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3567B -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73567B CN113373567B CN202110686822.XA CN202110686822A CN113373567B CN 113373567 B CN113373567 B CN 113373567B CN 202110686822 A CN202110686822 A CN 202110686822A CN 113373567 B CN113373567 B CN 1133735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k
- composite
- artificial
- real
- microproc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0—Tension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01H13/2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2—Counting, measuring, recording or registering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11/00—Protein-based fibres, e.g. animal fibres
- D10B2211/01—Natural animal fibres, e.g. keratin fibres
- D10B2211/04—Sil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采用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所述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人造丝丝筒、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缫丝槽、复合通丝管、瓷眼、下鼓轮、丝鞘、上鼓轮、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丝小䈅。真丝、人造丝通过复合通丝管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减少复合丝生产成本2‑3万元/吨丝。且制备得到的复合丝相互缠绕的结构牢固,有效降低了真丝、人造丝的分离点。一方面降低了原生产工艺造成的绸面疵点,提高了绸缎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解决了纯真丝绸缎产品的易褪色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真丝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真丝一般指由茧丝互捻制备得到的纺线丝,包括桑蚕茧丝、柞蚕茧丝、蓖麻蚕茧丝、木薯蚕茧丝等。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真丝属于蛋白质纤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基于真丝的优异特性,真丝被广泛运用于衣物、床上用品等领域。但是,由于真丝本身价值相比于人造丝高昂且具有较差的色牢度,因此为了降低真丝的使用成本、提高丝线的色牢度,将真丝与人造丝复合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就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现有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一般都是由织厂购入成品真丝后进行真丝-人造丝并丝后得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该方法虽然直接,但是存在:1.由于需要先制备得到真丝产品,然后再进行并丝,因此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较高。2.由于真丝成品和人造丝成品具有不同的弹性,直接并丝很容易由于断丝或两者分离造成绸面疵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采用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所述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人造丝丝筒、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缫丝槽、复合通丝管、瓷眼、下鼓轮、丝鞘、上鼓轮、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丝小䈅。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在复合通丝管与真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真丝从缫丝槽内的供丝装置处被钩丝装置勾起丝头并通过复合通丝管与人造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依次通过瓷眼、丝鞘、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上。所述下鼓轮和上鼓轮用于控制丝鞘对真丝-人造丝复合丝进行捻鞘操作。所述丝小䈅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通丝管包括:中间设有长通孔的通丝管体和导丝管。所述通丝管体顶端设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与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通丝管体下端设有外凸圆弧面,并在底端沿长通孔的截面方向延伸设置有回旋片。所述外凸圆弧面在回旋片顶端处设有连通长通孔的真丝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长通孔包括:穿过传动盘延伸至通丝管体下端的导丝孔和其余部分组成的限位孔。所述导丝管底端设有限位平台,所述限位平台的低截面大于导丝管的圆柱管体的截面。所述的导丝孔与圆柱管体相匹配,且圆柱管体的顶端延伸至导丝孔外部,所述限位平台的低截面与限位孔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通丝管体下端设有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所述外凸圆弧面设有2个真丝通道,所述2个真丝通道分别位于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平台为圆台形,其顶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倒角。所述圆柱管体内壁面设有光滑材料构成的防磨擦内套。
