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3806A - 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73806A CN113373806A CN202110837926.6A CN202110837926A CN113373806A CN 113373806 A CN113373806 A CN 113373806A CN 202110837926 A CN202110837926 A CN 202110837926A CN 113373806 A CN113373806 A CN 1133738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k
- wheel groove
- units
- adjacent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0—Railings; Protectors against smoke or gases, e.g. of locomotives; Maintenance travellers; Fastening of pipes or cables to bridges
- E01D19/106—Movable inspection or maintenance platforms, e.g. travelling scaffolding or vehicles specially designed to provide access to the undersides of bridg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体检测轨道,包括悬吊牵引件、驱动绳索以及若干并排分布的轨道单元;相邻两个轨道单元的相邻上缘定轴铰接、以实现相邻下缘沿并排分布方向分离和靠近;任一轨道单元的下部设有驱动定滑轮;悬吊牵引件与位于并排分布方向的两端的轨道单元连接且向上牵引;驱动绳索依次绕设并沿并排分布方向收放全部轨道单元的驱动定滑轮。该梁体检测轨道通过悬吊牵引件安装于待测梁体的下方,形成可供检测人员和设备移动的支架。在悬吊牵引件和驱动绳索的共同牵引作用下,全部轨道单元的并排分布轨迹可以变化,例如由弯曲状态拉伸至平直状态,令前述并排分布轨迹符合待测梁体的形状和检测维修作业的具体要求,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暴露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的桥梁而言,极易出现受损、老化等一系列病害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消除这些病害问题,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可见,定期对桥梁各部件进行检测是及时发现桥梁病害的重要措施。
为了检测桥梁底面,现有技术一般通过臂式桥检车或桥底挂篮搭载检测员进行人工检测;其中,臂式桥检车结构尺寸有限,检测范围小,无法适用于较宽的桥梁;桥底挂篮虽然可以检测较宽的桥梁,但其操作流程复杂,检测效率低、作业风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体检测轨道,便于拆装和运输,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梁体结构,满足包括桥梁在内的各类梁体结构的检测维护作业的施工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梁体检测轨道,包括悬吊牵引件、驱动绳索以及若干并排分布的轨道单元;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单元的相邻上缘定轴铰接、以实现相邻下缘沿并排分布方向分离和靠近;任一所述轨道单元的下部设有驱动定滑轮;所述悬吊牵引件与位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的两端的所述轨道单元连接且向上牵引;所述驱动绳索依次绕设并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收放全部所述轨道单元的所述驱动定滑轮。
优选地,任一所述轨道单元为桁架结构;任一所述轨道单元的侧面设有用以在全部所述轨道单元沿同一水平线并排分布时同轴拼接的轨道体。
优选地,所述轨道单元的断面外框呈矩形或顶角朝下的三角形。
优选地,全部所述轨道单元包括中间单元体和位于所述中间单元体的两侧的侧端单元体;所述侧端单元体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所述中间单元体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或弧线延伸。
优选地,所述驱动绳索与固定于所述轨道单元的卷扬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扬机的安装高度大于相邻所述驱动定滑轮的安装高度。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单元的相邻上缘中,其一设有公头铰链支座,另一者设有母头铰链支座;相邻的所述公头铰链支座和所述母头铰链支座通过所述公头铰链支座的铰接轴定轴连接。
优选地,任一所述驱动定滑轮包括沿转轴方向并列的两个轮槽;所述转轴水平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相邻所述轨道单元的相邻驱动定滑轮中,其中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和轮槽I-II,另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I和轮槽II-II;所述轮槽I-I和所述轮槽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驱动绳索依次沿所述轮槽I-I、所述轮槽II–I、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四者呈回字形螺旋绕设。
