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8384B - 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48384B CN112948384B CN202110224374.1A CN202110224374A CN112948384B CN 112948384 B CN112948384 B CN 112948384B CN 202110224374 A CN202110224374 A CN 202110224374A CN 112948384 B CN112948384 B CN 1129483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me
- point
- cable
- type
- dc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82—Tablespace storage structures; Management thereof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5—Query execution
- G06F16/24564—Applying rules; Deductive qu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对重复的电缆编号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对重复的电缆规格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IO点对应的IO类型生成电缆芯对数;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和所需保护管的直径;根据确定的参数生成DCS接线表。本发明通过提取DCS接线表中各IO点属性中的IO名称和IO类型并与获取的各类清册进行比对,最终确定的DCS接线表参数自动生成DCS接线表,充分解放了生产力,显著提高了准确率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和系统,属于热工控制与计算机领域的交叉学科。
背景技术
DCS是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缩写,称之为分布式或集散式控制系统,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性控制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控制、通信和显示技术。因其集中控制的特性,但凡需要控制和监视的所有设备、传感器等,都要与DCS系统进行连线。当代工厂企业规模越做越大,新能源技术和控制方法层出不穷,导致DCS接线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稍大规模的工程,其传感器有几千个,包含电动启动设备的IO信号点有几万个之巨。随着工厂标识系统越来越完善,编码规则越来越复杂,DCS接线表作为热控设计最终结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施工依据,每个IO信号都有十余个对应属性要填写,每个IO信号要经历8个左右的文件比对,五十余步判断才能填写一行,而这样的接线有成千上万个。人工填写一张表格需要10天至半个多月才能完成,而且错误防不胜防,几乎无法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目前DCS接线表的生成方法存在的操作复杂、效率低以及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和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包括:提取DCS接线表中各IO点属性中的IO名称和IO类型;根据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DCS接线表参数,具体包括: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对重复的电缆编号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对重复的电缆规格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IO点对应的IO类型生成所述电缆芯对数;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和所需保护管的直径;根据确定的DCS接线表参数生成DCS接线表。
进一步地,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的具体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变送器保护箱内的变送器清单进行比对,若判断IO点的信号终点为变送器保护箱,则将此IO点所在的变送器保护箱名称作为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否则将获取的IO名称与预设的编码规则的后缀进行比对,若判断IO名称中含有编码后缀,则将编码后缀替换为空值并将替换后的IO名称确定为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若判断IO名称不含有编码后缀,则判断IO名称中是否含有“备用”字符串,如果有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为空值;如果没有“备用”字符串,则根据其对应的IO名称的后缀判断信号终点设备是传感器还是热电阻还是热电偶进而确定信号终点设备。本发明确定了传感器连线终点的算法。如果不采用此种方法,则每一个IO点都需要人工录入连线终点。每一个置于保温箱/保护箱内的传感器都需要在DCS接线表中进行人工标识以便后期线缆编号,而这样的IO点在每个工程中平均有几千个之巨。本权利完全杜绝了人工出错的可能。
进一步地,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具体包括: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具体包括:将IO类型与预先获取的线缆规则进行比对,或者将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电缆清册比对确定各IO点的电缆编号,若无法确定,则按照预先设定的电缆编号规则根据该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生成该IO点的电缆编号。
进一步地,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具体包括:将IO点的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电缆清册确定各IO点的电缆规格;若无法确定,则按照预先设定的电缆规格选择规则,根据该IO点的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该方法直接杜绝了其他专业参与DCS接线表编纂出错的可能性,作为非控制专业,其他专业也有控制功能需要通过DCS来实现,但对DCS系统接线的编纂不甚了解。在实际工程中,因为交付给其他专业人士填写导致DCS接线表反复出版,现场施工反复调整的事件时常出现。
进一步地,所述IO类型包括AI、AO、RTD、DI、DO、SOE、TC、PO和PI类型,其中AI表示模拟量输入,AO表示模拟量输出,DI表示数字量输入,DO表示数字量输出,PI和PO分别表示脉冲量输入和输出,RTD表示热电阻,SOE表示开关量输入模块,TC表示热电偶毫伏信号,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IO点对应的IO类型生成所述电缆芯对数的具体方法包括:
统计DCS接线表中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分别出现的次数;
如果某个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是AI或者AO或者RTD或TC,则当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次数大于2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加1;当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的次数小于等于2时,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该IO类型出现次数;
如果IO类型是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则根据实际中的电缆规格,该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次数乘以2的积大于a且小于等于b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b芯;其中a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的下限,b为实际中电缆规格芯对数的上限。
再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确定备用芯对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当IO类型为AI或AO或RTD或TC时,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其中某一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备用芯数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减去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若为除去AI或AO或RTD或TC的其它IO类型,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备用芯数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减与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的2倍之前的差值。本发明进行了自动规格分类和自动芯数匹配。因为DCS卡件排布的原因,部分设备的不同芯电缆会被排布在不同的卡件上,即一根电缆的不同芯会被拆散分布在表格的首尾多个地方,如依赖人工,则不可避免的会因为无法遍历出每一根电缆芯而出现多布线的问题,此步骤繁琐枯燥易错。本方法极大的释放了人力。
进一步地,根据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的参数还包括设备编号,具体为将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预先获取的设备清册相匹配,获取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设备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IO类型包括AI、AO、RTD、DI、DO、SOE、TC、PO和PI类型,其中AI表示模拟量输入,AO表示模拟量输出,DI表示数字量输入,DO表示数字量输出,PI和PO分别表示脉冲量输入和输出,RTD表示热电阻,SOE表示开关量输入模块,TC表示热电偶毫伏信号;
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为需要保护管则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和所需保护管的直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该信号终点设备是否属于屏柜或者IO点的I0类型是否为热控专业信号,如果属于信号终点设备为屏柜或者IO类型为热控专业信号则不需要保护管,否则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电动门时,则判断若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DI或者DO类型时,保护管信号为DN20,若判断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AI时,保护管型号为DN15;
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调节门时,则判断若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DI类型时,保护管信号为DN15,若判断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AI或者AO时,保护管型号为DN20;
遍历每一个IO点对应的IO类型,进行以下判断:
如果此IO类型为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则判断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是否对应过相同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如果出现过则与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共用一个保护管;
如果此IO类型为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则判断之前IO点是否出现过相同类型的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如果出现过则与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共用一个保护管;
电缆编号重复的电缆共用一个保护管;
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电动门或者电磁阀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为DI和DO的电缆共用一根保护管;
保护管内有1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15,保护管内有2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20,保护管内有3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25。
本发明将多达十余步的保护管的人工选择方法进行了计算机逻辑的转变, 针对上千个IO点,此种方法由于交付给计算机运算,将错误量降低至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以上技术方案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当被加载和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时导致所述计算机系统实施根据如以上技术方案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的操作。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取DCS接线表中各IO点属性中的IO名称和IO类型并与获取的各类清册进行比对,确定接线表中必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根据最终确定的DCS接线表参数自动生成DCS接线表,充分解放了生产力,显著提高了准确率和效率。
