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099537B -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 Google Patents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537B
CN113099537B CN202110355593.3A CN202110355593A CN113099537B CN 113099537 B CN113099537 B CN 113099537B CN 202110355593 A CN202110355593 A CN 202110355593A CN 113099537 B CN113099537 B CN 113099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 node
communication
node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55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537A (zh
Inventor
张峻峰
毕峰
郝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3555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从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该第一通信节点还经由与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的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三通信节点提供无线连接。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Description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95546.6”,申请日为“2018年7月10日”,题目为“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文档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系统、设备和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努力定义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其提供更大的部署灵活性、对多种设备和服务以及不同技术支持以实现有效带宽利用。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预计还将部署新的核心网络,其在当前可用的核心网络之外提供额外的服务和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文档描述了可由网络设备用于将随机接入资源分配给诸如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之类的一类无线设备的技术。
在一个示例方面中,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从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第一通信节点还经由与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的第二通信链路来向第三通信节点提供无线连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另一示例方面中,公开了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从第二通信节点传送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其中,该第一通信节点还经由与该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的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三通信节点提供无线连接,其中,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又一示例方面中,公开了包括处理器的无线通信装置。该处理器被配置成实现本文所述的方法。
在另一示例方面中,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技术可具体体现为处理器可执行代码,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上。
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的细节在附图和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其他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其中部署了IAB节点的无线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了使用B4、A1和C2随机接入格式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格式的示例。
图3示出了其中可能发生随机接入传输的冲突的示例实施方式。
图4是示例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例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示例。
各个附图中的相似参考符号表示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IAB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章节标题用于本文档中是为了提高可读性,而不是将每个章节中描述的实施例和技术仅限于该章节。因此,实施例可以与在不同章节中描述的每个其他技术一起使用。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清楚,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地相互组合。
简要讨论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R(新无线电)允许比2G、3G和4G系统更灵活的网络组网模式,并允许新类型的网络节点的存在。当前集成的IAB节点(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集成了回程链路和普通NR接入链路,该IAB节点可以提供比单蜂窝覆盖范围更灵活的覆盖和组网。该方法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部分。
对于使用IAB节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AB节点可以被看作是普通终端,也可以被看作是由其他终端接入的基站,如图1所示:IAB节点和IAB锚点通信,通信链路是回程链路。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1可以被看作是普通终端;但是IAB节点1还可以与组A(GroupA)中的其他公共终端UE和其他IAB节点2进行通信,并且该通信链路是来自IAB节点1方面的接入链路。这种场景下,这个IAB节点1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基站。它成为其他普通终端与具有IAB锚点的其他IAB节点之间的中继。特殊之处在于IAB节点是基站与终端集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部署位置与普通终端的部署位置有很大不同。例如,IAB节点通常固定在檐下,并且它们比普通终端高得多,这对于IAB锚点来说很容易建立到IAB节点的直接无线电路径;例如,IAB节点通常比普通终端具有更多的天线端口;另外,例如,比起普通终端的正常终端覆盖范围,IAB节点(例如图1中的IAB节点3)可能需要被放置得离IAB锚点更远,等等。这些不同点对IAB节点和IAB锚点之间的随机接入的传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IAB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和格式的安排和配置。
基站侧技术的示例
示例A1。IAB锚点或IAB父节点为IAB节点配置随机接入参数。配置后,IAB锚点或IAB父节点接收由回程链路上的IAB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随机接入参数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示例A2。示例A1中的操作,其中,为IAB节点配置的随机接入参数的随机接入格式被独立于用于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格式而配置。例如,独立配置可以意味着对于给定的随机接入格式,任何随机接入参数都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给定随机接入格式或随机接入参数中的一个的值,另一个的值可能是不确定的。
示例A3。示例A1的操作,其中,为IAB节点配置的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和用于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索引集通过独立的配置来配置。
