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3484B -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73484B CN112973484B CN202110184518.5A CN202110184518A CN112973484B CN 112973484 B CN112973484 B CN 112973484B CN 202110184518 A CN202110184518 A CN 202110184518A CN 112973484 B CN112973484 B CN 1129734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scous
- medium
- viscous medium
- media
- mixing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5—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5—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using flow mix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7—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involving high-viscosity liquids, e.g. asphal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5—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 B01F25/451—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ving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or the mix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5—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 B01F25/452—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 B01F25/4521—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the components being pressed through orifices in elements, e.g. flat plates or cylinders, which obstruct the whole diameter of the tub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5—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 B01F25/452—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 B01F25/4522—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the components being pressed through porous bodies, e.g. flat plates, blocks or cylinders, which obstruct the whole diameter of the tub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2—Feed mechanisms for feeding fl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80—Forming a predetermined ratio of the substances to be mix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其中,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包括:介质仓、推杆、细孔板、挤压模以及压力传感器。细孔板设置在挤压模与介质仓之间,并位于出料口处,细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挤压模具有混合通道,混合通道的入口的口径大于混合通道的出口的口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挤压模上,用于检测挤压模的混合通道出口处的压力。本申请提供的粘性介质制备装置,通过细孔板和挤压模的混合通道多次混合调制,结构简单,易操作,可根据需要调整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之间的比例,从而调制出不同性能的粘性介质,以满足不同的成形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粘性介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 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是近年来发展的软模成形方法,采用高分子材 料(粘性介质)作为传力介质,该高分子材料具有半固态、可流动、 一定粘度及应变速率敏感性的特质。粘性介质变形中的非均匀压力分 布和切向粘性附着应力是其区别于其他软模的重要力学特性,与粘性 介质材料性能密切相关,因此选取合适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是粘性介质 压力成形的关键。而标准生产出的粘性介质分子量是固定的,可选范 围有限,不能满足日趋复杂的零件成形需求,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结构 特点的成形件调质出不同性能的粘性介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粘性介质制备装置 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之一的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包括:介质仓,所述介质仓具有出料口及用 于容纳粘性介质的容纳腔;推杆,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 能够相对于所述介质仓运动;细孔板,所述细孔板与所述介质仓连接, 并位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细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挤压模,所述 挤压模与所述细孔板连接,所述挤压模具有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 的入口与所述出料口对应设置,且所述混合通道的入口的口径大于所 述混合通道的出口的口径;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 所述挤压模上,用于检测所述混合通道出口处的压力。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段及 混合段,所述入口位于所述挤压段,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混合段;
在从所述混合通道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所述挤压段的孔径逐 渐减小。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过所述挤压段轴线的截面上,所述挤 压段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两个腰之间的夹角为30°~6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粘性介质制备装置还包括:多个注料通 道,所述注料通道固定在所述介质仓上,并沿所述介质仓的周向设置, 所述注料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及多个压杆,多个所述压杆分别 设置在多个所述注料通道内,所述压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注料通道运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不相同,所述 注料通道的孔径为5mm~35m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料通道的注入口与所述容纳腔连 通,所述注入口包括多个子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05mm~0.2mm;所 述通孔在所述细孔板上的开孔率为60%~80%。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建立粘性介质挤压过程速率敏感指数与压力值对应的预存数据;
