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59C - 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459C CN1132459C CN 95196557 CN95196557A CN1132459C CN 1132459 C CN1132459 C CN 1132459C CN 95196557 CN95196557 CN 95196557 CN 95196557 A CN95196557 A CN 95196557A CN 1132459 C CN1132459 C CN 113245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nit
- communication system
- wireless
- central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5'-adenyly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1=NC=2C(N)=NC=NC=2N1[C@@H]1O[C@H](COP(O)(=O)OS(O)(=O)=O)[C@@H](O)[C@H]1O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40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4—WLL [Wireless Local Loop]; RLL [Radio Local Lo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30),包括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用于建立和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远端无线通信单元(4;8)的无线链路连接(5)的无线接入单元(40)。无线接入单元(40)通过中央接口单元(31,32),接入到公共电信网(34)。中央接口单元(31,32)被安放在或接近于公共网交换机地点(33),以便在与通信信道有关的基础上支持中央接口单元(31,33)和网络交换机(34)之间的连接(35)。例如,无线通信系统(30)可被用于基于欧洲数字无绳电信(DECT)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本地环路(RLL)应用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包括在两个或多个电信单元之间的无线链路连接的电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固定和/或移动无线通信单元的电信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电信系统,例如熟知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和无绳电话和数据传输系统,典型地包括移动或手持无线用户单元,多个无线基站(每个基站接供多个无线通信信道给由基站和移动无线单元的作用范围所限定的地理区域或蜂窝区),以及连接到基站的中央接口单元(CIU)(或也被称为无线交换机(RE)或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的中央单元)。CIU又被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在有些情况下是通过中央的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连接的,用于完成在移动无线用户和陆上通信线用户之间的传输,例如电话通话。
事实上,CIU(RE或MTSO)提供在无线台址,即无线基站和无线用户单元,以及PSTN/ISDN或P(A)BX处所使用的接入技术之间的变换或匹配功能。CIU和P(A)BX也可以是一个集成单元,称之为无线P(A)BX。
蜂窝通信系统可在相当大的区域,即相当大的蜂窝区内提供覆盖。第一代蜂窝移动网在从基站到蜂窝区边缘的1到5公里的范围的宏蜂窝区以及大蜂窝区(5到35公里)内提供服务。模拟蜂窝系统,例如被称为AMPS,ETACS,NMT-450和NMT-900,已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数字蜂窝系统是指北美的IS-54B和泛欧GSM系统。这些系统和其它系统例如在题为“蜂窝无线系统”(作者Balston等,ArtechHouse,Norwood,MA.,1993年出版)的书中加以描述。
无绳通信系统从简单的住宅无绳电话变化到能服务于穿过(大)办公室,生产大厅等的几百甚至几千个无绳通信单元。无绳通信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微微蜂窝区(几米),微小蜂窝区(10米以内)以及微蜂窝区(10到400米)等应用。模拟无绳电话系统被称为CT0,CT1和CT1+。数字无绳通信系统被称为CT2,CT2-CAI,CT3和DECT(欧洲数字无绳电信)。可参考C.Buckingham等的文章“基于DECT技术的800MHz的办公无绳PABX电话系统”,IEEE通信杂志,29(1991)January,P.105-110。
公共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种类型是所谓的无线本地环路(RLL)。例如,RLL提供无线链路以完成在住宅用户和PSTN/ISDN的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最后连接。
在RLL的概念范围内,可分成两类基本系统:固定的RLL(FRLL)和移动的RLL(MRLL)。在电话FRLL系统中,例如,用户配备有连接到无线发射接收机,也被称为固定接入单元(FAU)或无线固定接入单元(WFAU)的普通电话插座或供办公用户使用的多条电话线。通过这个FAU(W FAU),建立了与所谓的无线接入单元的无线链路,无线接入单元又连接到提供到PSTN/ISDN的接入的CIU。在MRLL概念中,用户配备有手持无绳或移动无线电话手机,藉助于这些手机,通过无线接入单元可建立到PSTN/ISDN的接入。
混合概念也是可能的,即FRLL提供用户场所的可移动性,也被称为家中的无绳(CITH)以及住宅或邻近地区的可移动性,也被称为邻近地区的无绳(CITN)。
在由Ericsson办公移动网络B.V.在1994年3月提供的题目为“数字无绳电话和个人通信革命”的小册子中,公开揭示了基于现有办公无绳技术,特别是按照DECT标准运行的RLL系统。这种很低功率的高通信容量系统包括多个地理上散布(室外)的无线基站。每个无线基站提供服务在其覆盖区域,即微微-,微小-,或微蜂窝区中的远端电信单元。各个不同的无线基站通过传输链路连接到CIU,CIU又被连接到PSTN/ISDN。
基站和CIU的通信处理容量当然是有限的。这是指一个基站只能同时提供有限个数的无线通信信道以及一个RE可处理有限个用户。为了覆盖广大的居民的或都市的地区,必须安装和维护大量的在地理上散布的基站和RE。