进一步的,所述真丝、人造丝通过复合通丝管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方法为:首先将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复合通丝管、瓷眼、丝鞘、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上,通过调节丝小䈅的转速,使得人造丝通过预设的人造丝运动速率进行运动,且具有预设的人造丝内应张力。然后引导预设数量的茧丝穿过真丝通道,在导丝管底端粘附在人造丝上,使得茧丝跟随人造丝运动。之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使得通丝管体围绕导丝管进行预设转速的转动,从而使得回旋片带动茧丝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茧丝一方面在旋转作用下形成自身的回旋缠绕形成茧丝束,另一方面使得茧丝束在回旋力的作用下形成茧丝内应力。最后茧丝束在通丝管体的带动下围绕人造丝运动,并在人造丝内应张力和茧丝内应力的作用下,两者形成相互缠绕的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探索鼓轮、感知器之间设有激光探测器。所述激光探测器包括:导丝片,固定导丝片的激光设备,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穿过导丝片中央开孔。所述导丝片面对激光设备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导丝片中央开孔的光路通道口。所述激光设备在光路通道口上方设有朝向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激光光束发射器,在光路通道口下方与激光光束发射器对应位置处设有光信号接收板。所述激光光束发射器发出的激光穿过光路通道口照射在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上,所述光信号接收板内设有数个呈矩阵排列的微型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真丝- 人造丝复合丝反射的光反射信号。所述光信号接收板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进行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缠绕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向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片内设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光滑内圈。所述激光光束发射器安装在沿上下进行180°转动的转动基座上,所述转动基座受到第一微处理器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缠绕分析包括:首先在实验室启动激光光束发射器,并用标准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穿过导丝片,收集光信号接收板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使得第一微处理器记录并得到光信号变化对照组A。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启动激光光束发射器,收集光信号接收板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使得第一微处理器记录并得到光信号变化生产组B。对比光信号变化生产组B和光信号变化对照组A,获取差异变化值Cn并进行如下判断:
A.如果差异变化值Cn同时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第一微处理器不发出控制指令。
B.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大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说明人造丝内应力过小,此时第一微处理器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
C.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小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说明人造丝内应力过大,此时第一微处理器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
D.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大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同时差异变化值 Cn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范围内,则说明真丝内用力过小,此时第一微处理器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
E.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小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同时差异变化值 Cn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范围内,则说明真丝内用力过大,此时第一微处理器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
F.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同时大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第一微处理器首先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待预设时间后,如差异变化值Cn仍大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继续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当前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
G.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同时小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第一微处理器首先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待预设时间后,如差异变化值Cn仍小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继续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当前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
进一步的,进行判断B、C、D、E时,产生每个加速或减速指令后的预设时间后重新进行判断。所述预设时间为t=L/S,其中L为复合通丝管到导丝片的理论距离加上预设的缓冲距离,单位与S的长度单位相同。所述S为当前复合丝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感知器包括:感知器壳体。所述感知器壳体内设有三角锥形的丝线通道。所述丝线通道顶端对称设有至少2个压力感应机构。所述压力感应机构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钩丝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感应机构包括:一对固定在感知器壳体内,底端与丝线通道连接的滑轮引导片,所述滑轮引导片之间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滚轴插入滑块内,所述滑块位于滑轮引导片开设的滑块槽内。所述滑轮引导片在滑块槽远离滑块的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端通过压簧与滑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外轮缘设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滑轮防磨圈。所述滑块槽面对滑块的内壁固定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滑块防磨层。所述滑块面对滑块防磨层的一端设有滚轮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微处理器接收压力感应机构的压力信号后经过复合丝丝径分析,所述复合丝丝径分析包括:首先第二微处理器记录无丝线状态下各压力传感器的背景压力数值。然后在生产状态下,第二微处理器根据获取的各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与背景压力数值对比,根据压力差值即可获知对应压力传感器所在压力感应机构中的滑轮回缩的距离。之后根据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滑轮回缩的距离,即可计算得到当前通过压力感应机构组的复合丝丝径。当复合丝丝径小于预设丝径时,第二微处理器控制钩丝装置勾起一个新的蚕茧丝头。
