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953883A -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3883A
CN112953883A CN201911259762.2A CN201911259762A CN112953883A CN 112953883 A CN112953883 A CN 112953883A CN 201911259762 A CN201911259762 A CN 201911259762A CN 112953883 A CN112953883 A CN 112953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ort mode
mode
protoco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97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2597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38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648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2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3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8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设备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中,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方法包括: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在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解决设备之间因端口模式不同而无法协议互通的问题。

Description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设备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网络设备,例如SPN设备,在物理连接成功后,还需要通过协议互通来相互发现并通告自身状态,从而建立数据连接。比如,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Protocol,LLDP)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本地网络中发送LLDPDU(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LLDPDU)来通告其他设备自身的状态,是一种能够使网络中的设备互相发现并通告状态、交互信息的协议。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两个网络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同,就无法收到对方的协议报文(比如LLDPPDU),即无法通过协议互通来感知对方设备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设备之间因端口模式不同而无法协议互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所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在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应用于与第一设备已建立物理连接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上述设备协议互通方法中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将被写入了所述协议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设备协议互通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设备协议互通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并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协议报文,并从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即,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以从所有可能的通道中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由于预估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涵盖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因此可以从所有可能的通道的至少其中一个通道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且由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预先写入了协议报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解析协议报文获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实现设备之间的协议互通。
另外,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这个例子中,可以直接对第一设备进行端口模式调整,从而快速且自动地实现两个设备的端口模式统一。
另外,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供所述第二设备调整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这个例子中,在第一设备无法进行端口模式调整时,通知第二设备进行端口模式调整,以尽可能实现自动调整。
另外,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之后,且在所述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之前,还包括:判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优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这个例子中,如果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更优且第一设备支持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那么将第一设备进行调整端口模式;即,可以尽可能选择一个数据传输性能更优的端口模式来对两个设备进行统一,可以使得端口模式统一后的两个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优。
另外,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时,还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当判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或者,当判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非优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供所述第二设备调整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这个例子中,如果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更优且第二设备支持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那么通知第二设备进行端口模式调整;即,可以尽可能选择一个数据传输性能更优的端口模式来对两个设备进行统一,可以使得端口模式统一后的两个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优。
另外,所述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这个例子中,将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端口调整请求一同发送给第二设备,便于第二设备快速获得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以进行端口模式调整。
另外,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将被写入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的所述协议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这个例子中,第一设备也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即提供了供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的一种方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01,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由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发送至第一设备;
步骤102,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
步骤103,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例如可以为切片分组网SPN(Slicing PacketNetwork,简称为SPN)中的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互为对端设备且其端口均具有多种可选端口模式;例如,SPN设备的端口模式可以包含如下几种:灵活以太网FlexE(FlexEthernet,简称FlexE)模式、SPN模式、以太网ETH(Ethernet,简称ETH)模式;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例如包括FlexE模式、SPN模式;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例如包括FlexE模式、ETH模式。在设备配置阶段,设备的端口模式可被预先配置为其可选端口模式中一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配置完成后,会先建立物理连接,再进行协议互通。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建立物理连接后,会通过物理层相互发送自身的一些属性信息;即,第一设备会接收并储存第二设备的属性信息,第二设备会接收并储存第一设备的属性信息。其中,通过物理层发送的属性信息例如包括端口属性信息。
在协议互通阶段,设备会通过其被配置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向对端设备发送协议报文,以通告自身状态,且会通过其被配置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来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协议报文,以获取对端设备的状态;该协议报文例如是LLDP报文。但是,当两个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同时,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也不同,此时两个设备就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报文。第一设备在检测到已与第二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却无法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时,执行本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协议互通的请求方;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例子中,第一设备也可以被请求方。
在步骤101中,第一设备会读取其内部储存的在建立物理连接时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并根据该端口属性信息来预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端口属性信息例如为端口开销值;然并不以此为限,凡是能够反映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其他参数值,也可以用来评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设备可以在确定无法通过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时,执行步骤101。其中,第一设备可以在确定已经跟第二设备建立物理连接,但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时,认为是无法通过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即,第一设备认为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同。然并不以此为限,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101,只要能够解决设备之间因端口模式不同而无法协议互通的问题即可。