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BIM一直都在做,但是针对特定功能具体需要哪些具体信息,基于BIM无法给出,当前的BIM仅可以实现给对象赋予属性,查看属性,而针对传感器本身的属性进行逻辑运算以及逻辑运算需要的录入的最少信息量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仅能通过尽可能的多录入信息来达成所谓的BIM。而本发明,针对DCS接线表这个过程,在工厂信息化设计所需要录入的最少信息,避免无效的人工浪费。
本发明针DCS接线表所需填写的每一项内容,都拆分出了次级属性,针对每种次级属性进行运算后,分别设计了利用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指出了热控自动设计信息化中的DCS接线表范围内,面向对象设计时所需要的最少属性,为热控软件的信息化化打下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提取DCS接线表中各IO点属性中的IO名称和IO类型;根据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DCS接线表参数,具体包括: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对重复的电缆编号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对重复的电缆规格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IO点对应的IO类型生成所述电缆芯对数;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所需保护管的型号和直径;根据确定的参数生成DCS接线表。
初始的接线表如表1所示。为了便于描述,表1为简化后的接线表。其中IO点的属性包括:IO名称、IO类型、电缆规格、电缆型号、备用芯、保护管规格等。可以将每一个IO点视作一个对象,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给这个对象赋予属性。
表1 初始接线表示意表
本实施例首先提取DCS接线表中IO点、序号、点名、测点描述、站号、系统机柜、模块地址、通道号等内容。生成一个类,以一个IO点为一个实例对象,其对象属性包括IO点.信号终点设备编号、IO点.电缆型号、IO点.电缆型号、IO点.备用芯等。
本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的具体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变送器保护箱内的变送器清单进行比对,若判断IO点的信号终点为变送器保护箱,则将此IO点所在的变送器保护箱名称作为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否则将获取的IO名称与预设的编码规则的后缀进行比对,若判断IO名称中含有编码后缀,则将编码后缀替换为空值并将替换后的IO名称确定为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若判断IO名称不含有编码后缀,则判断IO名称中是否含有“备用”字符串,如果有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为空值;如果没有“备用”字符串,则根据其对应的IO名称的后缀判断信号终点设备是传感器还是热电阻还是热电偶进而确定信号终点设备。
其中变送器保护箱内变送器清册见表2。
表2 变送器保护箱内变送器清册示意表
本实施例中,导入如表2所示的变送器保护箱内变送器清单,逐一提取DCS接线表中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变送器保护箱内的变送器清单进行比对,如一个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变送器清单内“箱内安装单位名称”完全一致,则输出变送器清单内此IO的所在的变送器保护箱名称。如参照表1,其中序号第11的IO点的IO名称为“#1电锅炉出水压力信号2”,将其与表2变送器保护箱内变送器清册进行比较,确定变送器保温箱名称为#1变送器保温箱。
将“#1变送器保温箱”作为IO名称为“#1电锅炉出水压力信号2”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
若判断IO点的信号终点不是变送器保护箱,则提取DCS接线表中的IO名称,再与获取的编码规则(本实施例中如表3所示)的后缀按字节长度由大到小排序后进行逐一比对,如果IO名称中含有编码后缀,则将编码后缀替换为空值并输出至信号终点设备名称。
表3 实施例中调门的编码规则示意表
如表1中的IO名称为“#1电锅炉一次侧三通阀开度指令”,该IO点的信号终点不是变送器保护箱,则将“#1电锅炉一次侧三通阀开度指令”与表3对比,该IO名称中含有编码后缀“开度指令”,则将IO名称中的“开度指令”替换为空值,替换后的IO名称为“#1电锅炉一次侧三通阀”,则将“#1电锅炉一次侧三通阀”作为该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如果IO名称中含有“备用”字符串,如表1中“备用10AO_1006”,则该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为空值。
如表1中的IO类型为RTD,则可以判断终点设备为热电阻;
如表1中的IO类型为TC,则可以判断终点设备为热电偶;
如表1中不满足上述任一逻辑,则将IO名称+“传感器”作为设备终点。
具体实施例中,根据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的参数还包括设备编号,具体为将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预先获取的设备清册相匹配,获取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设备编码。通过将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设备清册进行比对,如果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设备清册中的设备名称相同,就能获得该设备对应的设备编码,还能够对确认该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是否是热控设备。
本实施例中,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具体包括:将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电缆清册(如热控图纸电缆清册以及其他专业电缆清册)进行比对确定各IO点的电缆编号后, 若为热控专业电缆,再根据IO类型与预先获取的线缆规则进行比对,按照预先设定的电缆编号规则根据该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生成该IO点的电缆编号。
具体实施例中,如果在电缆清册或者线缆规则中不能确定IO点对应的电缆编号,则自行对设备进行编码。可选地,逐一将每个IO点的名称与类型进行字符串的连接操作,生成多条件的查询属性,将多条件查询属性生成列表,在多条件查询列进行查询此设备的此种控制电缆是否曾经出现过,将电缆流水号默认为1,如果出现过则查询第一次出现时的流水号并加1,如果没有出现过则将电缆流水号归1。最后将小于一定数字以下的电缆编号根据要求统一格式。
作为可选地,如果有热控图纸电缆清册以及其他专业电缆清册,优先使用热控图纸电缆清册以及其他专业电缆清册中的电缆编号作为最终电缆编号。
本实施例中,对重复的电缆编号进行标识,具体包括遍历每一个电缆编号,对最终电缆编号进行查重操作,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电缆编号不操作,对于第二次及以上出现的电缆编号,与第一次出现的电缆合用。可选地,合并的电缆在后期不再单独列出电缆编号、长度、保护管等。
