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8109B - 喇叭测试机构 - Google Patents
喇叭测试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68109B CN113068109B CN202110329830.9A CN202110329830A CN113068109B CN 113068109 B CN113068109 B CN 113068109B CN 202110329830 A CN202110329830 A CN 202110329830A CN 113068109 B CN113068109 B CN 1130681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acoustic
- channel
- short
- te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2 software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喇叭测试机构,包括治具、发声模块以及第一声音测试模块;治具用于安装喇叭;发声模块设于治具的一侧,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至少部分进入声短路通道;第一声音测试模块与声短路通道连通,以用于拾取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穿过声短路通道后的声音信号并测试。本发明技术方案喇叭测试机构利用声学检测的手段对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相比于现有的通过检测透光率来测试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测试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反应出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提高了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的检测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喇叭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在耳机中,耳机结构件将耳机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形成一个独立的腔体,喇叭在腔体内与耳机结构件密封,将耳机内部腔体分隔为前腔及后腔,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声短路孔以连通前腔和后腔,达到调整耳机声学性能及耳机音质,同时平衡前后腔压力,起到均压作用。
现有的对声短路孔检测的方式是通过测试声短路孔处的透光率,而透光率无法反应短路孔的真实声阻变化,与声短路孔的声学性能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声短路孔的声学性能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喇叭测试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的通过透光率来检测声短路孔声学性能的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以提高声短路孔的声学性能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喇叭测试机构,包括治具、发声模块以及第一声音测试模块;所述治具用于安装所述喇叭;所述发声模块设于所述治具的一侧,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声短路通道;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与所述声短路通道连通,以用于拾取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穿过所述声短路通道后的声音信号并测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治具设有第一传声通道,所述第一传声通道与所述声短路通道背离所述发声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声通道背离所述声短路通道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还包括喇叭本体,所述声短路通道设于所述喇叭本体的一侧;
所述治具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喇叭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喇叭本体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声短路通道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传声通道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声短路通道;所述治具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一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声短路通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声模块,一个所述发声模块对应一个所述声短路通道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一个所述发声模块,一个所述发声模块对应至少两个所述声短路通道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一个声通道,所述声通道设有一个检测口,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设置在所述检测口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一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对应设置一个检测口,每个检测口处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还包括盆架,所述喇叭本体和所述声短路通道均设于所述盆架,所述声短路通道位于所述喇叭本体的外周;
所述喇叭测试机构还包括第二声音测试模块,所述治具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设有第二传声通道,所述第二传声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声音测试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测试机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于所述发声模块与所述喇叭的声短路通道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喇叭测试机构中,治具用于安装喇叭,通过设置发声模块和第一声音测试模块,发声模块设于治具的一侧,并能够发出声音,该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至少部分进入到喇叭的声短路通道内,通过将第一声音测试模块与声短路通道连接,以能够拾取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穿过声短路通道之后的声音信号,并对该拾取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测试,以达到利用声学检测的手段对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的目的。相比于现有的通过检测透光率来测试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测试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反应出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提高了声短路通道的声学性能的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单个发声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单个发声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两个发声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两个发声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两个发声模块和一个检测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传声通道的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两个发声模块和一个检测口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单个发声模块和一个检测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传声通道的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单个发声模块和一个检测口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单个发声模块时与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密封件处于半透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喇叭测试机构具有两个发声模块时与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密封件处于半透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治具 | 400 | 喇叭 |
