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169810B - 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810B
CN113169810B CN201880099727.6A CN201880099727A CN113169810B CN 113169810 B CN113169810 B CN 113169810B CN 201880099727 A CN201880099727 A CN 201880099727A CN 113169810 B CN113169810 B CN 113169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bits
bits
aggregation level
encod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7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810A (zh
Inventor
朱凯
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在发射机处被执行并且包括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的步骤,其中,该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以及交织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步骤,其中,该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Description

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ambiguity)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发现了针对5G新无线电(NR)系统的聚合级别(AL)8和16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之间的歧义性问题。先前已经在下行链路(DL)控制和速率匹配的上下文中讨论了此问题。尚未针对3GPP内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达成解决此问题的协议。
在当前的3GPP Rel-15规范下的歧义性问题通常意味着例如当gNodeB(gNB)试图使用AL8在PDCCH上发送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比特(具有等于或少于108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时,用户设备(UE)有可能在使用假设的聚合级别16进行盲检测时取得成功,反之亦然,这是由Rel-15极化(Polar)码的速率匹配规则和嵌套特性所导致的。
由于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已经提出了与eMBB不同的更严格的服务要求,因此,最有可能使用更高的AL,以便即使在良好的信道条件下也确保超高的可靠性。因此,遇到歧义性问题的概率很高。由于当前歧义性问题的存在,gNB和UE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速率匹配模式将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将导致在接收机侧出现灾难性的解码。
例如,在R1-1802898中,给出了利用AL16发送40个DCI比特的PDCCH的示例。根据在3GPP Rel-15规范中所定义的速率匹配,首先对40个DCI比特进行Polar编码,进而其被重复若干次,以便适应16个控制信道元素(CCE)的物理资源大小(相当于1728比特)。因此,如果UE在使用AL8的假定的情况下对这些编码和速率匹配(重复)的DCI比特进行解码,那么当信噪比(SNR)足够高时,存在所尝试的解码可能被成功(包括通过CRC)的机会。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不利的结果,例如错误的速率匹配模式和对PDSCH资源的划分的错误理解。
此外,当将来引入更高的聚合级别(例如,AL32、AL64)时,此问题预计会导致更多的问题,除非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歧义性问题,已有的解决方案优选地假设无论在发射机(Tx)侧使用AL8还是AL16,都在接收机(Rx)侧使用AL16来进行盲检测。该解决方案很简单,但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尤其是对于URLLC。如果URLLC始终使用AL8和AL16来进行传输,则在资源利用率方面可能会有重大损失,其原因将在下面进行解释。
最新的Rel-15规范允许将未被占用的PDCCH CORESET资源用于PDSCH。由于URLLC对延迟非常敏感,因此,在PDCCH之后尽可能快地甚至同时启动PDSCH将是有益的。由于歧义性问题的存在,因此,如果UE认为使用了AL8,那么它可能会认为在PDCCH资源周围存在数据符号,而如果在发射机侧实际使用了AL16,则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此,在接收机侧使用AL16的假定只可以暂时避免歧义性问题,但以牺牲CORESET重新用于PDSCH的机会为代价。作为结果,可能会影响对于URLLC至关重要的低延迟。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此歧义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将通过提出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以区分AL配置,并相应地确保数据信道的正确检测和解码。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时,还将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原理。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该方法在发射机处被执行。该方法包括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其中,该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该方法还包括交织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其中,该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数量(即,K)之间的比率,确定子块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比率是整数的情况下,该划分可以包括划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以形成至少一个子块,该至少一个子块跨越两个相邻的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划分可以包括划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导致多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包括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分比特和/或重复比特之一的部分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划分可以包括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均等地划分成多个子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划分可以包括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非均等地划分成多个子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2n,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2n-i,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i是整数,其中,0<i≤n。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16,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32,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8和/或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信息比特可以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比特可以包括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其中,该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交织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其中,该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基于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数量(即,K)之间的比率来确定子块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在该比率是整数的情况下,划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以形成至少一个子块,该至少一个子块跨越两个相邻的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划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导致多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包括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分比特和/或重复比特的部分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均等地划分成多个子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非均等地划分成多个子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2n,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2n-i,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i是整数,其中,0<i≤n。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16,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32,第二聚合级别AL2可以包括8和/或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信息比特可以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比特可以包括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的部件,其中,该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该装置还包括用于交织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件,其中,该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根据上述各个方面和实施例,可以解决盲检测的歧义性问题。