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919694B -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9694B
CN112919694B CN202110107111.2A CN202110107111A CN112919694B CN 112919694 B CN112919694 B CN 112919694B CN 202110107111 A CN202110107111 A CN 202110107111A CN 112919694 B CN112919694 B CN 1129196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nano ceramic
membrane system
percolate
material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71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9694A (zh
Inventor
黄兴俊
韦驾
杨敏
胡君杰
余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uo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huo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huo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huo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71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9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9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9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9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9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nan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4NH3-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它包括预处理、纳米陶瓷膜系统、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物料膜系统、强化脱氨除碳处理几个步骤。本发明通过预处理去除渗滤液中大的颗粒物或漂浮物,接着采用纳米陶瓷膜系统去除渗滤液中的油及悬浮物等,然后采用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及物料膜系统除有机物和脱盐等,最后通过强化脱氨除碳处理去除水中氨氮和残余的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产水达到或优于相关标准进行排放。目的在于对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从而提高达标水质的排水量。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垃圾填埋场一般建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这给城市垃圾的清运造成极大的压力。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专家委员会推荐:当垃圾的运输距离(运到垃圾处理厂)超过20km时,为减少投资和运输成本,应建垃圾转运站,并提出今后垃圾收运设备应重点推广压缩式垃圾车及压缩式垃圾转运站。然而垃圾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这类废水具有以下特点:
1)水量波动较大。受垃圾收集、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渗滤液水量波动较大,特别是季节变化对渗滤液水量变化影响较大,一般夏天渗滤液产量较大,而冬天相对较少;
2)污染物成份复杂。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因此其水质相当复杂,污染物种类多,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3)有机物浓度高。中转站渗滤液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
由此可见,垃圾中转站成分复杂、浓度高、水质波动大,处理难度大,已成为制约垃圾渗滤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0560761.8公开一种垃圾中转站一体化处理的系统及方法,该专利技术是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混凝沉淀、第二次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反渗透膜浓缩分离,产生的淡水回用,浓缩后的浓水随转运车外运。该技术可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实现淡水资源的最大程度回收,但由于该技术在需对渗滤液进行双改性处理,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使得运行成本极高且增加大量污泥,增加了转运压力。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并提高淡水回用率,但是现有技术中每次进行渗滤液处理时都需要投加化学药剂,从而使得成本较高,且在添加化学药剂的同时又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垃圾中转站周围的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浓度高、规模小且分散、处理难度大、占地面积大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设备,该方法通过将“预处理+纳米陶瓷膜系统+高压物料分离膜+物料膜+强化脱氨除碳”工艺运用到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中,使得整个设备的集成化程度高,出水水质好,达标排放水量95%以上,解决了现有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建设周期长、占地大、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先进行预处理,调节水质并去除渗滤液中的大颗粒固体悬浮物,得到预处理渗滤液;
2)将预处理渗滤液通入纳米陶瓷膜系统处理,去除预处理渗滤液中的油以及悬浮物,得到纳米陶瓷膜透过液及纳米陶瓷膜浓缩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纳米陶瓷膜透过液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得到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
4)将步骤3)中的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通入物料膜系统,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得到物料膜透过液和物料膜浓缩液;
5)将步骤1)中的纳米陶瓷膜浓缩液,和步骤4)中的物料膜浓缩液一起进入垃圾压缩系统处理,并将得到的产物外运处理;
