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202363A - 上锁解锁组件及门把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上锁解锁组件及门把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2363A
CN113202363A CN202011582022.5A CN202011582022A CN113202363A CN 113202363 A CN113202363 A CN 113202363A CN 202011582022 A CN202011582022 A CN 202011582022A CN 113202363 A CN113202363 A CN 113202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oor
antenna
substr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20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2363B (zh
Inventor
小泉贵明
林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02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2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2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2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944Details of 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60R25/24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where the antenna reception area plays a ro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17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where the code of the lock can be programmed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34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keyless data carrier having more than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es
    • G07C2009/00357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keyless data carrier having more than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es and the lock having more than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634Power supply for the loc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75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2009/0076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2Comprising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status of the loc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 G07C2209/64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using a proximity senso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 G07C2209/65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using means for sensing the user's h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用者一直以来习惯熟悉的能够以与通过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相同的操作、位置进行上锁解锁的上锁解锁组件。组件(100)具备:第一天线(10),该第一天线(10)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进行车辆的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第一基板(31),该第一基板(31)搭载有第一天线(10);以及壳体(4),该壳体(4)收容有第一基板(31),壳体(4)收容于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将门的开闭操作部支承为在门的车身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能够对该开闭操作部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上锁解锁组件及门把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门的上锁解锁组件以及搭载有该上锁解锁组件的门把手组件。
背景技术
通过无线通信而实现了车辆用的门(以下,记载为车辆用门)的解锁或者上锁(以下,记载为上锁解锁)的车辆、车辆用门或者门把手等正在普及。实现了这样的上锁解锁的系统例如被称为无钥匙进入系统(keyless entry system)等。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括搭载于车辆的主体机和被操作者携带的携带机(无线通信终端)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一例。主体机具备控制部、发送接收部、天线以及送电部。控制部具备微型电子计算机,该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对主体机整体的控制、对送电部以及门锁促动器的控制等。控制部经由发送接收部和天线而与携带机进行通讯,并且根据与携带机的通讯结果而进行对门锁促动器的控制,该门锁促动器进行门锁机构的上锁、解锁。
在这样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作为钥匙装置的无线通信终端与车辆侧的通信,如专利文献2、3中记载的那样,能够根据其使用方式来选择适用近距离或者远距离通信的通信方式。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所谓的智能手机等便携式计算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进行向车辆的进入的发明。根据该发明,通过智能手机与车辆的无线通信来实现车辆的门的锁定解除。作为无线通信的一例,例示了适用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Wi-Fi(无线上网,注册商标)这样的远距离通信的通信方式、实现其他的近距离通信的通信方式的利用。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利用近距离通信(NFC)的车辆的无钥匙进入系统。车辆侧的NFC组件配置于驾驶员的门上或者门的附近,例如,包括B柱饰板、腰线成型体、镜壳体或者门把手。
