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1359B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41359B CN113241359B CN202110505914.3A CN202110505914A CN113241359B CN 113241359 B CN113241359 B CN 113241359B CN 202110505914 A CN202110505914 A CN 202110505914A CN 113241359 B CN113241359 B CN 1132413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tape
- supporting
- supporting adhesive
- component
- metal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9281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48 UV Light-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48 laminat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acrylic ester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14 plastic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RSWGJHLUYNHPMX-UHFFFAOYSA-N Abietic-Saeure Natural products C12CCC(C(C)C)=CC2=CCC2C1(C)CCCC2(C)C(O)=O RSWGJHLUYNHPM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67 Polyisobut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HPCPRHQVVSZAH-HUOMCSJISA-N Rosin Natural products O(C/C=C/c1ccccc1)[C@H]1[C@H](O)[C@@H](O)[C@@H](O)[C@@H](CO)O1 KHPCPRHQVVSZAH-HUOMCSJI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35 styrene-ethylen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505 terp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586 terpen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42 thermal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HPCPRHQVVSZAH-UHFFFAOYSA-N trans-cinnamyl beta-D-glucopyranoside Natural products OC1C(O)C(O)C(CO)OC1OCC=CC1=CC=CC=C1 KHPCPRHQVVSZA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其中,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器件层和支撑胶带,将所述支撑胶带贴合在所述器件层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贴合到仿形治具上,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和金属层组成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对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和/或预定伸长量;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本申请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通过结构减薄,以及加热处理,使得支撑胶带自身软化卸除反弹作用力,降低反弹力,更好维持曲面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逐渐成为屏幕的首选,其具有自发光、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可以保证屏幕具有一定柔性与可适应性。随着柔性显示屏幕的发展,人们对集成产品需求越来越高。
当前四曲面贴合,设计边角屏幕显示区需要做拉伸处理,由于屏幕开孔来满足拉伸量,同时模组膜材设计也需要满足可拉伸的设计,目前多采用柔性拉伸性好的材料做背膜或承载膜,但是柔性材料目前普遍存在回复性的问题。
对柔性材料采用一定拉伸应力成型后,材料会自回复或者产生应力松弛,导致变形量变化,产生褶皱等问题。另外,柔性材料作为背膜贴合完毕后,始终留在产品上,要求其不会随时间或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反弹或松弛或变形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以防止曲面显示面板产生褶皱或收缩或应力松弛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器件层和支撑胶带,将所述支撑胶带贴合在所述器件层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贴合到仿形治具上,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和金属层组成的第二组件;
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
对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四组件,对所述第四组件进行预定型,其中,所述第四组件包括盖板和/或偏光片,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粘合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一初始增粘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
在所述支撑胶带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一UV照射处理。
进一步地,在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在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的过程中,逐渐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一设定温度;
在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维持第一设定温度一定时间;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二UV照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之前,还包括:
保持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二设定温度,维持第二设定温度一定时间;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三UV照射处理。
进一步地,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的方式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整体加热;或者对所述支撑胶带的弯折区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三设定温度;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加压。