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益处在通过示例参考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描述时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或字母用于指定相似或等同的元件。附图的示出是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并非按比例绘制,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100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图3示意性地示出用于针对图2中所示的AL16配置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案;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的简化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说明性实施例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应当理解,所有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进一步实践本发明而给出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例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而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另一实施例一起使用以产生又一实施例。为了清楚起见,本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现的所有特征。
在说明书中,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诸如“交织”、“使···交错”、“使···分散”、“使···散布”、“将···重新排序”、“改变···的顺序”、“映射”以及这些词语的不同组合可以互换使用。
在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的提及指示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并非每个实施例都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并非指示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当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影响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无论这些其他实施例是否明确地被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意义。例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发送装置”等可以指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任何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本文使用的术语“接收装置”等可以指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任何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或UE。终端设备或UE可以是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等。此外,非移动的用户设备也可以容易地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用户设备”、“UE”和“终端设备”可以互换使用。类似地,术语“基站”可以表示基站(BS)、节点B(NodeB或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gNodeB(gNB)、以及中继节点(RN)等。
为了说明的目的,将在5G NR系统的上下文中描述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的概念和原理可以更普遍地适用于其他无线网络,例如,第二代(2G)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第三代长期演进(3G-LTE)网络、第四代(4G)网络、4.5GLTE或未来的网络(例如,5G网络)、蜂窝物联网(IoT)RAN、蜂窝无线HW。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可以是指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
(a)仅硬件电路实现,(诸如仅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的实现);
(b)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组合,诸如(如果适用):(i)模拟和/或数字硬件电路与软件/固件的组合;以及(ii)具有软件的硬件处理器的任何部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其一起工作以使诸如移动电话或服务器之类的装置执行各种功能);以及
(c)硬件电路和/或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其需要软件(例如,固件)来操作,但操作不需要软件时可以不存在软件。
“电路”的这一定义适用于在本申请中的该术语的全部使用,包括在任何权利要求中的使用。作为另一个示例,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电路”还覆盖仅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硬件电路或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其伴随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术语“电路”还覆盖(例如且如果适用于具体要求的元件)用于移动设备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服务器、蜂窝网络设备或其他计算或网络设备中的类似集成电路。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应被理解为开放术语,表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下面可以包括其他定义,无论是显式的还是隐式的。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案。如上所述,歧义性问题与Rel-15Polar码的速率匹配和嵌套特性相关联。由于基本的Polar编码和速率匹配过程已经标准化并且现在已经固定,因此,从编码链的角度构想一种简单而鲁棒的机制以区分AL配置,并相应地确保PDSCH的正确检测和解码。
一般地,就AL8/16歧义性而言,通常意味着UE可错误地将AL8配置检测为AL16,反之亦然。因此,此问题实际上有两个方面:AL8被错误地检测为AL16以及AL16被错误地检测为AL8。以下是对可能导致此类歧义性的4种情况的研究的概括:
1)Tx用AL=8发送,并且根据最小AL在Rx侧执行盲检测。如果发生歧义,那么用AL8的检测将会失败,而随后用AL16的检测将会成功。然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2)Tx用AL=8发送,并且根据最高AL在Rx侧执行盲检测。如果发生歧义,那么用AL16的检测将会成功,因此,盲检测将终止。例如,当对于16CCE的第一个8CCE,在Rx侧的SNR很高,而对于16CCE的第二个8CCE,SNR很低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些16CCE将会用AL=16来进行解码。然而,这种情况很少见。
3)Tx用AL=16发送,并且根据最小AL在Rx侧执行盲检测。如果发生歧义,那么用AL8的检测将会成功,因此,盲检测将终止。例如,当信道条件良好时,这是可能的。
4)Tx用AL=16发送,并且根据最高AL在Rx侧执行盲检测。如果发生歧义,那么用AL16的检测将会失败,而随后用AL8的检测将会成功。例如,当16CCE的第二个8CCE遭遇混乱的信道状况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解码器在假设AL=16的情况下执行解码,则解码将会失败。
根据从Polar编码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使用AL8配置的发送被错误地检测为使用AL16配置的发送的情况是极少发生的。因此,双重问题可以简化为单一问题,即,如何确保AL16不会被误检测为AL8,以及如何确保在引入AL32或更高的AL时不会再次发生类似的歧义性问题。如先前所指出的,当发生歧义时,针对Polar码的速率匹配规则是重复,因此,本发明尝试从层1物理编码链解决歧义性问题。
为了确保正确地检测和解码在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控制信息而没有在聚合级别上的混乱,本公开引入了一种用于操纵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划分和交织机制,以便实现盲目检测歧义性的消除。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100的流程图。如图1中的步骤110所示,可以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该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可以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在实施例中,控制信息比特可以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作为替代,控制信息比特可以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作为另一替代,控制信息比特可以包括在当前或将来可用的物理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当前或将来可用的其他控制信息比特。
如图1中的步骤120所示,可以交织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其中,该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如上所述,词语“交织”、“使···交错”、“使···分散”、“使···散布”、“将···重新排序”、“改变···的顺序”、“映射”以及这些词语的不同组合可以无差别地指示改变多个子块的顺序。在实施例中,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顺序可以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顺序不同。
