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945591B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5591B
CN112945591B CN202110189375.7A CN202110189375A CN112945591B CN 112945591 B CN112945591 B CN 112945591B CN 202110189375 A CN202110189375 A CN 202110189375A CN 112945591 B CN112945591 B CN 112945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eat
wall
grooves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93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5591A (zh
Inventor
张润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1st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1st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1st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1st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93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55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5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5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5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5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8Railway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属于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插柱中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插柱外壁下端对称固设有两个卡接块,所述移动座顶面及配重块顶面相对于插柱的位置均开设有柱槽,所述柱槽内壁相对于卡接块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相邻两个所述移动座之间呈对称结构分别固设有圆环与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前壁呈上下对称结构设有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内壁后端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A,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坡度调节组件。本发明可更加全面的从各个角度试验导致列车脱轨问题发生的因素,极大的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脱轨是一种铁路运输意外,指的是列车行进中时脱离轨道,造成铁路、车辆损坏或人员伤亡,随着现代铁路的客运高速化,人们的出行离不开轨道交通,而在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高铁列车上,诊断、报警和制动都必须是在无司机的情况下,一旦脱轨将会带来非常大的灾难。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174063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转向架在水平轨道和坡度轨道上运动并在水平轨道上实现脱复轨的功能,无需让实车脱轨,降低了试验成本。
然而,现有装置所测试的内容过于简单,对于轨道交通运输而言,弯道的弯曲度、地面的倾斜度以及车辆的载重和车节数都和车辆的运行安全息息相关,利用该装置所测出的结果较为单一,不利于保障列车的安全行驶,再者,现有装置对轨道的扩张方法较为困难,使得安全试验更加的受到局限,灵活性较低,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中部嵌设有吸铁板,所述所述支撑板顶面两侧呈线性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多个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嵌设有弧形轨道A,所述支撑板顶面相对于弧形槽前侧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横槽,所述横槽内嵌设有多个直线轨道A,所述吸铁板顶面前后两侧对称吸附有四个弧形轨道B,位于外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两侧端部之间以及位于内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两侧端部之间均设有两个直线轨道B,所述弧形轨道A一侧端部、弧形轨道B一侧端部以及直线轨道A一侧端部和直线轨道B一侧端部均固设有插块,所述弧形轨道A另一侧端部、弧形轨道B另一侧端部以及直线轨道A另一侧端部和直线轨道B另一侧端部均在与插块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两侧外壁呈对称结构嵌设有两个弹簧扣,所述插槽内壁相对于弹簧扣的位置开设有圆槽,位于右侧的两个所述直线轨道B顶面之间呈线性等间距设有多个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底面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轮轴,所述轮轴两端对称套设有两个滚轮,所述轮轴外壁中部套设有轴承座,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移动座顶面前侧固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套设有主动轮,位于最前端的所述轮轴中部套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移动座前部以及位于最前端的所述轴承座中部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置均开设有带槽