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039776A - 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程序、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程序、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9776A
CN113039776A CN201980071918.6A CN201980071918A CN113039776A CN 113039776 A CN113039776 A CN 113039776A CN 201980071918 A CN201980071918 A CN 201980071918A CN 113039776 A CN113039776 A CN 113039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image data
value
threshold
grada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19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9776B (zh
Inventor
久保田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39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9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9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9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3Identity c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1Translucent or partly translucent parts, e.g.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3Metall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5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 B42D25/455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using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5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 B42D25/46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using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1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dispersed dots halftone pattern, the dots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ame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halftone scre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针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而提高原图像的再现性的技术。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具有如下步骤:获取针对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以及基于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针对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生成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从所述第1图像数据选择第1像素;以及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

Description

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程序、计算机可读 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程序、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热转印的图像的记录,例如可以用于使用栅格形式的图像数据的点播的显示体的制造。作为通过热转印对图像进行记录的方式,例如存在熔融型热转印记录方式以及升华型热转印记录方式(专利文献1及2)。
在熔融型热转印记录方式中使用如下转印箔,即,包含基材、以及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该基材而剥离的转印材料层,该转印材料层在最外侧表面具有粘接层。而且,在以使得粘接层与被转印材料接触的方式向被转印材料按压而抵接的状态下对该转印箔进行加热,接下来,撕拉基材而使其与被转印材料分离。由此,将转印材料层中的进行了上述加热的部分(下面,称为显示要素)从基材向被转印材料转印。
对于转印材料层可以采用多层构造。在该情况下,在转印材料层例如可以设置衍射格栅。通过适当地设计晶格常数、槽的长度方向,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衍射格栅能够显示红色、绿色及蓝色等各颜色。因此,如果使用转印材料层包含衍射格栅的转印箔,则例如能够获得利用衍射光对彩色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体。
在利用衍射格栅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需要熔融型转印记录方式。在熔融型转印材料转印于被转印材料的情况下,在表面存在剥离性较高的材料。有时需要通过要表现的彩色表现方式对转印材料进行重叠转印。然而,转印的转印材料表面的剥离性较高,因此难以对小面积的转印材料进行转印。因此,对于基于衍射格栅的彩色图像的形成,优选为基于尽量较大的点的图像结构、即二值图像。
如上所述,作为全息图像而记录于显示体的彩色图像优选为二值图像。全息图像是安全图像,因此需要尽量近似于原图像的图像。关于从多值图像向二值图像的变换处理,存在各种方法(专利文献3)。另外,对于二值图像的制作,最常用误差扩散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87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04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误差扩散法,通常误差的扩散方向从图像的左上方朝向右下方。右下方的像素与左上方的像素相比,接受的误差量相对于排出的误差量之比更大。因此,图像的信息从图像的左上方朝向右下方而累积,因此信息量在图像的左上部和右下部出现差异。信息量根据图像的位置而不同,因此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的原图像的再现性根据图像的位置而不同。如果以大于或等于三值的灰度使得误差扩散,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上述信息量的差异,如上所述,全息图像用的图像需要是二值图像,因此需要在二值的状态下缓和这种信息量的差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能提高原图像的再现性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骤:作为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获取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以及基于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生成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从构成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选择第1像素;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与第1阈值以及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中的至少任一者进行比较;以及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即,基于通过第1方面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而获得的所述第2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材料上转印。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提供一种通过第2方面所涉及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的显示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提供一种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作为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获取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以及基于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生成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从构成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选择第1像素;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与第1阈值以及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的至少任一者进行比较;以及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提供一种对第4方面所涉及的程序进行记录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计算机,其读入有第4方面所涉及的程序;以及转印装置,其基于所述第2图像数据而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材料上转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针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而提高原图像的再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平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显示体的沿着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1至图3的显示体包含的显示要素可以采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的制造中可以使用的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第1图像数据的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二值化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3二值化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阈值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的大小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的与第1阈值的每种大小相应的2值图像和原图像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表。
