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985326B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5326B
CN112985326B CN201911283539.1A CN201911283539A CN112985326B CN 112985326 B CN112985326 B CN 112985326B CN 201911283539 A CN201911283539 A CN 201911283539A CN 112985326 B CN112985326 B CN 112985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audio unit
edge
electronic device
handheld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35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5326A (zh
Inventor
廖期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35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5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5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5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5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5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4Optical or mechanical part supplementary adjustabl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 G01P1/02Hou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及第二边缘,第二表面具有第三及第四边缘;加速度计,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一测距仪,位于第一边缘处,输出第一光感测信号和第一距离信号;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仪,位于第二边缘处,输出第二光感测信号和第二距离信号;第三光传感器和第三测距仪,位于第三边缘处,输出第三光感测信号和第三距离信号;第四光传感器和第四测距仪,位于第四边缘处,输出第四光感测信号和第四距离信号;多个功能元件;处理器,判断手持电子装置的方位和当前使用面,控制位于当前使用面的功能元件作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及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手持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由于其轻薄短小的特性,便于人们日常使用。现有的手持电子装置多数需要使用者以正确的方向握持才能进行操作。虽然有些手持电子装置能侦测重力加速度方向以判断自身被握持的方向,从而对应地调整画面的方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者躺着或趴着使用),仅参考重力加速度进行画面方向调整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以提供使用者随拿即用的便利性。
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
机壳,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三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
加速度计,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速度计用于侦测所述机壳的加速度并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
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一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一边缘处,该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一光感测信号,该第一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一距离信号;
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二边缘处,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二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二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二距离信号;
第三光传感器和第三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三边缘处,所述第三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三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三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三距离信号;
第四光传感器和第四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四边缘处,所述第四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四光传感信号,所述第四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四距离信号;
多个功能元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以及
处理器,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加速度感测信号判断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方位,根据所述第一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二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三光感测信号、所述第四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一距离信号、所述第二距离信号、所述第三距离信号以及所述第四距离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当前使用面,并根据所述方位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作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手持电子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三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具有功能元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侦测所述机壳的加速度并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
感测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一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一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一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一距离信号;
感测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二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二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一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二距离信号;
感测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三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三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二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三距离信号;
感测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四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四光传感信号,感测所述第二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四距离信号;以及
根据所述加速度感测信号判断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方位,根据所述第一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二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三光感测信号、所述第四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一距离信号、所述第二距离信号、所述第三距离信号以及所述第四距离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当前使用面,并根据所述方位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作动。
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结合加速度感测信号、光感测信号以及距离信号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握持状态,根据握持状态控制对应的功能元件作动,判断过程相对准确,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功能元件的功能模块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外观(正面)示意图,此时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一方位且正面朝前。
