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1073B - 电缆对绞机 - Google Patents
电缆对绞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61073B CN113161073B CN202110211807.XA CN202110211807A CN113161073B CN 113161073 B CN113161073 B CN 113161073B CN 202110211807 A CN202110211807 A CN 202110211807A CN 113161073 B CN113161073 B CN 1131610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take
- pay
- wheel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1589086 Bellapiscis mediu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对绞机,属于电缆加工设备的领域,包括机座,机座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收线装置,两个收线装置之间转动连接有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包括两个转动盘、两个绞弓和固定座,两个转动盘正对,转动盘与收线装置转动连接,两个绞弓对称固定连接于两个转动盘之间,转动盘同轴转动连接有导向轴,固定座位于两个导向轴之间且与导向轴固定连接,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导向轴垂直的转动轴,转动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放线盘,转动盘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与导向轴垂直的放线辊,放线辊位于两个绞弓相互背离的一侧。本申请具有多方向的生产电缆,增加电缆生产的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对绞机。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第二大支柱产品,一根大的电缆由多根或者多对小的电缆以一定的螺旋距离绞合而成,以改善电缆的抗弯曲能力和提高电子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如当需要绞合线缆时,电缆对绞机便应用而生。
相关技术可以参考公告号为CN110706866B的中国专利,其公布了一种电缆对绞机,其包括机座和固定设置在机座上的放线机构、收线机构以及牵引机构,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分别位于牵引机构的两侧,放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上方的放线箱、固定设置在放线箱内壁的放线轴和套接在放线轴上的第一放线盘,收线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座上的收线箱、固定设置在收线箱内的收线轴和套接在收线轴上的收线盘,放线轴与收线轴的端部均螺纹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放线盘和收线盘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机座上设置有驱动放线轴与收线轴转动的同步电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电缆生产过程中,电缆绞线出线的方向较为单一,存在有电缆生产效率不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多方向的生产电缆,增加电缆生产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对绞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缆对绞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对绞机,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收线装置,两个所述收线装置之间转动连接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两个转动盘、两个绞弓和固定座,两个所述转动盘正对,所述转动盘与收线装置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绞弓对称固定连接于两个转动盘之间,所述转动盘同轴转动连接有用于电缆通过的导向轴,所述固定座位于两个导向轴之间且与导向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导向轴垂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放线盘,所述转动盘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与导向轴垂直的放线辊,所述放线辊位于两个绞弓相互背离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两股线进行绞线时,将相同的电缆放置到两个放线盘上,然后使两个放线盘上的电缆分别通过两个导向轴,同时将与放线盘上不同的电缆放置到每一个转动盘上的其中一个放线辊上,同时两个放线辊上的电缆分别靠近不同的绞弓,然后将放线辊上的电缆穿过转动盘然后沿相邻的绞弓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最后与经过导向轴的电缆交叉,然后转动盘绕导向轴转动,带动绞弓和放线辊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放线辊上的电缆与放线盘上的电缆进行绞线,同时收线装置对对绞之后的电缆进行牵引收纳,从而实现双向绞线和出线,提高电缆生产加工的效率。
可选的,两个所述转动盘相互背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放线辊的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从放线辊延伸,经过导向轮导向然后穿过转动盘,能够减小电缆与导向轮之间的磨损,保证生产质量。