,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移动座顶面前端固设有梯形罩,位于后侧的多个所述移动座顶面呈方阵排布设有多个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底面中部固设有插柱,所述插柱中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插柱外壁下端对称固设有两个卡接块,所述移动座顶面及配重块顶面相对于插柱的位置均开设有柱槽,所述柱槽内壁相对于卡接块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相邻两个所述移动座之间呈对称结构分别固设有圆环与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前壁呈上下对称结构设有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内壁后端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A,两个所述连杆前端之间设有卡环,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坡度调节组件,所述坡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顶面与支撑板底面中部连接固定,所述转动座下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U型结构,所述铰接轴前端贯穿固定座内壁延伸至前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为半圆柱结构,所述转板下方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T型结构。
优选地,多个所述弧形槽由内至外弧度依次增大,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弧形槽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弧形轨道A与弧形槽插接配合,所述直线轨道A与横槽插接配合,位于外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弧度大小大于位于内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弧度大小,所述直线轨道B顶面吸附于吸铁板顶面,所述弧形轨道A、弧形轨道B以及直线轨道A和直线轨道B均为工字型结构,所述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所述弹簧扣与圆槽均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弹簧扣与圆槽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滚轮为工字型结构,所述滚轮环形外壁凹陷处与直线轨道B顶面滚动接触,所述轴承座上端与移动座底面连接固定,所述插柱与柱槽插接配合,所述卡接块与卡接槽卡接配合。
优选地,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杆后端与连接座前壁连接固定,位于下侧的所述连杆后端与连接座前壁铰接,两个所述连杆呈前大后小的八字型结构设置,所述卡环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卡环内部与圆环内部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底面中部固设有滑柱,所述滑柱外部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后壁与固定座前壁连接固定,所述滑柱外壁相对于底板与限位块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压缩弹簧B,所述转板弧形外壁相对于限位块的位置呈弧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固定座底面中部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左右两端分别与底座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底面中部套设有半蜗轮,所述半蜗轮下方设有蜗杆,所述半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前后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前端贯穿底座前侧内壁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手轮转盘。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设有直线轨道A、直线轨道A以及弧形轨道A和弧形轨道B,四者可通过插块与插槽的插接配合以及弹簧扣与圆槽的卡接配合进行相互的连接,随后将连接成型的环形轨道吸附在支撑板上嵌设的吸铁板顶面即可完成轨道的固定,工作人员可以多个弧度不同的弧形轨道A和弧形轨道B模拟出不同转向角度的列车轨道的转弯处,再利用移动座行经此处弧形轨道A使得本装置可模拟出列车过弯的效果,方便工作人员不同转向角度进行测验,寻找出转向效率最高又不会产生脱轨情况发生的角度,使得轨道建设时能有更加准确弯道安全角度数据,以保障列车的平稳运行,保证了居民的出行安全。
2.本发明设有多个移动座,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最前侧的移动座顶面设有的电动机带动主动轮转动,继而利用传送带与从动轮带动最前侧的轮轴和滚轮转动实现驱动多个移动座的效果,这样便可模拟出列车沿轨道移动的模型,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沿铰接方向拨动下侧的连杆使得卡环开放出开口然后将卡环与圆环卡接配合,利用此结构可把多个移动座进行连接,达到模拟不同车节数量的效果,其次还可通过插柱与柱槽的插接配合以及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卡接将配重块固定在后侧的多个移动座上来改变移动座的重力,达到模拟列车不同载重量的效果,经由这种方式可通过改变移动座的自身状态来试验载重和车节数量对脱轨概率的影响,使得本装置的列车脱轨概率试验所得数据更加的全面和精确。