图4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外观(背面)示意图,此时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一方位且背面朝前。
图5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二方位且正面朝前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二方位且背面朝前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三方位且正面朝前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三方位且背面朝前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四方位且正面朝前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处于第四方位且背面朝前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手持电子装置 1
机壳 10
第一表面 11
第一边缘 11a
第二边缘 11b
第二表面 12
第三边缘 12a
第四边缘 12b
功能元件 100
第一显示屏 110
第二显示屏 111
第一光传感器 120
第三光传感器 121
第二光传感器 130
第四光传感器 131
第一音频单元 140
第一音频输出器 1410
第一音频接收器 1420
第三音频单元 141
第三音频输出器 1411
第三音频接收器 1421
第二音频单元 150
第二音频输出器 1510
第二音频接收器 1520
第四音频单元 151
第四音频输出器 1511
第四音频接收器 1521
第一摄像头 160
第二摄像头 161
第一测距仪 170
第三测距仪 171
第二测距仪 180
第四测距仪 181
第一开口 O1
第二开口 O2
第三开口 O3
第四开口 O4
商标图样 V
步骤 S1-S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1,包括机壳10(在图3和图4中示出)以及位于机壳10内的加速度计20和处理器30。
手持电子装置1还包括固定于机壳10的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二光传感器130、第一测距仪170以及第二测距仪180。请一并参照图3,机壳10包括第一表面11(正面)以及相对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背面)。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一测距仪170、第二光传感器130以及第二测距仪180位于第一表面11。其中,第一表面11具有第一边缘11a(靠近第一表面11的顶部的位置)以及与第一边缘11a相对设置的第二边缘11b(靠近第一表面11的底部的位置)。第一光传感器120以及第一测距仪170设于第一表面11靠近第一边缘11a处,第二光传感器130以及第二测距仪180设于第一表面11靠近第二边缘11b处。
手持电子装置1还包括位于第二表面12的第三光传感器121、第三测距仪171、第四光传感器13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请一并参照图4,第二表面12具有第三边缘12a(靠近第二表面12的顶部的位置)以及与第三边缘12a相对设置的第四边缘12b(靠近第二表面12的底部的位置)。第一边缘11a与第三边缘12a相对。第二边缘11b与第四边缘12b相对。第三光传感器121以及第三测距仪171设于第二表面12靠近第三边缘12a处。第四光传感器13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设于第二表面12靠近第四边缘12b处。
手持电子装置1还包括固定于机壳10的多个功能元件100。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功能元件100包括第一显示屏110、第一音频单元140、第二音频单元150、第一摄像头160、第二显示屏111、第三音频单元141、第四音频单元151以及第二摄像头161。第一显示屏110、第一音频单元140、第二音频单元150以及第一摄像头160位于第一表面11。第二显示屏111、第三音频单元141、第四音频单元151以及第二摄像头161位于第二表面12。其中,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11可均为触控式显示屏。第一音频单元140包括第一音频输出器1410与第一音频接收器1420。其中第一音频输出器1410可以为喇叭,具有邻近第一边缘11a的出音孔。第一音频接收器1420可以为麦克风,具有邻近第二边缘11b的收音孔。当第一音频单元140被开启时,手持电子装置1得以通过第一音频输出器1410输出声音,并通过第一音频接收器1420接收声音;第二音频单元150具有第二音频输出器1510与第二音频接收器1520。其中第二音频输出器1510可以为喇叭,具有邻近第二边缘11b的出音孔。第二音频接收器1520可以为麦克风,具有邻近第一边缘11a的收音孔。当第二音频单元150被开启时,手持电子装置1得以通过第二音频输出器1510输出声音,并通过第二音频接收器1520接收声音;第三音频单元141包括第三音频输出器1411与第三音频接收器1421。其中第三音频输出器1411可以为喇叭,具有邻近第三边缘12a的出音孔。第三音频接收器1421可以为麦克风,具有邻近第四边缘12b的收音孔。当第三音频单元141被开启时,手持电子装置1得以通过第三音频输出器1411输出声音,并通过第三音频接收器1421接收声音;第四音频单元151具有第四音频输出器1511与第四音频接收器1521。其中第四音频输出器1511可以为喇叭,具有邻近第四边缘12b的出音孔。第四音频接收器1521可以为麦克风,具有邻近第四边缘12b的收音孔。当第四音频单元151被开启时,手持电子装置1得以通过第四音频输出器1511输出声音,并通过第四音频接收器1521接收声音。
加速度计20用于侦测手持电子装置1的加速度以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由于手持电子装置1被使用的情境中,使用者处于静态、准静态或者接近等速运动(驾车或步行)。换句话说,手持电子装置1主要受到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因此,于一实施例中,加速度计20可以是一个多轴加速度计或是一个重力光传感器。处理器30根据所接收到的加速度感测信号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
手持电子装置1的正面在靠近第一边缘11a处有商标图样V,靠近第二边缘11b处有主页(home)图样,这些图样是为了在以下实施例中便于辨识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然而实际上的图样并不限于此。其中,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包括第一方位、第二方位、第三方位以及第四方位。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方位具体为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边缘11a以及第三边缘12a朝上且第二边缘11b以及第四边缘12b朝下(包括正面朝向使用者以及背离使用者两种情况)。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方位相较于第一方位具体的差异为:第一边缘11a以及第三边缘12a朝下且第二边缘11b以及第四边缘12b朝上(包括正面朝向使用者以及背离使用者两种情况)。换句话说,第二方位中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为上下颠倒。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方位具体为的第一边缘11a以及第三边缘12a朝左且第二边缘11b以及第四边缘12b朝右(包括正面朝向使用者以及背离使用者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是左右横向。如图9和图10所示,第四方位中,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也是左右横向(包括正面朝向使用者以及背离使用者两种情况),与第三方位的差异在于第一边缘11a以及第三边缘12a朝右且第二边缘11b以及第四边缘12b朝左。
加速度计20所产生的加速度感测信号包括第一轴加速度信号、第二轴加速度信号以及第三轴加速度信号。其中,在图3中的辅助坐标系正Z方向为上,而负Z方向为下,正X方向为右,负X方向为左。第一轴加速度信号对应于图3中的X坐标轴,第二轴加速度信号对应于图3中的Y坐标轴,而第三轴加速度信号对应于图3中的Z坐标轴。因此,当第一轴加速度信号与第二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均实质为零,而第三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对应的加速度方向为负Z轴时,表示手持电子装置1为第一方位。当第一轴加速度信号与第二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均实质为零,而第三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对应的加速度方向为正Z轴时,表示手持电子装置1为第二方位。当第三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实质为零,而第一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对应的加速度方向为负X轴时,表示手持电子装置1为第三方位。当第三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实质为零,而第一轴加速度信号所指示的加速度值对应的加速度方向为正X轴时,表示手持电子装置1为第四方位。换句话说,处理器30通过分析加速度感测信号以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