进一步地,在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在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四UV照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之前,还包括:
保持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五UV照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二初始增粘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初始增粘处理包括:
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进行第六UV照射处理,所述部分区域对应所述器件层的拉伸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面区和设置在所述平面区边缘的弯折区,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以上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器件层、支撑胶带、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支撑件、散热件、屏蔽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器件层在背离衬底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组件,所述第四组件包括盖板和/或偏光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采用支撑胶带完成贴合以及支撑作用,较现有技术中省去了多余的膜层;其升温过程卸除了反弹力,同时UV固化增粘后粘附在金属层上,金属层不会反弹不会松弛,从而依附金属层保持原状,同时胶带自我回复能力已经减弱到最小,同时其自身的高弹性也可以保持不撕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通过结构减薄,以及加热处理,使得胶材自身软化卸除反弹作用力,降低反弹力,更好维持曲面形状,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曲面显示面板去除了背膜及承载膜材料,成本降低;去除了相关承载膜/背膜的贴合部分,工序简化;可实现区域设计,灵活调整部分区域变形程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T0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0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06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0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T20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T0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步骤ST05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四中步骤ST01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四中步骤ST24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四曲面柔性平面图如图1,可见四个角的位置即DA区,需要做拉伸处理,而屏幕中间则为正常的展平非拉伸区,当前屏幕可以通过岛状结构或者打孔实现区域化,以达到拉伸性,但是其拉伸需要在一定外力作用下达成。
背膜或承载膜在四曲面模组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1)PNL贴合背膜的时候需要进行曲面拉伸成型,达到一定拉伸量;因此要求背膜的可拉伸性一定要很好;2)背膜贴合完毕后,始终留在产品上,要求其不会随时间或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反弹或松弛或变形等。
这就要求背膜具有较高的拉伸性性能,带动屏幕一起变形,达到指定的拉伸量;保护变形区,并维持形状,避免环境温度或者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变形损伤屏幕电路或脆性膜层。
请详见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面区D1和设置在所述平面区D1边缘的弯折区D2,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器件层10、支撑胶带201、金属层501。
其中,所述器件层10为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例如OLED等,本申请并不限制显示面板的发光类型及发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器件层10还可以包括相关触控、偏光层等,目前采用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多层柔性外挂式)及COE(CF on EL,在薄膜封装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形成彩膜层)等技术可以将各种器件集成在器件层10中。本申请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支撑胶带201是对热及UV敏感的热熔压敏胶带,其常温为膜材状(1Mpa~500Mpa),利用其受热软化流动性增强,在增强粘附力(例:1gf/Inch to 100gf/Inch)的同时,材料软化使其拉伸性增强(100Mpa to 10Mpa),同时加热的过程,材料软化流动增强,从而卸掉了分子链中较强的结合力,使得其回复力或者维持力在软化态卸除,从而维持较好的曲面形状而不回弹。
热熔压敏胶一般是指组成为热塑性弹性体、增粘剂、增塑剂和活化剂为主体成分的压敏胶。其中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是指SIS、SBS、SIPS、SEBS等高分子共聚物,增粘树脂主要是指松香树脂、萜烯树脂、C5石油树脂、C9石油树脂或C5/C9共聚石油树脂,增塑剂主要包括环烷油、白油和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胶带201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酯类、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弹性体,其Tg(玻璃化温度)一般大于50℃。其内部包含紫外活化剂及部分活性添加剂等,使其对于UV及热较为敏感。
示例性地,本申请采用丙烯酸酯热熔压敏胶,其具有以下性能:
1)热敏性,常温为膜材状,模量0.5Mpa~200Mp,受热(50℃~60℃)材料会呈现流动态,材料模量会降低0.2Mpa~50Mpa,并且真空脱泡排气过程中,由于排气会实现界面的一个粘性增强。
2)UV固化型或者UV强化型,材料内部含有紫外光敏触发剂,当施加UV,会增强材料交联,使得界面粘着力获得大量提升(100gf/Inch to 1000gf/Inch);
3)必须经过热活化后,再进行UV固化,方可获得大的粘着力(>500gf/Inch);
如若没有热作用,仅施加UV照射,对粘着力的提升不明显(<500gf/Inch);
4)UV固化成型后,即使升温粘性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胶带201的膜材厚度选取25um~100um;优选25um~50um,包含25um及50um。
选用的热熔压敏胶材料具有以下使用特性:
所述金属层501包括支撑件、散热件、屏蔽层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可以为铜箔、钢片或者其他材料等。在具体应用时,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选择,具体各部件的材料、形状可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详述。
另外,所述器件层10在背离衬底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组件40,所述第四组件40包括盖板和/或偏光片,当第四组件40为盖板和偏光片时,盖板和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OCA1粘合固定。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下层的发光器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应用,本申请并不限制第四组件40中膜层的数量及类型。
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02、提供器件层10和支撑胶带201,将所述支撑胶带201贴合在所述器件层10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S04、提供金属层501,将所述金属层501贴合到仿形治具70上,对所述金属层501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70和金属层501组成的第二组件;
S06、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
S08、对所述支撑胶带201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70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501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10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S10、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T01、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一初始增粘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ST01可以设置在所述步骤S06之前,即在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之前;或者,所述ST01可以设置在所述步骤S06之后,即在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之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照射处理。其中,照射处理的方式包括: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整体照射;或者对所述支撑胶带201的弯折区D2进行局部照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加热处理。其中,加热处理的方式包括: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整体加热;或者对所述支撑胶带201的弯折区D2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T03、提供第四组件40,对所述第四组件40进行预定型,其中,所述第四组件40包括盖板和/或偏光片,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粘合固定。
ST05、将所述第四组件40通过第二光学胶30贴合于所述器件层10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T05可以设置在所述步骤S10之前,即,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之前;或者设置在所述步骤S10之后,即,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之后。
实施例一
请详见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02、提供器件层10和支撑胶带201,将所述支撑胶带201贴合在所述器件层10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选用的支撑胶带201在常温为膜材状,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gf/Inch,优选<2gf/Inch。
支撑胶带201在常温下具有低粘力,因此也满足不适合撕除的可能,其贴合主要是利用物理压力,例如采用滚轮进行滚压,贴合排泡实现的静电吸附,排除其中空气,实现密切粘附。
ST01、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如图5所示。
其中,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在所述支撑胶带201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一UV照射处理。第一UV照射处理UV1的工艺条件:能量1000mj/cm2~3000mj/cm2;时间1~5s;波段365~410nm。
由于支撑胶带201采用热熔压敏胶,对于温度敏感同时对于UV照射也存在一定表面粘性变化,采用UV低能量的小事件照射,例如2000mj/cm2,胶带获得一定的获得一定粘力提升。通过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201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S04、提供金属层501,将所述金属层501贴合到仿形治具70上,对所述金属层501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70和金属层501组成的第二组件。如图6所示。
仿形治具70设置有吸附着预设曲面物件以供预设柔性材料进行贴合作业的吸附平台,同时仿形治具70还设置有对其贴合的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部具有多个加热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单元均布于仿形治具70的仿形表面,可以对仿形治具70均进行整体加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单元设置于仿形治具70的弯折区D2,可以对仿形治具70的弯折区D2进行局部加热。
S06、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如图7所示。
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组件的侧平面进行对位,将第一组件的非拉伸区(平面区D1)与金属层501的非拉伸区(平面区D1)对齐后进行贴合,此时支撑胶带201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支撑胶带201经过第一初始增粘后获得较高的粘性,与金属层501进行贴合。
S08、对所述支撑胶带201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70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501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10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如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胶带201拉伸方向为支撑胶带201弯折区D2的发生弯曲形变的边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两个边缘为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四面曲形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胶带201的拉伸端根据需求进行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步骤中,在所述支撑胶带201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70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的过程中,逐渐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一设定温度;例如,第一设定温度为50~60℃,维持时间为20s~180s。通过加热使支撑胶带201内部呈现流动态,从而使得材料软化,可以减小支撑胶带201的模量,方便拉伸。
