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3201A - 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63201A CN113063201A CN201911370968.2A CN201911370968A CN113063201A CN 113063201 A CN113063201 A CN 113063201A CN 201911370968 A CN201911370968 A CN 201911370968A CN 113063201 A CN113063201 A CN 1130632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jet
- air inlet
- cavity
- purif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其中,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合成射流激励器、滤芯以及控制器;合成射流激励器具有通过交流电可控的改变容积大小的射流腔,射流腔内设置有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滤芯,并且该射流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均设置有单向阀;控制器还与进出风口内设置的单向阀电连接,以在改变射流腔容积大小的同时控制进出风口内的单向阀的通断。风冷换热设备包括壳体、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空气净化装置,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内,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口与热交换器之间。通过在合成射流激励器的射流腔内设置滤芯,不仅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而且可以保证空气能够快速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冷换热设备,例如空调器或者新风系统,通常都需要去除空气中诸如灰尘、PM2.5的颗粒污染物,以保证人员或者工作环境的健康完全。
以空调器的室内机为例,其通常包括壳体,在壳体上间隔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沿着风的流向依次布置有冷凝器和风扇。工作时,风扇将壳体外的空气从进风口抽入壳体内,然后经过冷凝器并与冷凝器的管道内流动的冷媒进行换热后,再流过风扇并从出风口流出壳体,如此不断的循环以实现制冷或者制热的目的。为了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以去除室内空气中存在的灰尘、PM2.5等颗粒物,一般在室内机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网或者除尘滤芯。
但是,过滤网的孔径过大,只能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过滤,而除尘滤芯虽然可以过滤掉绝大部分颗粒,会造成风阻很大,换热效率受到严重的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其他潜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合成射流激励器、滤芯以及控制器;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具有通过交流电可控的改变容积大小的射流腔,所述射流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单向阀,所述出风口内均设置有出风单向阀;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射流腔内,以过滤进入所述射流腔的空气;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进风单向阀和所述出风单向阀电连接,以在改变射流腔容积大小的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单向阀和出风单向阀的通断。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滤芯为滤纸式滤芯、金属网式滤芯、毛毡式滤芯、颗粒式滤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包括壳体以及压电振子;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所述射流腔,并且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压电振子的一端为与所述壳体紧固连接的紧固端,所述压电振子的另一端为伸入所述壳体内的自由端,所述压电振子将搜书射流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电振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电振子振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容积大小,并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容积往相反方向变化。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射流腔至少有部分由所述压电振子限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电振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电振子振动以改变所述射流腔的容积大小。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射流腔全部由所述压电振子限定而成。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射流腔具有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内均设置有一个进风单向阀,每个所述出风口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单向阀。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尺寸相同或者不同。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中至少有一个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中的一个。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合成射流激烈器,多个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呈线性布置、阵列式布置、环形布置、放射状布置或者随机布置。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全部的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共面设置。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全部的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设置在同一平面或者同一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冷换热设备,其包括壳体、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通过合成射流激励器对空气的快速抽吸作用,可以加速空气流动,并且当空气通过合成射流激励器的射流腔时,空气被射流腔内的滤芯过滤,可以得到清洁的空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中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101-罩壳;102-面板;103-导风板;105-骨架;106-百叶组件;107-左侧板;108-左装饰条;109-右侧板;110-右装饰条;20-蒸发器;301-轴流风扇;303-电机支架;305-电机;307-电机压盖;309-风扇端盖;90-空气净化装置;910-合成射流激励器;911-壳体;912-射流腔;9121-上腔体;9123-下腔体;913-压电振子;9131-压电陶瓷片;9135-金属薄片;915-出风口;916-出风单向阀;917-进风口;918-进风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风冷设备是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的换热设备。例如,现代家庭中常见的空调器就是一种典型的风冷换热设备。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室内机(例如柜机或者壁挂机)以及安装在室外的室外机,二者之间通过管道和线缆连接。
