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2018A - 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82018A CN112882018A CN202110044657.8A CN202110044657A CN112882018A CN 112882018 A CN112882018 A CN 112882018A CN 202110044657 A CN202110044657 A CN 202110044657A CN 112882018 A CN112882018 A CN 112882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osphere
- signal
- ocean
- detection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9000005433 ionospher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IGLNJRXAVVLDKE-UHFFFAOYSA-N rubi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Rb] IGLNJRXAVVLDK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11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19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08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ulse seque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1 rubi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9771 cogn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06—Theoretical aspec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01S7/415—Identification of target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move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targe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01S7/418—Theoretical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对海探测雷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包括:显控平台、时序控制器、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本发明依据高频地波雷达和电离层垂测仪原理,设计新型的海洋‑电离层信息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实现海洋‑电离层信息同步获取,为近地海洋‑大气层物理运行规律和原理分析等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本发明通过设计统一的时序控制器,并设计相互同步的波形参数,实现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的同步获取,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获取之间互不干扰,能够同步获取电离层信合和海洋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海探测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类生活的浩瀚无限的世界里,海洋和电离层是和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两大组成部分,因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这两大科学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HFSWR凭借其特有的体制优势在海上超视距目标探测和海态遥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近几年HFSWR电离层探测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人们希望在现有的HFSWR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海洋与电离层之间动力学关系,从而揭开海洋与电离层间的奥秘。同时通过对海洋-电离层间动力学关系和突发海态激励的电离层扰动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突发海态早期预警监测新的理论和方法。例如本世纪比较常见的海啸,其发生时会同时激发海洋和电离层特征变化,而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动关系。因而海态和电离层两方面特征信息的联合应用必将有效提高早期预警的时间和准确性。但是目前由于缺少同步获取海洋-电离层信息的一体化探测手段,极大限制人类对于海洋与电离层之间科学问题的认知。现有的HFSWR在体制和功能上还不能满足海洋与电离层信息的同步获取和海上目标-海洋-电离层兼容探测的需求,因此需要构造全天时、全天候、实时联合探测海上超视距目标、海洋及其上空电离层的一体化新体制HFSWR,并把海洋和电离层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同步获取海洋信息(海流、风场、浪场)和电离层(电离层多普勒频移、F2层临界频率f0F2、电子浓度、电离层高度等)信息,构造时空域上更加完备的海洋-电离层信息获取系统。
电离层探测和海洋信息探测都需要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但两者工作原理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电离层探测需要进行宽频扫描,而海洋信息探测则需要定频积累。目前的探测设备只能单独探测电离层或海洋信息,并且两种不同的设备之间会存在很严重的干扰,无法同时工作。为了同步获取海洋和电离层信息,必须设计相互同步且不存在干扰的系统才能实现。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HFSWR在体制和功能上还不能满足海洋与电离层信息的同步获取和海上目标-海洋-电离层兼容探测的需求。