可选的,所述转动盘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导向轮和导向轴之间的张紧杆,所述张紧杆向远离放线盘的方向延伸,所述张紧杆远离转动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轴线与导向轮的轴线平行,所述张紧杆远离导向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张紧杆的一端与转动盘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簧拉动张紧杆向远离导向轮的方向移动,电缆经过导向轮然后再经过张紧轮,张紧杆带动张紧轮移动,进而将电缆张紧,保证电缆对绞过程中的紧致程度,进而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可选的,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箱、收线辊和收线轮,所述收线辊位于收线箱内且与转动轴平行,所述收线辊的一端与收线箱转动连接,所述收线轮同轴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收线辊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中,所述收线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动槽等长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绞之后的电缆进入收线箱中,限位块和限位槽相互配合使收线辊带动收线轮进行转动,进而将电缆卷绕到收线轮上,当收线轮收集到足够的电缆后,拉动收线轮使收线辊在滑动槽中滑动,进而使收线轮与收线辊分离,方便进行更换新的的收线轮。
可选的,所述机座上方转动连接有与收线辊平行的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位于收线箱远离放线盘的一侧,所述往复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轮,所述机座上固定连接有与往复丝杠平行的导向杆,所述调节轮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绞之后的电缆进入到收线箱之前,先绕过调节轮,同时往复丝杠转动带动调节轮沿往复丝杠往复移动,同时导向杆对调节轮进行导向,使调节轮能够稳定的移动,进而使电缆能够均匀的绕于收线轮上。
可选的,所述调节轮包括与往复丝杠螺纹连接的圆板和与圆板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的环板,所述环板的外侧壁沿环板的周向开设有过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经过过线槽能够减小电缆与环板脱离的可能性,保证收线的稳定性,同时环板转动能够减小电缆的磨损,保证电缆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环板的外侧壁靠近过线槽的位置设有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能够减小电缆与过线槽边缘的磨损,进一步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可选的,所述绞弓靠近放线盘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导轮,所述导轮沿绞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轮能够减小电缆的磨损,进一步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收线装置、牵引装置、放线辊和两个放线盘的设置,电缆经过放线辊和放线盘之后进入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将电缆向两侧的收线装置进行导向,然后牵引装置带动放线辊和放线盘上的电缆进行对绞,收线装置进行收线,从而实现双向绞线和出线,提高电缆生产加工的效率;
2.通过导向轮和张紧轮的设置,能够减小电缆的磨损,同时保证电缆的张紧度,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3.通过往复丝杠和调节轮的设置,能够对电缆进行均匀的收纳,保证电缆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线装置和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座;11、放线装置;12、牵引装置;13、收线装置;14、收线板;15、转动板;16、放线辊;161、第一主辊;162、第二主辊;163、第一副辊;164、第二副辊;2、转动电机;21、转动杆;22、主动轮;23、皮带;3、往复电机;31、往复丝杠;32、导向杆;4、收线电机;41、收线箱;411、开口;412、连接块;413、进线孔;42、收线辊;421、限位块;422、挡板;43、收线轮;431、轮轴;432、轮板;433、滑动槽;434、限位槽;5、调节轮;51、圆板;52、环板;53、弧面;54、过线槽;6、放线盘;61、圆筒体;62、环形盘;7、固定座;71、转动轴;72、支撑板;8、转动盘;81、盘体;811、主盘;812、副盘;813、杆体;814、导向轮;815、张紧轮;816、拉簧;817、张紧杆;818、横杆;82、轴体;821、绞线孔;822、导入轮;823、从动轮;83、通过孔;84、入线孔;841、第一主孔;842、第二主孔;843、第一副孔;844、第二副孔;9、绞弓;91、导轮;10、导向轴;101、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对绞机。参照图1,电缆对绞机包括机座1,机座1的两端设有收线装置13,两个收线装置13正对,同时两个收线装置13之间设有牵引装置12,牵引装置12上设有放线装置11。使用者将不同颜色的电缆安放到放线装置11上,然后不同颜色的电缆经过牵引装置12的牵引转动,使不同颜色的电缆对绞成一股,然后收线装置13对对绞之后的电缆进行卷绕收纳,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
参照图1和图2,放线装置11包括两个放线盘6和四个放线辊16,且牵引装置1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轴71,放线盘6包括套设于转动轴71上的圆筒体61和与圆筒体61的两端同轴固定连接的环形盘62,且圆筒体61与转动轴71转动连接。放线辊16与牵引装置12转动连接,且放线辊16与转动轴71平行。两个放线盘6上绕有相同颜色的电缆,放线辊16上绕有与放线盘6颜色不同的电缆,绞线过程中,牵引装置12对放线盘6和放线辊16上的电缆进行牵引交叉,然后牵引装置12转动将不同颜色的电缆进行对绞。
