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038636A -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8636A
CN113038636A CN202110207293.0A CN202110207293A CN113038636A CN 113038636 A CN113038636 A CN 113038636A CN 202110207293 A CN202110207293 A CN 202110207293A CN 113038636 A CN113038636 A CN 113038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front
card
subscriber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72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兴起
郭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72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8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8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本实施例可以实现用户识别卡对射频前端的最大化利用。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运营商网络的铺设,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支持5G。手机中通常会配备射频前端以完成对手机中用户识别卡的射频功能。在至少支持双卡双待双通的手机中,现有技术对于4G 手机通常是通过一定机制将射频前端按时间轮流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识别卡使用,从而达到双卡双待双通的目的。
然而,面对5G手机时,手机中可以配备两套射频前端,2G/3G/4G 射频前端,使用这种无论何种情况下都需要在不同的用户识别卡之间进行轮流分配的现有方案,其中任意一个用户识别卡分配到 2G/3G/4G射频前端的时间都受限,相应的用户识别卡执行一些功能时无法最充分利用现有的射频前端。
发明内容
提供该公开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公开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用户识别卡对射频前端的最大化利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通过两个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动态决策是否在两个用户识别卡之间分配两个射频前端的方式,从而可以在达到用户识别卡对射频前端的最大化利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终端控制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终端控制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终端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终端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该终端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通讯终端等电子设备上。如图1 所示,该终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
移动通讯终端可以是各种支持移动通信技术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可以是5G手机等支持5G制式的移动通讯终端,其可以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等两套射频前端。射频前端是移动通讯终端中天线和中频或基带电路之间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信号通常以射频形式传输,射频前端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变频器以及射频连接和匹配电路。需要说明的是,射频前端可以包括上述硬件模块,也可以包括对射频期间进行控制的软件模块,这里不做限定。用户识别卡简称SIM卡,是内含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智能卡片,用来登记用户识别号码等用户重要数据和信息。该移动通讯终端可以至少支持双卡双待双通,例如可以是双卡双待双通,也可以是三卡三待三通。该移动通讯终端中可以插入有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等至少两张用户识别卡,该两张用户识别卡可以使用上述两套射频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对以上的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进行检测。驻网状态可以包括用户识别卡的各种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注册到移动网络上、是否处于就绪状态等。
步骤102,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101所检测到的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从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中确定出对应的射频前端并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分配给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通过两个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动态决策是否在两个用户识别卡之间分配两个射频前端的方式,从而可以在达到用户识别卡对射频前端的最大化利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支持的网络制式不同。网络制式可以是网络类型,例如可以2G、3G、4G、5G等网络制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支持的网络制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为支持2G、 3G、4G中至少一项的射频前端,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为5G射频前端。在该实现方式中,移动通讯终端可以配备有2G/3G/4G射频前端和5G 射频前端等两套射频前端。该实现方式中,其中一套射频前端配置为 5G射频前端而另一套射频前端配置为2G/3G/4G射频前端,可以在确保支持5G通信制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整个系统在射频前端方面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102可以具体包括: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的分配方式。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时,可以按照不同分配方式进行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分配方式分别为独占使用方式和轮流使用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步骤102可以包括: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确定是否执行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轮流分配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的轮流分配方式。该轮流分配模式是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轮流分配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射频前端的方式。该分配方式即为基于时间片分配2G/3G/4G射频前端的使用权限的方式,例如在当前一个时间片中将使用权限分配第一用户识别卡,下一个时间片则将使用权限分配给第二用户识别卡。具体的,在步骤101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表征两个用户识别卡当前都需要 2G/3G/4G射频前端时,可以执行轮流分配方式;若其中一个用户识别卡当前不需要使用2G/3G/4G射频前端而另一个需要使用 2G/3G/4G射频前端时,可以停止执行该轮流分配方式,并可以将2G/3G/4G射频前端分配给需要使用2G/3G/4G射频前端的用户识别卡。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可以根据通过两个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动态决策是否在两个用户识别卡之间轮流分配2G/3G/4G射频前端的方式,可以在其中仅一个用户识别卡需要使用2G/3G/4G射频前端不执行轮流分配方式,提高该用户识别卡对2G/3G/4G射频前端的占用程度,从而提高其执行相应任务时的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终端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该终端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如图2所示该终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为支持2G、3G、4G中至少一项的射频前端,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为5G射频前端。
步骤202,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第一网络制式。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201得到的第一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可以对其所注册的网络制式进行识别,从而确定是否为第一网络制式。该第一网络制式可以用于表征注册在其下的用户终端可以通过5G网络通信,即可以使用5G射频前端进行数据的收发。
