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6862A - 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96862A CN113196862A CN201980082932.6A CN201980082932A CN113196862A CN 113196862 A CN113196862 A CN 113196862A CN 201980082932 A CN201980082932 A CN 201980082932A CN 113196862 A CN113196862 A CN 1131968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wireless lan
- lan terminal
- rate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2—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location registers or mobility ser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LAN终端(10),其发送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接入点(20),其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10)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并且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10)。无线LAN终端(10)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在无线LAN通信系统中,接入点和无线LAN(局域网)终端具有被称为多速率控制的切换通信速率的功能,并且与多速率控制相关的技术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当建立接入点和无线LAN终端之间的链路时基于发送/接收速率来设置无线LAN终端能够使用的最大发送速率和最小发送速率。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664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当无线LAN终端不能再与无线LAN终端当前所连接的接入点通信时,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以进行从接入点到另一接入点的重新连接。当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时,无线LAN终端基于无线电波强度和通信重试状态来判断是否在无线LAN终端侧进行漫游,并且如果判断结果满足上述用于进行漫游的条件,则进行漫游。
应当注意,关于无线LAN终端,存在用作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终端。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优选总是连接到相同的接入点,例如最接近该无线LAN终端的接入点。即,优选防止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
然而,考虑到整个无线LAN网络的系统配置,安装在固定位置并使用的无线LAN终端可以进行非预期的漫游。这是因为无线电波强度和通信重试不能由接入点控制,因此不能进行预期的漫游控制。即,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防止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的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LAN终端,其被配置为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
接入点,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并且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其中,所述无线LAN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接入点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LAN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将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发送到接入点,并且从所述接入点接收与用于与所述接入点的通信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以及
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程序使得计算机:
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以及
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的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当CL连接到AP时的操作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AP的操作示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示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示例的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LAN终端等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注意,为了明确说明,以下描述和附图被部分省略并适当简化。此外,在整个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相同的要素,并且根据需要省略冗余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考图1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通信系统1是无线LAN通信系统。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LAN终端10和接入点(AP)20。
无线LAN终端10进行用于连接到接入点20的处理(使无线LAN终端10属于接入点20的处理),然后进行与接入点20的无线电通信。无线LAN终端10可以被称为使用接入点20作为无线主单元的无线从站,或者可以替代地被称为客户端(CL)。
无线LAN终端10包括通信单元11和通信控制单元12。
通信单元11向接入点20发送指示无线LAN终端10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此外,通信单元11从接入点20接收与用于与接入点20通信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
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无线LAN终端10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信息。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无线LAN终端10是移动站的信息,该移动站是被移动和使用的终端或者将被移动和使用的终端。换句话说,当第一信息指示无线LAN终端10是移动站时,第一信息指示无线LAN终端10不是固定站。
第二信息是与可以由无线LAN终端10和接入点20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的在无线LAN终端10和接入点20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速率有关的信息。能够设置的通信速率可以是能够由无线LAN终端10和接入点20这两者支持的通信速率。
通信控制单元12基于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与接入点20通信。
接入点20包括通信单元21和选择单元22。
通信单元21从无线LAN终端10接收第一信息,并且将与后述的选择单元22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无线LAN终端10。
选择单元22基于第一信息,从与无线LAN终端10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在通信中使用的通信速率。当第一信息指示无线LAN终端10是固定站时,选择单元22从在与无线LAN终端10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高通信速率(最大发送速率)和最低通信速率(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即,选择单元22从在与无线LAN终端10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一些通信速率。
如上所述,无线LAN终端10向接入点20发送与无线LAN终端10是否是固定站有关的第一信息。当无线LAN终端10是固定站时,接入点20不选择在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而是仅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一些通信速率。