本发明所述光滑材料可以是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1.本发明在真丝的生产过程中引入人造丝一起进行缫并制备得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相比现有技术减少复合丝生产成本2-3万元/吨丝。
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丝不存在真丝断裂点,且制备得到的复合丝相互缠绕的结构牢固,有效降低了真丝、人造丝的分离点。一方面降低了原生产工艺造成的绸面疵点,提高了绸缎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解决了纯真丝绸缎产品的易褪色问题。
3.本发明制备复合丝的过程中自动控制补充真丝、自动控制人造丝和真丝的内应力,使得生产过程高效且产品质量高,次品率很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复合通丝管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复合通丝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激光探测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激光探测器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感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压力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采用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所述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人造丝丝筒1、张力调节器2、断纱光电自停器3、通丝管4、缫丝槽5、复合通丝管7、瓷眼8、下鼓轮9、丝鞘10、上鼓轮11、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定位鼓轮14、移丝圈15、丝小䈅16。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1被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2、断纱光电自停器3、通丝管4在复合通丝管7与真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真丝从缫丝槽5内的供丝装置处被钩丝装置18勾起丝头并通过复合通丝管7与人造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依次通过瓷眼8、丝鞘10、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定位鼓轮14、移丝圈15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16上。所述下鼓轮9和上鼓轮11用于控制丝鞘10对真丝-人造丝复合丝进行捻鞘操作。所述丝小䈅16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601驱动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复合通丝管7包括:中间设有长通孔的通丝管体 701和导丝管702。所述通丝管体701顶端设有传动盘7011,所述传动盘7011 与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通丝管体701下端设有外凸圆弧面,并在底端沿长通孔的截面方向延伸设置有回旋片7013。所述外凸圆弧面在回旋片7013顶端处设有连通长通孔的真丝通道7016。
所述长通孔包括:穿过传动盘7011延伸至通丝管体701下端的导丝孔7015 和其余部分组成的限位孔7014。所述导丝管702底端设有限位平台7021,所述限位平台7021的低截面大于导丝管702的圆柱管体7022的截面。所述的导丝孔7015与圆柱管体7022相匹配,且圆柱管体7022的顶端延伸至导丝孔7015 外部,所述限位平台7021的低截面与限位孔7014相匹配。
所述通丝管体701下端设有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7013。所述外凸圆弧面设有2个真丝通道7016,所述2个真丝通道7016分别位于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7013之间。
所述真丝、人造丝通过复合通丝管7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方法为:首先将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1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2、断纱光电自停器3、通丝管4、复合通丝管7、瓷眼8、丝鞘10、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定位鼓轮14、移丝圈15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16上,通过调节丝小䈅16的转速和张力调节器2的转速,使得人造丝通过预设的人造丝运动速率进行运动,且具有预设的人造丝内应张力。然后引导预设数量的茧丝穿过真丝通道7016,在导丝管702底端粘附在人造丝上,使得茧丝跟随人造丝运动。之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使得通丝管体701围绕导丝管702进行预设转速的转动,从而使得回旋片7013带动茧丝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茧丝一方面在旋转作用下形成自身的回旋缠绕形成茧丝束,另一方面使得茧丝束在回旋力的作用下形成茧丝内应力。最后茧丝束在通丝管体701的带动下围绕人造丝运动,并在人造丝内应张力和茧丝内应力的作用下,两者形成相互缠绕的如图8所示的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结构。此后将丝小䈅16的复合丝依次进行定型、平衡、络丝、检验、平衡、包装即可得到成品产品。
在真丝制备过程中结合人造丝,制备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主要问题在于人造丝可以通过张力调节器2和丝小䈅16控制器内应力,但是真丝是从一根根茧丝相互缠绕制备得到的,如果直接在人造丝表面包覆茧丝,虽然也能得到真丝- 人造丝复合丝,但是由于茧丝是包覆在人造丝表面的,与染料接触的还是茧丝,因此无法解决真丝色牢度的问题。
