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1673B - 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01673B CN113201673B CN202010078483.2A CN202010078483A CN113201673B CN 113201673 B CN113201673 B CN 113201673B CN 202010078483 A CN202010078483 A CN 202010078483A CN 113201673 B CN113201673 B CN 1132016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uminum
- chromium
- element ratio
- tantalum
- sil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1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magnesi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2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3—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using master alloy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14—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silic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18—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zin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案为一种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利用钽与银互不相容的特性,且依序添加铬、钽、银至含有铜的铝母金中进行熔炼,可避免铬与银先产生共晶反应,且能形成所需的共晶组合物,进而获得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铝合金组合物包含4.2~5.5wt.%的铜、1.4~2.0wt.%的镁、0.5~1.2wt.%的锰、0.05~1.0wt.%的硅、0.05~0.8wt.%的铬、0.01至0.5wt.%的钽、0.01~0.5wt.%的银,以及余量的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材料的密度约为铜或钢的三分之一,具有良好耐蚀性、加工性、导热性以及导电性,且表面处理特性佳。因此,已广泛的应用于航太、汽车、桥梁、建筑、机械制造、电器家具、半导体等各领域。
因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铝合金材料可以通过于一铝母金中加入其他成份来提升机械性能。以应用于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为例,铝合金材料必须符合耐腐蚀性、耐疲劳性、耐磨耗性、耐高温性以及高机械强度的基本需求。然而常见提升铝合金机械强度的方式是于铝母金中加入铜合金或铜镁合金,以形成具有高机械强度的铝-铜-镁合金。然而铝-铜-镁合金在提升机械强度的同时,却也产生了耐腐蚀性不佳、耐疲劳性不佳、耐磨耗性不佳以及耐高温性不佳等问题,无法符合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的需求。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在含有铜的铝母金中,通过添加铬,形成铝铬共晶组合物(AlCr2),俾利于解决耐腐蚀不佳以及耐疲劳性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钽,形成铝钽共晶组合物(Al3Ta)或与铝母金中足量的铜形成铝铜钽共晶组合物(Al3(Cu)Ta或Al2(Ta)Cu),俾利于解决耐磨耗性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银,形成铝银共晶组合物(Ag2Al)或与铝母金中余量的铬形成铝铬银共晶组合物(Ag2(Cr)Al),俾利于解决耐高温性不佳的问题。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利用钽与银互不相容的特性,且通过依序添加铬、钽、银至一含有铜的铝母金中,分别进行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可避免铬与银同步添加时产生的共晶反应,且能形成所需的共晶组合物,进而获得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当铝合金组合物应用于例如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中时,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等性能可符合应用需求,并避免铝合金组合物的原料成本过度增加。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铝合金组合物,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以及余量的铝。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种铝合金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依序包含步骤:(S1)提供一铝母金,其中铝母金至少包含铝、铜;(S2)于铝母金中加入铬,进行一第一次熔炼;(S3)加入一钽铬合金,进行一第二次熔炼;以及(S4)加入银,进行一第三次熔炼,并形成铝合金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铝合金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1~S4: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案。
