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260524A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0524A
CN113260524A CN201980085744.9A CN201980085744A CN113260524A CN 113260524 A CN113260524 A CN 113260524A CN 201980085744 A CN201980085744 A CN 201980085744A CN 113260524 A CN113260524 A CN 113260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ifying
flow
passage
air
cylindric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7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嶋隆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6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0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F15D1/0005Baffl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F15D1/02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in pipes or conduits
    • F15D1/025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in pipes or conduits by means of orifice or throttl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24F2013/088Air-flow straigh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单元,具备:形成有供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流动的壳体内通路的空调壳体(12);具有绕风扇轴线(CL1)旋转且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路的送风风扇(201)的送风机(20),并且该送风机通过该送风风扇的旋转将从所述风扇轴线的轴向的一侧吸入的空气吹出;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路中的所述送风风扇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划分形成有整流通路(2681、2682)的整流机构(26),该整流通路对由所述送风风扇的旋转而在从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在所述整流机构形成有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小的缩小整流通路(2681)。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单元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8年1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243173号,并且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组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以往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作为这种车辆用空调单元。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壳体内通路;以及送风机,该送风机吹送从车辆用空调单元朝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由于该送风机是离心式的送风机,因此具有离心风扇,该离心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并且将从该风扇轴线的轴向的一侧吸入的空气向径向外侧吹出。该离心风扇配置于壳体内通路中的空气流上游侧。并且,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在壳体内通路的内部流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2566号公报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在这样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考虑在壳体内通路中送风风扇的空气流下游侧具备对从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的回旋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机构。例如,通过具备如图11所示那样的蜂窝状结构的整流机构,能够抑制回旋流。在此,在格子尺寸大的情况下,会产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整流性能的问题。在该情况下,通过延长整流机构的厚度方向的长度,能够提高整流性能。
但是,在这样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为了小型化,要求尽可能地缩短空调壳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因此,为了缩短整流机构的厚度方向的长度来确保整流性能,需要减小格子尺寸。然而,当减小格子尺寸时,压力损失将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压力损失的降低,并且不使整流机构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变长就得到所期望的整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车辆用空调单元,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形成有供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流动的壳体内通路;送风机,该送风机具有绕风扇轴线旋转且配置于壳体内通路的送风风扇,并且该送风机通过该送风风扇的旋转将从风扇轴线的轴向的一侧吸入的空气吹出;以及整流机构,该整流机构配置于壳体内通路中的送风风扇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划分形成有整流通路,该整流通路对通过送风风扇的旋转而在从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
并且,在整流机构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该缩小整流通路的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整流机构形成有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小的缩小整流通路,因此能够实现压力损失的降低,并且能够不使整流机构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变长就达到所期望的整流效果。
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和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相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并且是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并且是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并且是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并且是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
图10是沿着图8中的X-X线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的概略形状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技术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图中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空调壳体12、蒸发器16、加热器芯18、送风机20、多个门21、22、23、24a、24b、25以及整流机构26。该车辆用空调单元10例如配置于在车室内的最前部设置的仪表面板的内侧。此外,图1及图2的各箭头DR1、DR2、DR3表示搭载有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车辆的朝向。即,图1的箭头DR1表示车辆前后方向DR1,箭头DR2表示车辆上下方向DR2,并且图2的箭头DR3表示车辆左右方向DR3即车辆宽度方向DR3。这些方向DR1、DR2、DR3是彼此交叉的方向,严谨的说是彼此正交的方向。
