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952223B -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2223B
CN112952223B CN202110285159.2A CN202110285159A CN112952223B CN 112952223 B CN112952223 B CN 112952223B CN 202110285159 A CN202110285159 A CN 202110285159A CN 112952223 B CN112952223 B CN 112952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battery
charging
voltage value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51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2223A (zh
Inventor
赵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51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2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2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2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蓄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其中,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获取与电池连接的电压采集单元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该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其中,第一电压值为第一时刻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本申请提供的充电方法可以使电池中的所有电芯在充电过程中均不会触发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这样,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充放电回路不会因为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而被断开,从而使电池可以实现对用电器的无间断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电池进行过压保护操作,通常,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当电池中有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达到该电芯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时,便会触发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过压保护操作,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过压保护操作时会断开设置在充放电回路中的安全开关,进而切断电池的充放电回路,使电池无法充电,也无法对外放电。
通常,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中的电芯会出现老化现象,而不同电芯的老化程度通常会存在差异,导致电池中不同电芯的充电速率不同。现有的充电方法通常是基于所有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之和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而由于电池中不同电芯的充电速率不同,因此采用这种充电方法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会存在有些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已达到其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而有些电芯还未充满电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误触发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过压保护操作,导致电池的充放电回路被断开,从而使电池无法实现对用电器的无间断供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方法会使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误触发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导致电池无法实现对用电器的无间断供电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所述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所述电池与电压采集单元连接,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为所述第一时刻所有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
可选的,每个所述电芯与一个电压泄放单元连接;相应的,在所述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之后,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电压泄放单元发送电压泄放指令;所述电压泄放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压泄放单元执行电压泄放操作;
当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所述预设电压值为所有所述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之和。
可选的,所述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包括:
分别基于多个递增的所述第三电压值依次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可选的,所述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包括:
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可选的,所述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包括:
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且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可选的,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相等,则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可选的,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不相等,则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充电装置,所述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所述电池与电压采集单元连接,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电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充电单元,用于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为所述第一时刻所有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压采集单元和与所述电压采集单元连接的充电装置;
所述电压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方式所述的充电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充电装置上运行时,使得充电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方式所述的充电方法。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电池管理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充电方法,通过获取电压采集单元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且在检测到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达到其额定电压值时,基于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由于第一电压值为第一时刻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因此采用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后,可以使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在第一时刻之后不再继续升高,这样,前述的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便无法继续升高至其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也就不会触发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那么电池的充放电回路便不会因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而被断开,从而使电池可以实现对用电器的无间断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电压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充电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充电装置,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充电装置可以充电器。需要说明的是,该充电方法适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的电池,且该电池与用于对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进行采集的电压采集单元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为蓄电池(即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
如图1所示,该充电方法可以包括S11~S12,详述如下:
S11:获取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可以先采用恒流充电方式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充电装置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时,可以将电池的充电电压保持在预设电压值。其中,预设电压值为电池中所有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之和,电芯的额定电压值指电芯充满电时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中的不同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当电池中的所有电芯均采用相同的电芯时,所有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均相同。
在电池的整个充电过程中,电压采集单元可以实时采集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电压采集单元也可以每隔第一时间间隔采集一次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其中,第一时间间隔大于0,第一时间间隔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对其进行限。
例如,电压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多个电压采集电路,每个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电池中的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即电压采集单元中的电压采集电路的数量可以与电池中的电芯的数量相同。再例如,电压采集单元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电压采集控制芯片,该电压采集控制芯片与每个电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该电压采集控制芯片用于采集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充电装置获取电压采集单元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并判断每个采集时刻所采集到的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是否达到该电芯的额定电压值。
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若检测到某个时刻(例如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该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充电装置执行S12。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若检测到某个时刻(例如第一时刻)采集到的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未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充电装置可以继续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并将充电电压保持在预设电压值。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若检测到某个时刻(例如第一时刻)采集到的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充电装置可以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
示例性的,若电池中包括5个电芯,每个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均为3.6V。充电装置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可以先以恒流充电方式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并将电池的充电电压保持在18V(即3.6V×5)。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若检测到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2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达到3.6V,除了这2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未达到3.6V,则充电装置执行S12;充电装置若检测到第一时刻采集到的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未达到3.6V,则充电装置可以继续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并将充电电压保持在18V;充电装置若检测到第一时刻采集到的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3.6V,则充电装置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达到该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可以为:电芯两端的电压值等于该电芯的额定电压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达到该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可以为: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大于该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且小于该电芯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其中,电芯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大于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例如,若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为3.6V,则该电芯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可以为3.8V。
