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0613B -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90613B CN112890613B CN202110022910.XA CN202110022910A CN112890613B CN 112890613 B CN112890613 B CN 112890613B CN 202110022910 A CN202110022910 A CN 202110022910A CN 112890613 B CN112890613 B CN 1128906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section
- hole
- air
- outlet pipe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用于安装在蒸制烹饪设备的内胆背板的排气口上,包括具有与上述排气口连通的进气口的进气管段、具有冷凝水出口的冷凝管段以及具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的出气管段,并且,上述进气管段的第一通气口、冷凝管段的第二通气口以及出气管段的第三通气口分别相流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对由进气管段进入的高温外排蒸汽在该冷凝管段中发生冷凝,从而能减少外排的蒸汽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制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背景技术
蒸箱是一种利用高温蒸汽对食物进行烹饪的电器设备,为保证蒸箱内胆内的压力不至于过大,蒸箱的内胆上一般开设有排汽口,内胆中的多余高温蒸汽通过该排汽排入位于内胆上方的排气通道中,再通过该排气通道外排。蒸箱的排气通道的出汽口一般设置在蒸箱的前部或者上部,若外排蒸汽量过大,则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专利号为ZL201720272554.6(授权公告号为CN2071011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蒸箱,其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箱体、启闭所述开口部的箱门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胆,所述箱体上部还设有与所述内胆相通的排气通道和用于向所述排气通道鼓风的风机,所述排气通道靠近开口部的一侧设有不同朝向的蒸汽排气口和风幕排气口,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活动风门,所述箱门与所述活动风门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箱门的开闭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动风门动作,以使所述排气通道选择蒸汽排气口和风幕排气口其中一个进行排气。上述专利中虽然通过改变蒸汽的排气方向能减少用户被蒸汽烫伤的风险,但是外排蒸汽量还是没有改变,外排的蒸汽量还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减少外排蒸汽量的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自适应调节外排蒸汽量的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泄压功能的用于烹饪设备的排气管。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排气管的蒸箱。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用于安装在蒸制烹饪设备的内胆背板的排气口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与上述排气口连通的进气口的进气管段、具有冷凝水出口的冷凝管段以及具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的出气管段,并且,上述进气管段的第一通气口、冷凝管段的第二通气口以及出气管段的第三通气口分别相流体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凝管段位于上述进气管段之下而上述出气管段位于上述进气管段之上,并且,上述进气管段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朝下延伸,一方面利于将高温蒸汽导入冷凝管段中,另一方面利用进气管段中形成的冷凝水汇流至冷凝管段中,上述冷凝管段朝下延伸且其中心轴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夹角,避免进入冷凝管段的蒸汽向上逃逸,而上述出气管段竖直朝上延伸,从而加速对进入出气管段中的蒸汽的排汽速度,并且,上述进气口位于上述进气管段的上端而第一通气口位于该进气管段的下端,上述冷凝水出口位于上述冷凝管段的下端而第二通气口位于该冷凝管段的上端,上述出气口位于上述出气管段的上端而第三通气口位于该出气管段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冷凝管段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轴向延伸的散热凸筋。从而能增大冷凝管段的外表面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冷凝管段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段的出气口端的管径由下至上缩口。从而能使出气管段的出气口端中的蒸汽的气压变大,进而加快排汽速度。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段中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出气管段启闭的出气控制组件,并且,当上述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出气控制组件控制该出气管段关闭,而当上述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小时,上述出气控制组件控制该出气管段开启。这样当进入进气管段的高温蒸汽较多时,上述出气管段关闭,迫使蒸汽进入冷凝管段被冷凝,减少外排的蒸汽量,当进入进气管段的高温蒸汽较少时,出气管段开启,少量蒸汽通过出气管段外排,实现根据进气管段中蒸汽量多少的自适应调节。