110 | 第一传声通道 | 410 | 喇叭本体 |
111 | 检测口 | 420 | 声短路通道 |
120 | 第二传声通道 | 401 | 盆架 |
101 | 安装槽 | 500 | 第二声音测试模块 |
200 | 发声模块 | 600 | 密封件 |
300 | 第一声音测试模块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喇叭测试机构,旨在针对具有声短路通道420的喇叭400的声学性能进行检测,以提高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该喇叭测试机构包括治具100、发声模块200以及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
治具100用于安装喇叭400;发声模块200设于治具100的一侧,该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至少部分进入声短路通道420;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与声短路通道420连接,以用于拾取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穿过声短路通道420后的声音信号并测试。
可以理解的,喇叭400具有声短路通道420,该声短路通道420可以是通孔、管道或者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用于连通喇叭400两侧的通道,其用于在喇叭400应用于耳机或其它声学产品上时,连通前腔或后腔,达到调整耳机或其它声学产品的音质同时平衡压力的目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声短路通道420自身是不具有发出声音的功能,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在对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进行检测时,在治具100的一侧设置发声模块200,该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到声短路通道420中,通过在声短路通道420背离发声模块200的一端设置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以拾取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穿过声短路通道420之后的声音信号,并对该拾取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测试,以最终得到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测试结果。相比于现有的通过透光率来检测声短路通道420的方式,本实施例直接利用声学测试对声短路通道420进行检测,其声学检测结果更能反映出声短路通道420的真实情况,提高了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检测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声模块200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能够发出声音即可,如可以是喇叭或扬声器,可以是圆柱形或者方形或者其它异形结构。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选择标准麦克风或者仿真耳,通过标准麦克风或者仿真耳拾取从声短路通道420传出的声音,并对拾取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如可以是与标准的声音信息或者预设的声短路通道420所对应的预设声音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该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以达到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检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检测重要的手段在于对从声短路通道420的一端传至声短路通道420另一端的声音进行检测,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与声短路通道420之间的密封尤为重要,防止外界的声音对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的干扰,可选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可以直接密封于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传播通道的尾端,或者在声短路通道420的尾端密封连接一传声通道或者密闭腔体,通过在传声通道或密闭腔体内设置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以使得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所拾取到的声音只有从声短路通道420传过来的声音,保证检测结构的可靠性。
而对于发声模块200与声短路通道420之间,其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可以不做严格的密封要求,如发声模块200与声短路通道420之间可以是完全密封状态,此时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全部进入到声短路通道420内;或者,发声模块200与声短路通道420之间不密封,此时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部分进入到声短路通道420内。上述两种方式,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均能够穿过声短路通道420传播至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处,使得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能够拾取到声短路通道420传过来的声音信号进行测试,达到检测声学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喇叭测试机构中,治具100用于安装喇叭400,通过设置发声模块200和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发声模块200设于治具100的一侧,并能够发出声音,该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至少部分进入到喇叭400的声短路通道420内,通过将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与声短路通道420连接,以能够拾取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穿过声短路通道420之后的声音信号,并对该拾取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测试,以达到利用声学检测的手段对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的目的。相比于现有的通过检测透光率来测试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测试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反应出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提高了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的检测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参照图2、图4、图7以及图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治具100设有第一传声通道110,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10与所述声短路通道420背离所述发声模块2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10背离所述声短路通道420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
