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925452B -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5452B
CN112925452B CN201911241679.2A CN201911241679A CN112925452B CN 112925452 B CN112925452 B CN 112925452B CN 201911241679 A CN201911241679 A CN 201911241679A CN 112925452 B CN112925452 B CN 112925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s
substrate
tou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16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5452A (zh
Inventor
施维恩
叶映志
陈怡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2416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5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5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5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基板;多个第一电极串列,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串列,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连接线,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至少一电极组,该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该两个第二电极在该基板之一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该两个第二电极的至少一者通过该至少一连接线电性连接至与该两个第二电极的该至少一者相邻的第二电极。

Description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揭示关于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背景技术
于一电容式触控系统中,是利用多个触控电极感测在一触控面板上的触碰信号或悬浮信号。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感测电极。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以及所述多个感测电极形成于一基板上。当该基板包括四层线路时,该基板为四层板。当该基板包括二层线路时,该基板为二层板。
由于触控电极的数量众多,需要利用导孔(via)及连接线连接相邻的触控电极,当该基板为二层板时,导孔及连接线仅能形成于该基板之一表面,占用该基板过多空间,导致该基板利用空间减少。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揭示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揭示之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基板;多个第一电极串列,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串列,沿一第二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连接线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至少一电极组,该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该两个第二电极在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该两个第二电极的至少一者通过该至少一连接线电性连接至与该两个第二电极的该至少一者相邻的第二电极。
本揭示之电容式触控系统包括:一触控面板以及一触碰侦测单元。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基板;多个第一电极串列,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串列,沿一第二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连接线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二表面上,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至少一电极组,该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该两个第二电极在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该两个第二电极的至少一者通过该至少一连接线电性连接至与该两个第二电极的该至少一者相邻的第二电极。该触碰侦测单元电性连接至该触控电极结构并用于侦测该触控电极结构上之一触碰信号或一悬浮信号。
本揭示之触控电极结构及电容式触控系统中,由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中的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因此该至少一组的两个第二电极之间不需要连接线,能节省连接线的数量及导孔的数量,使得该基板之第二表面可利用的空间增加。此外,本揭示提供多种第二电极的图案,能达到线路布局简单或增加触控精确度及线性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图1之电极组的放大图。
图3显示根据本揭示另一实施例之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图3之电极组的放大图。
图5显示根据本揭示又一实施例之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图5之电极组的放大图。
图7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电容式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揭示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图式并举实施例对本揭示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揭示,本揭示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并不用于限定本揭示。此外,本揭示说明书和所附申请专利范围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并且,在所附图式中,结构、功能相似或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组件标号来表示。
请参阅图1,图1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基板10、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以及至少一连接线20(图1显示多个连接线20)。
该基板10为二层板,更明确地说,线路及相关组件仅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两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一第一表面(例如下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0。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有第一电极30为相同形状且相邻第一电极30之间未形成绝缘材料,故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于图1中显示为长条状。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沿一第二方向形成于该基板10之该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包括多个第二电极40。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所述多个连接线20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一第二表面(例如上表面)上。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互为电性绝缘。相邻第一电极串列Y1-Y8互为电性绝缘。同一第一电极串列中的所有第一电极3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电极串列Y1中的所有第一电极3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第一电极串列Y2中的所有第一电极3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3-Y8中的所有第一电极3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
相邻第二电极串列X1-X5互为电性绝缘。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包括至少一电极组,该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相邻的(连续的)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该两个第二电极40的至少一者通过连接线20电性连接至与该两个第二电极40的该至少一者相邻的第二电极40。