应当注意,在无线电通信中,通信速率越低,建立通信越容易。如上所述,接入点20针对作为固定站的无线LAN终端10选择一些通信速率,而不是选择在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因此,与选择了在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的情况相比,在选择了一些通信速率的情况下,无线LAN终端10和接入点20更可能使用较低的通信速率来进行通信。这使得建立通信变得更容易。变得容易建立通信的事实意味着不太可能发生通信重试;即,可以防止漫游的发生。因此,通过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可以防止固定安装的无线LAN终端进行漫游。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是更详细地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配置示例。图2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通信系统100是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中那样的无线LAN通信系统。通信系统100包括CL 30、CL 40和AP 50。注意,通信系统100包括CL 30和CL40的两个无线LAN终端,但是通信系统100可以仅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LAN终端。
CL 30和CL 40各自是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LAN终端10相对应的无线LAN终端。CL 30和CL 40是进行用于连接到AP 50的处理并进行与AP 50的无线电通信的客户端。CL 30和CL 40可以被称为使用AP 50作为无线主单元的无线从站。CL 30和CL 40可以是例如移动电话终端、智能电话终端、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装置或无线路由器等。
CL 30和CL 40是在无线LAN标准中支持使用5GHz频带的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a的无线LAN终端。CL 30和CL 40支持由上述无线LAN标准支持的6Mbps、9Mbps、12Mbps、18Mbps、24Mbps、36Mbps、48Mbps和54Mbps的通信速率。
注意,当然,由CL 30和CL 40支持的上述无线LAN标准和上述通信速率仅是示例。因此,CL 30和CL 40可以支持IEEE 802.11g和/或IEEE 802.11n,该IEEE 802.11n用于支持高达600Mbps的通信速率。可选地,CL 30和CL 40可以支持IEEE 802.11ac和/或IEEE802.11ax,该IEEE 802.11ac用于支持6930Mbps的通信速率。
CL 30是作为以固定方式安装的固定站操作的无线LAN终端。CL 40是作为被移动和使用的移动站或者将被移动和使用的移动站操作的无线LAN终端。仅要求CL 30和CL 40是具有稍后描述的功能单元的无线LAN终端,因此它们可以是具有相同配置的无线LAN终端或具有不同配置的无线LAN终端。注意,为了简化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CL 30和CL 40是具有相同配置的无线LAN终端。
AP 50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入点20相对应。AP 50是使用CL 30和CL 40作为无线从站的无线主单元。AP 50可以是例如无线基站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中继设备。在无线LAN标准中,AP 50支持使用5GHz频带的IEEE 802.11a。AP 50支持由上述无线LAN标准所支持的6Mbps、9Mbps、12Mbps、18Mbps、24Mbps、36Mbps、48Mbps和54Mbps的通信速率。
注意,当然,由AP 50支持的上述无线LAN标准和上述通信速率仅是示例。仅要求AP50支持由CL 30和CL 40所支持的无线LAN标准和通信速率。因此,AP 50可以支持IEEE802.11g或IEEE 802.11n。可选地,AP 50可以支持IEEE 802.11ac或IEEE 802.11ax。
<CL(客户端)的配置示例>
接着,将描述CL 30和CL 40的配置示例。如上所述,由于CL 30和CL 40是具有相同配置的无线LAN终端,因此将首先描述CL 30的配置示例。此后,将描述CL 40的配置示例,并且将适当地省略与CL 30的配置相同的配置的描述。
将描述CL 30的配置示例。CL 30包括通信单元31和通信控制单元32。
通信单元31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11相对应。当CL 30连接到(属于)AP 50时,通信单元31将指示CL 30是固定站还是移动站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包括在探测请求消息中,并将该消息发送到AP 50。由于CL 30是固定站,因此通信单元31向AP 50发送包括设置了“固定站”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
此外,当CL 30连接到(属于)AP 50时,通信单元31接收包括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通信单元31从关联响应消息获取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是与由CL 30和AP 50支持的通信速率中的由AP 50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32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单元12相对应。紧接在与AP50的连接完成之后以及紧接在与AP 50的通信在其已建立后被断开之后,通信控制单元32基于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来尝试与AP 50通信。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32从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包括的通信速率中按从最高通信速率开始的顺序选择通信速率,并且使用所选择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例如,假设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设置5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大通信速率)、2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之间的中间通信速率)以及6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小通信速率)。通信控制单元32首先选择54Mbps的通信速率,并且使用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当通信控制单元32未能以54Mbps的通信速率与AP 50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32递增地增加重试次数,再次选择54Mbps的通信速率,并且使用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当通信控制单元32未能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32递增地增加重试次数,接着选择24Mbps的通信速率,并且使用2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当通信控制单元32未能以24Mbps的通信速率与AP 50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32递增地增加重试次数,接着选择6Mbps的通信速率,并且使用6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此外,当重试次数小于进行漫游的预定次数并且通信控制单元32不能以最小通信速率进行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32继续以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重试次数超过上述预定次数或建立通信为止。
如上所述,仅当通信速率为54Mbps(其为最大通信速率)时,通信控制单元32进行一次通信重试。注意,当使用中间通信速率没有建立与AP 50的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32可以使用中间通信速率进行通信重试。
接着,将描述CL 40的配置示例。CL 40包括通信单元41和通信控制单元42。通信单元41具有与通信单元31相同的配置,通信控制单元42具有与通信控制单元32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CL 30和CL 40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中的一个是固定站,而另一个是移动站。因此,将根据无线LAN终端是移动站的假设给出对CL 40的配置的以下描述。
由于CL 40是移动站,因此通信单元41向AP 50发送包括设置了“移动站”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
紧接在与AP 50的连接完成之后,以及紧接在与AP 50的通信在其已建立后被断开之后,通信控制单元42从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包括的通信速率中按从最高通信速率开始的顺序选择通信速率,并且使用所选择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当通信控制单元42未能进行通信时,它针对各个通信速率进行一次重试。
<AP(接入点)的配置示例>
接着,将描述AP 50的配置示例。AP 50包括通信单元51、选择单元52和通信控制单元53。
通信单元51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21相对应。当CL 30和CL 40连接到(属于)AP 50时,通信单元51接收包括固定站/移动站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通信单元51从探测请求消息获取固定站/移动站信息。