本实施例中,以端口属性信息为端口开销值为例进行说明。端口模式不同,对应的端口开销值也不同。在目前的SPN设备的FlexE模式、SPN模式、ETH模式三种可选的端口模式中,FlexE模式、SPN模式的端口开销值通常被设置为0x4B,而ETH模式的端口开销值可能是其他数值。基于此,第一设备内部可以预设端口开销比对值,如上述情况,端口开销比对值可以设定为0x4B;如果第二设备的端口开销值为0x4B,表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可能是FlexE模式或SPN模式,即第二设备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包括FlexE模式和SPN模式;如果第二设备的端口开销值非0x4B,表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可能是ETH模式,即第二设备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包括ETH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SPN设备的技术实现中不同的端口模式对应于不同的端口开销值,或者,不同的端口模式对应于不同的端口开销值范围,那么,端口开销比对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设,且端口开销比对值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只要能够区分出不同的端口模式即可。
在预估了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后,即可确定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此时,第一设备允许该第一设备的端口从该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协议报文,即步骤102。
如上述例子中,FlexE模式、SPN模式对应的通道相同,且均包括灵活以太网管理通道FlexE MC(Flex Ethernet,简称FlexE MC)和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简称MAC)通道;因此,第一设备会从FlexE MC和MAC通道接收协议报文。在其他例子中,如果预估出的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包含三种或三种以上,且各可能的端口模式分别对应于各种不同的通道,那么,第一设备会从该各种不同的通道接收协议报文;其中,第一设备实际可能只通过其中一个通道接收到协议报文,该能够接收到协议报文的通道即是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建立物理连接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设备对应的通道向第一设备发送的协议报文中被写入了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可以被写在协议报文中的可供自行定义的字段中,且可以用标识来表示,例如,01表示FlexE模式,02标识SPN模式,03表示ETH模式;如果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是FlexE模式,那么标识为01。因此,在步骤103中,第一设备可以从接收到的协议报文中解析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例如,如果从该字段中解析出的标识为01,则表示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是FlexE模式。其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能会基于不同种协议进行交互;第二设备可以任选其中一种协议报文,将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该种协议报文,并发送给第一设备;如本实施例中,可选择LLDP报文作为携带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此时,第一设备在通过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协议报文时,可以接收各种协议报文,并分别对各种协议报文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也可以基于预先的约定,仅接收携带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如仅接收LLDP报文并进行解析。在其他例子中,第二设备也可以在向第一设备发送的各种类型的协议报文中都写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从而第一设备只要接收到协议报文,就可以解析出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其中,第一设备解析出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后,可以显示出来或者以其他方式通知设备管理人员;同时,第一设备也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端口模式;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基于获取到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和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将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进行统一。例如,如果设备管理人员判断出第一设备的可以支持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那么直接将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如果第一设备不支持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那么设备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对第二设备进行端口模式调整,以使得两个设备的端口模式相同,从而实现协议互通。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支持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表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是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统一,可以理解为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相同,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的收发通道相同,以感知对方设备状态;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例子中,如果存在相同的通道可以对应于不同端口模式下的协议报文收发,那么,如果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设置为该相同的通道对应的不同端口模式,也可以被认为是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统一。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设备无法通过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时,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并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协议报文,并从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即,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以从所有可能的通道中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由于预估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涵盖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因此可以从所有可能的通道的至少其中一个通道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且由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预先写入了协议报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解析协议报文获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实现设备之间的协议互通。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如图2所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由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发送至第一设备。其中,步骤20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其中,步骤20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3,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步骤203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4,判断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若是,进入步骤205;若否,进入步骤206。
步骤205,将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统一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步骤206,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供第二设备调整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新增了步骤204~步骤206,具体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内部记录有该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如果第一设备判断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那么,第一设备直接将自己的端口模式调整为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相同。如果第一设备判断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那么会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以通知第二设备进行端口模式调整。
例如,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为ETH模式,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为FlexE模式;如果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包含FlexE模式和ETH模式,那么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将其端口模式调整为ETH模式;如果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包含FlexE模式和SPN模式,那么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第一设备通过ETH模式对应的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以通知第二设备进行协议调整。
在其他例子中,步骤204中,第一设备判断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后,第一设备除了执行步骤206,也可以直接向设备管理人员发出提示信息,以告知无法在第一设备上实现端口模式调整;或者,第一设备可以仅向设备管理人员发出提示信息,以告知无法在第一设备上实现端口模式调整,而不执行步骤206。
另外,该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中还可以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即,第二设备可以直接从该协议报文中得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并且第二设备在判断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将其端口模式调整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第二设备在判断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的具体方式,与第一设备在判断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的具体方式(即步骤2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例子中,在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第一端口的端口模式。例如,第一设备也可以将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并将被写入了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通过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给第二设备;从而,第二设备也可以:根据在建立物理连接后接收的第一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一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通过第一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一设备的协议报文,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当判定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当判定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产生无法统一端口模式的提示信息,以提示设备管理人员。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支持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情况下,直接调整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而在第一设备不支持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请求第二设备进行端口模式调整;从而可以尽可能快速且自动地实现两个设备的端口模式统一。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如图3所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由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发送至第一设备。其中,步骤301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其中,步骤302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步骤303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判断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若是,进入步骤305;若否,进入步骤308。
