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700B -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76700B CN113276700B CN202110569204.7A CN202110569204A CN113276700B CN 113276700 B CN113276700 B CN 113276700B CN 202110569204 A CN202110569204 A CN 202110569204A CN 113276700 B CN113276700 B CN 1132767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ke
- charger
- circuit
- switch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84—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control modu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该充电机系统包括:供电电池、第一级唤醒电路、第二级唤醒电路、充电机、充电接口;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以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连接第二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第一开关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充电机的供电端;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第一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第二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充电接口电连接充电机。获取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切换充电机系统状态,满足了低功耗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出行是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绿色出行催生了新能源车辆的发展,电动车辆作为新能源车辆的一种,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降低新能源车辆的功耗,节约新能源车辆中蓄电池的电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技术中,充电机系统包括主控芯片和充电机电连接,蓄电池均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由蓄电池持续对主控芯片供电,基于主控芯片控制充电机的状态,以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
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持续对主控芯片进行上电,才可以实现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但是主控芯片本身存在功耗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低功耗需求,容易出现蓄电池放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以便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持续对主控芯片进行上电,才可以实现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但是主控芯片本身存在功耗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低功耗需求,容易出现蓄电池放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系统,所述充电机系统包括:供电电池、第一级唤醒电路、第二级唤醒电路、充电机、充电接口;
所述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以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所述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第一开关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充电机的供电端;
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以在所述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
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以在所述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充电机供电;
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机,以在所述充电机上电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可选的,所述充电机系统还包括:主控芯片、第一或逻辑芯片和第二或逻辑芯片;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端;
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以接收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的唤醒保持信号;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以接收所述唤醒保持信号;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
可选的,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还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以在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时,连续预设时长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若检测到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
可选的,所述充电接口通过第三开关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以在所述主控芯片上电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所述充电机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充电机停止充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在检测到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
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检测到来自所述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充电机供电;
所述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在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后上电,并在上电后分别向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和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输出唤醒保持信号;
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对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唤醒保持信号进行或逻辑后,向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输出闭合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
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对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唤醒保持信号进行或逻辑后,向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输出闭合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内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主控芯片若检测到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内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存储故障状态信息,并控制所述充电机的高压输出端关闭。
可选的,所述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在上电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
所述充电机在上电后,且,所述第三开关闭合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充电机停止充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系统,充电机系统包括:供电电池、第一级唤醒电路、第二级唤醒电路、充电机、充电接口;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以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连接第二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第一开关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充电机的供电端;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以在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一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控制第一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以在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第二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控制第二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充电机供电;充电接口电连接充电机,以在充电机上电后,通过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对第一级唤醒电路进行供电,在获取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时,耗电仅有第一级唤醒电路,而第二级唤醒电路和主控芯片均不耗电,由第二级唤醒电路获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实现了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满足了低功耗需求,节省了供电电池的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针对相关技术中,需要持续对主控芯片进行上电,才可以实现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但是主控芯片本身存在功耗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低功耗需求,容易出现蓄电池放亏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级唤醒电路和第二级唤醒电路,持续对第一级唤醒电路进行供电,在获取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时,耗电仅有第一级唤醒电路,而第二级唤醒电路和主控芯片均不耗电,由第二级唤醒电路获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实现了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满足了低功耗需求,节省了供电电池的电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机系统可以部署在电动车辆上,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充电桩中的充电枪插接,充电桩可以为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充电机系统可以包括:供电电池101、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充电机104、充电接口105。