6)将步骤3)中得到的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步骤4)中得到的物料膜透过液混合后通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得到强化脱氨除碳产水并排放。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组合膜,即陶瓷膜+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物料膜的工艺方式,通过预处理系统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悬浮物,再通过纳米陶瓷膜系统去除油以及悬浮物等,之后再经过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经过物料膜系统后,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可以对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使得出水水质好,达到排放标准的同时,排放量大幅增加,且本工艺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组合膜进行处理后,再经过强化脱氨除碳系统,去除水中残余的有机物、氨氮等,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逸出系统,降低废水中氨和有机物的含量,使得更多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提高水的回收率。
优选的,进行强化脱氨除碳处理前,将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物料膜透过液混合液的pH值调节至7-9。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调节废水的pH值,使得废水处于弱碱环境下,在此环境下,系统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等强氧化物,将氨氮氧化为氮气逸出系统,同时使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和CO2,进而使有机污染物从废水中减少或去除,达到脱氨除碳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的强化脱氨除碳系统中还设置有紫外光催化装置,所述紫外光催化装置所发出的紫外光波长为254nm,电流密度为300-600A/m2,透过液体经过电极的流速为0.6-5m/s。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紫外光催化装置的催化电解,进一步提高强化脱氨除碳系统的氧化能力,提高最终达到排放标准的产水量。
优选的,步骤2)中所得到的纳米陶瓷膜透过液的pH值调节至5.5-6.5后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纳米陶瓷膜具有极强的亲水疏油性,接触角接近0度,且其稳定性好,抗污染能力强,经过数次试验总结得到,pH值调节至5.5-6.5之间,调节后的废水进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高压物料分离膜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植酸类的有机物,同时能够截留部分的二价盐及其他高价态离子的效果最好,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的分离效率最高。
优选的,所述纳米陶瓷膜为40-200nm的高纯度碳化硅陶瓷膜,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内设置有反冲洗系统和化学清洗系统。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反冲洗系统冲洗去除膜表面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防止膜污染;在纳米陶瓷膜长期运行后,由于废水中的硬度物质或有机物在膜表面析出形成结垢物质,此时需进行化学清洗,彻底清洗膜表面的污垢后膜性能可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用的水为高压物料分离膜或物料膜系统自身产水,反冲洗周期为30-120min;所述化学清洗所添加的药剂至少包括液碱、次氯酸钠、酸、双氧水中的一种,化学清洗的周期为7-30天。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化学清洗主要是通过加入液碱、次氯酸钠、酸、双氧水等化学药剂进行清洗,本发明中优先使用的液碱浓度为1%,次氯酸钠浓度为1000mg/L,酸浓度为2%,双氧水浓度为1%,可彻底清洗膜表面的污垢。
优选的,步骤3)中纳米陶瓷膜透过液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前,先进入芯式过滤器过滤,过滤精度为5um,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在45-90bar的压力下运行;
优选的,步骤4)中的物料膜系统采用卷式膜,截留分子量为300-2000,系统的运行压力为6-40bar。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浓缩倍数可达到5-7倍,产水回收率高达80%-85%;物料膜系统主要是对高压物料分离膜的浓缩液进行减量处理,保证最终进入压缩站的浓水减量至5%以内,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回收率至95%以上。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所采用的装置为旋转式格栅机,所述旋转式格栅机为垂直安装;经旋转式格栅机处理后的渗滤液再通入袋式过滤器过滤,得到预处理渗滤液,所述袋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um-50um。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垂直(即90°)的安装方式,以便于旋转式格栅机的良好运行,去除大颗粒固体悬浮物。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水质用的垃圾渗滤液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连接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与纳米陶瓷膜系统连接,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的进口,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的透过液出口连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连接物料膜系统,所述物料膜系统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所述物料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所述强化脱氨除碳系统的出口连接排放口。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将设备一体化设置,集成化程度高,且本发明设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电气及自动化控制,就能够实现一键启停,解决了人工操作管理的复杂问题;且本发明的设备能够对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使得达标排放水量达到95%以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组合膜,即纳米陶瓷膜+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物料膜的工艺方式,可以对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使得达标排放水量达到95%以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
2)本发明在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采用纳米陶瓷膜进行处理,纳米陶瓷膜具有极强的亲水疏油性,且其稳定性好,抗污染能力强,通过化学清洗的方式,即可以使膜的性能恢复至初始状态,可以保证长期稳定的运行,从而降低设备的后期投入成本;
3)本发明在纳米陶瓷膜处理后,调节废水的pH值,为后续废水进入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做准备,使得废水进入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后,能够被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植酸类的有机物,以及部分二价盐和其他高价态离子,从而提高废水的处理能力;
4)本发明在强化脱氨除碳处理前,进一步调节废水的pH值,使得废水处于弱碱环境下,在此环境下,系统产生自由基等强氧化物,将氨氮氧化为氮气逸出系统,同时使有机物部分发生电离或水解成为游离状态,进而使有机污染物从废水中减少或去除,达到脱氨除碳的目的,最终使得氨的去除率达到98%,COD的去除率达到90%