空调壳体12是构成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外壳的树脂制的部件。在空调壳体12形成有外气导入口121、内气导入口122以及从空调壳体12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26、127、128。另外,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形成有壳体内通路123,在壳体内通路123空气从外气导入口121和内气导入口122的一方或者双方向各吹出口126、127、128流动。该壳体内通路123以在车辆前后方向DR1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外气导入口121是用于将作为车室外的空气的外气导入壳体内通路123的导入口。内气导入口122是用于将作为车室内的空气的内气导入壳体内通路123的导入口。外气或者内气通过送风机20被导入空调壳体12内。
外气导入口121和内气导入口122由内外气切换门25开闭。并且,从该外气导入口121和内气导入口122的一方或者双方被导入了的空气流入蒸发器16。
蒸发器16是对通过该蒸发器16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用热交换器。简而言之,蒸发器16是冷却器。
蒸发器16收容于空调壳体12内。即,蒸发器16配置于壳体内通路123,并且以供导入至壳体内通路123的外气或者内气流动的方式配置。蒸发器16与未图示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一同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众所周知的制冷循环装置。蒸发器16使通过蒸发器16的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并通过该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并冷却空气。
送风机20具有绕风扇轴线CL1旋转并且配置于壳体内通路123的送风风扇201和驱动该送风风扇201旋转的未图示的风扇电机。该送风风扇20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离心风扇。作为离心送风机的送风机20通过送风风扇201的旋转而从风扇轴线CL1的轴向DRa的一侧吸入空气,并且将该吸入了的空气向送风风扇201的径向外侧吹出。该向径向外侧吹出了的空气如箭头FL所示的那样,由空调壳体12导向壳体内通路123的空气流下游侧(例如,在图1中为车辆后方侧)。
此外,风扇轴线CL1的轴向DRa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车辆前后方向DR1一致。另外,也将风扇轴线CL1的轴向DRa称为风扇轴向DRa。另外,送风风扇201的径向换言之为风扇轴线CL1的径向。并且,也将该风扇轴线CL1的径向称为风扇径向。
送风机20是送风风扇201相对于蒸发器16配置于空气流下游侧的所谓的吸入式布局。送风机20以作为送风风扇201的空气吸入侧的风扇轴向DRa的一侧与蒸发器16的空气流出面16b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送风风扇201的作为与风扇轴向DR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风扇轴线CL1的另一侧配置成向壳体内通路123的空气流下游侧延伸的朝向。
详细而言,送风机20以风扇轴线CL1与蒸发器16的空气流出面16b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因此,送风风扇201以风扇轴线CL1的另一侧在作为壳体内通路123中的送风风扇201的空气流下游侧的部位的风扇下游部位123a延伸的方向(具体而言,车辆后方侧)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即,从送风风扇201被吹出的气流向壳体内通路123中风扇轴向DRa的另一侧前进。
加热器芯18配置于壳体内通路123中的送风风扇201的空气流下游侧。加热器芯18配置于该壳体内通路123中的车辆上下方向DR2的中央部。加热器芯18是对在壳体内通路123流动的空气中的通过加热器芯18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在空调壳体12内,在加热器芯18的上侧形成有上侧旁通通路125a,在加热器芯18的下侧形成有下侧旁通通路125b。该上侧旁通通路125a和下侧旁通通路125b均包含在壳体内通路123,使空气与加热器芯18并列地流动。即,上侧旁通通路125a和下侧旁通通路125b均是使空气绕过加热器芯18流动的迂回通路。换而言之,该上侧旁通通路125a和下侧旁通通路125b均是未设置有加热器芯18的非加热通路。
在壳体内通路123中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上游侧设置有第一空气混合门24a和第二空气混合门24b。该第一空气混合门24a和第二空气混合门24b设置于整流机构26的空气流下游侧。
第一空气混合门24a配设于上侧旁通通路125a,对该上侧旁通通路125a进行开闭。第一空气混合门24a是滑动式的门机构,通过未图示的电动致动器使第一空气混合门24a滑动。
并且,第一空气混合门24a根据其滑动位置来调节通过加热器芯18的风量与通过上侧旁通通路125a的风量的风量比例。
第二空气混合门24b配设于下侧旁通通路125b,对该下侧旁通通路125b进行开闭。第二空气混合门24b是滑动式的门机构,通过未图示的电动致动器使第二空气混合门24b滑动。
并且,第二空气混合门24b根据其滑动位置来调节通过加热器芯18的风量与通过下侧旁通通路125b的风量的风量比例。
在空调壳体12形成有向该空调壳体12外吹出空气的面部吹出口126、除霜吹出口127以及脚部吹出口128。该面部吹出口126、除霜吹出口127以及脚部吹出口128分别在加热器芯18和各旁通通路125a、125b的空气流下游侧与壳体内通路123连结。
从面部吹出口126流出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管道引导而朝向落座于车室内的前座的乘员的脸或者胸部吹出。从除霜吹出口127流出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管道引导而在车室内朝向车辆前表面的窗玻璃吹出。从脚部吹出口128流出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管道引导而朝向落座于车室内的前座的乘员的脚边吹出。
另外,在面部吹出口126设置有面部门21,面部门21对面部吹出口126进行开闭。在除霜吹出口127设置有除霜门22,除霜门22对除霜吹出口127进行开闭。在脚部吹出口128设置有脚部门23,脚部门23对脚部吹出口128进行开闭。
在壳体内通路123中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下游侧,通过了加热器芯18的暖风和通过了上侧旁通通路125a的冷风被混合。然后,该被混合了的空气主要从面部吹出口126和除霜吹出口127中的打开着的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
另外,在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下游侧,通过了加热器芯18的暖风和通过了下侧旁通通路125b的冷风被混合。然后,在脚部吹出口128打开着的情况下,该被混合了的空气主要从该脚部吹出口128向车室内吹出。
在空调壳体12设置有多个面部吹出口126。例如在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吹出模式为面部模式的情况下,面部吹出口126被开放,除霜吹出口127和脚部吹出口128被关闭。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了配置于该面部吹出口126的空气流上游侧的整流机构26的空气被分配并分别流入多个面部吹出口126。并且,通过了整流机构26的空气不分配到被关闭的除霜吹出口127和脚部吹出口128。即,此处所说的通过了整流机构26的空气被分配并流入的多个吹出口具体而言是指在任一吹出模式下同时被开放的多个吹出口。
整流机构26配置于壳体内通路123中的送风风扇201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配置于加热器芯18和空气混合门24a、24b的空气流上游侧。
在此,由于送风风扇201以风扇轴向DRa的另一侧朝向壳体内通路123的空气流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因此,通过该送风风扇201的旋转而在从送风风扇201吹出并流入整流机构26的空气产生回旋流。
整流机构26对通过送风机20的旋转而在从送风机20吹出的空气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从送风风扇201吹出的空气流入整流机构26,并且该吹出的空气在由整流机构26整流了之后,向旁通通路125a、125b或者加热器芯18流动。