此外,通信单元51将与由稍后将描述的选择单元52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信息设置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并且向CL 30和CL 40发送包括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
选择单元52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单元22相对应。选择单元52基于由通信单元51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从在与CL 30和CL 40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用于与CL 30和CL 40通信的通信速率。具体地,选择单元52基于由通信单元51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从CL 30、CL40和AP 50支持的通信速率中选择用于通信的通信速率。
当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指示“移动站”时,选择单元52选择CL 40和AP 50支持的所有通信速率。
当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指示“固定站”时,选择单元52从CL 30和AP 50支持的通信速率中选择5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大通信速率)、2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中间通信速率)和6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小通信速率)。
注意,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选择单元52仅选择一个中间通信速率,但是可以替代地选择多个中间通信速率,中间通信速率的数量为5个或更少,或者替代地选择除了24Mbps之外的通信速率作为中间通信速率。可选地,选择单元52可以选择作为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两个通信速率,而不选择中间通信速率。
通信控制单元53是控制与CL 30和CL 40的通信的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53管理发送到CL 30和CL 40的所使用的通信速率,并且当CL 30和CL 40尝试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53从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中确定CL 30和CL 40使用的通信速率。当通信控制单元53能够以CL 30和CL 40所使用的通信速率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53建立通信。当CL 30和CL 40尝试通信并且通信控制单元53未能从CL 30和CL 40接收一些发送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53向CL 30和CL 40发送指示不能建立通信的信息和消息中的至少一个。
<通信系统的操作示例>
接着,将参考图3至6来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操作示例。
首先,将描述图3。图3是用于说明当CL连接到AP时的操作示例的图。注意,由于CL30和CL 40基本上进行相同的操作,因此将使用CL 30给出描述,并且当CL 40的操作不同于CL 30的操作时,也将描述CL 40的操作。
首先,CL 30的通信单元31向AP 50的通信单元51发送探测请求消息以连接到AP50(步骤S1)。通信单元31发送探测请求消息以向AP 50询问SSID(服务集标识符)是否是用于请求连接的SSID。此外,通信单元31将与CL 30是固定站还是移动站有关的信息设置在固定站/移动站信息中,将固定站/移动站信息包括在探测请求消息中,并且将该消息发送到通信单元51。当通信单元51接收到探测请求消息时,它获取固定站/移动站信息。
当CL 30连接到AP 50时,通信单元31将“固定站”设置在固定站/移动站信息中,将该信息包括在探测请求消息中,并且将该消息发送到AP 50。另一方面,当CL 40连接到AP50时,通信单元41将“移动站”设置在固定站/移动站信息中,将该信息包括在探测请求消息中,并且将该消息发送到AP 50的通信单元51。
接着,当探测请求消息中包括的SSID与AP 50的SSID一致时,AP 50的通信单元51向CL 30的通信单元31发送探测响应消息(步骤S2)。
接着,为了在CL 30和AP 50之间交换认证信息,通信单元31向通信单元51发送认证请求消息(步骤S3),并且通信单元51向通信单元31发送认证响应消息(步骤S4)。
接着,通信单元31向通信单元51发送关联请求消息作为向通信单元51的连接请求(步骤S5)。
这里,选择单元52基于探测请求消息中所包括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来选择用于与CL 30通信的通信速率,并且向通信单元51通知所选择的通信速率。然后,通信单元51将与选择单元52发送了通知的通信速率有关的信息设置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将该信息包括在关联响应消息中,并且将该消息发送到通信单元31(步骤S6)。注意,在关联请求和针对该请求的关联响应的交换中,CL 30和AP 50交换诸如连接中的加密等的要使用的安全设置。
最后,当成功地进行了从步骤S1到步骤S6的操作时,完成通信单元31和通信单元51之间的连接(步骤S7)。
接着,将参考图4描述AP 50的操作示例。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AP的操作示例的图。具体地,图4示出从通信单元51接收到探测请求消息起直到通信单元51向CL 30或CL 40发送关联响应消息为止所进行的操作的示例。
首先,当通信单元51接收到探测请求消息时,通信单元51从探测请求消息中获取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步骤S11)。通信单元51将所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发送到选择单元52。
接着,选择单元52判断所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是否指示固定站(步骤S12)。
如果所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指示固定站(步骤S12中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如果所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指示固定站,则选择单元52从CL30和AP 50能够支持的通信速率中选择三个通信速率,即最大通信速率、中间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步骤S13)。选择单元52选择54Mbps的通信速率作为最大通信速率、24Mbps的通信速率作为中间通信速率、以及6Mbps的通信速率作为最小通信速率。选择单元52将所选择的通信速率发送到通信单元51。
另一方面,如果所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指示移动站(步骤S12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如果所获取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指示移动站,则选择单元52选择CL30和AP 50能够支持的所有通信速率(步骤S14)。
接着,通信单元51将由选择单元52选择的通信速率设置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将该信息包括在关联响应消息中,并且将该消息发送给通信单元31(步骤S15)。然后,通信控制单元32基于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尝试与通信单元51通信。换句话说,CL 30和AP50操作使得它们仅以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包括的通信速率来进行通信。
接着,将参考图5描述当进行CL 40和AP 50之间的通信的重试时的操作示例。由于CL 40是移动站,因此图5示出用于说明作为移动站的无线LAN终端和AP 50的操作示例的图。图5所示的操作紧接在CL 40连接到AP 50之后进行,以及紧接在CL 40与AP 50建立通信后CL 40与AP 50断开之后再次进行。
首先,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中的最高通信速率向CL 40发送数据。发送到CL 40的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包括的通信速率是可以由CL 40和AP 50支持的所有通信速率。因此,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作为最大通信速率的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当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作为最大通信速率的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并且发现不能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42再次使用作为最大通信速率的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作为第一次重试。