图1为本案铝合金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铝合金组合物可例如但不限应用于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由于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的工作环境严峻,使用的铝合金组合物除了必须具有高机械强度外,更需符合耐腐蚀性、耐疲劳性、耐磨耗性以及耐高温性等特性需求。于本实施例中,如步骤S1所示,首先提供一铝母金,其中该铝母金至少包含铝、铜。于一实施例中,铝母金可例如是依据美国铝业协会规范(简称AA规范)的2024铝合金,除了主要的铝之外,至少尚包含有铜、镁、锰、硅等元素。接着,如步骤S2所示,于前述的铝母金中加入铬,置于熔炼炉中进行一第一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例如但不限于低于10-2Pa,熔炼温度范围介于例如但不限于700℃至800℃之间,高于铝的熔点660.3℃。并于第一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炼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于一实施例中,当铬含量相对铝母金而大于例如重量百分比3.8时,将于铝合金组合物中形成铝铬共晶组合物(AlCr2),其中铝铬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1的铝与元素比2的铬。本案的铝合金组合物通过添加铬形成的铝铬共晶组合物(AlCr2),有助于解决耐腐蚀不佳以及耐疲劳性不佳的问题。
尔后,于步骤S3,加入一钽铬合金,置于熔炼炉中进行一第二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亦例如但不限于低于10-2Pa,且熔炼温度范围例如但不限于介于700℃至800℃之间,并于第二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由于钽的熔点高达3017℃,若直接加入进行第二次熔炼时,需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熔炼。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入钽铬合金,可以较短的熔炼时间完成第二次熔炼。再者,钽铬合金中更加入余量的铬,进一强化步骤S2中铬的含量。通过添加钽可形成铝钽共晶组合物(Al3Ta),铝钽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3的铝与元素比1的钽。于本实施例中,铝母金中更含有足量的铜,可与铝钽共晶组合物形成耐磨耗的铝铜钽共晶组合物(Al3(Cu)Ta或Al2(Ta)Cu),铝铜钽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3的铝、元素比1的铜与元素比1的钽,或包括元素比2的铝、元素比1的钽与元素比1的铜,有助于解决耐磨耗性不佳的问题。于本实施例中,钽铬合金可例如是包含元素比2的铬与元素比1的钽,即钽铬合金包含重量百分比12的钽以及重量百分比88的铬。
接着,于步骤S4中,加入银,置于熔炼炉中进行一第三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例如但不限于低于10-2Pa,熔炼温度范围例如但不限于介于700℃至800℃之间,并于第三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并形成本案的铝合金组合物。通过添加银可形成铝银共晶组合物(Ag2Al),铝银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1的铝与元素比2的银。而铝银共晶组合物更可与前述余量的铬形成铝铬银共晶组合物(Ag2(Cr)Al),铝铬银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2的银、元素比1的铬以及元素比1的铝,有助于解决耐高温性不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银的熔点961.8℃,远小于钽的熔点3017℃,且银与钽互不相容,银与铬同步添加时更将产生共晶反应,影响铝合金组合物的组成与性能。因此本案利用钽与银互不相容的特性,且依序添加铬、钽、银至含有铜的铝母金中分别进行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的方式,可避免铬与银因同步添加而产生共晶反应,且能形成所需的共晶组合物,进而获得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于本实施例中,铝合金组合物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以及余量的铝。于一些实施例中,铝母金中除含有铝、铜、镁、锰、硅等元素外还包括锌,故铝合金组合物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锌,以及余量的铝。于另一些实施例中,铝母金中除含有铝、铜、镁、锰、硅等元素外还包括锌、铁以及钛,故铝合金组合物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锌、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铁、重量百分比0.01至0.25的钛,以及余量的铝。惟本案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依序添加铬、钽、银至一含有铜的铝母金中进行三次熔炼后,铝合金组合物可例如再经过精炼、除渣处理、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以及人工完全时效处理(Heat treating temper code,T6),以进一步获得铝合金组合物的测试样品,藉以进行耐疲劳性、耐腐蚀性、耐磨耗性以及耐高温性的测试。当然,本案并不以此为限。于耐疲劳性的测试中,测试样品于150Mpa的压力条件下以10Hz的频率进行拉放测试(Tensile testing),并纪录疲劳极限数(Fatigue life),其中疲劳极限数越高代表耐疲劳性越佳。于耐腐蚀性的测试中,测试样品置于3.5wt.%氯化钠(NaCl)的溶液中,经极化试验获得的极化曲线后,可进一步计算出腐蚀电位(Ecorr V),其中腐蚀电位下降趋势越大代表耐腐蚀性越佳。而于耐磨耗性的测试中,利用氧化硅(SiO2)或氧化铝(Al2O3)固体粉末冲蚀颗粒作为参数,以例如30°冲蚀角度冲蚀测试样品的表面,并纪录冲蚀磨耗率(Erosion Rate)。其中冲蚀磨耗率是指测试样品的质量损失相对于所冲蚀的固体粉末冲蚀颗粒的总质量的百分率,百分率值越低代表耐磨耗性越佳。至于耐高温性的测试,则可通过观察常温与高温下的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的变化而得知。
