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8147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28147B CN112928147B CN202110178511.2A CN202110178511A CN112928147B CN 112928147 B CN112928147 B CN 112928147B CN 202110178511 A CN202110178511 A CN 202110178511A CN 112928147 B CN112928147 B CN 1129281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ght
- display panel
- auxiliary
- emitt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第一显示区内,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位于像素区之间的透光区,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设有至少一个透光孔,透光孔位于对应的透光区内;辅助层,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部,辅助部位于对应的透光孔内;以及第一电极层,位于辅助层之上。本发明实通过在像素定义层的透光区内设置透光孔,提高了透光孔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屏下摄像显示技术(Camera Under Panel,CUP)中,显示面板包括既用于显示又用于拍摄的第一显示区和仅用于显示的第二显示区,为了提升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需要提高该第一显示区内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的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像素定义层,设有至少一个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内;
辅助层,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部,所述辅助部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孔内;以及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辅助层之上。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侧壁,所述顶部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尺寸。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位于对应的所述像素区内,所述侧壁在所述底部开口处的外边缘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单元层,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层、第三发光单元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层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还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覆盖所述像素开口和所述透光孔且位于所述辅助层之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层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且位于所述辅助层之下。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层和所述辅助部的至少部分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辅助层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发光单元层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部覆盖对应的所述透光孔的所述底部开口。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层部包括平台部和位于所述平台部边缘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平台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电极层至少覆盖部分所述边缘部。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在所述边缘部上沿所述边缘部厚度增大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部分所述边缘部。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整个所述边缘部。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覆盖整个所述辅助层。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层还覆盖部分所述透光孔的侧壁。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填充层,所述透明填充层填充于所述透光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填充层的材料为透光率大于95%的透明有机材料。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有机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的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设有至少一个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内;辅助层,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部,所述辅助部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孔内;以及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辅助层之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定义层的透光区内设置透光孔,去除掉透光孔内的像素定义层,提高了透光孔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8,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即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在第一显示区11内,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区AA和位于像素区之间的透光区TA。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定义层160、、辅助层180和第一电极层190。其中,像素定义层16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孔101,透光孔101位于对应的透光区TA内;辅助层180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部180,辅助部180位于对应的透光孔TA内;第一电极层190位于辅助层180之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像素定义层的透光区内设置透光孔,去除掉透光孔内的像素定义层,提高了透光孔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下述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举例说明,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任何符合本发明发明构思的显示面板均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体包括阵列基板、第二电极层150、像素定义层160、发光单元层170、辅助层180和第一电极层190。
阵列基板又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衬底110、半导体有源层121、第一绝缘层131、第一栅极层122、第二绝缘层132、第二栅极层123、第三绝缘层133、源漏极层124和平坦化层140。其中,衬底110可以是刚性衬底或者柔性衬底,刚性衬底一般为玻璃衬底,柔性衬底通常包括第一有机衬底、无机衬底、以及第二无机衬底。半导体有源层121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半导体有源层121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也可以是多晶硅材料或单晶硅材料。第一栅极层122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层123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极。源漏极层124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薄膜晶体管以及信号线共同构成显示面板10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层170进行发光显示。第一绝缘层131设置于半导体有源层121和第一栅极层122之间,第二绝缘层132设置于第一栅极层122和第二栅极层123之间,第三绝缘层133设置于第二栅极层123和源漏极层124之间,第一绝缘层131、第二绝缘层132和第三绝缘层133分别用于隔绝与其相邻的两导电层。平坦化层140用于平坦化阵列基板,为平坦化层140上的第二电极层150的制备提供平坦的基底,平坦化层140的材料一般为有机物。
