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2017A -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62017A CN113062017A CN202110260471.6A CN202110260471A CN113062017A CN 113062017 A CN113062017 A CN 113062017A CN 202110260471 A CN202110260471 A CN 202110260471A CN 113062017 A CN113062017 A CN 1130620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strand
- twisting
- twisted
- tw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08—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cup, pot or disc type, in which annular masses of yarn are formed by centrifugal ac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36—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e.g. building motions, e.g. control for the traversing stroke of ring rails; Stopping ring rails in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凝聚并加捻;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本发明的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能制得符合细纱机超大牵伸所需条件的纤维须条,为实现细纱机超大牵伸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制得的聚捻须条,定量在现有粗纱定量和熟条定量之间,能够满足超大牵伸对纤维须条定量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捻度,能有效地解决纺纱时的须条断头和意外牵伸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纺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环锭纺纱作为当今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纺纱方式,其基本的工艺流程为开清→梳理→(精梳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为保证所纺纱线的质量,在并条和细纱工序之间需设置粗纱工序,这是由于并条机制成的熟条通过细纱机直接牵伸成纱时,细纱机的牵伸倍数需达到300倍以上,所纺细纱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细纱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原因是:一、普通细纱机的牵伸倍数很难达到300倍以上,即使达到,由于牵伸倍数的过大,牵伸部件的运转稳定程度也达不到要求;二、并条机制成的条子定量较大(通常为15~25g/5m),条子内纤维的根数较多,现有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对根数较多的纤维的控制不均匀。因此,粗纱工序是现阶段环锭纺纱的必要工序之一。与转杯纺、喷气纺其他新型纺纱方式相比,环锭纺由于粗纱工序的存在,工艺流程较长,造成设备、人工等方面的成本比较高。为解决此问题,具有超大牵伸装置的环锭细纱机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利用具有超大牵伸装置的环锭细纱机纺纱,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并条机制成的熟条直接喂入细纱机的牵伸区,经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并加捻后纺成细纱。但采用超大牵伸的方式纺制环锭细纱,所纺纱线的支数不宜太高,通常在21英支以下。这是因为无论什么形式的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其牵伸装置的牵伸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一定的牵伸倍数时,牵伸区对纤维的牵伸质量就会下降,因此,当所纺纱线的支数太高时纱线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这成为限制超大牵伸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要解决此问题,除提高牵伸装置的牵伸能力以外,减小喂入熟条的定量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现阶段,喂入超大牵伸装置的熟条定量不宜太轻,原因是现有的熟条成条技术导致熟条没有捻度,当定量太轻时,由于纤维集合体的根数较少,会造成熟条内纤维集合体的结合紧密程度较差,纺制细纱时,熟条容易断头,且极易产生意外牵伸现象,因此并条机制成的熟条定量不宜太轻,制成定量轻且有一定捻度的须条是环锭纺实现超大牵伸的必要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制成定量轻且有一定捻度的须条以实现环锭纺的超大牵伸,提供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聚捻须条,是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
本发明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是将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所述聚捻须条是指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的纤维须条;
所述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方式)凝聚并加捻;
所述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离心(方式)凝聚并加捻是指所述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喂入旋转的接收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所述接收装置的内部;所述接收装置内集聚的纤维须条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接收装置为圆筒状、圆环状或圆杯状,所述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1000~3000r/min,所述接收装置的直径为300~500mm。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增捻是摩擦增捻;所述接收装置所凝聚加捻的纤维须条,由所述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对其摩擦增捻。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旋转摩擦增捻部件的转速为50~600r/min,所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5~20%(设计捻度是指最终得到的纤维须条的捻度,这个捻度主要是由接收装置的转速和引条装置的引条速度决定的,旋转增捻部件会对纤维须条在引出路径的过程中捻度增加,以增强其引条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强力,减少断头现象的发生,但旋转增加部件最终是对纤维须条起假捻作用的,所增加的捻度还会在退捻作用下全部或部分退掉,对纤维须条最后捻度的变化影响较小)。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纤维须条为棉纤维须条、粘胶须条或涤纶须条,也可以为其他纤维须条。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具体是指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的纤维流,所述纤维流以一定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所述接收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一定的流量为150~300g/min,此处纤维流的定量与最终制得的须条的定量是相关的,受接收装置旋转的速度、引条装置引出的速度影响,纤维须条的定量为1~2g/m,引条装置根据旋转速度以及捻度可近似算出其速度为110~200m/min左右,因此喂入的纤维流的定量为150~300g/min。
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导出是指经聚捻后的须条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的方法,将纤维流持续喂入旋转接收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纤维流会均匀地凝聚在旋转接收装置的表面,纤维分布较为均匀,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握持引出,由于旋转装置的旋转摩擦作用及引条装置的握持作用,纤维须条会被施加一定的捻度,且由于在引出的路径上会有增捻装置对其摩擦增捻,大大减小了纤维须条在引出路径上的断头现象,因此纤维须条具有连续性。同时,通过控制喂入纤维流的定量、旋转接收装置的转速、引条装置的速度可以控制纤维须条的定量和捻度。
本发明所制得的纤维须条定量在现有粗纱定量和熟条定量之间,能够满足超大牵伸对纤维须条定量的要求,且由于所制得的须条具有捻度,能有效地解决纺纱时的须条断头和意外牵伸现象。利用本发明的聚捻须条,在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上纺纱,所纺纱线的支数可达到40英支以上,在不改变现有牵伸装置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所纺纱线的支数,拓宽了超大牵伸的应用范围,也为环锭纺纱最终取消粗纱工序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案及发展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可以制得符合细纱机超大牵伸所需条件的纤维须条,为实现细纱机超大牵伸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方法;
