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5873B -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35873B CN113335873B CN202110899145.XA CN202110899145A CN113335873B CN 113335873 B CN113335873 B CN 113335873B CN 202110899145 A CN202110899145 A CN 202110899145A CN 113335873 B CN113335873 B CN 1133358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arm
- big arm
- large arm
- stabiliz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涉及智能运输小车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大臂、第二大臂和第三大臂,第一大臂与第二大臂滑移连接,第一大臂一端与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第三大臂与第二大臂滑移连接,第三大臂远离第一大臂的一端与另一个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本申请具有提高智能运输小车与货物适配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运输小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背景技术
智能运输小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者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的运输车,能够沿着规定的导航路径进行行驶,不需要驾驶员进行驾驶;在工业厂区内或物流仓库内运输时,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
相关技术中,智能运输小车具有小车本体、自动导航系统等部分组成,小车本体通过自动导航系统进行自动行驶,将货物搬运到指定地点。
由于智能运输小车自身长度固定,在进行较长的货物搬运时,无法保证所搬运的货物运送过程的稳定性;若采用身长较长的小车进行搬运,则智能运输小车在进行比自身身长短的货物进行搬运时,会产生明显的资源浪费,车身较长的小车进行转弯时,所需空间也更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现有的智能运输小车难以有效的对所搬运的货物进行身长适配,进而造成搬运效率降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智能运输小车难以有效的对所搬运的货物进行身长适配,进而造成搬运效率降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包括第一大臂、第二大臂和第三大臂,第一大臂与第二大臂滑移连接,第一大臂一端与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第三大臂与第二大臂滑移连接,第三大臂远离第一大臂的一端与另一个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
第一大臂两侧固设有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一大臂一同将第二大臂半包围设置;第三大臂两侧固设有第三侧板,第三侧板和第三大臂一同将第二大臂剩余部分半包围设置;
两个第一侧板之间固设有稳定板,稳定板还设置在两个第三侧板之间;稳定板开设有稳定孔,第二大臂内滑移连接有稳定杆,稳定杆一端位于稳定孔内,稳定杆伸出稳定孔的一端固设有定位板,稳定板开设有供定位板抵接在内的定位槽,定位槽与稳定孔连通,稳定杆位于第二大臂内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板,限位板抵接有使定位板始终与稳定板抵紧的拉紧弹簧;
定位槽位于稳定板两端位置;
定位板与稳定杆连接的外壁与自身侧壁连接处为倒圆角设置,定位槽内壁与自身开口端面连接处为圆弧凸起设置;
同一个稳定板的两个定位槽内底壁相互靠近的位置开设有解锁槽,解锁槽内固设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压紧块,解锁槽内滑移连接有解锁板,解锁板与压紧块固定连接,解锁板远离压紧块的一端伸出解锁槽且为圆弧凸起设置,定位板能够将解锁板向解锁槽内挤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智能运输小车分为两个小车头,将其中个一个智能运输小车车头与第一大臂进行安装连接,另一个智能运输小车车头与第三大臂进行安装连接,在进行货物运输时,能够通过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对与第二大臂的滑移距离来控制两个车头之间的距离,进而对所运输的货物进行车身长度适配,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对于第二大臂滑移的稳定性,同时有效的对第二大臂进行保护;通过货物的重量和两个智能运输小车的相对速度来保持车头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对不同长度的货物运输的适配性。
在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对于第二大臂滑移到定位板位于对应的定位槽内时,通过定位槽对定位板的滑移进行限制,进而对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的位置进行限制,使智能运输小车车头之间的距离进行锁定,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进行货物运输时间距的稳定性。
定位槽的位置设置,使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滑移到拉伸状态和收缩折叠状态进行定位,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车身拉长和收缩复位状态的稳定性。