5)本发明在此工艺的基础上,将设备一体化设置,集成化程度高,且本发明设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电气及自动化控制,就能够实现一键启停,解决了人工操作管理的复杂问题;且本发明装置一体化设置,解决了现有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设备占地空间大,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保证了后续处理工序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专用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专用装置的平面布置简化图。
图中:1-预处理系统;2-第一中间水箱;3-纳米陶瓷膜系统;4-第二中间水箱;5-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6-第三中间水箱;7-物料膜系统;8-第四中间水箱;9-强化脱氨除碳系统;10-压缩站体;101-预处理系统进水泵;102-旋转式格栅机;301-陶瓷膜系统进水泵;302-袋式过滤器;303-循环罐;304-循环泵;305-纳米陶瓷膜组件;501-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进水泵;502-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保安过滤器;503-高压泵;504-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在线循环泵;505-高压物料分离膜组件;701-物料膜系统进水泵;702-物料膜系统保安过滤器;703-物料膜系统高压泵;704-物料膜系统在线循环泵;705-物料膜组件;901-强化脱氨除碳系统进水泵;902-反应槽组件;903-强化脱氨除碳系统在线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压物料分离膜”为碟管式物料分离膜,这些技术名词并非发明人所独创或随意取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知道这些技术名词的确切含义、结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故不需要在本发明中赘述。
实施例1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水质用的垃圾渗滤液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连接预处理系统1,所述预处理系统1与纳米陶瓷膜系统3连接,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10的进口,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的透过液出口连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的浓缩液出口连接物料膜系统7,所述物料膜系统7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所述物料膜系统7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10;所述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的出口连接排放口。
上述系统的处理工艺为:
1)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所采用的装置为旋转式格栅机,所述旋转式格栅机为垂直(即90°)安装;经旋转式格栅机处理后的渗滤液再通入袋式过滤器过滤(此处为优选方式),所述袋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um-50um,调节水质并去除渗滤液中的大颗粒固体悬浮物,得到预处理渗滤液;
2)将预处理渗滤液通入纳米陶瓷膜系统处理,所述纳米陶瓷膜为40-200nm的高纯度碳化硅陶瓷膜,本发明中优选采用40nm的高纯度碳化硅陶瓷膜,去除预处理渗滤液中的油以及悬浮物,得到纳米陶瓷膜透过液及纳米陶瓷膜浓缩液;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内设置有反冲洗系统和化学清洗系统,所述反冲洗系统采用的水为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或物料膜系统自身产水(透过液),反冲洗周期为30-120min,本发明中优选冲洗周期为60min;所述化学清洗所添加的药剂至少包括液碱、次氯酸钠、酸、双氧水中的一种,本申请中优先使用的液碱浓度为1%,次氯酸钠浓度为1000mg/L,酸浓度为2%,双氧水浓度为1%,可彻底清洗膜表面的污垢,化学清洗的周期为7-30天,本发明中优选化学清洗周期为20天,膜性能可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纳米陶瓷膜透过液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优选的,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在45-90bar的压力下运行,在此压力下,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及部分的钙、镁、硫酸根被高压物料分离膜膜截留在浓缩液中,浓缩液进入物料膜系统进一步减量处理。高压物料分离膜膜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得到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作为更优选的方式,经过数次试验总结得到,纳米陶瓷膜透过液的pH值调节至5.5-6.5后,加入阻垢剂,再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的发挥高压物料分离膜的效果,高压物料分离膜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植酸类有机物,同时可以截留部分的二价盐及其他高价态离子;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调节完成pH值后,先进入芯式过滤器过滤,过滤精度为5um,最终再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浓缩分离,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同时去除部分的无机离子,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浓缩倍数可达到5-7倍,产水回收率高达80%-85%。
4)将步骤3)中的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通入物料膜系统,进一步浓缩处理,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物料膜系统采用卷式膜,截留分子量为300-2000之间,界于超滤膜与纳滤膜之间,可对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截留,系统的运行压力为6-40bar,得到物料膜透过液和物料膜浓缩液。物料膜系统主要是对高压物料分离膜的浓缩液进行减量处理,保证最终进入压缩站的浓水减量至5%以内,即提高系统整体回收率至95%以上。
5)将步骤1)中的纳米陶瓷膜浓缩液,和步骤4)中的物料膜浓缩液一起进入垃圾压缩系统处理,并将得到的产物外运处理;
6)将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物料膜透过液一起混合后通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得到强化脱氨除碳产水并排放。
优选的,为了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进行强化脱氨除碳处理前,将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物料膜透过液混合液的pH值调节至7-9,在该弱碱性环境下,系统产生大量自由基等强氧化性物质,将氨氮氧化为氮气逸出系统,同时使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或CO2,进而使有机污染物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非均相)或间接电化学转化(均相),进而从废水中减少或去除,达到脱氨除碳的目的。