处理器30可以在加速度计20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时,开启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二光传感器130、第三光传感器121以及第四光传感器131以感测环境光强度,并开启第一测距仪170、第二测距仪180、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以感测距离。具体而言,第一表面11在靠近第一边缘11a以及第二边缘11b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O1和第二开口O2。第一光传感器120通过第一开口O1感测环境光强度以输出第一光感测信号,第二光传感器130通过第二开口O2感测环境光强度以输出第二光感测信号。第二表面12在靠近第三边缘12a以及第四边缘12b处分别开设有第三开口O3和第四开口O4。第三光传感器121通过第三开口O3感测环境光强度以输出第三光感测信号,第四光传感器131通过第四开口O4感测环境光强度以输出第四光感测信号。第一测距仪170通过第一开口O1感测前方的障碍物与第一测距仪170之间的距离以输出第一距离信号。第二测距仪180通过第二开口O2感测前方的障碍物与第二测距仪180之间的距离以输出第二距离信号。第三测距仪171通过第三开口O3感测前方的障碍物与第三测距仪171之间的距离以输出第三距离信号。第四测距仪181通过第四开口O4感测前方的障碍物与第四测距仪181之间的距离以输出第四距离信号。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可以在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二光传感器130、第三光传感器121以及第四光传感器131感测到环境光强度,且第一测距仪170、第二测距仪180、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感测到距离后,关闭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二光传感器130、第三光传感器121、第四光传感器131、第一测距仪170、第二测距仪180、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
处理器30结合第一光感测信号、第二光感测信号、第三光感测信号、第四光感测信号、第一距离信号、第二距离信号、第三距离信号以及第四距离信号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定义手持电子装置1中朝向使用者的表面为当前使用面,在本申请中,当前使用面为第一表面11或是第二表面12)。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将第一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标记为:I1)、第二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标记为:I2)之和与第三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标记为:I3)、第四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标记为:I4)之和进行比较,并将第一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标记为:D1)、第二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标记为:D2)之和与第三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标记为:D3)、第四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标记为:D4)之和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其中,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以及当前使用面能够反映使用者对手持电子装置1的握持状态。因此,处理器30可以结合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和当前使用面控制位于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以配合使用者对手持电子装置1的握持状态。
例如,当使用者单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四边缘12b使第四开口O4被遮蔽,且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表面11朝向使用者时,第四光传感器131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I4较弱,且由于使用者此时距离第一表面11较近,第一测距仪170以及第二测距仪180所感测到的距离D1、D2均较小。因此,当I1+I2>>I3+I4且D1+D2<<D3+D4时,处理器30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为第一表面11。而且,当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一方位时(如图3所示),处理器30可控制位于第一表面11的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如,处理器30可开启第一显示屏110进行数据显示(不旋转数据显示的方向);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一摄像头160进行图像拍摄。
当使用者单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三边缘12a使第三开口O3被遮蔽,且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表面11朝向使用者时,第三光传感器121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I3较弱,且由于使用者此时距离第一表面11较近,第一测距仪170以及第二测距仪180所感测到的距离D1、D2均较小。因此,当I1+I2>>I3+I4且D1+D2<<D3+D4时,处理器30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为第一表面11。而且,当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二方位时(如图4所示),处理器30可开启第一显示屏110并将第一显示屏110所显示的数据旋转180度,使数据显示的方向适于使用者观看;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一摄像头160进行图像拍摄。
当使用者单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二边缘11b使第二开口O2被遮蔽,且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二表面12朝向使用者时,第二光传感器130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I2较弱,且由于使用者此时距离第二表面12较近,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所感测到的距离D3、D4均较小。因此,当I1+I2<<I3+I4且D1+D2>>D3+D4时,处理器30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为第二表面12。而且,当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一方位时(如图5所示),处理器30可控制位于第二表面12的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如,处理器30可开启第二显示屏111进行数据显示(不旋转数据显示的方向);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二摄像头161进行图像拍摄。
当使用者单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边缘11a使第一开口O1被遮蔽,且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二表面12朝向使用者时,第一光传感器120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I1较弱,且由于使用者此时距离第二表面12较近,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所感测到的距离D3、D4均较小。因此,当I1+I2<<I3+I4且D1+D2>>D3+D4时,处理器30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为第二表面12。当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二方位时(如图6所示),处理器30可开启第二显示屏111并将第二显示屏111所显示的数据旋转180度,使数据显示的方向适于使用者观看;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二摄像头161进行图像拍摄。
当使用者双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三边缘12a和第四边缘12b使第三开口O3和第四开口O4被遮蔽,且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表面11朝向使用者时,第三光传感器121和第四光传感器131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I3、I4较弱,且由于使用者此时距离第一表面11较近,第一测距仪170以及第二测距仪180所感测到的距离D1、D2均较小。因此,当I1+I2>>I3+I4且D1+D2<<D3+D4时,处理器30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为第一表面11。实际应用中,当使用者双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三边缘12a和第四边缘12b且第一表面11朝向使用者时,手持电子装置1可能处于第三方位或者第四方位(如图7和图9所示)。当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三方位时,处理器30可控制位于第一表面11的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如,处理器30可开启第一显示屏110并将第一显示屏110所显示的数据顺时针旋转90度,使数据显示的方向适于使用者观看;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一摄像头160进行图像拍摄。当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四方位时,处理器30可开启第一显示屏110并将第一显示屏110所显示的数据逆时针旋转90度,使数据显示的方向适于使用者观看;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一摄像头160进行图像拍摄。
