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677B -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5677B CN113225677B CN202110627571.8A CN202110627571A CN113225677B CN 113225677 B CN113225677 B CN 113225677B CN 202110627571 A CN202110627571 A CN 202110627571A CN 113225677 B CN113225677 B CN 1132256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tation cell
- target base
- interference source
- rep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27 cell lo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6—Position of source determined by co-ordinating a plurality of position lines defined by path-difference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基站小区自忙时底噪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在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选出受干扰源干扰的目标基站小区,在基于目标基站小区的基础工参数据和网关外部干扰统计数据中统计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可以直接确定直放站干扰源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空间传播损耗,由于空间传播损耗与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存在关系,因此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出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基站小区的小区工参信息及专业网管系统中的底噪值,能自动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日益增大,网络覆盖范围和效果也日趋完善。但是,现网仍存在大量的网络覆盖空洞,部分信号覆盖较弱的区域内的用户为增强接收信号强度,通常会使用直放站进行接收信号的放大。直放站的引入,在提高部分用户接收信号强度的同时,却导致接入该小区的其他用户出现掉话率增加、通信质量降低、基站覆盖范围减小以及网络拥塞等问题。因此,需要找到这些直放站所在位置,取消这些直放站。
目前,外部干扰源排查工作主要采用现场路测扫频的方法完成,即相关人员使用检测仪器在各个道路上检测信号,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干扰源所在位置。
然而,这种人工路测排查干扰源的方式耗时费力,效率非常低,在密集区域排查难度呈指数级增长。并且,排查准确率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关,很容易出现排查不准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路测排查干扰源的方式耗时费力,效率非常低,在密集区域排查难度呈指数级增长。并且,排查准确率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关,很容易出现排查不准确的情况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包括:
在预设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确定目标基站小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为所述多个基站小区中自忙时底噪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小区;
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
根据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以及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空间传播损耗。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式为:
Li=P0-RSSI+Gi;
其中,Li表示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P0表示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RSSI表示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Gi表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
可选的,所述工参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和方位角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包括:
以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对应的位置为原点,以所述方位角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横轴正向建立坐标系;
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以所述横轴为中轴线的信号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为最大值,所述信号辐射范围是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且与所述中轴线呈第一夹角的辐射范围;
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的夹角每递增第一夹角,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递减预设数值。
可选的,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由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确定,且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存在对应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以及第二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
将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分别代入所述第一公式,得到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对应的空间传播损耗;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空间路径传播损耗公式,确定第一数量个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值;
根据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以及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所述目标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乘积,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值的数量;
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公式为:
其中,K表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α表示以所述原点为起点,所述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所呈的第一夹角,Ph表示所述天线接收增益的最大值,m表示所述预设数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包括:
确定有效基站小区,所述有效基站小区为所有目标基站小区中底噪值最大的预设数量个小区;
分别在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中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得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
根据预设数量个目标点中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
将多边形的面积最小值对应的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预设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确定目标基站小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为所述多个基站小区中自忙时底噪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小区;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其中的方法通过基站小区自忙时底噪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在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选出受干扰源干扰的目标基站小区,在基于目标基站小区的基础工参数据和网关外部干扰统计数据中统计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可以直接确定直放站干扰源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空间传播损耗,由于空间传播损耗与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存在关系,因此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出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与信号辐射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日益增大,网络覆盖范围和效果也日趋完善。但是,现网仍存在大量的网络覆盖空洞,部分信号覆盖较弱的区域内的用户为增强接收信号强度,通常会使用直放站进行接收信号的放大。直放站的引入,在提高部分用户接收信号强度的同时,却导致接入该小区的其他用户出现掉话率增加、通信质量降低、基站覆盖范围减小以及网络拥塞等问题。因此,需要找到这些直放站所在位置,取消这些直放站。
目前,外部干扰源排查工作主要采用现场路测扫频的方法完成,即相关人员使用检测仪器在各个道路上检测信号,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干扰源所在位置。然而,这种人工路测排查干扰源的方式耗时费力,效率非常低,在密集区域排查难度呈指数级增长。并且,排查准确率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关,很容易出现排查不准确的情况。