在此过程中,支撑胶带201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0gf/Inch~500gf/Inch,优选300gf/Inch。
S10、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其中,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ST201、在所述支撑胶带201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70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的过程中,逐渐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一设定温度;例如,第一设定温度为50~60℃。
通过加热使支撑胶带201内部呈现流动态,从而使得材料软化,可以减小支撑胶带201的模量,方便拉伸。
ST202、在所述器件层10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维持第一设定温度一定时间;例如,第一设定温度为50~60℃,维持时间为20s~180s。
仿形完成后,卸去四角拉力,由于材料被伸长,材料内部的交联结构和刚性会趋使材料要回复,恢复原状,无法维持形状等特性;因此,本发明在此状态下施加温度,例如,温度条件:60℃,30s;使支撑胶带201内部呈现流动态,从而使得材料软化。
ST203、对所述支撑胶带201进行降温,并在所述器件层10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二UV照射处理。第二UV照射处理UV2的工艺条件:能量2000mj/cm2~6000mj/cm2;时间3~10s;波段365~410nm。如图9所示。
UV照射处理使得支撑胶带201粘力增大并固定成型。由于步骤ST202中对支撑胶带201为了提高胶带流动性,对其进行了加热处理,因此,在本步骤ST203中,在UV照射的同时还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支撑胶带201固化增粘。
当通过加热卸除了材料回复原状的较强能力后,再通过UV固化的方式对胶带进行定型和增粘,使其特定稳定不再轻易变化,且粘力获得提升,达到永久高粘力。但是材料的力学特性没有大的变化。
通过固化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201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500gf/Inch,优选1500gf/Inch及以上。
ST03、提供第四组件40,对所述第四组件40进行预定型,其中,所述第四组件40包括盖板和偏光片,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粘合固定。如图10所示。
ST05、将所述第四组件40通过第二光学胶30贴合于所述器件层10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如图11所示。
在第四组件40与器件层10进行贴合之前,可以先切割去除边缘多余的支撑膜胶带。当然,也可以贴合第四组件40之后在进行切割去除多余残胶。本申请并不限制切割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支撑胶带完成贴合以及支撑作用,较现有技术中省去了多余的膜层;其升温过程卸除了反弹力,同时UV固化增粘后粘附在金属层上,金属层不会反弹不会松弛,从而依附金属层保持原状,同时胶带自我回复能力已经减弱到最小,同时其自身的高弹性也可以保持不Peeling(撕裂)。
实施例二
请详见图1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02、提供器件层和支撑胶带,将所述支撑胶带贴合在所述器件层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选用的支撑胶带在常温为膜材状,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gf/Inch,优选<2gf/Inch。
支撑胶带在常温下具有低粘力,因此也满足不适合撕除的可能,其贴合主要是利用物理压力,例如采用滚轮进行滚压,贴合排泡实现的静电吸附,排除其中空气,实现密切粘附。
ST01、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二初始增粘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初始增粘处理包括:在所述支撑胶带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三UV照射处理。第三UV照射处理的工艺条件:能量1000mj/cm2~3000mj/cm2;时间1~5s;波段365~410nm。
由于支撑胶带采用热熔压敏胶,对于温度敏感同时对于UV照射也存在一定表面粘性变化,采用UV低能量的小事件照射,例如2000mj/cm2,胶带获得一定的获得一定粘力提升。通过第二初始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第二初始增粘处理是为了初步增加支撑胶带的粘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UV照射的方式增加粘性。
S04、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贴合到仿形治具上,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和金属层组成的第二组件。
仿形治具设置有吸附着预设曲面物件以供预设柔性材料进行贴合作业的吸附平台,同时仿形治具还设置有对其贴合的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部具有多个加热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均布于仿形治具的仿形表面,可以对仿形治具均进行整体加热。
S06、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
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组件的侧平面进行对位,将第一组件的非拉伸区(平面区)与金属层的非拉伸区(平面区)对齐后进行贴合,此时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支撑胶带经过第一初始增粘后获得较高的粘性,与金属层进行贴合。
S08、对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胶带拉伸方向为支撑胶带弯折区的发生弯曲形变的边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两个边缘为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四面曲形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胶带的拉伸端根据需求进行确定。