第二电极层150形成于阵列基板上,图案化形成彼此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150,第二电极150位于显示面板10的像素区AA内。
像素定义层160形成于第二电极层150上,图案化形成间隔设置的像素开口和透光孔101。其中,像素开口位于像素区AA内对应于第二电极150且露出第二电极150;透光孔101位于透光区TA内且贯穿像素定义层160暴露出平坦化层140。透光孔101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连接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侧壁,顶部开口的尺寸大于底部开口的尺寸,侧壁在底部开口处的外边缘与相邻的第二电极150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定义层160的透光区TA内设置透光孔101,去除掉透光孔101内的像素定义层160,提高了透光孔101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发光单元层170形成于平坦化层140、第二电极层150和像素定义层160上,发光单元层17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层171、第二发光单元层172和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当第一电极层190为公共电极层且第二电极层150为像素电极层时,第一发光单元层171为空穴传输层且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为电子传输层;当第一电极层190为像素电极层且第二电极层150为公共电极层时,第一发光单元层171为电子传输层且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为空穴传输层;本发明实施例以当第一电极层190为公共电极层且第二电极层150为像素电极层为例。空穴传输层为具备高的空穴迁移率、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子和激子阻挡能力的材料。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一般为2TNATA、NPB、TAPC中的一种或几种。电子传输层为具备高的电子迁移率、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空穴和激子阻挡能力的材料,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TPBi、BPhen、TmPyPB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发光单元层172为发光材料层,包括红光发光材料层、绿光发光材料层和蓝光发光材料层,用于发射对应的像素颜色,如图2所示,像素包括红色像素R、绿色像素G和蓝色像素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的结构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为了能够提高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材料层的效率,第一发光单元层171进一步还可以是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的复合膜层,空穴注入层位于空穴传输层和发光材料层之间;第三发光单元层173进一步还可以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复合膜层,电子注入层位于电子传输层和发光材料层之间。第一发光单元层171为整层设置,覆盖像素区AA和透光区TA,沉积于像素定义层160上覆盖像素定义层160的像素开口和透光孔且与第二电极150接触;第二发光单元层172设置于像素开口内,沉积于第一发光单元层171上且对应于与其对应的第二电极150;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为整层设置,覆盖像素区AA和透光区TA,沉积于第一发光单元层171和第二发光单元层172上。
辅助层180设置于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上,图案化形成相互间隔且彼此独立的辅助部180,辅助部180位于对应的透光孔101内,辅助部180的边缘与相邻像素区AA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辅助部180在衬底110上的投影与第二电极150在衬底上的投影不存在重叠。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辅助层180的材料为透明的防附着材料,具体为与第一电极层190附着力弱、表面能不匹配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N,N'-二苯基-N,N'-二(9-苯基-9H-咔唑-3-基)联苯-4,4'-二胺、N-(联苯-4-基)-9,9-二甲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H-芴-2-胺、2-(4-(9,10-二(萘-2-基)蒽-2-基)苯基)-1-苯基-1H-苯并-[D]咪唑、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4,4'-二[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联苯、BAlq(双(2-甲基-8-羟基喹啉)-4-(对苯基苯酚)合铝)、TAZ(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
第一电极层190设置于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上且至少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173,第一电极层190为非透明电极层,具有反射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发射出的光线的作用,同时具有阻挡外界光线透过透光区TA进入显示面板10的作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90为公共电极层,可由具有低逸出功的金属制成,包括银(Ag)、镁(Mg)、铝(Al)、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或钙(Ca),优选的,第一电极层190为镁或镁合金金属层。
由于辅助层180的材料为防附着材料,防附着材料与第一电极层190的材料表面能不匹配,而第三发光单元层173的材料为非防附着材料,与第一电极层190的材料表面能相匹配,这样,第一电极层190在辅助层180上的附着力小于第一电极层190在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上的附着力,因此位于辅助层180上的第一电极层190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上的第一电极层190的厚度。又由于第一电极层190在辅助层180上的附着力随着辅助层180厚度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当辅助层180的厚度达到一定值d时,第一电极层190在辅助层180上的附着力达到极限值,第一电极层190将无法在辅助层180上附着,即在厚度大于d的辅助层180上无第一电极层190设置,因此通过控制辅助层180的厚度可以控制第一电极层190在辅助层180上的沉积厚度,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层190相应部分的去除或对第一电极层190进行薄化处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上的第一电极层190的厚度为100-150纳米,辅助层18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层173上的第一电极层190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透光孔101内的发光单元层173上设置辅助部180,利用辅助部180的材料与第一电极层190的材料表面能不匹配的特性,起到减薄或去除了辅助部180上第一电极层190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透光孔101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辅助部180覆盖对应的透光孔101的底部开口,辅助部180包括平台部和位于所述平台部边缘的边缘部,边缘部的厚度沿远离平台部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电极层190覆盖发光单元层和至少部分辅助部180,且辅助部180上第一电极层190的厚度随着辅助部180厚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辅助部180的平台部的厚度大于d,第一电极层190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和部分边缘部;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辅助部180的平台部的厚度等于d,第一电极层190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和整个边缘部;在又一种实施方案中,辅助部180的平台部的厚度小于d,第一电极层190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和整个辅助层1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90完全覆盖透光孔101内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即第一电极层190覆盖透光孔101的侧边,位于透光孔101侧边上的第一电极层190提高了透光区对显示面板发射光线的反射,减小了透光区的亮度,减小了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辅助部180覆盖对应的透光孔101的底部开口和至少部分侧壁,辅助部180包括覆盖底部开口的底部和覆盖侧壁的侧部,第一电极层190覆盖发光单元层和至少部分辅助部180,且辅助部180上第一电极层190的厚度随着辅助部180厚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辅助部180的底部的厚度大于等于d,第一电极层190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和部分侧部;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辅助部180的底部的厚度小于d,第一电极层190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173和整个辅助层180。