当使用者单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边缘11a和第二边缘11b使第一开口O1和第二开口O2被遮蔽,且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二表面12朝向使用者时,第一光传感器120和第二光传感器130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I1、I2较弱,且由于使用者此时距离第二表面12较近,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所感测到的距离D3、D4均较小。因此,当I1+I2<<I3+I4且D1+D2>>D3+D4时,处理器30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为第二表面12。实际应用中,当使用者双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1的第一边缘11a和第二边缘11b且第二表面12朝向使用者时,手持电子装置1可能处于第三方位或者第四方位(如图8和图10所示)。当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三方位时,处理器30可控制位于第二表面12的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如,处理器30可开启第二显示屏111并将第二显示屏111所显示的数据顺时针旋转90度,使数据显示的方向适于使用者观看;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二摄像头161进行图像拍摄。当手持电子装置1处于第四方位时,处理器30可开启第二显示屏111并将第二显示屏111所显示的数据逆时针旋转90度,使数据显示的方向适于使用者观看;又如,处理器30还可同时开启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又如,处理器30还可开启第二摄像头161进行图像拍摄。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除了控制位于当前使用面的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之外,还控制位于非当前使用面的功能元件100同时作动,然后将位于当前使用面的功能元件100作动结果与位于非当前使用面的功能元件100的作动结果进行结合。
如,当处理器30开启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时,进一步开启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来接收环境中的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以作为噪声消除(noise cancellation)或是环境音消除(ambient soundcancellation)对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所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处理器30将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接收到的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从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所接收的音频信号中扣除,使得使用者所听到的声音中部分与周围环境的音频互相抵消。再者,处理器30还将第一音频单元140和第二音频单元150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所输出的音频信号同时播放,使得手持电子装置1播放多声道的声音,从而给予使用者更好的听觉感受。同理,当处理器30控制开启第三音频单元141和第四音频单元151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时,可开启第一音频单元140与第二音频单元150来接收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以作为噪声消除,或是进行多声道声音播放。
又如,当处理器30开启第一摄像头160进行图像拍摄时,进一步开启第二摄像头161进行图像拍摄,然后将第一摄像头160和第二摄像头161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以得到合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手持电子装置1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需求,该控制方法的步骤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或合并。如图1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加速度计20侦测手持电子装置1的加速度以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
步骤S2,处理器30开启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二光传感器130、第三光传感器121以及第四光传感器131以感测环境光强度,并开启第一测距仪170、第二测距仪180、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以感测距离。
步骤S3,处理器30结合第一光感测信号、第二光感测信号、第三光感测信号、第四光感测信号、第一距离信号、第二距离信号、第三距离信号以及第四距离信号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并结合手持电子装置1的方位和当前使用面控制位于当前使用面的功能元件100相应作动以配合使用者对手持电子装置1的握持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将第一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第二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之和与第三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第四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之和进行比较,并将第一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第二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之和与第三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第四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之和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当前使用面。
步骤S4,处理器30关闭第一光传感器120、第二光传感器130、第三光传感器121、第四光传感器131、第一测距仪170、第二测距仪180、第三测距仪171以及第四测距仪181。
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结合加速度感测信号、光感测信号以及距离信号判断手持电子装置1的握持状态,根据握持状态控制对应的功能元件作动,判断过程相对准确,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体验。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三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
加速度计,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速度计用于侦测所述机壳的加速度并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
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一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一边缘处,该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一光感测信号,该第一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一距离信号;
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二边缘处,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二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二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二距离信号;
第三光传感器和第三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三边缘处,所述第三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三光感测信号,所述第三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三距离信号;
第四光传感器和第四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四边缘处,所述第四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以输出第四光感测信号,所述第四测距仪用于感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四距离信号;
多个功能元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以及