图15是表示实施例的与第1阈值的每种大小相应的2值图像和原图像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的与第2阈值的每种大小相应的2值图像和原图像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表。
图17是表示实施例的与第2阈值的每种大小相应的2值图像和原图像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平面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显示体的沿着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1至图3的显示体包含的显示要素可以采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其中,X方向是与显示体1的显示面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与显示体1的显示面平行且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
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1是ID(identification)卡片。显示体1也可以是员工证、学生证或者驾照。另外,针对显示体1说明的结构还可以应用于护照、纸币等有价证券。
如图3所示,显示体1包含支撑体11、显示要素12R、12G及12B、未图示的印刷层、树脂层13以及保护层14。
支撑体11为被转印材料。作为支撑体11,例如可以使用塑料板、纸张、或者它们的组合。可以在支撑体11的表面设置用于辅助热转印的受像层。另外,支撑体11可以内置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能够与该IC芯片进行非接触式的通信的天线等。
如图1所示,在支撑体11对图像I1、图像I2以及图像I3进行记录。
图像I1是利用衍射光显示的图像。
在支撑体11上、且在记录有图像I1的区域,图2所示的像素PX以阵列状排列。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像素PX在X方向及Y方向上排列。
像素PX中存在包含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像素、不包含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的任一种的像素。
关于包含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像素PX,仅包含1个同种的显示要素。另外,关于包含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像素PX,如图3所示,上述显示要素层叠。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按照该顺序层叠于支撑体11上。
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是用于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显示要素。各像素PX通过所配置的显示要素射出的衍射光的加法混色而能够显示各种颜色。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要素12R、12G以及12B分别设为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显示要素。即,这里,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分别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朝向观察者射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衍射光。
显示要素12R具有彼此等同的形状及尺寸。显示要素12G具有彼此等同的形状及尺寸。显示要素12B具有彼此等同的形状及尺寸。
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具有等同的形状及尺寸。在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具有等同的形状及尺寸的情况下,不会使第1图像I1的亮度受损,在显示体1的制造过程中,能够稳定地进行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转印。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具有直径相等的圆形。此外,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形状或尺寸也可以不同。
在相邻的像素PX分别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一个像素PX包含的显示要素、和另一个像素PX包含的显示要素可以彼此分离。或者,在该情况下,一个像素PX包含的显示要素和另一个像素PX包含的显示要素可以彼此接触。
此外,关于像素PX的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如图3所示中心位置在Z方向上对齐的层叠。像素PX的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2种可以以局部重叠、例如一半重叠的方式配置。或者,像素PX的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2种也可以以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分别包含浮雕构造形成层122、反射层123、粘接层124以及保护层125。
浮雕构造形成层122是透明树脂层。在浮雕构造形成层122的一个主面设置有浮雕式的衍射构造DG。该衍射构造DG例如为衍射格栅或全息图。根据一个例子,该衍射构造DG是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或圆弧状的槽。衍射构造DG的槽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可以如图3所示为三角波状,也可以如图4所示为矩形波状,还可以为正弦波状。
槽的间距、即晶格常数对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衍射构造DG所显示的颜色造成影响。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衍射构造DG的晶格常数不同。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衍射构造DG设计为,使得观察者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能够感知可见区域的光,晶格常数处于几百nm至几μm的范围内。
槽的深度对衍射构造DG的衍射效率造成影响。槽的深度例如处于几十nm至几百nm的范围内。
浮雕构造形成层122例如由热固化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或这两者构成。例如,将印刷版按压抵接于热固化性树脂层,在该状态下对树脂层照射紫外线,然后从树脂层剥下印刷版,由此能够获得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浮雕构造形成层122。另一方面,例如,将印刷版按压抵接于热固化性树脂层,在该状态下对树脂层进行加热,然后从树脂层剥下印刷版,由此能够获得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浮雕构造形成层122。
反射层123设置于浮雕构造形成层122的设置有衍射构造DG的主面。反射层123具有与浮雕构造形成层的衍射构造DG对应的表面形状。反射层123为了提高衍射构造DG的衍射效率而设置。
反射层123是使得可见区域的光透过的透明反射层。作为反射层12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硫化锌以及硒化锌等透明电介质。反射层123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在后者的情况下,作为反射层123,可以使用多个透明电介质层以相邻的层的折射率互不相同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多层膜。
关于显示要素12R、12G及12B中的层叠的情况下位于距观察者最远的位置的显示要素,反射层123无需透明。作为这种反射层123,例如,可以使用由铝、金及银等单体金属或者合金构成的金属层。
例如利用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等气相沉积法而能够形成反射层123。
粘接层124设置于反射层123上。粘接层124为透明树脂层。作为粘接层12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能够用于粘接层124的材料,例如,能举出环氧树脂、聚酯、氯乙烯以及聚醋酸乙烯酯。粘接性较高的材料的粘性较高,因此在仅由这种材料形成粘接层124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实现优异的断箔性。作为粘接层124的材料,如果使用含有上述树脂以及填料等微粒的混合物,则与仅使用树脂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优异的断箔性。
此外,有时反射层123和粘接层124的紧贴性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它们的紧贴性,可以在反射层123与粘接层124之间设置锚固涂层。
保护层125设置于浮雕构造形成层122的主面中的、设置有衍射构造DG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保护层125为透明树脂层。保护层125针对机械损伤、药品等而对浮雕构造形成层122等加以保护。另外,在保护层125是相对于后述的转印箔的基材的紧贴性较低的材料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使显示要素的转印变得容易的作用。作为保护层125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关于上述材料,为了调整上述紧贴性,可以混合使用聚酯。
图1所示的图像I2是由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显示的图像。在该例子中,图像I2的形状与图像I1等同。即,这里,图像I1及图像I2包含同一人物的脸部图像。
图像I2可以具有与图像I1不同的形状。另外,在该例子中,图像I2具有与图像I1相比而更大的尺寸,但它们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图像I2也可以具有与图像I1相比而更小的尺寸。可以省略图像I2。
图像I3是由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显示的图像。在该例子中,图像I3包含表示图像I1及图像I2所显示的人物的个人信息等的字符串。图像I3还可以包含图案、图形及照片等其他图像。可以省略图像I3。