参照图2,牵引装置12包括固定座7、两个转动盘8和两个绞弓9,两个转动盘8正对,且与收线装置13转动连接。两个绞弓9对称固定连接于两个转动盘8之间,固定座7位于两个转动盘8之间,同时固定座7位于两个绞弓9之间。固定座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72,转动轴71垂直固定连接于支撑板72上,且转动盘8的中心开设有通过孔83,通过孔83中轴转动连接有导向轴10,导向轴10同轴开设有过线孔101,且过线孔101贯穿导向轴10。导向轴10向两个转动盘8相互靠近的一侧延伸,同时固定座7与导向轴10固定连接。绞线过程中,放线盘6上的电缆穿过过线孔101延伸至通过孔83中,放线辊16上的电缆沿绞弓9延伸,最终也进入到通过孔83中,此时转动盘8转动带动绞弓9转动,从而使两种颜色的电缆在通过孔83中进行对绞。
参照图1和图2,转动盘8包括呈圆盘状的盘体81和与盘体81同轴固定连接有轴体82,通过孔83贯穿盘体81和轴体82,且轴体82远离盘体81的一端与收线装置13转动连接。绞弓9与盘体81固定连接,且盘体81上固定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杆,支撑杆靠近绞弓9。
参照图2,支撑杆包括两个关于绞弓9对称且平行的杆体813,杆体813与轴体82垂直且向远离绞弓9的方向延伸。放线辊1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杆体813之间,且放线辊16与杆体813转动连接。电缆安装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螺栓将螺栓与杆体813分离,进而使放线辊16与杆体813分离,从而方便更换电缆。
参照图2,盘体81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入线孔84,入线孔84靠近绞弓9,且位于两个绞弓9的内侧,同时入线孔84贯穿盘体81。轴体82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绞线孔821,绞线孔821与入线孔84一一对应。
参照图1和图2,两个盘体81分别称为主盘811和副盘812,主盘811上的两个入线孔84分别称为第一主孔841和第二主孔842,副盘812上的两个入线孔84分别称为第一副孔843和第二副孔844。靠近第一主孔841的放线辊16称为第一主辊161,靠近第二主孔842的放线辊16称为第二主辊162,靠近第一副孔843的放线辊16称为第一副辊163,靠近第二副孔844的放线辊16称为第二副辊164。放线盘6上的电缆进入相邻的过线孔101中,然后进入到通过孔83内,同时第一主辊161上的电缆从主盘811远离绞弓9的一侧进入第一主孔841,然后沿相邻的绞弓9进入到第一副孔843中,然后经过相邻的绞线孔821进入通过孔83中,进而使第一主辊161上的电缆与靠近副盘812的放线盘6上的电缆交叉;同时第二副辊164上的电缆从副盘812远离绞弓9的一侧进入第二副孔844,然后沿相邻的绞弓9进入到第二主孔842中,然后经过相邻的绞线孔821进入通过孔83中,进而使第二副辊164上的电缆与靠近主盘811的放线盘6上的电缆交叉。
参照图2,同理第一主辊161可以更换为第二主辊162,同时第二副辊164更换为第一主辊161,第一主孔841更换为第二主孔842,第二副孔844更换为第一副孔843,电缆在通过孔83中,此时轴体82带动盘体81转动,进而使放线盘6和放线辊16上的电缆进行对绞,对绞之后的电缆从两个通过孔83中沿远离放线盘6的方向延伸,进而两个收线装置13对电缆进行卷绕收纳,从而提高电缆对绞的工作效率。
参照图1和图2,以上为两股电缆进行对绞的方式,同时对于三股电缆进行对绞时,当靠近主盘811的放线盘6上安放有电缆时,第一副辊163和第二副辊164上安放其余两种不同的电缆,然后第一副辊163上的电缆经过第一副孔843沿着绞弓9进入第一主孔841,然后进入到绞线孔821中与放线盘6上的电缆交叉,同时第二副辊164上的电缆经过第二副孔844沿另一个绞弓9进入第二副孔844,然后进入到另一个绞线孔821中与放线盘6上的电缆以及第一副辊163上的电缆进行交叉,随着盘体81的转动使三股线进行对绞,从而实现对于不同数量的电缆进行对绞。
参照图2,进行三股电缆绞线时,当靠近副盘812的放线盘6上安放有电缆时,此时第一副辊163更换为第一主辊161,第二副辊164更换为第二主辊162,第一副孔843更换为第一主孔841,第二副孔844更换为第二主孔842,第一主孔841更换为第一副孔843,第二主孔842更换为第二副孔844,从而能够实现不同方向进行绞线收线。
参照图2,两个绞弓9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导轮91,且导轮91沿绞弓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放线辊16上的电缆沿绞弓9延伸时,电缆与导轮91抵触,随着电缆的移动带动导轮91转动,能够减小电缆的磨损,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2,轴体82上转动连接有导入轮822,导入轮822位于绞线孔821中。经过入线孔84的电缆进入到绞线孔821时,电缆绕过导入轮822,进而将电缆能够倒入绞线孔821中,能够减小电缆与绞线孔821之间的磨损,进一步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1和图2,两个盘体81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818,横杆818位于过线孔101远离盘体81中心的一侧,且横杆818远离盘体8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轮814,导向轮814的轴线与放线辊16的轴线平行。放线辊16上的电缆经过入线孔84之前,先经过导向轮814进行导向,改变电缆进入入线孔84的角度,从而减小电缆的磨损,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1和图2,两个盘体81相互背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位于轴体82和入线孔84之间。同时铰接座上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中转动连接有铰接轴,铰接轴固定连接有张紧杆817,且张紧杆817向远离盘体81的方向延伸。同时张紧杆817远离盘体8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张紧轮815,且张紧轮815的轴线与导向轮814的轴线平行。张紧杆817和轴体82之间固设有拉簧816,且拉簧816的一端与轴体8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张紧杆817固定连接。电缆绕过导向轮814之后,再绕过张紧轮815,此时拉簧816向远离导向轮814的方向拉动张紧杆817,进而带动张紧轮815移动,从而保证沿绞弓9延伸的电缆的张紧度,保证电缆对绞的效果,进而保证电缆生产的质量。