此外,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是一组控制信道元素,每个组的大小由第二聚合级别来确定的。在每个盲检测尝试期间,每个组中的控制信道元素可以根据第二聚合级别而一起被处理。例如,在实施例中,在Tx侧定义的第一聚合级别可以包括2n个控制信道元素的聚合,即,第一聚合级别等于2n,并且在Rx侧用于盲检测尝试的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2n-i个控制信道元素的聚合,即,第二聚合级别等于2n-i,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i是整数,其中,0<i≤n。
例如,第一聚合级别可以是AL16,第二聚合级别可以是AL8。因此,每个根据AL8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大小是8个控制信道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根据AL8,将会执行盲检测尝试以恢复由每组8个控制信道元素携带的控制信息。
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聚合级别可以是AL32,第二聚合级别可以包括AL8和AL16。因此,将会执行盲检测尝试以恢复由每组8个控制信道元素携带的控制信息、以及每组16个控制信道元素携带的控制信息。
在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数量(即,K)之间的比率来确定子块的数量。就此而言,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长度是K个比特。例如,可以导出被放置在与例如采用聚合级别16的16CCE相对应的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编码的DCI有效载荷(包括CRC)比特(在速率匹配之前)的数量之间的比率。进而,可以基于该比率来考虑并决定子块的数量。例如,如果该比率是整数,则子块之一应跨越16CCE的第一半部分和第二半部分。对于另一示例,如果该比率不是整数,则子块的数量可以大于2。下面将关于图2和图4描述更多细节。
在实施例中,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可以被划分以使得多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包括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分比特和/或重复比特的部分比特。基于此划分模式,在后续处理期间,很容易确保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因此,此划分模式可用于各种AL配置中的盲检测。
在实施例中,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可以被均等地划分成多个子块(即,获得多个大小相等的子块)。所得子块的数量可以改变,取决于在均等划分期间针对每个子块而选择的比特数量。实际上,通常大于2的数量是可行的。例如,如果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被四等分,则所得子块的总数将是4个子块。划分可以根据第一聚合级别。例如,当第一聚合级别是AL16时,所得子块的数量可以是4。当第一聚合级别是AL32时,所得子块的数量可以是8。可替代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可以被非均等地划分成多个子块(即,获得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块)。
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可以避免将第二聚合级别误认为第一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歧义性。可以以一个控制信道元素的粒度来执行盲检测。在实施例中,当第一聚合级别是16时,在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尝试可以跨越8个控制信道元素。也就是说,在接收机侧,如果盲检测尝试在每8个控制信道元素上执行,则盲检测将不会成功。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聚合级别是32时,在每8个控制信道元素和/或每16个控制信道元素上执行的采用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尝试将不会成功。
应当理解,作为以上实现方案的补充或替代,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基于其他过程来划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就此而言,子块的数量和大小可以被配置为任何合适的值。此外,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来交织多个子块。换句话说,可以基于其他类似的可用操作和步骤来设计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现在,将关于一些特定实施例描述这些步骤的细节。下面详细说明两种典型情形中的解决方案。
情形1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认为控制信息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包括CRC比特)小于108比特,并且控制信息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包括CRC比特)是不可被108整除的数。发射机使用AL16配置来发送控制信息比特,诸如DCI比特或当前或将来可用的其他控制信息比特。进而,被放置在与采用AL16的16CCE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原始编码的DCI(在速率匹配之前)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不是整数。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原始编码的DCI比特被重复两次。在实践中,重复的次数在通信系统中可以改变。在该实施例中,重复两次原始编码的DCI比特仅是出于演示的目的。如图2中所示,原始编码的DCI比特201由空白灰色部分表示,其长度可以是K个比特,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202由左斜线部分表示。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第二速率匹配的重复203的一部分由右斜线部分表示。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201、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202、以及第二速率匹配的重复203可以彼此完全相同。注意,由于总比特数量的限制,仅16CCE中的第二重复比特中的不完整的一部分可以被与16CCE相对应的物理资源容纳。
如图3中所示,为了解决歧义性问题,在该示例中,简单起见,将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201、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202、以及第二速率匹配的重复203的部分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均等地划分成4个子块,被标记为[0 1 2 3]。进而,使所得子块被交织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交织的子块的比特将要被放置在与采用聚合级别16的16CCE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例如,可以按照例如[3 0 2 1]的顺序来交织总共4个子块。从图3可以看出,在交织之前,子块1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201的部分比特和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202的部分比特。子块3包括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202的部分比特和第二速率匹配的重复203的部分比特。这些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可用于实现AL8/AL16配置的区分,因为在交织之后,所形成的16CCE的第一个8CCE和第二个8CCE都不能使用AL8配置的假定而被正确地解码。另一方面,这些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可以使用AL16配置的假定来正确地解码,因为当在AL16配置下进行盲检测尝试时,可以经由对应的去交织来反转这些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顺序。注意,这种交织的顺序不是唯一的,而是可以根据AL配置,只要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AL8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201不同即可。也就是说,被放置在与总16CCE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8CCE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第一K个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201不同。
注意,执行划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的方式可以与AL配置相关。此外,执行交织所得子块的方式也可以取决于AL。
情形2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考虑以下情况:DCI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包括CRC比特)刚好是108比特或者可被108整除并且小于108。发射机使用AL16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原始编码的DCI比特被重复三次,这同样仅是出于演示的目的。如图4中所示,第一部分是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401(其长度也可以是K个比特,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例如,DCI比特或当前或将来可用的其他控制信息比特,随后是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402、第二速率匹配的重复403、以及第三速率匹配的重复404(即M=3K)。进而,被放置在与采用AL16的16CCE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原始编码的DCI比特的数量(即,K个比特)之间的比率是整数。基于本公开的理念,用于避免图4中所示的歧义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立即有效的。例如,通过划分包括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401、第一速率匹配的重复402、第二速率匹配的重复403和第三速率匹配的重复404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以确保在中间的所得子块之一跨越总16CCE的第一个和第二个8CCE,可以很容易地纠正该问题。因此,在划分和交织之后,被放置在与每个从“0”和“8”的位置开始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也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401不同。在该示例中,控制信道元素从“0”开始索引。