当第一次重试的通信尝试失败时,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包括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且未使用的通信速率中的最高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即,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48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在最大通信速率之后的次最高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当第二次重试的通信尝试失败时,通信控制单元42再次使用48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当第二次重试的通信尝试失败时,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包括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且未使用的通信速率中的最高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即,通信控制单元42使用36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次最高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此后,通信控制单元42从包括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的通信速率中依次选择通信速率,使得所选择的通信速率逐渐变低,并且每当使用所选择的通信速率的通信尝试失败时,通信控制单元42重复进行一次重试。然后,当通信重试次数达到预定次数(诸如用于进行漫游的阈值等)时,通信控制单元42进行从AP 50到另一AP的漫游。注意在图中5,假设预定次数是15。
接着,将参考图6描述当进行CL 30和AP 50之间的通信的重试时的操作示例。由于CL 30是固定站,因此图6示出用于说明作为固定站的无线LAN终端和AP 50的操作示例的图。图6所示的操作紧接在CL 30连接到AP 50之后进行,以及紧接在CL 30与AP 50建立通信后CL 30与AP 50断开之后再次进行。注意在图6中,如图5那样,假设进行漫游的重试的预定次数是15。
首先,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包括的通信速率中的最高通信速率来发送数据。发送到CL 30的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包括的通信速率是5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大通信速率)、2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中间通信速率)、以及6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小通信速率)。因此,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作为最大通信速率的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当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作为最大通信速率的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并且发现不能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作为最大通信速率的54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作为第一次重试。
当第一次重试的通信尝试失败时,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包括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且未使用的通信速率中的最高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即,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24Mbps的通信速率(其为最大通信速率之后的次最高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
如三角形符号所示,假设例如在第二次重试的通信尝试中,AP 50未能接收一些所发送的数据。然后,通信控制单元53向通信控制单元32发送指示AP 50未能接收一些数据的信息或消息。通信控制单元53识别出无法建立与AP 50的通信。然后,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作为最小通信速率的6Mbps的通信速率尝试与AP 50通信,而不是使用24Mbps的通信速率再次进行通信重试。即,当通信控制单元32使用中间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然后失败时,通信控制单元32不进行重试。
当使用作为最小通信速率的6Mbps的通信速率的通信尝试失败并且重试次数小于进行漫游的预定次数时,通信控制单元32继续使用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重试次数超过进行漫游的预定次数或建立与AP 50的通信为止。如上所述,在无线电通信中,通信速率越低,建立通信越容易。因此,通信控制单元32继续使用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进行漫游的重试次数超过预定次数为止。结果,如图6所示的第五次重试所示,CL 30可以在不超过重试的预定次数的情况下建立与AP 50的通信。即,通过这样做,CL 30可以在超过导致漫游的重试的预定次数之前建立与AP 50的通信。
如上所述,AP 50针对作为固定站的CL 30仅选择最大通信速率、中间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而不选择CL 30和AP 50能够支持的所有通信速率,并且将这些通信速率发送到CL 30。如上所述,在无线电通信中,通信速率越低,建立通信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与通过依次改变彼此支持的通信速率相比,通过从开始以较低的速率进行通信,在更快的阶段建立CL 30和AP 50之间的通信。
此外,当CL 30使用中间通信速率尝试通信并且发现不能建立通信时,CL 30进行操作使得继续使用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而不是进行重试。变得容易建立通信这一事实意味着不太可能发生通信重试;即,可以防止漫游的发生。因此,通过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可以防止固定安装的CL 30进行漫游。
在固定站中,无线电波的状态可能暂时改变,导致通信重试。然而,由于固定站被固定地安装,无线电波的状态基本上很少改变,因此优选总是尽可能地连接到相同的接入点。通过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可以防止固定安装的CL 30进行漫游并维持CL 30可以继续与AP 50通信的状态。
此外,优选使作为移动站的CL 40以高通信速率进行通信。因此,针对作为移动站的CL 40,AP 50将能够由CL 40和AP 50支持的所有通信速率设置在所使用的通信速率信息中,并且将该信息发送到CL 40。因此,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使得作为移动站的CL 40能够以高通信速率进行通信。
注意,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无线LAN终端是固定站时,无线LAN终端向接入点发送设置了“固定站”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而当无线LAN终端是移动站时,无线LAN终端向接入点发送设置了“移动站”的固定站/移动站信息。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仅当无线LAN终端是固定站时,无线LAN终端可以向接入点发送指示无线LAN终端是“固定站”的信息,并且当无线LAN终端是移动站时,无线LAN终端可以不向接入点发送指示无线LAN终端是“移动站”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当AP 50从无线LAN终端接收到指示无线LAN终端是“固定站”的信息时,AP 50将无线LAN终端确定为“固定站”,并且当AP 50没有接收到指示无线LAN终端是“固定站”的信息时,AP 50将无线LAN终端确定为“移动站”。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LAN终端10、接入点20、CL 30、CL 40和AP 50(以下统称为无线LAN终端10等)可以具有以下硬件配置。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能够实现无线LAN终端等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7,无线LAN终端10等包括多个天线1201-1至1201-N、网络接口1202、处理器1203和存储器1204。多个天线1201-1至1201-N和网络接口1202用于与包括通信终端60的其它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接口1202可以包括例如符合IEEE 802.11系列和IEEE 802.3系列等的网络接口卡(NIC)。
