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7348A -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 Google Patents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47348A CN112947348A CN202110317870.1A CN202110317870A CN112947348A CN 112947348 A CN112947348 A CN 112947348A CN 202110317870 A CN202110317870 A CN 202110317870A CN 112947348 A CN112947348 A CN 1129473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c
- server
- remote
- data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88—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ervisor and cell, machine gro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包括OPC UA服务器、控制网络、PLC控制器、逆变器和远程IO设备,PLC控制器、新型逆变器、新型远程IO设备均经Ethernet网络接口接于控制网络上,老式远程IO设备和老式逆变器经数据转换器接于控制网络上,数据转换器通过现场总线的数据格式和机制与OPC UA的数据格式和机制的相互转化,实现与OPC UA服务器的通信。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通过OPC UA服务器的高速服务机制,使远程控制设备的数据读写速度大大提升,使1对1、1对多通信时间满足PLC的单次扫描时间要求,并且使网络中重复数据的传递量大大降低,节约网络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不具有Ethernet网络接口的设备经数据转换器与OPC UA服务器相通信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背景技术
现行工业网络体系中,大量采用基于串口通信的工业总线设备,但近几年各大自动化设备提供商都在统一网络接口,比如西门子公司,近几年推出的新型PLC CPU上面已经没有PROFIBUS DP接口,与此对应的其他厂商也是在新出现的总线设备往往都提供Ethernet接头,支持网络直接连接,这些硬件上的改动趋势是本方案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OPC Foundation提出的UA结构,加强了对大量数据及终端接入的应对能力,同时提高了数据支持的实时性,同时将OPC Server与Windows平台解绑,使之出现了大量硬件OPC Server。这也构成了本方案的技术基础。
传统的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接方式如附图2所示,OPC作为PLC等控制硬件与ERP等软件系统的数据交换通道。PLC负责依照本地IO和远程IO数据按照控制逻辑进行设备控制输出,同时控制变频器等自动化设备,并且还要肩负与上下游生产工位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与通信工作。当PLC扫描模式为一般模式下,PLC的工作流程为首先读入IO与远程IO的数据,完成通讯任务;然后进行内部控制逻辑计算,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寄存区中;最后进行结果输出,并开始下一个循环。鉴于此种工作模式下,PLC读取自身连接现场总线设备时仅需要一个Scan Cycle,如果读取其他PLC下连接的总线设备数据,则需要最少3个ScanCycle。在大型控制系统中,一个Scan Cycle 往往需要占用100ms的时间,对于有些传感器数据反应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较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包括OPC UA服务器、控制网络、局域网、PLC控制器、新型逆变器、新型远程IO设备、老式逆变器以及老式远程IO设备,OPC UA服务器经局域网连接有服务器,新型逆变器和新型远程IO设备上均设置有Ethernet网络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新型逆变器、新型远程IO设备均经Ethernet网络接口接于控制网络上,以实现与OPC UA服务器的直接通信;所述老式远程IO设备和老式逆变器经数据转换器接于控制网络上,以通过数据转换器实现与OPC UA服务器的通信,数据转换器通过现场总线的数据格式和机制与OPC UA的数据格式和机制的相互转化,实现老式远程IO设备和老式逆变器与OPC UA服务器的通信。
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所述数据转换器由控制模块、现场总线模块和OPC UA模块组成,现场总线模块和OPC UA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经现场总线模块与现场总线上的设备相通信,控制模块经OPC UA模块与OPC UA服务器相通信,控制模块实现现场通信协议与OPC UA通信协议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所述OPC UA服务器经局域网所连接的服务器包括企业资源计划服务器ERP、生产过程执行管理服务器MES和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器I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通过设置OPCUA服务器、控制网络和数据转换器,使得具有Ethernet网络接口的PLC控制器、新型逆变和新型远程IO设备直接接于控制网络上,实现与OPC UA服务器的通信,而不具有Ethernet网络接口的老式逆变器和老式远程IO设备经数据转换器与OPC UA服务器相通信,使得控制网络上所接设备的数量(如最多不超255)不再受限制,同时由于OPC UA服务器与现场设备之间采用订阅者事件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PLC控制器读取现场设备时的延时,确保了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见,通过OPC UA 服务器的高速服务机制,使远程控制设备的数据读写速度大大提升,使1对1、1对多通信时间满足PLC的单次扫描时间要求,并且使网络中重复数据的传递量大大降低,节约网络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三级工业网络示意图;
图2为传统控制系统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OPC UA服务器的发布者-订阅者的原理图;
图5为CCLINK通信数据包格式示意图。
图中:1 OPC UA服务器,2控制网络,3 PLC控制器,4新型逆变器,5新型远程IO设备,6数据转换器,7老式逆变器,8老式远程IO设备,9局域网,10企业资源计划服务器ERP,11生产过程执行管理服务器MES,12 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器IM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传统三级工业网络示意图,其由工厂级网络、车间级网络和现场级网络构成,工厂级网络又包含办公网和生产网,车间级网络由工业以太网和/或无线网络构成,具有人机界面接口,实现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现场级网络由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或无线网络构成,在过程可控制系统(DCS)和分散控制系统(FCS)中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控制下,对现场的机器等设备进行控制。其中的第一级网络(工厂级网络)与第二级网络(车间级网络)具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就是针对工厂互联网络第一第二级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多级网络传输延时的问题,设计一套利用OPC服务器作为中间传媒装置,节省投资,节约网络资源,提高数据传输利用率的异构工业网络互联结构;并设计开发针对性的网络驱动模块。