示例A4。示例A1的操作,其中:用于IAB节点的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根序列索引和用于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根序列索引通过独立的配置来配置。此外,用于IAB节点的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用于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循环移位通过独立的配置来配置。
示例A5。示例A1的操作,其中:独立地配置用于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和用于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例如,这两种类型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可能不会重叠或部分重叠。
终端侧技术的示例
示例B1:一种用于分配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其中IAB节点接收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基于所接收到的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IAB节点根据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发送用于回程链路的随机接入序列。IAB节点还可以接收由IAB终端发送的用于接入链路的随机接入信号。随机接入参数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示例B2。示例B1的操作,其中,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的随机接入格式和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格式是独立地配置的。例如,独立配置可能意味着对于给定的随机接入格式,任何随机接入参数都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给定随机接入格式或随机接入参数中的一个的值,另一个的值可能是不确定的。
示例B3。示例B1的操作,其中,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被独立于非IAB节点的随机接入索引集而配置。
示例B4。示例B1的操作,其中: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根序列索引和循环移位,以及非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根序列索引和循环移位是独立地配置的。
示例B5。示例B1的操作,其特征在于,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和非IAB节点随机接入参数中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是独立地配置的。这两种类型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可以不会重叠或部分重叠。
示例B6。示例B1的操作,其中:IAB节点为IAB终端的接入链路配置随机接入信号的随机接入参数。
示例B7。示例B6的操作,其中,由IAB节点配置给IAB终端的随机接入的参数由IAB节点向IAB锚点或IAB父节点上报。
示例实施例
当IAB节点被部署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时,IAB节点的部署位置和IAB节点本身的多天线特性会导致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格式选择不同于诸如用户设备(UE)之类的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格式选择。随机接入格式选择需要匹配不同距离的覆盖范围、不同的RF传输环境以及需要补偿的额外路径损耗值。IAB节点通常具有较高的高度,并且通常与诸如基站之类的其他网络节点之间具有更直接的无线电路径。这与普通终端的较低高度形成对比,后者导致城市地区中的传播环境明显不同,在城市地区,无线电路径主要是间接的。例如,大多数用户设备可以在离地面6英尺的范围内操作,在所述范围内会发现许多其他干扰物体,例如汽车、建筑物和树木。另一方面,IAB设备通常被部署在屋顶附近,并且可以在20到30英尺或以上的高度操作,从而避免了用户设备遇到的许多干扰或反射。
一般来说,由于普通终端主要处于间接路径场景中,因此需要补偿的路径损耗值也相对较高。这种场景可能会迫使无线系统使用随机接入格式B4或更长的格式。随机接入格式B4有大量的短序列(确切地说是12个)。更多的短序列被累积以获得能量增益,从而补偿更高的路径损耗。然而,由于B4格式的前缀和后缀的保护时间比随机接入格式C2的保护时间短,因此在覆盖距离仅由基站和终端之间的电磁信号的往返时间确定的情况下,B4传输的有效覆盖范围小于C2的覆盖范围的区域。也就是说,格式C2适合于覆盖范围比普通终端更宽并基于直接无线电路径的场景。
此外,通常,IAB节点比典型UE具有更多的天线。因此,路径损耗不是IAB节点在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传输障碍。随机接入格式C2有足够长的前缀和保护时间后缀,以抵抗由于传播延迟引起的较大时延。因此,与诸如B4随机接入格式的另一种格式相比,IAB节点可能更倾向使用C2格式的随机接入信号。
图2示出了随机接入格式B4、A1和C2信号结构。
表1示出了随机接入格式B4、C2和A1的参数示例。列标题使用以下缩写:CP用于循环前缀,GP是保护时间Ts是采样点。
表1
Figure BDA0003003241400000061
Figure BDA0003003241400000071
然而,在新一代通信系统的现有草案标准中,在相同的BWP(带宽部分)中只允许分配一种随机接入信号格式,并且不允许同时配置格式B4和C2。因为如果同时配置格式B4和C2,则由于这两种格式的前缀长度不同,所以有效短序列符号的相对起始点不同,这可能导致定时确定的模糊性。此外,由于这两种格式所支持的短序列符号的数量不同,因此不能以较长的格式盲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码信号,这可能导致接入失败。因此,当两种或更多种随机接入信号格式对于相同的带宽部分(BWP)是可能的时,在基站侧使用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传输实际使用的随机接入信号格式的类型。以下四个示例说明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示例1:正常覆盖范围内针对IAB节点的随机接入信号的资源分配方案
如图1所示,IAB节点1在IAB锚点的正常覆盖范围内。正常覆盖范围是指不是IAB节点的普通终端能够支持的最大覆盖范围。在正常覆盖范围内,通过码分方式,具体地说,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索引范围内选择给IAB节点的特定索引可以用于与普通终端区分。一般而言,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BWP支持终端在64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中随机选择。除此之外,一些实施例可以遵循64个随机前导码索引中的一些专用于IAB节点的规则,并且基站可以通过从所有可能的前导码(例如,64个前导码)中识别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索引,然后检查索引是来自随机接入索引的专用部分还是来自随机接入索引的非专用部分,来识别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是由IAB节点还是由非IAB节点发送的。
实施例示例2:正常覆盖范围外针对IAB节点的随机接入信号的资源分配方案
如图1所示,IAB节点3在IAB锚点的正常覆盖范围之外。这里,“正常”覆盖范围可以指的是IAB锚点的相应基站的覆盖范围的标称范围。由于与普通终端的覆盖范围不同,例如IAB锚点和IAB节点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物理层特性不同,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IAB节点可以使用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格式来满足增强覆盖范围的需要,例如,使用专门用于覆盖范围增强的格式C2。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的集合可以通过多次循环移位根序列来获得。如果相同的根序列下的所有循环移位都不满足BWP中的64个索引,则实施例应使用更多的根序列来生成更多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直到生成总共64个索引为止。循环移位(Ncs)的大小确定在单个根序列下可以生成的序列的数量。Ncs越大,可以生成的序列越少,反之亦然。由于Ncs的值应满足零相关窗口的要求,所以其值取决于小区的覆盖范围面积的大小。小区的覆盖范围面积越大,则Ncs的值应该越大,而覆盖范围面积越小,则Ncs的值越小。由于IAB节点3的覆盖范围大于正常终端的覆盖范围,因此IAB节点3的Ncs_IAB应大于正常终端或UE的随机接入序列的循环移位Ncs_UE。
在Ncs不同的情况下,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的IAB节点的根序列不应与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根序列相同。此外,它的根序列应该独立于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根序列。除了正常终端的随机接入根序列和Ncs外,系统还应为IAB节点配置独立的随机接入根序列和Ncs_IAB。特定于IAB的根序列和Ncs_IAB确定IAB节点可用的随机接入序列的集合。