基础的建设,即安装电线,以及对大量的在地理上散布的基站和EF的维护可能是很费钱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系统,其中对于每个用户在CIU和PSTN/ISDN之间的连接由分开的模拟2-线接口或一个公共数字数据接口提供,在该公共数字数据接口中每个用户按照例如所谓的与信道有关的信令(即: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ling或CAS)技术配备有专用64kb/s的数字信道(也称为B-信道)在这两种情况中,信令被提供在模拟线上或在B-信道内。
在实际的DECT系统中,例如Ericsson Freeset系统,多到600个用户可被连接到一个RE,即在每个CIU和PSTN之间有600个模拟2-线线路或40Mb/s数字CAS数据链路。在ISDN接入的情况下,即两个B-信道和一个16Kb/s信令信道(也称为D信道)的情况下,数字数据链路甚至必须载送90Mb/s。
在这种现有技术的RLL系统中,其中在RE和PSTN的交换机之间的地理上的距离,例如,可达到大到几公里,传输花费将是一种主要的花费源。而且,所需要的高数据速率对可供使用的传输媒体提供严厉的约束。例如,这样的高数据速率是否可由例如微波无线链路那样的无线链路连接给予经济的支持,是有疑问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材料,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寻求回答以下问题的公共无线通信系统:
-使对敷设缆的需要最小化;
-使传输花费最小化;
-关于传输媒体类型的灵活性;
-对于中央操作和维护的花费有效性;
-能提高最大容量;
-快速和容易安装;
-高的系统可靠性;以及
-转移到将来的需求(包括不同的频段)。
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优点和特性由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用于建立和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远端无线通信单元的无线链路连接的无线接入单元。无线接入单元通过中央接口单元接入到公共电信网,中央接口单元在地理上安置在或接近于公共网络交换机地点,以便在与通信信道有关的基础上支持中央接口单元和网络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有效地利用了由CIU提供的固有的集线器功能。这可通过以下说明而弄明白。实际上,电信系统是针对这样的假定来设计的,即所有用户将不会同时进行通信。因此,必须由CIU支持的无线通信信道数比起用户总数少得多。这就意味着,在无线接入单元和相应的CIU之间所需要的传输容量小于在CIU和PSTN/ISDN之间所需要的传输容量。
这可通过回到上述的Ericsson Ferrset DECT系统的例子作出最好的说明。DECT用于在远端单元和无线接入单元或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是基于多载波/MC/时分多址(TDMA)/时分双工(TDD)格式的。对于DECT,有十个无线载波可供使用。每个载波在时间域上被划分成二十四个“时隙”。两个时隙被用来产生一对双工语音信道,这就在十个无线载波的任一个载波上产生十二对可供使用的语音信道。因此,每个发射接收机的最大通信信道数被限制为十二。这样,当使用只有一个发射接收机的无线接入单元或基站时,由这种无线接入单元和相应的CIU之间的通信链路所支持的最大传输容量相应于十二个64Kb/s的通信容量,即约800Kb/s,它比如上所述的在RE和PSTN/ISDN之间的数字链路容量小得多。
对于支持1-2Mb/s大小量级的数据速率的传输系统通常在几公里的距离上,在所有类型的传输媒体上,例如双绞线对,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链路等,都是可供使用的。实际上,这种传输容量可由现有的公共电信网提供,例如PSTN或数据网,专用电信网(如共用天线电视(CATV)网),以及当然,还有由专用传输线或例如Ericsson MiniLink系统那样的网络提供,该系统是具有高到8Mb/s的传输容量的微波无线传输系统。
固此,在本发明的通过把CIU在地理上安放在或接近公共网交换机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扩展的传输线上的最大传输容量由在CIU和有关的无线接入单元之间的有限的传输容量所决定,其传输容量可由多个不同的及在大多数情况下已可供使用的传输系统提供。因此,本发明对于用于连接无线接入单元的传输媒体的类型提供很大的灵活性和花费的有效性的解决办法。
当前,大多数PSTN/ISDN网的交换机支持模拟多用户线连接或与数字信道有关的信令接口。通过把中央接口安放在或接近网络交换机处,按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结合所有现有的网络交换机使用,而不需要开发新的数据传输接口等。鉴于系统的快速和方便的安装,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由于可使用现有技术,这也有助于高的系统可靠性。
然而,在CIU和PSTN/ISDN之间的连接并不限于数字CAS和模拟多线路用户接口。以上的关于传输容量的优点,在基于所谓的数字公共信令信道(CSC)技术在网络交换机和CIU之间的高比特率接口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CSC支持多个公共传输信道和一个单独的信令信道。
在按照本发明构建的RLL系统中,为提供无线接入到现有的、通常包括国际的和国内的地区的和本地的交换机的等级结构的PSTN,CIU通常被安放在或接近本地交换机地点处。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实施例中,例如,CIU可和公共网络交换机集成在一起,即和本地交换机,但也可以是地区交换机集成在一起。
尽管CIU可被设计为一单个单元,但是从提高最大容量的观点出发,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CIU可由多个中央接口模块组成。使用模块化的CIU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了冗余度。在故障或诸如此类的情况下,非失真的接口模块可提供至少某些或甚至全部的由一个特定无线接入单元或多个无线接入单元所需要的传输容量。
到无线接入单元的传输链路数目可通过减少无线台址数而得以减少。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这是通过扩大无线接入单元的服务区域或蜂窝区而达到的,使得发射接收机和天线装置被可操作地连接以提供在定向地分开的传输扇区中的多个无线通信信道。
通过把发射接收机装置的可供使用的RF(射频)功率限制到在定向上限制的地理区域,无线发射机的有效范围比起全向性覆盖范围来说可得以扩展。藉助于互易性,对于接收机装置的接收灵敏度来说,同样的结论也成立。
实际上,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了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无线接入单元或在有限个数的集中的接入单元中的无线接入模块的集中。系统中无线接入单元数目的减少使得分开的传输链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敷设缆)的数目减少,这就导致总的传输和安装费用的减少,并改进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敷设缆费用的进一步减小是通过把几个无线接入模块连接到位于或接近于集中的接入单元的中间集线器单元而达到的,该集线器单元又提供了和CIU(即RE或MTSO)的连接。