申请人经过研究,采用了如本发明所述复合通丝管7进行真丝-人造丝的复合。本发明采用的复合通丝管7首先通过自身的旋转,使得茧丝首先相互缠绕形成茧丝束。然后再通过茧丝束与真丝通道7016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茧丝束具备一定的内应力,从而在茧丝束随着复合通丝管7旋转的时候,与人造丝相互缠绕形成如图8所示的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结构,该结构复合丝的表面是真丝和人造丝交替出现,可通过人造丝吸附染料,从而解决真丝色牢度的问题。此外,由于在复合丝缠绕时,茧丝还处于具有一定弹性的阶段,且茧丝表面还有粘性的真丝蛋白,在复合丝通过丝鞘10时,可以使得茧丝束与人造丝相互紧密贴合,并在后续干燥时,使得粘性的真丝蛋白与人造丝紧密粘合,从而有效避免了成品复合丝中的真丝、人造丝相互分离的问题,减少了由于分离导致的绸面疵点。同时,由于本发明是在生产真丝的过程中引入人造丝生产复合丝,因此:1.在不影响真丝服用性的前提之下,降低了织厂的原料成本。真丝、人造丝一次性缫制成型,省去了织厂并丝的工序,减少织厂工费成本2-3万元/吨丝。2.在生产过程中的茧丝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因此当茧丝束和人造丝相互缠绕产生内应力时,茧丝束可通过自身的柔韧性和弹性化解该加工内应力,从而有效降低了复合丝加工过程中的茧丝束断裂情况,有效降低了加工复合丝中的真丝断裂可能性。3.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真丝或人造丝断裂的情况,生产线即刻停止,结合上述效果最终产品中不会出现真丝或人造丝断裂的复合丝,解决了由于真丝或人造丝断丝导致的绸面疵点。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如图2 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平台7021为圆台形,其顶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倒角。该设置可避免由于限位平台7021顶面顶角摩擦导致的茧丝束破裂的问题。所述圆柱管体7022内壁面设有光滑材料构成的防磨擦内套703。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所述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之间设有激光探测器17。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激光探测器17包括:导丝片1701,固定导丝片1701的激光设备1703,所述真丝- 人造丝复合丝穿过导丝片1701中央开孔。所述导丝片1701面对激光设备1703 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导丝片1701中央开孔的光路通道口1707。所述激光设备1703 在光路通道口1707上方设有朝向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在光路通道口1707下方与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对应位置处设有光信号接收板 1704。所述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发出的激光穿过光路通道口1707照射在真丝- 人造丝复合丝上,所述光信号接收板1704内设有数个呈矩阵排列的微型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真丝-人造丝复合丝反射的光反射信号。所述光信号接收板 1704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微处理器1708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708进行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缠绕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向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缠绕分析包括:首先在实验室启动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并用标准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穿过导丝片1701,收集光信号接收板1704 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使得第一微处理器1708记录并得到光信号变化对照组A。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启动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收集光信号接收板1704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使得第一微处理器1708记录并得到光信号变化生产组B。对比光信号变化生产组B和光信号变化对照组A,获取差异变化值Cn并进行如下判断:
A.如果差异变化值Cn同时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第一微处理器1708不发出控制指令。
B.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大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说明人造丝内应力过小,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
C.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小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说明人造丝内应力过大,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
D.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大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同时差异变化值 Cn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范围内,则说明真丝内用力过小,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
E.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小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同时差异变化值 Cn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范围内,则说明真丝内用力过大,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
F.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同时大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第一微处理器1708首先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待预设时间后,如差异变化值Cn仍大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继续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当前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
G.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同时小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第一微处理器1708首先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待预设时间后,如差异变化值Cn仍小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继续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当前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
进行判断B、C、D、E时,产生每个加速或减速指令后的预设时间后重新进行判断。所述预设时间为t=L/S,其中L为复合通丝管7到导丝片1701的理论距离加上预设的缓冲距离,单位与S的长度单位相同。所述S为当前复合丝的运动速度。