如图2所示,给出了传统控制系统的连接结构图,所示的OPC服务器经控制网络与PLC控制器相连接,PLC控制器再经现场总线(Field Bus)与逆变器和远程IO设备相连接,其中PLC控制器上的IO端口也连接有设备(称为本地IO设备)。采用这种方式,所能连接的设备数量通常不能超过255个,限制的现场设备的数量。而且,PLC控制器读取自身IO端口所连接的现场设备时,需要1个Scan Cycle(为100ms),当PLC控制器读取远程IO设备时需要2个Scan Cycle,即需要200ms,当PLC1访问PLC2下的远程IO设备时,则需要3个Scan Cycle,即需要300ms,对于在极短的时间内需要更新传感器数据时,则可能造成传感器数据更新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较大问题。
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的连接结构图,其由OPC UA服务器1、控制网络2、PLC控制器3、新型逆变器4、新型远程IO设备5、数据转换器6、老式逆变器7、老式远程IO设备8以及局域网9构成,所以的PLC控制器3、新型逆变器4和新型远程IO设备5上均设置有Ethernet网络接口。OPC UA服务器1经局域网(以太网)与企业资源计划服务器ERP10、生产过程执行管理服务器MES11和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器IMS12相通信。
所示的PLC控制器3、新型逆变器4和新型远程IO设备5经Ethernet网络接口直接接于控制网络2上,以实现与OPC UA服务器1的通信。对于老式逆变器7和老式远程IO设备8来说,其上没有设置Ethernet网络接口,老式逆变器7和老式远程IO设备8经现场总线(FieldBus)接于数据转换器6(Data Convertor)上,数据转换器6实现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与OPC UA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数据转换器6经Field Bus采集设备数据,将其转化为OPC UA通信协议后,上传至OPC UA服务器1上,OPC UA服务器1下发的指令信息经数据转换器6的转换为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并下发至相应的老式逆变器7或老式远程IO设备8中。
可见,对于新型总线设备(提供Ethernet接口)直接接入控制网络,利用OPC服务器的数据接口直接提供数据读写操作。对于老式设备,通过Ethernet-FieldBus转换器进行操作,将原来依靠PLC的总线数据读取业务提升到控制层面。将它PLC数据读写速度提升到与自PLC数据读写速度一致的水平上来。
如图4所示,给出了OPC UA服务器的发布者-订阅者的原理图,图5给出了CCLINK通信数据包格式示意图,在信息传递机制上,为了保证数据有效的传输到有需要的客户端,OPC UA主要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订阅者事件响应机制,即各个OPC客户端向服务器登记自己需要的数据项(Item),只有当数据项的数值发生变化时,服务器会向已经登记的各客户端发送信息;而大多数的现场总线都是采用轮询问答机制,周期性的问询各个设备并获取返回值的过程。那么为了将现场总线的数据转换为OPC UA的数据格式及机制,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转换逻辑。这其中除了通信机制的转换以外也有通信格式转换的问题,比如图5中所表示的CCLINK通信数据包格式中,实际的有效信息为数据(DATA)信息,其余内容为保证信息正确有效的传递到需要的站点附加的格式;而OPC UA通信结构中已经包括了这一部分,那么就需要将此信息解包,并且按照OPC UA的要求从新打包数据。
通过OPC UA 服务器的高速服务机制,使远程控制设备的数据读写速度大大提升。使1对1,1对多通信时间满足PLC的单次扫描时间要求,并且使网络中重复数据的传递量大大降低,节约网络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在新设备组网的时候,可以提高设备选型灵活度,节约控制系统建设成本,提高系统灵活性,真正的实现工业控制网络的多网融合。
Claims (3)
1.一种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包括OPC UA服务器(1)、控制网络(2)、局域网(9)、PLC控制器(3)、新型逆变器(4)、新型远程IO设备(5)、老式逆变器(7)以及老式远程IO设备(8),OPC UA服务器经局域网连接有服务器,新型逆变器和新型远程IO设备上均设置有Ethernet网络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新型逆变器、新型远程IO设备均经Ethernet网络接口接于控制网络上,以实现与OPC UA服务器的直接通信;所述老式远程IO设备和老式逆变器经数据转换器(6)接于控制网络上,以通过数据转换器实现与OPC UA服务器的通信,数据转换器(6)通过现场总线的数据格式和机制与OPC UA的数据格式和机制的相互转化,实现老式远程IO设备和老式逆变器与OPC UA服务器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器(6)由控制模块、现场总线模块和OPC UA模块组成,现场总线模块和OPC UA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经现场总线模块与现场总线上的设备相通信,控制模块经OPC UA模块与OPC UA服务器相通信,控制模块实现现场通信协议与OPC UA通信协议之间的相互转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OPCUA服务器(1)经局域网(9)所连接的服务器包括企业资源计划服务器ERP(10)、生产过程执行管理服务器MES(11)和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器IMS(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7870.1A CN112947348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7870.1A CN112947348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7348A true CN112947348A (zh) | 2021-06-11 |
Family
ID=7622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17870.1A Pending CN112947348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4734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60564A1 (de) * | 2006-05-26 | 2007-11-2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tausch von Daten auf Basis des OPC-Kommunikationsprotokolls zwischen redundanten Prozessautomatisierungskomponenten |