其中,供电电池101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的供电端,以使得供电电池101为第一级唤醒电路102供电;供电电池101的供电输出端还通过第一开关106电连接第二级唤醒电路103的供电端;第一开关106通过第二开关107电连接充电机104的供电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106和第二开关107可以为可受控的开管装置,例如,第一开关106和第二开关107可以为继电器,也可以为开关管。
另外,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105,以在充电接口105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开关106的控制端,以根据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控制第一开关106闭合,使得供电电池101为第二级唤醒电路103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电电池101可以持续为第一级唤醒电路102供电,第一级唤醒电路102不工作,无电路耗电,此时充电机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充电枪插接在充电接口105后,第一级唤醒电路102可以接收到来自充电桩的用于表征充电枪已插接至充电接口105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一级唤醒电路102开始工作,控制第一开关106闭合,供电电池101可以为第二级唤醒电路103供电,则充电机系统由休眠状态切换为超低功耗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超低功耗状态下,仅为第一级唤醒电路102耗电,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和主控芯片108均不耗电,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的功耗较小,保证了超低功耗。
第二级唤醒电路103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105,以在充电接口105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第二级唤醒电路10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开关107的控制端,以根据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控制第二开关107闭合,使得供电电池101为充电机104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桩开始向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05向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发送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则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可以获取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开始工作,控制第二开关107闭合,供电电池101为充电机104供电,则充电机系统由超低功耗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其中,在工作状态下,供电电池101为整个充电机系统供电,即供电电池101为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充电机104工作供电。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在获取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后开始工作,充电机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在充电枪插接后至充电桩开始充电这段时间内节约了供电电池101的电量,即节约了超低功耗状态下对供电电池101的消耗。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或者卡给充电桩设置充电预约时间,避开电价高峰;用户可以插充电枪,则第一级唤醒电路102获取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在预约时间内,充电系统的状态为超低功耗状态,只有第一级唤醒电路102工作,节省低压蓄电池电量;充电桩确定到达预设时间后,向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发送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充电机104进入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可以为下述信号中的任意一种:CC信号(连接检测信号)、IO信号(输入/输出信号)、通信信号。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可以为下述信号中的任意一种:CP信号(充电控制信号)、IO信号、通信信号。
另外,充电接口105电连接充电机104,以在充电机104上电后,通过充电接口105开始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桩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05向充电机104输出交流电,充电机104在上电后,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向与充电机104电连接的动力电池111充电。
可选的,供电电池101可以为低压电池,动力电池111可以为高压电池。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系统,充电机系统包括:供电电池、第一级唤醒电路、第二级唤醒电路、充电机、充电接口;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以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连接第二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第一开关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充电机的供电端;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以在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一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控制第一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充电接口,以在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第二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控制第二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充电机供电;充电接口电连接充电机,以在充电机上电后,通过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对第一级唤醒电路进行供电,在获取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时,耗电仅有第一级唤醒电路,而第二级唤醒电路和主控芯片均不耗电,由第二级唤醒电路获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实现了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满足了低功耗需求,节省了供电电池的电量。
可选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充电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主控芯片108、第一或逻辑芯片109和第二或逻辑芯片110;第二开关107电连接主控芯片108的供电端;
第一或逻辑芯片109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充电接口105,第一或逻辑芯片109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主控芯片108的第一输出端,以接收主控芯片108输出的唤醒保持信号;第一或逻辑芯片109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的控制端;
第二或逻辑芯片110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充电接口105,第二或逻辑芯片110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主控芯片108的第一输出端,以接收唤醒保持信号;第二或逻辑芯片110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级唤醒电路103的控制端。
其中,第一或逻辑芯片109可以对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唤醒保持信号取或后,第一或逻辑芯片109的输出端向第一级唤醒电路102的控制端输出取或后的信号;第一级唤醒电路102可以基于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或者唤醒保持信号进行工作。
同理的,第二或逻辑芯片110可以对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唤醒保持信号取或后,第二或逻辑芯片110的输出端向第二级唤醒电路103的控制端输出取或后的信号;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可以基于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或者唤醒保持信号进行工作。
另外,如图2所示,主控芯片108和充电机104还电连接有动力电池11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控芯片108和充电机104上电后,充电机104可以将充电桩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主控芯片108可以采集动力电池111的电压信息进行过欠压保护;主控芯片接收车辆输出的充电指令,并结合动力电池和充电接口的状态生成控制指令,向充电机104发送控制指令;充电机104可以接收该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将充电桩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或逻辑芯片109可以为逻辑芯片,也可以为二极管,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实现或逻辑的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同理的,第二或逻辑芯片110可以为逻辑芯片,也可以为二极管,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实现或逻辑的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可选的,主控芯片108的输入端还电连接充电接口105,以在若检测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时,连续预设时长输出唤醒保持信号,并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唤醒保持信号,使得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若检测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输出唤醒保持信号,并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唤醒保持信号,使得充电机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芯片108在检测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时,连续预设时长输出唤醒保持信号,可以避免因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突然异常造成的不可控断电,提高了充电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在连续预设时长输出唤醒保持信号时,主控芯片108可以将故障信息和状态信息保存至存储介质中,以便供维修诊断使用,实现软关机,提高了可维护性。
在实际应用中,当充电枪被拔出时第一唤醒触发信号会消失;当充电桩停止充电时第二唤醒触发信号会消失。唤醒保持信号可以实现同时为第一级唤醒电路102和第二级唤醒电路103备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是指: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或者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等三种情况。
