配置信息为该终端设备A发送的。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设备A通过单播的方式向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分别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时间上,终端设备A向终端设备B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的时间可以早于也可以晚于向终端设备C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的时间,或者同时向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分别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本申请对终端设备A向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A可以在于一个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之后向该一个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S430,终端设备B确定该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b,终端设备C确定该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c。
终端设备B确定第二配置信息b和/或终端设备C确定第二配置信息c的方式可以参考图2中终端设备B确定第二配置信息的描述,为了简要,在此不再赘述。
该第二配置信息B包括第三计时器b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b的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c包括第三计时器b的信息和/或第四计时器b的信息。
S440,终端设备B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第二配置信息B,终端设备C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第二配置信息C。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维护用于接收侧行链路SCI和/或数据的一套配置信息,即第一DRX的配置信息,其中包括由终端设备A确定的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B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b和终端设备C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c。
例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A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中的第一DRX的周期和/或起始位置偏移量确定启动第一计时器的时刻t1,在第一计时器运行期间处于DRX激活时间,终端设备A监听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发送的SCI和/或数据。在t2时刻终端设备A检测到终端设备C发送的SCI,该SCI 1指示调度了新传数据1,则终端设备A启动第二计时器。该SCI 1还指示终端设备C为终端设备A预留了重传资源,则终端设备A根据第一DRX的第二配置信息c启动该新传数据1对应的HARQ进程1的第三计时器c。在该HARQ进程1的第三计时器c运行期间,在第三计时器c超时后,启动该HARQ进程1的第四计时器c,在该HARQ进程1的第四计时器c运行期间,终端设备A接收该HARQ进程1的重传数据。类似地,在t3时刻,终端设备A接收到终端设备B发送的SCI 2,则终端设备A开启相应HARQ进程2的第三计时器b,以及在该HARQ进程2的第三计时器b超时后,启动该HARQ进程2对应的第四计时器b。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分别执行S430和S440,本申请对终端设备B执行S430、S440与终端设备C执行S430、S440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C执行S430后执行S440,终端设备C执行S440可以早于终端设备B执行S430或S44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DRX的周期、第一DRX的起始偏移量、第一计时器的时长、第二计时器的时长、第一DRX的时隙偏移量中的一项或多项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三计时器的时长和/或第四计时器的时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确定终端设备A进行该第一DRX操作的所有配置信息,即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A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第一DRX操作,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监听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发送的侧行链路的SCI和/或数据,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A的第一DRX的DRX激活时间,并且可以在该DRX激活时间内向终端设备A发送侧行链路的SCI和/或数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执行S430和/或S440,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激活时间。
可选地,终端设备B和/或终端设备C还可以分别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C,分别为指示信息C1,指示信息C2。
终端设备B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C1中,可以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和/或该第二配置信息b。终端设备C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C2中,可以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和/或该第二配置信息c。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2中终端设备B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C的方式,为了简要,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可以连接于同一网络设备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网络设备。可选地,在连接于同一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是由网络设备指定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S450,终端设备A开始第一DRX操作。
具体实施中,终端设备A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第一DRX操作,可以参考上述图2中S260的描述,为了简要,在此不再赘述。
S460,终端设备B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SCI和/或数据,终端设备B在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该终端设备A发送SCI和/或数据。
在终端设备A开始第一DRX操作后,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DRX的激活时间。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需要向终端设备A发送SCI和/或数据的情况下,则在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内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SCI和/或数据。具体如何确定该终端设备A处于第一DRX的激活时间,可以参考上述图2中的描述,为了简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由DRX操作的接收设备根据自身建立的侧行链路连接的情况,针对多个发送设备维护一个公用的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配置信息,能够避免由发送设备为该接收设备配置侧行链路DRX操作的情况下,多个发送设备配置的信息不一致而导致接收设备在每个发送设备配置的DRX操作激活时间内均接收信号,而无法实现节能的情况。本申请的方案,能够有效地达到减小终端设备的功率消耗的目的。可选地,本申请的方案提出由用于侧行链路的DRX操作的发送设备通知接收设备与该侧行链路的DRX操作中HARQ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根据负载情况确定合适的计时器时长,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侧行链路的单播连接可以通过两个终端设备的源层2(sourceLayer-2 ID)标识进行标识,但在发送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的单播数据时,如发送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时,在SCI中承载的是发送设备的源层1标识(source Layer-1 ID),用于标识该发送设备,也就是说,接收设备在接收到该SCI后可以根据该源层1标识确定发送该SCI的终端设备。根据现有NR版本16(NRrelease16)的规定,终端设备的源层2标识的长度是24比特,终端设备在SCI中发送的源层1标识是源层2标识的低8比特。该SCI中承载的目的层1标识(destination Layer-1 ID)是目的层2标识(destination Layer-2 ID)的低16比特。也就是说,接收设备在接收到该SCI后可以根据该SCI中承载的目的层1标识是否是该接收设备的源层2标识的低16比特,确定该SCI是否是发送给该接收设备的。
因此,上述方式可能造成层1标识(源层1标识或目的层1标识)冲突的问题,例如,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的源层2标识分别为DEF,ABC,PQC,示例性的,标识中每个字母标识一个8比特的取值。则终端设备B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数据的相应SCI 3中包括的源层1标识为C,目的层1标识为EF,终端设备C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数据的相应SCI 4中包括的源层1标识C,目的层1标识为EF;因此终端设备A无法通过SCI中指示源层1标识区分该SCI是终端设备B发送的,还是终端设备C发送的。同样,目的层1标识相同也会出现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错误接收的情况。
