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7917B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07917B CN113007917B CN202110198110.3A CN202110198110A CN113007917B CN 113007917 B CN113007917 B CN 113007917B CN 202110198110 A CN202110198110 A CN 202110198110A CN 113007917 B CN113007917 B CN 1130079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air conditioner
- controlling
- way valve
- byp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2—Soun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气侧管、第二气侧管和液侧管,第一气侧管、第二气侧管和液侧管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第一气侧管与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空调器能够在控制第一四通阀和/或第二四通阀切换之前先控制系统的高低压差,即当T>T预设1时,控制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当T≤T预设2时,控制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其中T为室外环境温度,T预设1为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2为第二预设温度。根据本公开能够解决高压差下四通阀换向噪音过大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低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成功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多联机具有制冷、制热、除湿、制热水等多种工作模式,各种模式的切换会涉及到四通阀的换向。四通阀的换向要求动作快速、压差适当,否则,如果四通阀的控制不当,会出现换向噪音、换向不到位造成串气等可靠性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全功能多联机存在模式的切换时由于四通阀的控制不当,会出现换向噪音、换向不到位造成串气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模块化全功能多联机存在模式的切换时由于四通阀的控制不当,会出现换向噪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器,其中: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气侧管、第二气侧管和液侧管,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所述第一气侧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空调器能够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和/或所述第二四通阀切换之前先控制系统的高低压差,即当T>T预设1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当T≤T预设2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其中T为室外环境温度,T预设1为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2为第二预设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包括变频压缩机;和/或,所述压缩机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和/或,T预设1=T预设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包括变频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时:
所述第一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为变容压缩机;或者,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均为变频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油分和旁通管,所述油分连通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与所述第一气侧管之间,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的内部、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时: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旁通支管和第二旁通支管,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旁通支管连通至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旁通支管连通至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且所述第一旁通支管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二旁通支管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五端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六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气侧管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气侧管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和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七端和第八端均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T与预设温度T预设之间的关系,所述预设温度T预设包括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1和第二预设温度T预设2;
控制步骤,当T>T预设1时,先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换向、和/或再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换向;当T≤T预设2时,先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换向、和/或再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换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包括变频压缩机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并联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中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并联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中的两个均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为变容压缩机时: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的频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升高,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的频率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时: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的频率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升高,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的频率均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油分和旁通管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旁通管接通;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旁通管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时,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旁通支管和第二旁通支管,且所述第一旁通支管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二旁通支管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旁通阀和所述第二旁通阀均接通;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旁通阀和所述第二旁通阀均关闭。