在支撑体11上、且在记录有图像I2及图像I3的区域,设置有包含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层。该印刷层对图像I2及图像I3进行显示。例如可以利用熔融型热转印记录方式、升华型热转印记录方式、喷墨记录方式以及丝网印刷等使用印刷墨水的记录方式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方式形成印刷层。
此外,可以利用因照射激光束引起的炭化而对图像I2的一部分进行记录。另外,可以利用因照射激光束引起的炭化而对图像I3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记录。
图3所示的树脂层13将支撑体11的主面中的记录有图像I1、图像I2及图像I3的整个面覆盖。树脂层13使得保护层14粘接于支撑体11。
树脂层13由透明树脂构成。作为该透明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针对粘接层124而举例示出的材料。
树脂层13仅将上述主面的一部分、例如记录有图像I1、图像I2及图像I3的区域及其周围的区域覆盖。或者,可以省略树脂层13。
保护层14隔着树脂层13而与支撑体11的主面中的、记录有图像I1、图像I2及图像I3的整个面相对。保护层14针对机械损伤、药品等而对图像I1、图像I2及图像I3加以保护。作为保护层1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针对保护层125而举例示出的材料。
保护层14可以仅将上述主面的一部分、例如记录有图像I1、图像I2及图像I3的区域及其周围的区域覆盖。或者,可以省略保护层14。
接下来,对该显示体1的制造进行说明。
图5是概略地表示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的制造中能够使用的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5所示的转印箔2包含基材21、转印材料层22以及背涂层23。
基材21是一个主面将转印材料层22支撑为能够剥离的薄膜。作为基材21,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酯薄膜。
转印材料层22包含浮雕构造形成层222、反射层223、粘接层224以及保护层225。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与图2及图3所示的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任一者对应。即,图3所示的浮雕构造形成层122、反射层123、粘接层124以及保护层125分别为浮雕构造形成层222、反射层223、粘接层224以及保护层225的一部分。
背涂层23设置于基材21的主面中的、设置有转印材料层22的面的背面。背涂层23直接与热敏头接触,因此要求较高的耐热性。
例如,作为主材料而涂敷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异氰酸酯固化剂的材料,对涂膜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获得背涂层23。背涂层23的厚度优选处于约0.2μm至约2.0μm的范围内。背涂层23需要设为与热敏头的摩擦较小。因此,背涂层23中可以含有蜡而改善相对于热敏头的滑动、或者含有滑石或填料而减小与热敏头的接触面积。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3是用于制造显示体1的装置。
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3包含转印装置31以及计算机32。
转印装置31是如下装置,即,基于通过后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而获得的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DG、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支撑体11上转印。通过基于转印装置31的上述制造方法而获得显示体1。
转印装置31包含绕出部311、热敏头312、卷取部313、按压辊314、剥离板315以及引导辊316a至316c。
绕出部311将卷绕于卷绕芯的转印箔2绕出。绕出部311能够拆装地支撑卷绕有转印箔2的卷绕芯,包含具有转印动作时的扭矩设为恒定的机构的绕出轴。在对转印箔2进行卷绕的期间,该绕出轴对转印箔2施加张力。对于扭矩的控制,例如使用通常的固定值型的限矩器。或者,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对摩擦力等进行控制而变更扭矩的可变型限矩器。另外,也可以基于转印箔2的再利用等理由而通过将电机安装于绕出轴、且对电机中流通的电流进行控制等而控制扭矩。
卷取部33将从绕出部311绕出且利用引导辊316a及316b等引导的转印箔2卷绕于卷取芯。卷取部313包含:卷取轴,其将用于对使用完毕的转印箔2进行卷绕的卷取芯安装成能够拆装;以及利用电机等使该卷取轴旋转而将转印箔2卷取于卷取芯的机构。在卷取部33通常在卷取轴与卷取芯之间设置限矩器以利用恒定的扭矩进行卷取。
关于转印箔2的绕出以及卷取的扭矩的控制,优选利用卷绕于绕出芯的转印箔2的卷绕直径、以及卷绕于卷取芯的转印箔2的卷绕直径。将旋转编码器设置于绕出部311及卷取部313,对它们的输出进行解析并计算出上述卷绕直径,由此能够更准确地对扭矩进行控制。
在作为被转印材料的支撑体11为辊的形态的情况下,关于其绕出及卷取,对转印箔2进行同上所述的扭矩控制。
另外,需要使支撑体11及转印箔2的进给速度完全一致。因此,优选地,在支撑体11的进行绕出的绕出部等针对转印箔2以同上所述的方式设置旋转编码器,始终监视卷绕直径,进行与支撑体11及转印箔2的进给速度相同的控制。
在支撑体11如纸张那样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的情况下,有时以单张的方式输送支撑体11。在该情况下,也优选进行上述输送速度的控制。
以使得转印箔2的转印材料层22与支撑体11接触的方式利用热敏头312和按压辊314夹入这样同步输送的转印箔2及支撑体11并对它们施加热压。由此,将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向支撑体11转印。
热敏头312对转印箔2进行加热。热敏头312包含以阵列状排列的微小电阻体。上述电阻体的大小通常为几十μm至几百μm。电流能够在上述电阻体中彼此独立地流通。在转印动作时,根据数据使电流在上述电阻体中流通而使电阻体在瞬间内发热。利用该热将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向支撑体11转印。
通常,为了对电阻体进行保护,在热敏头表面以几十μm的厚度对陶瓷进行蒸镀。作为蒸镀材料,例如存在耐久性较高的SiC及SiON、以及以上述材料为基础并配合其他材料的材料。
按压辊314设置为隔着转印箔2以及支撑体11而与热敏头312相邻。按压辊314对基于热敏头312的上述加热进行辅助。并且,按压辊314与热敏头312一起对转印箔2及支撑体11施加压力。
按压辊314例如具有在金属制的轴卷绕有树脂层的构造。热敏头312的热大致直接传导至按压辊314。因此,对于按压辊314的树脂层优选使用耐热性优异的树脂。
另外,关于该转印装置31,需要准确地对转印箔2及支撑体11的进给量进行控制。例如,在以300dpi(dots per inch)针对每1行进行转印的情况下,进给量需要维持为84μm。此外,在该情况下,为了高画质化而有时将进给量设为84μm的一半即42μm。因此,通常利用电机对按压辊314进行驱动。另外,在将进给量维持为恒定的基础上,优选支撑体11和按压辊314的摩擦较大。根据该要求,优选针对按压辊314而使用聚氨酯系的材料。
优选针对按压辊314的表面而使用难以磨损的材料。对于按压辊314的表面要求较高的形状精度。因此,通常,对按压辊314的表面进行精密研磨。因此,如果针对按压辊314的表面而使用容易磨损的材料,则表面因研磨而变得粗糙,会在表面产生凹凸。如果产生凹凸,则转印变得不稳定,不仅如此,而且与支撑体11的接触面积也减小。其结果,支撑体11和按压辊314的摩擦减小。
如此前说明,按压辊314的表面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另外,热敏头312的与按压辊314的相对面也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转印箔2及支撑体11由热敏头312和按压辊314夹持,在该状态下施加热压。其结果,粘接层224熔融,转印箔2及支撑体11彼此紧贴。
剥离板315与引导辊316b及316c一起使得支撑体11的输送方向和转印箔2的输送方向彼此分支。由此,撕拉支撑体11和转印箔2而使得它们彼此剥离。如果支撑体11的输送方向和转印箔2的输送方向大致垂直,则能够以最小的力使得支撑体11和转印箔彼此剥离。
如果转印箔2及支撑体11从热敏头312与按压辊314之间通过,则转印材料层22中的施加了热压的部分的温度下降,与支撑体11的紧贴力大于与基材21的紧贴力。接下来,如果撕拉支撑体11和转印箔2而使得它们彼此剥离,则转印材料层22中的施加了热压的部分维持与支撑体11紧贴的状态而与基材21剥离。另外,转印材料层22中的未施加热压的部分维持与基材21紧贴的状态而与支撑体11剥离。由此,在支撑体11对图1所示的图像I1进行记录。
图6所示的计算机32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转印装置31连接。
如图7所示,计算机32包含计算机主体321、输入装置322以及输出装置323。
计算机主体321包含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3211、主存储装置3212以及辅助存储装置3213。计算机主体321是读入用于使计算机主体321执行参照图8、图9及图12说明的各步骤的程序的装置。程序可以预先存储于计算机主体321。也可以代替上述方式而例如在CD-ROM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对程序进行记录并使其流通、且事后将其存储于计算机主体321。
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根据规定的程序而进行图像数据的变换等运算处理、整体的控制。
主存储装置3212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数据、程序被读入至主存储装置3212。此外,该程序包含用于使计算机32执行参照图8、图9及图12说明的各步骤的程序。
辅助存储装置3213例如是硬盘驱动器(HDD)或者固态硬盘(SSD)。辅助存储装置3213例如对读入至主存储装置3212的程序、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存储。辅助存储装置3213可以还包含能够连接或搭载可移动介质的装置、例如能够连接存储卡的读卡器、或者能够搭载光盘或磁盘的盘驱动器。程序、数据可以记录于上述记录介质。
输入装置322例如包含键盘及鼠标。输入装置322可以还包含其他装置、例如数码照相机。输入装置322包含能够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其他装置连接的接口。输入装置322包含能够连接记录介质的接口。
输出装置323例如包含显示器。作为其他输出装置,在计算机主体321连接有图6所示的转印装置31。
例如,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使用该制造装置3的显示体1的制造。
首先,计算机主体321基于作为原图像数据的第1图像数据,并通过后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而获得第2图像数据。原图像为栅格图像,且是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优选大于或等于3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