举例来说,该第二电极串列X1包括8个第二电极40且包括四个电极组400-406,电极组400包括两个相邻的(连续的)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位于右侧的第二电极40通过连接线20电性连接至与该右侧的第二电极40相邻的第二电极40。
电极组402包括两个相邻的(连续的)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该两个第二电极40通过连接线20电性连接至与该两个第二电极40相邻的第二电极40。
电极组404包括两个相邻的(连续的)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该两个第二电极40通过连接线20电性连接至与该两个第二电极40相邻的第二电极40。
电极组406包括两个相邻的(连续的)第二电极40,该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极40在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位于左侧的第二电极40通过连接线20电性连接至与该左侧的第二电极40相邻的第二电极40。
简而言之,电极组400(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与电极组402(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为电性断接,因此需要利用连接线20(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二表面)电性连接电极组400(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与电极组402(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电极组402(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与电极组404(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为电性断接,因此需要利用连接线20(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二表面)电性连接电极组402(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与电极组404(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电极组404(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与电极组406(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为电性断接,因此需要利用连接线20(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二表面)电性连接电极组404(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与电极组406(形成于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
于现有技术中,同一第二电极串列中相邻的第二电极彼此为电性断接,因此需要连接线将相邻的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本揭示之触控电极结构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中包括至少一电极组,该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40,因此该至少一组的两个第二电极40之间不需要连接线20,因此能节省连接线20的数量。
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包括四个电极组402-406,因此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可以减少四条连接线20,进而降低所述多个连接线20占用该基板10之第二表面的空间。再者,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所包括的电极组的数量不限,只要包括至少一组即可达到减少连接线20数量的目的。
每一所述多个连接线20通过导孔(未图示)将相邻的第二电极40电性连接。导孔贯穿该基板10之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由于连接线20的数量减少,导孔的数量亦可减少,因此能降低导孔占用该基板10之第二表面的空间。
请参阅图2,图2显示根据图1之电极组400的放大图。
电极组400包括两个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分别为矩形且透过该第二电极40之间的一连接部42电性连接。由于该两个第二电极40为矩形,因此图1之触控电极结构的优点为线路布局简单。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30为驱动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40为感测电极。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30为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40为驱动电极。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感测触碰的方式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于此不多加赘述。
请参阅图3,图3显示根据本揭示另一实施例之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基板10’、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以及至少一连接线20’(图3显示多个连接线20’)。
该基板10’为二层板,更明确地说,线路及相关组件仅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两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0’。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包括多个第二电极40’。所述多个连接线20’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一第二表面上。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部分可参阅图1之相关描述,于此不多加赘述。
本实施例与图1之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40’与图1之第二电极40具有不同的形状。
请参阅图4,图4显示根据图3之电极组的放大图。
该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分别包括一第一三角部42’、一第二三角部44’以及一连接部46’。该第一三角部42’的形状与该第二三角部44’的形状相反,该连接部46’为一直线,该第一三角部42’与该第二三角部44’透过该连接部46’电性连接。图4之触控电极结构的优点为可增加触控精确度及线性度。
请参阅图5,图5显示根据本揭示又一实施例之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一基板10”、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以及至少一连接线20”(图5显示多个连接线20”)。
该基板10”为二层板,更明确地说,线路及相关组件仅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两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Y1”-Y8”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0”。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X1”-X5”包括多个第二电极40”。所述多个连接线20”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一第二表面上。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部分可参阅图1之相关描述,于此不多加赘述。
本实施例与图1之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40”与图1之第二电极40具有不同的形状。
请参阅图6,图6显示根据图5之电极组的放大图。
该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40”,该两个第二电极40”分别包括一第一三角部42”、一第二三角部44”以及一连接部46”。该第一三角部42”的形状与该第二三角部44”的形状相反,该连接部46”为一菱形,该第一三角部42”与该第二三角部44”透过该连接部46”电性连接。图6之触控电极结构的优点为可增加触控精确度及线性度。
请参阅图7,图7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电容式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该电容式触控系统包括一触控面板70以及一触碰侦测单元72。
该触控面板70包括一触控电极结构,该触控电极结构可参阅图5的相关描述,于此不多加赘述。要说明的是,该触控电极结构亦可采用图1或图3之实施例。
该触碰侦测单元72电性连接至该触控电极结构并用于侦测该触控电极结构上之一触碰信号或一悬浮信号。
本揭示之触控电极结构及电容式触控系统中,由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中的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因此该至少一组的两个第二电极之间不需要连接线,能节省连接线的数量及导孔的数量,使得该基板之第二表面可利用的空间增加。此外,本揭示提供多种第二电极的图案,能达到线路布局简单或增加触控精确度及线性度的优点。