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按照设定比例注入到介质仓内;
通过推杆向粘性介质施加压力,粘性介质通过细孔板进入到挤压 模的混合通道内,并从混合通道的出口排出;
收集从所述混合通道的出口排出的混合后的粘性介质;
将混合后的粘性介质重新加入所述介质仓内,并重复上述两个步 骤进行重复混合直至所述混合通道内的压力稳定不变,得到最终的粘 性介质;
将最后测量的所述混合通道内的压力值与所述预存数据匹配,得 到最终的粘性介质的速率敏感指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按照设定 比例注入到介质仓内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设定比例向不同的注料通道内加入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通过注料通道内的压杆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注入介质仓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 通道的孔径不相同;分子量为100kg/mol~350kg/mol的粘性介质注入的 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5~12mm;分子量为400kg/mol~650kg/mol的粘 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13~22mm;分子量为 700kg/mol~900kg/mol的粘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 23~35mm。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介质仓内的粘性介质被细 孔板分割成多股细丝状的粘性介质进入混合通道,增加了不同分子量 的粘性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充分接触, 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充分混合,再通过入口的口径大于出口 的口径的混合通道对多股粘性介质充分挤压,进一步对粘性介质充分 混合,从而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充分混合均匀,当不同分子 量的粘性介质混合均匀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稳定不变。另 外,本申请提供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通过细孔板和挤压模 的混合通道进行多次混合调制,结构简单,易操作,可根据需要调整 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之间的比例,从而调制出不同性能的粘性介质, 以满足不同的成形需求。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 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另外,本申请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 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述粘性介质制备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 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细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粘性介质制备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 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粘性介质制备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 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粘性介质制备装置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 意图;
图6至图8是图3所示粘性介质制备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介质仓10,推杆20,细孔板30,通孔31,挤压模40,混合通道 41,挤压段411,混合段412,压力传感器50,注料通道60,子孔61, 压杆70,粘性介质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 保护的范围。
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 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 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 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 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 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 明确的文字记载。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 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 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粘性介质制备装置, 包括:介质仓10、推杆20、细孔板30、挤压模40以及压力传感器50。
介质仓10具有出料口及用于容纳粘性介质80的容纳腔。
推杆2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能够相对于介质仓10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细孔板30与介质仓10连接,并位于出料口 处,细孔板3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1。
挤压模40与细孔板30连接,挤压模40具有混合通道41,混合通 道41的入口与出料口对应设置,且混合通道41的入口的口径大于混 合通道41的出口的口径。
压力传感器50设置在挤压模40上,用于检测混合通道41出口处 的压力。操作者可根据压力传感器50检测到的压力值,实时了解混合 通道41内粘性介质80的内部压力。
本申请提供的粘性介质制备装置,通过细孔板30和挤压模40的 混合通道41进行多次混合调制,结构简单,易操作,可根据需要调整 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比例,从而调制出不同性能的粘性介 质80,以满足不同的成形需求。具体地,在压力的作用下,粘性介质 80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通过推杆20向介质仓10内的粘性介质80施加 压力,使多种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混合,介质仓内的粘性介质80通 过细孔板30后,被细孔板30分割成多股细丝状的粘性介质80进入混 合通道41,增加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 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接触,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 充分混合,再通过入口的口径大于出口的口径的混合通道41对多股粘 性介质80的充分挤压,进一步对粘性介质80充分混合,从而保证了 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混合均匀,当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 混合均匀时,压力传感器50检测到的压力值稳定不变。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混合通道41包括依次连 接的挤压段411及混合段412。