用于按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提供扩大的覆盖范围和容量的无线接入单元,由未预先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No.94203335.8给出更详细的说明,此处引用,以供参考。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传输花费的进一步减小,可通过在CIU和无线接入单元中包括数据编码器-译码器装置以便减小在连接的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数据速率而达到。
在数字电话通信系统中的音频或声音数据流通常包括多个数字化的声音样本。数字数据通常通过把模拟声音样本的幅度近似为最接近的参考电平而得到的。这就是所谓的量化的技术。在称作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处理中,产生包括有多个表示参考电平的数据比特的数字的码字作为模拟声音样本的数字表示。对于电话系统,PCM数据以64kb/s的速率被传送。
为了传输的目的,此数字表示可受到另一个编码算法处理,例如,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ADPCM是一种编码技术,在其中两个连贯的PCM输入值之间的差值被量化和被编码为ADPCM数据字。量化处理被动态地适应于瞬时平均信号电平。
例如,在按照本发明的在DECT或CT2标准下运行的电话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要在无线通信信道上发送的PCM语音数据受到ADPCM算法处理,这导致了32Kb/s的数据传输速率。这种ADPCM算法在CCITT建议G.726(以前的G.721)中有详细说明。
通过使用在CIU和无线接入单元之间的数据连接处的这种ADPCM编码器-译码器,可达到传输容量的很大的减小。
按照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实施例,对在CIU和无线接入单元之间所需要的传输容量的进一步减小,可通过提供带有用于处理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内部的那些通信管理功能的装置的无线接入单元而达到。这样,全部的或多个有关无线通信的功能,例如系统初始化,越区切换等等由无线接入单元支持,这样CIU必须主要地为例如朝向和来自无线接入单元和PSTN/ISDN的通信数据提供集线器功能。
在这样的装置中,可以提供在公共网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透明通信数据传输路径,它在迁移到另外的功能的(服务)和/或依赖于频率的要求中不会造成障碍。
把CIU安置在或接近于公共网交换机地点处也考虑到集中的操作,管理,维护和供应系统(OAMP)具有与每个CIU通信的通信链路。
本发明具体地涉及无线本地环路(RLL)系统,包括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用于建立和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远端无线通信单元的无线链路连接的无线接入单元,其中无线接入单元通过多个被安置在或接近于公共网交换机处,特别是网络的本地交换机处的中央接口单元被连接到公共电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种包括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无线接入单元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接入单元包括可操作地连接的发射接收机装置,天线装置和控制装置,以便在按定向地分开的传输扇形区中提供多个无线通信信道,用于建立和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远端无线通信单元的无线链路连接,所述无线接入单元通过中央接口单元接入到公共电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接口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中央接口模块,它具有用于把中央接口模块连接到所述公共电信网的线路端接单元和/或数字中继单元,其中所述中央接口单元被安放在或接近于公共网交换机地点,从而可通过使用所述或每个中央接口模块的线路端接单元和/或数字中继单元,以关联的通信信道为基础提供中央接口模块到所述公共网的连接,而不需要进一步集中数字的或模拟的连接线。
附图描述
在以下的参照附图的描述中说明了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特征与优点。
图1以示意的和直观的方式显示了已知的无线本地环路(RLL)电话通信系统。
图2示意地显示了用于图1的RLL系统的中央接口单元(CIU)的
实施例。
图3示意地显示了连接到公共电信网交换机的按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现在将通过在DECT(欧洲数字无绳电信)标准下运行的RLL电话系统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DECT是用于所有数字无绳电信系统的,即在办公环境(例如办公室中)或在居民区域(例如RLL中),所使用的强制性欧洲标准。可参考上述的C.Buckingham等的文章。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DECT RLL系统,总的用参考数字1表示,例如在上述的基站Ericsson Freeset设备的关于Ericsson办公移动网络B.V.的小册子中所描述的。系统包括四个主要部件:中央接口单元(CIU),也称为无线交换机(RE)2,多个小型的无线基站或无线接入单元3,它们被安装在要被覆盖的区域,并通过数据线10直接连接到CIU2;无绳或无线手持电话或手机4;以及被安装在住宅,办公楼等的所谓(无线)固定接入单元((W)FAV)8。(W)FAU 8连接到天线7并端接到固定电话终端或用于连接普通有线电话机6的插座9。手机4和W(FAU)8通过无线链路5和基站3相连接。
通常,每个基站3,手机4和(W)FAU 8包括以具有发射机/调制器部分和接收机/解调器部分的发射接收机单元形式的空中接口,这两部分都连接到至少一个接收/发射天线。另外,传输控制和同步单元被提供来建立正确的无线链路传输。接收的和发射的语音信息是在连接到一个或几个编码译码器的语音处理单元的控制下被处理的。在手机4中,这些编码译码器连接到在手机用户接口处的话筒和扬声器部分。每个基站3,手机4和(W)FAU 8都配备有用于控制基站或手机的总的运行的中央处理装置。