如图2~图3所示,整流机构26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263a、263b、263c和从送风风扇201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整流板261~262。筒状部263a~263c和整流板261~262形成为一体,并且固定于空调壳体12。即,整流机构26固定于空调壳体12,并且被设置成不旋转的非旋转部件。
筒状部263a~263c配置为以风扇轴线CL1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筒状部263a的内径比筒状部263b的内径小,筒状部263b的内径比筒状部263c的内径小。即,筒状部263c在筒状部263b的送风风扇201的径向外侧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筒状部263b在筒状部263a的送风风扇201的径向外侧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筒状部263a~263c之间配置有多个整流板261~262。多个整流板261~262在风扇周向DRc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整流板261配置于筒状部263a与筒状部263b之间,整流板262配置于筒状部263b与筒状部263c之间。
整流板261具有成对的整流板261a~261b。整流板261a~261b以分别从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朝向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延伸的方式并列地配置。
如图3所示,在整流板261a与整流板261b之间形成有对通过送风机20的旋转而产生的回旋流FL进行整流的整流通路2681~2682。具体而言,在整流板261a与整流板261b之间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2681和扩大整流通路2682。
缩小整流通路2681是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FL流入的流入口2268a的流路面积小的整流通路。另外,扩大整流通路2682是整流通路中的供整流的空气从该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FL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大的整流通路。
从送风风扇201吹出的空气流入整流机构26,并且该吹出的空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和扩大整流通路2682流动。在此,由于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比扩大整流通路2682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大,因此流入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空气比流入扩大整流通路2682的空气多。
整流机构26使从送风风扇201吹出的空气通过缩小整流通路2681,由此对由送风机20的旋转而产生的回旋流FL进行良好地整流。
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间隔随着从流入口268a侧靠近流出口268b侧变短,从而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图4表示作为比较例的整流机构96,该整流机构96的各整流板261以在流入口268a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整流通路268的流路面积从流入口268a侧到流出口268b侧为恒定。如该图所示,在整流通路268的流路面积为恒定的结构中,流入口268a的面积较小,导致压力损失变大。另外,为了达到所期望的整流效果,需要使整流机构26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变长,即需要使整流通路268的长度变长。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较大,因此能够减小压力损失。而且,由于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间隔随着从流入口268a侧靠近流出口268b侧变短,因此回旋流的旋转成分被抑制,从而能够不使整流通路268的长度变长就达到所期望的整流效果。
即,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具备缩小整流通路2681,该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小。因此,能够不使整流机构26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变长就达到所期望的整流效果。
接着,对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工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当送风机20开始工作时,空气经由外气导入口121或者内气导入口122向形成于空调壳体12内的壳体内通路123导入。然后,被导入至该壳体内通路123的空气在蒸发器16被冷却并通过该蒸发器16。
在该蒸发器16被冷却的空气被送风机20的送风风扇201吸入,并向送风风扇201的径向外侧吹出,并且通过空调壳体12而被导向壳体内通路123的空气流下游侧。
然后,从送风风扇201吹出的空气通过整流机构26。通过了该整流机构26的空气通过加热器芯18则成为暖风并向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下游侧流动,而该空气通过旁通通路125a、125b则仍然维持冷风并向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下游侧流动。然后,该暖风与冷风在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下游侧被混合,该被混合了的空气从面部吹出口126、除霜吹出口127以及脚部吹出口128中的开放着的吹出口向车室内的规定部位吹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具备空调壳体12,该空调壳体12形成有供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流动的壳体内通路。另外,具备送风机20,该送风机20具有绕风扇轴线CL1旋转且配置于壳体内通路的送风风扇201,并且该送风机20通过该送风风扇201的旋转而将从风扇轴线CL1的轴向的一侧吸入了的空气吹出。另外,具备整流机构26,该整流机构26配置于壳体内通路中的送风风扇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该整流机构26划分形成有整流通路2681、2682,该整流通路2681、2682对由送风风扇201的旋转而在从送风风扇201吹出的空气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
并且,在整流机构26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2681,该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整流机构26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2681,该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小。因此,能够实现压力损失的降低,并且能够不使整流机构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变长就达到所期望的整流效果。
另外,整流机构26具有划分形成整流通路2681、2682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并且,一对整流板261a、261b以从整流通路2681、2682的流入口268a朝向流出口268b延伸的方式并列地配置。
并且,缩小整流通路2681形成为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间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短。