(2)目前的探测设备只能单独探测电离层或海洋信息,并且两种不同的设备之间会存在很严重的干扰,无法同时工作。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电离层探测与海洋信息探测之间的干扰会严重干扰各自的系统工作状态,导致系统性能急剧恶化,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系统。将电离层探测与海洋信息探测集成,进行同步探测需要对原来相互独立的电离层垂测仪和高频地波雷达进行深度整合,系统复杂度高,解决较为困难。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解决以上问题,以满足海洋和电离层信息的同步获取,可以为开展海洋-电离层间动力学关系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对促进海洋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台风、海啸、地震等极端自然现象的预测和防范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监测海态和电离层信息的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包括:显控平台、时序控制器、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
显控平台,通过以太网与各部件及各系统连接,是用于用户交互的接口,通过通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功能;
时序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显控平台连接,接收系统参数和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并输出系统状态;
综合信号产生器,通过DDS和硬件电路实现,用于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四个部分,工作原理和结构与现有电离层垂测仪基本相同,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
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四个部分,以现有高频地波雷达系统为基础实现,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
进一步,所述显控平台配备4块显示器,分别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设置参数、电离层探测结果显示、海洋信息探测结果显示以及海洋-电离层信息关联性分析结果。
进一步,所述时序控制器以ARM和FPGA为主体,利用FPGA的GPIO接口产生多路可软件配置的时序控制信号,分别为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提供同步时序;
所述ARM通过配置FPGA参数,控制FPGA产生各时序逻辑电路并输出;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授时信息,可根据时间信息定时启动时序信号。
进一步,所述综合信号产生器通过铷原子钟产生标准振荡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时钟源,分别产生多路时钟信号供时序控制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使用。利用FPGA产生电离层探测和海洋信息探测使用的发射信号基带波形,通过DDS将发射信号调制到指定的载频上。电离层探测使用二相互补码作为发射信号,海洋信息探测使用截断线性调频作为发射信号。电离层探测利用N个脉冲进行相干积累,同时海洋信息探测发射信号利用N个脉冲对线性调频进行截断。利用DDS产生生成用于电离层探测、海洋信息探测的发射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电离层探测本振信号以固定频率间隔步进变化,受时序控制器控制,每个上升沿跳变一次,当电离层探测载频与海洋信息探测工作频率相近时,跳过1-2个频点,保证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干扰。
进一步,所述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相同,发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经过带通滤波除去倍频谐波,然后输出给发射天线辐射出去。时序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参数。同时监控组合监控发射机以及滤波器状态,将监控信息传输给显控平台。回波信号通过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经过带通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之后进入采集模块变为数字信号,采集模块主要为高速AD采集模块。各路采集模块数字信号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结果即为子系统最终输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显控平台利用通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通过时序控制器接收系统参数和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输出系统状态,并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功能;
步骤二,通过时序控制器利用FPGA的GPIO接口产生多路可软件配置的时序控制信号,分别为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提供同步时序;
步骤三,ARM通过配置FPGA参数,控制FPGA产生各时序逻辑电路并输出;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授时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定时启动时序信号;
步骤四,通过综合信号产生器利用DDS和硬件电路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步骤五,电离层探测子系统通过发射机功放及发射天线向空中辐射,碰到电离层之后反射回来,形成电离层回波;接收天线接收到电离层回波后将回波信号传给接收机进行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经过AD采集后进入信号处理机;
步骤六,海洋信息探测信号通过发射机功放和天线辐射到空间中,经海浪反射被接收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对基带信号进行AD采样后,由信号处理机进行处理。
进一步,步骤五中,所述电离层探测信号的每个脉冲包含一组二项互补码,二项互补码包含A、B两组码,两组码各自的自相关函数相加可得到理想的自相关特性,即:
其中,N为序列长度。设发射信号s(t)=sA(t)+sB(t-τ0),其中sA(t)和sB(t)分别为A、B两组码形成的脉冲序列,τ0为序列sA(t)的长度。则电离层回波信号可以表示为:
r(t)=s(t+τ)+n(t)=sA(t+τ)+sB(t-τ0+τ)+n(t);
分别计算r(t)与sA(t)以及sB(t)的互相关可以得到:
R(τ)=RA(τ)+RB(τ);
通过搜索R(τ)的极值即可获取电离层回波的时延τi。所以电离层虚高h=cτi/2。分别对不同频率的回波信号进行上述处理,即可得到电离层回波谱图。根据电离层回波谱图中的反射轨迹,可以得到每一层的最大电子浓度,对应该层的最大等离子体频率为:
