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线束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目前汽车线束在没有插接时金属连接部分都裸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受损,影响其使用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汽车在进行电路检修时,需要把汽车上的相关线束一一拔开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再重新插接上,检修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反复长时间插拔线束插件会导致线束插件严重磨损;为了规避上述传统汽车线束中的缺点,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所述的汽车线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与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侧面设置有第一正触点与第一负触点,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保护套组件,所述第一保护套组件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正触点与第一负触点;所述母接头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内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侧设置有第二正触点与第二负触点,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保护套组件,所述第二保护套组件能够覆盖所述第二正触点与第二负触点,当所述公接头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推移所述第二保护套组件,所述第二本体能够推移所述第一保护套组件,从而使所述第一正触点与所述第二正触点电连接,同时使所述第一负触点与所述第二负触点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套组件包括外保护套与第一弹性件,所述外保护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外保护套,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并能够使所述外保护套沿所述第一本体滑移以覆盖所述第一正触点与第一负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套组件包括内保护套与第二弹性件,所述内保护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内保护套,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并能够使所述内保护套沿所述第二本体滑移以覆盖所述第二正触点与第二负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正触点与第三负触点,所述第三正触点与所述第一正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三负触点与所述第一负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还旋转连接有第一防护块与第二防护块,所述第一防护块覆盖于所述第三正触点,通过旋转所述第一防护块能够使所述第三正触点暴露,所述第二防护块覆盖于所述第三负触点,通过旋转所述第二防护块能够使所述第三负触点暴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块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弹簧与第一定位球,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球,当所述第一防护块覆盖所述第三正触点时,所述第一定位球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防护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弹簧与第二定位球,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球,当所述第二防护块覆盖所述第三负触点时,所述第二定位球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第四正触点与第四负触点,所述第四正触点与所述第二正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负触点与所述第二负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上还旋转连接有第三防护块与第四防护块,所述第三防护块覆盖于所述第四正触点,通过旋转所述第三防护块能够使所述第四正触点暴露,所述第四防护块覆盖于所述第四负触点,通过旋转所述第四防护块能够使所述第四负触点暴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护块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三弹簧与第三定位球,所述第三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定位球,当所述第三防护块覆盖所述第四正触点时,所述第三定位球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四防护块上设置有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四弹簧与第四定位球,所述第四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定位球,当所述第四防护块覆盖所述第四负触点时,所述第四定位球卡接于所述第四定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卡接环,所述母接头还包括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控制环、至少一个卡接块,所述控制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控制环内侧与所述卡接块一一对应的设置有拨动凸起,所述卡接块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卡接块上设置有拨动斜面,所述拨动凸起抵接于所述卡接块,通过旋转所述控制环,能够使所述拨动凸起沿所述卡接块移动,当所述拨动凸起抵接于所述拨动斜面时,能够推动所述卡接块旋转,并使所述卡接块部分伸入所述插接槽内,当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插接时,所述卡接块能够伸入所述卡接环内从而使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与所述控制环连接,使所述控制环处于初始位置,且当所述控制环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卡接块伸入所述插接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卡接块,且所述卡接块呈环形均匀设置,所述控制环上与所述卡接块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拨动凸起,通过旋转所述控制环,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卡接块旋转,从而使所述卡接块同步伸入所述卡接环内。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套组件与第二保护套组件,在未插接时,避免电连接触点裸露在空气中,从而防止其氧化损坏;
2.通过设置带有防护块的检测触点,即第三正触点、第三负触点、第四正触点、第四负触点,使得汽车线束在检测时无需将连接器拆开,通过检测检测触点即可完成对连接器的检测,操作方便;
3.通过使用扭簧与控制环以控制卡接块,使公接头与母接头的连接更为便捷,且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的公接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的母接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根据图2中A-A方向剖视图,此时控制环克服了扭簧的作用力;
图4为本发明根据图3的另一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此时控制环处于初始位置;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的公接头与母接头插接后的剖视图。