步骤203,若是,确定分配方式为独占使用方式,所述独占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二射频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独占使用方式可以为:第一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第二射频前端,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在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某一特定网络制式时,例如该特定网络制式的网络可以使用户终端通过使用5G射频前端进行信号收发,可以认为第一用户识别卡有独占使用5G射频前端的可行性,此时分配方式可以采用独占使用方式,即使得第一用户识别卡得以独占使用第二射频前端即5G射频前端且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第二射频前端即2G/3G/4G射频前端,不进行轮流分配。在该情形下,由于5G射频前端可用于5G NR的收发,在第一用户识别卡处于某一网络制式下可以使用5G射频前端时,可以将5G射频前端分配给该第一用户识别卡,使得第一用户识别卡无需参与2G/3G/4G射频前端的分配使用。如此,第二用户识别卡即可获得2G/3G/4G射频前端的独占使用权,当需要时可以直接使用2G/3G/4G射频前端而无需与第一用户识别卡争夺2G/3G/4G射频前端的轮流使用权,从而最大化各个用户识别卡对相应射频前端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步骤202可以包括:确定所述是否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该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制式是SA网络制式。即,在该情形下,步骤202 可以对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进行监测,并基于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执行步骤203。当确定第一用户识别卡所注册网络的网络制式是SA时,即步骤202的条件满足时,该情形下第一用户识别卡在通过 SA制式网络进行通信时需要使用到5G射频前端,此时步骤203可以将上述分配方式确定为上述独占使用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步骤202可以包括: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在该实现方式中,步骤202所设置的判断条件中,除了需要对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是否为SA 网络制式进行外,还需要同时对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进行判断。此时,第一用户识别卡由于注册网络制式是为SA网络制式而可以使用5G射频终端,不再需要使用2G/3G/4G射频前端;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第二用户识别卡,则有使用2G/3G/4G射频前端的需要。因此,当第一用户识别卡由于注册网络制式是为SA网络制式且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时,此时步骤203可以将上述分配方式确定为上述独占使用方式,不需要使用轮流分配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不为SA网络制式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确定分配方式为轮流使用方式,所述轮流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轮流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在第一用户识别卡未注册到5G SA时,表明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不是5G SA模式,其有可能需要使用 2G/3G/4G射频前端,此时可以执行轮流分配方式。若第二用户识别卡未处于就绪状态时,表明第二用户识别卡此时并没有单独占用2G/3G/4G射频前端的需要,也可以执行轮流分配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通过开启或关闭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轮流使用方式或独占使用方式的设置。具体的,可以将定时器设置为开启状态的方式实现轮流分配方式。反之,则可以将定时器设置为关闭状态的方式实现在不同用户识别卡之间定时轮流分配2G/3G/4G 射频前端的机制。该定时器可以是硬件结构,也可以是软件模块。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可以是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第二用户识别卡也可以是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识别卡注册网络制式是某一特定网络制式下时,可以使用独占使用方式作为射频前端分配方式,将 2G/3G/4G射频前端完全分配给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而将5G射频前端完全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使得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可以独占对应的5G射频前端和2G/3G/4G射频前端,从而提高其执行相应任务时的效率。其对应的应用场景是,可在使用第一用户识别卡执行5G数据业务时,例如做下载或者观看视频,停止所述轮流分配方式,将第一射频前端分配给第二用户识别卡。如此,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通话业务可以充分使用2G/3G/4G射频前端,与第一用户识别卡的业务互不影响;第二用户识别卡也可以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业务,例如用户观看视频时可以分别从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接收不同的数据,提高整体的下行数据速率。
进一步参考图3,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3所示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通讯终端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301和确定单元302。其中,检测单元301,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不同单元之间可以通过事件通知方式进行数据或命令的传输。例如,检测单元301可以发送一个start事件或stop 事件通知确定单元302其所得到的的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控制装置的检测单元301和确定单元302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1对应实施例中步骤 101和步骤102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支持的网络制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为支持2G、 3G、4G中至少一项的射频前端,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为支持5G的射频前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3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的分配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配方式包括:独占使用方式和轮流使用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302,包括:网络制式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第一网络制式;独占方式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是,确定分配方式为独占使用方式,所述独占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制式确定子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制式确定子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302还包括:轮流方式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不为SA 网络制式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确定分配方式为轮流使用方式,所述轮流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轮流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通过开启或关闭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轮流使用方式或独占使用方式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如图4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移动通讯终端401,传输介质402,通信设备403。传输介质402用以在移动终端401和通信设备403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介质。传输介质402可以包括无线通信链路。移动通讯终端401可以通过传输介质402与通信设备403交互,以接收或发送信号。移动通讯终端401可以是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各种可移动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通信设备403可以是提供通信功能的各种设备,可以是支持4G网络或5G网络的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设备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或图2所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可以由移动通讯终端401执行,相应地,图3所示终端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移动通讯终端401中。
应该理解,图4中的移动通讯终端、传输介质网络和网络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移动通讯终端、传输介质网络和网络设备。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例如图5中的移动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数字广播接收器、PAD(平板电脑)、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 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 502以及RAM 503 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 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 (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Python、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 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 (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检测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支持的网络制式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为支持2G、3G、4G中至少一项的射频前端,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为支持5G的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包括: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的分配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方式包括:独占使用方式和轮流使用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包括: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第一网络制式;若是,确定分配方式为独占使用方式,所述独占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是否为第一网络制式,包括: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是否为SA网络制式,包括: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还包括:若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不为SA网络制式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确定分配方式为轮流使用方式,所述轮流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轮流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开启或关闭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轮流使用方式或独占使用方