本实施例中,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具体包括:将IO点的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电缆清册确定各IO点的电缆规格;若无法确定,则按照预先设定的电缆规格选择规则,根据该IO点的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逐一根据IO类型对线缆规格进行判断,如果IO类型为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I点,使用控制电缆ZR-KVVP,如果IO类型为AI或者AO或者RTD点,则使用计算机电缆ZR-DJYJPVP,如果IO类型为TC信号,则使用补偿导线ZR-KX-VVP。
本发明中IO类型包括AI、AO、RTD、DI、DO、SOE、TC、PO和PI类型,其中AI表示模拟量输入,AO表示模拟量输出,DI表示数字量输入,DO表示数字量输出,PI和PO分别表示脉冲量输入和输出,RTD表示热电阻,SOE开关量输入模块是判断开关动作的时序,主要用于故障判断,TC表示热电偶毫伏信号。
实施例二、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还包括: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生成所述电缆芯对数的具体方法包括:
统计DCS接线表中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分别出现的次数,具体实施例中,确定"IO点.IO名称+IO点.信号类型"组成的综合字符串"在多条件查询列表中一共出现过几次;
如果某个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是AI或者AO或者RTD,则当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次数大于2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加1;当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的次数小于等于2时,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该IO类型出现次数;
如果IO类型是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则根据实际中的电缆规格,该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次数乘以2积大于a且小于等于b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b芯;其中a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的下限,b为实际中电缆规格芯对数的上限。
本实施例中,如果此电缆在前面合并过,则为方便施工和统计,此条电缆的芯对数不再显示。
生成一个空列表,遍历每一个多条件查询,挨个将多条件查询追加进列表中。每追加一次,统计一次多条件查询在这个列表中出现的次数,当出现次数≥2时,此条电缆规格和芯对数不显示。
当出现次数<2时
对IO类型进行判断并输出结果
当IO类型为AI或者AO时,最终选取芯对数=实际需求芯对数+“*2*1.0”
当IO类型为RTD时,最终选取芯对数=实际需求芯对数+“*3*1.0”
当IO类型为TC时,最终选取芯对数=实际需求芯对数+“*2*2.5”
当IO类型为DI或DO或SOE或PI时,最终选取芯对数=实际需求芯对数+“1.0”
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确定IO点的电缆的备用芯对数,包括:
遍历每一个IO点,当IO类型为AI或AO或RTD或TC时,备用芯数=实际需求芯对数-多条件统计数。否则,备用芯数=实际需求芯对数-多条件统计数*2。
实施例3: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为需要保护管则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所需保护管的型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该信号终点设备是否属于屏柜或者IO点的I0类型是否为热控专业信号,如果属于信号终点设备为屏柜或者IO类型为热控专业信号则不需要保护管,否则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电动门时,则判断若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DI或者DO类型时,保护管信号为DN20,若判断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AI时,保护管型号为DN15;
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调节门时,则判断若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DI类型时,保护管信号为DN15,若判断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AI或者AO时,保护管型号为DN20;
遍历每一个IO点对应的IO类型,进行以下判断:
如果此IO类型为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则判断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是否对应过相同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如果出现过则与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共用一个保护管;
如果此IO类型为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则判断之前IO点是否出现过相同类型的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如果出现过则与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共用一个保护管;
电缆编号重复的电缆共用一个保护管;
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电动门或者电磁阀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为DI和DO的电缆共用一根保护管;
保护管内有1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15,保护管内有2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20,保护管内有3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25。
具体地,可以利用关键字“盘”“柜”“屏”判断信号设备终点是否为屏柜。通过遍历每一个信号终点设备名称能够判断判断此终点是否为变送器保护箱。
遍历每一个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当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包含有 “电动门”、“关断门”、“隔离门”、“电动阀”、“隔离阀”、“关断阀”“电动挡板”、“关断挡板”、“隔离挡板”等关键字归类为电动门;当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包含有“调节门”、“调门”、“三通门”、“调节阀”、“调阀”、“三通阀”、“调节挡板”等关键字归类为调节门;当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含有“电磁阀”、“气动阀”、“气动门”等关键字归类为电磁/气动门。