进一步,所述出气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在上述出气管段的固定控制件和位于该固定控制件下方并能相对于该固定控制件上下移动的活动控制件,并且,当上述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活动控制件相对于固定控制件朝上移动并与该固定控制件相接触,上述出气管段关闭,当上述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小时,上述固定控制件与活动控制件相分离,上述出气管段开启。这样出气控制组件中通过活动控制件相对于固定控制件的上下移动即能实现对出气管段启闭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固定控制件和活动控制件分别横隔在上述出气管段中,并且,上述固定控制件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堵件,而活动控制件具有与上述第一堵件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和与上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堵件,当上述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活动控制件与固定控制件上下重合,并且,上述第二堵件插入第一通孔中,而第一堵件插入第二通孔中,上述出气管段关闭。当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大时,活动控制件下方受到的压力较大而使其相对于固定控制件上移,当固定控制件与活动控制件重合时,第二堵件插入第一通孔中,而第一堵件插入第二通孔,固定控制件和活动控制件隔断出气管段,出气管段被关闭;当进气管段中的蒸汽量较少时,活动控制件下方受到的压力减小,活动控制件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控制件下移,第二堵件脱离第一通孔,同时第一堵件脱离第二通孔,进入出气管段中的蒸汽能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通孔进入出气控制组件的上方,进而进入出气管段的出气口端而外排。
进一步,所述第一堵件的上端嵌装在固定控制件的第三通孔中而下端外露于第三通孔的下方并与上述第二通孔相匹配,出气管段关闭状态下且出气管段中的气压值超过设定值时,该第一堵件能分别相对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朝上移动且始终未完全脱离该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从而在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分别形成泄压缝隙。这样当出气管段关闭,而进入进气管段中的蒸汽无法全部通过冷凝管段外排时,在高压的作用下第一堵件上移而在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形成泄压缝隙,少量蒸汽通过该泄压缝隙外排,实现泄压功能。
进一步,所述固定控制件为横向固定在出气管段中的分隔壁,上述第三通孔为开设在该分隔壁中心处的孔径由上至下递减的锥形孔,上述第一堵件的下端呈锥形并与该第三通孔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使第一堵件能被稳固的嵌装在该第三通孔中,当压力超过限定值时第一堵件才会朝上移动而在第三通孔中形成上述泄压缝隙,上述第一通孔为开设在上述分隔壁上的竖向孔并以上述第三通孔为中心沿周向均布,从而能保证出气管段打开状态下,蒸汽从固定控制件通过的速度,保证出气管段的排气速度。
进一步,所述固定控制件的上表面沿周向朝其中心处由上至下凹陷,而上述出气管段的第三通气口与上述冷凝管段的第二通气口上下相对。这样蒸汽在出气管段流动过程中冷凝形成的冷凝水能被收集在固定控制件的上表面中,接着通过第一通孔滴落,并由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流入冷凝管段,最后通过冷凝管段的冷凝水出口外排,避免冷凝水残留在排气管中。
进一步,所述活动控制件为横向嵌装在出气管段中的分隔板,上述第二通孔为开设在该分隔板中心处的孔径由上至下递增的锥形孔,上述第二堵件为竖向凸设在该分隔板的上表面上的凸柱,该凸柱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口,且该第二堵件以上述第二通孔为中心沿周向均布并与上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将第二堵件设计成凸柱,一方面能实现第二堵件对对应的第一通孔的封堵,另一方面活动控制件下方的气体进入各凸柱中,从而通过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大对活动控制件的压强,从而增强活动控制件对气压的反馈,使得活动控制件能更好地在气压的作用下上移,同时也能使出气管段关闭状态下,出气控制组件能更好地保持对出气管段的隔断状态。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段的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栅板。通过进气栅板能对进入出气管段的蒸汽进行导流,使得蒸汽在进气栅板的作用下发生初步冷凝。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段、冷凝管段以及出气管段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段,该连接管段具有分别与上述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以及第三通气口重合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使得排气管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稳固,同时也能使各管段之间的气液流动更加顺畅:进气管段中的蒸汽流入冷凝管段和出气管段中,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中的冷凝水流入冷凝管段中。