针对上述标识冲突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侧行链路通信中解决标识冲突的方法。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确定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C的源层1标识或目的层1标识相同的的情况下,终端设备A向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F(即,第二指示信息的一例),指示信息F用于请求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更新标识,可选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更新的标识可以是源层1标识、目的层1标识或源层2标识中的一项。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接收到该指示信息F后更新该标识,并将更新后的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A。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A确定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C的源层1标识或目的层1标识相同,例如为第一标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A可以将与该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通信时采用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终端设备A向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G(即,第三指示信息的一例),指示信息G用于向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指示该终端设备A的标识更新为第二标识。也就是说,终端设备A确定两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发生冲突后,更新自己与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通信时采用的标识,即更新为第二标识,并通知该一个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A从该一个终端设备接收到SCI后,根据该SCI中承载的目的标识为第二标识,确定该SCI是该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给该终端设备A的。以及终端设备A向该一个终端设备发送SCI时,该SCI承载的源标识为第二标识或第二标识的低8比特,使得该一个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A发送的SCI后,根据该SCI承载的源标识为该第二标识或该第二标识的低8比特,确定该SCI为终端设备A发送给该一个终端设备的。
例如,终端设备A确定终端设备B与终端设备C的源层1标识均为C(即第一标识为C),终端设备A确定更新与终端设备B通信时该终端设备A采用的标识,例如,更新为ED(即,第二标识为ED),并向终端设备B发送指示信息G,终端设备B接收到指示信息G确定该终端设备A的标识更新为ED。在终端设备B向终端设备A发送SCI时,该SCI指示的目的标识为ED;在终端设备B接收到一个SCI后,根据该SCI中指示的源标识为ED或D,确定该SCI为终端设备A发送的,但本申请不限于此。根据上述方案,能够避免出现因标识冲突使得终端设备无法确定数据的实际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情况,能够提高通信的安全性以及通信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确定接收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数据的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
作为示例非限定,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标识和/或第三映射关系,确定该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数据的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
作为示例非限定,该目的标识可以是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层2标识,即destination Layer-2 ID,可选的,该目的标识也可以是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在应用层的标识,或目的层1标识(例如,目的层2标识的低16比特),或者目的层2标识/目的层1标识的低N比特或者高N比特,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具体实现时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三映射关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
目的标识mod N1=(时域资源编号/K1)mod M1;
目的标识mod N2=(频域资源编号/K2)mod M2,
其中,mod表示取模值,N1、N2、K1、K2、M1或M2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系统预设的、网络设备通过RRC专用消息或系统消息配置的参数值。时域资源编号可以写作resourceIndexTime,例如为资源池内时域资源的索引,其中,该资源池为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资源。频域资源编号可以写作resourceIndexFreq,例如为资源池内频域资源索引。例如,该目的标识为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目的层2标识,则第三映射关系可以写作:
(destination Layer-2 ID)mod N1=(resourceIndexTime/K1)mod M1,和/或,
(destination Layer-2 ID)mod N2=(resourceIndexFreq/K2)mod M2。
可选的,N1=M1或N2=M2;
可选的,K1=1,即(destination Layer-2 ID)mod N1=resourceIndexTime modM1;
可选的,K2=1,即(destination Layer-2 ID)mod N2=resourceIndexFreq modM2。
示例性的,resourceIndexFreq根据无线传输资源所在的频域单元序号确定,例如可以是载波内资源块的索引号,或资源池内子信道(subchannel)的索引号。
resourceIndexTime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
方式1,resourceIndexTime根据无线传输资源所在的时间单元序号确定。该时间单元序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
无线帧编号(radio frame index,如系统无线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或直接无线帧号(direct frame number,DFN))、子帧编号(subframe index,如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编号)、时隙编号(slot index,如一个子帧内的时隙编号)或符号编号(symbolindex,如一个时隙内的符号编号)。
例如,一个子帧内的侧行链路资源中,其resourceIndexTime可以如下:
resourceIndexTime=radio frame index×10+subframe index。
其中,radio frame index为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无线帧的编号,subframe index为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子帧的编号
再例如,一个时隙内的侧行链路资源中,其resourceIndex可以如下:resourceIndexTime=(radio frame index*10+subframe index)×NumOfSlotPerSubframe+slot index,
其中,slot index为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时隙的编号,NumOfSlotPerSubframe为一个子帧内的时隙个数,以15kHz子载波为例,一个子帧内包括10个slot,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可选的,如果通过方式1确定的无线传输资源的时域位置上没有配置侧行链路资源,则终端设备忽略该无线资源位置,即无法在该无线资源位置上发送或接收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数据。
方式2,resourceIndexTime为侧行链路资源在一个资源池周期内的编号。
例如图6所示,一个载波上每个无线帧内的子帧1到子帧5为侧行链路资源池,资源池的周期为10ms,即一个无线帧长;在每个资源池周期内,每个子帧依次编号,即资源池内的第一个子帧(即无线帧内的子帧1)在资源池周期内的编号为0,资源池内的第二个子帧(即无线帧内的子帧2)在资源池周期内的编号为1,依次类推。本示例仅作为示例说明,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以无线帧、时隙或符号中的一种时间粒度对资源池内的资源进行编号。
方式3,在每个编号周期内对侧行链路资源进行编号,resourceIndexTime为一个编号周期内侧行链路资源的编号(或者说序号)。
例如图7所述,编号周期为2个无线帧,从SFN=0或DFN=0开始,第一个编号周期T包括SFN=0和SFN=1,或DFN=0和DFN=1;一个载波上每个无线帧内中的子帧1到子帧5为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因此,第一个编号周期T内包括10个侧行链路的子帧,编号周期内的编号分别为0至9。
可选的,编号周期T也可以定义为资源池周期的倍数,例如,编号周期的时间长度等于2倍的资源池周期长度。
可选的,一个编号周期T可以从SFN=0或DFN=0后的一个时间偏移后开始。
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以无线帧、时隙或符号中的一种时间粒度对资源池内的资源进行编号。
下面举例说明终端设备根据目的层2标识和/或第三映射关系,确定该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数据的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