在制冷时,室外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从室外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外机内,然后流经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并与该热交换器管道内流动的气态冷媒进行换热,使得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的冷媒,然后,液态的冷媒进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并与从该热交换器流过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液态冷媒相变成气态冷媒,最后,气态冷媒再回流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而升温后的室外空气从室外机的出风口排出到外界大气中,降温后的室内空气从室内机的出风口排出到室内,如此循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制冷作用。
在制热时,室外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从室外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外机内,然后流经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并与该热交换器管道内流动的液态冷媒进行换热,使得液态冷媒气化成气态的冷媒,然后,气态的冷媒进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并与从该热交换器流过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气态冷媒相变成液态冷媒,最后,液态冷媒再回流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而降温后的室外空气从室外机的出风口排出到外界大气中,升温后的室内空气从室内机的出风口排出到室内,如此循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制热作用。
但是,室内空气中普遍都有灰尘和PM2.5等在内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会被室内机的风扇吸入室内机,然后经过室内机的热交换器,这些颗粒物就会部分粘附在热交换器上,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故在室内机的进风口处通常会设置过滤网或者在室内机的进风口和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滤芯来过滤室内空气的颗粒物。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合成射流激励器、滤芯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可以是单独为合成射流激励器配置的,也可以与空调器共用同一个控制主板。合成射流激励器具有射流腔,该射流腔通过交流电可控的改变容积大小,并且射流腔沿着风流的方向布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单向阀,在出风口内设置有出风单向阀。控制器与进风单向阀和出风单向阀电连接连接,以在改变射流腔容积大小的同时控制进风单向阀和出风单向阀的通断,以便将空气快速吸入射流腔然后再加速吹出射流腔。在射流腔内设置滤芯,从而当空气从该射流腔内流过时,可以被滤芯过滤,从而将空气中的颗粒物过滤掉,并且由于合成射流激励器能够快速抽吸,所以能够保证空气的速度和流量,从而保证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下文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室内机使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具体方案,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好的了解技术方案的细节。但应当理解,在诸如新风机、空气能热水器、空调扇等其他风冷换热设备也能够直接或者经过简单变换后加以使用。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爆炸图;图4为图1的剖视图。
示意性地,如图1至图4所示,室内机包括外壳10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风机组件。外壳10包括罩壳101、设置在罩壳101上的面板102和导风板103、骨架105、安装在骨架105上的百叶组件106、左侧板107、安装在左侧板107上的左装饰条108、右侧板109以及安装在右侧板109上的右装饰条110。罩壳101与骨架105限定出用于安装风机组件的安装腔。
在罩壳101上的顶部设置有进风格栅,该进风格栅上设置有网状的进风口,以便风机组件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抽吸进壳体10内部。在罩壳101的前面安装面板102,该面板102与罩壳101限定出靠近罩壳101底端的出风口,在出风口内安装有导风板103,通过控制导风板103转动,可以控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向。容易理解,进风口和出风口限定出空气在壳体10内流动的风道。
继续参见图3,在风道内设置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用于抽吸空气的轴流风扇301、用于驱动轴流风扇301的电机305、用于安装电机305的电机支架303、用于罩设电机305的电机压盖307以及在电机305的另一端支撑轴流风扇的风扇端盖309。
蒸发器20设置在轴流风扇301与出风口之间,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0形成为大致弧形的形状。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蒸发器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弧形。
工作时,电机305驱动轴流风扇301旋转时能够将室内空气从罩壳101设置的进风口吸入到外壳10内,然后经下文的蒸发器20与冷媒换热以后从面板102和罩壳101所限定的出风口排出室内机。
在罩壳101设置的进风格栅与轴流风扇301之间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90,该空气净化装置90包括控制器、滤芯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在下文中将会详细描述到,该合成射流激励器包括沿着风流方向布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射流腔,射流腔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滤芯,其中,滤芯为滤纸式滤芯、金属网式滤芯、毛毡式滤芯、颗粒式滤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射流腔进风口内设置的进风单向阀以及出风口内设置的出风单向阀并控制射流腔容积的变化,可以快速的将室内空气从罩壳101设置的进风格栅吸入射流腔内,然后经过射流腔内的滤芯过滤后从射流腔的出风口吹出,然后吹向室内机的蒸发器20。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是单独设置的或者也可以与室内机的电路板集成。
图5示出了一种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结构,其省略了射流腔内的滤芯。如图5所示,该合成射流激励器901包括壳体911,该壳体91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顶壁、底壁和侧壁限定出射流腔912,在顶壁上设置有出风口915,在出风口915内设置有出风口单向阀916,在底壁上设置有进风口917,在进风口917内设置有进风单向阀918。在壳体911的侧壁上固定有压电振子913,从而将射流腔912分隔成上腔体9121和下腔体9123。压电振子913的自由端与壳体91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空气可以再上腔体9121和下腔体9123之间流动。压电振子包括金属薄片9135,在该金属薄片913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贴设有压电陶瓷片9131。当压电陶瓷片9131受到交流电的激励时,金属薄片9135发生振动,从而改变上腔体9121和下腔体9123的容积大小。明显的,当压电振子913振动时,上腔体9121和下腔体9123的容积变化状态往相反方向变化。