这样,能够以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间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短的方式配置一对整流板261a、261b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整流机构26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以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间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短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具有划分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多个整流板261。并且,以多个整流板26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长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多个整流板261分别以从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向流出口268b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多个整流板261各自的多个整流板26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长。
由此,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2681,该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通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效果。
另外,整流机构26具有划分形成整流通路的多个整流板261。并且,以多个整流板26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长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这样,能够以多个整流板26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长的方式配置多个整流板261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整流机构26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的图3所示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III-III剖面为直线形状。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的图3所示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III-III剖面为折线状。
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具有划分形成整流通路2681、2682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并且,一对整流板261a、261b以从整流通路2681、2682的流入口268a朝向流出口268b延伸的方式并列地配置。
并且,以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间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短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2681。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通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使用图7对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整流机构26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具有划分形成整流通路2681的多个整流板261。并且,以多个整流板26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分别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出口268b侧比在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长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而且,多个整流板261的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的端部分别朝向流入流入口268a的回旋流的流动方向弯曲。
具体而言,多个整流板261的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的端部是分别朝向流入流入口268a侧的回旋流的流动方向弯曲的圆弧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通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的多个整流板261的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流入口268a侧的端部分别朝向流入流入口268a的回旋流的流动方向弯曲。因此,能够高效地将由送风风扇201的旋转产生的回旋流导入缩小整流通路2681。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未形成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那样的扩大整流通路2682,因此能够极为高效地对由送风风扇201的旋转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
(第五实施方式)
使用图8~10对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整流机构26进行说明。图9是沿着图8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8中的X-X线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具备筒状的第一筒状部263a和筒状的第二筒状部263b,该第二筒状部263b以包围第一筒状部263a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筒状部263a的径向外侧。另外,具备以包围第二筒状部263b的方式配置于第二筒状部263b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第三筒状部263c。
另外,整流机构26具备多个第一整流板261,该多个第一整流板261配置于第一筒状部263a与第二筒状部263b之间,并且在第一筒状部263a与第二筒状部263b之间形成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
另外,整流机构26具备多个第二整流板262,该多个第二整流板262配置于第二筒状部263b与第三筒状部263c之间,并且在第二筒状部263b与第三筒状部263c之间形成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
在此,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和第二缩小整流通路的通路长度设为t,并且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径向的长度设为a1。另外,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径向的长度设为b1。在该情况下,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表示为t×a1,并且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表示为t×b1。
另外,将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径向的长度设为a2,将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径向的长度设为b2。在该情况下,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表示为t×a2,并且将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二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表示为t×b2。
在此,将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t×a1相对于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t×b1的比作为第一缩小比。另外,将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二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t×b2相对于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t×a2的比作为第二缩小比。在该情况下,第二缩小比比第一缩小比小。此外,第一缩小比和第二缩小比均小于1。