综上所述,虽然本揭示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揭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示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其中该基板为二层板;
多个第一电极串列,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多个第二电极串列,沿一第二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以及
至少一连接线,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二表面上,
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电极组,该多个电极组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该两个第二电极在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相邻电极组之间通过该至少一连接线电性连接;
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电极组的第二电极包括:
一第一三角部;
一第二三角部;以及
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三角部的形状与该第二三角部的形状相反,该连接部为一菱形,该第一三角部与该第二三角部透过该连接部电性连接。
2.一种电容式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触控面板,包括一触控电极结构,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
一基板,其中该基板为二层板;
多个第一电极串列,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多个第二电极串列,沿一第二方向形成于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以及
至少一连接线形成于该基板之一第二表面上,
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包括至少一电极组,该至少一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电极,该两个第二电极在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上为电性连接,且相邻电极组之间通过该至少一连接线电性连接;以及
一触碰侦测单元,电性连接至该触控电极结构并用于侦测该触控电极结构上之一触碰信号或一悬浮信号;
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电极组的第二电极包括:
一第一三角部;
一第二三角部;以及
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三角部的形状与该第二三角部的形状相反,该连接部为一菱形,该第一三角部与该第二三角部透过该连接部电性连接。
CN201911241679.2A 2019-12-06 2019-12-06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Active CN112925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1679.2A CN112925452B (zh) 2019-12-06 2019-12-06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1679.2A CN112925452B (zh) 2019-12-06 2019-12-06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452A CN112925452A (zh) 2021-06-08
CN112925452B true CN112925452B (zh) 2024-12-17

Family

ID=7616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1679.2A Active CN112925452B (zh) 2019-12-06 2019-12-06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545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2537A (zh) * 2014-04-30 2015-11-04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
CN109656400A (zh) * 2017-10-10 2019-04-19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785B (zh) * 2010-03-30 2013-03-1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I537778B (zh) * 2011-04-06 2016-06-11 Sitronix Technology Corp Touch panel sensing structure
TWI470518B (zh) * 2012-07-05 2015-01-2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互容式觸控面板及觸控系統
CN103164091A (zh) * 2012-08-31 2013-06-19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电极互电容触摸屏
CN203217534U (zh) * 2013-03-15 2013-09-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和触控式显示装置
US10175836B2 (en) * 2014-05-21 2019-0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ductive sheet, touch pane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354288A (zh) * 2015-07-15 2017-01-25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I570617B (zh) * 2015-09-21 2017-02-11 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2537A (zh) * 2014-04-30 2015-11-04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
CN109656400A (zh) * 2017-10-10 2019-04-19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452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8305B2 (en) Touch sensors
TW201407436A (zh) 觸控感測結構及觸控裝置
CN104793825A (zh) 一种触控输入设备和触摸显示设备
US9231588B2 (en) Touchscreen routing flow for single layer pattern
CN103793121B (zh) 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US1001312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ingle-layer multi-point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thereof
CN104750336A (zh) 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面板
TW201439829A (zh) 觸控面板
KR101433052B1 (ko) 상호정전용량 터치감지 패널
JPWO2012096210A1 (ja) 座標入力装置
CN204143419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容式触摸板
KR102140236B1 (ko) 터치패널
US11347363B2 (en) Touch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capacitive touch system
CN108170318B (zh) 表面具有分区布置的驱动、感应传导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TW201403767A (zh) 觸控面板
CN102375577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25452B (zh)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US8576575B2 (en) Printed circuit and printed circuit of touch panel
US9246485B2 (en) Single layer sensor pattern
CN10576003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M486811U (zh) 感應層電路結構
CN203733098U (zh) 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CN103336643A (zh) 触控面板
CN104656978B (zh) 触控面板
US10740279B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motherboar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