针对此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构思为:移动网络中绝大部分的上行干扰来源于用户自己安装的直放站,由于直放站放大了其覆盖范围内的用户上行信号,被放大的上行信号经过空间传播损耗后达到基站时仍保持较高的信号强度,从而提升了基站的底噪值,基站底噪值受直放站影响升高,破坏了整个通信系统的平衡,使得其他未被放大的用户的上行信号淹没在干扰噪声中,从而影响其他用户的信号质量。因此,申请人想到首先通过基站底噪值与预设阈值对比,来判定出受直放站干扰源影响的目标基站小区。然后通过第一公式Li=P0-RSSI+Gi,可以得到基站小区的底噪、直放站干扰源的噪声功率输出值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关系,其中Li表示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P0表示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RSSI表示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Gi表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由于空间传播损耗与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存在关系,因此可以根据空间传播损耗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出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中,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全部覆盖范围内,有三个用户使用终端设备通信,其中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A在第一基站覆盖范围内,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B在第二基站覆盖范围内,第三用户的终端设备C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重叠覆盖范围内。并且,第三用户为了提高信号质量,使用了直放站D来提高终端设备C的接收信号质量,但是,直放站D的使用造成了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底噪增加,从而使得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A和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B受噪声影响降低了网络质量,因此,需要快速且准确的找出直放站所在的位置,以快速解决干扰问题。
图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但不限于是服务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在预设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确定目标基站小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为所述多个基站小区中自忙时底噪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中绝大部分的上行干扰来源于用户自己安装的直放站,直放站对基站小区的上行信号干扰的影响原因为:直放站放大了其覆盖范围内用户的上行信号,被放大的上行信号经过空间传播损耗后到达基站接收端时仍保持较高的信号强度,从而抬升了基站的底噪值。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上行功控的作用使得在不同位置和无线环境中,使用相同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的用户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谱密度大致相等,并且协议规定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从而整个LTE系统在非重负载的前提下底噪可以维持平衡和稳定状态。若存在直放站这种信号放大器,用户信号经过直放站放大后会得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功率增益,这样用户终端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也会增大数倍至数十倍,大幅度抬高了基站小区的底噪值,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其他未被信号放大的用户的上行信号会被淹没在干扰噪声中。
通常情况下,直放站会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基站小区均有影响,因此,通过获取该区域内每个基站的底噪值,将每个基站小区的底噪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便可以判断每个基站小区是否收到了直放站干扰源的影响。
具体的,预设阈值可以时基站小区正常不受干扰情况下的底噪值,比如可以是-95dBm,可以在专业网管系统中提取出预设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基站小区15分钟粒度自忙时的底噪值,若底噪值大于-95dBm,则说明该基站小区受到了直放站干扰源的影响,将该基站小区确定为目标基站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小区的底噪值为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值。
S202,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
具体的,选取出受直放站干扰的所有目标基站小区之后,在基站服务器中获取这些目标基站小区的基础工参数据,包括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方位角、经纬度等信息。
S203,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本步骤中,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直放站的白噪声(用N0表示)、直放站的噪声系数(用Nnoise表示)、直放站的增益(用Gant表示)以及被放大的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初始值(用Pu表示),则直放站干扰源的噪声功率输出(用P0表示)为:P0=N0+Nnoise+Gant+Pu,其中,直放站的白噪声计算公式为N0=10log(KTB),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开氏温度,B为信号带宽;Nnoise根据现网经验值一般取值为5dB;Gant目前主流的直放站的标称功率增益一般在10dB~20dB之间;Pu为用户终端UE正常业务态下的功率输出,根据现网经验值一般取值为15dBm;将上述四个部分的取值代入噪声功率输出公式中,得到P0的范围是[30dBm,40dBm]。
进一步的,得到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之后,可以根据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S204,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空间路径传播损耗公式为L=32.45+20lgF+20lgD,其中,L表示空间传播损耗,F表示信号传输频率(单位为兆赫兹MHz),D表示直放站干扰源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由于F是可以测量得到的,因此,确定了直放站干扰源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空间传播损耗之后,可以通过该公式得到直放站干扰源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定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基站小区自忙时底噪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在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选出受干扰源干扰的目标基站小区,在基于目标基站小区的基础工参数据和网关外部干扰统计数据中统计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可以直接确定直放站干扰源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空间传播损耗,由于空间传播损耗与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存在关系,因此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出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描述本申请的详细实现方法,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服务器301。
在本实施例一种或多种可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以及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空间传播损耗,所述第一公式为:
Li=P0-RSSI+Gi;
其中,Li表示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P0表示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RSSI表示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Gi表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
进一步的,分别确定出第一公式中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噪声功率输出值P0、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RSSI和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Gi,便可以通过第一公式得到空间传播损耗,下面将对这三个参数的确定过程分别进行描述。
对于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P0,其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直放站的白噪声(用N0表示)、直放站的噪声系数(用Nnoise表示)、直放站的增益(用Gant表示)以及被放大的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初始值(用Pu表示),则直放站干扰源的噪声功率输出(用P0表示)为:P0=N0+Nnoise+Gant+Pu,其中,直放站的白噪声计算公式为N0=10log(KTB),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开氏温度,B为信号带宽;Nnoise根据现网经验值一般取值为5dB;Gant目前主流的直放站的标称功率增益一般在10dB~20dB之间;Pu为用户终端UE正常业务态下的功率输出,根据现网经验值一般取值为15dBm;将上述四个部分的取值代入噪声功率输出公式中,得到P0的范围是[30dBm,40dBm]。
具体的,如图3所示,直放站的噪声系数(用Nnoise表示)和直放站的增益(用Gant表示)等这些外部干扰统计数据均存储在数据库302中,服务器301在数据库302中提取这些数据直接计算得到直放站干扰源的噪声功率输出用P0。