基于以上描述,应当容易理解,所提出的机制也可以应用于AL32或更高AL的情况。用于划分和交织模式的对应的过程与关于AL16描述的上述实施例的过程相同。总体理念可以概括如下:从划分的角度来看,子块的数量可以基于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数量的比率来确定。从交织的角度来看,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在实施例中,在第二聚合级别是AL8的情况下,每个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可以开始于第j个控制信道元素,其中,mod(j,8)==0,此时控制信道元素的索引从“0”开始,并且“mod”表示模运算,即,除后的余数。
总之,本公开内容引入了一种用于操纵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划分和交织机制,以便实现盲检测歧义性的消除。所引入的机制可以确保在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控制信息正确地被检测和解码而没有在聚合级别上的混乱,并相应地进一步确保数据信道的正确检测和解码。
现在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装置500的简化框图。该装置可以被实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可以同时与多个UE通信的基站或在此类基站中实现。例如,基站可以是在5G NR系统中工作的gNB。装置500可操作以执行参考图1、2、3和/或4描述的方法、以及可能的任何其他过程或方法。还应当理解,上述任一方法未必完全由装置500来执行。上述方法的一些步骤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他实体来执行。
装置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诸如数据处理器(DP))以及被耦合到处理器501的至少一个存储器(MEM)502。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被耦合到处理器501的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或收发机)503。MEM502存储程序(PROG)504。PROG 504可以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在相关联的处理器501上执行时使装置500能够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来操作,例如执行上述方法。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和至少一个MEM 502的组合可以形成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处理部件505。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由可由处理器50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电路、软件、固件、硬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501可以具有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MEM 502可以具有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以及可移动存储器。
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 503可以具有利用各种传输分集方案的多个天线,例如以用于支持5G NR技术。例如,装置500可以包括支持波束成形的两个发送天线,或者四个或更多个发送天线。
另外,本公开还可以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其中,该载体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光盘或电子存储设备(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闪存、磁带、CD-ROM、DVD、蓝光光盘等。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以使得实现通过实施例描述的对应的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装置不仅包括现有技术手段,而且还包括用于实现通过实施例描述的对应的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手段,可以包括用于每个单独的功能的单独的部件,或者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两个或更多个功能。例如,这些技术可以采用硬件(一个或多个装置)、固件(一个或多个装置)、电路、软件(一个或多个模块)、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对于固件、电路或软件,可以通过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实现。
上面已经参考方法和装置的框图和流程图描述了本文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框图和流程图的每个框以及框图和流程图的各个框的组合可以通过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加载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产生机器,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流程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框中的指定功能的部件。
此外,虽然以特定顺序描绘了操作,但这不应被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以连续的顺序执行这样的操作,或者需要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以上讨论中包含若干特定的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被解释为对本文所述主题的范围的限制,而应被解释为特定于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地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在多个实施例中实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地,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概念。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描述而非限制本公开而给出的,将理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地,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被认为落入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4)

1.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包括:
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其中,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所述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以及
交织所述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其中,所述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所述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被放置在与采用所述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K之间的比率,确定子块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比率是整数的情况下,则所述划分包括:
划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以形成至少一个子块,所述至少一个子块跨越两个相邻的根据所述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划分包括:
划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导致所述多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包括所述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分比特和/或所述重复比特的部分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划分包括:
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均等地划分成所述多个子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划分包括:
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非均等地划分成所述多个子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级别包括2n,所述第二聚合级别包括2n-i,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i是整数,其中,0<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级别包括16,所述第二聚合级别包括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级别包括32,所述第二聚合级别包括8和/或1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比特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比特包括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在发射机处的所述装置至少:
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其中,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所述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以及
交织所述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其中,所述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所述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进一步:
基于被放置在与采用所述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比特的总数与K之间的比率,确定子块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