处理器1203从存储器1204加载软件(计算机程序)并执行所加载的软件,由此进行参考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流程图描述的无线LAN终端10等的处理。处理器1203可以是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或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1203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1204由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构成。存储器1204可以包括与处理器1203分离的存储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1203可以经由I/O接口(未示出)访问存储器1204。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存储器1204用于存储软件模块。处理器1203从存储器1204加载这些软件模块并执行所加载的软件模块,从而可以进行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LAN终端10等的处理。
如参考图7所述,无线LAN终端10等中包括的各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包括使计算机进行参考附图描述的算法的指令。
在上述示例中,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程序并将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例如,柔性盘、磁带和硬盘驱动器)、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此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CD-ROM(只读存储器)、CD-R和CD-R/W。此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包括例如掩模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ROM)、闪速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此外,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适当地修改。此外,本发明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示例性实施例来实现。
此外,以上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LAN终端,其被配置为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
接入点,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并且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其中,所述无线LAN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补充说明2)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接入点选择用于指示所述最大通信速率和所述最小通信速率之间的通信速率的中间通信速率。
(补充说明3)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接入点选择多个所述中间通信速率。
(补充说明4)
根据补充说明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无线LAN终端不能以所述第二信息所包括的通信速率中的第一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无线LAN终端递增地增加重试的次数并且以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速率的第二通信速率尝试通信,以及
在重试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并且所述无线LAN终端不能以所述最小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无线LAN终端继续以所述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重试的次数超过所述预定次数或建立通信为止。
(补充说明5)
根据补充说明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不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接入点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接入点将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有关的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补充说明6)
根据补充说明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无线LAN终端将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接入点,以及
所述接入点将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补充说明7)
一种接入点,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补充说明8)
根据补充说明7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用于指示所述最大通信速率和所述最小通信速率之间的通信速率的中间通信速率。
(补充说明9)
根据补充说明8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多个所述中间通信速率。
(补充说明10)
根据补充说明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中,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不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选择单元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
(补充说明11)
根据补充说明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无线LAN终端接收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并且将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补充说明12)
一种无线LAN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将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发送到接入点,并且从所述接入点接收与用于与所述接入点的通信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补充说明13)
根据补充说明12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中,
在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不能以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中的第一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递增地增加重试的次数并且以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速率的第二通信速率尝试通信,以及
在重试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并且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不能以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够设置的通信速率中的最小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继续以所述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重试的次数超过所述预定次数或者建立通信为止。
(补充说明14)
根据补充说明12或13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将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接入点,并且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
(补充说明15)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以及
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补充说明16)
一种通信控制程序,所述通信控制程序使计算机:
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以及
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8年12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32473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通信系统
10无线LAN终端
11、21、31、41、51通信单元
12、32、42、53通信控制单元
20接入点
22、52选择单元
30、40CL(客户端)
50AP(接入点)
Claims (16)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LAN终端,其被配置为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