在两个智能运输小车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定位板的倒圆角处与定位槽的圆弧凸起处抵紧时,定位板逐渐从定位槽内脱离,进而解除对定位板的位置固定,解除智能运输小车的车身长度固定。
定位板与解锁板凸起处抵接并使解锁板将压紧块向解锁槽内压缩,定位板向解锁槽内移动,在定位板位于压紧块上后,压紧块将定位板从定位槽内顶出,进而提高了定位板从定位槽内脱离的效率。
可选的,第二大臂一端固设有挡板,挡板与第一侧板的位置相对,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的侧壁均固设有与智能运输小车用于保护伸缩大臂的防护壳安装的安装板,第三大臂固设有与自身安装板连接的连接筋板,挡板向下延伸并与连接筋板位置相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大臂向第二大臂移动进行收缩时,挡板能够有效的对第一大臂的滑移距离进行限制,使第一侧板与挡板抵接时第一大臂停止滑移,同时挡板还能够与连接筋板抵接,限制第三大臂伸出的长度,提高了三级伸缩大臂伸缩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均固设有抵接板,三级伸缩大臂处于最短状态时,抵接板均与第二大臂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级伸缩大臂处于收缩状态时,抵接板均与第二大臂端面抵接,提高了三级伸缩大臂收缩状态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互远离一端安装有具有一定抗扭转能力的扭转件,扭转件具有一定的扭转恢复能力,扭转件两端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第二大臂的一端固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用于与对应的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大臂和第二大臂与对应小车安装的牢固性,在智能运输小车与对应的大臂发生转动的趋势时,扭转件有效的减少产生扭转的幅度,同时还能够使安装板进行转动复位,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第三大臂远离第一大臂的部分为倾斜设置,使第三大臂远离第一大臂的一端与第一大臂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大臂部分的倾斜使第三大臂的安装端与第二大臂的安装端处于同一高度,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两个车头与三级伸缩大臂安装的受力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智能运输小车分为两部分车头并分别与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进行安装的方式组合为一个新的智能运输小车,使新的智能运输小车能够通过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对与第二大臂的滑移完成智能运输小车自身长度的调节,进而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运输的适配性;
2.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互靠近到定位块均位于对应的定位槽内时,完成对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收缩状态的位置固定,智能运输小车的两个车头相互远离,使定位板将解锁板将压紧块向定位槽内进行压缩,进而辅助定位板从定位槽内脱离,在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相互远离到定位块位于对应的定位槽内时完成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拉伸状态的位置固定,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位置固定的稳定性;
3.智能运输小车车头与三级伸缩大臂具有扭转趋势时,扭转件对所受到的扭转力进行克服,同时在受到的扭转力变小或消失时使安装板的角度产生相对复位,有效的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与三级伸缩大臂安装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显示三级伸缩大臂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为显示滑移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为显示收缩状态时锁定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为显示拉展状态时锁定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为显示解锁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第一大臂;11、第一侧板;12、抵接板;121、抵接胶垫;2、第二大臂;21、挡板;3、第三大臂;31、第三侧板;32、安装条板;321、连接筋板;4、滑移组件;41、滑轨板;42、滑移板;5、安装组件;51、安装板;511、压紧板;52、连接板;521、加固筋板;53、扭转件;6、锁定组件;61、稳定板;611、稳定孔;612、定位槽;613、解锁槽;62、稳定杆;621、限位板;6211、拉紧弹簧;63、定位板;64、调节筒;7、解锁组件;71、解锁板;72、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参考图1,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包括第一大臂1、第二大臂2和第三大臂3,第一大臂1与第二大臂2上表面滑移连接,第三大臂3与第二大臂2下表面滑移连接,第一大臂1和第二大臂2的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对应的智能运输小车车头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5;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与第二大臂2之间设有提高滑移稳定性的滑移组件4。