为进一步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排气管的蒸制烹饪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排气管中具有进气管段、冷凝管段以及出气管段,这样由进气管段进入的高温外排蒸汽能在该冷凝管段中发生冷凝,并且,由于蒸汽在冷凝管段发生冷凝而使进气管段与冷凝管段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能进一步促进进气管段中的蒸汽进入冷凝管段中,继而能有效减少外排的蒸汽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箱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气管段关闭状态下排气管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气管段开启状态下排气管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气管段泄压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蒸箱,包括内胆1,该内胆1背板上开设有排气口11,该排气口11上安装有排气管2。该排气管2包括与上述排气口11连通的进气口211的进气管段21、具有冷凝水出口222的冷凝管段22以及具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232的出气管段23,并且,上述进气管段21的第一通气口212、冷凝管段22的第二通气口221以及出气管段23的第三通气口231分别相流体连通。这样由进气管段21进入的高温外排蒸汽能在该冷凝管段22中发生冷凝,并且,由于蒸汽在冷凝管段22发生冷凝而在进气管段21与冷凝管段22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能进一步促进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进入冷凝管段22中,继而能减少外排的蒸汽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段21的进气口211上设置有进气栅板4,通过进气栅板4能对进入出气管段23的蒸汽进行导流,使得蒸汽在进气栅板4的作用下发生初步冷凝。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凝管段22位于上述进气管段21之下而上述出气管段23位于上述进气管段21之上,并且,上述进气管段21相对于水平方向由前至后倾斜朝下延伸,一方面利于将高温蒸汽导入冷凝管段22中,另一方面利用进气管段21中形成的冷凝水汇流至冷凝管段22中。上述冷凝管段22由前至后朝下延伸且其中心轴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夹角(本实施例中约为45度),从而避免进入冷凝管段22的蒸汽向上逃逸。而上述出气管段23竖直朝上延伸,从而加速对进入出气管段23中的蒸汽的排汽速度,并且,上述进气口211位于上述进气管段21的上端而第一通气口212位于该进气管段21的下端,上述冷凝水出口222位于上述冷凝管段22的下端而第二通气口221位于该冷凝管段22的上端,上述出气口232位于上述出气管段23的上端而第三通气口231位于该出气管段23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段21、冷凝管段22以及出气管段23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段24,该连接管段24具有分别与上述第一通气口212、第二通气口221以及第三通气口231重合的第一连接口241、第二连接口242以及第三连接口243。使得排气管2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稳固,同时也能使各管段之间的气液流动更加顺畅: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流入冷凝管段22和出气管段23中,进气管段21和出气管段23中的冷凝水流入冷凝管段22中。上述冷凝管段22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轴向延伸的散热凸筋220,从而能增大冷凝管段22的外表面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冷凝管段22对蒸汽的冷凝效果。上述出气管段23的出气口232端的管径由下至上缩口,从而能使出气管段23的出气口232端中的蒸汽的气压变大,进而加快排汽速度,无需利用排气风机产生产生的吸力驱动出气管段23出气口232端的气体外排。
进一步,上述出气管段23中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出气管段23启闭的出气控制组件3,并且,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出气控制组件3控制该出气管段23关闭,而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小时,上述出气控制组件3控制该出气管段23开启。这样当进入进气管段21的高温蒸汽较多时,上述出气管段23关闭,迫使蒸汽进入冷凝管段22被冷凝,减少外排的蒸汽量,当进入进气管段21的高温蒸汽较少时,出气管段23开启,少量蒸汽通过出气管段23外排,实现根据进气管段21中蒸汽量多少的自适应调节。
本实施例中,上述出气控制组件3包括固定在上述出气管段23的固定控制件31和位于该固定控制件31下方并能相对于该固定控制件31上下移动的活动控制件32,并且,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活动控制件32相对于固定控制件31朝上移动并与该固定控制件31相接触,上述出气管段23关闭,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小时,上述固定控制件31与活动控制件32相分离,上述出气管段23开启。这样出气控制组件3中通过活动控制件32相对于固定控制件31的上下移动即能实现对出气管段23启闭的控制。