实施例示例3:IAB节点与普通终端之间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冲突解决
与普通终端(例如UE)相比,IAB节点在网络部署中的具有更小的密度,因此需要更少的随机接入资源。因此,用于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排列可以比普通UE稀疏。即使如此,两者(IAB节点和UE)之间发起的随机接入传输总是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因此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普通终端和IAB节点传送的随机接入序列在相同的时域或频域资源上发生冲突的问题。虽然从IAB锚点节点的角度来看,当普通终端和IAB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序列在相同的时域或频域资源上发生冲突时,有可能确定检测到的随机接入序列是否是IAB专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IAB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链路信号的映射关系和正常终端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链路信号的映射关系不相同,并且当相同的时域或频域资源中被用于信号传输时,如果具有两种随机接入格式的传输相互冲突,则在基站的接收侧不能简单地考虑最佳接收波束,这大大增加了检测失败的概率。
图3示出了IAB随机接入的接收波束与普通用户的随机接入之间的冲突的示例。如图3所示,普通终端使用B4格式。一个时隙内只有一个可以匹配的随机接入序列1。在这种情况下,映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是同步块1(SSB 1)。在这种配置中,IAB节点使用C2格式。由于C2比B4短,因此在时隙中可能有两个连续的随机接入序列2和3,并且对应的映射同步块是2和3。基站可在该随机接入机会(RO:RACH时机)使用对应于同步块1的接收波束1或对应于同步块2和3的接收波束2和3。如果基站使用波束1,则这不是用于序列2和序列3的最佳波束,而如果基站使用波束2和波束3,则这些不是用于序列1的最佳波束。单个最佳波束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因此,解决冲突问题的一种方法仍然是独立地配置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和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并保证它们之间没有重叠。次优方法是独立地配置两个时域或频域资源,但允许一定比例的重叠。如果确实是由于资源限制,不能独立地配置IAB节点和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那么最好确保在相同的时域或频域资源上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映射的下行链路信号一致。
仍然以图3为例,普通终端使用B4格式。一个时隙中只有一个随机接入序列1。映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是同步块1,IAB节点使用C2格式,并且在一个时隙中有两个随机接入序列。连续的随机接入序列2和3也必须具有映射的同步块1。因为时隙中可用B4和C2的比率是确定的,并且下行链路信号与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根据该比率来设置,所以该特定映射关系的保证不难实现。例如,对于B4格式,如果将下行链路信号和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映射关系设置为1:1,则以C2格式配置的下行链路信号和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映射关系为1:2。
实施例示例4:IAB节点与IAB终端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冲突解决
IAB节点是网络节点和终端的混合体。节点本身具有独立的小区标识符(Cell ID)和独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能力。IAB节点可以为IAB节点的覆盖范围内的IAB终端配置独立于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参数。由于由IAB节点控制的常规覆盖范围比普通的锚点基站的覆盖范围小得多,而且IAB的多天线能力也不同于锚点基站的多天线能力,因此将IAB节点的覆盖范围内的IAB终端配置为独立于普通终端的随机接入参数也是有用的。例如,为在IAB节点的覆盖范围内的IAB终端配置随机接入格式A1,并且在锚节点或IAB父节点基站控制下的终端的随机接入格式为B4,并且随机接入格式A1序列的总长度较短。这使得该格式适合于具有非常小的覆盖范围的小区,并且还有助于控制对普通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干扰。因此,IAB节点应该为IAB终端配置独立于普通终端和IAB节点的随机接入根序列和Ncs。
由IAB节点配置给IAB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参数也可以上报给IAB锚点或IAB父节点。上报相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有利于IAB锚点或IAB父节点根据IAB终端的RACH资源,正确配置IAB节点的RACH资源,有利于IAB节点接收下行链路回程链路资源,从而避免与IAB终端的RACH接入链路的冲突。当IAB使用波分复用隔离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时,解决接入链路上的资源冲突尤为重要。
图4是无线通信方法400的流程图描述。方法400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402)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从第二通信节点接收(404)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该第一通信节点还经由与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的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三通信节点提供无线连接。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5是示例无线通信方法500的流程图描述。方法500包括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502)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从第二通信节点传送(504)在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该第一通信节点还经由与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的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三通信节点提供无线连接。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参照方法400和5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IAB父节点(例如,基站或另一网络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IAB节点,并且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回程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例如IAB父节点)也可以被配置成向诸如用户设备或UE之类的第三通信节点提供无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是去往/来自用户设备和来自/去往基站的无线信道。
参照方法400和5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合中的随机接入格式的配置与由第三节点使用第二通信链路进行随机接入所使用的第二参数集合中的随机接入格式不相关,因此,这些参数可以独立地分配。
如所述,与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相关联的几个参数可在方法400和500期间使用。这些参数可以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索引集、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循环移位和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此外,这些参数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通信链路上独立地分配。例如,这些分配可以基于每个通信链路的条件,并且关于选择哪个参数用于哪一条链路上所采取的决策可能不会对选择哪个参数用于另一个链路的决策有任何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例如,IAB节点)可以向另一网络节点提供无线连接。这个另一网络节点可以是IAB节点,或可以是UE。
