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7656A - 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37656A CN113337656A CN202110724795.0A CN202110724795A CN113337656A CN 113337656 A CN113337656 A CN 113337656A CN 202110724795 A CN202110724795 A CN 202110724795A CN 113337656 A CN113337656 A CN 1133376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 hole
- furnace
- blast furnace
- drainag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43 oven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819 refractor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34 co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10—Cooling; Device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14—Discharging devices, e.g. for sl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停炉放残铁后,在高炉上的第一层冷却壁、第二层冷却壁和第三层冷却壁上分别开设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并将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分别与炉底下方的排水沟选择性连通;步骤S20、烘炉阶段,在烘炉温度低于400℃时,封堵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并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将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打开,在烘炉温度大于或等于400℃时,将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打开,步骤S30、高炉正常生产后,至少将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封堵。其能有效地将炉缸内部残留的冷凝水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炉中修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打水凉炉的方式将炉缸内部温度快速降下来。炉缸清理修补后浇筑料含水较重,部分冷凝水不能充分排出到炉缸外部而沉积在炉缸耐材里,虽然高炉开炉前都要进行烘炉,但靠近炉壳位置的水分很难被排出,导致高炉开炉后铁口容易出现喷溅现象,以及不能及时出净铁渣而影响高炉开炉进度。此外,炉缸耐材中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影响炉缸耐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能有效地将炉缸内部残留的冷凝水排出。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停炉放残铁后,在高炉上的第一层冷却壁、第二层冷却壁和第三层冷却壁上分别开设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并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分别与炉底下方的排水沟选择性连通;
步骤S20、烘炉阶段,在烘炉温度低于400℃时,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并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打开,使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所述排水沟中,在烘炉温度大于或等于400℃时,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打开,使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步骤S30、高炉正常生产后,至少将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封堵。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0中,在所述第一层冷却壁下沿的铁板上开设八个所述第一排水孔,且八个所述第一排水孔绕所述高炉的中心线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排水孔之间的夹角为45°。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着所述高炉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三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三层冷却壁的单块冷却壁的中部位置,且且第三排水孔位于圆周方向远离所述铁口区域。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排水孔具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三排水孔绕所述高炉的中心线间隔分布。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着所述高炉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二层冷却壁的单块冷却壁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第一排水孔在所述高炉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0中,将所述高炉上的排铅孔与所述排水沟选择性连通。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20中,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时,监测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中是否有浆料流出,若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中的任一个孔有浆料流出,则关闭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并每间隔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使所述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所述排水沟中。