本实施例相比于上一实施例,扩大了辅助部180的面积,扩大了第一电极层190减薄或去除部分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透光孔101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90覆盖透光孔101的至少部分侧边,位于透光孔101侧边上的第一电极层190提高了透光区对显示面板发射光线的反射,减小了透光区的亮度,减小了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填充层200,透明填充层200填充于透光孔101内且位于第一电极层190上,透明填充层200的上表面与透光孔101外第一电极层190的上表面平齐。透明填充层的材料为透光率大于95%的透明有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透光孔101贯穿像素定义层160,使得后续膜层在透光孔101位置处形成段差,不利于后续膜层的制备,因此,在透光孔101内设置透光率大于95%的透明填充层200,在保证透光孔101区域透光率的前提下,起到平坦化显示面板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辅助电极层210,透明辅助电极层210设于第一电极层190上,至少完全覆盖辅助层180且与第一电极层190电连接,用于辅助第一电极层190为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降低第一电极层190的电阻率,在不影响透光区内显示面板透光率的前提下,提高显示面板的电导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压降。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铝锡、氧化铝锌、氧化铟镓锌、小于60埃的金属或合金。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厚度为20-200纳米。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折射率范围为1.8-2.1。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透明辅助电极层210整面设置,透明辅助电极层210完全覆盖第一电极层190和辅助层180。这样,透明辅助电极层210与第一电极层190贴合接触,透明辅助电极层210作为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与第一电极层190共同为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相当于透明辅助电极层210增大了第一电极的厚度,包括辅助层180上第一电极的厚度和辅助层180外其他区域第一电极的厚度,提高了整个第一电极的电导率,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电导率,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压降。在本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显示面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保护层,保护层间隔设置于像素区AA内、第一电极层190和透明辅助电极层210之间,且对应于其所在像素区AA内的发光材料层172,保护层的材料为透明耐高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保护层避免了透明辅助电极层210制备过程中高温对发光材料层172的损坏,保护了发光材料层172,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发光品质。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透明辅助电极层2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明辅助电极210,每一透明辅助电极210完全覆盖对应的辅助部180和位于对应辅助部180上的第一电极层190。同样的,本实施方案弥补了透光区内减薄或去除的第一电极层,提高了第一电极的电导率,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电导率,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压降,且相比于上一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减小了透明辅助电极层的面积,降低了辅助电极层的材料成本。进一步,透明辅助电极210延伸至辅助部180外围,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上173的部分第一电极层190,透明辅助电极210延伸出辅助部180的距离为2-5微米,即透明辅助电极210的边缘与对应辅助部18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这样保证了透明辅助电极210与第一电极层190良好接触,避免了由于透明辅助电极210仅与辅助部180上的第一电极层190接触可能造成的电接触不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填充层200和透明辅助电极层210,透明辅助电极层210设于第一电极层190上,至少完全覆盖辅助层180且与第一电极层190电连接,用于辅助第一电极层190为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降低第一电极层190的电阻率,在不影响透光区内显示面板透光率的前提下,提高显示面板的电导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压降。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铝锡、氧化铝锌、氧化铟镓锌、小于60埃的金属或合金。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厚度为20-200纳米。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折射率范围为1.8-2.1。透明填充层200填充于透光孔101内且位于透明辅助电极层210上,透明填充层200的上表面与透光孔101外第一电极层190或透明辅助电极层210的上表面平齐。透明填充层200的材料为透光率大于95%的透明有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填充层200在保证透光孔101区域透光率的前提下,起到平坦化显示面板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透明填充层200可具体参照图4所示的实施例,透明辅助电极层210可具体参照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任意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制备方法包括:
S1、制备像素定义层,图案化形成位于透光区内的透光孔。
具体的,在第二电极上制备一层像素定义层薄膜,采用一套精细掩膜版对像素定义层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同时形成位于像素区内的像素开口和位于透光区内的透光孔。其中,像素开口位于像素区内对应于第二电极且露出第二电极;透光孔位于透光区内。透光孔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连接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侧壁,顶部开口的尺寸大于底部开口的尺寸,侧壁在底部开口处的外边缘与相邻的第二电极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
S2、在像素定义层上制备发光单元层。
具体的,在像素定义层上蒸镀第一发光单元层,第一发光单元层为整层设置,覆盖像素区和透光区,沉积于像素定义层上覆盖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和透光孔且与第二电极接触;在像素区内第一发光单元层上蒸镀第二发光单元层,第二发光单元层对应于其所在像素区内的第二电极,第二发光单元层为发光材料层,包括红光发光材料层、绿光发光材料层和蓝光发光材料层;在第一发光单元层和第二发光单元层上蒸镀第三发光单元层,第三发光单元层为整层设置,覆盖像素区和透光区。
S3、在透光区内的发光单元层上制备辅助层。
具体的,采用一套精细掩膜版在第三发光单元层上制备辅助层,形成相互间隔且彼此独立的辅助部,辅助部位于对应的透光孔内。其中,辅助部的边缘与相邻像素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辅助部在第二电极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电极不存在重叠,辅助层的材料为透明的防附着材料,具体为与第一电极层附着力弱、表面能不匹配的材料。