S12: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充电装置检测到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已经分别达到该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时,为了使该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在第一时刻之后不再升高,充电装置此时可以基于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其中,第一电压值为第一时刻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
充电装置基于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指:充电装置以第一电压值作为电池的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示例性的,若电池包括5个电芯,每个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均为3.6V,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如果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2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为3.6V,其他3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为3V,则充电装置此时以16.2V(即3.6V×2+3V×3)的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时刻之后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不再升高。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充电方法,通过获取电压采集单元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且在检测到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达到其额定电压值时,基于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由于第一电压值为第一时刻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因此采用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后,可以使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在第一时刻之后不再继续升高,这样,前述的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便无法继续升高至其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也就不会触发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那么电池的充放电回路便不会因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而被断开,从而使电池可以实现对用电器的无间断供电。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相对于图1对应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电芯还与一个电压泄放单元连接,电压泄放单元用于对于其连接的电芯两端的电压进行泄放,基于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在S12之后还可以包括S13~S14,详述如下:
S13: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电压泄放单元发送电压泄放指令。
其中,电压泄放指令用于指示电压泄放单元执行电压泄放操作。电压泄放单元执行电压泄放操作时可以降低与其连接的电芯两端的电压。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各个电芯最终能够充满电,充电装置在基于第一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后,向与该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各个电压泄放单元发送电压泄放指令,以使与该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各个电压泄放单元分别对该至少一个电芯执行电压泄放操作,进而降低该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S14:当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压采集单元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会实时采集或者基于第一时间间隔采集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充电装置会获取电压采集单元所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因此,充电装置可以对整个充电过程中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进行监控。基于此,在与上述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电压泄放单元执行了电压泄放操作后,充电装置若监测到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基于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相同,则第二电压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时刻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例如,若电池包括5个电芯,每个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均为3.6V,如果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2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为3.6V,其他3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为3V,则第二电压值可以为3V。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不相同,则第二电压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时刻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
例如,若电池包括5个电芯,每个电芯的额定电压值均为3.6V,如果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2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为3.6V,其他3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为3V、2.8V及2.6V,则第二电压值可以为2.6V。
也就是说,当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降低至与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相同,或者降低至小于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时,充电装置基于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本实施例中,第三电压值大于第一电压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装置基于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可以包括:基于一个所述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该实现方式中,当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充电装置可以基于一个固定的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
例如,当第一电压值为16.2V,预设电压值为18V时,第三电压值可以为18V,即当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充电装置基于18V的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装置基于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可以包括:分别基于多个递增的所述第三电压值依次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该实现方式中,当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充电装置可以基于多个递增的第三电压值依次对电压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
其中,多个递增的第三电压值中,每相邻两个第三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对其进行限定。例如,当第一电压值为16.2V,预设电压值为18V时,第三电压值可以包括:17V、17.5V及18V,即当上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充电装置依次基于17V、17.5V及18V的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由于该实现方式中,充电装置在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时是逐渐增大电池的充电电压,因此可以使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更加平稳地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基于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指的是:充电装置基于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当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时,充电装置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当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由于此时电池中的所有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未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因此充电装置此时基于大于第一电压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的第三电压值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可以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继续升高,直至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即当每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时,充电装置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可见,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可以根据不同时刻电池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对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动态调节,从而不仅可以避免误触发针对电池的过压保护操作,而且可以使电池能够充满电。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充电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30用于对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的电池进行充电,且该电池与电压采集单元连接。如图3所示,该充电装置30包括:电压获取单元31和充电单元32。其中:
电压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充电单元32用于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为所述第一时刻所有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
可选的,每个电芯与一个电压泄放单元连接,相应的,充电装置30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电压泄放单元发送电压泄放指令;所述电压泄放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压泄放单元执行电压泄放操作。
充电单元32还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所述预设电压值为所有所述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之和。
可选的,充电单元具32体用于:
分别基于多个递增的所述第三电压值依次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可选的,充电单元32具体用于:
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可选的,充电单元32具体用于:
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且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对应的过压保护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可选的,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相等,则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可选的,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不相等,则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照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充电装置上运行时,使得充电装置执行上述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4所示,该电池管理系统100与电池200连接。电池200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电池管理系统100包括:与电池200连接的电压采集单元11和与电压采集单元11连接的充电装置12。其中:
电压采集单元11用于电池200的充电过程中采集电池200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充电装置12的正输出端与电池200的正极连接,充电装置12的负输出端与电池200的负极连接,充电装置12用于执行图1或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12的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照方法实施例部分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压采集单元11可以在电池200的充电过程中,实时采集电池200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并将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发送至充电装置12。基于此,充电装置12可以获取到电池200的充电过程中的每个时刻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压采集单元11可以在电池200的充电过程中,每隔第一时间间隔采集一次电池200中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并将采集到的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发送至充电装置12。其中,第一时间间隔大于0,第一时间间隔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基于此,充电装置12可以获取到电池200的充电过程中多个固定时刻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在实际应用中,电压采集单元11可以包括多个电压采集电路,每个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电压采集电路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定。或者电压采集单元11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电压采集控制芯片,该电压采集控制芯片与每个电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该电压采集控制芯片用于采集各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池管理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电压泄放单元13,每个电压泄放单元13连接在一个电芯的正负极之间,电压泄放单元13用于对与其连接的电芯进行电压泄放操作。具体地,当电压泄放单元13接收到充电装置12发送的电压泄放指令时执行电压泄放操作,进而可以降低与其连接的电芯两端的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与一个电压泄放单元连接,所述电池与电压采集单元连接,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为所述第一时刻所有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
在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之后,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电压泄放单元发送电压泄放指令;所述电压泄放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压泄放单元执行电压泄放操作;
当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所述预设电压值为所有所述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之和;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除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或者,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包括:
分别基于多个递增的所述第三电压值依次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相等,则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不相等,则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
5.一种电池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与一个电压泄放单元连接,所述电池与电压采集单元连接,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电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充电单元,用于若第一时刻采集到的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有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分别达到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各自的额定电压值,则基于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为所述第一时刻所有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之和;
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之后,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芯连接的电压泄放单元发送电压泄放指令;所述电压泄放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压泄放单元执行电压泄放操作;
所述充电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降低至第二电压值后,基于第三电压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每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均达到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值为止;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所述预设电压值为所有所述电芯的额定电压值之和;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除所述至少一个电芯之外的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或者,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述其他电芯两端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
6.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芯与一个电压泄放单元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压采集单元和与所述电压采集单元连接的充电装置;
所述电压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采集各个所述电芯两端的电压值;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CN202110285159.2A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Active CN112952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5159.2A CN112952223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5159.2A CN112952223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223A CN112952223A (zh) 2021-06-11
CN112952223B true CN112952223B (zh) 2022-08-30

Family

ID=7622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5159.2A Active CN112952223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222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775A (zh) * 2010-08-13 2010-12-08 烟台东方电子玉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4039371A (ja) * 2012-08-13 2014-02-2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の充電システム
JP2014117124A (ja) * 2012-12-12 2014-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無接点充電方法
JP2015018707A (ja) * 2013-07-11 2015-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CN109245225A (zh) * 2018-10-22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9888420A (zh) * 2019-02-28 2019-06-14 深圳猛犸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018463A (zh) * 2019-05-28 2020-12-0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1496A (en) * 1992-03-16 1996-07-30 4C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apidly charging nickel-cadmium batteries
US8896272B2 (en) * 2008-05-30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battery charging with dynamic float voltage
JP5226753B2 (ja) * 2010-10-04 2013-07-0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充電方法
JP6264162B2 (ja) * 2014-04-04 2018-0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充電装置および充電制御方法、並びに、蓄電装置、電力貯蔵装置、電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CN106655396B (zh) * 2017-01-13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638918B (zh) * 2018-12-25 2020-10-30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886775B (zh) * 2019-02-28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CN209748247U (zh) * 2019-04-18 2019-12-06 湖北尚纬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0伏充电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775A (zh) * 2010-08-13 2010-12-08 烟台东方电子玉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4039371A (ja) * 2012-08-13 2014-02-2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装置の充電システム
JP2014117124A (ja) * 2012-12-12 2014-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無接点充電方法
JP2015018707A (ja) * 2013-07-11 2015-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CN109245225A (zh) * 2018-10-22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9888420A (zh) * 2019-02-28 2019-06-14 深圳猛犸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018463A (zh) * 2019-05-28 2020-12-0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223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6451B1 (en) Quick charging method for series battery pack, and related device
CN116647010B (zh)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4498803B (zh) 一种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0365074B (zh) 一种电池、终端以及充电系统
TWI751229B (zh) 控制裝置、控制系統、蓄電裝置以及電腦可讀取媒體
CN107895982B (zh) 充放电设备、方法及装置
US20170288417A1 (en) Fast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464006B (zh) 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
TW201246752A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systems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system operational methods
US12088103B2 (en) Direct current distribution based charging/discharging system for battery formation
TWI857977B (zh) 蓄電系統
CN204407955U (zh) 快速充放电移动电源
US12272973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3403643B (zh) 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71888A (zh) 一种电池包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4850546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CN112311038A (zh) 一种充放电保护电路、终端设备及电池放电控制方法
CN112952223B (zh) 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1293755B (zh) 一种并联电池组均衡放电的保护电路及可充电装置
CN108304059A (zh) 一种计算机异常断电自动关机系统及方法
CN104767229A (zh) 整合式移动电源
WO2024255058A1 (zh) 一种换电系统、换电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64017A (zh) 铅酸蓄电池活化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00982A (zh) 一种充放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983422U (zh) 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和可扩展性的大电流锂离子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Qiming

Inventor after: Wu Peiji

Inventor after: Cai G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Zhencha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905, Hanjing Financial Center, No. 9968 Shennan Avenue,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905 Hanjing Financial Center, 9968 Shennan Avenue,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