图中,公接头1、第一本体11、第一正触点111、第一负触点112、第三正触点113、第三负触点114、卡接环12、第一防护块13、第一定位槽131、第一弹簧132、第一定位球133、第二防护块14、第二定位槽141、第二弹簧142、第二定位球143、第一保护套组件15、外保护套151、第一弹性件152、母接头2、第二本体21、插接槽22、第二正触点211、第二负触点212、第四正触点213、第四负触点214、第三防护块23、第三定位槽231、第三弹簧232、第三定位球233、第四防护块24、第四定位槽241、第四弹簧242、第四定位球243、第二保护套组件25、内保护套251、第二弹性件252、卡接组件3、控制环31、拨动凸起311、卡接块32、拨动斜面321、扭簧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所述的汽车线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1与母接头2,
如图1所示,所述公接头1包括第一本体11,所述第一本体11侧面设置有第一正触点111与第一负触点112,所述第一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保护套组件15,所述第一保护套组件15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正触点111与第一负触点112;
如图2所示,所述母接头2包括第二本体21,所述第二本体21内开设有插接槽22,所述插接槽22内侧设置有第二正触点211与第二负触点212,所述第二本体21上设置有第二保护套组件25,所述第二保护套组件25能够覆盖所述第二正触点211与第二负触点212,
当所述公接头1插入所述插接槽22内时,所述第一本体11能够推移所述第二保护套组件25,所述第二本体21能够推移所述第一保护套组件15,从而使所述第一正触点111与所述第二正触点211电连接,同时使所述第一负触点112与所述第二负触点212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套组件15包括外保护套151与第一弹性件152,所述外保护套15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上,所述第一弹性件152一端抵接于所述外保护套15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1,并能够使所述外保护套151沿所述第一本体11滑移以覆盖所述第一正触点111与第一负触点112。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套组件25包括内保护套251与第二弹性件252,所述内保护套25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1内,所述第二弹性件252一端抵接于所述内保护套25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并能够使所述内保护套251沿所述第二本体21滑移以覆盖所述第二正触点211与第二负触点212。
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11上还设置有第三正触点113与第三负触点114,所述第三正触点113与所述第一正触点111电连接,所述第三负触点114与所述第一负触点112电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上还旋转连接有第一防护块13与第二防护块14,所述第一防护块13覆盖于所述第三正触点113,通过旋转所述第一防护块13能够使所述第三正触点113暴露,所述第二防护块14覆盖于所述第三负触点114,通过旋转所述第二防护块14能够使所述第三负触点114暴露。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块1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31,所述第一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32与第一定位球133,所述第一弹簧132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球133,当所述第一防护块13覆盖所述第三正触点113时,所述第一定位球133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内;所述第二防护块1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41,所述第二本体21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42与第二定位球143,所述第二弹簧142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球143,当所述第二防护块14覆盖所述第三负触点114时,所述第二定位球143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41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本体21上还设置有第四正触点213与第四负触点214,所述第四正触点213与所述第二正触点211电连接,所述第四负触点214与所述第二负触点212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21上还旋转连接有第三防护块23与第四防护块24,所述第三防护块23覆盖于所述第四正触点213,通过旋转所述第三防护块23能够使所述第四正触点213暴露,所述第四防护块24覆盖于所述第四负触点214,通过旋转所述第四防护块24能够使所述第四负触点214暴露。
优选的,所述第三防护块23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槽231,所述第二本体21上设置有第三弹簧232与第三定位球233,所述第三弹簧232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定位球233,当所述第三防护块23覆盖所述第四正触点213时,所述第三定位球233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槽231内;所述第四防护块24上设置有第四定位槽241,所述第二本体21上设置有第四弹簧242与第四定位球243,所述第四弹簧242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定位球243,当所述第四防护块24覆盖所述第四负触点214时,所述第四定位球243卡接于所述第四定位槽241内。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上开设有卡接环12,结合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母接头2还包括卡接组件3,所述卡接组件3包括控制环31、至少一个卡接块32,所述控制环31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上,所述控制环31内侧与所述卡接块32一一对应的设置有拨动凸起311,所述卡接块32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上,所述卡接块32上设置有拨动斜面321,所述拨动凸起311抵接于所述卡接块32,通过旋转所述控制环31,能够使所述拨动凸起311沿所述卡接块32移动,当所述拨动凸起311抵接于所述拨动斜面321时,能够推动所述卡接块32旋转,并使所述卡接块32部分伸入所述插接槽22内,当所述公接头1与所述母接头2插接时,所述卡接块32能够伸入所述卡接环12内从而使所述公接头1与所述母接头2卡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3还包括扭簧33,所述扭簧33与所述控制环31连接,使所述控制环31处于初始位置,且当所述控制环31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卡接块32伸入所述插接槽22内。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卡接块32,且所述卡接块32呈环形均匀设置,所述控制环31上与所述卡接块32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拨动凸起311,通过旋转所述控制环31,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卡接块32旋转,从而使所述卡接块32同步伸入所述卡接环12内。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为:将母接头2上的控制环31正向旋转,使所述卡接块32离开所述插接槽22而没入所述第二本体21内,将公接头1插入所述插接槽22内,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推动所述内保护套251向右侧滑移,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252,同时所述第二本体21推动所述外保护套151向左侧滑移,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152,使得第一正触点111与第二正触点211电连接,且第一负触点112与第二负触点212电连接,而后放开所述控制环31,控制环31在扭簧33的作用下反向旋转,使拨动凸起311移动至拨动斜面321,并推动所述卡接块32伸入所述卡接槽内,从而使所述公接头1与母接头2固定连接。
当需要分离时,反向旋转控制环31,使所述拨动凸起311沿所述卡接块32移动,带动所述卡接块32反向旋转,以脱离所述卡接槽,即可分离所述公接头1与母接头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