CIU2通过线路12被连接到可以连接多个有线电话机13的有线交换机11。在办公环境条件下,该交换机11通常是所谓的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而在诸如RLL那样的室外应用中,交换机11通常是本地交换机(LE),它像P(A)BX一样,被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4,即普通的有线公共电话网。
所显示的RLL系统是所谓的混合型的,即提供经过(W)FAU 8的固定RLL(FRLL)和通过在手机和基站3之间的直接无线接入的移动RLL(MRLL),也称为邻近区内的无绳(CITN)。实际上,可以提供FRLL和MRLL中的任一种或者同时提供这两种,而(W)FAU 8也可包括室内天线装置15,以便提供所谓的家中的无绳(CITH),即住宅内无绳电话业务。可参考国际专利申请WO 94/18877。
借助于从蜂窝区到蜂窝区的越区切换,手机用户可在系统的服务区域内漫游,而在不降低质量的条件下维持通信。装在内部的数据加密确保了秘密和安全通信。在连接到P(A)BX或LE 11的通常的有线电话机13上可供使用的所有功能在手机4或电话机6上也是可利用的。
DECT用于在诸如无绳电话4或(W)FAU 8那样的远端单元和基站3之间的无线通信是基于多载波(MC)/时分多址(TDMA)/时分双工(TDD)格式的。对于DECT,有十个无线载波可供使用。每个载波在时间域上被划分成二十四个“时隙”。两个时隙被用来产生一对双工无线通信信道,在十个无线载波的任一个载波上有效地造成十二对可供使用的无线通信信道。二十四个时隙在10ms的帧周期时间TF的所谓TDMA帧内被发送。DECT工作在1880-1900Mhz的频段上。
在所显示的系统中,每个基站3包括一单个发射接收机,它可被切换到每个可供使用的无线载波。因此,基站3的最大无线通信信道数目被限制为12。无线信道的选择是基于所谓的动态信道分配(DCA)技术,其中选择了在为系统的所有基站3或蜂窝区所共用的多个无线通信信道中间的空闲无线通信信道。DCA不需要信道或频率规划等,并且对系统的可供使用的通信容量的占用最优化。
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分散的连续动态信道选择(CDCS),是一种由手机4或(W)FAU 8选择最佳可供使用的无线通信信道的技术。对于CDCS,信道选择并不限于通话建立,而在通信期间继续进行。CDCS使手机4和基站3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最优化以及使每个蜂窝区的可供使用的无线通信信道的占用最优化。可参考美国专利4,628,152;4,731,812以及D.Akerbery的论文,“用于第三代移动无线系统的新颖的无线接入原理”,The Third IEEE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Personal,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Boston Massachusetts,October 19-21,1992。
在CIU 2和P(A)BX/LE 11之间,PCM数据以64kb/s的速率被处理。PCM数据由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进行代码转换,这样在空中接口5上的通信数据以32kb/s的速率被发送。DECT使用在CCITT建议G.726(以前的G.721)中所描述的ADPCM算法。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CIU 2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性框图。CIU包括一个机箱20,箱内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PU)21,语音处理单元(SPU)22,蜂窝区链路单元(CLU)23以及线路端接单元(LTU)24和/或数字中继单元(DTU)25。几个单元被连接到数字系统总线29,并由电源供给单元(PSU)26供电。可参考由Ericsson办公移动网B.V.给出的Ericsson技术产品手册DCT 1800,EN/LZBNB 103 104 R3/1。
CPU 21提供对系统的总的控制,并完成系统初始化,呼叫处理和系统内移动管理的任务。系统测试与故障恢复以及系统统计信息也由CPU 21提供,CPU 21信息通过外部接口19可供使用。
SPU 22构成在LTU/DTU 24/25和CLU 23之间的通信数据接口。每个SPU 22包括多个语音处理电路,每个电路负责一次呼叫的语音处理。当呼叫由手机4和(W)FAU 8发起时,或进来的呼叫通过LTU 24或DTU 25被接收时,一个话音处理电路被指派给该呼叫。SPU的主要功能是:PCM到ADPCM的代码转换或反过来进行,拔号音的产生和检测,以及回声控制。
CLU 23提供了在SPU 22和相应的基站3之间的通信接口。每个CLU 23包含多个链接电路,每个链接电路和一个基站3通信。CLU的主要功能是:从CIU 2在数据线10上同时发送多到12个通信信道给基站3,以及为基站3提供同步和电源。基站控制,TDMA-帧产生和无线链路维护功能是在基站中实现的,如以上所述。如参考数字18所表示的,基站3也可通过AD/DC转接器由本地供电。
LTU 24提供了在P(A)BX/LE 11和CIU 2之间的模拟接口。每个LTU 24包括多个线路端接电路,每个端接电路通过2-线模拟用户线27对接到P(A)BX。每条模拟线27被用于一个特定的手机4或(W)FAU 8(图1),即一个特定的电话号码。LTU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在P(A)BX/LE和CIU之间的物理连接,摘/挂机检测,振铃信号检测,以及模拟数字语音处理(PCM)或反过来。
DTU 25提供了在P(A)BX/LE和CIU 2之间的数字接口。每个DTU25包含了多个数字中继电路。每个数字中继电路支持与信道有关的信令(CAS)接口。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CAS接口提供了可分配给30个用户的30个固定的64kb/s的数字通信信道,即一条2Mb/s的数据线路28。取决于P(A)BX/LE 11的类型,LTU的多个功能可能也必须由DTU完成。
在上述的CIU 2的实际的实施例中,多到600个用户可被连接到一个CIU 2。这就是说在CIU 2和P(A)BX/LE 11之间的连接12(图1)或27/28(图2)必须支持在LTU 24情况下的多到600条模拟2线线路,或在DTU 25情况下的40Mb/s的数字数据链路。如在本专利申请的引言部分所描述的,这些高数据速率对于在具有分布的CIU的现有的RLL系统中的传输链路提出严厉的约束。
图3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例,它总的用参考数字30表示。系统是基于上述的DECT设备,且它包括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中央接口模块(CIM)32组成的CIU 31。CIU 31在地理上被安放在或接近于公共网交换机地点33处。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CIU 31被连接到公共电话网的LE 34。以上的术语“放在或接近于”必须被解释为在LE 34和CIU 31之间的连接35可通过使用如图2所示的DTU 25和/或LTU 24设备来提供,而不需要进一步集中数字数据或模拟线路。
