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301593B -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1593B
CN113301593B CN202110702197.3A CN202110702197A CN113301593B CN 113301593 B CN113301593 B CN 113301593B CN 202110702197 A CN202110702197 A CN 202110702197A CN 113301593 B CN113301593 B CN 113301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antenna
data frame
data
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21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1593A (zh
Inventor
张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21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1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1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1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卡移动终端及其性能优化方法,所述双卡包括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数据排帧接收模块,用于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数据排帧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第二数据排帧接收模块,用于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事件仲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并在出现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利用本发明,可以减少天线冲突情况对终端对下行数据接收的影响,提升终端性能。

Description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还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5G时代的手机大都是支持NR(New Radio,新空口)+NR或者NR+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模式的双卡双待(指手机同时装有两张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并且这两张卡均处于待机状态)或者双卡双通(指手机同时装有两张SIM卡,并且两个号码可同时拨通并可同时通话)功能,即一个SIM卡支持NR空口协议,另一个SIM卡支持NR空口协议或者LTE空口协议。
目前,NR模式下行数据最少都是需要支持四根天线接收,而LTE模式下行数据最少是两根天线接收。且不同的频段在前端射频模块以及接收天线的设计上都有可能是不同的。为了降低成本以及射频模块、天线布局、设计难度,相同频段下不同模式尽量会复用相同的天线以及相关模块。在LTE模式和NR模式的频段重叠的场景下,例如NR模式是频段N41,LTE模式是频段B41,NR模式和LTE模式有两根前端天线是共享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减少天线和射频前端个数以及降低成本,缺点就是在双卡模式下,两张分别基于NR模式和LTE模式的SIM卡在某些场景会出现天线冲突,从而导致基于NR模式或者基于LTE模式的SIM卡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掉网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以减少天线冲突情况对终端对下行数据接收的影响,提升终端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具有更好地性能。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所述双卡包括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数据排帧接收模块,用于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数据排帧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
第二数据排帧接收模块,用于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事件仲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并在出现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排帧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NR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第二数据排帧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LTE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可选地,所述不同场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同频测量、异频测量、不连续接收、睡眠。
可选地,所述事件仲裁模块包括:
冲突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判断两者在数据接收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确定存在天线冲突;否则,确定不存在天线冲突;
决策控制单元,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可选地,所述决策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调整NR模式的射频天线个数为2,并根据调整后的天线分配天线控制权。
可选地,所述事件仲裁模块还包括:
配置信息检查单元,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检查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是否小于2;
所述决策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检查单元确定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大于等于2时,将RI的最大值设置为1。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两个SIM卡,其中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所述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
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方法,所述双卡包括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LTE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数据排帧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
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
如果出现天线冲突,则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可选地,所述分别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包括:
根据NR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
根据LTE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可选地,所述不同场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同频测量、异频测量、不连续接收、睡眠。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包括:
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判断两者在数据接收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叠;
如果存在重叠,则确定存在天线冲突;
否则,确定不存在天线冲突。
可选地,所述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包括:
调整NR模式的射频天线个数为2,并根据调整后的天线分配天线控制权。
可选地,所述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还包括:
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检查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是否小于2;
如果不是,则将RI的最大值设置为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基于NR+LTE模式的双卡移动终端由于天线冲突导致的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掉网的问题,提前预判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对物理层的调整处理,可以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的正常接收,有效提升终端性能。
进一步地,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不仅对物理层的天线分配及控制权进行调整,而且将NR模式CSI上报的RI的最大值调整为1,从而引导网络侧对NR模式下行数据的调度不大于2层(layer),在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正常接收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NR模式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NR+LTE模式的射频天线共享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中事件仲裁模块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中事件仲裁模块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减少成本以及硬件上天线布局的面积,移动终端中基于NR模式和基于LTE模式的两个SIM卡在复用的频段上尽量复用相同的射频前端以及天线,为此,基于NR模式和基于LTE模式的两个SIM卡有两根前端天线是共享的。如图1所示,卡1的LTE模式和卡2的NR模式,两种模式在有些时刻都会用到共享的两根天线,NR模式需要用到天线0/1/4/5,LTE模式需要用到天线0/1。此时天线0/1出现了冲突。例如,卡2的NR模式在进行4天线的数据接收、且此时调度的是3层或者4层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数据,卡1的LTE模式要进行异频测量或者寻呼(paging),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卡1的LTE模式此时强行切走共享的两根天线控制权,而卡2的NR模式失去两根天线的信号,则无法译码正确3/4layer的PDSCH。如果LTE模式异频测量的GAP(间歇时间)时间很长,且周期很短,那么NR模式就必定会大量译码失败从而性能下降。
2.卡2的NR模式依然控制着四根天线,卡1的LTE模式则无法进行异频测量或者其他任务,此时NR模式的性能虽然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卡1的LTE模式无法完成测量或者寻呼接收,则卡1的LTE模式必定会掉网。