第1图像数据是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每个像素关于各颜色而具有灰度值。第1图像数据是包含与像素的位置以及像素的每种颜色的灰度值相关的信息在内的数字数据。关于互不相同的第1图像数据,每个像素具有除了2级以外的多个等级中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随着灰度值的增大,颜色变得明亮。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关于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颜色,第1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具有0至255的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像素以阵列状、即在彼此交叉的2个方向上排列。
第1图像数据例如是利用数码照相机对人物进行拍摄所得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可以是利用扫描仪读入照片而获取的图像数据。计算机主体321通过输入装置322而取入第1图像数据。主存储装置3212暂时对第1图像数据进行存储。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可以将第1图像数据保存于辅助存储装置3213。
第2图像数据是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每个像素关于各颜色而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第2图像数据是包含与像素的位置以及像素的每种颜色的灰度值相关的信息在内的数字数据。关于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颜色,第2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具有2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关于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颜色,第1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具有0或者255的2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像素以阵列状、即在彼此交叉的2个方向上排列。
接下来,计算机主体321通过输入装置322而接收由操作者输入的指令等。如果该指令等被输入至计算机主体321,则主存储装置3212读入辅助存储装置3213所存储的程序、数据。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根据该程序而进行数据变换等运算处理。具体而言,计算机主体321基于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第2图像数据,使其向适合于转印装置31的方式变换。另外,计算机主体321以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在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而确认是否正确地进行处理的方式,生成应当向显示器供给的信号。
然后,图6所示的转印装置31基于第2图像数据而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支撑体11上转印。第2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分别与图2所示的显示体1的各像素PX对应。由此,转印装置31将与第2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I1向支撑体11记录。
此外,如上所述,关于转印装置31,热敏头312对转印箔2例如以每1行为单位而进行加热。因此,计算机主体321使得第2图像数据向行数据的集合体变换并按顺序向转印装置31供给上述行数据。可以代替采用计算机主体321进行行数据的变换的结构的方式在转印装置31设置用于进行行数据的变换的专用板。
接下来,对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计算机主体321例如基于操作者利用输入装置322的指示而执行图8中举例所示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处理。
计算机主体321获取第1图像数据(步骤S11)。在步骤S11中,计算机主体321例如通过输入装置322而获取第1图像数据。
计算机主体321基于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第2图像数据(步骤S12)。后文中对步骤S12的具体例进行叙述。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步骤S12的基于第1图像数据的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2包含图9所示的各步骤的全部或一部分。
计算机主体321从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选择第1像素(步骤S21)。第1像素是作为二值化处理的对象的像素。针对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的所有像素,计算机主体321针对每1个像素按顺序执行二值化处理。因此,在步骤S21中,计算机主体321从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1个像素1个像素地按顺序选择第1像素。
在一个例子中,从第1图像数据的上端的行至下端的行,计算机主体321以每一行为单位在横向上1个像素1个像素地按顺序选择第1像素。横向例如是从左端朝向右端的方向。由此,从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中的位于左上方的像素至位于右下方的像素,计算机主体3211个像素1个像素地按顺序选择第1像素。
如下面举例所示,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f与第1阈值α以及第2阈值γ中的至少任一者进行比较。灰度值f为除了2级以外的多个等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f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
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f与第1阈值α进行比较(步骤S22)。在步骤S22中,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像素的各颜色的灰度值f与各颜色用的第1阈值α进行比较。第1阈值α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各颜色用的第1阈值α的大小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后文中对各颜色用的第1阈值α的大小的设定例进行叙述。
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灰度值f大于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步骤S22,Yes),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得第1像素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大于红色用的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大于绿色用的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大于蓝色用的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后文中对第1二值化处理的例子进行叙述。
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步骤S22,No),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f与第2阈值γ进行比较(步骤S24)。在步骤S24中,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红色用的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将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与红色用的第2阈值γ进行比较。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绿色用的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将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与绿色用的第2阈值γ进行比较。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蓝色用的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将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与蓝色用的第2阈值γ进行比较。
各颜色用的第2阈值γ分别小于各颜色用的第1阈值α。各颜色用的第2阈值γ分别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各颜色用的第2阈值γ的大小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后文中对各颜色用的第2阈值γ的大小的设定例进行叙述。
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灰度值f小于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步骤S24,Yes),并通过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大于红色用的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大于绿色用的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大于蓝色用的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
第2二值化处理是与第1二值化处理不同的二值化处理。后文中对第2二值化处理的例子进行叙述。
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且大于或等于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步骤S24,No),并通过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计算机主体321根据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红色用的第1阈值α且大于或等于红色用的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绿色用的第1阈值α且大于或等于绿色用的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蓝色用的第1阈值α且大于或等于蓝色用的第2阈值γ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f实现二值化。
第3二值化处理是与第1二值化处理及第2二值化处理不同的二值化处理。后文中对第3二值化处理的例子进行叙述。