图6示出了无线通信装置600的示例。装置600可以实现本文档中描述的方法400或500或其他技术。例如,装置600可以是本文描述的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或第三通信节点。例如,装置600可以实现基站(例如,eNB或gNB)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600可用于实现诸如智能手机、IoT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之类的用户设备。
装置6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装置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20。装置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630。装置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收机640。处理器61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代码并实现诸如方法400或方法500之类的无线通信方法。存储器620可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代码、数据、在执行无线通信方法期间的中间计算的结果等。发射机630可被配置成经由网络接口传送本文所述的各种消息和信号中的至少一些。接收机640可被配置成经由网络接口接收本文所述的信号和消息中的至少一些。例如,装置600可以使用多个发射机和/或接收机以用于在蜂窝无线和回程连接上执行通信。
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本文档所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模块和功能操作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中实现,或者在计算机软件、固件或硬件(包括在本文档中公开的结构及其结构等价物)中实现,或者以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一种或多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即,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编码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用于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或控制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存储设备、机器可读存储基板、存储设备、影响机器可读传播信号的组合物,或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术语“数据处理装置”涵盖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装置、设备和机器,包括例如可编程处理器、计算机或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除了硬件之外,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为所考虑的计算机程序创建执行环境的代码,例如,构成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代码。传播信号是人为生成的信号,例如,机器生成的电信号、光信号或电磁信号,其被生成以对信息进行编码从而传输到合适的接收装置。
计算机程序(也被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程序、脚本或代码)可以以任何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来编写,并且它可以以任何形式部署,包括作为独立程序或作为合适用于计算环境的模块、组件、子例程或其他单元来部署。计算机程序不一定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相对应。程序可以存储在保存其他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中(例如,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存储在专用于所考虑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部署从而在一台计算机或多台计算机(其位于一个位置上或分布在多个位置上并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联)上被执行。
本文档中描述的进程和逻辑流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所述处理器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运算和生成输出来执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功能。也可以用特殊用途逻辑电路来执行进程和逻辑流程,并且所述装置也可以实现为特殊用途逻辑电路,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
举例来说,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包括通用微处理器和专用微处理器,以及任何种类的数字计算机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常,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或两者中接收指令和数据。计算机的必要元件是用于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和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通常,计算机也会包括可操作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用于存储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设备(例如磁盘、磁光盘或光盘),以从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中接收数据或者将数据转移到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或两者都有。然而,计算机不需要有这样的设备。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和存储器设备,其包括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设备,例如,EPROM、EEPROM和闪存设备;磁盘,例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磁盘;磁光盘;以及CD ROM光盘和DVD-ROM光盘。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可以由专用逻辑电路来补充或并入专用逻辑电路。
虽然本文档包含许多细节,但这些不应被解释为对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或可能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范围的限制,而应理解为针对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本文档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实现或在任何合适的子组合中实现。此外,尽管上述特征可以被描述为在某些组合中起作用,甚至最初也是这样要求保护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所述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从该组合中被删除,并且所述组合可以涉及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类似地,虽然在附图中以特定次序描述操作,但这不应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次序或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者要求执行所有所示的操作,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仅公开了一些示例和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所公开的内容对所描述的示例和实现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进行改变、修改和增强。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与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
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并且