步骤305,判断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是否优于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若是,进入步骤306;若否,进入步骤307。其中,步骤305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6,将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步骤306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0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7,判断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若是,进入步骤309;若否,进入步骤306。
步骤308,判断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若是,进入步骤309;若否,进入步骤310。
步骤309,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供第二设备调整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其中,步骤308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10,产生无法统一端口模式的提示信息。
相较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新增了步骤305、步骤307、步骤308、步骤310,具体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后,比较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且当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优时,将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本实施例中,步骤303中,在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同时,还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即,第二设备将其可选端口模式预先写入协议报文。
在步骤304中判断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且在步骤305中判断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优后,如果在步骤307中判断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此时通知第二设备进行模式调整,即进入步骤309;如果在步骤307中判断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那么还是由第一设备来进行端口调整,即进入步骤306。
在步骤304中判断出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后,如果在步骤308中判断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此时通知第二设备进行模式调整,即进入步骤309;如果在步骤308中判断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此时产生提示信息,以提示设备管理者无法统一端口模,即进入步骤310。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步骤307和步骤308可以理解为在程序实现上是相同的步骤,而在图3中为了清楚示意出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而以两个步骤的形式体现出来。
另外,在其他例子中,如果第二设备没有将其可选端口模式预先写入协议报文,即第一设备无法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那么,在步骤305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可以直接进入步骤306,或者直接进入步骤309,或者,第一设备还可以产生的提示信息,以提示设备管理人员自行选择直接对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进行调整还是考虑对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进行调整;其中,该提示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和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以便于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两个设备的端口模式确定调整方案。
本实施例中,可以尽可能选择一个数据传输性能更优的端口模式来对两个设备进行统一,可以使得端口模式统一后的两个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优。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应用于与第一设备已建立物理连接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为上述第一至第三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中的第一设备,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
步骤402,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将被写入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发送至第一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设备已建立物理连接后,可以选择一种类型的协议报文,并将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该种类型的协议报文;也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协议报文,在各种类型的协议报文中都写入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该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当第一设备无法通过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时,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并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协议报文,并从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即,第一设备预估第二设备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以从所有可能的通道中接收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由于预估的所有可能的端口模式涵盖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因此可以从所有可能的通道的至少其中一个通道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并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预写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从而,第一设备可以获知的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实现设备之间的协议互通。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至第三任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至第三任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至第三任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至第三任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第一设备为上述第二或第三实施例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中的第一设备,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1,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到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
步骤502,判断协议报文是否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若否,进入步骤503;若是,进入步骤506。
步骤503,根据第一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第一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
步骤504,通过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第一设备的协议报文;
步骤505,从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
步骤506,判断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是否属于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若是,进入步骤507;若否,进入步骤508。
步骤507,将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
步骤508,产生无法统一端口模式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接收到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即是第二实施例的步骤206中第一设备发送出来的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或是第三实施例的步骤309中第一设备发送出来的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当第二设备接收到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时,表示第一设备无法进行端口调整,而需要第二设备进行端口调整。第二设备可以有两种方式得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如果第一设备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来的协议报文中除了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还携带有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那么,第二设备可以从在接收到端口调整请求时同时获取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如果第一设备通过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来的协议报文中没有携带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那么,第二设备可以采用如步骤503~步骤505中所述的方式得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即,第一设备也会将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并将被写入了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的协议报文,通过该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步骤503~步骤505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步骤203的具体实现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同理的,步骤506~步骤508与步骤204、步骤205、步骤310的具体实现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相对应的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中。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6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602;其中,
所述存储器6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能够执行上述设备协议互通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设备可以为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设备,或者,可以为上述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