例如,该第三映射规则为(destination Layer-2 ID)mod 2=resourceIndexTimemod 2。resourceIndexTime根据上述方式3确定,编号周期可以为两个无线帧。根据该第三规则可以确定destination Layer-2 ID为1001的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可以在编号周期内资源编号为奇数的侧行链路资源上进行传输,而destination Layer-2 ID为1002的广播/组播业务可以在编号周期内资源编号为偶数的侧行链路资源上进行传输。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第三映射关系确定一个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数据新传和/或数据重传资源,即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发送设备在通过目的标识确定的侧行链路资源上发送新传数据和/或重传数据,该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接收设备在通过该目的标识确定的侧行链路资源上监听是否有该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新传数据和/或重传数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第三映射关系确定一个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进行新传资源,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的发送设备在通过目的标识确定的侧行链路资源上发送新传数据,并且在SCI中指示重传的时频域资源位置,当接收终端设备对数据解析失败后,在该SCI中所指示的重传资源位置接收重传数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协议预定义、系统预配置或网络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专用信令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配置广播业务或组播业务相关连的计时器A,例如可以写作harqRTT-Timer和/或计时器B,例如可以写作harqRetx-Timer,对于具体名称本申请不作限定。示例性的,计时器harqRTT-Timer用于指示同一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计时器harqRetx-Timer,用于指示检测和/或接收重传数据的最大时长。当接收设备在通过目的标识确定侧行链路资源上监听到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则启动该新传数据或该重传数据的HARQ进程对应的计时器harqRTT-Timer,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停止该HARQ进程对应的计时器harqRetx-Timer。在上述步骤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侧行链路资源上接收到新传数据和/或重传数据的一段时间后才启动harqRTT-Timer,如K个子帧/时隙/符号之后,或终端设备反馈了NACK之后;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SCI中的指示信息确定该次传输之后没有预留的重传时频域资源位置,才启动harqRTT-Timer。当该计时器harqRTT-Timer超时后,启动HARQ进程对应的该计时器harqRetx-Timer;或者当计时器harqRTT-Timer超时并且接收设备对本次接收到的数据解析失败或者反馈了NACK后,启动该计时器harqRetx-Timer。在计时器harqRetx-Timer运行期间接收设备持续监听侧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如SCI和/或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扩展到单播通信方式,例如,终端设备通过单播业务的目的标识和/或第三映射关系,确定单播业务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实现接收设备根据广播或组播的源设备标识确定广播或组播信息的资源位置,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在所有侧行链路资源上监听广播或组播信息,达到终端设备节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选择图2、图4中的部分步骤进行实施,还可以调整图示中步骤的顺序进行实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应理解,执行图示中的部分步骤或调整步骤的顺序进行具体实施,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结合图2至图7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8、图9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510和收发单元15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A,,或者配置于(或用于)终端设备A中的芯片或终端设备B中的芯片。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400中的终端设备A,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图4中的方法200、400中终端设备A执行的方法的单元。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图4中的方法200、400的相应流程。
示例性的,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收发单元15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220、S240、S270,处理单元151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210,S260。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收发单元15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420、S440、S460,处理单元151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410、S45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为配置于(或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可以为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或电路,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以为芯片中的处理器。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510,该处理单元1510可以用于处理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1510可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使该通信装置实现相应的操作,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为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收发器1610,存储单元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存储器。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为终端设备A时,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为可通过通信接口(如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收发器1610,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处理器1620,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通过至少一个逻辑电路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或者配置于(或用于)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中的芯片或终端设备B中的芯片。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400中的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图4中的方法200、400中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执行的方法的单元。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图4中的方法200、400的相应流程。
示例性的,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收发单元15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220、S240、S250、S270,处理单元151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230。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收发单元15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420、S440、S460,处理单元151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S43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为配置于(或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可以为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或电路,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以为芯片中的处理器。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510,该处理单元1510可以用于处理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1510可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使该通信装置实现相应的操作,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为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收发器1610,存储单元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存储器。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为终端设备B或终端设备C时,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为可通过通信接口(如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收发器1610,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600中的处理器1620,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通过至少一个逻辑电路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或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终端设备B中的芯片。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