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独立地配置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和随机接入循环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和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相互之间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比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稀疏。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并且
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独立地配置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和随机接入循环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和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相互之间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比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稀疏。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配置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
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并且
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独立地配置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和随机接入循环移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和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相互之间部分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比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稀疏。
13.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与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第一参数集合;以及
发送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使用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的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共享至少一些传输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时域或频域资源;并且
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独立地配置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根序列索引和随机接入循环移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和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相互之间部分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比为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配置的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排列稀疏。
CN202110355593.3A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Active CN113099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5593.3A CN113099537B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80095546.6A CN112470435A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CN202110355593.3A CN113099537B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PCT/CN2018/095064 WO2020010498A1 (en) 2018-07-10 2018-07-10 Random ac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546.6A Division CN112470435A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537A CN113099537A (zh) 2021-07-09
CN113099537B true CN113099537B (zh) 2023-02-24

Family

ID=691433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5593.3A Active CN113099537B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CN201880095546.6A Pending CN112470435A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546.6A Pending CN112470435A (zh) 2018-07-10 2018-07-10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457481B2 (zh)
EP (1) EP3821573A4 (zh)
JP (2) JP7353304B2 (zh)
KR (1) KR102453510B1 (zh)
CN (2) CN113099537B (zh)
RU (1) RU2757673C1 (zh)
WO (1) WO2020010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9537B (zh) * 2018-07-10 2023-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CN113840389B (zh) * 2020-06-23 2024-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自回传iab节点
CN115460703B (zh) * 2022-09-01 2024-11-26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iab网络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及iab网络
CN117979458A (zh) * 2022-10-31 2024-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556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Nec Corporation Network access
CN106797656A (zh) * 2014-03-25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波束的物理随机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5243B2 (en) * 2006-08-21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an 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92924B1 (ko) * 2009-02-03 2016-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의 릴레이 노드들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물리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452535A1 (en) * 2009-07-07 2012-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tilizing cyclic shift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9203584B2 (en) * 2009-11-02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M-FDM relay backhaul channel for LTE advanced