进一步,固定控制件31和活动控制件32分别横隔在上述出气管段23中,并且,上述固定控制件31具有第一通孔311和第一堵件312,而活动控制件32具有与上述第一堵件312相匹配的第二通孔321和与上述第一通孔311相匹配的第二堵件322,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活动控制件32与固定控制件31上下重合,并且,上述第二堵件322插入第一通孔311中,而第一堵件312插入第二通孔321中,上述出气管段23关闭。当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活动控制件32下方受到的压力较大而使其相对于固定控制件31上移,当固定控制件31与活动控制件32重合时,第二堵件322插入第一通孔311中,而第一堵件312插入第二通孔321,固定控制件31和活动控制件32隔断出气管段23,出气管段23被关闭,如图5所示;当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少时,活动控制件32下方受到的压力减小,活动控制件32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控制件31下移,第二堵件322脱离第一通孔311,同时第一堵件312脱离第二通孔321,进入出气管段23中的蒸汽能依次通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一通孔311进入出气控制组件3的上方,进而进入出气管段23的出气口232端而外排,如图4所示。优选地,上述第一堵件312的上端嵌装在固定控制件31的第三通孔313中而下端外露于第三通孔313的下方并与上述第二通孔321相匹配,出气管段23关闭状态下且出气管段23中的气压值超过设定值时,该第一堵件312能分别相对于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13朝上移动且始终未完全脱离该第一通孔311和第三通孔313,从而在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13中分别形成泄压缝隙(未示出),如图6所示。这样当出气管段23关闭,而进入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无法全部通过冷凝管段22外排时,在高压的作用下第一堵件312上移而在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13中形成泄压缝隙,少量蒸汽通过该泄压缝隙外排,实现泄压功能。
具体地,上述固定控制件31为横向固定在出气管段23中的分隔壁,上述第三通孔313为开设在该分隔壁中心处的孔径由上至下递减的锥形孔,上述第一堵件312的下端呈锥形并与该第三通孔313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第一堵件312能被稳固的嵌装在该第三通孔313中,当压力超过限定值时第一堵件312才会朝上移动而在第三通孔313中形成上述泄压缝隙,上述第一通孔311为开设在上述分隔壁上的竖向孔并以上述第三通孔313为中心沿周向均布,从而能保证出气管段23打开状态下,蒸汽从固定控制件31通过的速度,保证出气管段23的排气速度。优选地,固定控制件31的上表面沿周向朝其中心处由上至下凹陷,而上述出气管段23的第三通气口231与上述冷凝管段22的第二通气口221上下相对。这样蒸汽在出气管段23流动过程中冷凝形成的冷凝水能被收集在固定控制件31的上表面中,接着通过第一通孔311滴落,并由第一通气口212和第二通气口221流入冷凝管段22,最后通过冷凝管段22的冷凝水出口222外排(例如排入冷凝水盒中),避免冷凝水残留在排气管2中。上述活动控制件32为横向嵌装在出气管段23中的分隔板,上述第二通孔321为开设在该分隔板中心处的孔径由上至下递增的锥形孔,上述第二堵件322为竖向凸设在该分隔板的上表面上的凸柱,该凸柱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口,且该第二堵件322以上述第二通孔321为中心沿周向均布并与上述第一通孔311一一对应。将第二堵件322设计成凸柱,一方面能实现第二堵件322对对应的第一通孔311的封堵,另一方面活动控制件32下方的气体进入各凸柱中,从而通过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大对活动控制件32的压强,从而增强活动控制件32对气压的反馈,使得活动控制件32能更好地在气压的作用下上移,同时也能使出气管段23关闭状态下,出气控制组件3能更好地保持对出气管段23的隔断状态。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堵件312和活动控制件32均为轻型材料。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用于安装在蒸制烹饪设备的内胆(1)背板的排气口(1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与上述排气口(11)连通的进气口(211)的进气管段(21)、具有冷凝水出口(222)的冷凝管段(22)以及具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232)的出气管段(23),并且,上述进气管段(21)的第一通气口(212)、冷凝管段(22)的第二通气口(221)以及出气管段(23)的第三通气口(231)分别相流体连通,
所述冷凝管段(22)位于上述进气管段(21)之下而上述出气管段(23)位于上述进气管段(21)之上,并且,上述进气管段(2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朝下延伸,上述冷凝管段(22)朝下延伸且其中心轴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夹角,而上述出气管段(23)竖直朝上延伸,并且,上述进气口(211)位于上述进气管段(21)的上端而第一通气口(212)位于该进气管段(21)的下端,上述冷凝水出口(222)位于上述冷凝管段(22)的下端而第二通气口(221)位于该冷凝管段(22)的上端,上述出气口(232)位于上述出气管段(23)的上端而第三通气口(231)位于该出气管段(23)的下端,所述出气管段(23)的出气口(232)端的管径由下至上缩口,
所述出气管段(23)中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出气管段(23)启闭的出气控制组件(3),并且,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出气控制组件(3)控制该出气管段(23)关闭,而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小时,上述出气控制组件(3)控制该出气管段(23)开启,