进一步,步骤六中,所述海洋信息探测采用截断的线性调频信号,所述线性调频信号形式如下:
s(t)=u(t)exp(jπKt2);
其中,u(t)为截断脉冲,K=B/T为调频斜率,B为信号带宽,T为信号周期。那么回波信号为:
r(t)=s(t+τ)exp[j2πfd(t+τ)]+n(t);
其中,τ为目标的时延,fd为目标的多普勒频移,n(t)为噪声。信号处理机首先计算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差频:
r0(t)=r(t)exp(-jπKt2);
对每个信号周期的回波信号作FFT,得到回波的距离谱R(τ),然后对多个信号周期的距离谱作FFT,即可得到目标的多普勒信息RD(τ,fd):
其中,N为每个信号周期中的采样点数,M为参与相干积累的信号周期个数。
在RD谱中,可在理论位置附近分辨出海浪的一阶谱和二阶谱实际位置。根据Bragg散射原理,可以计算一阶谱的多普勒频率±fB应为:
其中,fc为信号载波频率。根据RD谱中一阶谱的实际位置和±fB之间的差,即可估计出海浪的速度。根据Barrick经验公式,可以得到有效波高的估计值:
其中,w(η)为权函数,k0为发射信号波数,R是二阶谱能量与一阶谱能量的比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依据现有高频地波雷达和电离层垂测仪原理,设计一种新型的海洋-电离层信息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实现海洋-电离层信息同步获取,为近地海洋-大气层物理运行规律和原理分析等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本发明通过设计统一的时序控制器,并设计相互同步的波形参数,实现了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的同步获取,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获取之间互不干扰,能够同步获取电离层信合和海洋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子系统之间的时序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信号频率变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序控制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频率产生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探测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包括:显控平台、时序控制器、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
显控平台,通过以太网与各部件及各系统连接,是用于用户交互的接口,通过通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功能;
时序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显控平台连接,接收系统参数和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并输出系统状态;
综合信号产生器,通过DDS和硬件电路实现,用于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四个部分,工作原理和结构与现有电离层垂测仪基本相同,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
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四个部分,以现有高频地波雷达系统为基础实现,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显控平台利用通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通过时序控制器接收系统参数和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输出系统状态,并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功能;
S102,通过时序控制器利用FPGA的GPIO接口产生多路可软件配置的时序控制信号,分别为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提供同步时序;
S103,ARM通过配置FPGA参数,控制FPGA产生各时序逻辑电路并输出;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授时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定时启动时序信号;
S104,通过综合信号产生器利用DDS和硬件电路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S105,电离层探测子系统通过发射机功放及发射天线向空中辐射,碰到电离层之后反射回来,形成电离层回波;接收天线接收到电离层回波后将回波信号传给接收机进行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经过AD采集后进入信号处理机;
S106,海洋信息探测信号通过发射机功放和天线辐射到空间中,经海浪反射被接收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对基带信号进行AD采样后,由信号处理机进行处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时序控制器、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及显控平台组成。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分别以传统电离层垂测仪和高频地波雷达为基础进行适应性改造,显控平台是用于用户交互的接口,是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时序控制器以ARM和FPGA为主体,利用FPGA的GPIO接口产生多路可软件配置的时序控制信号,分别为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提供同步时序。时序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到显控平台,接受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为保障电离层探测和海洋信息探测之间不受干扰,两个子系统需要严格的同步工作,各子系统之间的时序关系设计如图2所示。电离层探测发射脉冲与海洋信息探测发射脉冲的宽度和重复周期需要同步,接收脉冲之间也需要同步。当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发射机或海洋信息探测发射机打开时,电离层探测子系统接收机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接收机需要关闭,以防止大功率信号耦合进入接收机导致接收机饱和。由于电离层探测信号会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多次反射,形成多跳,电离层探测脉冲信号重复周期必须足够大,以保证不会出现距离模糊,而海洋信息探测距离相对较近,脉冲重复周期可相对减小,为保证两者之间同步,设计电离层探测脉冲重复周期必须为海洋信息探测脉冲重复周期的整数倍(图中以2倍为例)。海洋探测电离层探测需要进行步进扫频,每次切换频率时需要变换本振信号,故时序控制器需要给综合信号产生器和接收机提供触发上升沿,控制综合信号产生器和接收机变换本振信号频率。