计算机主体321判断针对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的二值化处理是否已结束(步骤S27)。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针对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的二值化处理已结束的判断结果(步骤S27,Yes)而结束处理。由此,计算机主体321完成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
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针对构成第1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的二值化处理未结束的判断结果(步骤S27,No)而反复执行步骤S21的处理。
此外,计算机主体321也可以调换步骤S22及步骤S24的处理顺序。
如上所述,计算机主体321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误差扩散法不同的二值化处理,减轻信息量根据图像的位置而出现偏差的程度。由此,计算机主体321能够提高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I1的原图像的再现性。
接下来,对第1二值化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1二值化处理包含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大于第1阈值α的第1灰度值的步骤。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255。灰度值255是第1灰度值的一个例子。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像素的红色的灰度值设定为255。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像素的绿色的灰度值设定为255。同样地,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像素的蓝色的灰度值设定为255。
接下来,对第2二值化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2二值化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示出了第1图像数据D1的一部分。像素PXL1设为第1像素。这里,对红色、绿色及蓝色中的任意颜色的第2二值化处理进行说明,第2二值化处理是针对任意颜色都相同的处理。
第2二值化处理包含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f设定为小于第2阈值γ的第2灰度值的步骤。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通过第2二值化处理而将像素PXL1的灰度值设定为0。灰度值0是第2灰度值的一个例子。
第2二值化处理包含选择第2像素的步骤。第2像素是与第1像素不同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且是构成第1图像数据D1的多个像素中的除了通过第1灰度值或第2灰度值的设定而实现了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在典型例中,第2像素是除了通过第1灰度值或第2灰度值的设定而实现了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像素,且是与第1像素相邻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在该例子中,如图10所示,计算机主体321选择将像素PXL1包围的8个像素中的除了实现了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4个像素PXL2-1、PXL2-2、PXL2-3以及PXL2-4作为第2像素。此外,第2像素的数量及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0所示的例子。
第2二值化处理包含将相当于第1像素的灰度值f的值(例如相当于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的值)分配给第2像素的步骤。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将通过相当于像素PXL1的灰度值f的值和各权重系数之积而获得的值分配给像素PXL2-1、PXL2-2、PXL2-3以及PXL2-4。
计算机主体321对像素PXL2-1的灰度值g1加上通过相当于像素PXL1的灰度值f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i1之积而获得的Δf1。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g1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因此,第2二值化处理后的像素PXL2-1的灰度值g1′是对灰度值g1加上Δf1所得的值。计算机主体321对像素PXL2-2的灰度值g2加上通过相当于像素PXL1的灰度值f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i2之积而获得的Δf2。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g2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因此,第2二值化处理后的像素PXL2-2的灰度值g2′是对灰度值g2加上Δf2所得的值。计算机主体321对像素PXL2-3的灰度值g3加上通过相当于像素PXL1的灰度值f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i3之积而获得的Δf3。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g3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因此,第2二值化处理后的像素PXL2-3的灰度值g3′是对灰度值g3加上Δf3所得的值。计算机主体321对像素PXL2-4的灰度值g4加上通过相当于像素PXL1的灰度值f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i4之积而获得的Δf4。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g4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因此,第2二值化处理后的像素PXL2-4的灰度值g4′是对灰度值g4加上Δf4所得的值。
权重系数i1、i2、i3以及i4之和为1。在Floyd-Steinberg法中,权重系数i1为7/16,权重系数i2为3/16,权重系数i3为5/16,权重系数i4为1/16。因此,Δf1、Δf2、Δf3以及Δf4之和与相当于像素PXL1的灰度值f的值相等。
接下来,对第3二值化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第3二值化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示出了第1图像数据D1的一部分。像素PXL1设为第1像素。这里,对红色、绿色及蓝色中的任意颜色的第3二值化处理进行说明,第3二值化处理是对于任意颜色都相同的处理。
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选择第3像素的步骤。第3像素是与第1像素不同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且是构成第1图像数据D1的多个像素中的除了通过第1灰度值或第2灰度值的设定而实现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在典型例中,第3像素是除了通过第1灰度值或第2灰度值的设定而实现了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像素,且是与第1像素相邻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在该例子中,如图11所示,计算机主体321选择将像素PXL1包围的8个像素中的除了实现了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4个像素PXL3-1、PXL3-2、PXL3-3以及PXL3-4作为第3像素。此外,第3的像素的数量以及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1所示的例子。第3像素可以与第2像素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执行如下调整处理的步骤,即,从第3像素的灰度值减去规定值、且对第1像素的灰度值f加上规定值。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从像素PXL3-1的灰度值h1减去规定值Δf1′、且对像素PXL1的灰度值f加上规定值Δf1′。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h1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调整处理后的像素PXL3-1的灰度值h1′是从灰度值h1减去Δf1′所得的值。
与此同时,计算机主体321从像素PXL3-2的灰度值h2减去规定值Δf2′、且对像素PXL1的灰度值f加上规定值Δf2′。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h2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调整处理后的像素PXL3-2的灰度值h2′是从灰度值h2减去Δf2′所得的值。
与此同时,计算机主体321从像素PXL3-3的灰度值h3减去规定值Δf3′、且对像素PXL1的灰度值f加上规定值Δf3′。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h3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调整处理后的像素PXL3-3的灰度值h3′是从灰度值h3减去Δf3′所得的值。
与此同时,计算机主体321从像素PXL3-4的灰度值h4减去规定值Δf4′、且对像素PXL1的灰度值f加上规定值Δf4′。这里,作为一个例子,灰度值h4设为256级的任意等级的灰度值。调整处理后的像素PXL3-4的灰度值h4′是从灰度值h4减去Δf4′所得的值。
因此,调整处理后的第1像素的灰度值f′是对灰度值f加上规定值Δf1′、规定值Δf2′、规定值Δf3′以及规定值Δf4′所得的值。
在第3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规定值为0。另一方面,在第3像素的灰度值大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规定值为小于从第3像素的灰度值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的正值。
在一个例子中,在像素PXL3-1的灰度值h1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1′为0。在灰度值h1大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1′为小于从灰度值h1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的正值。在典型例中,Δf1′为通过从灰度值h1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k1之积而获得的值。
在像素PXL3-2的灰度值h2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2′为0。在灰度值h2大于α的情况下,Δf2′为小于从灰度值h2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的正值。在典型例中,Δf2′为通过从灰度值g2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k2之积而获得的值。