上述两种处理方式相比较,现有的系统会选择方案1,即尽量保证卡1不掉网,但这种处理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牺牲卡2的NR模式性能。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基于NR+LTE模式的双卡移动终端由于天线冲突导致的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掉网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提前预判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将NR模式的接收天线修改为2,以此来解决4*2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下有两根天线没有信号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进一步地,通过NR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RI(Rank Indication,Rank指示)上报引导网络给NR模式调度2层或1层数据。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的结构框图。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包括以下各模块:
第一数据排帧接收模块21,用于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
第二数据排帧接收模块22,用于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事件仲裁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并在出现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排帧可以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也就是说,不同场景下接收下行数据的各时间段。所述不同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场景:同频测量、异频测量、不连续接收、睡眠等。
上述各数据排帧接收模块可以根据各自模式下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网络配置来计算相应模式的数据排帧。例如,对于LTE模式和NR模式,都可以分别按照各自的上下行配比和当前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进行数据排帧。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事件仲裁模块23可以包括以下各单元:
冲突判断单元231,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判断两者在数据接收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确定存在天线冲突;否则,确定不存在天线冲突;
决策控制单元232,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具体地,调整NR模式的射频天线个数为2,并根据调整后的天线分配天线控制权,也就是说,断开NR射频模块对共享的2根天线的控制权,将其仅由LTE射频模块来控制。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在共享天线与NR射频模块之间增加开关控制,从而方便地实现控制权的分配。
图4示出所述事件仲裁模块23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与图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事件仲裁模块23还包括:
配置信息检查单元233,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检查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的最大值是否小于2。
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决策控制单元232还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检查单元233确定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大于等于2时,将RI的最大值设置为1。也就是说,将基于NR模式的SIM卡向网络侧上报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的值设置为1,以引导网络侧给对NR模式下行数据的调度不大于2层(layer)。
CSI是终端用于将下行信道质量反馈给gNB的信道状态信息,gNB会根据上报的内容进行调度的调整以及波束管理相关的工作。在NR系统中,CSI包括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CRI(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SSBRI(SS/PBCH BlockResource Indicator,SSB资源指示符)、LI(Layer Indicator,层指示符)、RI、L1-RSRP(Layer 1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层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基于NR+LTE模式的双卡移动终端由于天线冲突导致的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掉网的问题,提前预判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对物理层的调整处理,可以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的正常接收,有效提升终端性能。
进一步地,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不仅对物理层的天线分配及控制权进行调整,而且将NR模式CSI上报的RI的最大值调整为1,从而引导网络侧对NR模式下行数据的调度不大于2层(layer),以此来避免4*2MIMO下有两根天线没有信号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卡移动终端可以在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正常接收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NR模式的性能。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
该终端设备500包括NR射频模块31、LTE射频模块32,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NR射频模块31连接有4根天线,LTE射频模块32连接有2根天线,并且其中有两根共享天线。
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前面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通过该装置,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对物理层进行调整处理,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的正常接收,有效提升终端性能。进一步地,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还可以将NR模式CSI上报的RI的最大值调整为1,引导网络侧对NR模式下行数据的调度不大于2层(layer),从而可以在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正常接收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NR模式的性能。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方法,针对基于NR+LTE模式的双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的终端设备,提前预判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并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对物理层进行调整处理,在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正常接收的同时,改善NR模式的性能。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分别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LTE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数据排帧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
具体地,可以根据各模式的RRC网络配置来计算该模式下的数据排帧,即根据NR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根据LTE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不同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同频测量、异频测量、不连续接收、睡眠等。
步骤602,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603;否则,执行步骤604。
所谓天线冲突在前面背景技术中已经介绍,主要是针对基于NR模式和LTE模式的SIM卡同时需要接收下行数据时会产生天线冲突,因此,可以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判断两者在数据接收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确定存在天线冲突;否则,确定不存在天线冲突。
步骤603,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步骤604,基于NR模式的SIM卡上报CSI中的RI最大值为网络配置值。
步骤605,调整NR射频模块的下行数据接收天线个数为4。
目前大多数硬件在NR模式下限制最大天线数量为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4和步骤605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上述步骤605中,一种调整处理方式是调整NR模式的射频天线个数为2,并根据调整后的天线分配天线控制权。也就是说,断开NR射频模块对共享的2根天线的控制权,将其仅由LTE射频模块来控制。另一种调整处理方式是不仅进行天线个数及控制权的调整,而且还进一步检查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是否小于2;如果不是,则将RI的最大值设置为1。这样,可以使网络侧对NR模式下行数据的调度不大于2层(layer),以此来避免4*2MIMO下有两根天线没有信号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基于NR+LTE模式的双卡移动终端由于天线冲突导致的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掉网的问题,提前预判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对物理层的调整处理,可以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的正常接收,有效提升终端性能。
进一步地,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不仅对物理层的天线分配及控制权进行调整,而且将NR模式CSI上报的RI的最大值调整为1,从而引导网络侧对NR模式下行数据的调度不大于2层(layer),以此来避免4*2MIMO下有两根天线没有信号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卡移动终端可以在保证LTE模式下行数据正常接收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NR模式的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可以对应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例如SOC(System-On-a-Chip,片上系统)、基带芯片、芯片模组等。