(2)本发明的一种聚捻须条,定量在现有粗纱定量和熟条定量之间,定量轻,能够满足超大牵伸对纤维须条定量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捻度,能有效地解决纺纱时的须条断头和意外牵伸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具体过程为:
棉纤维流(棉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以200g/min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旋转的直径为300mm的圆筒状接收装置(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1000r/min),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的接收装置的内部,获得棉纤维须条,棉纤维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由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转速为50r/min)对其摩擦增捻,从而增加须条经加捻后的捻度(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5%),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后,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为1000tex,捻度为5捻/m。
实施例2
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具体过程为:
粘胶纤维流(粘胶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以150g/min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旋转的直径为350mm的圆环状接收装置(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1500r/min),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的接收装置的内部,获得粘胶须条,粘胶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由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转速为120r/min)对其摩擦增捻,从而增加须条经加捻后的捻度(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8%),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部分后,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为1200tex,捻度为12.2捻/m。
实施例3
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具体过程为:
涤纶纤维流(涤纶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以200g/min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旋转的直径为400mm的圆杯状接收装置(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2000r/min),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的接收装置的内部,获得涤纶须条,涤纶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由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转速为240r/min)对其摩擦增捻,从而增加须条经加捻后的捻度(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12%),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后,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为1600tex,捻度为16捻/m。
实施例4
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具体过程为:
棉纤维流(棉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以250g/min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旋转的直径为450mm的圆筒状接收装置(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2500r/min),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的接收装置的内部,获得棉纤维须条,棉纤维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由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转速为400r/min)对其摩擦增捻,从而增加须条经加捻后的捻度(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16%),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部分后,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为1800tex,捻度为18.3捻/m。
实施例5
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具体过程为:
粘胶纤维流(粘胶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以300g/min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旋转的直径为500mm的圆环状接收装置(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3000r/min),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的接收装置的内部,获得粘胶须条,粘胶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由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转速为600/min)对其摩擦增捻,从而增加须条经加捻后的捻度(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20%),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部分后,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为2000tex,捻度为20.5捻/m。
Claims (10)
1.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是: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所述聚捻须条是指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的纤维须条;
所述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凝聚并加捻;
所述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凝聚并加捻是指所述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喂入旋转的接收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所述接收装置的内部;所述接收装置内集聚的纤维须条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为圆筒状、圆环状或圆杯状,所述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1000~3000r/min,所述接收装置的直径为30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捻是摩擦增捻;所述接收装置所凝聚加捻的纤维须条,由所述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对其摩擦增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摩擦增捻部件的转速为50~600r/min,所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须条为棉纤维须条、粘胶须条或涤纶须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具体是指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的纤维流,所述纤维流以一定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所述接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定的流量为150~300g/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是指经聚捻后的须条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
10.一种聚捻须条,其特征是: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60471.6A CN113062017A (zh) | 2021-03-10 | 2021-03-10 |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60471.6A CN113062017A (zh) | 2021-03-10 | 2021-03-10 |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2017A true CN113062017A (zh) | 2021-07-02 |
Family
ID=7656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60471.6A Pending CN113062017A (zh) | 2021-03-10 | 2021-03-10 |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62017A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00538A (en) * | 1984-08-17 | 1987-10-20 | Carding Specialist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 sliver |