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20后还设置有步骤S21:在所述烘炉阶段结束后的装料阶段,保持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烘炉阶段结束后,对所述高炉进行升压试漏测试,在所述升压试漏测试时,关闭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当所述升压试漏阶段结束,且所述高炉内部的风压小于60KPa时,把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打开,使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作为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时,监测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所对应的排水量、排水温度、孔周围的炉壳温度,以及监测所述炉缸内部的温度、窜气情况以及浇注后耐材的干燥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法中,高炉的第一层冷却壁、第二层冷却壁和第三层冷却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使高炉的不同高度上分布有排水孔,将各个排水孔与排水沟选择性连通,使得高炉内部的水汽和液态水能够从排水孔排出到高炉的外部。烘炉前期即烘炉温度小于400℃时,高炉内部的浇筑料并未完全凝固,因此在烘炉温度低于400℃时,封堵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并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将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打开,使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排水沟中,有效地防止高炉内部的浇筑料从各个排水孔排出到高炉的外部,有利于保证高炉的质量以及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高炉的部分结构图。
图中:
1、第一层冷却壁;2、第二层冷却壁;3、第三层冷却壁;5、第一排水孔;6、第二排水孔;7、第三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停炉放残铁后,在高炉上的第一层冷却壁1、第二层冷却壁2和第三层冷却壁3上分别开设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并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分别与炉底的排水沟选择性连通。
步骤S20、烘炉阶段,在烘炉温度低于400℃时,封堵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并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打开,使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排水沟中,在烘炉温度大于或等于400℃时,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打开,使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
步骤S30、高炉正常生产后,至少将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封堵。本实施例中,炉缸排水结束后,高炉正常生产时,利用休风时间对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进行内部灌浆,以将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封堵,防止炉缸内部在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窜气。
可以理解的是,高炉包括有十八层冷却壁,十八层冷却壁沿着高炉的高度依次排列,本说明书中将高炉靠近炉底的三层冷却壁分别命名为第一层冷却壁1、第二层冷却壁2和第三层冷却壁3,第一层冷却壁1、第二层冷却壁2和第三层冷却壁3依次由下至上排列,炉底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本方法中,在第一层冷却壁1、第二层冷却壁2和第三层冷却壁3分别设置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使高炉的不同高度上分布有排水孔,将各个排水孔与排水沟选择性连通,使得高炉内部的水汽和冷凝水能够从排水孔排出到高炉的外部。实际操作时,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均通过管道与排水沟连接,将管道的出水口放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并在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所对应的管道上设置控制阀,通过操控控制阀能够使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选择性连通。停炉的过程中,冷凝水渗透并隐藏于炉缸的耐材和缝隙中,开设好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后,一定量的冷凝水在炉缸的耐材中自然干燥,但仍然有部分冷凝水残留在炉缸内部的耐材和缝隙中,需要在烘炉的过程中逐渐从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排出。烘炉前期即烘炉温度小于400℃时,高炉内部的浇筑料并未完全凝固,因此在烘炉温度低于400℃时,封堵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并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打开,使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排水沟中,有效地防止高炉内部的浇筑料从各个排水孔排出到高炉的外部,有利于保证高炉的质量以及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在烘炉温度小于400℃时,每隔2小时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打开,以及时地将炉缸内部积累的冷凝水和水汽排出,避免过多的冷凝水积累在炉缸内部而影响炉缸的正常运行。高炉正常生产之后,由于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铁水的距离较近,至少将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封堵,能够避免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影响高炉正常生产。此种排水方法,能有效地将炉缸内部残留的冷凝水排出,避免炉缸内部残留过多的冷凝水而影响高炉的开炉和使用寿命。
在烘炉开始后有冷风送入炉缸内部,炉缸内部的压力逐步升高至0.4MPa以及炉缸内温度逐步上升至1500℃,前期浇筑料固化凝结不够牢实,容易被气流冲刷从排水孔排出,而炉缸内部的耐材形成大量空隙影响高炉寿命。为了防止炉缸内部的浇筑料被气流冲刷从排水孔排出,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对应的控制阀打开到最小,使炉缸内部的气体缓慢地通过对应的排水孔。
本实施例中,高炉正常生产后,将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封堵,以及将第一排水孔5上的控制阀关闭,使第一排水孔5与排水沟处于不连通的状态。
在步骤S10中,在第一层冷却壁1下沿开设八个第一排水孔5(即在第一层冷却壁1靠近炉底的位置开设八个第一排水孔5),且八个第一排水孔5绕高炉的中心线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排水孔5之间的夹角为45°,将第一排水孔5通过此种方式设计,能够将第一排水孔5均匀地分布在炉底的周部,更加有利于将炉缸内部的冷凝水和水汽排出到排水沟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孔5的直径为32mm,且第一排水孔5的深度等于高炉的炉壳的厚度。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第一排水孔5的直径和深度。