S4、在发光单元层上制备第一电极层。
具体的,在第三发光单元层上沉积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覆盖第三发光单元层和辅助部至少部分区域。由于辅助层的材料为防附着材料,防附着材料与第一电极层的材料表面能不匹配,而第三发光单元层的材料为非防附着材料,与第一电极层的材料表面能相匹配,这样,第一电极层在辅助层上的附着力小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三发光单元层上的附着力,位于辅助层上的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层上的第一电极层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图案化处理像素定义层形成位于透光区内的透光孔,去除掉透光孔内的像素定义层,提高了透光孔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电极层上制备透明辅助电极层,透明辅助电极层至少完全覆盖辅助层且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透明辅助电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铝锡、氧化铝锌、氧化铟镓锌、小于埃的金属或合金。透明辅助电极层的厚度为20-200纳米。透明辅助电极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2.1。透明辅助电极层辅助第一电极层为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降低了第一电极层的电阻率,在不影响透光区内显示面板透光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电导率,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压降。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电极层或透明辅助电极层上制备透明填充层,透明填充层填充于透光孔内,透明填充层的上表面与透光孔外第一电极层或透明辅助电极层的上表面平齐。透明填充层的材料为透光率大于95%的透明有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填充层在保证透光孔区域透光率的前提下,起到平坦化显示面板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请参照上述具体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像素定义层的透光区内设置透光孔,去除掉透光孔内的像素定义层,提高了透光孔区域的透光率,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的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像素定义层设有至少一个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内;
发光单元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像素区的发光单元;
辅助层,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部,所述辅助部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孔内,所述辅助部包括平台部和位于所述平台部边缘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靠近所述阵列基板设置,且所述边缘部的厚度在远离所述平台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其中,所述辅助层的材料为防附着材料;以及
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层和至少部分所述边缘部,其中,位于所述辅助层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发光单元层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侧壁,所述顶部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位于对应的所述像素区内,所述侧壁在所述底部开口处的外边缘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微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单元层,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层、第三发光单元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层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还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覆盖所述像素开口和所述透光孔且位于所述辅助层之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层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且位于所述辅助层之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覆盖对应的所述透光孔的所述底部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在所述边缘部上沿所述边缘部厚度增大的方向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部分所述边缘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整个所述边缘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覆盖整个所述辅助层。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还覆盖部分所述透光孔的侧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填充层,所述透明填充层填充于所述透光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填充层的材料为透光率大于95%的透明有机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有机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8511.2A CN112928147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7/285,108 US20240032344A1 (en) | 2021-02-09 | 2021-03-23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PCT/CN2021/082422 WO2022170666A1 (zh) | 2021-02-09 | 2021-03-2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8511.2A CN112928147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8147A CN112928147A (zh) | 2021-06-08 |
CN112928147B true CN112928147B (zh) | 2023-06-06 |
Family
ID=76171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78511.2A Active CN112928147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32344A1 (zh) |
CN (1) | CN112928147B (zh) |
WO (1) | WO20221706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97102B (zh) | 2019-06-26 | 2023-11-03 | Oti照明公司 | 包括具有光衍射特征的光透射区域的光电设备 |
US11832473B2 (en) | 2019-06-26 | 2023-11-28 | Oti Lumionics Inc. |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
WO2021028800A1 (en) | 2019-08-09 | 2021-02-18 | Oti Lumionics Inc. |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auxiliary electrode and a partition |
US12113279B2 (en) | 2020-09-22 | 2024-10-08 | Oti Lumionics Inc. | Device incorporating an IR signal transmissive region |
US11985841B2 (en) | 2020-12-07 | 2024-05-14 | Oti Lumionics Inc. | Patterning a conductive deposited layer using a nucleation inhibiting coating and an underlying metallic coating |