在工作时,当进风口917内的进风单向阀918和出风口915内的出风单向阀916打开时,压电振子913往上变形,使得上腔体9121的容积变小,而下腔体9123的容积变大,使得空气从壳体911外经进风单向阀918进入下腔体9123内,然后从压电振子913与壳体911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上腔体9121内,并经出风单向阀916排出上腔体9121。在此过程中,进入射流腔912空气被设置在射流腔内的滤芯过滤,空气携带的诸如灰尘、PM2.5等颗粒被滤芯过滤掉,吹向蒸发器20的空气就为干净的净风气流,从而也就减少了蒸发器20吸附灰尘等微细颗粒的可能性,继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而且射流激励器910可以快速的抽吸空气,也能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吹向蒸发器20。
图6示出了另一种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结构,其省略了射流腔内的滤芯。如图6所示,该合成射流激励器901包括壳体911,该壳体911限定出射流腔912。射流腔912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由压电振子913限定,也即是说,壳体91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压电振子912构成。控制器与压电振子912电连接,从而当控制器控制压电振子912振动即可改变射流腔912的容积大小,以便将空气快速吸入射流腔912内,然后再加速吹出射流腔912。通过将壳体91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压电振子912构成,可以减少射流激励器910的装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在工作时,压电振子913往射流腔912外变形,使得射流腔912的容积变大,此时若进风单向阀918打开,则空气会经进风单向阀918快速吸入射流腔912内;当压电振子913往射流腔912内变形,使得射流腔912的容积变小,此时若出风单向阀916打开,则空气会经出风单向阀916加速吹出射流腔912。在此过程中,从射流腔912通过的空气就会被设置在该射流腔912内的滤芯过滤,从而可以减少吹向蒸发器20的颗粒物,继而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而且射流激励器910可以快速的抽吸空气,也能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吹向蒸发器20。
图7示出了再一种射流激励器结构,其省略了射流腔内的滤芯。如图7所示,该射流激励器910形成为近正方形的形状,其包括部分或者全部由压电振子913构成的壳体911,该壳体911限定出射流腔912。射流腔912具有多个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每个进风口917内均设置有一个进风单向阀918,每个出风口915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单向阀916。通过将射流腔912设置多个进风口917和多个出风口91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多个进风口917和多个出风口915的部分或者全部打开,以实现风量的调整,以便保证有足够的经过滤的风吹向蒸发器20。
图8示出了另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其省略了控制器;图9为图8的正视图;图10为图9中A-A向剖视图。如图8至图10所示,该射流激励器910形成为近长方形的形状,且该射流激励器910形成为向前方稍微凸出的结构。同图7相似,该射流激烈器910包括部分或者全部由压电振子913构成的壳体911,该壳体911限定出射流腔912。射流腔912具有多个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每个进风口917内均设置有一个进风单向阀918,每个出风口915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单向阀916。
需要指出的是,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射流腔912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可以相对设置。射流腔912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的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射流腔912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中至少有一个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中的一个。
此外,在工作时,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控制压电陶瓷片9131诸如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以及振动周期在内的一个或者多个振动参数来调整从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进风口917和/或出风口915的风量和风速。基于此,可以调整对空气的过滤效率以及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给两个压电陶瓷片9131的交流电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幅值、相位以及频率等,来改变压电陶瓷片9131的振动参数,以便在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射流腔912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的风量和风速,这样就可以调整室内机的换热风量和风速,从而调整空气的过滤效率以及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
例如,在某些示例中,控制器能够基于进风格栅以及蒸发器20位置的空气洁净度的差异自动控制输入给两个压电陶瓷9013的交流电参数,故而可以适配于空气净化需要来得到射流腔9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量和风速,从而使得空气净化效率和换热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具体配置时,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进风格栅以及蒸发器20位置的空气洁净度,然后控制器根据蒸发器20位置的目标空气洁净度计算射流腔9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需要的风量和风速;然后根据风量和风速计算出压电振子913的振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振动幅度、相位及频率等);接着再根据压电振子913的振动参数计算出需要输入给两个压电陶瓷片9131的交流电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交流电的幅度、相位和频率等);最后,控制器根据计算得到的交流电的参数实时改变输入给两个压电陶瓷片9131的交流电的参数。
容易理解,为了控制输入给压电陶瓷9013的电压参数,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包括变压模块,该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电连接,其输出端与两个压电陶瓷片9131电连接,其信号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从而该变压模块可以根据控制器传输来的控制指令将市电的参数改变成控制器计算得到的交流电的参数并输出给两个压电陶瓷片9131,继而改变压电振子913的振动参数,进而在射流腔912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处获得所需的风量和风速,以便调整空气净化装置90的净化效率,从而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一些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器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来控制压电振子913的振动参数,以便提高进入室内机的风量和风速,从而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包括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以便进一步提高进入室内机的风量和风速。