更优选的,所述的强化脱氨除碳系统中还设置有紫外光催化装置,所述紫外光催化装置所发出的紫外光波长为254nm,电流密度为300-600A/m2,透过液体经过电极的流速为0.6-5m/s。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纳米陶瓷膜为复合氧化铝陶瓷膜,复合氧化铝陶瓷膜的过滤性能较碳化硅陶瓷膜的过滤性能差,但复合氧化铝陶瓷膜的投资成本更低,经济性更加明显。对于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复合氧化铝陶瓷膜对油、悬浮物的截留效果完全可达到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的进水条件,能保证高压物料分离膜及后续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工艺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中没有采用纳米陶瓷膜,其他工艺步骤、方法均相同。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工艺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中没有采用物料膜,其他工艺步骤、方法均相同。
下表为统计了各实施例与对比例中,达标排放水的产量,以及对于氨氮和碳的去除率。
以成都某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为例,本申请人取试验样品回企业厂区试验,该垃圾中转站渗滤液COD为53700mg/l,氨氮含量为368mg/l,pH为6.8,总固体悬浮物含量为13500mg/l
Figure BDA0002917950070000121
从表可知,本发明最终出水水质已达倒《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水污染排放限值A级规定。
本发明中的系统设备,如图2、图3所示,包括调节水质用的垃圾渗滤液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连接预处理系统1,预处理系统1中所使用的设备为旋转式格栅机102,通过预处理系统进水泵将垃圾渗滤液泵入到旋转式格栅机102中,能有效去除渗滤液中大颗粒固体悬浮物。
待预处理完成后,液体进入到第一中间水箱2中,再进入纳米陶瓷膜系统3;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中连接有陶瓷膜系统进水泵301、袋式过滤器302、循环罐303、循环泵304、纳米陶瓷膜组件305,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中设有加药装置,加入的药剂为酸碱调节剂,用于调节液体的pH值,纳米陶瓷膜组件305设置有反冲洗和化学清洗装置。
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10的进口,将其处理后外运。
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的透过液出口连接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5,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5中连接有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进水泵501、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保安过滤器502、高压泵503、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在线循环泵504、高压物料分离膜组件505。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组件505可以设置为一段循环也可以设置二段或三段循环,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可以设置为一级膜系统,也可以设置为两级膜系统,可灵活的调节膜组件的运行方式,便于适应不同浓度的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保证出水水质满足后续强化脱氨除碳系统的进水要求。
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5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所述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中连接有强化脱氨除碳系统进水泵901、强化脱氨除碳系统在线循环泵903、反应槽组件902,反应槽组件902设置有气水联合清洗装置和催化装置。
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系统5的浓缩液出口连接物料膜系统7,所述物料膜系统7中,连接有物料膜系统进水泵701、物料膜系统保安过滤器702、物料膜系统高压泵703、物料膜系统在线循环泵704、物料膜组件705。物料膜组件705可以设置为一段循环也可以设置二段或三段循环,物料膜系统5可以设置为一级膜系统,也可以设置为两级膜系统,可灵活的调节膜组件运行方式,便于适应不同浓度的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保证出水水质满足后续强化脱氨除碳系统的进水要求。
所述物料膜系统7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所述物料膜系统7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10,将其处理后外运;所述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的出口连接排放口,使得达标排放水量达到95%以上。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先进行预处理,调节水质并去除渗滤液中的大颗粒固体悬浮物,得到预处理渗滤液;
2)将预处理渗滤液通入纳米陶瓷膜系统处理,去除预处理渗滤液中的油以及悬浮物,得到纳米陶瓷膜透过液及纳米陶瓷膜浓缩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纳米陶瓷膜透过液的pH值调节至5.5-6.5后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得到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
4)将步骤3)中的高压物料分离膜浓缩液通入物料膜系统,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得到物料膜透过液和物料膜浓缩液;
5)将步骤1)中的纳米陶瓷膜浓缩液,和步骤4)中的物料膜浓缩液一起进入垃圾压缩系统处理,并将得到的产物外运处理;
6)将步骤3)中得到的高压物料分离膜透过液,和步骤4)中得到的物料膜透过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值调节至7-9,通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得到强化脱氨除碳产水并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化脱氨除碳系统中还设置有紫外光催化装置,所述紫外光催化装置所发出的紫外光波长为254nm,电流密度为300-600A/m2,透过液体经过电极的流速为0.6-5m/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陶瓷膜为40-200nm的高纯度碳化硅陶瓷膜,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内设置有反冲洗系统和化学清洗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用水为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或物料膜系统的透过液,反冲洗周期为30-120min;所述化学清洗所添加的药剂至少包括液碱、次氯酸钠、酸、双氧水中的一种,化学清洗的周期为7-3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陶瓷膜透过液通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前,先进入芯式过滤器过滤,过滤精度为5μ m,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在45-90bar的压力下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物料膜系统采用卷式膜,截留分子量为300-2000,系统的运行压力为6-40bar。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所采用的装置为旋转式格栅机,所述旋转式格栅机为垂直安装;经旋转式格栅机处理后的渗滤液再通入袋式过滤器过滤,得到预处理渗滤液,所述袋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μ m-50μ m。