参照图2和3,在由基站3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30的情况下,CIM32可等效于CIU 2。在CIM 32,或更一般地是CIU 31与LE之间的数据线必须支持约800kb/s的最大数据速率,即各支持最大十二个64kb/s的通信信道。
在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安装了无线接入单元40而不是基站3。像基站3那样,这些无线接入单元40包括具有发射机/调制器和接收机/解调器的发射接收机装置,控制和同步装置以及接收/发射天线装置。然而,这些装置被控制地连接,以便在定向地分开的传输扇形区中提供共用的无线通信信道。
在实际的实施例中,这些无线接入单元40包容多个等效于基站3的无线接入模块。每个无线接入模块提供服务给至少一个传输扇形区。和单个基站3相比较,无线接入单元40覆盖了半径达到2km或甚至更大的蜂窝区。和图1所示的系统相比较,把基站3聚集成无线接入单元40,减少了敷设缆等。
相对于在手机4或(W)FAU 8和无线接入单元40之间的无线链路连接5,无线系统30的运行等同于上述的以及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系统。
如上所述,在无线链路5上的数据交换速率总量为32kb/s。通过在CIU 31中引入例如由SPU 22(图2)提供的PCM/ADPCM代码转换功能,在CIU 31和接入单元40之间的每个通信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被从64kb/s减小到32kb/s,提供了在CIU 31和手机4与(W)FAU 8之间的透明的通信数据传输路径。然而,其它的编码/译码算法和装置可被用于降低数据速率的目的,这样PCM/ADPCM代码转换也可被引用于无线接入单元40,即基站3。
在例如包括六个基站3的无线接入单元40中(每个基站提供服务到120°的传输扇形区,即两个重迭的全向的三-扇形区场所,例如在未预先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No.94203335.8中所述的那样),由在CIU 31和无线接入单元40之间的传输链路支持的最大数据速率,在32kb/s的通信数据速率的情况下其总量约为2.3Mb/s。在实际的实施例中,因为并不是全部无线通信信道都同时被使用,所以2Mb/s的数据传输容量就足够了。实际上,此传输容量可由多种传输媒体,例如双绞线对或同轴电缆41,无线(微波)链路42和光纤43提供,它们可构成部分的现有网络,例如PSTN/ISDN,有线电视CATV系统等。
在CIU 31或CIM 32中,在这样的2Mb/s中继线路38的情况下,图2所示的支持双绞线对链路的CLU 23被2Mb/s的接口所代替,例如是由DTU 25提供的接口。在实际的实施例中,在CIU 31和无线接入单元40与LE 34之间提供了按照CCITT G.703/704标准的接口。如图3所示,提供了线路驱动器单元36,37。如在图3的上面部分所说明的,在包括例如对于密集地区的多个无线接入模块的集中的无线接入单元40的情况下,这些线路驱动器单元36,37也可完成多路复接式集线器功能。然而,为了冗余的目的,在无线接入单元40中中继线路38的数目和无线接入模块的数目也都可扩大。
把CIU 31和LE 34安放在一侧或互相靠近,可使整个系统的集中操作,管理,维护和供应(OAMP)更方便,例如,由OAMP单元39所显示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几个无线系统,即在本实例的DECT中,由CPU 21(图2)提供的有关功能诸如系统初始化,系统内移动管理(例如在蜂窝区内的越区切换),可被设置在无线接入单元40(即线路驱动器/多路复接单元37)之中,从而使CIU 31的功能减小成为一个集线器/线路端接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在无线接入单元和LE之间的传输甚至可被进一步标准化,例如成为V5.1或V5.2类型的标准数字化接口。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现有的DECT系统被予以描述,支持CAS或模拟用户线与P(A)BX或LE的连接,但是所得出的优点对于在CIU和P(A)BX或LE或其它网络交换机之间的共用信道信令(CCS)所支持的连接也是有效的。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DECT,而可用于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频分多址(FDMA)系统,例如CT2,或码分多址(CDMA)系统。
在以上的说明和附加的权利要求中,术语“公共网”必须被解释为包括几个在地理上散布的交换机地点和用户的电信网络,例如PSTN/ISDN,但也可以是大型的专用或共用的电信网络。
Claims (20)
1.一种包括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无线接入单元(40)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30),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包括可操作地连接的发射接收机装置,天线装置和控制装置,以便在按定向地分开的传输扇形区中提供多个无线通信信道,用于建立和多个在地理上散布的远端无线通信单元(4;8)的无线链路连接(5),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通过中央接口单元(31)接入到公共电信网(14),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中央接口模块(32),它具有用于把中央接口模块(32)连接(35)到所述公共电信网(14)的线路端接单元(24)和/或数字中继单元(25),其中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被安放在或接近于公共网交换机地点(33),从而可通过使用所述或每个中央接口模块(32)的线路端接单元(24)和/或数字中继单元(25),以关联的通信信道为基础提供中央接口模块(32)到所述公共网(14)的连接(35),而不需要进一步集中数字的或模拟的连接线(35)。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和所述网络交换机地点(33)之间的所述连接(35)包括数字的与信道有关的信令(CAS)连接(28)。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和所述网络交换机地点(33)之间的所述连接(35)包括多个用户线连接(27)。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和所述网络交换机地点(33)之间的所述连接(35)包括数字的共用信令信道(CSC)连接。
5.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网络交换机地点(33)是公共电信网络的本地交换机(34)。
6.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交换机地点(33)和中央接口单元(31)是集成在一起的。