3.本发明设有坡度调节组件,工作人员可通过拨动转板顶面两侧来使得转板带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上套设有的转动座随即也带动支撑板发生转动,利用这样的操作便可对支撑板的横向斜度进行调节,并在调节完毕后可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来对转板角度进行限定,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可由底座前侧拧动手轮转盘带动蜗杆转动,在蜗杆的带动下,蜗轮可通过转轴带动固定座及转动座发生前后方向上的转动,以此达到能全方面改变支撑板角度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可更加全面的从各个角度试验导致列车脱轨问题发生的因素,进而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实体列车建设中规避此类因素,极大的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4.本发明支撑板顶面嵌设有吸铁板,在吸铁板的吸附力作用下可使得支撑板角度改变后直线轨道A、直线轨道A以及弧形轨道A和弧形轨道B也不会脱离支撑板,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对列车模拟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直线轨道B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圆环与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坡度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板与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支撑板;2、吸铁板;3、弧形槽;4、弧形轨道A;5、横槽;6、直线轨道A;7、弧形轨道B;8、直线轨道B;9、插块;10、插槽;11、弹簧扣;12、圆槽;13、移动座;14、轮轴;15、滚轮;16、轴承座;17、电动机;18、主动轮;19、从动轮;20、传送带;21、带槽;22、梯形罩;23、配重块;24、插柱;25、贯穿槽;26、卡接块;27、卡接槽;28、圆环;29、连接座;30、连杆;31、压缩弹簧A;32、卡环;33、坡度调节组件;34、转动座;35、铰接轴;36、固定座;37、转板;38、限位块;39、滑柱;40、底板;41、压缩弹簧B;42、限位槽;43、底座;44、转轴;45、半蜗轮;46、蜗杆;47、手轮转盘;48、柱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顶面中部嵌设有吸铁板2,支撑板1顶面两侧呈线性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多个弧形槽3,弧形槽3内嵌设有弧形轨道A4,支撑板1顶面相对于弧形槽3前侧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横槽5,横槽5内嵌设有多个直线轨道A 6,吸铁板2顶面前后两侧对称吸附有四个弧形轨道B 7,位于外侧方的两个弧形轨道B 7两侧端部之间以及位于内侧方的两个弧形轨道B7两侧端部之间均设有两个直线轨道B 8,弧形轨道A 4一侧端部、弧形轨道B 7一侧端部以及直线轨道A 6一侧端部和直线轨道B 8一侧端部均固设有插块9,弧形轨道A 4另一侧端部、弧形轨道B 7另一侧端部以及直线轨道A 6另一侧端部和直线轨道B 8另一侧端部均在与插块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槽10,插块9两侧外壁呈对称结构嵌设有两个弹簧扣11,插槽10内壁相对于弹簧扣11的位置开设有圆槽12,位于右侧的两个直线轨道B 8顶面之间呈线性等间距设有多个移动座13,移动座13底面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轮轴14,轮轴14两端对称套设有两个滚轮15,轮轴14外壁中部套设有轴承座16,位于最前端的移动座13顶面前侧固设有电动机17,电动机17输出端套设有主动轮18,位于最前端的轮轴14中部套设有从动轮19,主动轮18与从动轮19之间连接有传送带20,位于最前端的移动座13前部以及位于最前端的轴承座16中部相对于传送带20的位置均开设有带槽21,位于最前端的移动座13顶面前端固设有梯形罩22,位于后侧的多个移动座13顶面呈方阵排布设有多个配重块23,配重块23底面中部固设有插柱24,插柱24中部开设有贯穿槽25,插柱24外壁下端对称固设有两个卡接块26,移动座13顶面及配重块23顶面相对于插柱24的位置均开设有柱槽48,柱槽48内壁相对于卡接块26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27,相邻两个移动座13之间呈对称结构分别固设有圆环28与连接座29,连接座29前壁呈上下对称结构设有两个连杆30,两个连杆30内壁后端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A 31,两个连杆30前端之间设有卡环32,支撑板1下方设有坡度调节组件33。
具体的,多个弧形槽3由内至外弧度依次增大,位于同侧的多个弧形槽3位于同一轴线上,弧形轨道A 4与弧形槽3插接配合,直线轨道A 6与横槽5插接配合,位于外侧方的弧形轨道B 7弧度大小大于位于内侧方的弧形轨道B7弧度大小,直线轨道B 8顶面吸附于吸铁板2顶面,弧形轨道A 4、弧形轨道B 7以及直线轨道A 6和直线轨道B 8均为工字型结构,插块9与插槽10插接配合,弹簧扣11与圆槽12均为半球体结构,弹簧扣11与圆槽12卡接配合,工作人员可以在吸铁板2表面利用多个弧度不同的弧形轨道A4和弧形轨道B7模拟出不同转向角度的列车轨道的转弯处,再利用移动座13行经此处弧形轨道A 4使得本装置可模拟出列车过弯的效果,方便工作人员不同转向角度进行测验,寻找出转向效率最高又不会产生脱轨情况发生的角度,使得轨道建设时能有更加准确弯道安全角度数据,以保障列车的平稳运行,保证了居民的出行安全。
进一步的,滚轮15为工字型结构,滚轮15环形外壁凹陷处与直线轨道B8顶面滚动接触,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最前侧的移动座13顶面设有的电动机17带动主动轮18转动,继而利用传送带20与从动轮19带动最前侧的轮轴14和滚轮15转动实现驱动多个移动座13的效果,这样便可模拟出列车沿轨道移动的模型,轴承座16上端与移动座13底面连接固定,插柱24与柱槽48插接配合,卡接块26与卡接槽27卡接配合,可通过插柱24与柱槽48的插接配合以及卡接块26与卡接槽27的卡接将配重块23固定在后侧的多个移动座13上来改变移动座13的重力,达到模拟列车不同载重量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位于上侧的连杆30后端与连接座29前壁连接固定,位于下侧的连杆30后端与连接座29前壁铰接,两个连杆30呈前大后小的八字型结构设置,卡环32为半圆环结构,卡环32内部与圆环28内部卡接配合,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沿铰接方向拨动下侧的连杆30使得卡环32开放出开口然后将卡环32与圆环28卡接配合,利用此结构可把多个移动座13进行连接,达到模拟不同车节数量的效果。