参照图1和图2,机座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正对的转动板15,两个转动板15开设有转动槽,两个转动槽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1,且一个转动板15远离转动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2,且转动电机2的输出轴穿设转动板15并与转动杆21同轴固定连接。轴体8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823,转动杆2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2,主动轮22和从动轮823之间绕有皮带23。电缆对绞过程中,转动电机2启动带动转动杆21转动,转动杆21带动主动轮22转动,进而通过皮带23带动从动轮823转动,从动轮823带动轴体82从而带动盘体81转动,实现电缆对绞。
参照图1和图3,收线装置13包括呈桶状的收线箱41、收线辊42和收线轮43。收线箱41水平固定连接于机座1上,且收线箱41的轴线与轴体82垂直。收线箱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12,连接块412开设有连接孔,轴体82转动连接于连接孔中。
参照图3,收线辊42位于收线箱41内,收线箱41一端设有开口411,收线箱41远离开口4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线电机4,收线电机4的输出轴与收线箱41同轴转动连接,且收线辊42的一端与收线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收线轮43与收线辊42相连,且收线箱41的侧壁开设有进线孔413。收线过程中,对绞之后的电缆经过进线孔413进入到收线箱41中,此时收线电机4启动带动收线辊42转动,收线辊42带动收线轮43转动,进而将电缆缠绕与收线轮43上,实现对电缆的收集。
参照图3,收线轮43包括呈圆筒状的轮轴431和两个与轮轴431固定连接的环形的轮板432。轮轴431套设于收线辊42上,且轮板432固定与轮轴431的两侧。轮轴431同轴开设有滑动槽433,滑动槽433的内壁开设有与轮轴431等长的限位槽434,限位槽434沿轮轴431的长度方向开设。收线辊4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21,且限位块421沿收线辊42的长度方向设置,同时限位块42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434中。轮轴431套设于收线辊42上之后,限位块421位于限位槽434中,从而能够防止轮轴431与收线辊42之间发生转动,保证收线轮43收线的稳定性。同时当收线完成之后,使用者拉动轮板432,使轮轴431沿收线辊42滑动,从而使收线轮43与收线辊42分离,进而方便更换。
参照图3,收线辊42靠近开口41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收线辊42上螺纹连接有挡板422,挡板422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收线辊42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中。当收线轮43插设到收线辊42上之后,使用者将螺纹孔对准收线辊42,然后旋转挡板422使挡板422靠近收线轮43,进而对收线轮43进行限位,减小绕线过程中,收线辊42与收线轮43发生脱离的可能性,保证收线轮43转动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4,收线箱41远离轴体82的一侧设有两个与机座1固定连接的收线板14,两个收线板14开设有收线口,两个收线口正对。收线口中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收线板14之间的往复丝杠31,且往复丝杠31与收线辊42平行,往复丝杠3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轮5。对绞之后的电缆进入收线箱41之前,先绕过调节轮5,此时往复丝杠31转动带动调节轮5沿往复丝杠3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电缆进入收线箱41的角度往复变化,从而使电缆能够均匀的绕于收线轮43上,减小电缆绕于同一位置造成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4,调节轮5包括圆板51和环板52,圆板51的中心开设有往复孔,往复丝杠31螺纹连接于往复孔中。环板52的内径等于圆板51的外径,环板52与圆板5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同时环板52的外侧壁开设有过线槽54,过线槽54沿环板52的轴线开设,且过线槽54呈圆环状。收线过程中,电缆在过线槽54中移动,电缆收卷的同时带动环板52绕圆板51转动,能够减小电缆与调节轮5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电缆的磨损,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4,环板52的外壁靠近过线槽54的位置设有弧面53,圆板51带动弧板移动的过程中,电缆与过线槽54的侧壁抵触,弧面53能够减小电缆与过线槽54的侧壁产生的磨损,从而进一步保证电缆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1和图4,两个收线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2,导向杆32与往复丝杠31平行。圆板51上开设有通孔,导向杆32位于通孔中,且圆板51能够沿导向杆32的长度方向滑动。导向杆32能够对圆板51进行导向,减小圆板51随往复丝杠31同步转动的可能性,保证圆板51往复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收线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4,收线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往复电机3,往复电机3的输出轴穿设收线板14,并与往复丝杠31同轴固定连接。