CN112952021B (zh) * | 2021-02-09 | 2022-08-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555395B (zh) | 2021-07-07 | 2022-11-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629207B (zh) * | 2021-07-20 | 2023-04-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725179B (zh) * | 2022-04-25 | 2024-03-1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5050790B (zh) * | 2022-06-13 | 2025-01-2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7616905A (zh) * | 2022-06-21 | 2024-02-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6018018A (zh) * | 2022-12-13 | 2023-04-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KR20240107714A (ko) * | 2022-12-30 | 2024-07-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40117706A (ko) * | 2023-01-26 | 2024-08-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20805B1 (ko) * | 2012-12-28 | 2019-09-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KR102031648B1 (ko) * | 2013-04-18 | 2019-10-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092705B1 (ko) * | 2013-08-16 | 2020-03-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2337348B1 (ko) * | 2015-03-31 | 2021-12-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663900B1 (ko) * | 2016-05-26 | 2024-05-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10034153B (zh) * | 2018-08-30 | 2021-03-02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操作方法 |
US12167634B2 (en) * | 2018-11-23 | 2024-12-10 | Oti Lumionics Inc. |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 |
CN111384284B (zh) * | 2018-12-29 | 2021-06-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09950415B (zh) * | 2019-02-21 | 2021-07-27 |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顶发射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808271A (zh) * | 2019-11-13 | 2020-02-1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797383B (zh) * | 2019-11-14 | 2021-09-07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029381A (zh) * | 2019-12-09 | 2020-04-1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KR20210078649A (ko) * | 2019-12-18 | 2021-06-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KR20210082316A (ko) * | 2019-12-24 | 2021-07-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11129102B (zh) * | 2019-12-31 | 2022-07-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10099243A (ko) * | 2020-02-03 | 2021-08-1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KR102745435B1 (ko) * | 2020-03-27 | 2024-12-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11463356B (zh) * | 2020-04-20 | 2022-08-0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1430439B (zh) * | 2020-04-27 | 2022-08-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554716B (zh) * | 2020-05-14 | 2023-04-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
CN111769149A (zh) * | 2020-07-08 | 2020-10-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863892B (zh) * | 2020-07-13 | 2022-08-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863895A (zh) * | 2020-07-16 | 2020-10-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屏 |
CN111863900A (zh) * | 2020-07-21 | 2020-10-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103318B (zh) * | 2020-09-17 | 2021-11-1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2054048A (zh) * | 2020-09-17 | 2020-12-08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745433B (zh) * | 2021-09-08 | 2023-06-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 |
CN114284322A (zh) * | 2021-12-16 | 2022-04-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2-09 CN CN202110178511.2A patent/CN112928147B/zh active Active
- 2021-03-23 WO PCT/CN2021/082422 patent/WO202217066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3-23 US US17/285,108 patent/US20240032344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8147A (zh) | 2021-06-08 |
US20240032344A1 (en) | 2024-01-25 |
WO2022170666A1 (zh) | 2022-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2814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05397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2268049B2 (en) | Display unit with organic layer | |
US12052892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 |
CN11295202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6972042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7816857B2 (en) |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KR20120134464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0323256A (zh) | 显示单元、制造显示单元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KR20040017152A (ko) |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 |
KR20160017339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
KR20150011868A (ko) |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10251095A (ja) | 有機el装置および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 |
KR20120002467A (ko)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I455302B (zh) |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US20240040898A1 (en) | Display device | |
JP2003288992A (ja)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