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的大小、在控制两个四通阀切换之前通过控制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在T>T预设1时,说明系统高低压差较大,如果此时直接控制四通阀切换的话会导致噪音较大,因此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形成降低压差的控制方法,待系统压差降低到一个高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该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会产生太大,有效解决高压差下四通阀换向噪音过大的问题;而在T≤T预设2时,说明系统高低压差较小,如果直接进行四通阀切换的话会导致由于换向压差不足导致串气而换向失败,因此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待系统压差上升到一个低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保证换向一次性成功,解决低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成功的问题。本公开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输出,提供给四通阀不同的换向压差,实现四通阀换向的可靠性及空调器运行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具有多种化霜模式的多联机空调的系统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1a、排气端;1b、吸气端;11a、第一压缩机;12a、第二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31、第一气侧管;32、第二气侧管;33、液侧管;41、第一四通阀;42、第二四通阀;D1、第一端;C1、第二端;E1、第三端;S1、第四端;D2、第五端;C2、第六端;E2、第七端;S2、第八端;51、第一控制阀;52、第二控制阀;53、第三控制阀;54、第四控制阀;55、第五控制阀;56、第六控制阀;57、第一单向阀;58、第二单向阀;59、第三单向阀;510、第四单向阀;511、第五单向阀;512、第六单向阀;513、第一旁通阀;514、第二旁通阀;61、室内机;611、室内换热器;62、恒温除湿内机;621、第一换热器;622、第二换热器;71、第一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73、第三节流装置;74、第四节流装置;75、第五节流装置;76、室外节流元件;77、过冷电子膨胀阀;8、热水模块;81、水箱;9、地暖模块;91、换热组件;101、第一管路;102、第二管路;103、第三管路;104、第四管路;105、第五管路;106、第六管路;107、第七管路;108、第八管路;109、第九管路;110、第十管路;111、第十一管路;112、旁通管;113、第一旁通支管;114、第二旁通支管;11、过冷器;12、第一大阀门;13、第二大阀门;14、小阀门;15、油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气侧管31、第二气侧管32和液侧管33,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连通;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所述空调器能够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和/或所述第二四通阀42切换之前先控制系统的高低压差(即压缩机排气端与吸气端之间的压差),即当T>T预设1时,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降低,当T≤T预设2时,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升高,其中T为室外环境温度,T预设1为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2为第二预设温度。
本公开通过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的大小、在控制两个四通阀切换之前通过控制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在T>T预设1时,说明系统高低压差较大,如果此时直接控制四通阀切换的话会导致噪音较大,因此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降低,形成降低压差的控制方法,待系统压差降低到一个高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该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会产生太大,有效解决高压差下四通阀换向噪音过大的问题;而在T≤T预设2时,说明系统高低压差较小,如果直接进行四通阀切换的话会导致由于换向压差不足导致串气而换向失败,因此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升高,待系统压差上升到一个低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保证换向一次性成功,解决低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成功的问题。本公开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输出,提供给四通阀不同的换向压差,实现四通阀换向的可靠性及空调运行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1包括变频压缩机;和/或,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和/或,T预设1=T预设2。这是本公开的压缩机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变频压缩机能够调节压缩机的频率而输出不同的高低压差,通过并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压缩机能够通过打开或增加并联压缩机,能够提供更多的冷媒以增大压差,或减少压缩机的开启以减小压差;T预设1与T预设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优选相同,为7摄氏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变频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
所述第一压缩机11a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为变容压缩机;或者,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均为变频压缩机。
这是本公开的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且包括并联的两个压缩机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可以为变频压缩机和变容压缩机之间的各种组合,变频压缩机通过改变频率以改变压缩机的高低压差,变容压缩机通过改变进入和排出压缩机中的冷媒量的大小,提高冷媒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压力,增大了压差,减小冷媒量减小压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油分15和旁通管112,所述油分15连通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与所述第一气侧管31之间,所述旁通管11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15的内部、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油分和旁通管的设置,在对压缩机排气进行油气分离并回收油至压缩机的同时,还通过旁通管起到泄压的作用,能够对高低压差起到降低作用,如果要提高高低压差则关闭旁通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旁通支管113和第二旁通支管114,所述旁通管112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13连通至所述第一压缩机11a的吸气口,所述旁通管112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14连通至所述第二压缩机12a的吸气口,且所述第一旁通支管113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513,所述第二旁通支管114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514。
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两个旁通支管并且每个旁通支管上分别设置旁通阀能够对每个压缩机起到旁通导气的作用,控制相应压缩机的高低压差进行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五端D2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
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六端C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气侧管31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三端E1与所述第二气侧管32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端C1和第四端S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七端E2和第八端S2均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b。
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61,所述室内机61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所述室内机61包括室内换热器611和第一管路101,所述室内换热器61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01上,且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所述第一管路101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71。