具体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保温管的直径还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计数器为0
遍历每一个IO点的类型
如果此IO点是一个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I信号
搜索到此信号终点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I信号时计数器+1
同理
初始化计数器为0
遍历每一个IO点的类型
如果此IO点是一个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信号
则搜索到此信号的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信号时计数器+1
对计数器进行判断
当计数器=1时 此IO点管径=DN15;
当计数器=2时 此IO点管径=DN20;
当计数器>2时 此IO点管径=DN25;
判断IO信号终点设备是否为变送器保护箱,如果是则为DN25保护管。
公称直径用字母“DN”后面紧跟一个数字标志来表示,作为标志符号,符号后面注明单位为毫米的尺寸。公称直径是铸铁管、有缝钢管、混凝土管等管子的标称,但无缝钢管不用此表示法。 例如DN50,即公称直径为50mm的管子。
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现有技术或者根据公知常识估算IO点所需保护管长度,本发明不再赘述。在确定接线表的参数后,为防止不同工程师在图纸中采用的电缆合并原则不同,故对最终合并电缆进行一次复核操作。当一根电缆出现终点与终点相同,起点却与起点不在同一个DCS机柜的情况下,在备注栏输出复核图纸并人工拆分电缆。因最终图纸面向人类,故增加此步骤,如面向工厂或机器人,则可以不做进一步复核。
最后按人类阅读习惯输出IO点属性。对于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列进行合并相同单元格操作。并将此列格式按格式刷复制至各生成列。为保证计算机语言的列表生成不跳过空值,本算法中所有显示为空的单元格均为“空”,在计算机内存中数据类型为NoneType,在程序结束后全部删除,为简便表述,不予列出。
本发明提供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最终可以通过各种计算机语言来实现,可选地,其中函数和语法均采用python语言表达。但实现语言不限于python语言,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取DCS接线表中各IO点属性中的IO名称和IO类型;根据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DCS接线表参数,具体包括: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对重复的电缆编号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对重复的电缆规格进行标识;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IO点对应的IO类型生成电缆芯对数;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和所需保护管的直径;根据确定的DCS接线表参数生成DCS接线表;
根据获取的IO名称确定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的具体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变送器保护箱内的变送器清单进行比对,若判断IO点的信号终点为变送器保护箱,则将此IO点所在的变送器保护箱名称作为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否则将获取的IO名称与预设的编码规则的后缀进行比对,若判断IO名称中含有编码后缀,则将编码后缀替换为空值并将替换后的IO名称确定为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若判断IO名称不含有编码后缀,则判断IO名称中是否含有“备用”字符串,如果有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为空值;如果没有“备用”字符串,则根据其对应的IO名称的后缀判断信号终点设备是传感器、热电阻还是热电偶进而确定信号终点设备;
所述IO类型包括AI、AO、RTD、DI、DO、SOE、TC、PO和PI类型,其中AI表示模拟量输入,AO表示模拟量输出,DI表示数字量输入,DO表示数字量输出,PI和PO分别表示脉冲量输入和输出,RTD表示热电阻,SOE表示开关量输入模块,TC表示热电偶毫伏信号;
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以及信号终点设备名称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管,若确定为需要保护管则确定需要保护管则确定保护管的数量合所需保护管的直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该信号终点设备是否属于屏柜或者IO点的I0类型是否为热控专业信号,如果属于信号终点设备为屏柜或者IO点为非热控专业信号则不需要保护管,否则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电动门时,则判断若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DI或者DO类型时,保护管信号为DN20,若判断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AI时,保护管型号为DN15;
根据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调节门时,则判断若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DI类型时,保护管信号为DN15,若判断该IO点对应的IO类型为AI或者AO时,保护管型号为DN20;
遍历每一个IO点对应的IO类型,进行以下判断:
如果此IO类型为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则判断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名称是否对应过相同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如果出现过则与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共用一个保护管;
如果此IO类型为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则判断之前IO点是否出现过相同类型的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如果出现过则与之前信号终点设备共用一个保护管;
电缆编号重复的电缆共用一个保护管;
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判断终点设备为电动门或者电磁阀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为DI和DO的电缆共用一根保护管;