其中,存储器602和处理器60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6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601。
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602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所述第二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在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通过所述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的协议报文;
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供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被统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供所述第二设备调整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之后,且在所述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之前,还包括:
判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优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时,还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
当判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不属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或者,当判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非优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时,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供所述第二设备调整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发送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将被写入了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的所述协议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属性信息为端口开销值。
9.一种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第一设备已建立物理连接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中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写入协议报文;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将被写入了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的所述协议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上述权利要求3或5中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中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
当所述协议报文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且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携带有端口调整请求的协议报文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协议报文中未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内储存的第一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预估所述第一设备可能的端口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属性信息是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后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过来的;
通过所述可能的端口模式对应的通道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协议报文;
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解析出被预先写入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属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可选端口模式时,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端口模式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端口模式。
12.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或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或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协议互通方法。
CN201911259762.2A 2019-12-10 2019-12-10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29538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9762.2A CN112953883A (zh) 2019-12-10 2019-12-10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134648 WO2021115284A1 (zh) 2019-12-10 2020-12-08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9762.2A CN112953883A (zh) 2019-12-10 2019-12-10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883A true CN112953883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2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9762.2A Withdrawn CN112953883A (zh) 2019-12-10 2019-12-10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3883A (zh)
WO (1) WO20211152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5283A (zh) * 2022-10-26 2023-02-0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道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5113A (zh) * 2022-07-13 2022-10-21 佛山市星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端口匹配方法、装置、通信模块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217A (zh) * 2009-06-16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业务处理设备上配置硬件的方法及业务处理设备
CN108259352A (zh) * 2017-12-25 2018-07-06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Sdn与非sdn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02372A (zh) * 2017-07-24 2019-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7734A (zh) * 2018-08-29 2019-02-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5037B2 (en) * 2014-10-24 2019-03-05 Ciena Corporation Channelized ODUflex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672513B (zh) * 2017-10-16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351141B (zh) * 2019-07-12 2022-05-17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FlexE接口管理方法、装置及网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217A (zh) * 2009-06-16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业务处理设备上配置硬件的方法及业务处理设备
CN109302372A (zh) * 2017-07-24 2019-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59352A (zh) * 2017-12-25 2018-07-06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Sdn与非sdn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47734A (zh) * 2018-08-29 2019-02-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5283A (zh) * 2022-10-26 2023-02-0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道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5284A1 (zh)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509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qos, smf, upf, ue, pcf and an
AU2021266341B2 (en)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739912B1 (en) Default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WO2018205150A1 (zh) 网络切片选择策略更新方法、及装置
KR20210118918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서비스 품질 플로 관리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그리고 매체
CN110808948B (zh) 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751963A1 (en) Topology discovery in a hybrid network
CN111726293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083156A1 (zh)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160127107A1 (en) Cell Status Chang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WO2018024121A1 (zh) 一种网络功能nf管理方法及nf管理设备
EP408736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17088494A1 (zh)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11941A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装置
WO2020238190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节点和存储介质
KR20120036886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피어 투 피어 협상
EP3091805A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953883A (zh) 设备协议互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84406B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nding interface message
WO2018036421A1 (zh) 网络接入方法、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2491951A (zh) 对等网络中的请求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JP7635274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902739B (zh) 基于bss和亲和力着色的关联规则
CN112788619B (zh) 一种辅小区组配置方法、主基站、辅基站和终端
US12238807B2 (en) DRX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