实现这样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电路等有搭载于在车辆的搭乘者或者使用者(以下,记载为使用者)搭乘于车辆等时触摸到的门把手的情况。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关于以往的智能钥匙系统,较多的情况是,在门把手装备有天线、传感器这样一部分的电路,并且在车内装配控制电路。另外,为了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这些门把手侧的电路与车内的电路之间的信号的传递,提出了具有电磁结合装置的门把手。在具有该电磁结合装置且装备了实现智能钥匙系统的电路的一部分的门把手中,经由电磁结合装置从车辆门向该电路供给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49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9989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05061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0/143292号手册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述那样,在无钥匙进入系统中,利用了各种通信方式且这些通信方式分别存在方式上的优点缺点。因此,若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性,期望在实现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电路或者搭载有该电路的装置等(以下,记载为上锁解锁组件)中,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希望、喜好等要求来利用适当的通信方式。并且,期望通过像这样的上锁解锁组件而进行的上锁解锁是使用者一直以来所习惯熟悉的,能够以与通过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相同的操作、在相同的位置进行上锁解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者一直以来习惯熟悉的能够以与通过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相同的操作、在相同的位置进行上锁解锁的上锁解锁组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特征结构是,具备:通信部,该通信部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进行车辆的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基板,该基板搭载有所述通信部;以及壳体,该壳体收容有所述基板,所述壳体收容于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将所述门的开闭操作部支承为能够在所述门的车身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对该开闭操作部进行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壳体收容于支承框架,因此能够将通信部配置于把手等开闭操作部的附近且相比该开闭操作部配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由此,使用者能够以一直以来习惯熟悉的与通过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同样的操作、位置而在无线通信终端与通信部之间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进行车辆的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并上锁解锁。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的特征结构是,所述通信部具有:第一通信部,该第一通信部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以及第一天线,该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通信部连接,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搭载有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基板配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根据上述结构,搭载了第一天线的第一基板配置于壳体中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第一基板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由此,由于第一天线配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第一基板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因此容易在开闭操作部的附近进行通信。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的特征结构是,所述通信部进一步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用于判定能否进行所述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第二通信部,该第二通信部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以及第二天线,该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二通信部连接,所述基板进一步具有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搭载有所述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基板交叉的假想面上,所述第一通信方式是与搭载有蓄电装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方式,所述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通信部和所述第二通信部而进行所述通信。
关于在以往技术的说明中描述过的那样,上锁解锁组件(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电路)有搭载于门把手或者其附近的情况。然而,将对应于多个通信方式的上锁解锁组件搭载于门把手那样小的构造物中并不容易。对此,根据上述结构,将基板分为至少搭载了第一天线的第一基板和搭载了其他电子零件的第二基板,进一步通过以彼此的表面交叉的位置关系来配置,能够使基板和上锁解锁组件小型化。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通信部能够使用第一天线并通过第一通信方式而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第二通信能够使用第二天线并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而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并且,第一通信部、第二通信部分别进行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以下,记载为第一通信)、基于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以下,记载为第二通信)。在进行该通信时,控制部能够切换第一通信部和第二通信部来进行第一通信或者第二通信,从而能够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进行车辆的门(以下,记载为车辆用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的特征结构是,所述第二通信方式是相比于所述第一通信方式能够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方式。