在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流动的空气的风速比在第一缩小整流通路2681流动的空气的风速快。因此,通过使第二缩小比比第一缩小比小,与第一缩小比和第二缩小比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第二缩小整流通路2683流动的空气的整流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通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1)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整流机构26的图3所示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III-III剖面为折线状,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一对整流板261a、261b的III-III剖面构成为曲线状。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为同心圆状的第一筒状部263a-第三筒状部263c之间配置整流板261-262。相对于此,可以在配置为同心圆状的两个筒状部之间配置整流板,也可以在配置为同心圆状的四个以上的筒状部之间配置整流板。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彼此并不是没有联系的,除了明显不可能进行组合的情况以外,能够进行适当组合。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是必须的情况和原理上明显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不一定是必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是必须的情况和原理上明显限定于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以外,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及构成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和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以外,不限定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总结)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示的第一个观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形成有供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流动的壳体内通路。另外,具备:送风机,该送风机具有绕风扇轴线旋转且配置于壳体内通路的送风风扇,并且该送风机通过该送风风扇的旋转将从风扇轴线的轴向的一侧吸入的空气吹出。另外,具备:整流机构,该整流机构配置于壳体内通路中的送风风扇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划分形成有整流通路,该整流通路对通过送风风扇的旋转而在从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
并且,在整流机构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该缩小整流通路的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比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小。
另外,根据第二个观点,整流机构具有:多个整流板,该多个整流板划分形成整流通路。并且,以多个整流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侧比在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侧长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
这样,能够以所述多个整流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所述流出口侧比在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侧长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
另外,根据第三个观点,整流机构具有:一对整流板,该一对整流板划分形成整流通路。另外,一对整流板以从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朝向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延伸的方式排列配置。并且,以一对整流板的间隔在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侧比在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侧短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
这样,能够以一对整流板的间隔在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所述流出口侧比在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侧短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
另外,根据第四个观点,整流机构具有:多个整流板,该多个整流板划分形成整流通路。另外,以多个整流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分别在供被整流了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侧比在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侧长的方式来形成缩小整流通路。并且,多个整流板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侧的端部分别朝向流入流入口的回旋流的流动方向弯曲。
这样,由于多个整流板的缩小整流通路的流入口侧的端部分别朝向流入流入口的回旋流的流动方向弯曲,因此能够高效地将由送风风扇的旋转产生的回旋流导入缩小整流通路。
另外,由于整流机构26未形成有扩大整流通路,因此能够极为高效地对由送风风扇的旋转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
另外,根据第五个观点,缩小整流通路具有第一缩小整流通路和第二缩小整流通路。另外,整流机构具有:筒状的第一筒状部;筒状的第二筒状部,该第二筒状部以包围第一筒状部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筒状部的径向外侧;筒状的第三筒状部,该第三筒状部以包围第二筒状部的方式配置于第二筒状部的径向外侧。
另外,具有:多个第一整流板,该多个第一整流板配置于第一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之间,并且在第一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之间形成第一缩小整流通路。并且,具有:多个第二整流板,该多个第二整流板配置于第二筒状部与第三筒状部之间,并且在第二筒状部与第三筒状部之间形成第二缩小整流通路。
在此,将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相对于第一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的比作为第一缩小比。另外,将第二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二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相对于第二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的比作为第二缩小比。在该情况下,第二缩小比比第一缩小比小。
在第二缩小整流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速比在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速快。因此,通过使第二缩小比比第一缩小比小,与第一缩小比和第二缩小比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第二缩小整流通路流动的空气的整流性能。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空调壳体(12),该空调壳体形成有供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流动的壳体内通路;