保护管内有1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15,保护管内有2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20,保护管内有3根电缆采用保护管型号为DN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IO类型确定电缆编号具体包括:将IO类型与预先获取的线缆规则进行比对,或者将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电缆清册比对确定各IO点的电缆编号,若无法确定,则按照预先设定的电缆编号规则根据该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生成该IO点的电缆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IO点的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具体包括:将IO点的IO名称与预先获取的电缆清册确定各IO点的电缆规格;若无法确定,则按照预先设定的电缆规格选择规则,根据该IO点的IO类型确定电缆规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O类型包括AI、AO、RTD、DI、DO、SOE、TC、PO和PI类型,其中AI表示模拟量输入,AO表示模拟量输出,DI表示数字量输入,DO表示数字量输出,PI和PO分别表示脉冲量输入和输出,RTD表示热电阻,SOE表示开关量输入模块,TC表示热电偶毫伏信号,根据各IO点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及各IO点对应的IO类型生成所述电缆芯对数的具体方法包括:
统计DCS接线表中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分别出现的次数;
如果某个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IO类型是AI或者AO或者RTD或者TC,则当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次数大于2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加1;当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的次数小于等于2时,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该IO类型出现次数;
如果IO类型是DI或者DO或者SOE或者PO或者PI,则根据实际中的电缆规格,该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其中某一IO类型出现次数乘以2的积大于a且小于等于b时,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实际需求芯对数为b芯;其中a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的下限,b为实际中电缆规格芯对数的上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各IO点的IO类型确定备用芯对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当IO类型为AI或AO或RTD或TC时,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其中某一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备用芯数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减去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若为除去AI或AO或RTD或TC的其它IO类型,则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需要的电缆的备用芯数为实际电缆规格芯对数减与各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该IO类型出现的次数的2倍之前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IO名称和IO类型确定的参数还包括设备编号,具体为将信号终点设备名称与预先获取的设备清册相匹配,获取信号终点设备名称对应的设备编码。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当被加载和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时导致所述计算机系统实施根据如前面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4374.1A CN112948384B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4374.1A CN112948384B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8384A CN112948384A (zh) | 2021-06-11 |
CN112948384B true CN112948384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7624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24374.1A Active CN112948384B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483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95767B (zh) * | 2023-02-07 | 2023-04-25 | 西安军捷新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用地检电缆网的接线表设计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24540A (ja) * | 1996-10-23 | 1998-05-15 | Toshiba Corp | 接続図cad装置 |
JP2004206528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Eiji Yamazaki | 電気設備配線図から拾い書を作成する方法 |
CN104091000A (zh) * | 2014-06-25 | 2014-10-08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分配dcs所用i/o卡件的方法 |
CN104751924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电厂全厂dcs便携式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 |
CN106407572A (zh) * | 2016-09-23 | 2017-02-15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系统及方法 |
CN108388753A (zh) * | 2018-03-22 | 2018-08-10 |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sis机柜接线的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CN109409005A (zh) * | 2018-11-14 | 2019-03-01 |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 Dcs设计文档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586203A (zh) * | 2018-10-29 | 2019-04-05 | 南京国联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分支箱出线型号、出线数的自动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器 |