根据上述结构,远距离通信以第二通信方式进行,近距离通信能够以第一通信方式或者第二通信方式进行。由此,能够根据与车辆的距离来选择适合的通信方式。尤其是近距离的情况,能够根据通信方式的特征来选择适合的通信方式。例如,近距离通信能够选择进行无线通信终端覆盖第一天线的程度的近距离的通信方式,远距离通信能够选择进行比近距离通信要远的距离的通信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的特征结构是,所述第一天线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的环状,所述第二天线搭载于所述第一基板,并且配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环的内侧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这双方的天线搭载于第一基板来实现上锁解锁组件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减小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彼此的干涉而良好地进行电磁波的收发波(通信)。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的特征结构是,在俯视观察所述第一基板时,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基板不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天线不被第一基板遮蔽。因此,第二通信部能够良好地进行第二通信。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的特征结构是,所述壳体具有被固定部,该被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门的车身,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所述开闭操作部配置于车辆的后方。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将壳体直接固定于门(搭载了开闭操作部的门主体)的车身而使上锁解锁组件与门一体化并使用,因此耐久性提高。另外,在上锁解锁组件固定于门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天线始终相对于开闭操作部配置在像车辆后方侧、车辆前方侧或者下方侧这样以往的解锁上锁用的钥匙的缸体配置的位置的附近,因此使用者能够以一直以来习惯熟悉的与通过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同样的操作、位置来进行上锁解锁。因此,能够给予使用者良好的使用感。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特征结构是,所述壳体具有被固定部,该被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门,所述第一天线从所述门的车身向外侧突出配置。
在上锁解锁组件中,有必要考虑在小型化的同时不遮蔽用于无线通信的电磁波的天线的配置。另外,在门把手为可动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下功夫才能使伴随着该动作而产生的应力的影响不向组件施加。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壳体直接固定于门而使上锁解锁组件与门一体化并使用,由此耐久性提高。另外,在上锁解锁组件固定于门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天线始终从门向车辆横向外侧突出配置,因此能够不因门的车身(金属板)而遮蔽第一通信的电磁波,就实现良好的通信。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的进一步特征结构是,所述壳体具有被固定部,该被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门的车身,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所述开闭操作部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将壳体直接固定于门的车身且使上锁解锁组件与门一体化并使用,因此耐久性提高。另外,在上锁解锁组件固定于门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天线始终相对于开闭操作部配置于像车辆的铅垂方向下侧这样的以往的钥匙的缸体配置的位置的附近,因此使用者能够以一直以来习惯熟悉的与通过钥匙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同样的操作、位置来进行上锁解锁。另外,由于第一天线配置于使用者的手边附近,因此使用者能够以轻松的姿势来上锁解锁。因此,能够给予使用者良好的使用感。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把手组件的特征结构是,具备:上述的上锁解锁组件;车辆的门的开闭操作部;以及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门的车身的内侧,并且将所述开闭操作部支承为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车身的外侧能够对该开闭操作部进行操作,所述支承框架具有组件保持部,该组件保持部收容所述上锁解锁组件。此外,车辆的宽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交叉且与地面平行的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门的车身(金属板)的外侧配置开闭操作部,在该主体的内侧配置支承框架,并且能够以支承框架和开闭操作部夹入该车身的方式通过支承框架而将开闭操作部固定并搭载于门。此时,上锁解锁组件能够以收容于在支持框架形成的组件保持部的状态而搭载于门。由此,使用者能够以一直以来习惯熟悉的,与通过钥匙插通缸体来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同样的操作位置的附近进行上锁解锁。
【发明的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从多个通信方式中选择出适当适合的通信方式来进行利用的上锁解锁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上锁解锁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供上锁解锁组件搭载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无线通信终端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上锁解锁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从车辆横向外侧观察车辆用门的门把手附近的图。
图7是在去除了门把手的状态下从车辆横向外侧观察车辆用门的门把手附近的图。
图8是俯视图中的门的横向外侧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其他的上锁解锁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其他的上锁解锁组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第一电路(第一通信部)
2:第二电路(第二通信部)
3:基板
4:壳体
6:门主体
10:第一天线(通信部)
20:第二天线
31:第一基板(基板)
32:第二基板(基板)
45:座部(被固定部)
60:车辆车身(车身)
61:把手壳体
62:支承框架
62b:插通孔(组件保持部)
100:组件(上锁解锁组件)
200:车辆
C:处理器(控制部)
D:门
N:门把手(开闭操作部、门把手组件)
S: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锁解锁组件及搭载有该上锁解锁组件的门把手组件进行说明。
(上锁解锁组件及该上锁解锁的判定的概要)
图1表示搭载有通信控制用的处理器C(控制部的一例)的上锁解锁组件(以下,记载为组件100),该通信控制用的处理器C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解锁或者上锁(以下,简单记载为上锁解锁)的通信,并且向判定能否解锁或者上锁的车辆的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发送通信结果。