喇叭400安装于治具100,可以理解的,喇叭400可以是容纳于治具100的内部,也可以是安装在治具100的表面,其具体的安装方式可根据治具100的结构以及喇叭400的自身形状结构而定。治具100设有第一传声通道110,该第一传声通道110的一端与喇叭400的声短路通道4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连接,则发声模块200设置于声短路通道420背离第一传声通道110的一侧,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依次穿过声短路通道420、第一传声通道110之后到达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处,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声通道110起到延长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与发声模块200的距离以及密封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与声短路通道420的作用,防止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不经过声短路通道420直接到达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处,而影响测试结果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检测准确性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传声通道110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圆柱通孔的结构,也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管道结构。第一传声通道110与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保证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不受外界干扰即可,如该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可以完全设置于第一传声通道110的内部,直接通过第一传声通道110的腔壁进行密封防干扰;或者,可在第一传声通道110上开设检测口111,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安装于检测口111处,然后通过密封壳或者密封胶等进行密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喇叭400还包括喇叭本体410,所述声短路通道420设于所述喇叭本体410的一侧;
所述治具100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喇叭400的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喇叭本体410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声短路通道420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10连接。
本实施例中,喇叭400容纳于治具100的安装槽101内,保证了喇叭400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到声短路通道420自身连通喇叭400两侧的结构,喇叭400设于安装槽101内时,安装槽101也起到阻隔声音传播的作用,防止经过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传播至外界或者防止外界的声音进入到声短路通道420中。安装槽101设有安装喇叭本体410的第一区域和安装声短路通道420的第二区域,第一传声通道110与第二区域连接,使得经由声短路通道420传出的声音能够直接由第二区域进入到第一传声通道110内,进而传导至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第二区域处设置与第一传声通道110连通的开口,喇叭400的声短路通道420与开口连通,使得由声短路通道420传出的声音能够经过开口顺利进入到第一传声通道110内。
可以理解的,喇叭400的声短路通道420的数量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则治具100可对应声短路通道420的位置设置第一区域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参照图2、图4、图7以及图10,喇叭400上的声短路通道420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数量是根据实际的喇叭400的产品决定的,则为了提高喇叭测试机构的适应性,治具100上的第一传声通道110、发声模块200以及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的结构以及数量均可根据实际的喇叭400产品而定。
所述喇叭400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声短路通道420;所述治具100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10,一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10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声短路通道420。
可以理解的,当喇叭400的声短路通道4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为了对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均测试,则可在治具100上对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传声通道110,每一个第一传声通道110对应连接一个声短路通道420,以使得每个经过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能够进入到相对应连接的第一传声通道110处,在此基础上,发声模块200和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的数量以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如可通过一个发声模块200同时对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发声,或者可通过一个发声模块200对一个声短路通道420发声;如可通过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对所有的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进行拾取,或者通过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对一个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进行拾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7,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声模块200,一个所述发声模块200对应一个所述声短路通道420设置。
本实施例中,针对于每一个声短路通道420设置一个单独的发声模块200,则经过每个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信号是相互独立的,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第一传声通道110的声音信号也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在每个传声通道110上设置一个检测口111,在每个检测口111处设置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在此方式中,每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能够准确测试对应的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使得相互之间的检测不会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以将至少两个第一传声通道110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通道,在这个完整的声通道上设置一个检测口111,在这个检测口111处设置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使得经过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在穿过相对应的第一传声通道110后汇合,通过检测口111处的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进行拾取测试,实现了通过一个声音测试模块300同时对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的总声学性能进行测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0,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一个所述发声模块200,一个所述发声模块200对应至少两个所述声短路通道420设置。