入口位于挤压段411,出口位于混合段412。
在从混合通道41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挤压段411的孔径逐渐 减小,即挤压段411为锥形孔。
被细孔板30分割成多股细丝状的粘性介质80先进入挤压段411, 多股粘性介质80被孔径逐渐变小的挤压段411充分挤压混合,然后粘 性介质80进入混合段412,挤压段411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80充分混合均匀。粘性介质80进入混合段412后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在混合段412内的压力不同,当多种不同分 子量的粘性介质80混合不充分时,重复挤压时混合段412内压力值会 产生波动,当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混合均匀时,混合段412内的 的压力值保持不变,当压力传感器50检测到混合段412的压力值稳定 不变时,则判断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混合充分。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过挤压段411轴线的 截面上,挤压段4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两个腰之间的夹角α 为30°~60°。如果两个腰之间的夹角α小于30°,挤压段411较长,如 果两个腰之间的夹角α大于60°,挤压段411较短,因此,梯形的两个腰之间的夹角α为在30°~60°内,能够保证了挤压段411的长度适中, 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多种不同 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的充分混合。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粘性介质制备装置还包 括:多个注料通道60以及多个压杆70。
注料通道60固定在介质仓10上,并沿介质仓10的周向设置,注 料通道60与容纳腔连通。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注料通道60 的数量为4~10个。
多个压杆70分别设置在多个注料通道60内,压杆70能够相对于 注料通道60运动。
在添加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时,先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 粘性介质80分别加入多个注料通道60内,然后同时启动多个注料通 道60内的压杆70,使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同时进入介质仓 10内,增加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不 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 粘性介质80的充分混合。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注料通道60的孔径 D不相同,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为5mm~35mm。在本申请的具体实 施例中,分子量为100kg/mol~350kg/mol的粘性介质80注入的注料通 道60的孔径D为5~12mm。分子量为400kg/mol~650kg/mol的粘性介 质80注入的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为13~22mm。分子量为 700kg/mol~900kg/mol的粘性介质80注入的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为 23~35mm。分子量越大粘性介质80的粘度越大,将粘性较大的粘性介 质80注入较大孔径D的注料通道60内,再通过压杆70对粘性介质 80进行挤压,从而保证了多个注料通道60内的粘性介质80同时进入 介质仓10内,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保证 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的充分混合。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注料通道60的注入口与 容纳腔连通,注入口包括多个子孔61。
从注料通道60进入介质仓10的粘性介质80,被多个子孔61分割 成多股粘性介质80,多股的粘性介质80增加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8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接触,保证 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混合。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31的孔径Φ为0.05 mm~0.2mm。若通孔31的孔径Φ小于0.05mm,通孔31的孔径Φ较 小,通孔31容易被堵塞。若通孔31的孔径Φ大于0.2mm,通孔31 的孔径Φ较大,被通孔31分割成的多股粘性介质80的表面积较小, 导致增加了粘性介质80的混合时间。因此,通孔31的孔径Φ在0.05mm ~0.2mm内,能够保证被通孔31分割成的多股粘性介质80具有较大的 表面积,即保证了多股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不同分 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接触,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 混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31在细孔板 30上的开孔率为60%~80%。若通孔31的开孔率小于60%,通孔31 的数量较少,被通孔31分割成的多股粘性介质80的表面积较小,导 致增加了粘性介质80的混合时间。若通孔31的开孔率小于80%,细 孔板30的整体强度较低,细孔板30容易损坏,因此,通孔31的开孔 率在60%~80%之间,在保证细孔板30整体强度的情况下,能够保证 被通孔31分割成的多股粘性介质80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即保证了多 股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 充分接触,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混合。
开孔率指的为细孔板30上通孔31的总面积与开孔区面积的比值, 即K=A0/Aa式中:K—开孔率(%);A0——细孔板30上通孔31的 总面积(m2);Aa——开孔区面积(m2)。
结合实施例阐述采用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制备粘性介质的过程:
实施例一