优选地,任一所述驱动定滑轮包括沿转轴方向并列的两个轮槽;所述转轴水平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相邻所述轨道单元的相邻驱动定滑轮中,其中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和轮槽I-II,另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I和轮槽II-II;所述轮槽I-I和所述轮槽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驱动绳索依次沿所述轮槽I-I、所述轮槽II–I、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四者呈8字型绕设。
优选地,所述轨道单元设有升力模块;所述升力模块具有用以提供向上的推动力的扇叶。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包括悬吊牵引件、驱动绳索以及并排分布的若干轨道单元;相邻两个轨道单元的相邻上缘定轴铰接、以实现相邻下缘沿并排分布方向分离和靠近;任一轨道单元的下部设有驱动定滑轮;悬吊牵引件与位于并排分布方向的两端的轨道单元连接且向上牵引;驱动绳索依次绕设并沿并排分布方向收放全部轨道单元的驱动定滑轮。
上述梁体检测轨道通过悬吊牵引件吊挂在待检测的梁体的下方,当驱动绳索不受力或者受力较小时,限定在全部轨道单元之间的驱动绳索长度大,可满足全部轨道单元以中间低、两端高的曲线形状实现并排分布,即在相邻轨道单元上缘铰接的前提下自由展放全部轨道单元;当驱动绳索受到足够大的拉力时,限定在全部轨道单元之间的驱动绳索长度小,可以收紧全部轨道单元,令相邻轨道单元的相邻端面趋近,从而调整全部轨道单元的并排分布轨迹,包括且不限于令原本呈曲线形状的并排分布轨迹拉伸至平直。
可见,该梁体检测轨道利用驱动绳索和悬吊牵引件可以简单、快速地调整全部轨道单元的并排分布轨迹,令前述并排分布轨迹符合待测梁体的形状和检测维修作业的具体要求,广泛适用于不同形状构造和尺寸的梁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中间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公头铰链支座和母头铰链支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侧端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侧端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绳索在相邻驱动定滑轮处的回字形螺旋绕绳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绳索在相邻驱动定滑轮处的8字型绕绳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搭设于梁体下方时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搭设于梁体下方时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搭设于梁体下方时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在升力模块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01-梁体、1-悬吊牵引件、2-驱动绳索、3-轨道单元、31-关节、301-中间单元体、302-侧端单元体、4-驱动定滑轮、5-公头铰链支座、51-铰接轴、6-母头铰链支座、10-升力模块、11-轨道体、13-卷扬机、14-换向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中间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公头铰链支座和母头铰链支座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侧端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侧端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绳索在相邻驱动定滑轮处的回字形螺旋绕绳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绳索在相邻驱动定滑轮处的8字型绕绳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搭设于梁体下方时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搭设于梁体下方时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搭设于梁体下方时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驱动绳索和卷扬机的连接示意图;图16为图15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在升力模块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升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梁体检测轨道,包括悬吊牵引件1、驱动绳索2以及并排分布的若干轨道单元3。在该梁体检测轨道中,全部轨道单元3沿同一线条并排分布,包括且不限于沿同一直线或者沿同一曲面并排分布。