通过安装组件5将第一大臂1一端与智能运输小车的车头进行安装,将第三大臂3的一端与智能运输小车的另一个车头进行安装,完成智能运输小车的两个车头与三级伸缩大臂的安装;在智能运输小车的两个车头相对靠近或者远离时,能够带动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对于第二大臂2进行相应的滑移,进而对智能运输小车组合后的车身长度进行调节,通过滑移组件4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滑移的稳定性,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运输的适配性和运输的稳定性。
参考图1,安装组件5包括安装板51、连接板52和扭转件53,扭转件53为两端具有抗扭转力并具有扭转形变恢复能力的装置,本实施例为扭力胶芯,扭转件53设置在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远离第二大臂2的部分且两端伸出到外界,连接板52与扭转件53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板52均朝向远离第二大臂2的方向延伸,安装板51固设在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个连接板52上,扭转件53使安装板51保持竖直状态,安装板51与对应的智能运输小车的车头通过螺栓进行安装连接;安装板51上固设有多个与连接板52进行固定的加固筋板521,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远离第二大臂2的一端均固设有压紧板511,压紧板511为具有弹性形变的橡胶材料,压紧板511与安装板51抵接;第三大臂3远离第二大臂2的一端向上倾斜后继续水平延伸,使靠近第三大臂3的安装板51与靠近第一大臂1的安装板5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将安装板51与对应的智能运输小车车头进行安装固定, 在智能运输小车车头部分与所连接的大臂发生相对转动时,需要使安装板51克服扭转件53的转动阻力,同时在智能运输小车车头受到的扭转力变小时,扭转件53使安装板51转动复位,提高了扭转件53安装的稳定性;在安装板51产生与所连接的大臂转动的趋势时,安装板51需要先对压紧板511进行挤压,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板51转动所受的阻力,进而提高了三级伸缩大臂安装的稳定性。加固筋板521有效的提高了连接板52与安装板51安装的牢固性。
参考图2,第一大臂1侧壁均固设有第一侧板11,两个第一侧板11对第二大臂2的侧壁上半部分进行包围设置;第三大臂3侧壁均固设有第三侧板31,两个第三侧板31对第二大臂2的下半部分进行包围设置。
结合图3,滑移组件4包括滑轨和滑移板42,滑轨板41水平固设在第二大臂2外侧壁的顶部和底部,滑移板42三个为一组与对应的滑轨板41滑移连接,下方滑轨板41的滑移板42与第三侧板31固定连接,上方滑轨板41上的滑移板42与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三侧板31对应滑轨板41的位置为加厚设置。
结合图1,第一大臂1两侧顶部和第三大臂3两侧底部均固设有安装条板32,安装条板32与智能运输小车车头用于保护三级伸缩大臂的外壳进行法兰连接,第三大臂3的安装条板32两端固设有连接筋板321,连接筋板321与第三侧板31固定连接;第二大臂2一端固设有挡板21,挡板21正对第一侧板11设置,挡板21向下延伸设置且延伸部分与连接筋板321正对。第一大臂1下表面和第三大臂3的上表面均固设有抵接板12,抵接板12朝向第二大臂2的一端固设有抵接胶垫121,抵接胶垫121为橡胶材质,在三级伸缩大臂处于最短状态时,抵接胶垫121与第二大臂2抵接。
第一大臂1相对与第二大臂2滑移的过程中,第一侧板11带动对应的滑移板42与滑轨板41抵接滑移,第三大臂3与第二大臂2滑移的过程中,第三侧板31带动对应的滑移板42与滑轨板41抵接滑移,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对与第一大臂1滑移的稳定性。在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滑移到三级伸缩大臂的最短状态时,抵接板12将抵接胶垫121向第二大臂2的端面抵紧,有效的提高了三级伸缩大臂收缩时的稳定性,还有效的减缓了收缩时抵接板12所受的压力。挡板21的设置一方面对第三侧板31进行抵接,和抵接板12一同提高了第一大臂1收缩状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与连接筋板321抵接,对滑移到远离第二大臂2位置的第三大臂3的位置进行限制,连接筋板321还有效的提高了安装条板32与第三侧板31安装的牢固性。
参考图4,第二大臂2和第一大臂1、第三大臂3之间均设有用于对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对与第二大臂2滑移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锁定组件6,第二大臂2还设有解除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对于第二大臂2的位置固定的解锁组件7。
结合图5,锁定组件6包括稳定板61、稳定杆62、定位板63、调节筒64,第二大臂2为中空设置,稳定板61固设在两个第一侧板11和两个第三侧板31之间,稳定杆62滑移连接在第二大臂2正对稳定板61的侧壁两端,两个稳定杆62以第二大臂2的中间位置呈中心对称分布,稳定板61中间位置开设有条状的稳定孔611,稳定孔611供稳定杆62在内滑移;调节筒64固设在第二大臂2内壁,稳定杆62将调节筒64贯穿并伸入内部,限位板621位于调节筒64内并与稳定杆62端面固定连接,限位板621固设有拉紧弹簧6211,拉紧弹簧6211远离限位板621的一端与调节筒64被贯穿的内壁固定连接,拉紧弹簧6211时刻处于压缩状态,定位板63固设在稳定杆62远离限位板621的一端且与稳定板61抵接。
结合图5,稳定板61远离第二大臂2的外壁两端位置开设有供定位板63抵接在内的定位槽612,定位槽612与稳定孔611连通,定位板63靠近限位板621的外壁与侧壁连接处为倒圆角设置,定位槽612内壁与定位板63配合设置;定位槽612的开口端面相互靠近的位置开设有解锁槽613,解锁槽613与定位槽612连通,解锁槽613的开设深度大于定位槽612的开设深度。