DE4041719A1 (de) * | 1990-12-24 | 1992-06-25 | Schlafhorst & Co W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bandes |
CN1065889A (zh) * | 1992-04-30 | 1992-11-04 | 周栋梁 | 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
JPH0544120A (ja) * | 1991-08-03 | 1993-02-23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ロータ式オープンエンド精紡機 |
US5323599A (en) * | 1988-04-08 | 1994-06-28 | W. Schlafhorst & Co.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airiness in an open-end spinning yarn |
WO1995006766A1 (fr) * | 1993-08-31 | 1995-03-09 | Tsentralnyi Nauchno-Issledovatelsky Institut Khlopchatobumazhnoi Promyshlennosti (Tsnikhbi) | Structure fibreuse allongee, notamment un produit semi-fini destine a l'industrie de la filature textile, procede d'obtention de ladite structure et son dispositif de mise en ×uvre |
US5499496A (en) * | 1993-10-22 | 1996-03-19 | Palitex Project-Company Gmbh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twisted yarn |
JP2000160445A (ja) * | 1998-11-24 | 2000-06-13 | Toho Rayon Co Ltd | 交撚糸、交撚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オープンエンド紡績装置 |
WO2004042126A1 (de) * | 2002-11-05 | 2004-05-21 | Deutsche Institute Für Textil- Und Faserforschung Stuttgart Stiftung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lunte |
CN103180499A (zh) * | 2010-08-06 | 2013-06-26 | 亚琛工业大学 |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572419A (zh) * | 2013-11-14 | 2014-02-1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
CN110093692A (zh) * | 2019-05-30 | 2019-08-06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
-
2021
- 2021-03-10 CN CN202110260471.6A patent/CN11306201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00538A (en) * | 1984-08-17 | 1987-10-20 | Carding Specialist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 sliver |
US5323599A (en) * | 1988-04-08 | 1994-06-28 | W. Schlafhorst & Co.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airiness in an open-end spinning yarn |
DE4041719A1 (de) * | 1990-12-24 | 1992-06-25 | Schlafhorst & Co W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bandes |
JPH0544120A (ja) * | 1991-08-03 | 1993-02-23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ロータ式オープンエンド精紡機 |
CN1065889A (zh) * | 1992-04-30 | 1992-11-04 | 周栋梁 | 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
WO1995006766A1 (fr) * | 1993-08-31 | 1995-03-09 | Tsentralnyi Nauchno-Issledovatelsky Institut Khlopchatobumazhnoi Promyshlennosti (Tsnikhbi) | Structure fibreuse allongee, notamment un produit semi-fini destine a l'industrie de la filature textile, procede d'obtention de ladite structure et son dispositif de mise en ×uvre |
US5499496A (en) * | 1993-10-22 | 1996-03-19 | Palitex Project-Company Gmbh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twisted yarn |
JP2000160445A (ja) * | 1998-11-24 | 2000-06-13 | Toho Rayon Co Ltd | 交撚糸、交撚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オープンエンド紡績装置 |
WO2004042126A1 (de) * | 2002-11-05 | 2004-05-21 | Deutsche Institute Für Textil- Und Faserforschung Stuttgart Stiftung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lunte |
CN103180499A (zh) * | 2010-08-06 | 2013-06-26 | 亚琛工业大学 |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572419A (zh) * | 2013-11-14 | 2014-02-1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
CN110093692A (zh) * | 2019-05-30 | 2019-08-06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张玉泽等: "转杯纺快速成条仪的设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
罗建红等: "《纺纱技术》", 31 July 2015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98229B (zh) | 一种低捻高强少毛羽纱线生产方法及纱线 | |
CN103334190B (zh) | 一种特高支纯棉精梳纱线及其纺制工艺 | |
CN101871147B (zh) | 以麻类纤维为主材料的混纺方法 | |
CN105019065B (zh) | 短流程无牵伸聚绒纺纱装置 | |
CN101994185B (zh) | 超高支全棉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3994037A (zh) | 复合纱线、包括复合纱线的织物、用于生产复合纱线的方法和用于生产复合纱线的装置 | |
CN109594163B (zh) | 石墨烯锦纶和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
US4667463A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fasciated yarn | |
CN102206885A (zh) | 芳砜纶包芯包缠复合纱及其给湿摩擦紧密复合纺纱装置 | |
US5960621A (en) | Spinning apparatus, method of producing yarns, and resulting yarns | |
CN101654832A (zh) | 一种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 | |
CN112695421B (zh) | 一种转杯包芯纱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 |
US5970700A (en) | Draf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yarns | |
CN112251872A (zh) | 一种纺织纱线生产加工流程 | |
CN106894135B (zh) | 一种纯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3062017A (zh) |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 |
CN103981600A (zh) | 一种40s高强力转杯纯棉纱生产方法 | |
CN111441116A (zh) | 一种高强力锦棉纱线的生产方法和用途 | |
CN115613177A (zh) | 一种低强力短纤维纺纱的加工工艺 | |
CN110093692B (zh) | 一种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 |
CN114411297A (zh) | 一种二醋酸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及其生产工艺 | |
CN204849164U (zh) | 短流程无牵伸聚绒纺纱装置 | |
CN113969441A (zh) | 一种非接触式高强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加工方法 | |
CN112609271B (zh) | 一种黄麻专用转杯纺纱装备及其应用 | |
CN113373564A (zh) | 一种菠萝纤维与多组分生物质纤维混纺纱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