在所述比率是整数的情况下,划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以形成至少一个子块,所述至少一个子块跨越两个相邻的根据所述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
划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导致所述多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包括所述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分比特和/或所述重复比特的部分比特。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
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均等地划分成所述多个子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
将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非均等地划分成所述多个子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级别包括2n,所述第二聚合级别包括2n-i,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i是整数,其中,0<i≤n。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级别包括16,所述第二聚合级别包括8。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级别包括32,所述第二聚合级别包括8和/或16。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比特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比特包括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比特。
24.一种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块的部件,其中,所述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包括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和所述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至少M个重复比特;以及
用于交织所述子块以形成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的部件,其中,所述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要被放置在与采用第一聚合级别的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并且其中,被放置在与每个根据第二聚合级别的盲检测控制信道元素组的开始相对应的物理资源上的K个交织的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与所述K个原始编码控制信息比特不同,其中,K是不小于1的整数,M是不小于1的整数。
CN201880099727.6A 2018-12-20 2018-12-20 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169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22490 WO2020124513A1 (en) 2018-12-20 2018-12-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blind detection ambigu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810A CN113169810A (zh) 2021-07-23
CN113169810B true CN113169810B (zh) 2022-08-05

Family

ID=7110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727.6A Active CN113169810B (zh) 2018-12-20 2018-12-20 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9810B (zh)
WO (1) WO202012451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068A (zh) * 2015-02-16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用于无线广播通信系统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装置及方法
CN104683069A (zh) * 2015-02-13 2015-06-03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盲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6535338A (zh) * 2012-09-28 2017-03-22 英特尔公司 用于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盲解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9389B1 (en) * 2005-11-18 2010-06-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8/10 and 64/66 aggregation
CN101860412B (zh) * 2009-04-13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子包处理方法、编码调制方法、处理器、调制编码系统
US8874987B2 (en) * 2011-10-06 2014-10-2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Optimum signal constellation design for high-speed optical transmission
US10075266B2 (en) * 2013-10-09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unequal code block sizes
US10440703B2 (en) * 2017-01-10 2019-10-08 Mediatek Inc.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5G new radio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338A (zh) * 2012-09-28 2017-03-22 英特尔公司 用于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盲解码
CN104683069A (zh) * 2015-02-13 2015-06-03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盲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4618068A (zh) * 2015-02-16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用于无线广播通信系统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24513A1 (en) 2020-06-25
CN113169810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922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leaving data
CN110249558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极化码
US1127168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314952B (zh) 新无线电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设计的方法及其发送设备
CN105075163B (zh) 极化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US1044060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8880566B (zh)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944663B (zh) 一种增强pbch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TWI552542B (zh) 藉遮罩來傳遞天線組態資訊之方法及裝置(一)
US20180131474A1 (en) Baseband processors,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0249539A (zh) 极化码交错和比特选择
KR102662470B1 (ko) 조기 종료를 위해 극성 코드에서 분산 crc를 인터리빙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A27348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dcch detection erro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8146552A1 (en) Crc aided decoding of polar codes
WO20190953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02624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dynamic scheduling
CN110476357A (zh) 极化码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7809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DCCH detection erro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964427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13169810B (zh) 用于消除盲检测歧义性的方法和装置
EP285076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dcch detection erro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952709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信道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00197B (zh) 极性码的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13574806A (zh) 极化编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