由于支撑胶带通过第二初始增粘处理后的粘性增大,因此支撑胶带在拉伸过程中,通过支撑胶带带动器件层一起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拉伸过程中,是处于常温环境中,没有施加温度。由于常温膜材为弹性材料,模量在1Mpa~500Mpa,优选100Mpa,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拉伸变形性,且伸长率>100%,因此常温可以通过扩大的支撑胶带边角施加拉力,沿着仿形治具或仿形金属件,进行拉伸仿形,使得屏幕伸长并达到仿形的形状和变长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常温膜材在没有施加温度的情况下,由于其本申请拉伸性能就较好,可以满足拉伸需求,但其反弹力在没有温度的时候还是相对比较大。
在此过程中,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ST03、提供第四组件,对所述第四组件进行预定型,其中,所述第四组件包括盖板和偏光片,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粘合固定。
ST05、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贴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S10、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其中,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ST211、保持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二设定温度,维持第二设定温度一定时间;例如,第二设定温度为50~60℃,维持时间为20s~180s。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进行固化增粘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支撑胶带继续保持拉伸状态。另外,本步骤对膜材进行加热处理,例如,温度条件:60℃,30s,使支撑胶带内部呈现流动态,从而使得材料软化,可以完成脱泡处理,使得支撑胶带流动性增强,回复力卸掉,维持一定时间后,获得粘性轻微提升。
在此过程中,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200gf/Inch,优选300gf/Inch及以上。
ST212、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四UV照射处理。第四UV照射处理的工艺条件:能量1000mj/cm2~6000mj/cm2;时间3~10s;波段365~410nm。
UV照射处理使得支撑胶带粘力增大并固定成型。由于步骤ST211中对支撑胶带为了提高胶带流动性,对其进行了加热处理,因此,在本步骤ST212中,在UV照射的同时还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支撑胶带固化增粘。
当通过加热卸除了材料回复原状的较强能力后,再通过UV固化的方式对胶带进行定型和增粘,使其特定稳定不再轻易变化,且粘力获得提升,达到永久高粘力。但是材料的力学特性没有大的变化。
通过固化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500gf/Inch,优选1500gf/Inch及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支撑胶带完成贴合以及支撑作用,较现有技术中省去了多余的膜层;其升温过程卸除了反弹力,同时UV固化增粘后粘附在金属层上,金属层不会反弹不会松弛,从而依附金属层保持原状,同时胶带自我回复能力已经减弱到最小,同时其自身的高弹性也可以保持不Peeling。
实施例三
请详见图1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02、提供器件层和支撑胶带,将所述支撑胶带贴合在所述器件层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选用的支撑胶带在常温为膜材状,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gf/Inch,优选<2gf/Inch。
支撑胶带在常温下具有低粘力,因此也满足不适合撕除的可能,其贴合主要是利用物理压力,例如采用滚轮进行滚压,贴合排泡实现的静电吸附,排除其中空气,实现密切粘附。
ST01、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三初始增粘处理;
其中,所述第三初始增粘处理包括: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三设定温度;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加压。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为50~60℃,加热时间为1~10s。加压的方式包括平板式加压或者滚轮式加压。
由于支撑胶带采用热熔压敏胶,对于温度敏感通过加热胶带获得一定的获得一定粘力提升。通过第三初始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5Mpa~100Mpa,优选5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第三初始增粘处理是为了初步增加支撑胶带的粘性,同时使得胶带的弹性增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UV照射的方式增加粘性。通过加压的方式,可以使得支撑胶带与器件层的衬底粘附更均匀。
S04、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贴合到仿形治具上,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和金属层组成的第二组件。
仿形治具设置有吸附着预设曲面物件以供预设柔性材料进行贴合作业的吸附平台,同时仿形治具还设置有对其贴合的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部具有多个加热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均布于仿形治具的仿形表面,可以对仿形治具均进行整体加热。
S06、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
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组件的侧平面进行对位,将第一组件的非拉伸区(平面区)与金属层的非拉伸区(平面区)对齐后进行贴合,此时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5Mpa~100Mpa,优选5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支撑胶带经过第一初始增粘后获得较高的粘性,与金属层进行贴合。
S08、对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胶带拉伸方向为支撑胶带弯折区的发生弯曲形变的边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两个边缘为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四面曲形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胶带的拉伸端根据需求进行确定。
由于支撑胶带通过第二初始增粘处理后的粘性增大,因此支撑胶带在拉伸过程中,通过支撑胶带带动器件层一起变形。可以通过扩大的支撑胶带边角施加拉力,沿着仿形治具或仿形金属件,进行拉伸仿形,使得屏幕伸长并达到仿形的形状和变长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步骤中,在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的过程中,逐渐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四设定温度;例如,第四设定温度为50~60℃,维持时间为20s~180s。通过加热使支撑胶带内部呈现流动态,从而使得材料软化,可以减小支撑胶带的模量,方便拉伸。