由于真丝和人造丝具有不同的光反射特征,因此本发明采用激光探测器17 判断复合丝中真丝和人造丝相比标准复合丝的粗细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生产所得的复合丝中真丝和人造丝的应力和构成情况,并据此通过调节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1601,使得复合丝中真丝和人造丝的应力和构成尽可能符合标准复合丝,从而使得生产过程高效且产品质量高,次品率降低。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所述导丝片1701内设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光滑内圈1702。该设置可避免导丝片1701 对复合丝的摩擦,导致丝线受损。所述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安装在沿上下进行 180°转动的转动基座1705上,所述转动基座1705受到第一微处理器1708的控制。该设置可根据选择人造丝的不同,调节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的朝向,从而使得反射光可以全部落入光信号接收板1704范围内。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如图6 和图7所示,所述感知器13包括:感知器壳体1301。所述感知器壳体1301内设有三角锥形的丝线通道1302。所述丝线通道1302顶端对称设有2个压力感应机构1303。所述压力感应机构130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1304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1304的信号输出端与钩丝装置1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所述压力感应机构1303包括:一对固定在感知器壳体1301内,底端与丝线通道1302连接的滑轮引导片13031,所述滑轮引导片13031之间设有滑轮 13036。所述滑轮13036滚轴13035插入滑块13033内,所述滑块13033位于滑轮引导片13031开设的滑块槽13032内。所述滑轮引导片13031在滑块槽13032 远离滑块13033的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13038。所述压力传感器13038的感应端通过压簧13037与滑块13033连接。
所述滑轮13036外轮缘设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滑轮防磨圈1305。所述滑块槽13032面对滑块13033的内壁固定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滑块防磨层1306。所述滑块13033面对滑块防磨层1306的一端设有滚轮组13034。
所述第二微处理器1304接收压力感应机构1303的压力信号后经过复合丝丝径分析,所述复合丝丝径分析包括:首先第二微处理器1304记录无丝线状态下各压力传感器的背景压力数值。然后在生产状态下,第二微处理器1304根据获取的各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与背景压力数值对比,根据压力差值即可获知对应压力传感器所在压力感应机构1303中的滑轮13036回缩的距离。之后根据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滑轮13036回缩的距离,即可计算得到当前通过压力感应机构1303组的复合丝丝径。当复合丝丝径小于预设丝径时,第二微处理器1304 控制钩丝装置18勾起一个新的蚕茧丝头。
本发明采用感知器13检测复合丝的细微粗细变化,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茧丝。具体为:当复合丝的粗细发生变化时,会使得压在复合丝表面的滑轮13036 发生位移,进而通过压簧13037压迫压力传感器13038产生压力变化,第二微处理器1304根据产生的压力变化即可计算得到复合丝的粗细变化情况,当符合预设值时,意味着茧丝束的茧丝不足,进而控制钩丝装置18勾起一个新的蚕茧丝头补充茧丝。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所述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人造丝丝筒(1)、张力调节器(2)、断纱光电自停器(3)、通丝管(4)、缫丝槽(5)、复合通丝管(7)、瓷眼(8)、下鼓轮(9)、丝鞘(10)、上鼓轮(11)、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定位鼓轮(14)、移丝圈(15)、丝小䈅(16);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1)被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2)、断纱光电自停器(3)、通丝管(4)在复合通丝管(7)与真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真丝从缫丝槽(5)内的供丝装置处被钩丝装置(18)勾起丝头并通过复合通丝管(7)与人造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依次通过瓷眼(8)、丝鞘(10)、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定位鼓轮(14)、移丝圈(15)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16)上;所述下鼓轮(9)和上鼓轮(11)用于控制丝鞘(10)对真丝-人造丝复合丝进行捻鞘操作;所述丝小䈅(16)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601)驱动转动;
所述复合通丝管(7)包括:中间设有长通孔的通丝管体(701)和导丝管(702);所述通丝管体(701)顶端设有传动盘(7011),所述传动盘(7011)与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通丝管体(701)下端设有外凸圆弧面,并在底端沿长通孔的截面方向延伸设置有回旋片(7013);所述外凸圆弧面在回旋片(7013)顶端处设有连通长通孔的真丝通道(7016);
所述长通孔包括:穿过传动盘(7011)延伸至通丝管体(701)下端的导丝孔(7015)和其余部分组成的限位孔(7014);所述导丝管(702)底端设有限位平台(7021),所述限位平台(7021)的低截面大于导丝管(702)的圆柱管体(7022)的截面;所述的导丝孔(7015)与圆柱管体(7022)相匹配,且圆柱管体(7022)的顶端延伸至导丝孔(7015)外部,所述限位平台(7021)的低截面与限位孔(7014)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丝管体(701)下端设有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7013);所述外凸圆弧面设有2个真丝通道(7016),所述2个真丝通道(7016)分别位于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70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平台(7021)为圆台形,其顶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倒角;所述圆柱管体(7022)内壁面设有光滑材料构成的防磨擦内套(7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丝、人造丝通过复合通丝管(7)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方法为:首先将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