对于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值RSSI,均存储在专业网管系统303中,服务器301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标识在网管系统303中提取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值。
对于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Gi,则由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来确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参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和方位角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包括:以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对应的位置为原点,以所述方位角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横轴正向建立坐标系;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以所述横轴为中轴线的信号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为最大值,所述信号辐射范围是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且与所述中轴线呈第一夹角的辐射范围;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的夹角每递增第一夹角,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递减预设数值。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服务器301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标识,在基站服务器304中提取目标基站小区的小区清单,进而在小区清单中获取到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方位角信息和经纬度信息。然后,服务器301以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对应的位置为原点(如图4所示,原点记为O),以方位角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横轴(如图4所示,原点记为X轴)正向建立坐标系。
进一步的,以所述X轴为中轴线,以所述原点O为起点,与中轴线呈第一夹角的信号辐射范围为该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最大值(即峰值),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夹角为7.5度,则中轴线下方-7.5度到中轴线上方7.5度辐射范围(辐射角度为15度)内为天线接收增益的峰值,本实施例中,天线接收增益的最大值为15dB,在中轴线上方或下方,以所述原点O为起点,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的夹角每递增7.5度,递增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递减3dB。
因此,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Gi是一个变量,其与信号辐射角度有关。进一步的,由上述第一公式可知,对于一个目标基站小区,在确定了该目标基站小区下的干扰源噪声输出功率和底噪值后,空间传播损耗也是一个随着天线接收增益Gi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因此,直放站干扰源的具体位置也是一个变量值,该变量值由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确定,即由二元参数(L,Gi)决定。而由上述天线接收增益Gi的确定过程可知,天线接收增益Gi实际和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存在对应关系,比如,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为6度时,对应在此位置的天线接收增益为15dB;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为12度时,对应在此位置的天线接收增益减少3dB(为12dB)。因此,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又可以等效为由二元参数(L,K)决定,K表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
具体的,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根据第二公式确定,第二公式为:
其中,K表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α表示以所述原点为起点,所述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所呈的第一夹角,Ph表示所述天线接收增益的最大值,m表示所述预设数值。
示例性的,第一夹角为7.5度,在以原点为起点,与中轴线呈[-7.5。7.5]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为最大值15,因此,可以确定Gi的取值分别为如下五个值:
其中,i的取值包括1、2、3、4和5,将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五个不同的Gi值)分别代入所述第一公式,得到五个空间传播损耗值Li(i∈[1,5]),并且,每个Li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和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K存在对应关系,对于每个Li值,分别有2个K值与之对应。本实施例中每个Li值对应的2个K值分别取相应的两个取值范围的中值,比如,当将G3=9代入第一公式时,计算得到的L3所对应的两个K值分别为对应的两个取值范围([-22.5,-15]和[15,22.5])的中值,即18.75和-18.75,再比如,如图5所示,L1对应的两个K值分别为3.75和-3.75,L2对应的两个K值分别为11.25和-11.25,L4对应的两个K值分别为26.25和-26.25,L5对应的两个K值分别为60和-60。
进一步的,得到空间传播损耗Li之后,在根据空间路径传播损耗公式,确定第一数量个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值;其中,第一预设数量即为天线接收增益Gi的取值数量,本实施例中,有5个Gi,则对应得到五个Li值,进而空间路径传播损耗公式,能计算得到5个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值Di(i∈[1,5])。
进一步的,在确定了每个Li值分别对应的K值和一个距离值Di之后,可以得到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所述目标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乘积,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值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数量为5,第二数量为2,即每个Gi对应2个Ki和一个Di,因此,可以得到10个目标点,即在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周围对应10个目标点,由于知道每个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每个目标点与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和距离,因此,可以计算得到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最后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便可以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包括:确定有效基站小区,所述有效基站小区为所有目标基站小区中底噪值最大的预设数量个小区;分别在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中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得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根据预设数量个目标点中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将多边形的面积最小值对应的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区域。
具体的,直放站干扰源会对周边的基站小区都形成干扰,因此,运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各自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选取所有目标基站小区中底噪值最大的预设数量个小区作为有效基站小区,即选取受直放站干扰最强的预设数量个小区作为有效基站小区。
其中,预设数量可以为4个,即选取4个受干扰最强的四个基站小区作为有效基站小区,则直放站干扰源很有可能在该4个有效基站小区覆盖范围内。
进一步的,在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10个目标点中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可以得到4个目标点,根据4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计算这4个目标点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在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10个目标点中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可以有10000种可能的组合,将1000种可能的组合各自对应的多边形面积中,选取围成多边形面积最小的4个目标点,则可以确定直放站干扰源在围成多边形面积最小的4个目标点对应的覆盖范围内。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假设多个目标基站小区种底噪值最大的四个有效基站小区分别为a、b、c和d,通过上述方法得到有效基站小区a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为(Xa1,Ya1)、(Xa2,Ya2)……(Xa10,Ya10),有效基站小区b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为(Xb1,Yb1)、(Xb2,Yb2)……(Xb10,Yb10),有效基站小区c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为(Xc1,Yc1)、(Xc2,Yc2)……(Xc10,Yc10),有效基站小区d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为(Xd1,Yd1)、(Xd2,Yd2)……(Xd10,Yd10)。分别在a、b、c和d这4个有效基站小区种任意选一个目标点,计算各种组合情况下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经比较可知,有效基站小区a中的目标点(Xa5,Ya5)、有效基站小区b中的目标点(Xb1,Yb1)、有效基站小区c中的目标点(Xc10,Yc10)和有效基站小区d中的(Xd1,Yd1)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最小,则确定直放站干扰源在这四个点围成的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4个有效基站小区的位置关系、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10个目标点的位置等信息仅仅是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来说明,在具体场景中,4个有效基站小区的方位关系以及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点的位置信息有成千上万种情况,但实际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确定方式都与图5给出的示例相同,因此,本申请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施例中,利用基站小区的小区工参信息及专业网管系统中的底噪值,能自动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