如图6至图8所示,介质仓10上设置有6个注料通道60,选取三 种分子量为100kg/mol、300kg/mol、900kg/mol的粘性介质80按照4:5:1 的配比分别装入6个注料通道60,即每两个注料通道60注入同一分子 量的粘性介质80,启动6个注入通道内的压杆70,将粘性介质80注 入介质仓10内,在注入粘性介质80的过程中,注入口的多个子孔61 将注料通道60内聚集成一团的粘性介质80变为细丝状注入介质仓10 内,使不同分子量粘性介质80之间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多种分子量 的粘性介质80在介质仓10内初步混合;向介质仓10内注入完粘性介 质80后,通过推杆20将介质仓10内的粘性介质80压入挤压模40的 混合通道41内,在挤压粘性介质80的过程中,细孔板30将介质仓10 内聚集成一团的粘性介质80变为细丝状注入混合通道41内,使不同 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多种分子量粘性介质 80在混合通道41内进一步混合,收集从混合通道41排出的粘性介质 80,再通过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对从混合通道41排出的粘性介质80重 复混合数次,直至混合通道41内的压力稳定不变,得到最终的粘性介 质80,该粘性介质80的分子量为480kg/mol。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8所示,介质仓10上设置有3个注料通道60,选取三 种分子量为200kg/mol、700kg/mol、800kg/mol的粘性介质80按照3:3:4 的配比分别装入3个注料通道60,启动3个注入通道内的压杆70,将 粘性介质80注入介质仓10内,在注入粘性介质80的过程中,注入口 的多个子孔61将注料通道60内聚集成一团的粘性介质80变为细丝状 注入介质仓10内,使不同分子量粘性介质80之间增大接触面积,从 而使多种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在介质仓10内初步混合;向介质仓10 内注入完粘性介质80后,通过推杆20将介质仓10内的粘性介质80 压入挤压模40的混合通道41内,在挤压粘性介质80的过程中,细孔 板30将介质仓10内聚集成一团的粘性介质80变为细丝状注入混合通 道41内,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多 种分子量粘性介质80在混合通道41内进一步混合,收集从混合通道 41排出的粘性介质80,再通过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对从混合通道41排 出的粘性介质80重复混合数次,直至混合通道41内的压力稳定不变, 得到最终的粘性介质80,该将粘性介质80的分子量为590kg/mol。
如图6至图8所示,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粘性介质的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建立粘性介质挤压过程速率敏感指数与压力值对应的预 存数据。具体地,对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挤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 再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被挤压时内部的压力 值,然后将粘性介质挤压过程数值仿真结果与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 值匹配建立预存数据。
如图6和图7所示,步骤S20,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按照 设定比例注入到介质仓10内。
步骤S30,如图8所示,通过推杆20向粘性介质80施加压力,粘 性介质80通过细孔板30进入到挤压模40的混合通道41内,并从混 合通道41的出口排出。
步骤S40,收集从混合通道41的出口排出的混合后的粘性介质80。
步骤S50,将混合后的粘性介质80重新加入介质仓10内,并重复 步骤S30和步骤S40进行重复混合直至混合通道41内的压力稳定不变, 得到最终的粘性介质80。
步骤S60,将最后测量的混合通道41内的压力值与预存数据匹配, 得到最终的粘性介质80的速率敏感指数。
本申请提供的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通过细孔板30和挤压模40 的混合通道41进行多次混合调制,操作简单,易于执行,可根据需要 调整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比例,从而调制出不同性能的粘 性介质80,以满足不同的成形需求。具体地,在压力的作用下,粘性 介质80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通过推杆20向介质仓10内的粘性介质80 施加压力,使多种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混合,介质仓内的粘性介质80 通过细孔板30后,被细孔板30分割成多股细丝状的粘性介质80进入 混合通道41,增加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 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充分接触,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80充分混合,当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混合均匀时,混合通道41 内的压力稳定不变。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按照设定比例向不同的注料通道60内加入不同分子量 的粘性介质80。
步骤S22,通过注料通道60内的压杆70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80注入介质仓10内。
在添加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时,先将多种粘性介质80 分别加入多个注料通道60内,然后同时启动多个注料通道60内的压 杆70,使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同时进入介质仓10内,增加 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不同分子量的 粘性介质80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80 的充分混合。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80注入的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不相同。具体地,分子量为 100kg/mol~350kg/mol的粘性介质80注入的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为 5~12mm;分子量为400kg/mol~650kg/mol的粘性介质80注入的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为13~22mm;分子量为700kg/mol~900kg/mol的粘性介 质80注入的注料通道60的孔径D为23~35mm。
分子量越大粘性介质的粘度越大,将粘性较大的粘性介质注入较 大孔径的注料通道,再通过压杆对粘性介质进行挤压,从而保证了多 个注料通道内的粘性介质同时进入介质仓内,使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 质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的充分混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 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 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申请中,术语“安装”、“相连”、 “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 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 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 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 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 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
1.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仓,所述介质仓具有出料口及用于容纳粘性介质的容纳腔;
推杆,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介质仓运动;