在像素PXL3-3的灰度值h3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3′为0。在灰度值h3大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3′为小于从灰度值g3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的正值。在典型例中,Δf3′为通过从灰度值h3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k3之积而获得的值。
在像素PXL3-4的灰度值h4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4′为0。在灰度值h4大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Δf4′为小于从灰度值h4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的正值。在典型例中,Δf4′为通过从灰度值h4减去第1阈值α所得的值和预先规定的权重系数k4之积而获得的值。
权重系数k1、k2、k3以及k4之和为1。权重系数k1、k2、k3以及k4分别可以与权重系数i1、i2、i3以及i4相等,也可以不同。
如上所述,在调整处理前的第3像素的像素值大于第1阈值α的情况下,调整处理后的第3像素的像素值不会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因此,不会产生如下情况,即,具有大于第1阈值α的灰度值的像素通过调整处理而设定为第2灰度值。由此,能够提高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I1的原图像的再现性。
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将调整处理后的第1像素的灰度值f′与第1阈值α进行比较的步骤。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将像素PXL1的灰度值f′与第1阈值α进行比较。
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根据表示调整处理后的第1像素的灰度值f′超过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而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第1灰度值的步骤。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像素PXL1的灰度值f′超过α的比较结果,将像素PXL1的灰度值设定为作为第1灰度值的一个例子的灰度值255。另一方面,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根据表示调整处理后的第1像素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将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第2灰度值的步骤。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表示像素PXL1的灰度值f′小于或等于第1阈值α的比较结果,将像素PXL1的灰度值设定为作为第2灰度值的一个例子的灰度值0。
如上所述,计算机主体321能够利用性质互不相同的3种二值化处理,减轻信息量根据图像的位置而出现偏差的程度。由此,能够提高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I1的原图像的再现性。
接下来,对各颜色用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各颜色用的第2阈值γ的大小的设定例进行说明。
计算机主体321在生成第2图像数据之前针对各颜色而设定用于生成第2图像数据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主体321针对每个第1图像数据基于第1图像数据并针对各颜色而逐一设定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
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I1的原图像的再现性根据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而大不相同。计算机主体321通过设定适合于每个第1图像数据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而能够提高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I1的原图像的再现性。
图12是表示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设定用于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步骤,包含图12所示的各步骤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计算机主体321获取相当于第1图像数据的一部分的第3图像数据(步骤S31)。在步骤S31中,计算机主体321获取希望提高操作者指定的原图像的再现性的部分的数据作为第3图像数据。
在第1图像数据包含脸部图像的数据的情况下,优选地,计算机主体321获取包含脸部图像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3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计算机主体321通过脸部检测算法而确定第1图像数据中的脸部的中心位置。脸部的中心位置通常处于鼻的附近。计算机主体321参照脸部的中心位置而从脸部的中心位置附近确定眼睛以及口。计算机主体321例如能够通过从脸部的中心位置的附近检测眼睛的眼白部分以及唇的红色部分而确定眼睛以及口。由此,计算机主体321能够获取包含脸部图像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3图像数据。
计算机主体321基于第3图像数据而生成第4图像数据(步骤S32)。在步骤S32中,计算机主体321针对各颜色且针对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每种组合,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第2二值化处理以及第3二值化处理中的任意处理而使得构成第3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由此生成第4图像数据。因此,第4图像数据是每个像素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图像数据。第4图像数据是根据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组合而生成的图像数据。
在一个例子中,首先,计算机主体321将第2阈值γ设定为0。接下来,计算机主体321使第1阈值α的大小变化,针对第1阈值α的每种大小,通过任意的通常的误差扩散法而使得第3图像数据实现二值化,生成每个像素都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5图像数据。接下来,计算机主体321针对第1阈值α的每种大小而对基于第5图像数据与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进行计算。基于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例如是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平方和。接下来,计算机主体321提取基于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最小的第1阈值α的大小。接下来,计算机主体321使第1阈值α的大小在提取的第1阈值α的大小的附近变化、且使第2阈值γ的大小也变化,针对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每种组合,基于第3图像数据而生成第4图像数据。此外,计算机主体321可以将提取的第1阈值α的大小固定、且使第2阈值γ的大小变化,针对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每种组合,基于第3图像数据而生成第4图像数据。
计算机主体321针对各颜色、且针对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每种组合,对基于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进行计算。基于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例如是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平方和。
计算机主体321以基于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最小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每种组合为基础,设定用于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由此,计算机主体321针对各颜色而设定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
计算机主体321为了确定适当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而执行多次反复运算。计算机主体321通过截取相当于第1图像数据的一部分的第3图像数据而减少反复运算的次数,由此能够缩短确定适当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所需的时间。其结果,计算机主体321通过适当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组合,能够减轻信息量根据图像的位置而出现偏差的程度。
并且,计算机主体321获取包含脸部图像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3图像数据而能够确定适当的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并提高原图像的再现性。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记载。这里,按照利用图12说明的设定方法而对设定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的图。
这里,作为原图像数据的第1图像数据,使用图13所示的图像数据。图13所示的图像数据是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灰度值为256级的栅格数据。
计算机主体321获取包含相当于图13所示的图像数据的一部分的眼睛和唇在内的区域的第3图像数据。计算机主体321将第2阈值γ设定为0。计算机主体321使第1阈值α的大小变化而使得第3图像数据实现二值化,生成每个像素都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5图像数据。计算机主体321以10的间隔使第1阈值α的大小变化。计算机主体321使用了Floyd-Steinberg法。计算机主体321针对第1阈值α的每种大小,对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平方和进行计算。下面,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平方和称为差值合计。