送风机(20),该送风机具有绕风扇轴线(CL1)旋转且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路的送风风扇(201),并且该送风机通过该送风风扇的旋转将从所述风扇轴线的轴向的一侧吸入的空气吹出;以及
整流机构(26),该整流机构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路中的所述送风风扇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划分形成有整流通路(2681、2682),该整流通路对通过所述送风风扇的旋转而在从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产生的回旋流进行整流,
在所述整流机构形成有缩小整流通路(2681),该缩小整流通路的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68b)的流路面积比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268a)的流路面积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机构具有:
多个整流板(261),该多个整流板划分形成所述整流通路,
以所述多个整流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所述流出口侧比在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侧长的方式来形成所述缩小整流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机构具有:
一对整流板(261a、261b),该一对整流板划分形成所述整流通路,
所述一对整流板以从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朝向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所述流出口延伸的方式排列配置,
以所述一对整流板的间隔在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所述流出口侧比在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侧短的方式来形成所述缩小整流通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机构具有:
多个整流板(261),该多个整流板划分形成所述整流通路,
以所述多个整流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分别在供被整流了的所述空气流出的所述流出口侧比在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侧长的方式来形成所述缩小整流通路,
所述多个整流板的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所述流入口侧的端部分别朝向流入所述流入口的所述回旋流的流动方向弯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小整流通路具有第一缩小整流通路和第二缩小整流通路,
所述整流机构具有:
筒状的第一筒状部(263a);
筒状的第二筒状部(263b),该第二筒状部以包围所述第一筒状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径向外侧;
筒状的第三筒状部(263c),该第三筒状部以包围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径向外侧;
多个第一整流板(261),该多个第一整流板配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缩小整流通路;以及
多个第二整流板(262),该多个第二整流板配置于所述第二筒状部与所述第三筒状部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二筒状部与所述第三筒状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缩小整流通路,
第二缩小比比第一缩小比小,该第一压缩比是所述第一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一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t×a1)与所述第一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t×b1)的比,该第二压缩比是所述第二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整流了的空气从该第二缩小整流通路流出的流出口的流路面积(t×b2)与所述第二缩小整流通路中的供所述回旋流流入的流入口的流路面积(t×a2)的比。
CN201980085744.9A 2018-12-26 2019-11-21 车辆用空调单元 Pending CN1132605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173A JP2020104593A (ja) 2018-12-26 2018-12-26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2018-243173 2018-12-26
PCT/JP2019/045667 WO2020137279A1 (ja) 2018-12-26 2019-11-21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0524A true CN113260524A (zh) 2021-08-13

Family

ID=7112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744.9A Pending CN113260524A (zh) 2018-12-26 2019-11-21 车辆用空调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76397A1 (zh)
JP (1) JP2020104593A (zh)
CN (1) CN113260524A (zh)
DE (1) DE112019006439T5 (zh)
WO (1) WO20201372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7469B2 (ja) * 2017-07-25 2020-08-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7957U (ja) * 2006-09-26 2006-12-21 奇▲こう▼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前置誘導翼型吊り下げファンの構造
JP2009047352A (ja) * 2007-08-20 2009-03-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蓄熱器
CN101446302A (zh) * 2005-09-16 2009-06-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JP2009143338A (ja) * 2007-12-13 2009-07-0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064597A (ja) * 2008-09-10 2010-03-25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140050A (ja) * 2010-12-28 2012-07-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4985083U (zh) * 2014-09-29 2016-01-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静翼单元以及送风机
KR20160001880U (ko) * 2015-09-14 2016-06-01 동진정공 주식회사 차량의 환풍기용 팬 어셈블리
JP2017074836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換気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29248A (en) * 1957-11-13 1960-03-22 Bailey Meter Co Flow meter
US3326242A (en) * 1964-05-20 1967-06-20 American Radiator & Standard Fluid flow control device
US3996845A (en) * 1975-07-16 1976-12-14 Anemostat Products Division, Dynamic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ir handling gril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3520548A1 (de) * 1985-06-07 1986-12-11 Süddeutsche Kü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Heizungs- oder klimaanlage fuer kraftfahrzeuge
