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882324A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2324A
CN112882324A CN201911205579.4A CN201911205579A CN112882324A CN 112882324 A CN112882324 A CN 112882324A CN 201911205579 A CN201911205579 A CN 201911205579A CN 112882324 A CN112882324 A CN 112882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chord
reflective
pythagorean
hook str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55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国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55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2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2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镜头,具有镜头模块及影像感测组件,更包括:第一反射组件,该第一反射组件设置于该镜头模块与该影像感测组件之间,该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勾股反射面、第二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一弦长面,且第一反射组件沿着平行于第一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影像手震补正,以及第一反射组件沿着垂直于第一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焦距调整。该摄像镜头可有效缩减其长度。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摄像镜头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摄像镜头500包括基座(未图示)、棱镜模块501、透镜模块502、以及成像模块503。其中棱镜模块501用于将Z方向入射的光线反射到X方向,透镜模块502接收从棱镜模块501出射的光线,从透镜模块502出射的光线在成像模块503上形成影像。
这种摄像镜头500的缺陷在于,在透镜模块502的透镜单元的有效焦距逐渐加大的情况下,成像模块有逐渐远离透镜模块502的趋势,导致摄像镜头500的长度太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的长度较长的缺陷,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可有效减小其长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摄像镜头,具有镜头模块及影像感测组件,更包括:
第一反射组件,该第一反射组件设置于该镜头模块与该影像感测组件之间,该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勾股反射面、第二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一弦长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该第一反射组件沿着平行于该第一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影像手震补正,以及该第一反射组件沿着垂直于该第一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焦距调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该第一反射组件是直角棱镜。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该第一反射组件的该第一勾股反射面是反射镜且该第二勾股反射面是反射镜,来自物侧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镜头模块、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一勾股反射面、该第二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更包括第二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组件与该影像感测组件之间,其具有第二弦长面,并藉由该第二弦长面将来自该第一反射组件之光线反射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该第二反射组件系直角棱镜或该第二反射组件的该第二弦长面是反射镜,来自物侧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镜头模块、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一勾股反射面、该第二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二弦长面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更包括第二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组件与该镜头模块之间,其具有第三勾股反射面、第四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二弦长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更包括第二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组件与该镜头模块之间,其具有第三勾股反射面、第四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二弦长面,且该第二反射组件沿着平行于该第二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影像手震补正,以及该第二反射组件沿着垂直于该第二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焦距调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该第三勾股反射面与该第一勾股反射面互为平行设置,该第四勾股反射面与该第二勾股反射面互为平行设置,该第二弦长面与该第一弦长面互为平行设置,来自物侧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镜头模块、该第三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一勾股反射面、该第二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该第四勾股反射面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更包括第三反射组件,设置于物侧与该镜头模块之间,来自物侧的光线先经由该第三反射组件再至该镜头模块。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摄像镜头,更包括第三反射组件,设置于物侧与镜头模块之间。
实施本发明的摄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有效减小其长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反射组件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反射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光路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摄像镜头的反射组件在X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2D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摄像镜头的反射组件在Y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光路示意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一反射组件在X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3D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一反射组件在Y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光路示意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二反射组件在X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4D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二反射组件在Y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4E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二反射组件绕着Z轴转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4F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一反射组件X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4G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摄像镜头的第一反射组件Y]轴上移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A所示,在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反射组件10,该反射组件10具有两个互为垂直的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光线进出的弦长面13。如图1A所示,当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正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反射组件10亦可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左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负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往复移动反射组件10,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平行于弦长面13轴方向的手震影像。
如图1B所示,当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负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反射组件10亦可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上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正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移动反射组件10,可达到调整焦距值的功效。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中,摄像镜头100包括第一反射组件10、镜头模块20以及影像感测组件30;当光线通过镜头模块20后,将自长弦面13进入到第一反射组件10内,并依序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以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之后再由长弦面13离开第一反射组件10,最后光线成像于影像感测组件30上。
在图2C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一实施例中,当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正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反射组件10亦可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左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负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往复移动反射组件10,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平行于弦长面13轴方向的手震影像。