式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支持的网络制式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为支持2G、3G、4G中至少一项的射频前端,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为支持5G的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的分配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方式包括:独占使用方式和轮流使用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网络制式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第一网络制式;独占方式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是,确定分配方式为独占使用方式,所述独占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制式确定子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制式确定子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包括:轮流方式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不为SA网络制式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确定分配方式为轮流使用方式,所述轮流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轮流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通过开启或关闭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轮流使用方式或独占使用方式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4)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
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支持的网络制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为支持2G、3G、4G中至少一项的射频前端,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为支持5G的射频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包括:
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的分配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方式包括:独占使用方式和轮流使用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包括:
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第一网络制式;
若是,确定分配方式为独占使用方式,所述独占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独占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是否为第一网络制式,包括:
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是否为SA网络制式,包括:
确定是否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为SA网络制式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注册网络制式不为SA网络制式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处于就绪且已驻网状态,确定分配方式为轮流使用方式,所述轮流使用方式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轮流使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开启或关闭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轮流使用方式或独占使用方式的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为实体用户识别卡或虚拟用户识别卡。
12.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射频前端和第二射频前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驻网状态,在所述第一射频前端和所述第二射频前端之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使用的射频前端。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07293.0A 2021-02-23 2021-02-23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038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7293.0A CN113038636A (zh) 2021-02-23 2021-02-23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7293.0A CN113038636A (zh) 2021-02-23 2021-02-23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636A true CN113038636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7293.0A Pending CN113038636A (zh) 2021-02-23 2021-02-23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863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21660A1 (en) * 2014-07-21 2016-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SIM Wireless Device Operating in Single-SIM or Multi-SIM Standby Mode
CN106330242A (zh) * 2015-07-10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通讯方法、装置及射频收发装置
US20180184309A1 (en) * 2016-12-28 2018-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Service on Multiple SI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in a Multi-SIM Multi-Standby (MSMS) Mode
WO2019222954A1 (zh) * 2018-05-24 2019-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343686A (zh) * 2020-05-21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21660A1 (en) * 2014-07-21 2016-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SIM Wireless Device Operating in Single-SIM or Multi-SIM Standby Mode
CN106330242A (zh) * 2015-07-10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通讯方法、装置及射频收发装置
US20180184309A1 (en) * 2016-12-28 2018-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Service on Multiple SI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in a Multi-SIM Multi-Standby (MSMS) Mode
WO2019222954A1 (zh) * 2018-05-24 2019-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343686A (zh) * 2020-05-21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5587B (zh) 一种非周期srs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39862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JP2015053685A (ja) 単一のベースバンド無線周波数リソースチェーンを利用する、複数の加入を持つ移動体通信デバイス
CN110674481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账号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32001B (zh) 用于跳转场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221315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336592B (zh) 适用蓝牙读卡器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63158B2 (e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96328B (zh) 摄像头调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261651B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683360B (zh) 移动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79550B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95209B (zh) 确定无线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38636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07750B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202973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29357B (zh) 数据服务切换的方法、装置、终端及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CN112054933B (zh) 网络中断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18183A (zh) 摄像头调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933556B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28965B (zh) 数据通信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和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2954114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243219A (zh) 显示设备和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855767B (zh) 一种操作请求的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83196B (zh) 信息转发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