7.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由给多个无线接入单元(40)提供服务的多个中央接口模块(32)组成。
8.按照前面权利要求1-4任意之一所述的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包括多个无线接入模块(3),每个模块具有无线发射接收机装置和控制装置,被用来提供多个无线通信信道,其中所述无线接入模块(3)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天线装置,用于提供在分开的传输扇区中的所述通信信道。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接入模块(3)通过集线器单元(37)被连接到中央接口单元(31)。
10.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或9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和无线接入单元(40)包括编码器-译码器装置(36,37),用于降低在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和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之间的数据速率。
11.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或9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包括用于处理所述无线通信系统(30)的内部通信管理功能的装置(37),以及其中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包括用于提供到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的连接的接口装置(36),其中央接口单元(31)被用来提供集线器功能。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的所述接口装置(37)和所述中央接口单元(31)被用来提供在所述公共网交换机地点(33)和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之间的透明的通信数据传输路径。
13.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或9或12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和远端无线通信单元(4;8)包括发射接收机装置,被用来按照多路无线接入技术提供多个无线通信信道。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发射接收机装置按照欧洲数字无绳电信(DECT)标准运行。
15.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和远端无线通信单元(4;8)包括发射接收机装置,被用来按照多路无线接入技术提供多个无线通信信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编码装置按照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技术运行。
16.按照权利要求10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中所述发射接收机装置按照欧洲数字无绳电信(DECT)标准运行,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编码装置按照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技术运行。
17.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9,12,14-16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管理,维护和供应系统(OAMP)(39),它具有到每个中央接口模块(32)的通信链路。
18.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1-4,9,12,14-16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无线接入单元(40)和中央接口单元(31)之间的连接(38)构成一组传输媒体的一部分,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对,同轴电缆(41),光缆(43)和无线链路(42)。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无线通信系统(30),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输媒体构成一组传输网络的一部分,传输网络包括公共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专用传输网。
20.按照前面权利要求1-4,9,12,14-16,19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本地环路(RLL)系统中的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94203487.7 | 1994-11-30 | ||
EP94203487 | 1994-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756A CN1168756A (zh) | 1997-12-24 |
CN1132459C true CN1132459C (zh) | 2003-12-24 |
Family
ID=821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5196557 Expired - Lifetime CN1132459C (zh) | 1994-11-30 | 1995-11-28 | 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795256B1 (zh) |
JP (1) | JPH10510109A (zh) |
CN (1) | CN1132459C (zh) |
AU (1) | AU700262B2 (zh) |
CA (1) | CA2206484C (zh) |
DE (1) | DE69522468T2 (zh) |
FI (1) | FI117230B (zh) |
HK (1) | HK1005980A1 (zh) |
MX (1) | MX9704002A (zh) |
RU (1) | RU2146429C1 (zh) |
WO (1) | WO19960174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84784B1 (it) * | 1996-09-09 | 1998-05-21 | Olivetti Telemedia Spa | Sistema e dispositivo multiprotocollo per lo scambio di informazioni. |