具体的,当空气净化装置9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时,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控制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启停顺序、启停时间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风速和风量,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过净化的空气吹向蒸发器20,从而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换句话说,控制器可以根据蒸发器20所需要的换热效率和/或蒸发器20位置处的空气净化度,控制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风速和风量。
应当理解,空气净化装置9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可以是线性布置的,也可以是阵列式布置的、环形布置的、放射状布置的,或者还可以是是随机布置的。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气净化装置90包括两个呈线性布置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包括四个呈矩阵式布置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包括八个呈环形布置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包括九个呈放射状布置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包括了七个呈随机状布置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无论空气净化装置90有多少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可以为每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均配置单独的变压模块,以便单独控制输入每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交流电参数;或者,也可以让这些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共用一个变压模块,从而使得每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都输入具有相同参数的交流电,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在所有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共用一个变压模块的时候为每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配置单独的电子开关,从而也可以达到单独改变一个或者一些合成射流激励器910输入的交流电的目的。
下面以空气净化装置90包括四个呈矩阵式布置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为例,简要讲述可选的控制策略,假设这四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均单独配置有变压模块。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通过下述不同的控制策略,空气净化装置90可以得到足够的经过净化的风量,以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
传感器实时采集蒸发器20位置处的空气洁净度和/或进风格栅处的空气洁净度并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得到每一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交流电参数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被发送到四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各自的变压模块,通过变压模块生成特定的交流电输出给各自的合成射流激励器910,从而调整四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的风量和风速,从而控制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净化效率,继而调整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具体在控制时,这四个合成射流激励器910的进风口917和出风口915的风量和风速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或者是部分相同。
容易理解,当空气净化装置9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激烈器时,这些合成射流激励器910可以共面设置,例如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或者同一弧面上。
基于上述,可以理解,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冷换热设备,其包括壳体、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空气净化装置。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内,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口与热交换器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射流激励器、滤芯以及控制器;
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具有通过交流电可控的改变容积大小的射流腔,所述射流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单向阀,所述出风口内均设置有出风单向阀;
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射流腔内,以过滤进入所述射流腔的空气;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进风单向阀和所述出风单向阀电连接,以在改变射流腔容积大小的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单向阀和出风单向阀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滤纸式滤芯、金属网式滤芯、毛毡式滤芯、颗粒式滤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包括壳体以及压电振子;