对于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而言,这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上缘定轴铰接,从而令这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下缘沿并排分布方向分离和靠近。其中,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因其定轴铰接关系,可视前述二者的铰接部位为一个关节31。
对于全部轨道单元3而言,轨道单元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及以上。当轨道单元3的数量为2个时,任意一个轨道单元3连接有悬吊牵引件1,例如两个轨道单元3连接于同一条悬吊牵引件1,或者两个轨道单元3分别连接一条悬吊牵引件1。其中,当两个轨道单元3连接于同一条悬吊牵引件1时,该悬吊牵引件1通常采用包括且不限于绳索、锁链等柔性结构。悬吊牵引件1可以依次穿设这两个轨道单元3,例如依次穿设且跨绕于前述两个轨道单元3的滑轮结构。当轨道单元3的数量为2个以上时,则悬吊牵引件1与位于并排分布方向两端的轨道单元3连接,简而言之,悬吊牵引件1在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方向的两端向上牵引全部轨道单元3。对于后者而言,悬吊牵引件1既可以采用柔性的绳索、锁链等结构,也可以采用刚性的杆件类结构。
使用该梁体检测轨道时,可以通过悬吊牵引件1向上牵引全部轨道单元3,实现全部轨道单元3在待检测的梁体01下方的悬吊安装。例如,该梁体检测轨道用于检测桥梁时,则全部轨道单元3位于桥梁的下方且沿桥梁的宽度方向分布,悬吊牵引件1自桥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上牵引,令全部轨道单元3吊挂于半空中。与此同时,通过调节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来调整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
例如,驱动绳索2尚未向全部轨道单元3施加作用力或者施加的作用力较小时,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较大,则位于并排分布方向中间的部分轨道单元3向下垂悬,令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呈现中部向下弯曲、两端向上翘起的形状。为方便表述,以下称全部轨道单元3的这一状态为展放状态。
又例如,驱动绳索2向全部轨道单元3施加作用力且该作用力较大时,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缩短,则驱动绳索2牵引全部轨道单元3收紧,使得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趋近一条直线。为方便表述,以下称全部轨道单元3的这一状态为收紧状态。
显然,从展放状态调整至收紧状态时,需要拉伸驱动绳索2的两端,令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缩短;而从收紧状态调整至展放状态时,则需要放松驱动绳索2的两端,令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增大。其中,当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缩短至最小长度时,全部轨道单元3沿直线分布,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端面平整贴合,换言之,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呈一条直线。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可以通过悬吊牵引件1安装于待测的梁体01的下方,令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在自重作用下自然弯曲,还可以结合驱动绳索2调整全部轨道单元3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调整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包括且不限于令原本弯曲的并排分布轨迹拉伸至平直。可见,该梁体检测轨道利用悬吊牵引件1和驱动绳索2共同调节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令该并排分布轨迹符合待检测的梁体01的形状,满足相关检测设备沿该梁体检测轨道的移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上述梁体检测轨道中,任意一个轨道单元3可以设置为桁架结构,即任意一个轨道单元3由若干方向不同的杆件连接而成。例如,一个轨道单元3可包括多根轴向杆件、多个横向杆件、多个竖向杆件和多个斜拉杆件;全部轴向杆件平行且不处于同一平面内;全部横向杆件和全部竖向杆件均以垂直于轴向杆件的角度连接于轴向杆件,从而围设于全部轴向杆件的杆身周侧;全部斜拉杆件连接于由轴向杆件、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所围城的柱状框架之间。
针对轨道单元3的桁架结构,该梁体检测轨道可通过设于轨道单元3侧面的轨道体11作为可供移动平台沿轨滑动的导轨结构。换言之,具有前述结构特点的梁体检测轨道需要配套前述移动平台使用,且只有当全部轨道单元3沿同一直线并排分布时,全部轨道单元3的全部轨道体11才可以同轴拼接形成可供移动平台沿轨滑动的导轨结构。