还包括至少一个恒温除湿内机62,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2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和/或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2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2包括第一换热器621和第二换热器622,所述第一换热器621设置在第二管路102上,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所述第二换热器622设置在第三管路103上,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通过第四管路104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还通过第五管路105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所述第三管路103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102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72,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73,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还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1,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2;和/或,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还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气侧管31流向所述第三管路103的第一单向阀57,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还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所第三管路103流向所述第二气侧管32的第二单向阀5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热水模块8,所述热水模块8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和/或所述热水模块8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水模块8包括水箱81和第六管路106,所述水箱81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106上,且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另一端通过第七管路107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上,所述第六管路106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八管路108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
本系统不论进行任何模式,都可以提供生活热水。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油分离器,从气侧管(高压)的第一大阀门12进入生活热水模块。经过电磁阀A进入水箱加热生活热水。
(1)系统中只有制热水需求,冷媒在加热热水之后通过液侧管的小阀门,去室外机换热器蒸发吸热,然后通过四通阀回到压缩机。
(2)系统中有制冷和制热水需求,冷媒在加热热水之后去制冷需求的内机蒸发吸热,然后回到压缩机。或是去内机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一起蒸发吸热后,然后回到压缩机(选择哪种方式,可根据制热水的与制冷的总需求确定)。
(3)系统中有制热和制热水需求,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一部分去热水模块加热热水,一部分是室内侧冷凝放热,然后回到室外机蒸发后回到压缩机。
当系统中有热水模块接入时,空调系统主控根据用户设置的热水水温和热水量需求,执行热水功能运行。若系统没有接入热水模块,则系统无此功能,对系统中接入的其他功能没有影响,其他功能可正常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74,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还设置有第三控制阀53,所述第八管路108上还设置有第四控制阀54;和/或,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还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气侧管31流向所述第六管路106的第三单向阀59,所述第八管路108上还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所第六管路106流向所述第二气侧管32的第四单向阀5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暖模块9,所述地暖模块9能够制取热水,所述地暖模块9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和/或所述地暖模块9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本公开还通过设置地暖模块,能够在需要对室内进行制取热水以供暖时开启该地暖模块,完成制取热水供暖等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暖模块9包括换热组件91和第九管路109,所述换热组件91能够换热产生热水,所述换热组件91设置在所述第九管路109上,且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另一端通过第十管路110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上,所述第九管路109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十一管路111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九管路109上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75,所述第十管路110上还设置有第五控制阀55,所述第十一管路111上还设置有第六控制阀56;和/或,所述第十管路110上还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气侧管31流向所述第九管路109的第五单向阀511,所述第十一管路111上还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九管路109流向所述第二气侧管32的第六单向阀512。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T与预设温度T预设之间的关系,所述预设温度T预设包括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1和第二预设温度T预设2;
控制步骤,当T>T预设1时,先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换向、和/或再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换向;当T≤T预设2时,先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换向、和/或再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换向。
本公开通过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的大小、在控制两个四通阀切换之前通过控制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在T>T预设1时,说明系统高低压差较大,如果此时直接控制四通阀切换的话会导致噪音较大,因此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降低,形成降低压差的控制方法,待系统压差降低到一个高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该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会产生太大,有效解决高压差下四通阀换向噪音过大的问题;而在T≤T预设2时,说明系统高低压差较小,如果直接进行四通阀切换的话会导致由于换向压差不足导致串气而换向失败,因此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升高,待系统压差上升到一个低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保证换向一次性成功,解决低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成功的问题。本公开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输出,提供给四通阀不同的换向压差,实现四通阀换向的可靠性及空调运行的舒适性。
附图是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系统,除了常规的气管和液管,还有一个恒高压管,室内侧可以接普通内机、三管制内机、热水转接器、热水发生器等,可以实现制热水功能。采用两个四通阀分别控制室内侧及室外侧高低压的切换。当进行模式切换或化霜、回油等动作时,需要进行四通阀的切换动作。附图的系统采用了双压缩机,其中一个为变频变容压缩机,另外一个为变频压缩机,可以满足在不同负荷下的需求。
本方案根据不同环境温度确定不同的压差,再采用不同的压差进行推阀。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将四通阀的换向压差设置为几个不同的区间,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换向压差。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例如7度以上),系统工作压力高,四通阀换向前将系统压力降低到一个高压差区间再换向。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例如7度以下),系统工作压力低,四通阀换向前将系统压力升高到一个低压差区间再换向。这样既实现的四通阀换向的高可靠性,又实现了四通阀换向的快速性及时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变频压缩机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