8.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水质用的垃圾渗滤液的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连接预处理系统(1),所述预处理系统(1)与纳米陶瓷膜系统(3)连接,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10)的进口,所述纳米陶瓷膜系统(3)的透过液出口连接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所述高压物料分离膜膜系统(5)的浓缩液出口连接物料膜系统(7),所述物料膜系统(7)的透过液出口连接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所述物料膜系统(7)的浓缩液出口连接压缩站体(10);所述强化脱氨除碳系统(9)的出口连接排放口。
CN202110107111.2A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919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7111.2A CN112919694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7111.2A CN112919694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9694A CN112919694A (zh) 2021-06-08
CN112919694B true CN112919694B (zh) 2022-03-11

Family

ID=7616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7111.2A Active CN112919694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96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903507A0 (en) * 2003-07-08 2003-07-24 U. S. Filter Wastewater Group, Inc. Membrane post-treatment
CN103626314B (zh) * 2013-11-06 2016-04-13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缩液处理工艺及专用装置
CN203938543U (zh) * 2014-07-10 2014-11-12 北京博力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成套装置
CN204058193U (zh) * 2014-08-28 2014-12-31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4496103A (zh) * 2014-12-23 2015-04-08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方法
CN107487882B (zh) * 2017-10-11 2023-04-18 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沼液浓缩系统及方法
CN107961589B (zh) * 2017-10-28 2020-08-04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三化处理方法
CN110510794A (zh) * 2019-09-10 2019-11-29 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9694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5112C (zh) 基于膜集成技术处理造纸废水及回用的工艺方法
CN101239769B (zh) 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
CN102452760B (zh) 一种油田采出水回用的处理方法
CN105439341B (zh) 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540967A (zh) 一种有机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4108813B (zh) 炼化污水脱盐一体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1544448A (zh) 一种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和电厂锅炉给水的方法
CN112607926A (zh) 一种硝酸钠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9437475A (zh) 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及高盐废水处理系统
CN103663849A (zh) 一种集成膜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组合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方法
CN101643298A (zh) 一种含膜过滤单元的有机废水处理工艺
CN105271590A (zh) 一种气田含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2865053U (zh) 一种循环水排污水和反渗透浓水的处理装备
CN108328836B (zh) 一种基于高含盐废水减量化过程的进水控制系统
JP2011523890A (ja) 廃水、特に光電池の製造方法由来の廃水処理装置
CN111470731B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2919694B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集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1317719Y (zh) 造纸废水再生一体化组合装置
CN203200109U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的处理系统
CN111087122A (zh) 一种催化烟气脱硫脱硝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772814A (zh) 复合预处理并联合超滤反渗透的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133087A (zh) 一种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
CN108751573B (zh) 一种印染废水bame处理与回用方法
CN211813866U (zh)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11087121B (zh) 一种催化烟气脱硫脱硝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1, floor 1, building 2, No. 33 and 35, Huatai Road,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shuo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 / F, building 7, phase V, Greenland Yunxi 468, Ji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SHU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