收线过程中,往复电机3启动带动往复丝杠31转动,进而带都给你调节轮5往复移动,方便省力。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缆对绞机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将不同的电缆放置到放线盘6和放线辊16上,然后将放线盘6上的电缆插入到通过孔83中,同时将放线辊16上的电缆经过盘体81然后沿绞弓9绕过导轮91,再次经过另一个盘体81经绞线孔821进入到通过孔83中,然后将电缆绕过调节轮5送入到收线箱41中,使电缆与收线轮43固定,然后启动往复电机3、收线电机4和转动电机2进行电缆对绞和收取。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缆对绞机,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收线装置(13),两个所述收线装置(13)之间转动连接有牵引装置(12),所述牵引装置(12)包括两个转动盘(8)、两个绞弓(9)和固定座(7),两个所述转动盘(8)正对,所述转动盘(8)与收线装置(13)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绞弓(9)对称固定连接于两个转动盘(8)之间,所述转动盘(8)同轴转动连接有用于电缆通过的导向轴(10),所述固定座(7)位于两个导向轴(10)之间且与导向轴(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导向轴(10)垂直的转动轴(71),所述转动轴(71)上同轴转动连接有放线盘(6),所述转动盘(8)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与导向轴(10)垂直的放线辊(16),所述放线辊(16)位于两个绞弓(9)相互背离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盘(8)相互背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轮(814),所述导向轮(814)的轴线与放线辊(16)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8)包括呈圆盘状的盘体(81)和与盘体(81)同轴固定连接有轴体(82),所述盘体(81)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导向轮(814)和轴体(82)之间的张紧杆(817),所述张紧杆(817)向远离放线盘(6)的方向延伸,所述张紧杆(817)远离转动盘(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815),所述张紧轮(815)的轴线与导向轮(814)的轴线平行,所述张紧杆(817)远离导向轮(8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816),所述拉簧(816)远离张紧杆(817)的一端与转动盘(8)上的轴体(8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13)包括收线箱(41)、收线辊(42)和收线轮(43),所述收线辊(42)位于收线箱(41)内且与转动轴(71)平行,所述收线辊(42)的一端与收线箱(41)转动连接,所述收线轮(43)同轴开设有滑动槽(433),所述收线辊(42)滑动连接于滑动槽(433)中,所述收线辊(4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21),所述滑动槽(433)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动槽(433)等长的限位槽(434),所述限位槽(434)沿滑动槽(433)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限位块(42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43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方转动连接有与收线辊(42)平行的往复丝杠(31),所述往复丝杠(31)位于收线箱(41)远离放线盘(6)的一侧,所述往复丝杠(3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轮(5),所述机座(1)上固定连接有与往复丝杠(31)平行的导向杆(32),所述调节轮(5)与导向杆(32)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轮(5)包括与往复丝杠(31)螺纹连接的圆板(51)和与圆板(5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的环板(52),所述环板(52)的外侧壁沿环板(52)的周向开设有过线槽(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52)的外侧壁靠近过线槽(54)的位置设有弧面(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弓(9)靠近放线盘(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导轮(91),所述导轮(91)沿绞弓(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11807.XA CN113161073B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电缆对绞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11807.XA CN113161073B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电缆对绞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61073A CN113161073A (zh) | 2021-07-23 |
CN113161073B true CN113161073B (zh) | 2022-09-02 |
Family