这是本公开的控制空调器系统压力降低或升高的优选控制形式,即通过压缩机的频率进行控制,频率升高则能够提高系统的压力差,频率降低则能够减小系统的压力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并联的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中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并联的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中的两个均打开。
这是本公开的控制空调器系统压力降低或升高的进一步优选控制形式,即通过对第一和第二压缩机的开闭进行控制,两个并联压缩机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能够减小系统的冷媒流量,减小系统的压力差,两个并联压缩机均打开则能够提高系统的压力差(流量增大则冷媒的流动介质大、则会产生的压力较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压缩机11a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为变容压缩机时: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的频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的频率升高。
这是本公开的两个压缩机中其中一个为变频压缩机、另一个为变容压缩机时控制空调器系统压力降低或升高的优选控制形式,即通过控制变频压缩机的频率升高或降低来控制高低压差,频率升高则能够提高系统的压力差,频率降低则能够减小系统的压力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压缩机11a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为变频压缩机时: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的频率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即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的频率均升高。
这是本公开的两个压缩机中两个均为变频压缩机时控制空调器系统压力降低或升高的优选控制形式,即通过控制变频压缩机的频率升高或降低来控制高低压差,频率升高则能够提高系统的压力差,频率降低则能够减小系统的压力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空调还包括油分15和旁通管112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旁通管112接通;所述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旁通管112关闭。本公开还通过旁通管起到泄压的作用,能够对高低压差起到降低作用,如果要提高高低压差则关闭旁通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旁通支管113和第二旁通支管114,且所述第一旁通支管113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513,所述第二旁通支管114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514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旁通阀513和所述第二旁通阀514均接通;所述控制所述空调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旁通阀513和所述第二旁通阀514均关闭。
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的控制形式,通过两个旁通支管并且每个旁通支管上分别设置旁通阀能够对每个压缩机起到旁通导气的作用,控制相应压缩机的高低压差进行变化。
以下是各种不同压差情况下的四通阀控制:
在高温工况下四通阀的切换控制:
在制热水模式下,为了实现高出水温度的情况下,系统工作压力较高,高压和低压的压差较大。如果此时需要进行化霜动作或回油动作时,就需要进行四通阀的切换。如果在高压差情况下直接切换四通阀,瞬间的泄压会产生巨大的换向噪音,对人的舒适度产生不好的影响。且在高压差情况下换向,会对四通阀内部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对四通阀的寿命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该种模式下,本方案采用降低压差的控制方法,待系统压差降低到一个高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该压差下四通阀换向不会产生太大噪音。降低压差的方法有:降低压缩机频率,双压缩机切换为单压缩机运行(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排量较大,高压侧冷媒变多,低压侧冷媒变少,所以高低压差大。如果一个压缩机运行,排量没有那么大,压差就会变小),开启旁通阀等方式。
在低温工况下四通阀的切换控制:
在低温制热模式下,因环境温度较低,所以系统压力也偏低,高压和低压的压差较小。如果此时需要进行化霜动作或回油动作时,就需要进行四通阀的切换。如果在低压差情况下直接切换四通阀,有可能换向压差不足导致换向失败串气,在采用双四通阀的系统中换向需要的压差更大,换向失败的概率更高。在该种模式下,本方案采用升高压差的控制方法,待系统压差上升到一个低压差区间后,再进行四通阀的换向,保证换向一次性成功。提高压差的方法有:提升压缩机频率,单压缩机切换为双压缩机运行等方法。
附图采用的是双四通阀,推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较大,所以各换向压差区间压力都偏高,目的是为了提高换向的成功率。同样的,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单四通阀系统,各换向压差区间压力可以偏低一些。
通过不同模式,不同工况下系统压差的控制,可以实现四通阀换向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气侧管(31)、第二气侧管(32)和液侧管(33),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所述空调器能够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和/或所述第二四通阀(42)切换之前先控制系统的高低压差:当T>T预设1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当T≤T预设2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其中T为室外环境温度,T预设1为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2为第二预设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1)包括变频压缩机;和/或,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和/或,T预设1=T预设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变频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
所述第一压缩机(11a)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为变容压缩机;或者,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均为变频压缩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油分(15)和旁通管(112),所述油分(15)连通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与所述第一气侧管(31)之间,所述旁通管(11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15)的内部、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旁通支管(113)和第二旁通支管(114),所述旁通管(112)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13)连通至所述第一压缩机(11a)的吸气口,所述旁通管(112)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14)连通至所述第二压缩机(12a)的吸气口,且所述第一旁通支管(113)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513),所述第二旁通支管(114)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514)。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五端(D2)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
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六端(C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气侧管(31)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三端(E1)与所述第二气侧管(32)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端(C1)和第四端(S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七端(E2)和第八端(S2)均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b)。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T与预设温度T预设之间的关系,所述预设温度T预设包括第一预设温度T预设1和第二预设温度T预设2;