综合信号产生器主要通过DDS和硬件电路实现,用于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等。综合信号产生器通过铷原子钟产生标准振荡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时钟源,分别产生多路时钟信号供时序控制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使用。利用FPGA产生电离层探测和海洋信息探测使用的发射信号基带波形,通过DDS将发射信号调制到指定的载频上。电离层探测使用二相互补码作为发射信号,海洋信息探测使用截断线性调频作为发射信号。为实现数据同步,电离层探测利用N个脉冲进行相干积累,同时海洋信息探测发射信号利用N个脉冲对线性调频进行截断。利用DDS产生生成用于电离层探测、海洋信息探测的发射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电离层探测本振信号以固定频率间隔步进变化,受时序控制器控制,每个上升沿跳变一次,当电离层探测载频与海洋信息探测工作频率相近时,跳过1-2个频点,保证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干扰。两者工作频率如图3所示。
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等四个部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与现有电离层垂测仪基本相同,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电离层探测通过发射机功放及发射天线向空中辐射,碰到电离层之后反射回来,形成电离层回波。接收天线接收到电离层回波后将回波信号传给接收机进行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经过AD采集后进入信号处理机。电离层探测信号的每个脉冲包含一组二项互补码,二项互补码包含A、B两组码,两组码各自的自相关函数相加可得到理想的自相关特性,即:
其中,N为序列长度。设发射信号s(t)=sA(t)+sB(t-τ0),其中sA(t)和sB(t)分别为A、B两组码形成的脉冲序列,τ0为序列sA(t)的长度。则电离层回波信号可以表示为:
r(t)=s(t+τ)+n(t)=sA(t+τ)+sB(t-τ0+τ)+n(t);
分别计算r(t)与sA(t)以及sB(t)的互相关可以得到:
R(τ)=RA(τ)+RB(τ);
通过搜索R(τ)的极值即可获取电离层回波的时延τi。所以电离层虚高h=cτi/2。分别对不同频率的回波信号进行上述处理,即可得到电离层回波谱图。根据电离层回波谱图中的反射轨迹,可以得到每一层的最大电子浓度,对应该层的最大等离子体频率为:
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以现有高频地波雷达系统为基础实现,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等四个部分,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海洋信息探测信号通过发射机功放和天线辐射到空间中,经海浪反射被接收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对基带信号进行AD采样后,由信号处理机进行处理。海洋信息探测采用截断的线性调频信号,其信号形式如下:
s(t)=u(t)exp(jπKt2);
其中,u(t)为截断脉冲,K=B/T为调频斜率,B为信号带宽,T为信号周期。那么回波信号为:
r(t)=s(t+τ)exp[j2πfd(t+τ)]+n(t);
其中,τ为目标的时延,fd为目标的多普勒频移,n(t)为噪声。信号处理机首先计算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差频:
r0(t)=r(t)exp(-jπKt2);
对每个信号周期的回波信号作FFT,得到回波的距离谱R(τ),然后对多个信号周期的距离谱作FFT,即可得到目标的多普勒信息RD(τ,fd):
其中,N为每个信号周期中的采样点数,M为参与相干积累的信号周期个数。
在RD谱中,可在理论位置附近分辨出海浪的一阶谱和二阶谱实际位置。根据Bragg散射原理,可以计算一阶谱的多普勒频率±fB应为:
其中,fc为信号载波频率。根据RD谱中一阶谱的实际位置和±fB之间的差,即可估计出海浪的速度。根据Barrick经验公式,可以得到有效波高的估计值:
其中,w(η)为权函数,k0为发射信号波数,R是二阶谱能量与一阶谱能量的比值:
显控平台通过以太网与各部件及子系统连接,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等功能。
本发明将电离层垂测仪与高频地波雷达相结合,实现电离层信息和海洋信息的同步获取,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有:
1.保证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获取之间互不干扰;
2.能够同步获取电离层信合和海洋信息。
本发明的关键点:
本发明关键创新点在于通过设计统一的时序控制器,并设计相互同步的波形参数,实现了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的同步获取,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实施例2
参照图1,本发明包括显控平台、时序控制器、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构成。
本实施例中,显控平台使用通用计算机实现,通过以太网与各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互。显控平台配备4块显示器,分别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设置参数、电离层探测结果显示、海洋信息探测结果显示以及海洋-电离层信息关联性分析结果。
图4为本实施例中时序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主控芯片为ARM,通过以太网与显控平台连接,接收控制指令和系统参数,并输出系统状态。ARM通过配置FPGA参数,控制FPGA产生各时序逻辑电路并输出。此外,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授时信息,可根据时间信息定时启动时序信号。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综合频率产生器结构原理示意图,铷原子产生10MHz标准信号,通过功分器输出给各系统作为参考时钟。系统通过ARM预先计算产生波形,并传递给FPGA,FPGA通过高速SRAM存储波形,并通过给DAC配置参数,控制DAC按照时序信号产生所需波形及本振信号。