如图2所示,组件100搭载(固定)于车辆200的门D,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进行门D的上锁解锁的通信。在图2中,将车辆200的行驶方向上的前侧作为前方F表示,并将其相反方向作为后方R表示。以下,将与车辆200的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简单记载为前后方向。车辆200的门D在其前方F侧被铰链H支承为能够进行开闭。在门D的铅垂方向的上方侧设置有窗W,在窗W的下方且在靠近门D的后方R侧的位置配置有门把手N(门把手组件的一例)。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
组件100与搭载了蓄电装置的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智能手机。以下,记载为终端S)进行无线通信。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是指一次电池、能够进行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电容、电容器等。处理器C控制无线通信,并且向ECU发送该无线通信的结果(通信结果)。ECU能够进行上锁解锁,并且,当判断接收到上锁解锁的要求时,对门D的上锁解锁机构(未图示)发送进行上锁或者解锁的指令。
组件100构成为能够与终端S以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第一通信方式的一例)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第二通信方式的一例)这两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以下,将未特定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或者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一项的通信简单记载为通信。另外,将以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的通信记载为第一通信。另外,将以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的通信记载为第二通信。
终端S具有图3所示的电路,构成为至少能够进行第一通信。终端S作为构成用于进行第一通信的电路的电子零件等,具有终端天线93、驱动终端天线93而发送电磁波且在终端天线93接收电磁波而获取能量及信息的终端电路91、电阻92以及电容94。在终端S,终端天线93、电容94以及终端电路91电并联连接,并且终端天线93与电容94的一端侧经由电阻92而电连接。
在以下,第一通信以NFC通信方式进行,在搭载于终端S的通信系统进行第一通信的情况下,对将从组件100供给的电磁波作为能量源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例示说明。另外,以下,第二通信以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方式进行,对搭载于终端S的通信系统能够以从搭载于终端S的二次电池(未图示)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例示说明。由于NFC通信方式、Bluetooth是公知的通信方式,因此适当省略通信方式的详细说明、实现这些通信的电路的详细说明。另外,以NFC通信方式进行的第一通信也会在未搭载蓄电装置的卡型终端(所谓的NFC卡)之间进行,虽然由此也能够进行上锁解锁,但是省略详细说明。
通过组件100进行的上锁解锁如以下这样进行。即,组件100与终端S进行通信的结果是,当组件100从终端S获取被赋予了解锁或上锁的权限的ID信息(以下,记载为许可ID)时,ECU判定能够进行上锁解锁,并向上锁解锁机构发送指示进行上锁解锁的指令。此外,许可ID能够预先存储于ECU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上锁解锁机构根据该指令来进行门D的上锁解锁。此外,只要第一通信或者第二通信中的至少一方的通信为可能,组件100就根据该通信的结果而向上锁解锁机构发送指示进行上锁解锁的指令。以下,将组件100向上锁解锁机构发送指示进行上锁解锁的指令简单记载为上锁解锁指令。
(上锁解锁组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组件100具备搭载了作为通信部的电路等的基板3和收容有基板3的壳体4。通信部包括与终端S以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电路1(第一通信部的一例)、与第一电路1连接的第一天线10(通信部的一例,供电线圈的一例)、与终端S以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电路2(第二通信部的一例)、与第二电路2连接的第二天线20、处理器C以及存储了用于使处理器C动作的程序的存储部M。
基板3至少包括搭载了第一天线10的平板状的第一基板31和搭载了处理器C等的平板状的第二基板32。
第一基板31是搭载有第一电路1、第一天线10、第二电路2以及第二天线20,并且形成作为将这些电路、天线电连接的电配线的配线图案的印刷基板。第一基板31例如形成为矩形的一边朝向外侧以台形状伸出的六边形的平板状。
第二基板32搭载有处理器C、存储部M以及组件100的电源电路(未图示),并且是形成电配线的印刷基板。第二基板32形成为矩形平板状。第二基板32的电配线与第一基板31的电配线通过引线等而电连接。此外,电源电路由从门D(车辆200)供给的电力驱动。
第一天线10是作为第一基板31的配线图案而形成的图案天线且形成为线圈状。第一天线10沿着第一基板31的周缘配线。
第一电路1由用于进行第一通信的ASIC及该ASIC附带的IC等电子零件构成。第一电路1与第一天线10电连接,并且经由第一天线10而输入输出电磁波,从而与终端S进行通信。第一电路1配置于形成第一天线10的环状的配线的内侧区域。
图3表示终端S的示意性的电路图。图4表示第一电路1及第一天线10的示意性的电路图。
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1包括驱动第一天线10来发送电磁波的驱动电路11、复原由第一天线10接收到的电磁波而获取信息(例如,ID信息)的复原部12、电阻13以及电容器14、15。驱动电路11从其电极的一端按顺序与电容15、电阻13以及第一天线10电串联连接,并且第一天线10的另一端与驱动电路11的其他电极电连接。电容14与电容15和电阻13之间的配线以及第一天线10的另一端侧的配线连接。
驱动电路11发送未调制的信号(施加交流电压),该信号在由电阻13、第一天线10以及电容15构成的RLC共振电路进行共振而增幅,并且作为电磁波从第一天线10发送。
从第一天线10发送电磁波,当该电磁波被图3所示的终端S的终端天线93接收时(供电工序的一例),该电磁波的能量通过由电阻92、终端天线93、电容94构成的RLC共振电路的共振而被积蓄,从而驱动终端电路91(无线供电的一例)。终端电路91通过该积蓄的能量来驱动终端天线93,并且向终端天线93发送包括自身的ID信息在内的调制了的电磁波。因此,在进行第一通信的情况下,终端S不一定需要来自自身的蓄电池的电力供给。即使在二次电池消耗(电池没电)而不能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终端S也能够通过从第一天线10送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来进行第一通信。
图4所示的第一天线10接收到的电磁波的信号(电压)在由电阻13、第一天线10以及电容14构成的RLC共振电路进行共振而增幅,并且在复原部12被复原。
当第一电路1进行第一通信而获取ID信息时,处理器C从第一电路1向ECU发送该ID信息。当ECU获取该ID信息时,将该ID信息与许可ID进行对照。只要获取到的ID信息与许可ID一致,ECU就判定能够进行上锁解锁而发出上锁解锁指令。
如图1所示,第二天线20是作为第一基板31的配线图案而形成的图案天线,并且形成为往复的矩形状的波纹形状。第二天线20配置于第一基板31中的形成第一天线10的环状的配线的内侧区域。
第二电路2由用于进行第二通信的ASIC及该ASIC附带的IC等电子零件构成。第二电路2与第二天线20电连接,并且经由第二天线20而输入输出电磁波,从而与终端S进行通信。第二电路2配置于形成第二天线20的环状的配线的内侧区域。