其中,轨道单元3的断面外框形状取决于全部轴向杆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一个轨道单元3可包括四根轴向杆件,且这四根轴向杆件的轴向端面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角;一个轨道单元3也可包括三根轴向杆件,且这三根轴向杆件的轴向端面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前述三根轴向杆件中的两根位于上方,另外一根位于下方,从而轴向杆件的轴向端面方向上呈现为顶角朝下的三角形。
此外,根据全部轨道单元3沿并排分布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前述全部轨道单元3可包括中间单元体301和位于中间单元体301的两侧的侧端单元体302。例如,全部轨道单元3的数量为三个时,则包括一个中间单元体301和两个侧端单元体302;全部轨道单元3的数量为四个时,则包括两个中间单元体301和两个侧端单元体302;以此类推,N个轨道单元3包括两个侧端单元体302和N-2个中间单元体301。
上述侧端单元体302沿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上述中间单元体301沿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或弧线延伸。
与此同时,结合轨道单元3的断面外框形状,对于侧端单元体302而言,其可包括两种结构形状:侧端单元体302的断面外框呈矩形、侧端单元体302的断面外框呈顶角朝下的三角形。
对于中间单元体301而言,其可包括四种结构形状:中间单元体301的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而断面外框呈矩形、中间单元体301的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而断面外框呈顶角朝下的三角形、中间单元体301的并排分布方向呈弧线延伸而断面外框呈矩形、中间单元体301的并排分布方向呈弧线延伸而断面外框呈顶角朝下的三角形。
至于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上缘,可通过公头铰链支座5和母头铰链支座6实现定轴铰接。例如,全部轨道单元3包括一个中间单元体301和两个侧端单元体302时,前述中间单元体301沿并排分布方向的两个上缘可设置公头铰链支座5,任意侧端单元体302的沿并排分布方向的内侧上缘可设置母头铰链支座6。全部轨道单元3包括多个中间单元体301和两个侧端单元体302时,任意一个中间单元体301沿并排分布方向的两个上缘分别设置公头铰链支座5和母头铰链支座6,两个侧端单元体302中其一设有公头铰链支座5,另一设有母头铰链支座6。
上述公头铰链支座5与母头铰链支座6铰接时,可令公头铰链支座5的铰接轴51穿设于母头铰链支座6的安装孔,实现母头铰链支座6绕前述铰接轴51定轴旋转。
操作人员使用该梁体检测轨道时,可以人为或者通过动力设备张拉驱动绳索2的端部,从而调整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
示例性的,轨道单元3固定有卷扬机13;驱动绳索2的一端或两端连接于前述卷扬机13。卷扬机13工作时,或将驱动绳索2缠绕于卷扬机13的辊筒结构,从而收紧驱动绳索2,或将缠绕于卷扬机13的辊筒的驱动绳索2展放,从而适当放松驱动绳索2。
至于卷扬机13与驱动绳索2的具体连接方式,以下提供四种参考示例。
如图12所示,该梁体检测轨道包括一个卷扬机13和一条驱动绳索2。为了方便表述,以下分别将并排分布方向的最外侧的两个轨道单元3称之为第一轨道单元3和第二轨道单元3。在该示例中,卷扬机13固定于第一轨道单元3;驱动绳索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轨道单元3,另一端依次绕设全部轨道单元3的驱动定滑轮4并最终牵引至卷扬机13。
如图13所示,该梁体检测轨道包括两个卷扬机13和一条驱动绳索2。在该示例中,两个卷扬机13分别固定于第一轨道单元3和第二轨道单元3;驱动绳索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述两个卷扬机13,驱动绳索2的中部沿并排分布方向依次绕设全部轨道单元3的驱动定滑轮4。
如图14所示,该梁体检测轨道包括两个卷扬机13和两条驱动绳索2。在该示例中,两个卷扬机13分别固定于第一轨道单元3和第二轨道单元3;第一条驱动绳索2的一端和第二条驱动绳索2的一端分别与位于并排分布方向中部的同一轨道单元3连接,而第一条驱动绳索2的另一端和第二条驱动绳索2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同侧的卷扬机13。当然,任意一条驱动绳索2的中部依次绕设其与同侧卷扬机13之间的驱动定滑轮4。
其中,上述同侧指的是以描述对象为基点,在并排分布方向上最靠近前述描述对象的另一描述对象。例如上文中,对于第一条驱动绳索2而言,在两个卷扬机13中,更加靠近第一条驱动绳索2的其中一个卷扬机13视为同侧的卷扬机13;相反,两个卷扬机13中的另一卷扬机13则更加靠近第二条驱动绳索2。
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梁体检测轨道包括四个卷扬机13和两条驱动绳索2。在该示例中,第一轨道单元3的两对侧分别设有两个卷扬机13,第二轨道单元3的两对侧同样设有两个卷扬机13;与此同时,位于并排分布方向中部的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在各自底部分别设有换向定滑轮14,第一条驱动绳索2的中部绕设于其中一个换向定滑轮14,第一条驱动绳索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位于同侧的两个卷扬机13,第二条驱动绳索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位于同侧的两个卷扬机13。当然,任意一条驱动绳索2依次绕设其与同侧的卷扬机13之间的驱动定滑轮4。