图14是表示第1阈值α的每种大小的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表。
图15是表示第1阈值α的每种大小的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曲线图。
可知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差值合计针对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颜色而根据第1阈值α的大小变化。
作为红色用的第1阈值α的大小,计算机主体321提取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合计最小的160。作为绿色用的第1阈值α的大小,计算机主体321提取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合计最小的170。作为蓝色用的第1阈值α的大小,计算机主体321提取第5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合计最小的210。
计算机主体321将提取的第1阈值α的大小固定、且使第2阈值γ的大小变化。计算机主体321以10的间隔使第2阈值γ的大小变化。计算机主体321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第2二值化处理以及第3二值化处理中的任意处理而使得构成第3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由此生成第4图像数据。
图16是表示第2阈值α的每种大小的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表。
图17是表示第2阈值γ的每种大小的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差值合计的关系的曲线图。
可知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差值合计针对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颜色根据第2阈值γ的大小而变化。
作为红色用的第2阈值γ的大小,计算机主体321提取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合计最小的30。作为绿色用的第2阈值γ的大小,计算机主体321提取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合计最小的20。作为蓝色用的第2阈值γ的大小,计算机主体321提取第4图像数据和第3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合计最小的30。
针对红色,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阈值α的大小设定为160,将第2阈值γ的大小设定为30。针对绿色,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阈值α的大小设定为170,将第2阈值γ的大小设定为20。针对蓝色,计算机主体321将第1阈值α的大小设定为210,将第2阈值γ的大小设定为30。
差值合计是原图像的再现性的指标之一,如果差值合计较小,则可以说原图像的再现性较高。根据本实施例也可知,通过适当地设定第1阈值α的大小以及第2阈值γ的大小而能够减小差值合计。由此,能够提高原图像的再现性。
标号的说明
1…显示体、2…转印箔、3…制造装置、11…支撑体、12B…显示要素、12G…显示要素、12R…显示要素、13…树脂层、14…保护层、21…基材、22…转印材料层、23…背涂层、31…转印装置、32…计算机、122…浮雕构造形成层、123…反射层、124…粘接层、125…保护层、222…浮雕构造形成层、223…反射层、224…粘接层、225…保护层、311…绕出部、312…热敏头、313…卷取部、314…按压辊、315…剥离板、316a…引导辊、316b…引导辊、316c…引导辊、321…计算机主体、322…输入装置、323…输出装置、3211…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2…主存储装置、3213…辅助存储装置、D1…第1图像数据、DG…衍射构造、I1…图像、I2…图像、I3…图像、PX…像素、PXL1…像素、PXL2-1…像素、PXL2-2…像素、PXL2-3…像素、PXL2-4…像素、PXL3-1…像素、PXL3-2…像素、PXL3-3…像素、PXL3-4…像素。

Claims (12)

1.一种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具有如下步骤:
作为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获取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
生成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
从构成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选择第1像素;
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与第1阈值以及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中的至少任一者进行比较;以及
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包含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1灰度值的步骤,
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包含如下步骤: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小于所述第2阈值的第2灰度值;以及将与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相当的值分配给与所述第1像素不同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第2像素,
所述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如下步骤:执行从与所述第1像素不同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第3像素的灰度值减去规定值、且对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加上所述规定值的调整处理;将所述调整处理后的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与所述第1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表示所述调整处理后的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超过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所述第1灰度值;以及根据表示所述调整处理后的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设定为所述第2灰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选择所述第1像素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即,从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上端的行至下端的行为止以每一行为单位,在横向上1个像素1个像素地按顺序选择所述第1像素,
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包含如下步骤,即,从构成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除了通过所述第1灰度值或所述第2灰度值的设定而实现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像素选择所述第2像素,
所述第3二值化处理包含如下步骤,即,从构成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除了通过所述第1灰度值或所述第2灰度值的设定而实现二值化的像素以外的像素选择所述第3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3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规定值为0,在所述第3像素的灰度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规定值为小于从所述第3像素的灰度值减去所述第1阈值所得的值的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还具有如下步骤,即,在生成所述第2图像数据之前,针对各颜色而设定用于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所述第1阈值的大小以及所述第2阈值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设定用于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所述第1阈值的大小以及所述第2阈值的大小的步骤具有如下步骤:
获取与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一部分相当的第3图像数据;
针对所述第1阈值的大小以及所述第2阈值的大小的每种组合,通过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第3二值化处理中的任意处理而使构成所述第3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生成每个像素都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4图像数据;以及
以基于所述第3图像数据和所述第4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差值的合计值最小的所述第1阈值的大小以及所述第2阈值的大小的组合为基础,设定用于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所述第1阈值的大小以及所述第2阈值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1图像数据包含脸部图像的数据,
所述第3图像数据包含所述脸部图像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
8.一种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含如下步骤,即,基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而获得的所述第2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材料上转印。
9.一种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示体通过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而获得。
10.一种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作为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获取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关于各颜色与每个像素相应地具有实现了二值化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其中,