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相同,如图6所示。发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经过带通滤波除去倍频谐波,然后输出给发射天线辐射出去。时序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参数。同时监控组合监控发射机以及滤波器状态,将监控信息传输给显控平台。回波信号通过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经过带通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之后进入采集模块变为数字信号,采集模块主要为高速AD采集模块。各路采集模块数字信号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结果即为子系统最终输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包括:
显控平台,通过以太网与各部件及各系统连接,是用于用户交互的接口,通过通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功能;
时序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显控平台连接,接收系统参数和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并输出系统状态;
综合信号产生器,通过DDS和硬件电路实现,用于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四个部分,工作原理和结构与现有电离层垂测仪基本相同,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
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及信号处理四个部分,以现有高频地波雷达系统为基础实现,仅时序控制部分和发射波形通过时序控制器和综合信号产生器接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控平台配备4块显示器,分别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设置参数、电离层探测结果显示、海洋信息探测结果显示以及海洋-电离层信息关联性分析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以ARM和FPGA为主体,利用FPGA的GPIO接口产生多路可软件配置的时序控制信号,分别为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提供同步时序;
所述ARM通过配置FPGA参数,控制FPGA产生各时序逻辑电路并输出;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授时信息,可根据时间信息定时启动时序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信号产生器通过铷原子钟产生标准振荡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时钟源,分别产生多路时钟信号供时序控制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使用;
利用FPGA产生电离层探测和海洋信息探测使用的发射信号基带波形,通过DDS将发射信号调制到指定的载频上;
电离层探测使用二相互补码作为发射信号,海洋信息探测使用截断线性调频作为发射信号;
电离层探测利用N个脉冲进行相干积累,同时海洋信息探测发射信号利用N个脉冲对线性调频进行截断;利用DDS产生用于电离层探测、海洋信息探测的发射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电离层探测本振信号以固定频率间隔步进变化,受时序控制器控制,每个上升沿跳变一次,当电离层探测载频与海洋信息探测工作频率相近时,跳过1-2个频点,保证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干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相同,发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经过带通滤波除去倍频谐波,然后输出给发射天线辐射出去;
时序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参数;同时监控组合监控发射机以及滤波器状态,将监控信息传输给显控平台;
回波信号通过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经过带通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之后进入采集模块变为数字信号,采集模块主要为高速AD采集模块;
各路采集模块数字信号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结果即为子系统最终输出。
6.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显控平台利用通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通过时序控制器接收系统参数和显控平台下发的控制信息,输出系统状态,并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参数下发、设备状态监控、探测结果的存储与显示功能;
步骤二,通过时序控制器利用FPGA的GPIO接口产生多路可软件配置的时序控制信号,分别为综合信号产生器、电离层探测子系统和海洋信息探测子系统提供同步时序;
步骤三,ARM通过配置FPGA参数,控制FPGA产生各时序逻辑电路并输出;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授时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定时启动时序信号;
步骤四,通过综合信号产生器利用DDS和硬件电路生成各分系统时钟源、电离层探测任务和海洋信息探测任务信号波形以及接收机本振信号;
步骤五,电离层探测子系统通过发射机功放及发射天线向空中辐射,碰到电离层之后反射回来,形成电离层回波;接收天线接收到电离层回波后将回波信号传给接收机进行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经过AD采集后进入信号处理机;
步骤六,海洋信息探测信号通过发射机功放和天线辐射到空间中,经海浪反射被接收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滤波、放大后解调至基带;对基带信号进行AD采样后,由信号处理机进行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电离层探测信号的每个脉冲包含一组二项互补码,二项互补码包含A、B两组码,两组码各自的自相关函数相加可得到理想的自相关特性,即:
其中,N为序列长度;设发射信号s(t)=sA(t)+sB(t-τ0),其中sA(t)和sB(t)分别为A、B两组码形成的脉冲序列,τ0为序列sA(t)的长度;则电离层回波信号可以表示为:
r(t)=s(t+τ)+n(t)=sA(t+τ)+sB(t-τ0+τ)+n(t);
分别计算r(t)与sA(t)以及sB(t)的互相关可以得到:
R(τ)=RA(τ)+RB(τ);