DE19710500A1 (de) * | 1997-03-13 | 1998-09-17 | Siemens Ag | Netzzugangseinrichtung für den Anschluß von Funksystemen an Kommunikationsnetze |
FI103624B1 (fi) | 1997-03-18 | 1999-07-3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netelmä merkinantokanavien toiminnan varmistamiseksi V5-liitännässä |
CN1318952A (zh) * | 2000-01-11 | 2001-10-24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专门的无线呼叫中心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
RU2297717C2 (ru) * | 2005-02-02 | 2007-04-20 | 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Финк |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связи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поезда |
US8503934B2 (en) * | 2010-07-22 | 2013-08-06 | Harris Corporation |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3138807B (zh) * | 2011-11-28 | 2014-11-26 |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近距离通信实现方法和系统 |
US9154208B2 (en) * | 2012-06-13 | 2015-10-06 | Alcatel Lucent |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fixed access using a multiple antenna array |
RU2528168C1 (ru) * | 2013-07-18 | 2014-09-1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7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Подвиж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редств оперативной связи |
RU2550734C1 (ru) * | 2014-03-18 | 2015-05-1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7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командно-штабная машина |
RU2550339C1 (ru) * | 2014-03-18 | 2015-05-1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7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Автономный мобильный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
RU2612277C2 (ru) * | 2015-07-21 | 2017-03-06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жевский радиозавод" |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
RU2609128C1 (ru) * | 2016-03-09 | 2017-01-3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16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ордена Красной Звезды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маршала войск связи А.И. Бело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аппаратур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
RU2645742C1 (ru) * | 2017-01-23 | 2018-02-28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кадем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службы охра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Академия ФСО России) | Мобильный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узел связ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379327D1 (en) * | 1983-12-29 | 1989-04-13 | Innocap Ab | A plant nutrient product |
ATE167607T1 (de) * | 1992-04-24 | 1998-07-15 | Siemens Ag | Zellulares mobilfunksystem |
DE4309848C2 (de) * | 1993-03-26 | 1997-06-12 | Siemens Ag | 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Anschluß an eine Basisstation eines mehrzellularen, drahtlosen Fernsprechsystems |
-
1995
- 1995-11-28 RU RU97110667A patent/RU2146429C1/ru active
- 1995-11-28 WO PCT/EP1995/004716 patent/WO1996017484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11-28 MX MX9704002A patent/MX9704002A/es unknown