细孔板,所述细孔板与所述介质仓连接,并位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细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挤压模,所述挤压模与所述细孔板连接,所述挤压模具有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出料口对应设置,且所述混合通道的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混合通道的出口的口径;以及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挤压模上,用于检测所述混合通道出口处的压力,当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混合均匀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稳定不变;
还包括:多个注料通道,所述注料通道固定在所述介质仓上,并沿所述介质仓的周向设置,所述注料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及
多个压杆,多个所述压杆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注料通道内,所述压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注料通道运动;
多个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不相同,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5 mm ~35mm;
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不相同;
分子量为100kg/mol~350kg/mol的粘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5~12mm;
分子量为400kg/mol~650kg/mol的粘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13~22mm;
分子量为700kg/mol~900kg/mol的粘性介质注入的所述注料通道的孔径为23~35mm;
所述注料通道的注入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注入口包括多个子孔;
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05 mm ~0.2mm;
所述通孔在所述细孔板上的开孔率为60%~80%;
所述混合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段及混合段,所述入口位于所述挤压段,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混合段;
在从所述混合通道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所述挤压段的孔径逐渐减小;
在过所述挤压段轴线的截面上,所述挤压段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两个腰之间的夹角为30°~60°。
2.一种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介质制备装置,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建立粘性介质挤压过程速率敏感指数与压力值对应的预存数据;
S20、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按照设定比例注入到介质仓内;
S30、通过推杆向粘性介质施加压力,粘性介质通过细孔板进入到挤压模的混合通道内,并从混合通道的出口排出;
S40、收集从所述混合通道的出口排出的混合后的粘性介质;
S50、将混合后的粘性介质重新加入所述介质仓内,并重复步骤S30和步骤S40进行重复混合直至所述混合通道内的压力稳定不变,得到最终的粘性介质;
S60、将最后测量的所述混合通道内的压力值与所述预存数据匹配,得到最终的粘性介质的速率敏感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按照设定比例注入到介质仓内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设定比例向不同的注料通道内加入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
通过注料通道内的压杆将不同分子量的粘性介质注入介质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84518.5A CN112973484B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84518.5A CN112973484B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73484A CN112973484A (zh) | 2021-06-18 |
CN112973484B true CN112973484B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639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84518.5A Active CN112973484B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734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1409B (zh) * | 2021-07-27 | 2022-12-02 | 广东永焰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具有抑菌防垢功能的新型混水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81820A (en) * | 1985-01-24 | 1989-11-21 | Reinhardt Technik Gmbh & Co. |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proportioning at least one viscous substance |
EP0493625A1 (en) * | 1990-12-20 | 1992-07-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pparatus for uniform mixing of solutions |
WO1993018846A2 (de) * | 1992-03-18 | 1993-09-30 | Werner Michael Kulicke | Verfahren zum mischen von zwei medien unterschiedlicher viskosität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JP2003212278A (ja) * | 2002-01-23 | 2003-07-30 | Gc Corp | 粘性材料収納カートリッジ |
DE102008008852A1 (de) * | 2008-02-13 | 2009-08-27 | Dibau Gmbh & Co. Kg | Ortsunabhängige, mobile Auspressvorrichtung zum parallelen Auspressen eines in zwei Folienbeutel verpackten 2-Komponenten Kleb- und Dichtstoffes mit einem Volumen-Mischungsverhältnis zwischen 7,6:1 und 8,3:1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21692A1 (ja) * | 2012-02-17 | 2013-08-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フィラーの分散方法及びマイクロ分散ミキサー |
CN202606057U (zh) * | 2012-04-13 | 2012-12-19 | 深圳市福义乐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多组分粘性流体混合器 |