再进一步的,坡度调节组件33包括转动座34,转动座34顶面与支撑板1底面中部连接固定,转动座34下部通过铰接轴35铰接有固定座36,固定座36为U型结构,铰接轴35前端贯穿固定座36内壁延伸至前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板37,转板37为半圆柱结构,转板37下方设有限位块38,限位块38为T型结构,工作人员可通过拨动转板37顶面两侧来使得转板37带动铰接轴35转动,铰接轴35上套设有的转动座34随即也带动支撑板1发生转动,利用这样的操作便可对支撑板1的横向斜度进行调节。
值得介绍的是,限位块38底面中部固设有滑柱39,滑柱39外部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底板40,底板40后壁与固定座36前壁连接固定,滑柱39外壁相对于底板40与限位块38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压缩弹簧B 41,转板37弧形外壁相对于限位块38的位置呈弧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限位槽42,限位块38与限位槽42插接配合,调节完毕后可通过限位块28与限位槽42来对转板37角度进行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固定座36下方设有底座43,固定座36底面中部固设有转轴44,转轴44左右两端分别与底座43左右侧壁转动连接,转轴44底面中部套设有半蜗轮45,半蜗轮45下方设有蜗杆46,半蜗轮45与蜗杆46啮合连接,蜗杆46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43前后内壁转动连接,蜗杆46前端贯穿底座43前侧内壁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手轮转盘47,工作人员还可由底座43前侧拧动手轮转盘47带动蜗杆46转动,在蜗杆46的带动下,蜗轮可通过转轴44带动固定座36及转动座34发生前后方向上的转动,以此达到改变支撑板1前后角度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可更加全面的从各个角度试验导致列车脱轨问题发生的因素,进而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实体列车建设中规避此类因素,极大的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在试验过程中,在吸铁板2的吸附力作用下可使得支撑板1角度改变后直线轨道A 6、直线轨道A 6以及弧形轨道A 4和弧形轨道B7也不会脱离支撑板1,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对列车模拟的真实性。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可以多个弧度不同的弧形轨道A 4和弧形轨道B 7模拟出不同转向角度的列车轨道的转弯处,再利用移动座13行经此处弧形轨道A 4使得本装置可模拟出列车过弯的效果,方便工作人员不同转向角度进行测验,寻找出转向效率最高又不会产生脱轨情况发生的角度,使得轨道建设时能有更加准确弯道安全角度数据,以保障列车的平稳运行,保证了居民的出行安全,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最前侧的移动座13顶面设有的电动机17带动主动轮18转动,继而利用传送带20与从动轮19带动最前侧的轮轴14和滚轮15转动实现驱动多个移动座13的效果,这样便可模拟出列车沿轨道移动的模型,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沿铰接方向拨动下侧的连杆30使得卡环32开放出开口然后将卡环32与圆环28卡接配合,利用此结构可把多个移动座13进行连接,达到模拟不同车节数量的效果,其次还可通过插柱24与柱槽48的插接配合以及卡接块26与卡接槽27的卡接将配重块23固定在后侧的多个移动座13上来改变移动座13的重力,达到模拟列车不同载重量的效果,经由这种方式可通过改变移动座13的自身状态来试验载重和车节数量对脱轨概率的影响,使得本装置的列车脱轨概率试验所得数据更加的全面和精确,工作人员可通过拨动转板37顶面两侧来使得转板37带动铰接轴35转动,铰接轴35上套设有的转动座34随即也带动支撑板1发生转动,利用这样的操作便可对支撑板1的横向斜度进行调节,并在调节完毕后可通过限位块28与限位槽42来对转板37角度进行限定,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可由底座43前侧拧动手轮转盘47带动蜗杆46转动,在蜗杆46的带动下,蜗轮可通过转轴44带动固定座36及转动座34发生前后方向上的转动,以此达到能全方面改变支撑板1角度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可更加全面的从各个角度试验导致列车脱轨问题发生的因素,进而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实体列车建设中规避此类因素,极大的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在试验过程中,在吸铁板2的吸附力作用下可使得支撑板1角度改变后直线轨道A 6、直线轨道A 6以及弧形轨道A 4和弧形轨道B 7也不会脱离支撑板1,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对列车模拟的真实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面中部嵌设有吸铁板(2),所述支撑板(1)顶面两侧呈线性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多个弧形槽(3),所述弧形槽(3)内嵌设有弧形轨道A(4),所述支撑板(1)顶面相对于弧形槽(3)前侧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横槽(5),所述横槽(5)内嵌设有多个直线轨道A(6),所述吸铁板(2)顶面前后两侧对称吸附有四个弧形轨道B(7),位于外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7)两侧端部之间以及位于内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7)两侧端部之间均设有两个直线轨道B(8),所述弧形轨道A(4)一侧端部、弧形轨道B(7)一侧端部以及直线轨道A(6)一侧端部和直线轨道B(8)一侧端部均固设有插块(9),所述弧形轨道A(4)另一侧端部、弧形轨道B(7)另一侧端部以及直线轨道A(6)另一侧端部和直线轨道B(8)另一侧端部均在与插块(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槽(10),所述插块(9)两侧外壁呈对称结构嵌设有两个弹簧扣(11),所述插槽(10)内壁相对于弹簧扣(11)的位置开设有圆槽(12),位于右侧的两个所述直线轨道B(8)顶面之间呈线性等间距设有多个移动座(13),所述移动座(13)底面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轮轴(14),所述轮轴(14)两端对称套设有两个滚轮(15),所述轮轴(14)外壁中部套设有轴承座(16),