1)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2)、断纱光电自停器(3)、通丝管(4)、复合通丝管(7)、瓷眼(8)、丝鞘(10)、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定位鼓轮(14)、移丝圈(15)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16)上,通过调节丝小䈅(16)的转速,使得人造丝通过预设的人造丝运动速率进行运动,且具有预设的人造丝内应张力;然后引导预设数量的茧丝穿过真丝通道(7016),在导丝管(702)底端粘附在人造丝上,使得茧丝跟随人造丝运动;之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使得通丝管体(701)围绕导丝管(702)进行预设转速的转动,从而使得回旋片(7013)带动茧丝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茧丝一方面在旋转作用下形成自身的回旋缠绕形成茧丝束,另一方面使得茧丝束在回旋力的作用下形成茧丝内应力;最后茧丝束在通丝管体(701)的带动下围绕人造丝运动,并在人造丝内应张力和茧丝内应力的作用下,两者形成相互缠绕的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索鼓轮(12)、感知器(13)之间设有激光探测器(17);所述激光探测器(17)包括:导丝片(1701),固定导丝片(1701)的激光设备(1703),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穿过导丝片(1701)中央开孔;所述导丝片(1701)面对激光设备(1703)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导丝片(1701)中央开孔的光路通道口(1707);所述激光设备(1703)在光路通道口(1707)上方设有朝向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的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在光路通道口(1707)下方与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对应位置处设有光信号接收板(1704);所述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发出的激光穿过光路通道口(1707)照射在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上,所述光信号接收板(1704)内设有数个呈矩阵排列的微型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真丝-人造丝复合丝反射的光反射信号;所述光信号接收板(1704)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微处理器(1708)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708)进行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缠绕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向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片(1701)内设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光滑内圈(1702);所述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安装在沿上下进行180°转动的转动基座(1705)上,所述转动基座(1705)受到第一微处理器(1708)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缠绕分析包括:首先在实验室启动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并用标准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穿过导丝片(1701),收集光信号接收板(1704)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使得第一微处理器(1708)记录并得到光信号变化对照组A;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启动激光光束发射器(1706),收集光信号接收板(1704)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使得第一微处理器(1708)记录并得到光信号变化生产组B;对比光信号变化生产组B和光信号变化对照组A,获取差异变化值Cn并进行如下判断:
A.如果差异变化值Cn同时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第一微处理器(1708)不发出控制指令;
B.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大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说明人造丝内应力过小,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
C.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小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范围内,则说明人造丝内应力过大,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
D.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大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范围内,则说明真丝内用力过小,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
E.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小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同时差异变化值Cn处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范围内,则说明真丝内用力过大,此时第一微处理器(1708)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
F.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正且同时大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第一微处理器(1708)首先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待预设时间后,如差异变化值Cn仍大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继续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当前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加速指令;
G.如果差异变化值Cn为负且同时小于人造丝差异对照预设值D和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第一微处理器(1708)首先向第二驱动装置(1601)发送根据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同时向张力调节器(2)发送新的张力调节指令;待预设时间后,如差异变化值Cn仍小于真丝差异对照预设值E,则继续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根据当前差异变化值Cn计算得到的减速指令;