处理器,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加速度感测信号判断所述手持电子装置与加速度感测信号所指示的正向、倒向、左横向和右横向,根据所述第一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1、所述第二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2、所述第三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3、所述第四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4、所述第一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1、所述第二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2、所述第三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3以及所述第四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4,分别计算I1与I2之和以及I3与I4之和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D1与D2之和以及D3与D4之和并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比较结果判断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当前使用面,并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或非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其中,所述功能元件包括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显示屏;所述正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X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Z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负值;所述倒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X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Z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正值;所述左横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Z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X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负值;所述右横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Z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X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正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包括:
开启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所述第一显示屏或所述第二显示屏进行数据显示;以及
根据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方位旋转所述第一显示屏或所述第二显示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包括:
开启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或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开启位于非当前使用面的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或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输出音频信号并接收环境中的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并将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从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或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所接收的音频信号中扣除;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同时播放,使得所述手持电子装置播放多声道的声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摄像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摄像头,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包括:
开启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开启位于非当前使用面的第二摄像头或第一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并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缝合以得到全景图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加速度计输出所述加速度感测信号时,开启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所述第三光传感器以及所述第四光传感器以感测环境光强度,并开启所述第一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三测距仪以及所述第四测距仪以感测距离,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所述第三光传感器以及所述第四光传感器感测到环境光强度,且所述第一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三测距仪以及所述第四测距仪感测到距离后,关闭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所述第三光传感器、所述第四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三测距仪以及所述第四测距仪。
8.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手持电子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三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具有功能元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侦测所述机壳的加速度并输出加速度感测信号;
感测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一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一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一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一距离信号;
感测所述第一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二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二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一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二距离信号;
感测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三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三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二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三距离信号;
感测所述第二表面的临近所述第四边缘处的环境光以输出第四光感测信号,感测所述第二表面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以输出第四距离信号;以及
根据所述加速度感测信号判断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与加速度感测信号所指示的正向、倒向、左横向和右横向,根据所述第一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1、所述第二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2、所述第三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3、所述第四光感测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I4、所述第一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1、所述第二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2、所述第三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3以及所述第四距离信号对应的距离D4,分别计算I1与I2之和以及I3与I4之和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D1与D2之和以及D3与D4之和并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比较结果判断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当前使用面,并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或非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其中,所述功能元件包括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显示屏;所述正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X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Z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负值;所述倒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X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Z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正值;所述左横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Z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X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负值;所述右横向为加速度感测信号指示的Z轴和Y轴对应的加速度值均为零,X轴对应的加速度值为正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包括:
开启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进行数据显示;以及
根据所述手持电子装置的方位旋转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包括:
开启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或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来输出并接收音频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启位于非当前使用面的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或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输出音频信号并接收环境中的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并将噪声信号或环境音信号从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或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所接收的音频信号中扣除;
将第一音频单元、第二音频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第三音频单元、第四音频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同时播放,使得所述手持电子装置播放多声道的声音。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摄像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摄像头,根据所述正向、所述倒向、所述左横向和所述右横向控制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元件相应动作包括:
开启位于所述当前使用面的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启位于非当前使用面的第二摄像头或第一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并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缝合以得到全景图像。
CN201911283539.1A 2019-12-13 2019-12-13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985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3539.1A CN112985326B (zh) 2019-12-13 2019-12-13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3539.1A CN112985326B (zh) 2019-12-13 2019-12-13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5326A CN112985326A (zh) 2021-06-18
CN112985326B true CN112985326B (zh) 2023-08-15

Family

ID=7634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3539.1A Active CN112985326B (zh) 2019-12-13 2019-12-13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532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7558A (ja) * 2004-11-30 2006-06-15 Yamaha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4561B2 (ja) * 2001-07-10 2009-03-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方位測定機能を有する携帯型電子装置
US7773118B2 (en) * 2007-03-25 2010-08-10 Fotonation Vision Limited Handheld article with movement discrimination
CN102402275B (zh) * 2010-09-13 2017-05-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握姿检测方法
CN103428350B (zh) * 2012-05-23 2015-05-20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持终端及其姿态的判断方法
CN105791469B (zh) * 2014-12-19 2019-01-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300781B1 (en) * 2014-12-19 2016-03-29 HTC Corpo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5959546A (zh) * 2016-05-25 2016-09-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拍摄装置和方法
CN108803998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及其操作界面控制方法
CN108063864B (zh) * 2017-11-29 2021-05-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屏来电提示方法、双面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1542A (zh) * 2018-06-28 2018-11-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通话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7558A (ja) * 2004-11-30 2006-06-15 Yamaha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5326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35472B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i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13618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CN111048111B (zh) 检测音频的节奏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58837B (zh) 人脸关键点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24739B (zh) 虚拟对象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16691B (zh) 基于自动白平衡的拍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1697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ub displa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12907725A (zh) 图像生成、图像处理模型的训练、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179628B (zh) 自动驾驶车辆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4500A (zh) 回声消除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192223B (zh) 音频对齐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09127B (zh) 启动录屏任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1447562B (zh) 车辆行程轨迹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54378B (zh) 语音端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05093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one or more inertial motion units in a hinge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600034B (zh) 歌声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31817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92874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263695B (zh) 人脸部位的位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5326B (zh)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14507A (zh) 检测噪声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24902B (zh) 红外摄像机系统时延确定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488895A (zh) 对抗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7539B (zh) 视差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2771B (zh) 数据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