ES2720732T3 (es) * 2010-02-12 2019-07-24 Fujitsu Ltd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WO2012020503A1 (ja) * 2010-08-13 2012-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57884B1 (en) * 2011-08-10 2015-10-28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erforming an uplink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O2015012664A1 (ko) * 2013-07-26 2015-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tc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009260B2 (en) * 2015-06-30 2018-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network routing domai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136359B2 (en) * 2015-06-30 2018-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flow migration in backhaul networks
US10499434B2 (en) * 2015-09-25 2019-12-03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s
US10206232B2 (en) *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GB2555142B (en) * 2016-10-21 2019-09-04 Canon Kk Enhanced management of ACs in multi-user EDCA transmission mode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172071B2 (en) * 2016-10-21 2019-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in assisted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S10548168B2 (en) * 2016-12-01 2020-01-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11228966B2 (en) * 2017-07-10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ques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US11290986B2 (en) * 2017-07-10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190021084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haul and Access In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1184869B2 (en) * 2018-06-26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lignment tim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099537B (zh) * 2018-07-10 2023-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节点的随机接入资源分配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556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Nec Corporation Network access
CN106797656A (zh) * 2014-03-25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波束的物理随机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R Initial Access Procedure Design;AT&T;《3GPP TSG RAN1 Meeting #87:R1-1612361》;20161105;参见第1-2章节 *
Overview of physical layer enhancements for IAB;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3 R1-1806970》;20180512;参见第1-2章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74328B2 (en) 2024-04-30
US20230020000A1 (en) 2023-01-19
EP3821573A4 (en) 2021-07-21
US20210084693A1 (en) 2021-03-18
KR20210016422A (ko) 2021-02-15
CN112470435A (zh) 2021-03-09
EP3821573A1 (en) 2021-05-19
KR102453510B1 (ko) 2022-10-11
RU2757673C1 (ru) 2021-10-20
JP2021523642A (ja) 2021-09-02
JP2023052547A (ja) 2023-04-11
US11457481B2 (en) 2022-09-27
JP7353304B2 (ja) 2023-09-29
CN113099537A (zh) 2021-07-09
WO2020010498A1 (en) 2020-01-16
JP7535607B2 (ja) 2024-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7481B2 (en) Random ac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WO2021012265A1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327884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中继设备
EP3531787A1 (en) Wave beam-based multi-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RU2769943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WO2019029498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7001307B2 (ja) 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1936599B2 (en) Full-duplex index modulation
CN116547552A (zh) 用于在大带宽毫米波系统中减轻带内干扰的波束成形技术
CN116325940A (zh) 用于多trp操作的上行链路传输增强
JP7516519B2 (ja)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手順
CN115136711A (zh) 通信链路之间的优先化技术
US118323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62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6939823A (zh) 用于网络控制的中继器的同步信号生成和发射的过程
EP3437383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device
CN111771338A (z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跳频分配
CN117413558A (zh) 用于高频网络中的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CN111757351B (zh)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7337609A (zh) 定时参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RU2837695C2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включения или отключения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режима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проса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и (harq)
WO2023284692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402513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ergy sav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315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eam ind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CN118555657A (zh) Sl csi-rs发送方法及装置、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