本实施例中,一个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能够同时进入到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内,然后分别经过相对应的第一传声通道110传导之后,传导至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处进行拾取并测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在每个传声通道110上设置一个检测口111,在每个检测口111处设置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在此方式中,每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能够准确测试对应的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使得相互之间的检测不会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以将至少两个第一传声通道110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通道,在这个完整的声通道上设置一个检测口111,在这个检测口111处设置一个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使得经过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的声音,在穿过相对应的第一传声通道110后汇合,通过检测口111处的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进行拾取测试,实现了通过一个声音测试模块300同时对至少两个声短路通道420的总声学性能进行测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4、图7以及图10,所述喇叭400还包括盆架401,所述喇叭本体410和所述声短路通道420均设于所述盆架401,所述声短路通道420位于所述喇叭本体410的外周;
所述喇叭测试机构还包括第二声音测试模块500,所述治具100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设有第二传声通道120,所述第二传声通道120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声音测试模块500。
可以理解的,盆架401起到支撑固定喇叭本体410的作用,将声短路通道420设置在盆架401上,简化喇叭400的工艺程序。治具100对应第一区域设有第二传声通道120,使得喇叭本体410发出的声音能够传导至第二传声通道120处,通过在第二传声通道120背离第一区域的一端设置第二声音测试模块500,以对喇叭本体410发出的声音进行拾取并测试,从而实现对喇叭本体410的声学测试功能。
第二声音测试模块50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选择标准麦克风或者仿真耳,通过标准麦克风或者仿真耳拾取从第二传声通道120传出的声音,并对拾取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如可以是与标准的声音信息或者预设的喇叭本体410所对应的预设声音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该喇叭本体410的声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以达到喇叭本体410的声学性能检测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治具100上设有用于容纳喇叭400的安装槽101,喇叭本体410对应设于第一区域,声短路通道420对应设于第二区域,同时治具100上还设有与第一区域连接的第一传声通道110,与第二区域连接的第二传声通道120,第一传声通道110连接第一声音测试模块300,实现了对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测试,第二传声通道120连接第二声音测试模块500,实现了对喇叭本体410的声学性能测试,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治具100,便能够完成对喇叭本体410以及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测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先在盆架401状态检测声短路通道420的透光率然后在喇叭状态检测喇叭本体410声学性能的至少需要两次测试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治具100上通过声学测试分别测试喇叭本体410和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性能,只需要一次样品放置便可实现两者的测试,简化了喇叭400的测试工序的同时,也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考虑到喇叭本体410自身可以发出声音,以及声短路通道420设置在喇叭本体410的一侧的因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声通道120为轴向贯穿所述治具100的通孔;所述第一传声通道110位于所述第二传声通道120的外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第二声音测试模块500直接设置在治具100的第二传声通道120内,即可以放置在喇叭本体410的下方,实现对喇叭本体410进行测试。
第一传声通道110可以设置为围绕第二传声通道120的环状管体或者弧形管体,第一传声通道110与第二传声通道120相互之间可以不连通,保证喇叭本体410的声学测试与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测试之间独立测试,此种方式下喇叭本体410与声短路通道420的测试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干扰,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测试效率。
当然,第一传声通道110与第二传声通道120也可以连接,通过在连接处设置检测口111以安装声音测试模块(第一声音测试模块或者第二声音测试模块),此种方式下,喇叭本体410的声学测试和声短路通道420的声学测试为一一测试,节省了测试模块的数量,减小了测试结构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4,所述喇叭测试机构还包括密封件600,所述密封件600密封于所述发声模块200与所述喇叭400的声短路通道420之间。
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发声模块200发出的声音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声短路通道420内,可在发声模块200与声短路通道420之间密封密封件600,以防止外界的声音进行干扰。
可选地,当声短路通道420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可对应每个声短路通道420设置一发声模块200,此时可在每个声短路通道420与发声模块200之间设置密封件600,当应用于治具100上时,密封件600可以与每个第一区域对接密封,以保证每个声短路通道420与发声模块200之间的声音传播的可靠性。
可选地,当声短路通道420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可只设置一个发声模块200同时对所有的声短路通道420发出声音,此时可将密封件600直接盖设在治具100的安装槽101上,以将发声模块200与治具100的安装槽101一起密封,以保证所有的声短路通道420的声源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600与治具100所围合形成的密闭腔体将喇叭本体410也包括在内,则该密闭腔体也可作为喇叭本体410的后腔,在喇叭本体410的性能进行测试时,可以起到指定体积后腔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喇叭测试机构,用于测试喇叭,所述喇叭具有声短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
治具,所述治具用于安装所述喇叭;
发声模块,所述发声模块设于所述治具的一侧,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声短路通道;以及
第一声音测试模块,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与所述声短路通道连通,以用于拾取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的声音穿过所述声短路通道后的声音信号并测试;
所述治具设有第一传声通道,所述第一传声通道与所述声短路通道背离所述发声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声通道背离所述声短路通道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
所述喇叭还包括喇叭本体,所述声短路通道设于所述喇叭本体的一侧;