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移动座(13)顶面前侧固设有电动机(17),所述电动机(17)输出端套设有主动轮(18),位于最前端的所述轮轴(14)中部套设有从动轮(19),所述主动轮(18)与从动轮(19)之间连接有传送带(20),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移动座(13)前部以及位于最前端的所述轴承座(16)中部相对于传送带(20)的位置均开设有带槽(21),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移动座(13)顶面前端固设有梯形罩(22),位于后侧的多个所述移动座(13)顶面呈方阵排布设有多个配重块(23),所述配重块(23)底面中部固设有插柱(24),所述插柱(24)中部开设有贯穿槽(25),所述插柱(24)外壁下端对称固设有两个卡接块(26),所述移动座(13)顶面及配重块(23)顶面相对于插柱(24)的位置均开设有柱槽(48),所述柱槽(48)内壁相对于卡接块(26)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27),相邻两个所述移动座(13)之间呈对称结构分别固设有圆环(28)与连接座(29),所述连接座(29)前壁呈上下对称结构设有两个连杆(30),两个所述连杆(30)内壁后端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A(31),两个所述连杆(30)前端之间设有卡环(32),所述支撑板(1)下方设有坡度调节组件(33),所述坡度调节组件(33)包括转动座(34),所述转动座(34)顶面与支撑板(1)底面中部连接固定,所述转动座(34)下部通过铰接轴(35)铰接有固定座(36),所述固定座(36)为U型结构,所述铰接轴(35)前端贯穿固定座(36)内壁延伸至前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板(37),所述转板(37)为半圆柱结构,所述转板(37)下方设有限位块(38),所述限位块(38)为T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槽(3)由内至外弧度依次增大,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弧形槽(3)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弧形轨道A(4)与弧形槽(3)插接配合,所述直线轨道A(6)与横槽(5)插接配合,位于外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7)弧度大小大于位于内侧方的两个所述弧形轨道B(7)弧度大小,所述直线轨道B(8)顶面吸附于吸铁板(2)顶面,所述弧形轨道A(4)、弧形轨道B(7)以及直线轨道A(6)和直线轨道B(8)均为工字型结构,所述插块(9)与插槽(10)插接配合,所述弹簧扣(11)与圆槽(12)均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弹簧扣(11)与圆槽(12)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5)为工字型结构,所述滚轮(15)环形外壁凹陷处与直线轨道B(8)顶面滚动接触,所述轴承座(16)上端与移动座(13)底面连接固定,所述插柱(24)与柱槽(48)插接配合,所述卡接块(26)与卡接槽(27)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杆(30)后端与连接座(29)前壁连接固定,位于下侧的所述连杆(30)后端与连接座(29)前壁铰接,两个所述连杆(30)呈前大后小的八字型结构设置,所述卡环(32)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卡环(32)内部与圆环(28)内部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8)底面中部固设有滑柱(39),所述滑柱(39)外部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底板(40),所述底板(40)后壁与固定座(36)前壁连接固定,所述滑柱(39)外壁相对于底板(40)与限位块(38)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压缩弹簧B(41),所述转板(37)弧形外壁相对于限位块(38)的位置呈弧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限位槽(42),所述限位块(38)与限位槽(42)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6)下方设有底座(43),所述固定座(36)底面中部固设有转轴(44),所述转轴(44)左右两端分别与底座(43)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4)底面中部套设有半蜗轮(45),所述半蜗轮(45)下方设有蜗杆(46),所述半蜗轮(45)与蜗杆(46)啮合连接,所述蜗杆(46)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43)前后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6)前端贯穿底座(43)前侧内壁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手轮转盘(47)。
CN202110189375.7A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Active CN1129455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9375.7A CN112945591B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9375.7A CN112945591B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5591A CN112945591A (zh) 2021-06-11
CN112945591B true CN112945591B (zh) 2023-12-12

Family

ID=7624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9375.7A Active CN112945591B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55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18390B (zh) * 2024-07-23 2024-09-27 洛阳市万象金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4663A (ja) * 2005-07-15 2007-02-01 Nsk Ltd 鉄道車両の車軸支持装置の異常診断方法及び装置