CN105026025B (zh) * | 2013-03-14 | 2017-11-21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适用作粘性可固化材料的混合器的两件式模制部件 |
CN103203196B (zh) * | 2013-04-23 | 2015-03-18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高粘度流体混合器 |
CN111346530B (zh) * | 2018-12-21 | 2022-03-15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粘性流体与溶剂的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方法 |
US11260353B2 (en) * | 2019-05-14 | 2022-03-01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viscous media |
CN210679636U (zh) * | 2019-08-28 | 2020-06-05 | 深圳市傲川科技有限公司 | 挤出头及挤出装置 |
CN110514581B (zh) * | 2019-09-10 | 2021-08-3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粘性介质力学性能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 |
-
2021
- 2021-02-10 CN CN202110184518.5A patent/CN1129734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81820A (en) * | 1985-01-24 | 1989-11-21 | Reinhardt Technik Gmbh & Co. |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proportioning at least one viscous substance |
EP0493625A1 (en) * | 1990-12-20 | 1992-07-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pparatus for uniform mixing of solutions |
WO1993018846A2 (de) * | 1992-03-18 | 1993-09-30 | Werner Michael Kulicke | Verfahren zum mischen von zwei medien unterschiedlicher viskosität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JP2003212278A (ja) * | 2002-01-23 | 2003-07-30 | Gc Corp | 粘性材料収納カートリッジ |
DE102008008852A1 (de) * | 2008-02-13 | 2009-08-27 | Dibau Gmbh & Co. Kg | Ortsunabhängige, mobile Auspressvorrichtung zum parallelen Auspressen eines in zwei Folienbeutel verpackten 2-Komponenten Kleb- und Dichtstoffes mit einem Volumen-Mischungsverhältnis zwischen 7,6:1 und 8,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73484A (zh) | 2021-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73484B (zh) | 一种粘性介质制备装置及粘性介质的制备方法 | |
CN100578191C (zh) | 新型高聚物体系流变性能测定仪 | |
CN113459466A (zh) | 利用连续长纤维在线增强聚丙烯材料的生产装置及工艺 | |
Kayser et al. | The manufacture of continuous polymeric filaments by the melt‐blowing process | |
KR20100017719A (ko) | 폴리머 섬유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사용액의 제조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15170583A (zh) | 一种复杂结构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制备监测方法及系统 | |
US3289249A (en) | Spinnerets | |
CN109482884A (zh) | 一种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 | |
CN117044821A (zh) | 一种大孔径料挤出用带分流的三螺杆膨化挤出装置 | |
CN112140282B (zh) | 一种提高硅基陶瓷型芯浆料流动性的方法 | |
McNally et al. |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ounding technology on the stress transfer interface in short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 |
Johnson | Developments in extru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CN101214685A (zh) | 烧结砌块挤出成型机 | |
CN112924083A (zh) | 一种粘性介质非均匀压力光弹性测量方法 | |
WO2012038769A1 (en) |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flowing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melts | |
CN115807273B (zh) | 高均匀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Schulz et al. | Significance of curvature for balancing polymer melt channels in injection molding manifold systems and extrusion dies | |
Bigio et al. | Scale‐up rules for mixing in a non‐intermeshing twin‐screw extruder | |
DE60215079T2 (de) | Höhlungvermeidender Reak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albzeuges für optische Fasern in einem solchen Reaktor | |
AT515958A1 (de) | Kunststoffherstellung auf Basis eines diskontinuierlich polymerisierenden Monomers | |
Swathi et al. | Rheological studies on aqueous alumina extrusion mixes | |
CN118027643B (zh) | 耐低温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8906406U (zh) | 摩擦片出料装置 | |
CN118962095B (zh) | 焦烧测试装置及焦烧测试方法 | |
Kar et al. | Nume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role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in effecting die swell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and polystyrene: A predictive model based on Newtonian flui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