进行判断B、C、D、E时,产生每个加速或减速指令后的预设时间后重新进行判断;所述预设时间为t=L/S,其中L为复合通丝管(7)到导丝片(1701)的理论距离加上预设的缓冲距离,单位与S的长度单位相同;所述S为当前复合丝的运动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器(13)包括:感知器壳体(1301);所述感知器壳体(1301)内设有三角锥形的丝线通道(1302);所述丝线通道(1302)顶端对称设有至少2个压力感应机构(1303);所述压力感应机构(130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1304)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1304)的信号输出端与钩丝装置(1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所述压力感应机构(1303)包括:一对固定在感知器壳体(1301)内,底端与丝线通道(1302)连接的滑轮引导片(13031),所述滑轮引导片(13031)之间设有滑轮(13036);所述滑轮(13036)滚轴(13035)插入滑块(13033)内,所述滑块(13033)位于滑轮引导片(13031)开设的滑块槽(13032)内;所述滑轮引导片(13031)在滑块槽(13032)远离滑块(13033)的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13038);所述压力传感器(13038)的感应端通过压簧(13037) 与滑块(13033)连接;
所述滑轮(13036)外轮缘设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滑轮防磨圈(1305);所述滑块槽(13032)面对滑块(13033)的内壁固定有光滑材料制备得到的滑块防磨层(1306);所述滑块(13033)面对滑块防磨层(1306)的一端设有滚轮组(130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1304)接收压力感应机构(1303)的压力信号后经过复合丝丝径分析,所述复合丝丝径分析包括:首先第二微处理器(1304)记录无丝线状态下各压力传感器的背景压力数值;然后在生产状态下,第二微处理器(1304)根据获取的各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与背景压力数值对比,根据压力差值即可获知对应压力传感器所在压力感应机构(1303)中的滑轮(13036)回缩的距离;之后根据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滑轮(13036)回缩的距离,即可计算得到当前通过压力感应机构(1303)组的复合丝丝径;当复合丝丝径小于预设丝径时,第二微处理器(1304)控制钩丝装置(18)勾起一个新的蚕茧丝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6822.XA CN113373567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6822.XA CN113373567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3567A CN113373567A (zh) | 2021-09-10 |
CN113373567B true CN113373567B (zh) | 2022-07-15 |
Family
ID=7757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86822.XA Active CN113373567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735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62796B (zh) * | 2021-11-19 | 2023-09-0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弧面摩擦茧丝集聚装置及茧丝集聚方法 |
CN114059176B (zh) * | 2021-11-19 | 2023-09-0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偏心导丝的茧丝集聚装置及茧丝集聚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32265A (en) * | 1957-05-07 | 1960-04-06 | John Bernard Brierley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op motions for textile doubling machines |
DE4421225A1 (de) * | 1994-06-17 | 1995-12-21 | Stiftland Elektronik Gmbh | Vorrichtung zur Fadenrißerkennung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
CN1141428A (zh) * | 1995-07-20 | 1997-01-29 | 计测器工业株式会社 | 纱线的测定装置 |
CN1149637A (zh) * | 1995-07-22 | 1997-05-14 |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 拉回和推进纱线处理元件的装置 |
JP2003147650A (ja) * | 2001-11-05 | 2003-05-21 | Masaaki Tomichi | 交互有撚潜在中空生糸とその製造法 |
CN1811029A (zh) * | 2005-01-24 | 2006-08-02 | 财团法人大日本蚕丝会 | 抱合蚕丝纱线和蚕丝针织织物 |
CN101724914A (zh) * | 2008-10-17 | 2010-06-09 | 孙浩 | 真丝复合丝制造工艺及设备 |
CN102704120A (zh) * | 2012-06-26 | 2012-10-03 | 东华大学 | 双长丝不等张力夹持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纺纱机构与方法 |
CN102953184A (zh) * | 2012-09-27 | 2013-03-06 | 杭州翔盛高强纤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异复合防切割包覆纱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002573A (zh) * | 2014-08-27 | 2015-10-28 | 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蚕丝生产工艺 |
CN107620135A (zh) * | 2017-10-23 | 2018-01-23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纤维并捻纱装置及并捻纱工艺 |
CN208362576U (zh) * | 2018-05-11 | 2019-01-11 |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真丝包裹设备 |
CN109642344A (zh) * | 2016-05-02 | 2019-04-16 |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 用于制造高强度纤维的纺丝头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524583A (en) * | 1923-04-18 | 1925-01-27 | Kanegafuchi Spinning Co Ltd | Filament supplier for silk-reeling service |