在此过程中,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在此步骤中,还可以不进行加热,处于常温环境中。由于常温膜材为弹性材料,模量在1Mpa~500Mpa,优选100Mpa,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拉伸变形性,且伸长率>100%,因此常温可以通过扩大的支撑胶带边角施加拉力,沿着仿形治具或仿形金属件,进行拉伸仿形,使得屏幕伸长并达到仿形的形状和变长量。
另外要注意的是,常温膜材在没有施加温度的情况下,由于其本申请拉伸性能就较好,可以满足拉伸需求,但其反弹力在没有温度的时候还是相对比较大。
S10、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其中,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ST231、在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的过程中,逐渐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四设定温度;例如,第四设定温度为50~60℃。
或者,如果此步骤未在S08中执行,还可以在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进行加热达到第四设定温度。
ST232、在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维持第四设定温度一定时间;例如,第四设定温度为50~60℃,维持时间为20s~180s。
仿形完成后,卸去四角拉力,由于材料被伸长,材料内部的交联结构和刚性会趋使材料要回复,恢复原状,无法维持形状等特性;因此,本发明在此状态下施加温度,例如,温度条件:60℃,30s;使支撑胶带内部呈现流动态,从而使得材料软化。
ST233、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五UV照射处理。第五UV照射处理的工艺条件:能量2000mj/cm2~6000mj/cm2;时间3~10s;波段365~410nm。
UV照射处理使得支撑胶带粘力增大并固定成型。由于步骤ST232中对支撑胶带为了提高胶带流动性,对其进行了加热处理,因此,在本步骤ST233中,在UV照射的同时还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支撑胶带固化增粘。
当通过加热卸除了材料回复原状的较强能力后,再通过UV固化的方式对胶带进行定型和增粘,使其特定稳定不再轻易变化,且粘力获得提升,达到永久高粘力。但是材料的力学特性没有大的变化。
通过固化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500gf/Inch,优选1500gf/Inch及以上。
ST03、提供第四组件,对所述第四组件进行预定型,其中,所述第四组件包括盖板和偏光片,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粘合固定。
ST05、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在第四组件与器件层进行贴合之前,可以先切割去除边缘多余的支撑膜胶带。当然,也可以贴合第四组件之后在进行切割去除多余残胶。本申请并不限制切割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支撑胶带完成贴合以及支撑作用,较现有技术中省去了多余的膜层;其升温过程卸除了反弹力,同时UV固化增粘后粘附在金属层上,金属层不会反弹不会松弛,从而依附金属层保持原状,同时胶带自我回复能力已经减弱到最小,同时其自身的高弹性也可以保持不Peeling(撕裂)。
实施例四
请详见图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02、提供器件层和支撑胶带,将所述支撑胶带贴合在所述器件层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选用的支撑胶带在常温为膜材状,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gf/Inch,优选<2gf/Inch。
支撑胶带在常温下具有低粘力,因此也满足不适合撕除的可能,其贴合主要是利用物理压力,例如采用滚轮进行滚压,贴合排泡实现的静电吸附,排除其中空气,实现密切粘附。
S04、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贴合到仿形治具上,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和金属层组成的第二组件。
仿形治具设置有吸附着预设曲面物件以供预设柔性材料进行贴合作业的吸附平台,同时仿形治具还设置有对其贴合的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部具有多个加热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均布于仿形治具的仿形表面,可以对仿形治具均进行整体加热。
S06、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
具体包括:通过第一组件的侧平面进行对位,将第一组件的非拉伸区(平面区)与金属层的非拉伸区(平面区)对齐后进行贴合,此时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gf/Inch,优选<2gf/Inch。
支撑胶带在常温下具有低粘力,因此也满足不适合撕除的可能,其贴合主要是利用物理压力,例如采用滚轮进行滚压,贴合排泡实现的静电吸附,排除其中空气,实现密切粘附。
ST01、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四初始增粘处理;如图15所示。
其中,所述第四初始增粘处理包括: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进行第六UV照射处理,所述部分区域对应所述器件层的拉伸区。第六UV照射处理UV6的工艺条件:能量1000mj/cm2~3000mj/cm2;时间1~5s;波段365~410nm。
由于支撑胶带采用热熔压敏胶,对于温度敏感同时对于UV照射也存在一定表面粘性变化,采用UV低能量的小事件照射,例如2000mj/cm2,胶带获得一定的获得一定粘力提升。
对支撑胶带进行区域化UV处理,使得拉伸区(弯折区)胶带粘附力增强。通过第四初始增粘处理后,弯折区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未进行UV照射处理的平面区的粘性为获得增强,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10gf/Inch,优选<2gf/Inch。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第四初始增粘处理是为了初步增加弯折区支撑胶带的粘性,从而使得后续拉伸仿形时,保证拉伸支撑胶带变形时,器件层的变形也主要发生在拉伸区,从而使得胶带的拉伸作用力更多的传递到器件层拉伸区。
S08、对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胶带拉伸方向为支撑胶带弯折区的发生弯曲形变的边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两个边缘为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四面曲形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胶带的拉伸端根据需求进行确定。
由于支撑胶带通过第四初始增粘处理后的拉伸区粘性增大,因此支撑胶带在拉伸过程中,通过支撑胶带带动器件层一起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拉伸过程中,是处于常温环境中,没有施加温度。由于常温膜材为弹性材料,模量在1Mpa~500Mpa,优选100Mpa,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拉伸变形性,且伸长率>100%,因此常温可以通过扩大的支撑胶带边角施加拉力,沿着仿形治具或仿形金属件,进行拉伸仿形,使得屏幕伸长并达到仿形的形状和变长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常温膜材在没有施加温度的情况下,由于其本申请拉伸性能就较好,可以满足拉伸需求,但其反弹力在没有温度的时候还是相对比较大。