当第二电路2进行第二通信而获取ID信息时,处理器C从第二电路2向ECU发送该ID信息。当ECU获取该ID信息时,将该ID信息与许可ID进行对照。只要获取到的ID信息与许可ID一致,ECU就以能够接收上锁解锁的要求的状态而进行待机(所谓的Bluetooth通信的配对成功的状态)。当第二电路2接收包括基于第二电路2的之后的通信的结果、上锁解锁的要求的信息时,处理器C向ECU发送包括上锁解锁的要求的信息。当ECU获取该信息时,判定为能够进行上锁解锁而发出上锁解锁指令。
如图1、图5所示,在壳体4形成有收容第一基板31的第一收容部41、收容第二基板32的第二收容部42以及将壳体4通过螺纹等固定于门D(参照图2)的座部45(被固定部的一例)。壳体4由不遮蔽电磁波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树脂为基材的素材)等形成。
第一收容部41是稍有厚度的板状的箱型,并且是具有收容第一基板31整体的内部空间的收容容器。第一收容部41中的与第一基板31的表面相对的面即朝向壳体4的外侧的面形成为平面状。
第二收容部42是稍有厚度的板状的箱型,并且是具有收容第二基板32整体的内部空间的收容容器。第二收容部42的与第二基板32平行的面(假想面的一例)和与第一基板31平行的面正交,并且第二收容部42的与第二基板32平行的面以不与第一基板31交叉的状态收容第二基板32。即,俯视观察第一基板31时,第二基板32与第一基板31不重叠。
第二收容部4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收容部41的一端一体地结合。第二收容部42的板面与第一收容部41的板面正交。即。壳体4形成为第一收容部41从第二收容部42的一端向与第二收容部4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伸出的L字形。以下,有将组件100(壳体4)中第二收容部42的延伸方向上的形成有第一收容部41的一侧记载为表侧,并将与之相反的一侧记载为里侧的情况。
座部45是具有供螺栓螺钉、螺丝等(以下,简单记载为螺钉)插通的螺纹孔(未图示)的螺纹座。在第二收容部42中的从第二收容部42观察时第一收容部41伸出的一侧,座部45在靠近第二收容部42与第一收容部41结合侧的端部的位置与第二收容部42一体地形成。座部45的螺纹孔例如与第二收容部42平行且朝向第一收容部41延伸。座部45离开第一收容部41,两者间形成有间隙。
(上锁解锁组件的固定)
图6是从车辆200的横向外侧观察门D的门把手N附近的图。门D具备作为门主体6的金属部分的车辆车身60(车身的一例)和装备于门主体6的门把手N。
门把手N具备作为使用者用于开闭门D的把手的把手壳体61(开闭操作部的一例)和其支承框架62。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后方R侧的从把手壳体61观察的车辆200的内侧,并且通过把手壳体61从车辆200的横向外侧覆盖组件100。把手壳体61由不遮蔽电磁波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树脂为基材的素材)等形成。在使用者想要对门D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将终端S覆盖门把手N的后方R侧附近,能够使第一通信执行而进行门D的上锁解锁。此外,门把手N的后方R侧附近是以往的车辆中供解锁上锁用的钥匙的缸体搭载的部位。通过将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后方R侧,由于能够以与使用者一直以来熟悉的某种操作相近的动作进行上锁解锁,因此能够给予使用者良好的使用感。
图7是从车辆200的横向外侧观察门D的门把手N附近的图,并且是去除了门把手N而从车辆200的横向外侧观察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将门把手N、组件100安装于门主体6的安装方式的俯视图中的门D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从车辆200(参照图2)的横向外侧朝向内侧配置有门把手N的把手壳体61、门D的门主体6的车辆车身60以及门把手N的支承框架62。在沿着车辆200的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把手壳体61与支承框架62重叠配置。此外,车辆200的宽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交叉且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以下,将与车辆200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简单记载为宽度方向。
如图7、8所示,在车辆车身60形成有贯通车辆车身60的一对门把手固定孔60a。在车辆车身60(参照图2)的内侧(车室侧)配置有将把手壳体61(参照图8)支承为能够进行转动操作的支承框架62。在门把手固定孔60a固定有门把手N。
在支承框架62的外缘内侧形成有供组件100从里侧插通的插通孔62b(组件保持部的一例)和安装有把手壳体61的固定孔62c。固定孔62c形成为一对(仅图示一方的固定孔62c,省略另一方的图示),分别配置成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门把手固定孔60a重叠。
如图8所示,支承框架62与固定件62a成对,并且通过经由门把手固定孔60a地夹入门把手固定孔62a周缘而固定于车辆车身60。由此,门把手N以配置于车辆车身60的内侧的支承框架62和配置在车辆车身60的外侧的把手壳体61夹入车辆车身60的状态搭载(固定)于车辆车身60。
插通孔62b将组件100保持为组件100的里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状态。组件100以从宽度方向外侧将壳体4插通于插通孔62b的状态嵌入并固定保持于支承框架62。在这样进行固定保持时,将组件100的与壳体4一体成型的座部45从车辆60的内侧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而固定并安装。插通孔62b的内表面形状形成为沿壳体4的外侧形状,以使被插通的组件100的壳体4紧密地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孔62b具有与保持以往的钥匙装置的缸体的孔相同的形状。
插通孔62b配置于与保持以往的钥匙装置的缸体的情况相同的位置。插通孔62b相对地面的设置高度与保持以往的钥匙装置的缸体的高度相同。在图7、图8中,插通孔62b与把手壳体61为相同高度,并且图示了插通孔62b配置于门把手N的后方R侧的情况。插通孔62b也可以配置于门把手N的前方F侧。插通孔62b与门把手固定孔60a从宽度方向观察时重叠地配置。
由于使把手壳体61在沿着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支承框架62重叠配置,因此插通孔62b和插通于该插通孔62b的组件100配置于供以往的解锁上锁用的钥匙的缸体配置的部位的附近。
另外,如图8所示,组件100中的座部45的部分螺纹固定于车辆车身60,从而该组件100固定于门主体6。
如图7、8所示,在组件100中,第一基板31(第一天线10)配置于门主体6的车辆200的横向外侧。第一基板31与车辆车身60配置在相同平面上或者相配置成比车辆车身60向车辆200的横向外侧突出。第一基板31沿着车辆车身60的表面配置。
(上锁解锁操作)
在使用者想要在位于离开车辆200的位置的状态下对门D进行上锁解锁的情况下,只要终端S与组件100能够进行第二通信,就能够通过终端S的操作等来向组件100指示(发送包括上锁解锁的要求的信息)上锁解锁。但是,在终端S的蓄电池没电的情况、不能进行终端S的操作的情况、位于门D的正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终端S覆盖门把手N的后方R侧的端部附近来进行第一通信,从而指示对门D的上锁解锁。
如以上这样,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从多个通信方式中选择适合适当的通信方式而进行利用的上锁解锁组件。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组件100的第一基板31搭载有第一电路1、第一天线10、第二电路2以及第二天线20,并且在第二基板32搭载有处理器C和存储部M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在组件100的第一基板31搭载有第一天线10,并且在第二基板32搭载有第一电路1、第二电路2、第二天线20、处理器C以及存储部M。