需说明的是,本案利用钽与银互不相容的特性,且通过依序添加铬、钽、银至一含有铜的铝母金中进行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可避免铬与银因同步添加而产生共晶反应,影响铝合金组合物的组成与性能,且能形成所需的共晶组合物,进而获得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此外,铝合金组合物亦考量应用于例如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中的需求,避免铝合金组合物的原料成本过度增加。于本实施例中,铝合金组合物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以及余量的铝。于一些实施例中,铝合金组合物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锌,以及余量的铝。后续的示范例将结合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的程序说明依序添加铬、钽、银至含有铜的铝母金所达成的功效。
于示范例1中,以AA规范的2024铝合金作为铝母金,置于熔炼炉中进行第一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例如低于10-2Pa,熔炼温度700℃,并于第一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炼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熔炼后的铝母金组合物经过固溶处理以及人工完全时效处理,即完成示范例1的测试样品。于示范例中,铝母金组合物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4.9的铜、重量百分比1.8的镁、重量百分比0.9的锰、重量百分比0.5的硅、重量百分比0.5的铁、重量百分比0.25的锌、重量百分比0.15的钛,以及余量的铝。示范例1的测试样品于150Mpa的压力条件下以10Hz的频率进行拉放测试(Tensile testing),所得疲劳极限数(Fatiguelife)如表1所示。另外,示范例的测试样品亦于3.5wt.%氯化钠(NaCl)的溶液中进行腐蚀电位测试,所得腐蚀电位(Ecorr V)亦如表1所示。
于示范例2至8中,以相同于示范例1中的AA规范的2024铝合金作为铝母金,添加不同重量的铬,置于熔炼炉中进行第一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例如低于10-2Pa,熔炼温度700℃,并于第一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炼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熔炼后的铝合金组合物经过固溶处理以及人工完全时效处理,即完成示范例2至8的测试样品。示范例2至8的测试样品中,铝合金组合物中的铬含量(wt.%)如表1所示,铝合金组合物中包含的铜、镁、锰、硅、铁、锌、钛以及铝维持与铝母金相同的比例。示范例2至8的测试样品于前述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拉放测试(Tensile testing)以及腐蚀电位测试,所得疲劳极限数(Fatigue life)以及腐蚀电位(Ecorr V)亦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的拉放测试(Tensile testing)以及腐蚀电位测试结果可知,相较于示范例1中未再添加铬的铝母金组合物,本案于例如AA规范的2024铝合金的铝母金中加入铬,进行第一次熔炼后所得示范例2至8的铝合金组合物,随着所得铝合金组合物中铬含量(wt.%)的增加,疲劳极限数(Fatigue life)增加,腐蚀电位下降,耐腐蚀性增加。其中,铝合金组合物中铬含量介于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范围时,耐疲劳性以及耐腐蚀性更佳。换言之,铝合金组合物中铬含量介于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范围时,将于铝合金组合物中形成铝铬共晶组合物(AlCr2),有助于解决耐腐蚀不佳以及耐疲劳性不佳的问题。
于示范例9至15中,以相同于示范例1中的AA规范的2024铝合金作为铝母金,添加铬,置于熔炼炉中完成第一次熔炼后,再分别添加不同重量的钽或钽铬合金进行第二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例如低于10-2Pa,熔炼温度700℃,并于第二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炼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第一次熔炼以及第二次熔炼后的铝合金组合物经过固溶处理以及人工完全时效处理,即完成示范例9至15的测试样品。其中示范例9至15中,第一次熔炼添加的铬与第二熔炼添加的钽铬合金,更维持铝合金组合物中的铬含量(wt.%)固定。示范例9至15的测试样品中,铝合金组合物中的铬含量(wt.%)以及钽含量(wt.%)如表2所示,铝合金组合物中包含的铜、镁、锰、硅、铁、锌、钛以及铝维持与铝母金相同的比例。示范例9至15的测试样品以氧化硅(SiO2)固体粉末冲蚀颗粒作为冲蚀媒介,以30°冲蚀角度冲蚀测试样品的表面,纪录单位克数氧化硅(SiO2)固体粉末冲蚀颗粒冲蚀磨耗掉的测试样品克数,以获取冲蚀磨耗率1(g/g×10-4)。示范例9至15的测试样品另以氧化铝(Al2O3)固体粉末冲蚀颗粒作为冲蚀媒介,以30°冲蚀角度冲蚀测试样品的表面,纪录单位克数氧化铝(Al2O3)固体粉末冲蚀颗粒冲蚀磨耗掉的测试样品克数,以获取冲蚀磨耗率2(g/g×10-4)。示范例9至15的测试样品于冲蚀磨耗测试中获取的冲蚀磨耗率1(g/g×10-4)以及冲蚀磨耗率2(g/g×10-4)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的冲蚀磨耗测试结果可知,本案于铝母金中依序添加铬、钽进行第一次熔炼以及第二次熔炼后,所得示范例9至15的铝合金组合物,随着铝合金组合物中钽含量(wt.%)的增加,冲蚀磨耗率1以及冲蚀磨耗率2均降低,耐磨耗性增加。其中铝合金组合物中钽含量介于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范围时,耐磨耗率符合应用于例如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中需求。换言之,铝合金组合物中钽含量介于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范围时,将与铝合金组合物中足量的铜形成耐磨耗的铝铜钽共晶组合物(Al3(Cu)Ta或Al2(Ta)Cu),有助于解决耐磨耗性不佳的问题,同时避免因添加钽而过度增加原料成本。另外,于示范例9至15中钽添加更可以钽铬合金进行,有助于缩短第二次熔炼的时间,而钽铬合金中的铬含量,更进一强化先前第一次熔炼的铬含量。