结合图6,解锁组件7包括解锁板71和压紧块72,压紧块72为具有弹性形变的物体,本实施例为带有气孔的橡胶垫片,解锁板71滑移连接在解锁槽613内且与压紧块72固定连接,解锁板71远离压紧块72的一端为圆弧凸起设置且位于定位槽612内;解锁槽613与稳定板61外壁过度处为圆弧过度设置。三级伸缩大臂处于最长状态和最短状态时,定位板63均位于对应的定位槽612内。
在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移到三级伸缩大臂处于最长状态时,定位板63在拉紧弹簧6211的作用下与定位槽612内壁顶紧,进而将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对于第二大臂2的滑移位置进行固定,调节筒64和限位板621相互配合有效的提高了稳定杆62滑移的稳定性;在两端车头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定位板63倒圆角处与解锁板71圆弧凸起处抵接并使解锁板71向解锁槽613内移动,在定位板63位于解锁板71上时,解锁板71在压紧块72的作用下复位,将定位板63从定位槽612内顶出,定位板63再与解锁槽613的倒圆角处抵接,进而从定位槽612内脱离,有效的提高了定位板63从定位槽612内脱离的效率,使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能够继续进行滑移调节,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长度调节后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安装板51将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与智能运输小车的两个车头进行安装连接,在智能运输小车处于空载状态或需要对尺寸较小的货物进行运输时,智能运输小车两个车头相互靠近,在第一大臂和第三大臂滑移到定位板63位于对应的定位槽612内时,对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对智能运输小车两个车头之间距离进行固定,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空载时移动的效率。
在智能运输小车需要对较长的货物进行运输时,智能运输小车两个车头相互远离,进而使定位板63与解锁板71抵接并将解锁板71向解锁槽613内压动,在定位板63完全位于解锁板71上时,解锁板71在压紧块72的作用下将定位板63从解锁槽613内顶出,定位板63再与解锁槽613倒圆角处抵接,进而从定位槽内脱离,解除对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的位置固定;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互远离到定位板63再次位于定位槽612内时,对三级伸缩大臂的最长状态进行固定,提高了对较长的货物进行运输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智能运输小车对所运输货物的适配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大臂(1)、第二大臂(2)和第三大臂(3),第一大臂(1)与第二大臂(2)滑移连接,第一大臂(1)一端与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第三大臂(3)与第二大臂(2)滑移连接,第三大臂(3)远离第一大臂(1)的一端与另一个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
第一大臂(1)两侧固设有第一侧板(11),第一侧板(11)和第一大臂(1)一同将第二大臂(2)半包围设置;第三大臂(3)两侧固设有第三侧板(31),第三侧板(31)和第三大臂(3)一同将第二大臂(2)剩余部分半包围设置;
两个第一侧板(11)之间固设有稳定板(61),稳定板(61)还设置在两个第三侧板(31)之间;
稳定板(61)开设有稳定孔(611),第二大臂(2)内滑移连接有稳定杆(62),稳定杆(62)一端位于稳定孔(611)内,稳定杆(62)伸出稳定孔(611)的一端固设有定位板(63),稳定板(61)开设有供定位板(63)抵接在内的定位槽(612),定位槽(612)与稳定孔(611)连通,稳定杆(62)位于第二大臂(2)内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板(621),限位板(621)抵接有使定位板(63)始终与稳定板(61)抵紧的拉紧弹簧(6211);
定位槽(612)位于稳定板(61)两端位置;定位板(63)与稳定杆(62)连接的外壁与自身侧壁连接处为倒圆角设置,定位槽(612)内壁与自身开口端面连接处为圆弧凸起设置;
同一个稳定板(61)的两个定位槽(612)内底壁相互靠近的位置开设有解锁槽(613),解锁槽(613)内固设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压紧块(72),解锁槽(613)内滑移连接有解锁板(71),解锁板(71)与压紧块(72)固定连接,解锁板(71)远离压紧块(72)的一端伸出解锁槽(613)且为圆弧凸起设置,定位板(63)能够将解锁板(71)向解锁槽(613)内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其特征在于:第二大臂(2)一端固设有挡板(21),挡板(21)与第一侧板(11)的位置相对,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的侧壁均固设有与智能运输小车用于保护伸缩大臂的防护壳安装的安装板(51),第三大臂(3)固设有与自身安装板(51)连接的连接筋板(321),挡板(21)向下延伸并与连接筋板(321)位置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其特征在于: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均固设有抵接板(12),三级伸缩大臂处于最短状态时,抵接板(12)均与第二大臂(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其特征在于:第一大臂(1)和第三大臂(3)相互远离一端安装有具有一定抗扭转能力的扭转件(53),扭转件(53)具有一定的扭转恢复能力,扭转件(53)两端固设有连接板(52),连接板(52)远离第二大臂(2)的一端固设有安装板(51),安装板(51)用于与对应的智能运输小车进行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其特征在于:第三大臂(3)远离第一大臂(1)的部分为倾斜设置,使第三大臂(3)远离第一大臂(1)的一端与第一大臂(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9145.XA CN113335873B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9145.XA CN113335873B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5873A CN113335873A (zh) | 2021-09-03 |