例如,预设时长可以为10秒,也可以为12秒。当然,预设时长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者经验值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可选的,充电接口105通过第三开关电连接充电机104,主控芯片108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三开关的控制端,以在主控芯片108上电时,控制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充电机104通过充电接口105开始充电,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第三开关断开,以使得充电机104停止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控芯片108上电时,控制第三开关闭合,则充电桩、充电接口105、第三开关和充电机104之间形成电连接通路。主控芯片108检测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的电平变化后,控制闭合第三开关,充电桩检测到第三开关的闭合状态,然后控制闭合交流接触器,通过充电接口105给充电机104提供高压交流电,充电机104可以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根据该直流电向动力电池111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机104唤醒休眠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充电机系统。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级唤醒电路在检测到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
其中,供电电池为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无电路工作,无电路耗电,充电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充电枪插入时,第一级唤醒电路可以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一级唤醒电路开始工作,控制第一开关闭合,此时,第一级唤醒电路耗电,供电电池为第二级唤醒电路、充电机供电,第二级唤醒电路和充电机供电均无耗电,充电机系统处于低功耗状态。
S302、第二级唤醒电路检测到来自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充电机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机系统处于低功耗状态时,充电桩确定到达预设时间后,向第二级唤醒电路发送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第二级唤醒电路可以获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并开始工作,控制第二开关闭合,供电电池为充电机供电,供电电池为整个充电机系统供电,充电机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接入时,充电机系统处于低功耗状态,只有第一级唤醒电路耗电,第二级唤醒电路与主控芯片均无耗电,保证了超低功耗。只有在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接入时,充电机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减少了低功耗状态下对供电电池电能的耗费。
S303、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机上电后,充电桩可以通过充电接口向充电机输出高压交流电,充电机可以对输出的高压交流电进行转化,得到直流电,并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级唤醒电路在检测到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第二级唤醒电路检测到来自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开关闭合,使得供电电池为充电机供电;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对第一级唤醒电路进行供电,在获取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时,耗电仅有第一级唤醒电路,而第二级唤醒电路和主控芯片均不耗电,由第二级唤醒电路获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实现了切换充电机系统的状态,满足了低功耗需求,节省了供电电池的电量。
可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1、主控芯片在第二开关闭合后上电,并在上电后分别向第一或逻辑芯片和第二或逻辑芯片输出唤醒保持信号。
其中,唤醒保持信号也可以称为HOLD(保持)信号。
S402、第一或逻辑芯片对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唤醒保持信号进行或逻辑后,向第一级唤醒电路输出闭合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闭合。
S403、第二或逻辑芯片对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和唤醒保持信号进行或逻辑后,向第二级唤醒电路输出闭合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开关闭合。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主控芯片若检测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内输出唤醒保持信号,并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唤醒保持信号,使得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主控芯片若检测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内输出唤醒保持信号,并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唤醒保持信号,使得充电机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
其中,当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信号消失时,因为有唤醒保持信号的备份,第一级唤醒电路、第二级唤醒电路唤醒继续工作,所以不会造成充电机系统突然掉电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主控芯片上电后,分别向第一或逻辑芯片和第二或逻辑芯片输出唤醒保持信号,与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备份,避免了因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的突然异常造成的不可控断电,提供充电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芯片若检测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在唤醒保持信号连续输出预设时长后,唤醒保持信号消失,此时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均消失,或者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第一开关断开,则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另外,若检测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在唤醒保持信号连续输出预设时长后,唤醒保持信号消失,此时第一唤醒触发信号仍然存在,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第二开关断开,则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主控芯片存储故障状态信息,并控制充电机的高压输出端关闭。
可选的,主控芯片可以将故障状态信息,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供维修诊断时使用,实现软关机,提高了充电机系统的可维护性。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S303中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充电接口开始充电的过程,可以包括:
S501、主控芯片在上电时,控制第三开关闭合。
S502、充电机在上电后,且,第三开关闭合后,通过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可选的,主控芯片可以先控制充电机的高压输出端闭合,继而,控制第三开关闭合。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主控芯片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第三开关断开,以使得充电机停止充电。
其中,预设时间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者经验值进行设定。例如,预设时间点可以为预设时长到达前的1秒或者两秒。
另外,主控芯片在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第三开关断开;可以确保在主控芯片在上电期间,控制第三开关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其实施过程还可以参见上述关于充电机系统的相关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通过两级唤醒电路,使得充电机在休眠状态下,主控芯片无需供电,在唤醒前供电电池仅仅只给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在第一级唤醒电路唤醒开始工作后,又仅仅只给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可实现超低功耗要求,节省供电电池电量;通过两级唤醒的结构可实现预约充电功能,并且在预约时间内保证了充电机系统的超低功耗;通过设置唤醒保持信号对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备份,既可以避免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或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异常,导致充电机的低压供电闪断的风险,又可以在关机时,有充分的时间对故障状态信息进行保存,提高了充电机系统的可维护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充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系统包括:供电电池、第一级唤醒电路、第二级唤醒电路、充电机、充电接口;
所述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以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供电;所述供电电池的供电输出端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第一开关通过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充电机的供电端;
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以在所述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
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以在所述充电接口插接有充电枪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以根据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充电机供电;
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机,以在所述充电机上电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所述充电机系统还包括:主控芯片、第一或逻辑芯片和第二或逻辑芯片;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端;