沿着高炉的高度方向,第三排水孔7位于第三层冷却壁3的单块冷却壁的中部位置,且第三排水孔7位于圆周方向远离铁口区域。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层冷却壁具有五十块冷却壁,每块冷却壁的高度为1.36m,厚度为0.86m,弧长为7.2m。在第三层冷却壁3的中部位置,有效防止第三排水孔7周围区域被烧穿,在高炉内部具有较多水汽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将耐材吹到高炉外部。
本实施例中,第三排水孔7具有四个,四个第三排水孔7绕高炉的中心线间隔分布。将第三排水孔7绕高炉的中心线方向分布,使高炉在其周向方向具有多个第三排水孔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沿着高炉的高度方向,第二排水孔6位于第二层冷却壁2的单块冷壁的中间位置,且第二排水孔6、第三排水孔7与第一排水孔5在高炉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此设计,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分散在高炉上,杜绝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相连,防止导致局部窜煤气严重,更能均匀地排干净炉缸内部的冷凝水。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中,将高炉上的排铅孔与排水沟选择性连通。本实施例主要是针对具有排铅孔的高炉,将排铅孔通过管道与排水沟选择性连通,利用排铅孔也能将高炉内部的部分冷凝水和水汽排放到排水沟中,有利于加快排水速度以及减少排水孔开设的数量。
在步骤S20中,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时,监测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中是否有浆料流出,若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中的任一个孔有浆料流出,则关闭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并每间隔第二时间段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使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排水沟中。当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中暂时没有冷凝水排出,则关闭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本步骤中,在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时,监测各个排水孔中是否有浆料流出,是为了防止高炉内部的未凝固的浇筑料被吹出并在炉缸的侧壁上形成气流通路。本实施例中,每间隔2小时将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
在实际操作时,如果排水孔中有明显气流排出,则关闭对应的排水孔,并安排专职人员每隔1小时开孔排气,对于排水量大且有大量气流排出的排水孔,则把该排水孔对应的控制阀开到最小,保持在排水孔内部具有一线性水柱。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0后还设置有步骤S21:在烘炉阶段结束后的装料阶段,保持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
在烘炉阶段结束后,对高炉进行升压试漏测试,在升压试漏测试时,关闭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当升压试漏阶段结束,且高炉内部的风压小于60KPa时,把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打开,使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高炉烘炉结束后,通常会对高炉进行升压试漏测试,以确保高炉的耐压和密封性符合要求。当升压试漏阶段结束,且高炉内部的风压小于60KPa时,高炉内部风压在此范围内,确保高炉内部的浇筑料不会被吹损形成气流通路后,把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打开,使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将高炉内部在升压试漏测试时所积累的冷凝水和水汽排出到排水沟中。
可以理解的是,高炉开炉后炉缸内部的温度升高,在温度的影响下炉缸内部的出水量增大,为了提高炉缸排水的安全性,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与排水沟连通时,监测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所对应的排水量、排水温度、孔周围的炉壳温度,以及监测炉缸内部的温度、窜气情况以及和浇筑后耐材的干燥情况,防止排水孔的排水和排气出现异常。具体检测时,对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和第三排水孔7所对应的排水量、排水温度、孔周围的炉壳温度定期记录,以便于找出数据的异常并及时维护。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停炉放残铁后,在高炉上的第一层冷却壁、第二层冷却壁和第三层冷却壁上分别开设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并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分别与炉底下方的排水沟选择性连通;
步骤S20、烘炉阶段,在烘炉温度低于400℃时,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并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打开,使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所述排水沟中,在烘炉温度大于或等于400℃时,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打开,使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步骤S30、高炉正常生产后,至少将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中,在所述第一层冷却壁下沿上开设八个所述第一排水孔,且八个所述第一排水孔绕所述高炉的中心线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排水孔之间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高炉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三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三层冷却壁的单块冷却壁的中部位置,且第三排水孔位于圆周方向远离所述铁口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所述第三排水孔具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三排水孔绕所述高炉的中心线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高炉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二层冷却壁的单块冷却壁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第一排水孔在所述高炉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中,将所述高炉上的排铅孔与所述排水沟选择性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