于示范例16至25中,以相同于示范例11中的AA规范的2024铝合金作为铝母金,添加铬,置于熔炼炉中完成第一次熔炼,且添加钽铬合金完成第二次熔炼后,再分别添加不同重量的银,置于熔炼炉中进行第三次熔炼,熔炼炉真空度例如低于10-2Pa,熔炼温度700℃,并于第三次熔炼过程中持续进行搅拌,以使熔炼炉内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后的铝合金组合物经过固溶处理以及人工完全时效处理,即完成示范例16至25的测试样品。其中示范例16至25中,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后的铝合金组合物,更维持铝合金组合物中的铬含量(wt.%)以及钽含量固定(wt.%),与示范例11相同。示范例16至25的测试样品中,铝合金组合物中的铬含量(wt.%)、钽含量(wt.%)以及银含量(wt.%)如表3所示,铝合金组合物中包含的铜、镁、锰、硅、铁、锌、钛以及铝维持与铝母金相同的比例。示范例16至25的测试样品分别于常温25℃以及高温200℃与250℃下进行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测试,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中常温25℃以及高温200℃与250℃下拉伸强度(Mpa)结果可知,本案于含有铜的铝母金中依序添加铬、钽、银进行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后,所得示范例16至25的铝合金组合物,随着铝合金组合物中银含量(wt.%)的增加,于高温200℃与250℃的拉伸强度均有提升,改善耐高温性。其中铝合金组合物中银含量介于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范围时,耐磨耗率符合应用于例如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中需求。换言之,铝合金组合物中银含量介于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范围时,将与铝合金组合物中形成前述铝铬共晶组合物(AlCr2)外的余量铬形成耐磨耗的铝铬银共晶组合物(Ag2(Cr)Al),有助于解决耐高温性不佳的问题,同时避免因添加银而过度增加原料成本。此外,由于银与钽互不相容,且银与铬若同步添加时更将产生共晶反应,影响铝合金组合物的组成与性能。因此本案利用银与钽互不相容的特性,且依序添加铬、钽、银至含有铜的铝母金中分别进行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的方式,更可避免铬与银因同步添加而产生共晶反应,且能形成所需的共晶组合物,进而获得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应用于例如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中,亦不会过度增加铝合金组合物的原料成本。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通过添加铬,形成铝铬共晶组合物(AlCr2),俾利于解决耐腐蚀不佳以及耐疲劳性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钽,形成铝钽共晶组合物(Al3Ta)或与铝母金中足量的铜形成铝铜钽共晶组合物(Al3(Cu)Ta或Al2(Ta)Cu),俾利于解决耐磨耗性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银,形成铝银共晶组合物(Ag2Al)或与铝母金中余量的铬形成铝铬银共晶组合物(Ag2(Cr)Al),俾利于解决耐高温性不佳的问题。再者,利用钽与银互不相容的特性,且依序添加铬、钽、银至一含有铜的铝母金中,分别进行第一次熔炼、第二次熔炼以及第三次熔炼,可避免铬与银同步添加时产生的共晶反应,且能形成所需的共晶组合物,进而获得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的铝合金组合物。当铝合金组合物应用于例如减速机或力量感测器中时,耐腐蚀、耐疲劳、耐磨耗与耐高温等性能可符合其所需,并避免铝合金组合物的原料成本过度增加。
本案得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所欲保护者。
Claims (18)
1.一种铝合金组合物,包含:
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以及余量的铝;
所述铝合金组合物包含铝铬共晶组合物、铝钽共晶组合物或铝铜钽共晶组合物、及铝银共晶组合物或铝铬银共晶组合物,不包含铬银共晶组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还包括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还包括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铁,以及重量百分比0.01至0.3的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其中该铝铬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1的铝与元素比2的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其中该铝钽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3的铝与元素比1的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其中该铝铜钽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3的铝、元素比1的铜与元素比1的钽,或包括元素比2的铝、元素比1的钽与元素比1的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其中该铝银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1的铝与元素比2的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其中该铝铬银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2的银、元素比1的铬以及元素比1的铝。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依序包含步骤:
(S1)提供一铝母金,其中该铝母金至少包含铝、铜;
(S2)于该铝母金中加入铬,进行一第一次熔炼,形成铝铬共晶组合物;
(S3)加入一钽铬合金,进行一第二次熔炼,形成铝钽共晶组合物或铝铜钽共晶组合物;以及