示例性的,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收发单元15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S25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为配置于(或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可以为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或电路,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以为芯片中的处理器。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510,该处理单元1510可以用于处理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1510可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使该通信装置实现相应的操作,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为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700中的收发器1710,存储单元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700中的存储器。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5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收发单元1520为可通过通信接口(如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700中的收发器1710,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700中的处理器1720,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处理单元1510可通过至少一个逻辑电路实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6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6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1620和收发器161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1600还包括存储器。示例性的,处理器1620、收发器1610和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62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1610收发信号。可选地,该终端设备1600可以包括总线系统1640,该收发器1610、处理器1620和存储器1630之间可以通过总线系统传递信息。
上述处理器1620可以和存储器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1620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62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1620。该处理器1620可以与图8中的处理单元对应。
上述收发器1610可以与图8中的收发单元对应。收发器161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示例性的,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1600能够实现图2、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16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处理器16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16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电源,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显示单元、音频电路、摄像头和传感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麦克风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700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7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1700包括处理器1720和收发器1710。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700还包括存储器。示例性的,处理器1720、收发器1710和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72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1710收发信号。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700的该收发器1710可以包括天线和\或射频电路。
应理解,图10所示的网络设备1700能够实现图2、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17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应理解,图10所示出的网络设备1700仅为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架构,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其他架构的网络设备。例如,包含CU、DU和AAU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的具体架构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示例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括该处理器的装置执行图2、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使得包括该处理器的装置执行图2、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示例性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处于非连续接收DRX激活时间:
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期间、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且在交互DRX配置完成前、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且在交互DRX配置完成前,或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且在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之前;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DRX激活时间内监听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DRX激活时间内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所述SCI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预留了重传资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SCI指示的当次传输和下次传输资源的时间间隔确定计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计时器用于控制同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DRX激活时间内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所述SCI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没有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预留重传资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计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计时器的信息,所述计时器用于控制同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
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内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激活时间,所述DRX激活时间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等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期间、接收到单播建立请求且在交互DRX配置完成前、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且在交互DRX配置完成前,或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且在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之前;
其中:
所述SCI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预留了重传资源,所述SCI指示的档次传输和下次传输资源的时间间隔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计时器时长,其中所述计时器用于控制同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或者
所述SCI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没有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预留重传资源,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计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计时器的信息,所述计时器用于控制同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中距离下一次数据重传的最小时长。
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模块;或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模块。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被执行,或使得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被执行。
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输入所述芯片的信号或用于从所述芯片输出信号,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通信接口通信且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62922.8A CN113382379B (zh) | 2020-03-10 | 2020-03-10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24152527.8A EP4376449A3 (en) | 2020-03-10 | 2021-03-10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PCT/CN2021/079854 WO2021180098A1 (zh) | 2020-03-10 | 2021-03-10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21769040.3A EP4106358A4 (en) | 2020-03-10 | 2021-03-10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7/930,708 US20230007727A1 (en) | 2020-03-10 | 2022-09-08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62922.8A CN113382379B (zh) | 2020-03-10 | 2020-03-10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82379A CN113382379A (zh) | 2021-09-10 |