生成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
从构成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选择第1像素;
将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与第1阈值以及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中的至少任一者进行比较;以及
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第1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2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根据表示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1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2阈值的比较结果,并通过与所述第1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第2二值化处理不同的第3二值化处理而使所述第1像素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对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程序进行记录。
12.一种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具有:
计算机,其读入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程序;以及
转印装置,其基于所述第2图像数据而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材料上转印。
CN201980071918.6A 2018-11-27 2019-11-12 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程序、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13039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1490 2018-11-27
JP2018-221490 2018-11-27
PCT/JP2019/044315 WO2020110703A1 (ja) 2018-11-27 2019-11-12 画像データの生成方法、表示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及び表示体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9776A true CN113039776A (zh) 2021-06-25
CN113039776B CN113039776B (zh) 2023-07-14

Family

ID=7085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1918.6A Active CN113039776B (zh) 2018-11-27 2019-11-12 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程序、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939B2 (zh)
EP (1) EP3890297B1 (zh)
JP (1) JP7409318B2 (zh)
CN (1) CN113039776B (zh)
WO (1) WO20201107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97603B2 (en) * 2020-05-01 2023-10-24 Magic Leap, Inc. Image descriptor network with imposed hierarchical normaliz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5093A (ja) * 1996-09-27 1998-06-0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157041A (ja) * 1999-11-30 2001-06-08 Hitachi Ltd カラー印刷装置
CN1578386A (zh) * 2003-07-30 2005-02-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减色处理设备和减色方法
US20100245927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Wen-Chian Wong Tone dependent green-noise error diffusion method and printing device thereof
JP2013038523A (ja) * 2011-08-04 2013-02-21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7277291A (zh) * 2016-03-31 2017-10-20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8517B2 (ja) 2003-03-31 2008-06-25 浩嗣 中野 ハーフトーン化処理方法及びハーフトーン化処理システム
JP5404360B2 (ja) * 2009-12-10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1230473A (ja) 2010-04-30 2011-11-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Ovd転写箔、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体、個人認証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146630B2 (ja) 2012-07-02 2017-06-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個人情報表示体
JP2017060015A (ja) * 2015-09-16 2017-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98411B (zh) 2016-02-26 2020-04-1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用的图像数据的制作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设备
JP7134045B2 (ja) * 2018-09-26 2022-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5093A (ja) * 1996-09-27 1998-06-0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157041A (ja) * 1999-11-30 2001-06-08 Hitachi Ltd カラー印刷装置
CN1578386A (zh) * 2003-07-30 2005-02-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减色处理设备和减色方法
US20100245927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Wen-Chian Wong Tone dependent green-noise error diffusion method and printing device thereof
JP2013038523A (ja) * 2011-08-04 2013-02-21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7277291A (zh) * 2016-03-31 2017-10-20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9318B2 (ja) 2024-01-09
JPWO2020110703A1 (ja) 2021-10-14
US20210281714A1 (en) 2021-09-09
WO2020110703A1 (ja) 2020-06-04
US11909939B2 (en) 2024-02-20
CN113039776B (zh) 2023-07-14
EP3890297A1 (en) 2021-10-06
EP3890297B1 (en) 2023-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58C (zh) 信息记录物和信息记录装置
US9557457B2 (en) Image display and labeled article
RU2418683C2 (ru) Способ наложения одн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на другое, способ персонализации носителя данных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пособа налож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и персонализирован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US6146032A (en) Refractive overlaminate panel technique
JP5637371B2 (ja) 画像表示体、転写箔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US11222574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display
US10220647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dium
US11909939B2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image data, method of producing display, progra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display production system
US10471736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rmal transfer image data,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5234559A (ja) 画像を形成する多層材料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ホログラフィ画像
JP5915055B2 (ja) 画像形成体および個人認証媒体並びに画像形成体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個人認証媒体の形成方法
EP3750716B1 (en) Display body and article provided with display body
JP5609070B2 (ja) 画像形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体、並びに個人認証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個人認証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