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所述射流腔,并且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压电振子的一端为与所述壳体紧固连接的紧固端,所述压电振子的另一端为伸入所述壳体内的自由端,所述压电振子将搜书射流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电振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电振子振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容积大小,并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容积往相反方向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腔至少有部分由所述压电振子限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电振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电振子振动以改变所述射流腔的容积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腔全部由所述压电振子限定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腔具有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内均设置有一个进风单向阀,每个所述出风口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单向阀;和/或,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和/或,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尺寸相同或者不同;和/或,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中至少有一个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合成射流激烈器,多个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呈线性布置、阵列式布置、环形布置、放射状布置或者随机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的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共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的所述合成射流激励器设置在同一平面或者同一弧面上。
10.一种风冷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热交换器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0968.2A CN11306320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0968.2A CN11306320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3201A true CN113063201A (zh) | 2021-07-02 |
CN113063201B CN113063201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7655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70968.2A Active CN11306320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6320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9315A (zh) * | 2009-04-23 | 2009-09-23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及其运行模式 |
CN101577144A (zh) * | 2008-05-09 | 2009-11-11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合成射流增强自然冷却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829517A (zh) * | 2011-06-14 | 2012-12-19 | 上海聚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小型通信机房的新风节能系统 |
CN105698282A (zh) * | 2016-03-30 | 2016-06-22 | 天津大学 | 一种踩踏式空气净化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175916A (zh) * | 2018-01-16 | 2018-06-19 | 河北拓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取代风机作为气源的睡眠呼吸机 |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11370968.2A patent/CN1130632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7144A (zh) * | 2008-05-09 | 2009-11-11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合成射流增强自然冷却的系统及方法 |
CN101539315A (zh) * | 2009-04-23 | 2009-09-23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及其运行模式 |
CN102829517A (zh) * | 2011-06-14 | 2012-12-19 | 上海聚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小型通信机房的新风节能系统 |
CN105698282A (zh) * | 2016-03-30 | 2016-06-22 | 天津大学 | 一种踩踏式空气净化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175916A (zh) * | 2018-01-16 | 2018-06-19 | 河北拓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取代风机作为气源的睡眠呼吸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3201B (zh) | 2023-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62661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7510885A (ja) | 熱・湿気交換手段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並びに複数の空気調和装置を用いた室内温度及び湿度調節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CN108489055A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108758821A (zh) | 风道系统和空调 | |
JP2006349223A (ja) | 熱交換機器 | |
CN10867971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JP4599771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113063201A (zh) | 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风冷换热设备 | |
CN108571773A (zh) |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 |
CN211953166U (zh) | 全热新风机及其骨架 | |
CN210399176U (zh) | 一种立柜式空调 | |
JP201521899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8124455U (zh) | 空调器 | |
CN21290175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 |
JP5381245B2 (ja) | 換気装置 | |
CN111288549A (zh) | 一种导风板及空调器 | |
CN113048577B (zh) | 用于加速换热的装置以及换热设备 | |
KR200374130Y1 (ko) | 공조기용 에어필터 조립체 | |
CN2084189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3353295B2 (ja) | ファンコイルユニット | |
CN208222777U (zh) | 检测仪和新风机与净化器的联动系统 | |
CN111594920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 |
CN11309114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WO2018016059A1 (ja) |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JP2004069125A (ja) | 建物用換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