在具体实施中,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
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图6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图1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图6对应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图6对应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所述双卡包括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数据排帧接收模块,用于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数据排帧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
第二数据排帧接收模块,用于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事件仲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并在出现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排帧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NR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
所述第二数据排帧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LTE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场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同频测量、异频测量、不连续接收、睡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仲裁模块包括:
冲突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判断两者在数据接收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确定存在天线冲突;否则,确定不存在天线冲突;
决策控制单元,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策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调整NR模式的射频天线个数为2,并根据调整后的天线分配天线控制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仲裁模块还包括:
配置信息检查单元,用于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检查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是否小于2;
所述决策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检查单元确定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大于等于2时,将RI的最大值设置为1。
7.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两个SIM卡,其中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
8.一种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方法,所述双卡包括一个基于NR模式的SIM卡和一个基于LTE模式的SIM卡,并且两个SIM卡有两根共享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LTE模式的数据排帧,所述数据排帧包括不同场景下需要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长度;
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
如果出现天线冲突,则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包括:
根据NR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NR模式的数据排帧;
根据LTE模式的RRC网络配置,计算LTE模式的数据排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场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同频测量、异频测量、不连续接收、睡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确定是否存在天线冲突包括:
根据所述NR模式的数据排帧和所述LTE模式的数据排帧,判断两者在数据接收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叠;
如果存在重叠,则确定存在天线冲突;
否则,确定不存在天线冲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包括:
调整NR模式的射频天线个数为2,并根据调整后的天线分配天线控制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物理层调整处理还包括:
在存在天线冲突的情况下,检查NR模式中网络配置的RI的最大值是否小于2;
如果不是,则将RI的最大值设置为1。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702197.3A 2021-06-17 2021-06-17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301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2197.3A CN113301593B (zh) 2021-06-17 2021-06-17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2197.3A CN113301593B (zh) 2021-06-17 2021-06-17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593A CN113301593A (zh) 2021-08-24
CN113301593B true CN113301593B (zh) 2023-05-26

Family

ID=7732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2197.3A Active CN113301593B (zh) 2021-06-17 2021-06-17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159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649A (zh) * 2018-05-24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6577B (zh) * 2019-07-08 2021-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及终端设备
CN111654316B (zh) * 2020-05-22 2022-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40748B (zh) * 2020-06-29 2022-03-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649A (zh) * 2018-05-24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593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9170B2 (en) Configuratio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37550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적응형 수신기 다이버시티를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US1020623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ynchronization and selection
EP3068156B1 (en) Beam precoding manner reporting method, and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US9026109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275335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signals from base station and energy-saving base station
US121562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WP switching ind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8207030B (zh) 动态调整波束集合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120099512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429016A (zh) 用于多个小区的合作传输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KR101771826B1 (ko)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단말기,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2012015541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EP3457795B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40380664A1 (en) Service slice adjustment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4158937B1 (en) Improved receiver assisted access mechanism in the new radio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3301593B (zh) 双卡移动终端性能优化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
US120345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EP291812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reporting
US20180083664A1 (en) Multi-carrier dynamic antenna diversity
US20160198411A1 (en) Network-assiste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3490201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161167A1 (en) Insertion loss mitig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ing
CN109802786B (zh) 一种用户设备和信道测量方法
US10321460B1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ransmit protocol selection based on a feedback loop lag condition
EP4416993A1 (en) Beam ind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