接入点,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并且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其中,所述无线LAN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接入点选择用于指示所述最大通信速率和所述最小通信速率之间的通信速率的中间通信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接入点选择多个所述中间通信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无线LAN终端不能以所述第二信息所包括的通信速率中的第一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无线LAN终端递增地增加重试的次数并且以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速率的第二通信速率尝试通信,以及
在重试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并且所述无线LAN终端不能以所述最小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无线LAN终端继续以所述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重试的次数超过所述预定次数或建立通信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不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接入点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接入点将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有关的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无线LAN终端将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接入点,以及
所述接入点将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7.一种接入点,包括:
通信部件,用于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以及
选择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
其中,所述通信部件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选择部件选择用于指示所述最大通信速率和所述最小通信速率之间的通信速率的中间通信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选择部件选择多个所述中间通信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中,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不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选择部件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选择部件选择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所有通信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从所述无线LAN终端接收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并且将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12.一种无线LAN终端,包括:
通信部件,用于将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发送到接入点,并且从所述接入点接收与用于与所述接入点的通信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部件,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尝试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中,
在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不能以所述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通信速率中的第一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控制部件递增地增加重试的次数并且以低于所述第一通信速率的第二通信速率尝试通信,以及
在重试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并且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不能以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够设置的通信速率中的最小通信速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控制部件继续以所述最小通信速率尝试通信,直到重试的次数超过所述预定次数或者建立通信为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无线LAN终端,其中,所述通信部件将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探测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接入点,并且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包括所述第二信息的关联响应消息。
1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以及
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16.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有通信控制程序,所述通信控制程序使计算机:
从无线LAN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否是固定安装的固定站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无线LAN终端是所述固定站的情况下,从在与所述无线LAN终端的通信中能够设置的多个通信速率中选择包括最大通信速率和最小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以及
将与所选择的通信速率有关的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LAN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32473 | 2018-12-12 | ||
JP2018232473A JP6645665B1 (ja) | 2018-12-12 | 2018-12-12 | 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lan端末、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PCT/JP2019/040507 WO2020121642A1 (ja) | 2018-12-12 | 2019-10-15 | 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lan端末、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96862A true CN113196862A (zh) | 2021-07-30 |
CN113196862B CN113196862B (zh) | 2024-09-24 |
Family
ID=6956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2932.6A Active CN113196862B (zh) | 2018-12-12 | 2019-10-15 | 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79775B2 (zh) |
JP (1) | JP6645665B1 (zh) |
CN (1) | CN113196862B (zh) |
WO (1) | WO2020121642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37934A1 (en) * | 2004-04-19 | 2005-10-27 | Pioneer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810048A (zh) * | 2003-04-23 | 2006-07-26 | 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 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076107A (zh) * | 2009-11-24 | 2011-05-25 | 索尼公司 | 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方法和程序 |
US20150005016A1 (en) * | 2013-06-26 | 2015-0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tilizing motion detection in estimating variability of positioning related metrics |
CN105760128A (zh) * | 2016-02-22 | 2016-07-1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JP2016174303A (ja) * | 2015-03-17 | 2016-09-29 |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lan通信装置 |