控制步骤,当T>T预设1时,先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换向、和/或再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换向;当T≤T预设2时,先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再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换向、和/或再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换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变频压缩机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并联的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中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并联的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中的两个均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压缩机(11a)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为变容压缩机时: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为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的频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为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的频率升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压缩机(11a)为变频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2a)为变频压缩机时: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为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的频率均降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为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1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a)的频率均升高。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油分(15)和旁通管(112)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旁通管(112)接通;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旁通管(112)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机(1)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a)和第二压缩机(12a)时,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旁通支管(113)和第二旁通支管(114),且所述第一旁通支管(113)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513),所述第二旁通支管(114)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514)时;
所述控制步骤中,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降低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旁通阀(513)和所述第二旁通阀(514)均接通;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升高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旁通阀(513)和所述第二旁通阀(514)均关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8110.3A CN113007917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8110.3A CN113007917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7917A CN113007917A (zh) | 2021-06-22 |
CN113007917B true CN113007917B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640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98110.3A Active CN113007917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0791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57659A (en) * | 1979-09-05 | 1981-04-01 | Carrier Corp | Method of operat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
CN102588627B (zh) * | 2011-01-06 | 2015-08-05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换向阀和空调系统 |
CN103968494B (zh) * | 2013-01-25 | 2016-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CN208536432U (zh) * | 2018-04-09 | 2019-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11156589B (zh) * | 2020-01-02 | 2021-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
2021
- 2021-02-22 CN CN202110198110.3A patent/CN11300791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7917A (zh) | 2021-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25764B (zh) |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4804396B2 (ja) | 冷凍空調装置 | |
CN114902008B (zh) | 空调装置 | |
JP688020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EP3093586B1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WO2021053820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US12025353B2 (en) | Oil retur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functional multi-split system with double four-way valves | |
EP4023961B1 (en) | Oil retur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functional multi-split system with two four-way valves | |
EP3961126B1 (en) | Multi-air conditioner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operations | |
CN110425765B (zh) |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5038917A (zh) | 空调 | |
KR20050037731A (ko) | 에어컨의 액 냉매 누적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 |
CN214223244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09101597U (zh) | 多联机循环系统及多联机空调 | |
JP3750520B2 (ja) | 冷凍装置 | |
US11512881B2 (en)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12178893B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200134809A (ko) |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0631286B (zh) |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3007917B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841173U (zh) | 一种双四通阀多联机的水力模块 | |
JP3584514B2 (ja) | 冷凍装置 | |
JP547358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7940796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的启动控制方法 | |
GB2549897A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