其中,当卷扬机13的安装高度大于与其相邻的驱动定滑轮4的安装高度时,驱动绳索2应当自前述驱动定滑轮4的底部绕设并向上牵引至卷扬机13;当卷扬机13的安装高度小于与其相邻的驱动定滑轮4的安装高度时,驱动绳索2应当自前述驱动定滑轮4的顶部绕设并向下牵引至卷扬机13。考虑到驱动绳索2是为了调节相邻轨道单元3的相邻下缘的间距,为了更有效地通过驱动绳索2调节相邻轨道单元3的相对位置,驱动定滑轮4通常设置于轨道单元3的底面,这就导致卷扬机13的安装高度一般大于驱动定滑轮4的安装高度。
为了改善驱动绳索2与驱动定滑轮4的连接,驱动定滑轮4可成组设置。例如,任意一个驱动定滑轮转轴水平延伸且垂直于并排分布方向,且任意一个驱动定滑轮4包括沿转轴并列的两个轮槽。针对驱动定滑轮4的这一结构,驱动绳索2可以在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驱动定滑轮4之间以不同绕绳方式缠绕。
显然,对于位于并排分布方向最外侧的两个轨道单元3而言,因该轨道单元3的外侧不再与其他轨道单元3相邻,因此,驱动绳索2可直接跨绕于该轨道单元3的驱动定滑轮4的下方或上方。
至于驱动绳索2在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驱动定滑轮4之间的绕绳方式,以下提供两种具体示例。
第一种绕绳方式属于回字形绕绳。如图7所示,视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驱动定滑轮4中,其中一个驱动定滑轮4具有轮槽I-I和轮槽I-II,另外一个驱动定滑轮4具有轮槽II-I和轮槽II-II。其中,前述轮槽I-I和前述轮槽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前述轮槽I-II和前述轮槽I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基于前述结构,驱动绳索2可以自轮槽I-I的下轮面引入,在绕引至轮槽II–I的下轮面后缠绕轮槽II–I二分之一个圆周,然后自轮槽II–I的上轮面绕引至轮槽I-II的上轮面,进而在缠绕轮槽I-II二分之一个圆周后自轮槽I-II的下轮面绕引至轮槽II-II的下轮面,最终从轮槽II-II的下轮面引出。
第二种绕绳方式属于8字型绕绳。如图8所示,同样视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驱动定滑轮4中,其中一个驱动定滑轮4具有轮槽I-I和轮槽I-II,另外一个驱动定滑轮4具有轮槽II-I和轮槽II-II。其中,轮槽I-I和轮槽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轮槽I-II和轮槽I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基于前述结构,驱动绳索2可以自轮槽I-I的下轮面引入,在绕引至轮槽II–I的上轮面后缠绕轮槽II–I二分之一个圆周,然后自轮槽II–I的下轮面绕引至轮槽I-II的上轮面,进而在缠绕轮槽I-II二分之一个圆周后自轮槽I-II的下轮面绕引至轮槽II-II的上轮面,最终从轮槽II-II的上轮面引出。
为了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该梁体检测轨道的轨道单元3还设有升力模块10。该升力模块10具有可旋转的扇叶,扇叶在旋转时提供向上的推动力,用于辅助驱动绳索2对全部轨道单元3的牵引。
此外,升力模块10还可包括同步带、同步带轮、俯仰电机和固定架。该升力模块10中,俯仰电机通过同步带、同步带轮调整全部扇叶的俯仰角度,进而调整扇叶的风向。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由多个轨道单元3链式连接而成,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的相邻上缘通过铰链结构转动连接,而相邻下缘则相互独立,形成并排分布轨迹可调的多关节串联结构。因此,前述梁体检测轨道的全部轨道单元3由悬吊牵引件1吊挂于梁体01例如桥梁的下方后,全部轨道单元3沿并排分布方向的弯折角度可以通过悬吊牵引件1和驱动绳索2共同调节,实现令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自由弯折或平直拉伸或拉伸至与梁体01的底部延伸轨迹一致,进而满足梁体01对该梁体检测轨道的不同使用需求。其中,升力模块10能够在轨道变形时减小对绳索驱动的拉力需求,方便操作人员调整该梁体检测轨道中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
上述梁体检测轨道一方面便于拆装、折叠和运输;另一方面减少了轨道整体重量、减小了关节扭矩需求、简化了轨道变形的动作,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成本低,人工高空作业伤亡风险低的优势。
使用该梁体检测轨道时,可将该梁体检测轨道一端的悬吊牵引件1固定在无人机上,再操纵无人机从桥梁一侧向另一侧飞过,令桥梁两侧的两组操作人员分别牵拉该梁体检测轨道两端的悬吊牵引件1,从而借助于悬吊牵引件1将该梁体检测轨道的其余结构吊挂在待检测的梁体01的下方。其中,对于跨度较大的桥梁而言,该梁体检测轨道通常自桥梁的宽度一侧向宽度另一侧穿过。为了对前述桥梁的全部底面进行操作,可以通过悬吊牵引件1牵引该梁体检测轨道的其余结构由前述桥梁的长度一端向长度另一端移动。
随后,向驱动绳索2的端部施加作用力,令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增大或者缩短。