所述出气控制组件(3)包括固定在上述出气管段(23)的固定控制件(31)和位于该固定控制件(31)下方并能相对于该固定控制件(31)上下移动的活动控制件(32),并且,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活动控制件(32)相对于固定控制件(31)朝上移动并与该固定控制件(31)相接触,上述出气管段(23)关闭,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小时,上述固定控制件(31)与活动控制件(32)相分离,上述出气管段(23)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段(22)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轴向延伸的散热凸筋(2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控制件(31)和活动控制件(32)分别横隔在上述出气管段(23)中,并且,上述固定控制件(31)具有第一通孔(311)和第一堵件(312),而活动控制件(32)具有与上述第一堵件(312)相匹配的第二通孔(321)和与上述第一通孔(311)相匹配的第二堵件(322),当上述进气管段(21)中的蒸汽量较大时,上述活动控制件(32)与固定控制件(31)上下重合,并且,上述第二堵件(322)插入第一通孔(311)中,而第一堵件(312)插入第二通孔(321)中,上述出气管段(23)关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件(312)的上端嵌装在固定控制件(31)的第三通孔(313)中而下端外露于第三通孔(313)的下方并与上述第二通孔(321)相匹配,出气管段(23)关闭状态下且出气管段(23)中的气压值超过设定值时,该第一堵件(312)能分别相对于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13)朝上移动且始终未完全脱离该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13),从而在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13)中分别形成泄压缝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控制件(31)为横向固定在出气管段(23)中的分隔壁,上述第三通孔(313)为开设在该分隔壁中心处的孔径由上至下递减的锥形孔,上述第一堵件(312)的下端呈锥形并与该第三通孔(313)的形状相匹配,上述第一通孔(311)为开设在上述分隔壁上的竖向孔并以上述第三通孔(313)为中心沿周向均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控制件(31)的上表面沿周向朝其中心处由上至下凹陷。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控制件(32)为横向嵌装在出气管段(23)中的分隔板,上述第二通孔(321)为开设在该分隔板中心处的孔径由上至下递增的锥形孔,上述第二堵件(322)为竖向凸设在该分隔板的上表面上的凸柱,该凸柱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口,且该第二堵件(322)以上述第二通孔(321)为中心沿周向均布并与上述第一通孔(311)一一对应。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段(21)的进气口(211)上设置有进气栅板(4)。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段(21)、冷凝管段(22)以及出气管段(23)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段(24),该连接管段(24)具有分别与上述第一通气口(212)、第二通气口(221)以及第三通气口(231)重合的第一连接口(241)、第二连接口(242)以及第三连接口(243)。
10.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的蒸制烹饪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2910.XA CN112890613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2910.XA CN112890613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90613A CN112890613A (zh) | 2021-06-04 |
CN112890613B true CN112890613B (zh) | 2022-04-19 |
Family
ID=76112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22910.XA Active CN112890613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906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11717B (zh) * | 2022-07-25 | 2024-08-30 |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蒸烤箱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52634A (zh) * | 2016-05-30 | 2016-08-1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烹饪装置 |
CN207101111U (zh) * | 2017-03-20 | 2018-03-16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蒸箱 |
CN207506433U (zh) * | 2017-06-19 | 2018-06-19 | 江炽连 | 一种厨房设备的蒸汽安全节能装置 |
CN110200484A (zh) * | 2018-08-23 | 2019-09-06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泄压结构及应用其的电蒸箱 |