CN110119124A (zh) * | 2018-02-06 | 2019-08-13 | 莫布林 | 设备组合控制方式 |
CN111830919A (zh) * | 2020-07-20 | 2020-10-27 |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eplan平台的端接文件生成方法和装置 |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10224374.1A patent/CN1129483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24540A (ja) * | 1996-10-23 | 1998-05-15 | Toshiba Corp | 接続図cad装置 |
JP2004206528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Eiji Yamazaki | 電気設備配線図から拾い書を作成する方法 |
CN104751924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电厂全厂dcs便携式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 |
CN104091000A (zh) * | 2014-06-25 | 2014-10-08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分配dcs所用i/o卡件的方法 |
CN106407572A (zh) * | 2016-09-23 | 2017-02-15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系统及方法 |
CN110119124A (zh) * | 2018-02-06 | 2019-08-13 | 莫布林 | 设备组合控制方式 |
CN108388753A (zh) * | 2018-03-22 | 2018-08-10 |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sis机柜接线的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CN109586203A (zh) * | 2018-10-29 | 2019-04-05 | 南京国联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分支箱出线型号、出线数的自动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器 |
CN109409005A (zh) * | 2018-11-14 | 2019-03-01 |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 Dcs设计文档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830919A (zh) * | 2020-07-20 | 2020-10-27 |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eplan平台的端接文件生成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CS控制接线设计的研究与实现;李志刚;《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01015(第10期);I140-300 * |
分布式控制系统逻辑自动组态平台设备清单生成模块的构建;梁光胜;王世佳;;《计算机应用》;20200710(第S1期);157-161 * |
面向BIM的铁路信号线缆自动布线研究;孔令明;宋元斌;罗志刚;;《制造业自动化》;20200125(第1期);29-3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8384A (zh) | 2021-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39565B (zh) | 管道设计中comos数据向pdms数据转换的方法 | |
CN103761681A (zh) | 智能变电站SCD与Excel虚端子表的智能比对方法 | |
CN107292769B (zh) | 一种基于rcd变电站改扩建配置一致性比对校验方法 | |
CN112948384B (zh) | Dcs接线表自动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1626046B (zh) | 一种变电站的遥测文本图元与设备图元位置关联校验方法 | |
CN104657129A (zh) | 一种离线方式检测智能变电站scd文件不同版本及scd与cid差异性的比较方法 | |
CN112633640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全站与测控装置模型在线管控方法 | |
CN109902102B (zh) | 一种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卡的自动化核对方法 | |
US7392480B2 (en) | Engineering drawing data extraction software | |
CN117235441A (zh) | 电缆运行状态评估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07729007A (zh) | 一种变电站统一在线监测图形编辑器的实现方法 | |
CN109271350B (zh) | 一种基于远动通信的数据库及信息点表自动比对及同步方法 | |
CN110705969A (zh) | 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主站及其自动关联测点id的方法 | |
CN102185381B (zh) | 变电站scd模型自动转换时的scd迭代处理方法 | |
CN104993584B (zh) | 保信故障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 |
CN106302485A (zh) | Opc标准与电力远动协议的双向转换系统 | |
CN117435933B (zh) | 融合预训练语言模型和图谱的变压器设备健康度评价方法 | |
CN105321126A (zh) | 基于scd的智能变电站装置校验方法 | |
CN108073612A (zh) | 同步sql执行计划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117574B (zh) | 基于图纸的路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368353A (zh) | 一种cad图纸翻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062099B (zh) | 一种对多层次天然气管网gis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与系统 | |
CN107748819A (zh) | 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电气二次设备建模方法及系统 | |
CN103647353B (zh) | 一种基于站内信号的远传点表的比对方法 | |
CN114372449A (zh) | 一种变电站远动信息表自动生成工具、方法、设备和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