DE4034301C1 (en) * 1990-10-29 1991-12-12 L. & C. Steinmueller Gmbh, 5270 Gummersbach, De Appts. for deflecting gas-stream - comprises U=sections placed in entrance of second channel in plane transverse to first channel
US5370576A (en) * 1993-01-13 1994-12-06 Eleanor L. Sackett Sidewall vent-mounted fan assembly for a truck cab
US5918637A (en) * 1993-08-16 1999-07-06 Fleischman; William H. Plates perforated with venturi-like orifices
JPH0988916A (ja) * 1995-09-20 1997-03-31 Riyouichi Furukouchi 流体整流器
FR2776033B1 (fr) * 1998-03-13 2000-08-18 Gaz De France Conditionneur d'ecoulement pour canalisation de transport de gaz
JP4009035B2 (ja) * 1999-03-05 2007-11-14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静止型混合攪拌装置
GB0031006D0 (en) * 2000-12-20 2001-01-31 Honeywell Normalair Garrett Lt Flow control apparatus
DE10253691A1 (de) * 2001-11-19 2003-06-26 Denso Corp Gerät zum Messen der Durchflussmenge
JP2004306743A (ja) * 2003-04-04 2004-11-04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100140A (ja) * 2008-10-22 2010-05-0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506484B2 (en) * 2013-05-17 2016-11-29 Came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ow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KR102094992B1 (ko) * 2013-08-30 2020-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체 흐름의 균일성을 높이는 유체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KR102176578B1 (ko) * 2013-10-01 2020-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삽입구가 마련된 엔드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스택
JP2015083777A (ja) * 2013-10-25 2015-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送風機および空調装置
JP6201847B2 (ja) * 2014-03-24 2017-09-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515839B2 (ja) * 2016-03-07 2019-05-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風ユニット
JP6747469B2 (ja) * 2017-07-25 2020-08-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8303149A (zh) * 2018-02-23 2018-07-20 南京亿准纳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节流组件、整流及流量测量装置
CN207816368U (zh) * 2018-02-23 2018-09-04 南京亿准纳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节流组件、整流及流量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6302A (zh) * 2005-09-16 2009-06-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JP3127957U (ja) * 2006-09-26 2006-12-21 奇▲こう▼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前置誘導翼型吊り下げファンの構造
JP2009047352A (ja) * 2007-08-20 2009-03-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蓄熱器
JP2009143338A (ja) * 2007-12-13 2009-07-0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064597A (ja) * 2008-09-10 2010-03-25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140050A (ja) * 2010-12-28 2012-07-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4985083U (zh) * 2014-09-29 2016-01-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静翼单元以及送风机
KR20160001880U (ko) * 2015-09-14 2016-06-01 동진정공 주식회사 차량의 환풍기용 팬 어셈블리
JP2017074836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換気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7279A1 (ja) 2020-07-02
JP2020104593A (ja) 2020-07-09
DE112019006439T5 (de) 2021-09-09
US20210276397A1 (en) 202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7271B2 (en)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US11511594B2 (en)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WO2016175009A1 (ja) 送風機
JP6583378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US10926604B2 (en) Air conditioner
JP6447067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1124701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632505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9906160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113453922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113260524A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201516350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2177627A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WO2020170753A1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201620382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321361A (ja) ベント開口部構成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2006159924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WO2015029395A1 (ja) 後席用空調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