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以接收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的唤醒保持信号;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以接收所述唤醒保持信号;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还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以在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时,连续预设时长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若检测到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通过第三开关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以在所述主控芯片上电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所述充电机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充电机停止充电。
4.一种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在检测到来自充电桩的第一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供电;
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检测到来自所述充电桩的第二唤醒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供电电池为所述充电机供电;
所述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在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后上电,并在上电后分别向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和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输出唤醒保持信号;
所述第一或逻辑芯片对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唤醒保持信号进行或逻辑后,向所述第一级唤醒电路输出闭合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
所述第二或逻辑芯片对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唤醒保持信号进行或逻辑后,向所述第二级唤醒电路输出闭合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均消失,或者,所述第一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内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主控芯片若检测到所述第二唤醒触发信号消失,连续预设时长内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并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后,停止输出所述唤醒保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机系统进入低功耗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存储故障状态信息,并控制所述充电机的高压输出端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在上电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在上电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
所述充电机在上电后,且,所述第三开关闭合后,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开始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芯片在所述连续预设时长到达前的预设时间点,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充电机停止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69204.7A CN113276700B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69204.7A CN113276700B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6700A CN113276700A (zh) | 2021-08-20 |
CN113276700B true CN113276700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7728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69204.7A Active CN113276700B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767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2003B (zh) * | 2022-04-22 | 2023-07-07 |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无线控制的电器设备、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52813A (en) * | 1997-04-14 | 1999-09-1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with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
WO2019140800A1 (zh) * | 2018-01-17 | 2019-07-25 | 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低功耗芯片的车载充电机宽范围占空比cp信号检测方法 |
CN210502301U (zh) * | 2019-09-09 | 2020-05-12 | 上海外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充电唤醒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32355A1 (en) * | 2011-10-11 | 2014-08-2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charg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
DE102017000714A1 (de) * | 2017-01-26 | 2018-07-26 |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 Verfahren, Batteriemanagementsystem und Fahrzeug für Auflade-Aufwachmodus |
KR102690900B1 (ko) * | 2017-02-08 | 2024-08-0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을 위한 충전 제어 장치 |
CN206579491U (zh) * | 2017-03-30 | 2017-10-24 | 安徽聚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车载充电机充电系统 |
CN108215912B (zh) * | 2018-01-24 | 2024-05-14 |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
CN210617898U (zh) * | 2019-08-21 | 2020-05-26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充电唤醒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213243599U (zh) * | 2020-09-30 | 2021-05-18 | 合肥安轩能源有限公司 | Bms低功耗休眠供电控制及唤醒电路 |
CN112436576B (zh) * | 2021-01-26 | 2021-05-07 | 杭州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5-26 CN CN202110569204.7A patent/CN1132767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52813A (en) * | 1997-04-14 | 1999-09-1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with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
WO2019140800A1 (zh) * | 2018-01-17 | 2019-07-25 | 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低功耗芯片的车载充电机宽范围占空比cp信号检测方法 |
CN210502301U (zh) * | 2019-09-09 | 2020-05-12 | 上海外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充电唤醒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6700A (zh) | 2021-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43717B (zh) | 低压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 |
CN112109646B (zh) | 一种实现低功耗车载通信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 |
TWI490688B (zh) | 減少靜置電池耗電的方法 | |
WO2019037637A1 (zh) | 电动汽车高压下电方法 | |
CN201750208U (zh) | 带备用蓄电池的嵌入式设备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 |
CN110196628A (zh) | 一种用于延长平板电脑关机后电池使用时间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964162A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唤醒系统和一种dc/dc变换器 | |
CN114646132A (zh) | 供电系统及空调器 | |
CN114834254A (zh) | 电源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CN203434637U (zh) | 蓄能系统 | |
US889704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omplete power-saving mechanism | |
CN115972910A (zh) | 纯电动汽车及其补电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补电控制器 | |
CN113276700B (zh) |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 |
CN101403943A (zh) | 智能化计算机电源一体化系统 | |
CN201174090Y (zh) | 笔记型计算机的供电适配器 | |
CN102299550A (zh) | 电子装置的供电方法 | |
CN108418275A (zh) | 一种储能装置 | |
CN1402105A (zh) | 电脑电源供应器 | |
CN201298200Y (zh) | 智能化计算机电源一体化系统 | |
CN101388565A (zh) | 低功耗待机电路及待机控制方法 | |
CN101304176B (zh) | 电源控制系统与方法 | |
CN203674789U (zh) | 一种通信基站用燃料电池后备电源 | |
CN213213364U (zh) | 一种卷门机无负载时延时关闭控制系统 | |
CN217396298U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和电动剪叉车 | |
TWI419439B (zh) | 電子裝置的供電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A301-05b14, block a, Xi'an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 No. 996, tianguqi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Li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A301-05b14, block a, Xi'an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 No. 996, tianguqi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lingchong chuangx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