中,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时,监测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中是否有浆料流出,若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中的任一个孔有浆料流出,则关闭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并每间隔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使所述炉缸内部的冷凝水能够定期地排放到所述排水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后还设置有步骤S21:在所述烘炉阶段结束后的装料阶段,保持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烘炉阶段结束后,对所述高炉进行升压试漏测试,在所述升压试漏测试时,关闭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当所述升压试漏阶段结束,且所述高炉内部的风压小于60KPa时,把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打开,使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时,监测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和所述第三排水孔所对应的排水量、排水温度、孔周围的炉壳温度,以及监测所述炉缸内部的温度、窜气情况以及浇注后耐材的干燥情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4795.0A CN113337656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4795.0A CN113337656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7656A true CN113337656A (zh) | 2021-09-03 |
CN113337656B CN113337656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748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24795.0A Active CN113337656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3765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5678A (zh) * | 2017-11-23 | 2018-03-16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出高炉炉内积水的排水系统 |
CN109735672A (zh) * | 2019-03-15 | 2019-05-10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集水排水方法及装置 |
CN209652351U (zh) * | 2019-03-15 | 2019-11-19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集水排水装置 |
CN111850204A (zh) * | 2020-08-24 | 2020-10-30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积水的排水系统 |
CN111893231A (zh) * | 2020-05-29 | 2020-11-06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及其炉缸浇注长寿提升方法 |
-
2021
- 2021-06-29 CN CN202110724795.0A patent/CN1133376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5678A (zh) * | 2017-11-23 | 2018-03-16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出高炉炉内积水的排水系统 |
CN109735672A (zh) * | 2019-03-15 | 2019-05-10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集水排水方法及装置 |
CN209652351U (zh) * | 2019-03-15 | 2019-11-19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集水排水装置 |
CN111893231A (zh) * | 2020-05-29 | 2020-11-06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及其炉缸浇注长寿提升方法 |
CN111850204A (zh) * | 2020-08-24 | 2020-10-30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炉缸积水的排水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7656B (zh) | 202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U1739861A3 (ru) | Водоохлаждаема панель в виде закрытого короба с водонепроницаемыми стенками дл плавильных печей и способ охлаждени в плавильных печах панели в виде короба | |
CN107805678B (zh) | 一种排出高炉炉内积水的排水系统 | |
CN113337656B (zh) | 一种高炉中修浇筑后开炉期间炉缸的排水方法 | |
WO2006117426A1 (en) | Lid for electric arc furnace | |
CN111893231A (zh) | 一种高炉炉缸及其炉缸浇注长寿提升方法 | |
CN209652351U (zh) | 一种高炉炉缸集水排水装置 | |
CN212720899U (zh) | 矿热电炉炉体结构 | |
CN206328338U (zh) | 一种干熄焦炉口水封结构 | |
KR101049645B1 (ko) | 분사냉각방식의 연소실 | |
CN207512199U (zh) | 一种排出高炉炉内积水的排水系统 | |
CN210885936U (zh) | 干熄焦一次除尘厢式焦粉冷却装置 | |
CN107838388A (zh) | 一种连铸中间包吹氩冶金装置及氩气控制方法 | |
CN111351340B (zh) | 一种高温液体冷却装置 | |
CN219310074U (zh) | 一种中间包高温燃气排出装置 | |
CN103421919A (zh) | 一种热风阀阀板 | |
CN201416016Y (zh) | Rh真空处理炉新型翻板阀 | |
CN2540415Y (zh) | 高炉出铁沟 | |
CN215544886U (zh) | 一种新型中间包冷却结构 | |
CN116656896A (zh) | 浇筑式高炉炉缸的长寿维护方法 | |
CN108193022A (zh) | 依次吹氩以延长底吹整体型透气砖综合寿命的方法 | |
CN111349736B (zh) | 一种降低高炉热风阀卡堵频次的处理工艺 | |
CN101900484B (zh) | 流态化焙烧炉 | |
CN222133436U (zh) | 一种中间包烘烤器烧嘴的挡火装置 | |
CN221397789U (zh) | 一种焦箱及箱式炼焦设备 | |
KR100460661B1 (ko) | 고로가스 집진라인의 디가싱타워 수위조절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