在图2D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一实施例中,当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负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反射组件10亦可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上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弦长面13时,向正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移动反射组件10,可达到调整焦距值的功效。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中,摄像镜头200包括第一反射组件10、镜头模块20、影像感测组件30以及第二反射组件40;当光线通过镜头模块20后,将自长弦面13进入到第一反射组件10内,并依序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以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之后再由长弦面13离开第一反射组件10。接着,光线再经由第二反射组件40反射后,光线成像于影像感测组件30上。
在图3C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一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接着光线进入第二反射组件40,并藉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二弦长面43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组件30。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后,向正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第一反射组件10亦可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左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接着光线进入第二反射组件40,并藉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二弦长面43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组件30。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后,向负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平行于弦长面13的X轴往复移动第一反射组件10,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平行于弦长面13轴方向的手震影像。
在图3D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一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上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上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接着光线进入第二反射组件40,并藉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二弦长面43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组件30。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后,向正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第一反射组件10亦可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接着光线进入第二反射组件40,并藉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二弦长面43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组件30。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后,向负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垂直于弦长面13的Y轴移动反射组件10,可达到调整焦距值的功效。
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组件可以是直角棱镜;第二反射组件亦可藉由一个反射镜所构成,即第三弦长面是反射镜。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中,摄像镜头200包括第三反射组件50、镜头模块20、影像感测组件30、第二反射组件40以及第一反射组件10;当光线经由第三反射组件50反射后进入镜头模块20,通过镜头模块20后,藉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三勾股反射面41反射,经由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到第二反射组件40内,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以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进行二次反射。接着,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离开后,再经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四勾股反射面42反射后,光线成像于影像感测组件30上。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勾股反射面11与第三勾股反射面41互为平行设置,第二勾股反射面12与第四勾股反射面42互为平行设置,以及第一弦长面13与第二弦长面43互为平行设置。
在图4C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二反射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二反射组件40沿着平行于第二弦长面43的X轴方向向左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第二反射组件40沿着平行于第二弦长面43的X轴方向向左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三勾股反射面4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后,光线再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负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第二反射组件40亦可沿着平行于第二弦长面4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三勾股反射面4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后,光线再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正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平行于第二弦长面43的X轴往复移动第二反射组件40,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手震影像。
在图4D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二反射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二反射组件40沿着垂直于第二弦长面4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第二反射组件40沿着垂直于第二弦长面4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三勾股反射面4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后,光线再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负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亦即成像面朝负X轴方向移动2L的距离。相同地,第二反射组件40亦可沿着垂直于第二弦长面43的Y轴方向向上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三勾股反射面4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后,光线再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正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亦即成像面朝正X轴方向移动2L的距离。如此沿着垂直于第二弦长面43的Y轴移动第二反射组件40,可达到调整焦距值的功效。
在图4E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二反射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二反射组件40沿着共同平行于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的Z轴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θ至第一位置时,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皆以虚线表示。当该第二反射组件40沿着共同平行于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的Z轴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θ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三勾股反射面4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后,光线再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负Y轴方向偏移特定距离。相同地,第二反射组件40亦可沿着共同平行于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的Z轴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θ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三勾股反射面4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使光线自第一反射组件10的第一弦长面13进入,并依序藉由第一勾股反射面11及第二勾股反射面12反射后,光线再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使得光线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正Y轴方向偏移特定距离。如此沿着共同平行于第三勾股反射面41、第四勾股反射面42以及第二弦长面43的Z轴方向往复转动第二反射组件40,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手震影像。
在图4F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一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第一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第一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第一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来自镜头模块20的光线经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三勾股反射面41反射并藉由第一弦长面13进入第一反射组件10;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第一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之后,光线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反射光线后使得光线最终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负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相同地,来自镜头模块20的光线经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三勾股反射面41反射并藉由第一弦长面13进入第一反射组件10,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平行于第一弦长面13的X轴方向向左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早反射入射光线。之后,光线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反射光线后使得光线最终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正Y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如此沿着平行于第一弦长面13的X轴往复移动第一反射组件10,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手震影像。