US20160366702A1 (en) * | 2014-02-14 | 2016-12-15 | Nec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0578A (ja) * | 2001-09-28 | 2003-04-11 | Canon Inc | 無線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伝送方式選択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JP2005286642A (ja) | 2004-03-29 | 2005-10-13 | Nec Corp | 無線lanシステムとそのマルチレート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と端末局装置 |
JP2006217110A (ja) * | 2005-02-02 | 2006-08-17 | Nec Corp | 無線lanシステムとそのマルチレート制御方法 |
KR102300098B1 (ko) * | 2014-10-15 | 2021-09-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연결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통신 연결 방법 |
JP2016213568A (ja) * | 2015-04-30 | 2016-12-15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用集積回路 |
US9967884B2 (en) * | 2015-11-10 | 2018-05-08 | Netgear, Inc. | Dedicated backhaul for whole home coverage |
-
2018
- 2018-12-12 JP JP2018232473A patent/JP6645665B1/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5 WO PCT/JP2019/040507 patent/WO20201216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0-15 CN CN201980082932.6A patent/CN113196862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15 US US17/298,816 patent/US11979775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25 US US18/422,589 patent/US2024016373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0048A (zh) * | 2003-04-23 | 2006-07-26 | 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 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
US20050237934A1 (en) * | 2004-04-19 | 2005-10-27 | Pioneer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02076107A (zh) * | 2009-11-24 | 2011-05-25 | 索尼公司 | 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方法和程序 |
US20150005016A1 (en) * | 2013-06-26 | 2015-0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tilizing motion detection in estimating variability of positioning related metrics |
US20160366702A1 (en) * | 2014-02-14 | 2016-12-15 | Nec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JP2016174303A (ja) * | 2015-03-17 | 2016-09-29 |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lan通信装置 |
CN105760128A (zh) * | 2016-02-22 | 2016-07-1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96274A (ja) | 2020-06-18 |
WO2020121642A1 (ja) | 2020-06-18 |
JP6645665B1 (ja) | 2020-02-14 |
US20240163733A1 (en) | 2024-05-16 |
US20220038958A1 (en) | 2022-02-03 |
CN113196862B (zh) | 2024-09-24 |
US11979775B2 (en) | 202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03701A1 (zh) |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8997175B2 (en) |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 wireless LAN system for the same | |
CN107666694B (zh) | 在分布式ap间切换的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
JP2019536304A (ja) | ビーム管理方法、端末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US20140181943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es wirelessly connected under authentification | |
CN111866849B (zh) | 基于双通信卡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 |
US20190053041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iggering connection status reporting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
JP4690260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10177384B (zh) | 接入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3130471A1 (zh) |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601841B2 (en) | Radio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193618A1 (en) | Relaying techniques for d2d 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
US20130252573A1 (en) | Emergency Call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CN114616881A (zh) | 上行链路和侧链路通信之间的优先级排序 | |
US12082066B2 (en) |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device,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base station | |
EP3435733B1 (en) |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KR20140113231A (ko) | 다중 채널 무선접속장치 | |
CN113196862B (zh) | 通信系统、接入点、无线lan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 |
KR102552869B1 (ko) | 5g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lte 및 nr 액세스간 트래픽 경로 제어를 위한 기구 및 방법 | |
EP3565372B1 (en) |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8120284A (zh) | 处置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 | |
JP6892135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110159847A1 (en) |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rol of push-to-talk communication | |
US20170223666A1 (en) | Method and First Network Node for Managing a Request for Connectivity for a Service of a Wireless Device | |
US20240349071A1 (en) | Base station control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gra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