(S4)加入银,进行一第三次熔炼,形成铝银共晶组合物或铝铬银共晶组合物,并形成该铝合金组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3)中,该钽铬合金包含元素比2的铬与元素比1的钽。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1)中,该铝母金包含铝、铜、镁、锰、硅,且于该步骤(S4)中,该铝合金组合物包含重量百分比4.2至5.5的铜、重量百分比1.4至2.0的镁、重量百分比0.5至1.2的锰、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硅、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铬、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钽、重量百分比0.01至0.5的银,以及余量的铝。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1)中,该铝母金还包括锌,且于该步骤(S4)中,该铝合金组合物还包括重量百分比0.05至0.8的锌。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1)中,该铝母金还包括铁以及钛,且于该步骤(S4)中,该铝合金组合物还包括重量百分比0.05至1.0的铁以及重量百分比0.01至0.3的钛。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2)中,该铝铬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1的铝与元素比2的铬。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3)中,该铝钽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3的铝与元素比1的钽。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3)中,该铝铜钽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3的铝、元素比1的铜与元素比1的钽,或包括元素比2的铝、元素比1的钽与元素比1的铜。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4)中,该铝银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1的铝与元素比2的银。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于该步骤(S4)中,该铝铬银共晶组合物包含元素比2的银、元素比1的铬以及元素比1的铝。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8483.2A CN113201673B (zh) | 2020-02-03 | 2020-02-03 | 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US16/917,110 US20210238715A1 (en) | 2020-02-03 | 2020-06-30 | Aluminum alloy composi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US17/395,317 US11597985B2 (en) | 2020-02-03 | 2021-08-05 | Aluminum alloy composi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8483.2A CN113201673B (zh) | 2020-02-03 | 2020-02-03 | 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01673A CN113201673A (zh) | 2021-08-03 |
CN113201673B true CN113201673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77024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8483.2A Active CN113201673B (zh) | 2020-02-03 | 2020-02-03 | 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210238715A1 (zh) |
CN (1) | CN1132016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0277B (zh) * | 2021-08-30 | 2022-04-01 | 圓融金屬粉末股份有限公司 | 鋁合金粉體組成物及其熱處理製備方法 |
NO20220521A1 (en) * | 2022-05-05 | 2023-11-06 | Norsk Hydro As | AlSiMgX MASTER ALLOY AND USE OF THE MASTER ALLOY IN THE PRODUCTION OF AN ALUMINIUM FOUNDRY ALLOY |
CN115896567B (zh) * | 2022-11-30 | 2024-02-06 | 上海励益铝业有限公司 | 一种耐腐蚀高强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18700A (en) * | 1946-11-09 | 1949-02-25 | Tennyson Fraser Bradbury | A new aluminium base alloy |
GB650905A (en) * | 1948-07-15 | 1951-03-07 | Rolls Royce | Aluminium alloy |
EP0489427A1 (en) * | 1990-12-05 | 1992-06-10 |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 Surface-coated aluminum material |
JP2001335923A (ja) * | 2000-05-22 | 2001-12-07 | Toshiba Corp |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
CN101484604A (zh) * | 2006-07-07 | 2009-07-15 | 阿勒里斯铝业科布伦茨有限公司 | Aa2000系列铝合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48561B (zh) | 2012-07-03 | 2014-08-11 | Truan Sheng Lui | 車輛用之鋁合金煞車卡鉗組成物 |
US10208371B2 (en) | 2016-07-13 | 2019-02-19 | Apple Inc. | Aluminum alloy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cosmetic appeal |