在图4G示出的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一反射组件1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第一弦长面13皆以实线表示;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第一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勾股反射面11、第二勾股反射面12以及第一弦长面13皆以虚线表示。来自镜头模块20的光线经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三勾股反射面41反射并藉由第一弦长面13进入第一反射组件10;当该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第一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下移动距离L至第一位置时,与初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提前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提前反射入射光线。之后,光线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反射光线后使得光线最终离开第二反射组件40时,向正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亦即成像面朝正X轴方向移动2L的距离。相同地,来自镜头模块20的光线经由第二反射组件40的第三勾股反射面41反射并藉由第一弦长面13进入第一反射组件10,第一反射组件10沿着垂直于第一弦长面13的Y轴方向向上移动距离L至第二位置,与初始位置相比较,第一勾股反射面11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且第二勾股反射面12将延后反射入射光线。之后,光线自第一弦长面13离开朝向第四勾股反射面42前进,第四勾股反射面42反射光线后使得光线最终离开第二射组件40时,向负X轴方向偏移2L的距离,亦即成像面朝负X轴方向移动2L的距离。如此沿着垂直于第一弦长面13的Y轴移动第一反射组件10,可达到调整焦距值的功效。
综合图4C、图4E以及图4F,第一反射组件10以及第二反射组件40彼此于平行于弦长面方向上产生相对性运动时,便可可达到抑制因为手震造成的影像模糊,修正手震影像。综合图4D以及图4G,第一反射组件10以及第二反射组件40彼此于垂直于弦长面方向上产生相对性运动时,可达到调整焦距值的功效。
于本发明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组件可以是直角棱镜;第一反射组件亦可藉由两个反射镜所构成,即第一勾股反射面与第二勾股反射面皆是反射镜。
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组件可以是直角棱镜;第二反射组件亦可藉由两个反射镜所构成,即第三勾股反射面与第四勾股反射面皆是反射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镜头,具有镜头模块及影像感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第一反射组件,该第一反射组件设置于该镜头模块与该影像感测组件之间,该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勾股反射面、第二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一弦长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组件沿着平行于该第一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影像手震补正,以及该第一反射组件沿着垂直于该第一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焦距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组件是直角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组件的该第一勾股反射面是反射镜且该第二勾股反射面是反射镜,来自物侧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镜头模块、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一勾股反射面、该第二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组件与该影像感测组件之间,其具有第二弦长面,并藉由该第二弦长面将来自该第一反射组件之光线反射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组件系直角棱镜或该第二反射组件的该第二弦长面是反射镜,来自物侧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镜头模块、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一勾股反射面、该第二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二弦长面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组件与该镜头模块之间,其具有第三勾股反射面、第四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二弦长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反射组件与该镜头模块之间,其具有第三勾股反射面、第四勾股反射面以及第二弦长面,且该第二反射组件沿着平行于该第二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影像手震补正,以及该第二反射组件沿着垂直于该第二弦长面方向移动进行焦距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勾股反射面与该第一勾股反射面互为平行设置,该第四勾股反射面与该第二勾股反射面互为平行设置,该第二弦长面与该第一弦长面互为平行设置,来自物侧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镜头模块、该第三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该第一勾股反射面、该第二勾股反射面、该第一弦长面、该第四勾股反射面至该影像感测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5或7或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三反射组件,设置于物侧与该镜头模块之间,来自物侧的光线先经由该第三反射组件再至该镜头模块。
CN201911205579.4A 2019-11-29 2019-11-29 摄像镜头 Pending CN112882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5579.4A CN112882324A (zh) 2019-11-29 2019-11-29 摄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5579.4A CN112882324A (zh) 2019-11-29 2019-11-29 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2324A true CN112882324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39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5579.4A Pending CN112882324A (zh) 2019-11-29 2019-11-29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232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0218A (en) * 1997-02-18 1999-09-28 Mobi Corporation Dual focal length camera
CN1967311A (zh) * 2005-11-16 2007-05-2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装置和变焦透镜
US20130142502A1 (en) * 2011-12-05 2013-06-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N110398872A (zh) * 2018-04-25 2019-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及照相机
CN211014973U (zh) * 2019-11-29 2020-07-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0218A (en) * 1997-02-18 1999-09-28 Mobi Corporation Dual focal length camera
CN1967311A (zh) * 2005-11-16 2007-05-2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装置和变焦透镜
US20130142502A1 (en) * 2011-12-05 2013-06-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N110398872A (zh) * 2018-04-25 2019-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及照相机
CN211014973U (zh) * 2019-11-29 2020-07-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096A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394536B (zh) 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174888A (zh) 用于手机的小型反折射光学系统
WO2020224371A1 (zh) 一种摄像模组、终端设备、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JP2015105963A (ja) 屈曲撮像装置
CN211014973U (zh) 摄像镜头
CN115443646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4914651B (zh) 投影镜头
WO2020259386A1 (zh) 变焦镜头、变焦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30536B (zh) 摄像光学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103364945A (zh) 一种元件不动型变焦稳像一体化成像光学系统
CN112882324A (zh) 摄像镜头
CN10185902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1889237A (zh) 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防抖光学元件
CN113260893B (zh) 光学系统
CN111510594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TWI524132B (zh) 投影系統
CN112882187A (zh) 镜头模组与电子设备
JPH0713699B2 (ja) 自動焦点検出用の投光系
CN113630537B (zh) 摄像光学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KR102827662B1 (ko) 카메라 모듈
TWI831031B (zh) 投影設備
US20240231031A9 (en) Actuator for camera
US20190387963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TWI364625B (en) Anti-shake camera optical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