图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601,用于在预设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确定目标基站小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为所述多个基站小区中自忙时底噪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小区;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定位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
根据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以及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空间传播损耗,所述第一公式为:
Li=P0-RSSI+Gi;
其中,Li表示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P0表示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RSSI表示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Gi表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
进一步的,所述工参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和方位角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以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对应的位置为原点,以所述方位角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横轴正向建立坐标系;
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以所述横轴为中轴线的信号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为最大值,所述信号辐射范围是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且与所述中轴线呈第一夹角的辐射范围;
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的夹角每递增第一夹角,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递减预设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由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确定,且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存在对应关系,所述定位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为:
其中,K表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α表示以所述原点为起点,所述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所呈的第一夹角,Ph表示所述天线接收增益的最大值,m表示所述预设数值;
将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分别代入所述第一公式,得到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对应的空间传播损耗;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空间路径传播损耗公式,确定第一数量个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值;
根据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以及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所述目标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乘积,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值的数量;
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有效基站小区,所述有效基站小区为所有目标基站小区中底噪值最大的预设数量个小区;
分别在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中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得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
根据预设数量个目标点中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
将多边形的面积最小值对应的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区域。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上述有关方法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其中,处理器701、存储器702通过总线703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所述存储器7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处理器7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确定目标基站小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为所述多个基站小区中自忙时底噪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小区;
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
根据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以及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空间传播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参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和方位角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包括:
以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对应的位置为原点,以所述方位角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横轴正向建立坐标系;
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以所述横轴为中轴线的信号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为最大值,所述信号辐射范围是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且与所述中轴线呈第一夹角的辐射范围;
以所述原点为起点,信号辐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的夹角每递增第一夹角,辐射范围内的天线接收增益递减预设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由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确定,且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存在对应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以及第二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
将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的值分别代入所述第一公式,得到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对应的空间传播损耗;
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和空间路径传播损耗公式,确定第一数量个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值;
根据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夹角以及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所述目标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乘积,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夹角值的数量;
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目标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包括:
确定有效基站小区,所述有效基站小区为所有目标基站小区中底噪值最大的预设数量个小区;
分别在每个有效基站小区对应的目标数量个目标点中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得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
根据预设数量个目标点中每个目标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
将多边形的面积最小值对应的预设数量个目标点围成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直放站干扰源所在区域。