当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较大时,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中部低、两端高。此时,该梁体检测轨道处于自由弯曲状态,任意相邻两个轨道单元3仅相邻上缘保持铰接而相邻下缘相互分离。
当限定于全部轨道单元3之间的驱动绳索2的长度较小,导致全部轨道单元3的并排分布轨迹由上述自由弯曲状态趋近于直线。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梁体检测轨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牵引件(1)、驱动绳索(2)以及若干并排分布的轨道单元(3);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单元(3)的相邻上缘定轴铰接、以实现相邻下缘沿并排分布方向分离和靠近;任一所述轨道单元(3)的下部设有驱动定滑轮(4);所述悬吊牵引件(1)与位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的两端的所述轨道单元(3)连接且向上牵引;所述驱动绳索(2)依次绕设并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收放全部所述轨道单元(3)的所述驱动定滑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轨道单元(3)为桁架结构;任一所述轨道单元(3)的侧面设有用以在全部所述轨道单元(3)沿同一水平线并排分布时同轴拼接的轨道体(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单元(3)的断面外框呈矩形或顶角朝下的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轨道单元(3)包括中间单元体(301)和位于所述中间单元体(301)的两侧的侧端单元体(302);所述侧端单元体(302)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所述中间单元体(301)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呈直线延伸或弧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绳索(2)与固定于所述轨道单元(3)的卷扬机(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13)的安装高度大于相邻所述驱动定滑轮(4)的安装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单元(3)的相邻上缘中,其一设有公头铰链支座(5),另一者设有母头铰链支座(6);相邻的所述公头铰链支座(5)和所述母头铰链支座(6)通过所述公头铰链支座(5)的铰接轴(51)定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驱动定滑轮(4)包括沿转轴方向并列的两个轮槽;所述转轴水平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相邻所述轨道单元(3)的相邻所述驱动定滑轮(4)中,其中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和轮槽I-II,另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I和轮槽II-II;所述轮槽I-I和所述轮槽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驱动绳索(2)依次沿所述轮槽I-I、所述轮槽II-I、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四者呈回字形螺旋绕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驱动定滑轮(4)包括沿转轴方向并列的两个轮槽;所述转轴水平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相邻所述轨道单元(3)的相邻所述驱动定滑轮(4)中,其中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和轮槽I-II,另一者的所述轮槽包括轮槽II-I和轮槽II-II;所述轮槽I-I和所述轮槽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驱动绳索(2)依次沿所述轮槽I-I、所述轮槽II-I、所述轮槽I-II和所述轮槽II-II四者呈8字型绕设。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梁体检测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单元(3)设有升力模块(10);所述升力模块(10)具有用以提供向上的推动力的扇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37926.6A CN113373806B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37926.6A CN113373806B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3806A true CN113373806A (zh) | 2021-09-10 |