所述治具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喇叭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喇叭本体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声短路通道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传声通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声短路通道;所述治具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一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声短路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声模块,一个所述发声模块对应一个所述声短路通道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一个所述发声模块,一个所述发声模块对应至少两个所述声短路通道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一个声通道,所述声通道设有一个检测口,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设置在所述检测口处。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一个所述第一传声通道对应设置一个检测口,每个检测口处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声音测试模块。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还包括盆架,所述喇叭本体和所述声短路通道均设于所述盆架,所述声短路通道位于所述喇叭本体的外周;
所述喇叭测试机构还包括第二声音测试模块,所述治具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设有第二传声通道,所述第二传声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声音测试模块。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喇叭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测试机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于所述发声模块与所述喇叭的声短路通道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29830.9A CN113068109B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喇叭测试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29830.9A CN113068109B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喇叭测试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8109A CN113068109A (zh) | 2021-07-02 |
CN113068109B true CN113068109B (zh) | 2022-11-22 |
Family
ID=7656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29830.9A Active CN113068109B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喇叭测试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6810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58164B1 (fr) * | 2003-07-25 | 2007-12-28 | Cit Alcatel | Transducteur de restitution de son |
CN105307098B (zh) * | 2015-10-30 | 2018-10-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
CN105722003A (zh) * | 2016-01-20 | 2016-06-29 | 苏州搏技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mems麦克风测试机构 |
CN106454674A (zh) * | 2016-09-12 | 2017-02-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测试工装 |
CN206923046U (zh) * | 2017-06-23 | 2018-01-23 | 深圳精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扬声器t/s参数测试装置 |
CN107343247B (zh) * | 2017-07-04 | 2020-07-14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CN107360531B (zh) * | 2017-08-22 | 2020-08-21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测试装置 |
CN208488210U (zh) * | 2018-07-27 | 2019-02-1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电子装置的传声通路气密性的检测治具 |
CN110784815B (zh) * | 2019-11-05 | 2021-02-12 | 苏州市精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试产品声学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
CN110856057B (zh) * | 2019-11-28 | 2021-06-0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扬声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耳机 |
CN212013053U (zh) * | 2020-04-22 | 2020-11-24 | 湖北冠音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喇叭振动杂音测试治具 |
CN112312296B (zh) * | 2020-09-08 | 2022-01-28 | 深圳市逸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nc耳机声学测试系统 |
CN111901739B (zh) * | 2020-09-30 | 2021-01-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模组、测试方法和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10329830.9A patent/CN11306810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8109A (zh) | 2021-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89156B2 (ja) | ノイズ低減ヘッドホンの試験装置及び方法 | |
EP1127475B1 (en) | An electroacoustic communications unit | |
CN114374920A (zh) | 骨传导麦克风 | |
US1221290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peaker unit | |
WO2018233251A1 (zh) | 无线通信耳机检测装置和方法 | |
US10057670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udio transducer | |
CN111225332B (zh) | 一种蓝牙耳机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
KR102630054B1 (ko) | 사운드 디바이스 | |
CN112312296B (zh) | 一种anc耳机声学测试系统 | |
CN1748440A (zh) | 具有改进的声音发送端口的移动设备 | |
CN113068109B (zh) | 喇叭测试机构 | |
CN209787372U (zh) | 麦克风模组和电子设备 | |
TWM606851U (zh) | 耳機 | |
AU2020104187A4 (en) | Bone voiceprint in-ear headphone | |
TW202201974A (zh) | 聲音降噪模組及耳機 | |
CN212324326U (zh) | 耳机 | |
CN213186461U (zh) | 一种耳机的内置麦克风结构 | |
CN215773497U (zh) | 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 |
CN215420696U (zh) | 麦克风定位结构及耳机 | |
JP6332239B2 (ja) | ヘッドホン | |
CN113068095A (zh) | 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 |
KR20060043530A (ko) | 광음향 가스 센서 | |
CN112019984A (zh) | 电子设备 | |
CN221615159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抖动量检测治具 | |
CN213368124U (zh) | 声学组件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