8.一种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预设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小区中确定目标基站小区,所述目标基站小区为所述多个基站小区中自忙时底噪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小区;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直放站干扰源中的信号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值,确定信号从所述直放站干扰源到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空间传播损耗;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传播损耗,确定所述直放站干扰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根据所述噪声功率输出值、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底噪、所述目标基站小区的天线接收增益以及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空间传播损耗。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7571.8A CN113225677B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7571.8A CN113225677B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5677A CN113225677A (zh) | 2021-08-06 |
CN113225677B true CN113225677B (zh) | 2022-11-22 |
Family
ID=7708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27571.8A Active CN113225677B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256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1212B (zh) * | 2021-10-15 | 2023-07-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直放站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189297B (zh) * | 2021-11-23 | 2024-05-28 | 上海移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干扰检测方法 |
CN114630384A (zh) * | 2022-03-28 | 2022-06-1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底噪抑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5189746B (zh) * | 2022-09-14 | 2022-11-22 | 佛山市林创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信号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
CN117440491B (zh) * | 2023-12-21 | 2024-04-05 |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家庭基站下抑制底噪抬升的方法 |
CN119031501A (zh) * | 2024-07-24 | 2024-11-26 |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 一种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的基站布局方案确定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5963A (zh) * | 2018-12-11 | 2019-03-1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定位无线网络干扰源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566147A (zh) * | 2019-09-26 | 2021-03-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经纬度校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23881A1 (en) * | 2000-10-18 | 2002-04-18 | Dps Wireless Inc. | Adaptive personal repeater |
RU2005121147A (ru) * | 2002-12-05 | 2006-01-20 |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US)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усиления обратн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ов в система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CN110475277B (zh) * | 2018-05-11 | 2022-09-1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识别使用私装直放站的用户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263380B (zh) * | 2018-11-30 | 2023-04-2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1263376B (zh) * | 2018-11-30 | 2023-04-2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自激直放站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462354B (zh) * | 2021-02-02 | 2021-04-23 | 浙江三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单基站的定位方法、基站、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6-04 CN CN202110627571.8A patent/CN1132256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5963A (zh) * | 2018-12-11 | 2019-03-1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定位无线网络干扰源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566147A (zh) * | 2019-09-26 | 2021-03-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经纬度校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5677A (zh) | 2021-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5677B (zh) |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
US9838883B2 (en) | Network system, analysis device,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10517007B2 (en) |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based interferer classific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 cells | |
CN109587706B (zh) | 一种小区覆盖方向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 |
CN104333492A (zh) | 一种评估通信网络结构合理性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17202144A1 (zh) | 一种区分室内外用户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150257156A1 (en) | Dynamic radio frequency mapping | |
CN110557775B (zh) | 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0636516A (zh) | 信号传播模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1836298B (zh) | 低速率小区检测方法及服务器 | |
CN110225536B (zh) | 外部干扰源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 |
CN112969193B (zh) | 无线网络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9089277A (zh) | 基于遍历数据的组网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10475277B (zh) | 一种识别使用私装直放站的用户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135552B2 (en) | Access point signal estimation | |
CN106358208A (zh) | 一种扇区评价方法及扇区评价装置 | |
CN110519767A (zh) | 一种NB-IoT覆盖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1278038B (zh) | 一种NB-IoT网络覆盖情况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0324096A (zh) | 天线性能评估方法和装置 | |
CN108076465B (zh) | 一种伪基站的甄别方法及装置 | |
US11567160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termine a location of a device | |
CN114158082B (zh) | 移动网络投诉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1669819A (zh) | 空地协同的定位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WO2025015448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interference classification | |
WO2024061001A1 (zh) | 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