CN113373806B CN113373806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7758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37926.6A Active CN113373806B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7380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19991A1 (zh) * | 2021-08-17 | 2023-02-23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一种桥梁底面检测作业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4091A (zh) * | 2013-04-09 | 2013-06-26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检查车折叠过墩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
JP2016041861A (ja) * | 2014-08-14 | 2016-03-31 | 株式会社ミライト | 橋梁点検装置 |
CN108316067A (zh) * | 2018-04-10 | 2018-07-24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巡检机器人用柔性轨道系统 |
CN110565516A (zh) * | 2019-08-24 | 2019-12-13 | 湖南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桥梁检测臂及检测车 |
-
2021
- 2021-07-23 CN CN202110837926.6A patent/CN1133738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4091A (zh) * | 2013-04-09 | 2013-06-26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检查车折叠过墩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
JP2016041861A (ja) * | 2014-08-14 | 2016-03-31 | 株式会社ミライト | 橋梁点検装置 |
CN108316067A (zh) * | 2018-04-10 | 2018-07-24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巡检机器人用柔性轨道系统 |
CN110565516A (zh) * | 2019-08-24 | 2019-12-13 | 湖南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桥梁检测臂及检测车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19991A1 (zh) * | 2021-08-17 | 2023-02-23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一种桥梁底面检测作业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3806B (zh) | 202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3019991A1 (zh) | 一种桥梁底面检测作业装置 | |
CN116395578A (zh) | 一种输电铁塔的架设方法及架设装置 | |
WO2023019844A1 (zh) | 一种可折叠链式轨道 | |
CN116588819A (zh) | 一种玻璃幕墙板块的吊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373806A (zh) | 一种梁体检测轨道 | |
CN216194013U (zh) | 一种可折叠链式轨道 | |
CN110294439A (zh) | 一种高空拆除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升降方法 | |
CN219436616U (zh) | 一种高空架线保护装置 | |
CN108643022B (zh) | 可移动式路桥及路桥车 | |
JP2855014B2 (ja) | 分解型ジブクレーン | |
CN210103322U (zh) | 一种自驱式城市地下预制综合管廊铺设吊装机 | |
CN203359890U (zh) | 小型电杆起吊装置 | |
CN116768051A (zh) | 一种防摇摆的起重机 | |
CN103043537B (zh) | 一种施吊方法及其起吊装置 | |
CN106869743B (zh) | 用于户外巨型墙幕系统中的缠绕式自平衡上下开合机构 | |
CN214935275U (zh) | 一种用于提升大跨度弧形多层钢桁架的下吊具组件 | |
CN105565180A (zh) | 一种大型钢结构的施吊方法及其起吊装置 | |
CN114476973A (zh) | 一种铁路桥梁拱肋的起吊装置 | |
CN211470607U (zh) | 扳起结构及起重机 | |
CN116216598A (zh) | 检修平台 | |
CN114560410B (zh) | 一种大跨度钢箱梁建造用吊装机构及其方法 | |
CN105735838A (zh) | 一种索膜移动折叠大门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2908564U (zh) | 超长跨径悬索桥猫道门架内架空载人装置 | |
CN205652175U (zh) | Sf6气瓶搬运车 | |
CN222420045U (zh) | 一种可调节检测角度的射线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