DE102010029952A1 (de) * | 2010-06-10 | 2011-12-15 | Endress + Hauser Process Solutions Ag | Verfahren zum Integrieren von zumindest einem Feldgerät in ein Netzwerk de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
US20170329322A1 (en) * | 2014-12-01 | 2017-11-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dynamic alarm construction |
CN110226336A (zh) * | 2017-01-16 | 2019-09-10 |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生产线和/或分配线的系统和方法 |
WO2020024183A1 (zh) * | 2018-08-01 | 2020-02-06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互连设备、通信方法和包括机器人的系统 |
CN110799728A (zh) * | 2017-06-13 | 2020-02-14 | 斯伦贝谢技术有限公司 | 井建设通信与控制 |
-
2021
- 2021-03-25 CN CN202110317870.1A patent/CN11294734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60564A1 (de) * | 2006-05-26 | 2007-11-2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tausch von Daten auf Basis des OPC-Kommunikationsprotokolls zwischen redundanten Prozessautomatisierungskomponenten |
DE102010029952A1 (de) * | 2010-06-10 | 2011-12-15 | Endress + Hauser Process Solutions Ag | Verfahren zum Integrieren von zumindest einem Feldgerät in ein Netzwerk de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
US20170329322A1 (en) * | 2014-12-01 | 2017-11-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dynamic alarm construction |
CN110226336A (zh) * | 2017-01-16 | 2019-09-10 |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生产线和/或分配线的系统和方法 |
CN110799728A (zh) * | 2017-06-13 | 2020-02-14 | 斯伦贝谢技术有限公司 | 井建设通信与控制 |
WO2020024183A1 (zh) * | 2018-08-01 | 2020-02-06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互连设备、通信方法和包括机器人的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丹等: "基于OPC UA的数字化车间互联网络架构及OPC UA开发实现", 《中国仪器仪表》 * |
沈斌等: "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制造企业协同化工程支持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
田雨萌: "基于OPC-UA和MTConnect的数控系统网络接口研究", 《工业控制计算机》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62473B (zh) | 一种epa工业以太网与hart现场总线互连的方法 | |
CN1178113C (zh) | 用于过程控制网络的网络存取接口 | |
WO2004070480A2 (en) | Interface module for use with a modbus device network and a fieldbus device network | |
CN112910766A (zh) | 一种面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边缘计算智能网关 | |
US20130132591A1 (en) | Method for the Operating of a Field Device | |
CN105652785A (zh) | 一种基于iec60870-5-104远动规约的plc通信模块 | |
US20070076267A1 (en) | Multi-rate optimized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control scanner and industrial controller | |
Shu et al. | Novel modbus adaptation method for IoT gateway | |
CN201163782Y (zh) | 用于epa/hart互连的智能网关 | |
EP3806422A1 (en) | Interconnec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omprising robot | |
CN115516387A (zh) | 原有的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物联网联动装置及方法 | |
CN108881201A (zh) | 一种mes所需加工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6255492A (zh) | 一种新型阀门控制系统 | |
CN212064049U (zh) | 一种工业以太网下控制asi从站的装置 | |
US20190296936A1 (en) | Gateway system for heterogeneous fieldbus | |
CN106707985A (zh) | 一种多总线数据通信系统 | |
CN112947348A (zh) |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 | |
CN102291292B (zh) | Epa到ffh1协议转换和调度的方法 | |
KR20090108963A (ko) | 자동화 시스템 통합을 위한 임베디드형 통합모듈 장치 | |
CN1232915C (zh) | 现场总线网络控制器 | |
CN216118492U (zh) | 一种适用于不同种类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系统 | |
CN115755783A (zh) | 一种基于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的EtherCAT Igh主站运行方法 | |
Gang et al. | Development of OPC UA based centralized server Fieldbus data high efficiency transmit architecture | |
Gang et al. | Developing trend of industrial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 |
CN113031507B (zh) | 基于opc ua的现场总线中心服务器高效传输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