CN113335873B true CN113335873B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748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99145.XA Active CN113335873B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3587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MO20130087A1 (it) * | 2013-04-05 | 2014-10-06 | C M C S R L Societa Unipersonal E | Carrello sollevatore dotato di mezzi stabilizzatori |
CN205531258U (zh) * | 2016-03-14 | 2016-08-31 | 湖州中辰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
CN107313363A (zh) * | 2017-02-22 | 2017-11-03 | 郑浩杰 | 一种便于安装的桥梁道路监控装置 |
CN208835647U (zh) * | 2018-09-05 | 2019-05-07 | 广东春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抗震电缆用桥架支吊架 |
CN108916178A (zh) * | 2018-09-18 | 2018-11-30 | 罗伯泰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双向伸缩臂机构 |
CN211873940U (zh) * | 2020-03-24 | 2020-11-06 | 贵州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加固结构 |
CN112282463A (zh) * | 2020-11-09 | 2021-01-29 | 江苏小白兔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伸缩叉臂及具有其的车辆搬运机器人 |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10899145.XA patent/CN11333587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5873A (zh) | 2021-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5037602A2 (en) | Movable subframe for semi-trailers | |
US10442370B2 (en) | Truck deck rail tool storage and truck deck and truck having the same | |
CN113335873B (zh) | 一种基于智能运输小车的三级伸缩大臂 | |
KR102617707B1 (ko) | 차량용 코일스프링 고정장치 | |
US20020024193A1 (en) | Enhanced loading floor for a funeral vehicle | |
CN217228433U (zh) | 一种摩托车的包装箱 | |
CN217396264U (zh) | 电池包挂接座及其电动汽车 | |
CN216374338U (zh) | 一种气源挂车 | |
CN213705657U (zh) | 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减震结构 | |
CN204341233U (zh) | 一体式驾驶室后悬置总成 | |
CN210337455U (zh) | 一种叉车及车桥 | |
CN219029616U (zh) | 机器人 | |
CN107499267B (zh) | 车用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 | |
CN208102206U (zh) | 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减震装置 | |
CN219905414U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横向隔卡包装 | |
KR20100026167A (ko) | 리어 플로어 사이드 멤버 마운팅 구조 | |
CN216684589U (zh) | 一种标准模块化的低温罐车行走机构 | |
CN213799935U (zh) | 一种驾驶室气囊前悬置总成 | |
CN220061446U (zh) | 储气罐固定支架 | |
JP4755462B2 (ja) | トレーラの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トレーラ | |
CN216101746U (zh) | 一种自卸车箱体和自卸车 | |
CN220662392U (zh) | 一种全地形车货箱安装导轨减震机构 | |
KR20190143268A (ko) | 차량용 스트럿 타워 브레이스 바 | |
CN217415585U (zh) | 一种组合式皮卡车车箱盖板铝型材 | |
CN219567474U (zh) | 一种叉车门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