JP2662282B2 (ja) * | 1989-01-18 | 1997-10-08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線条材の張力制御装置 |
CN107988676A (zh) * | 2018-01-17 | 2018-05-04 | 嘉兴市本色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包缠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CN108396429A (zh) * | 2018-05-11 | 2018-08-14 |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真丝弹力丝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626685A (zh) * | 2020-12-10 | 2021-04-09 | 厦门汝诗浄化纤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机械断线监测装置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10686822.XA patent/CN1133735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32265A (en) * | 1957-05-07 | 1960-04-06 | John Bernard Brierley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op motions for textile doubling machines |
DE4421225A1 (de) * | 1994-06-17 | 1995-12-21 | Stiftland Elektronik Gmbh | Vorrichtung zur Fadenrißerkennung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
CN1141428A (zh) * | 1995-07-20 | 1997-01-29 | 计测器工业株式会社 | 纱线的测定装置 |
CN1149637A (zh) * | 1995-07-22 | 1997-05-14 |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 拉回和推进纱线处理元件的装置 |
JP2003147650A (ja) * | 2001-11-05 | 2003-05-21 | Masaaki Tomichi | 交互有撚潜在中空生糸とその製造法 |
CN1811029A (zh) * | 2005-01-24 | 2006-08-02 | 财团法人大日本蚕丝会 | 抱合蚕丝纱线和蚕丝针织织物 |
CN101724914A (zh) * | 2008-10-17 | 2010-06-09 | 孙浩 | 真丝复合丝制造工艺及设备 |
CN102704120A (zh) * | 2012-06-26 | 2012-10-03 | 东华大学 | 双长丝不等张力夹持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纺纱机构与方法 |
CN102953184A (zh) * | 2012-09-27 | 2013-03-06 | 杭州翔盛高强纤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异复合防切割包覆纱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002573A (zh) * | 2014-08-27 | 2015-10-28 | 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蚕丝生产工艺 |
CN109642344A (zh) * | 2016-05-02 | 2019-04-16 |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 用于制造高强度纤维的纺丝头装置 |
CN107620135A (zh) * | 2017-10-23 | 2018-01-23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纤维并捻纱装置及并捻纱工艺 |
CN208362576U (zh) * | 2018-05-11 | 2019-01-11 |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真丝包裹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3567A (zh) | 2021-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73567B (zh) | 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
CN1131898C (zh) | 纺制和卷绕长丝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181979B (zh) | 一种介入式合股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 |
CN102384914B (zh) | 纤维条体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
CN105316818B (zh) | 纺纱机、纺纱方法及纺纱 | |
CN1328524A (zh) | 连续地抽出长丝的方法 | |
CH719380B1 (it) | Apparato e metodo per la rilevazione in continuo di difetti in un filo in un filatoio | |
CN105297197B (zh) |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 |
US10907278B2 (en) |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iecing a thread at a work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 |
CN108004599B (zh) | 一种高效的制丝装置 | |
CN108315825B (zh) | 一种筒装丝的制丝装置 | |
CN1576409A (zh) |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中纱线接线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048918B (zh) | 一种丝条张力可调的制丝装置 | |
CN108660553B (zh) | 环锭细纱机锭子转速在线测控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细纱机 | |
JP7425127B2 (ja) | 糸を引き出しかつ巻き取るための装置 | |
CN114457477B (zh) | 一种基于纱线卷绕的智能纺织系统 | |
CN101509160A (zh) | 一种精梳毛纺纺纱工艺方法 | |
CN105800385B (zh) | 用于评价捻接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328417B (zh) | 一种减少断丝的制丝装置 | |
CN209836430U (zh) | 一种具有张力调节功能的报警装置 | |
CN108166072B (zh) | 一种制丝装置 | |
JPS62110932A (ja) | 摩擦紡糸装置に糸をつなぐ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多位置摩擦紡糸機 | |
CN117265718B (zh) | 一种棉复合纱线的快速成型机 | |
CN207760453U (zh) | 一种丝条张力可调的制丝装置 | |
CN115449931B (zh) | 一种用于合成纤维可续接断点的自动导丝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