在此过程中,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1Mpa~500Mpa,优选100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
ST03、提供第四组件,对所述第四组件进行预定型,其中,所述第四组件包括盖板和偏光片,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粘合固定。
ST05、将所述第四组件通过第二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贴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
S10、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其中,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ST241、保持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五设定温度,维持第五设定温度一定时间;例如,第五设定温度为50~60℃,维持时间为20s~180s。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对支撑胶带的加热可以为区域加热,如图16所示。加热区域对应支撑胶带的弯折区(拉伸区),重点需要提升可拉伸区的形状保护及减弱反弹或松弛,底部材料更软,且粘性更强,实现与金属件的强粘接,且胶带回复力要弱且强粘合。因此卸除回复力或者材料软化处理,可以集中在四角可拉伸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步骤进行固化增粘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支撑胶带继续保持拉伸状态。
在此过程中,支撑胶带弯折区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30gf/Inch~200gf/Inch,优选100gf/Inch及以上。
ST242、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七UV照射处理。第七UV照射处理的工艺条件:能量1000mj/cm2~6000mj/cm2;时间3~10s;波段365~410n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第七UV照射处理是对整体进行照射处理,UV照射处理使得支撑胶带粘力增大并固定成型。当通过加热卸除了材料回复原状的较强能力后,再通过UV固化的方式对胶带进行定型和增粘,使其特定稳定不再轻易变化,且粘力获得提升,达到永久高粘力。但是材料的力学特性没有大的变化。
通过固化增粘处理后,支撑胶带的性能参数:模量0.2Mpa~50Mpa,优选0.5Mpa;伸长率>100%;粘附力>500gf/Inch,优选1500gf/Inch及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支撑胶带完成贴合以及支撑作用,较现有技术中省去了多余的膜层;其升温过程卸除了反弹力,同时UV固化增粘后粘附在金属层上,金属层不会反弹不会松弛,从而依附金属层保持原状,同时胶带自我回复能力已经减弱到最小,同时其自身的高弹性也可以保持不Peeling。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
本发明对于显示装置的适用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是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手机、车载显示、导航、电子书、数码相框、广告灯箱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Claims (13)
1.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器件层和支撑胶带,将所述支撑胶带贴合在所述器件层的衬底上,获得第一组件;
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贴合到仿形治具上,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预定型,并获得由所述仿形治具和金属层组成的第二组件;
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
对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并与所述金属层进行贴合,使得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和/或预定伸长量;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固化增粘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一初始增粘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
在所述支撑胶带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一UV照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在所述支撑胶带的端部沿所述仿形治具的形状进行拉伸仿形的过程中,逐渐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一设定温度;
在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维持第一设定温度一定时间;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二UV照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二设定温度,维持第二设定温度一定时间;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三UV照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的方式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整体加热;或者对所述支撑胶带的弯折区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增粘处理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加热直到达到第三设定温度;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加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在所述器件层达到预定形状或预定伸长量后,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四UV照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增粘处理包括:
对所述支撑胶带进行降温,并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进行第五UV照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进行对位贴合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组件进行第二初始增粘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初始增粘处理包括:
在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进行第六UV照射处理,所述部分区域对应所述器件层的拉伸区。