在第一基板31搭载有第一天线10且第二基板32搭载有第一电路1、第二电路2、第二天线20、处理器C以及存储部M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俯视观察第一基板31时,第二天线20与第一基板31不重叠(参照图5)。通过这样不重叠的结构,用于进行第二通信的电磁波不被第一基板31或者搭载于该第一基板31的第一天线10遮蔽,并且由于能够避免经由第一天线10的第一通信与经由第二天线20的第二通信彼此干涉,因此能够进行适当的通信。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件100构成为能够与终端S以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这两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组件100也有构成为能够与终端S以不同的两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至少一方的通信方式采用不需要来自自身的蓄电池的电力供给就能够与终端S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即可。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俯视观察第一基板31时,第二基板32与第一基板31不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该俯视观察时,第二基板32也可以与第一基板31重叠,即使在该情况下组件100也能够与终端S进行通信。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基板31(第一天线10)配置于门主体6的车辆200的横向外侧,并且与车辆车身60配置在相同平面上或者配置成相比车辆车身60向车辆200的横向外侧突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第一基板31(第一天线10)相比车辆车身60配置于车辆200的内侧,在该情况下,组件100也能够与终端S进行通信。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后方R侧的从把手壳体61观察时的车辆200的内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前方F侧的从把手壳体61观察时的车辆200的内侧。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后方R侧的从把手壳体61观察时的车辆200的内侧,并且通过把手壳体61覆盖车辆200的横向外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附近,使用者的使用感就良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组件100不被把手壳体61覆盖。例如,也可以是,将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是,将组件100搭载于门把手N的后方R侧且搭载于门把手N的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相比门把手N的上方,下方更靠近使用者的手边,使用者的使用感良好。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基板31与车辆车身60配置在相同平面或者相比车辆车身60配置于车辆200的横向内侧。另外,在该情况下,虽然组件100也可以是收容于支承框架6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不收容于支承框架62而仅通过座部45向车辆车身60的螺纹固定等而固定于门主体6的结构。
(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ECU判定上锁解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有组件100(处理器C)进行上锁解锁的判定的情况。
(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通信为NFC通信方式,并且第二通信为Bluetooth的情况。但是,第一通信、第二通信也可以是其他的通信方式。例如,第一通信可以采用像RFID那样的其他的通信方法。第二通信既可以采用Wi-Fi、ZigBee(紫蜂、注册商标)等通信方式,也可以是所谓的UWB。
(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件100的壳体4插通于插通孔62b而嵌入并固定保持于支承框架62,并且将组件100的座部45的部分螺纹固定于车辆车身60而固定于门主体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组件100只要至少固定于支承框架62即可,也可以不直接固定于门主体6。
(1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组件100的壳体4插通于插通孔62b而嵌入并固定保持于支承框架6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组件100也可以通过螺纹固定、搭扣配合等其他的方法而固定于支承框架62。
(1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件100构成为能够与终端S以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第一通信方式的一例)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第二通信方式的一例)这两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结构,并且组件100具备与终端S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电路1(第一通信部的一例)、连接于第一电路1的第一天线10(供电线圈的一例)、与终端S通过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电路2(第二通信部的一例)、搭载有连接于第二电路2的第二天线20等的电路等的基板3以及收容有基板3的壳体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10所示,组件100具备搭载了与至少与终端S以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电路1连接的第一天线10的基板3和收容有基板3的壳体4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相同)所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进行适当的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方式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改变。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车辆用的门的上锁解锁组件。

Claims (10)

1.一种上锁解锁组件,具备:
通信部,该通信部与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用于判定能否进行车辆的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
基板,该基板搭载有所述通信部;以及
壳体,该壳体收容有所述基板,
所述壳体收容于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将所述门的开闭操作部支承为能够在所述门的车身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对该开闭操作部进行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通信部具有:
第一通信部,该第一通信部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第一天线,该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通信部连接,
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搭载有所述第一天线,