- 1995-11-28 EP EP95941059A patent/EP079525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8 AU AU42593/96A patent/AU70026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5-11-28 CN CN 95196557 patent/CN11324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8 CA CA002206484A patent/CA220648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8 DE DE69522468T patent/DE6952246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8 JP JP8518195A patent/JPH10510109A/ja not_active Ceased
-
1997
- 1997-05-29 FI FI972282A patent/FI117230B/fi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
- 1998-06-10 HK HK98105125A patent/HK100598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206484A1 (en) | 1996-06-06 |
FI972282A (fi) | 1997-07-29 |
AU700262B2 (en) | 1998-12-24 |
DE69522468T2 (de) | 2002-04-18 |
EP0795256B1 (en) | 2001-08-29 |
CA2206484C (en) | 2009-02-10 |
JPH10510109A (ja) | 1998-09-29 |
AU4259396A (en) | 1996-06-19 |
HK1005980A1 (en) | 1999-02-05 |
DE69522468D1 (de) | 2001-10-04 |
RU2146429C1 (ru) | 2000-03-10 |
FI972282A0 (fi) | 1997-05-29 |
EP0795256A1 (en) | 1997-09-17 |
WO1996017484A1 (en) | 1996-06-06 |
MX9704002A (es) | 1997-09-30 |
CN1168756A (zh) | 1997-12-24 |
FI117230B (fi) | 2006-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459C (zh) | 无线通信系统 | |
US5633873A (en) | Combined fixed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95446A (zh) | 家庭个人通讯系统 | |
CN1108450A (zh) | 电信设备 | |
EP0366342A2 (en) | Method for routing inform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system | |
AU654444B2 (en) | Radio telephony system using a multisubscriber unit | |
US5703881A (en) | Multi-subscriber unit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6081716A (en) | Wireless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 |
JPH09501034A (ja) |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内の無線送信機/受信機との通信のための必要バンド幅を減らすための分散ベース局 | |
JPH06508247A (ja) | スペクトル拡散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 |
CA2078768A1 (en)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networks, preferably telephone switching networks, consisting of exchanges | |
CA2145349A1 (en) | Method of and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ccess by cordless terminals to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WO1997034433A1 (en) |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adapter between a wireless telephone terminal and a data source | |
WO2001028215A1 (en) | Digital multi-line telephone jack | |
AU751347B2 (en) | Wireless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 |
PT100498A (pt) | Sistema de telefonia celular com celula ampliada | |
JP4037487B2 (ja) | セルラー無線システム | |
JP3512318B2 (ja) | 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ループ方式を用いた電話網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伝送路制御方法 | |
KR100265536B1 (ko) | 더블유엘엘망의 기지국 제어기에서 비동기 데이터호의 라우팅 및 접속방법 | |
CN1059068C (zh) | 一种基于泛欧数字无绳电话标准技术的无线用户环系统 | |
WO1999037036A1 (en) | Wireless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 |
Keiser et al. | A Network in Transition | |
US20060019682A1 (en) |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PHS handset and method thereof | |
JP2000358099A (ja) | ローカル電気通信ループの伝送媒体としてデータ網を用い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2003536335A (ja) | 呼プログレス管理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2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