12.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平面区和设置在所述平面区边缘的弯折区,其特征在于,根据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器件层、支撑胶带、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支撑件、散热件、屏蔽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曲面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05914.3A CN113241359B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05914.3A CN113241359B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1359A CN113241359A (zh) | 2021-08-10 |
CN113241359B true CN113241359B (zh) | 2024-07-23 |
Family
ID=7713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05914.3A Active CN113241359B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413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2931B (zh) * | 2021-09-10 | 2022-09-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显示面板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曲面显示面板 |
CN115019634B (zh) * | 2021-09-23 | 2023-09-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终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54713A (zh) * | 2017-11-03 | 2019-05-14 |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
CN111605282A (zh) * | 2020-05-29 | 2020-09-0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及初装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41986B2 (ja) * | 2017-06-28 | 2021-09-29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保持装置、位置決め装置及び貼合装置 |
TWI643754B (zh) * | 2017-10-19 | 2018-12-11 | 陽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貼合裝置及其貼合方法 |
CN109532193B (zh) * | 2018-11-21 | 2020-10-02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贴合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CN112223866B (zh) * | 2020-09-22 | 2023-03-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屏及其制备方法、散热膜和仿形模具 |
CN112289189B (zh) * | 2020-10-27 | 2022-09-2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仿形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
2021
- 2021-05-10 CN CN202110505914.3A patent/CN1132413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54713A (zh) * | 2017-11-03 | 2019-05-14 |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
CN111605282A (zh) * | 2020-05-29 | 2020-09-0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及初装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1359A (zh) | 202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77670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US20240157669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3241359B (zh)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164310B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211497B (zh) | 一种柔性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 |
JP5500366B2 (ja) | パネル固定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 |
TW201833266A (zh) | 用於可撓性電子顯示器之低介電光學清透黏著劑 | |
CN110437752B (zh) | 光学胶、显示面板及光学胶的制作方法 | |
JP2009227826A (ja) | 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 |
TW200303911A (en) | Double-sid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method for sticking and fixing touch panel to display device | |
KR20180056004A (ko) | 라미네이트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KR20160128379A (ko) | 화상 표시 장치 구성용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 |
CN111584714A (zh) | Oled显示结构制备方法及oled显示结构 | |
CN113658511B (zh) | 一种柔性折叠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11448274B (zh) | 层叠体及其用途 | |
CN113053971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0921677B2 (en) |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767083A (zh) | 一种支撑膜及其贴附方法、显示装置 | |
KR20200059963A (ko) | 폴더블 백플레이트, 폴더블 백플레이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4582237A (zh)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 |
US10949037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ouch sensor | |
CN115171534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6209307A (zh)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
CN113066365A (zh) | 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 |
CN114220342B (zh) |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