所述第一基板配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通信部进一步具有:
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用于判定能否进行所述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通信;
第二通信部,该第二通信部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第二天线,该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二通信部连接,
所述基板进一步具有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搭载有所述第二天线,
所述第二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基板交叉的假想面上,
所述第一通信方式是与搭载有蓄电装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方式,
所述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通信部和所述第二通信部而进行所述通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是相比于所述第一通信方式能够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方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的环状,
所述第二天线搭载于所述第一基板,并且配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环的内侧区域。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在俯视观察所述第一基板时,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基板不重叠。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被固定部,该被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门的车身,
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所述开闭操作部配置于车辆后方侧、车辆前方侧或者下方侧。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被固定部,该被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门,
所述第一天线从所述门的车身向外侧突出配置。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被固定部,该被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门的车身,
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所述开闭操作部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
10.一种门把手组件,具备: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解锁组件;
车辆的门的开闭操作部;以及
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门的车身的内侧,并且将所述开闭操作部支承为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车身的外侧能够对该开闭操作部进行操作,
所述支承框架具有组件保持部,该组件保持部收容所述上锁解锁组件。
CN202011582022.5A 2020-01-30 2020-12-28 上锁解锁组件及门把手组件 Active CN113202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3910 2020-01-30
JP2020013910A JP7415609B2 (ja) 2020-01-30 2020-01-30 施解錠モジュール及びドアハンドル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2363A true CN113202363A (zh) 2021-08-03
CN113202363B CN113202363B (zh) 2024-07-19

Family

ID=7702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2022.5A Active CN113202363B (zh) 2020-01-30 2020-12-28 上锁解锁组件及门把手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1586B2 (zh)
JP (1) JP7415609B2 (zh)
CN (1) CN1132023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87389A (ja) * 2020-06-03 2021-12-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筐体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21188446A (ja) * 2020-06-03 2021-12-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筐体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01324A2 (de) * 2005-12-21 2007-06-2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ntriegeln und Verriegeln eines Schlosses in einem Fahrzeug
CN101046129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门把手装置
CN102544690A (zh) * 2010-11-29 2012-07-04 株式会社有信 天线单元及包括天线单元的车门把手装置
CN202694435U (zh) * 2012-07-09 2013-01-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把手天线模块、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及汽车门把手
CN103963742A (zh) * 2013-01-25 2014-08-0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将无线通信装置连接到车中的通信装置键盘的设备和方法
CN104837689A (zh) * 2012-12-07 2015-08-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锁控制装置
CN107435471A (zh) * 2016-05-30 2017-12-0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一种车门把手及天线模块
JP2019102385A (ja) * 2017-12-07 2019-06-2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近接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1064U (zh) * 1986-02-05 1987-08-19
JP4079647B2 (ja) 2002-01-30 2008-04-23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ドア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4797825B2 (ja) 2006-01-11 2011-10-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円形状部品の車体への取付け構造