CN113382379B true CN113382379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7756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62922.8A Active CN113382379B (zh) | 2020-03-10 | 2020-03-10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07727A1 (zh) |
EP (2) | EP4376449A3 (zh) |
CN (1) | CN113382379B (zh) |
WO (1) | WO20211800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11444A (ko) * | 2020-07-21 | 2022-01-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의 비연속적 수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6326184A (zh) * | 2020-07-29 | 2023-06-23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nr v2x中为每个省电模式执行drx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
CN114390598B (zh) * | 2020-10-22 | 2024-03-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Drx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7859370A (zh) * | 2021-09-30 | 2024-04-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017786A (zh) * | 2021-10-22 | 2023-04-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Sl drx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
WO2023164851A1 (zh) * | 2022-03-02 | 2023-09-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监听方法及装置 |
CN117641530A (zh) * | 2022-08-12 | 2024-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4174059A1 (zh) * | 2023-02-20 | 2024-08-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侧行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24119942A1 (en) * | 2023-09-13 | 2024-06-13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Sidelink based sensing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71477A1 (ko) * | 2016-04-02 | 2017-10-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p 통신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7166961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通信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196611A1 (en) * | 2016-05-11 | 2017-11-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ower efficient d2d communications for wearables/io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72107B2 (en) * | 2016-03-30 | 2019-01-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LSS by V2V terminal |
CN109479189B (zh) * | 2016-07-21 | 2022-04-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通过侧链路发现用户设备(ue)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8064477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20200053699A1 (en) * | 2018-08-10 | 2020-02-13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device-to-device resource po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5428583A (zh) * | 2019-12-13 | 2022-12-02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Nr侧行链路非连续接收 |
-
2020
- 2020-03-10 CN CN202010162922.8A patent/CN113382379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10 WO PCT/CN2021/079854 patent/WO2021180098A1/zh unknown
- 2021-03-10 EP EP24152527.8A patent/EP4376449A3/en active Pending
- 2021-03-10 EP EP21769040.3A patent/EP410635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2
- 2022-09-08 US US17/930,708 patent/US2023000772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6961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通信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171477A1 (ko) * | 2016-04-02 | 2017-10-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p 통신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7196611A1 (en) * | 2016-05-11 | 2017-11-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ower efficient d2d communications for wearables/iot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PHY layer procedures for NR sidelink;ERICSSON;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8bis R1- 1910538;20191020;第1-1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80098A1 (zh) | 2021-09-16 |
EP4106358A1 (en) | 2022-12-21 |
EP4376449A2 (en) | 2024-05-29 |
CN113382379A (zh) | 2021-09-10 |
EP4106358A4 (en) | 2023-08-02 |
US20230007727A1 (en) | 2023-01-05 |
EP4376449A3 (en) | 2024-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82379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JP7462053B2 (ja) | 不連続受信drxパラメーター構成方法及び装置 | |
EP3043611B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 |
US20230007729A1 (en) |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WO2020143730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1204798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idelink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7498850B2 (ja) | D2d通信用の複数のdrx設定 | |
JP2024513196A (ja) | サイドリンク間欠受信手順 | |
WO2021238669A1 (zh) | 侧行链路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KR20230146656A (ko) | 사이드링크 불연속 수신 커맨드 트리거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
WO2023124823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7812728A (zh) | 一种上行唤醒的方法及装置 | |
EP4278833A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 |
CN11106635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JP2024516124A (ja) |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6156653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5734186A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
JP7643585B2 (ja) | 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22237663A1 (zh) | 一种侧行链路sl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50056612A1 (en) |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224757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3065316A1 (zh) | 基于预配置资源的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9014016A (zh) | Sl传输的drx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1138762A1 (zh) | 通知发送时间信息的方法以及装置 | |
JP2024514070A (ja) | データ再送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