CN110811303A (zh) * | 2019-10-24 | 2020-02-21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蒸制挡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
KR102100392B1 (ko) * | 2018-12-10 | 2020-04-13 | (주)쿠첸 | 조리 장치 |
CN211753150U (zh) * | 2019-11-28 | 2020-10-27 | 常州碳酸钙有限公司 | 水蒸气处理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355047U (zh) * | 2019-09-19 | 2020-08-2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其烹饪设备 |
CN111685608B (zh) * | 2020-05-09 | 2022-10-21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排气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
-
2021
- 2021-01-08 CN CN202110022910.XA patent/CN1128906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52634A (zh) * | 2016-05-30 | 2016-08-1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烹饪装置 |
CN207101111U (zh) * | 2017-03-20 | 2018-03-16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蒸箱 |
CN207506433U (zh) * | 2017-06-19 | 2018-06-19 | 江炽连 | 一种厨房设备的蒸汽安全节能装置 |
CN110200484A (zh) * | 2018-08-23 | 2019-09-06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泄压结构及应用其的电蒸箱 |
KR102100392B1 (ko) * | 2018-12-10 | 2020-04-13 | (주)쿠첸 | 조리 장치 |
CN110811303A (zh) * | 2019-10-24 | 2020-02-21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蒸制挡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
CN211753150U (zh) * | 2019-11-28 | 2020-10-27 | 常州碳酸钙有限公司 | 水蒸气处理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90613A (zh) | 2021-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90613B (zh) |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管及具有该排气管的蒸箱 | |
CN112168003B (zh) |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箱 | |
KR101982695B1 (ko) | 조리 기구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
CN112075853A (zh) |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箱 | |
CN110604477B (zh) | 一种蒸汽排出结构 | |
CN110074659A (zh) | 一种并联式蒸箱 | |
CN107581916B (zh) | 蒸汽阀及具有其的食物加热装置 | |
CN215305113U (zh) | 一种蒸汽阀及蒸煮设备盖体及蒸煮设备 | |
CN216020569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113876214B (zh) | 一种内胆排气结构及烹饪装置 | |
CN110432781B (zh) | 一种多蒸室烹饪器皿及带有该器皿的蒸箱 | |
CN210300706U (zh) |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609014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01361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629338U (zh) | 一种防溢烹饪器具 | |
CN106052056A (zh) | 水箱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 |
CN209153098U (zh) | 一种具有双内胆的家用电器 | |
CN215502458U (zh) |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烹饪设备 | |
CN115349749B (zh) | 一种蒸制内胆结构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 |
CN113892831B (zh) | 一种内胆排气结构及烹饪装置 | |
CN112754271A (zh) | 一种蒸制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蒸箱 | |
CN218074470U (zh) |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鼓风结构及蒸烤一体机 | |
CN206809150U (zh) | 电烹饪器具 | |
CN215533577U (zh) | 一种蒸制烹饪排气结构及烹饪设备和集成灶 | |
KR19980026618U (ko) | 전기보온밥솥의 증기배출 콘트롤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