WO2010064453A1 (ja) * 2008-12-05 2010-06-10 西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脱線予兆の検知方法および脱線再現装置
CN201819811U (zh) * 2010-10-12 2011-05-04 西南交通大学 转向架在轨道上运行的全尺寸脱轨机理试验装置
CN103674585A (zh) * 2013-12-03 2014-03-2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运行性能测试装置
CN106644344A (zh) * 2016-02-01 2017-05-1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撞击模型试验装置
CN111413114A (zh) * 2020-04-20 2020-07-14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道车辆可变轨距脱轨扭转试验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11740636U (zh) * 2020-01-06 2020-10-23 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4663A (ja) * 2005-07-15 2007-02-01 Nsk Ltd 鉄道車両の車軸支持装置の異常診断方法及び装置
WO2010064453A1 (ja) * 2008-12-05 2010-06-10 西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脱線予兆の検知方法および脱線再現装置
CN201819811U (zh) * 2010-10-12 2011-05-04 西南交通大学 转向架在轨道上运行的全尺寸脱轨机理试验装置
CN103674585A (zh) * 2013-12-03 2014-03-2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运行性能测试装置
CN106644344A (zh) * 2016-02-01 2017-05-1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撞击模型试验装置
CN211740636U (zh) * 2020-01-06 2020-10-23 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CN111413114A (zh) * 2020-04-20 2020-07-14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道车辆可变轨距脱轨扭转试验装置、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防止列车空车悬浮脱轨的研究与对策;任纪善等;《中国铁路》(第5期);第36-38、5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5591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623360T3 (es) Vehículo de tracción de carro
CN112945591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试验装置
US3570408A (en) Bolsterless truck having pivotally connected side frame
CN205737524U (zh) 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
CN110296820A (zh) 一种纵置复合材料板簧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KR102228876B1 (ko) 산악열차용 주행시스템과 그 운행제어방법
CN114228749B (zh) 一种基于齿啮合的架空类胶轮游览列车系统
CN216725745U (zh) 一种不同平面非规则轨道上的摩天轮游览系统
CN206473799U (zh) 游乐轨道车装置
CN216395246U (zh) 一种新型摩天轮游览车
CN11399722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轴承钢球装配装置
CN206473796U (zh) 用于游乐轨道车上的供电装置
CN113740248B (zh) 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的实验装置
CN219565066U (zh)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CN111824197B (zh) 径向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06991573U (zh) 操作架滑移体验装置
AU691584B2 (en) Vertical storage conveyor with improved load support and drive system
CN212509393U (zh) 一种可摇摆单圆轴弧形斜齿直线传动装置
SU1245919A1 (ru) Стенд дл испытаний колесных пар рельсов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2284764B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
JPH02182569A (ja) 鉄道車両のための二つの複数軸型走行装置を一つの走行装置グループに連結する装置
CN209553836U (zh) 一种汽车三角臂运输用包装箱
CN210454800U (zh) 一种空中轨道车
CN112414725A (zh) 一种商用车平带式vtehil试验台
RU2211443C2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4

Address after: 710000, 14th and 15th floors of Locke Building, No. 1855 Tangyan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21ST BUREAU GROUP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1-2 / F, Rome home,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 Runshe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