JP2007254993A (ja) 2006-03-22 2007-10-04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の外装用ドアハンドル
JP2008221948A (ja) * 2007-03-09 2008-09-25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車両並びに動力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駆動装置、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84985B2 (ja) 2009-03-24 2014-09-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施開錠装置
US8946936B2 (en) 2009-06-11 2015-02-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device, and door handle and vehicle door having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device
JP2012010064A (ja) 2010-06-24 2012-01-12 Tokai Rika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US8947202B2 (en) 2011-10-20 2015-02-03 Apple Inc. Accessing a vehicle using portable devices
WO2015168459A1 (en) 2014-04-30 2015-11-05 Dura Operating Llc Vehicular keyless entry system
DE102018113946A1 (de) * 2018-06-12 2019-12-12 HELLA GmbH & Co. KGaA Biegen von Leiterplatten
KR102566887B1 (ko) * 2018-12-10 2023-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에 탑재되는 안테나 시스템
DE102019132134A1 (de) * 2019-11-27 2021-05-2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zur Detektion einer Aktivierungshandlung in einem Detektionsbereich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01324A2 (de) * 2005-12-21 2007-06-2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ntriegeln und Verriegeln eines Schlosses in einem Fahrzeug
CN101046129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门把手装置
CN102544690A (zh) * 2010-11-29 2012-07-04 株式会社有信 天线单元及包括天线单元的车门把手装置
CN202694435U (zh) * 2012-07-09 2013-01-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把手天线模块、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及汽车门把手
CN104837689A (zh) * 2012-12-07 2015-08-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锁控制装置
CN103963742A (zh) * 2013-01-25 2014-08-0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将无线通信装置连接到车中的通信装置键盘的设备和方法
CN107435471A (zh) * 2016-05-30 2017-12-0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一种车门把手及天线模块
JP2019102385A (ja) * 2017-12-07 2019-06-2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近接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0519A (ja) 2021-08-19
JP7415609B2 (ja) 2024-01-17
US20210237689A1 (en) 2021-08-05
US11731586B2 (en) 2023-08-22
CN113202363B (zh) 2024-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8675B2 (en) Vehicle remote controller
US7180454B2 (en) Remote door lock controller for vehicles
US4760394A (en) Antenna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adio waves by way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JP5313701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及びロ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EP2899338B1 (en) Door lock control system
KR101201156B1 (ko) 휴대기 검지 시스템
KR102191928B1 (ko) 키 유닛
JP2010216176A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13939636B (zh) 位置判定系统
CN113202363B (zh) 上锁解锁组件及门把手组件
JP3696866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US20070085657A1 (en) Portable device for keyless entry system of motor vehicle
JPH06158926A (ja)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のアンテナ配置方法
CN113905934B (zh) 车辆的智能钥匙收纳盒
US9495816B2 (en) Mobile device
JP2010222810A (ja) 車両の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04225628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US20240198959A1 (en) Device for activating a vehicle function
JP2014005678A (ja) 車両用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2005290901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CN118693507A (zh) 天线装置
JP2006144370A (ja) 車載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21163224A (ja) 車載装置、カーシェア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3069310A (ja) 筐体装置、および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s Asahi 2 chome 1 GA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s Asahi 2 chome 1 GA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