US20190032175A1 (en) | 2017-02-01 | 2019-01-31 | Hrl Laboratories, Llc | Aluminum alloys with grain refin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US20200199716A1 (en) * | 2018-12-24 | 2020-06-25 | Hrl Laboratories, Llc |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high-temperature aluminum alloys, and feedstocks for making the same |
CN108559894B (zh) | 2018-05-17 | 2019-10-18 | 宝鸡文理学院 | 一种高强高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98000B (zh) | 2019-03-29 | 2020-12-15 | 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2-03 CN CN202010078483.2A patent/CN113201673B/zh active Active
- 2020-06-30 US US16/917,110 patent/US202102387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1
- 2021-08-05 US US17/395,317 patent/US1159798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18700A (en) * | 1946-11-09 | 1949-02-25 | Tennyson Fraser Bradbury | A new aluminium base alloy |
GB650905A (en) * | 1948-07-15 | 1951-03-07 | Rolls Royce | Aluminium alloy |
EP0489427A1 (en) * | 1990-12-05 | 1992-06-10 |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 Surface-coated aluminum material |
JP2001335923A (ja) * | 2000-05-22 | 2001-12-07 | Toshiba Corp |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
CN101484604A (zh) * | 2006-07-07 | 2009-07-15 | 阿勒里斯铝业科布伦茨有限公司 | Aa2000系列铝合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63617A1 (en) | 2021-11-25 |
CN113201673A (zh) | 2021-08-03 |
US20210238715A1 (en) | 2021-08-05 |
US11597985B2 (en) | 2023-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01673B (zh) | 铝合金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592444B (zh) | 一种700-720MPa强度耐热高抗晶间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391562B (zh) | 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012366A (zh) | Co 基合金锻造部件 | |
WO2016015588A1 (zh) | 一种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12197B (zh) | 一种铝硅镁系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92445A (zh) | 720-740MPa冷挤压Al-Zn-Mg-Cu-Ti铝合金及制备方法 | |
CN117646138A (zh) | 一种隔爆防爆用铝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7502802A (zh) | 一种油气开采暂堵工具用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7821813B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铝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 | |
TWI721769B (zh) | 鋁合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8034874A (zh) | 一种含钼铼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746215B1 (ko) | 알루미늄 합금 | |
JP2013231224A (ja) | 曲げ加工性に優れた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材 | |
JP7340875B2 (ja) | 共晶組織を含有する銅チタン合金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 |
JP7472318B2 (ja) |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及びアルミニウム合金鋳物材 | |
CN116391059A (zh) | 铝合金 | |
CN110629081B (zh) | 新型耐热高强度高塑性耐腐蚀Al-Cu-Mg-Zn-Ti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22970A (zh) | Mn、Zr复合合金化的高抗晶间腐蚀6000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927906B (zh) | 一种低镍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961170B (zh) | 600MPa强度级高强度高抗晶间腐蚀SiCw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15491552B (zh) | 一种耐腐蚀铸造铝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6790936B (zh) | 一种复合共格析出强化Cu-Ni-Co-Al-Ti-Nb-V-Si耐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TWI741962B (zh) | 鋁鎳銅合金及其製造方法 | |
CN113444925B (zh) | 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