ID=76883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11807.XA Active CN113161073B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电缆对绞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610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3860B (zh) * | 2021-10-13 | 2021-12-21 | 江苏昕讯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方向生产电缆技术的电缆对绞机 |
CN116646129B (zh) * | 2023-04-28 | 2024-02-02 | 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电缆防护层加工装置 |
CN116275398B (zh) * | 2023-05-22 | 2023-08-22 | 江苏奥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化双脉冲气体保护焊机 |
CN117292893B (zh) * | 2023-11-27 | 2024-01-26 | 天津小猫天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合股的电缆合股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49329A (ja) * | 1994-03-11 | 1995-09-26 | Yazaki Corp | 高圧縮多層同心撚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5996325A (en) * | 1997-01-30 | 1999-12-07 | Societe Nouvelle Setic Sa | Machine for twisting conductor cables together |
CN203351296U (zh) * | 2013-07-16 | 2013-12-18 | 山西天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两单线无扭对绞机 |
CN104538117A (zh) * | 2014-12-17 | 2015-04-22 | 东莞市庆丰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退绞线绕包一体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06866B (zh) * | 2019-09-23 | 2020-12-15 | 信电电线(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对绞机 |
-
2021
- 2021-02-25 CN CN202110211807.XA patent/CN1131610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49329A (ja) * | 1994-03-11 | 1995-09-26 | Yazaki Corp | 高圧縮多層同心撚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5996325A (en) * | 1997-01-30 | 1999-12-07 | Societe Nouvelle Setic Sa | Machine for twisting conductor cables together |
CN203351296U (zh) * | 2013-07-16 | 2013-12-18 | 山西天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两单线无扭对绞机 |
CN104538117A (zh) * | 2014-12-17 | 2015-04-22 | 东莞市庆丰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退绞线绕包一体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61073A (zh) | 2021-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61073B (zh) | 电缆对绞机 | |
CN214421967U (zh) | 牛仔面料纺织用纱线并线装置 | |
CN110257969A (zh) | 一种直捻机 | |
CN115072490A (zh) | 一种电缆生产用可移动防磨损的绞丝并线设备 | |
CN112320466A (zh) | 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收卷装置 | |
CN116721818B (zh) | 一种航空线缆生产用绕包模具 | |
CN219696152U (zh) | 一种线芯导向机构 | |
CN210837304U (zh) | 一种电缆绞线装置 | |
CN217231262U (zh) | 一种基于双捻机的钢绳生产设备 | |
CN215828024U (zh) | 一种直接纱集束装置 | |
CN114455386A (zh) | 一种便于收卷的铝线拉丝机 | |
CN211848613U (zh) | 一种钢绞线成绳装置 | |
CN112271031A (zh) | 一种多头并丝倒多头单支收线机 | |
CN219759286U (zh) | 一种电缆制备用框式绞线机 | |
CN115458240B (zh) | 一种铝合金电缆生产用智能化框式绞丝机 | |
CN218069466U (zh) | 一种电缆生产绞线装置 | |
US3345810A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wire rope | |
CN213339835U (zh) | 一种多头并丝倒多头单支收线机 | |
CN214243215U (zh) | 一种用于加弹机的收卷机构 | |
US2484055A (en) | Core repla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randed cables | |
CN218201449U (zh) | 成缆机上线盘 | |
CN108637035B (zh) | 一种并式收线机 | |
CN113529454A (zh) | 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 | |
CN222562340U (zh) | 一种带有分线机构的线缆绞丝机 | |
CN221544863U (zh) | 一种纺织棉纱用捻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