通过搜索R(τ)的极值即可获取电离层回波的时延τi,电离层虚高h=cτi/2;分别对不同频率的回波信号进行上述处理,即可得到电离层回波谱图;根据电离层回波谱图中的反射轨迹,可以得到每一层的最大电子浓度,对应该层的最大等离子体频率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海洋信息探测采用截断的线性调频信号,所述线性调频信号形式如下:
s(t)=u(t)exp(jπKt2);
其中,u(t)为截断脉冲,K=B/T为调频斜率,B为信号带宽,T为信号周期;那么回波信号为:
r(t)=s(t+τ)exp[j2πfd(t+τ)]+n(t);
其中,τ为目标的时延,fd为目标的多普勒频移,n(t)为噪声;信号处理机首先计算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差频:
r0(t)=r(t)exp(-jπKt2);
对每个信号周期的回波信号作FFT,得到回波的距离谱R(τ),然后对多个信号周期的距离谱作FFT,即可得到目标的多普勒信息RD(τ,fd):
其中,N为每个信号周期中的采样点数,M为参与相干积累的信号周期个数;
在RD谱中,可在理论位置附近分辨出海浪的一阶谱和二阶谱实际位置;根据Bragg散射原理,可以计算一阶谱的多普勒频率±fB应为:
其中,fc为信号载波频率;根据RD谱中一阶谱的实际位置和±fB之间的差,即可估计出海浪的速度;根据Barrick经验公式,可以得到有效波高的估计值:
其中,w(η)为权函数,k0为发射信号波数,R是二阶谱能量与一阶谱能量的比值:
9.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44657.8A CN112882018B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44657.8A CN112882018B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82018A true CN112882018A (zh) | 2021-06-01 |
CN112882018B CN112882018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7604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44657.8A Active CN112882018B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82018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6631A (zh) * | 2021-08-11 | 2021-09-10 | 武汉大学 | 一种电离层Es层的超分辨率垂直探测方法 |
CN113552563A (zh) * | 2021-07-16 | 2021-10-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垂测信息和高频地波雷达杂波信息的对应性分析方法 |
CN113589275A (zh) * | 2021-07-01 | 2021-11-02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一种海面风场、海浪和海流的联合观测方法 |
CN113777603A (zh) * | 2021-08-26 | 2021-12-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 |
CN113901741A (zh) * | 2021-10-20 | 2022-01-0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电离层耗散动力学仿真方法、仿真系统、设备及应用 |
CN114296046A (zh) * | 2021-12-29 | 2022-04-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hfswr多海况有效波高提取方法与装置 |
CN114325625A (zh) * | 2021-11-23 | 2022-04-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电离层混沌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装置、介质、应用 |
CN114720975A (zh) * | 2022-04-07 | 2022-07-08 |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有源阵列高频地波雷达系统及发射波束产生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74088A1 (en) * | 2002-03-13 | 2003-09-18 | Reza Dizaji | Adap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ar detection |
CN101581782A (zh) * | 2009-06-15 | 2009-11-18 | 武汉大学 | 用于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中抑制电离层杂波的方法 |
CN102879766A (zh) * | 2011-07-11 | 2013-01-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高频地波雷达弱目标检测跟踪方法和装置 |
CN103698760A (zh) * | 2014-01-13 | 2014-04-02 | 武汉大学 | 一种分布式高频超视距雷达系统 |
CN103713278A (zh) * | 2014-01-03 | 2014-04-09 | 武汉大学 | 一种天地波一体化组网的高频地波雷达同步系统及方法 |
CN104391281A (zh) * | 2014-11-21 | 2015-03-04 | 武汉大学 | 提高天波雷达海面船舶目标跟踪定位精度的方法 |
CN106019257A (zh) * | 2016-08-05 | 2016-10-1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海流观测结果空时特征的插值方法 |
US20180196132A1 (en) * | 2015-09-09 | 2018-07-12 | China Precise Ocean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 Buoy-type high frequency ground-wave radar system |
CN108872948A (zh) * | 2018-08-01 | 2018-11-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高频地波雷达电离层杂波抑制方法 |
-
2021
- 2021-01-13 CN CN202110044657.8A patent/CN1128820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74088A1 (en) * | 2002-03-13 | 2003-09-18 | Reza Dizaji | Adap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ar detection |
CN101581782A (zh) * | 2009-06-15 | 2009-11-18 | 武汉大学 | 用于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中抑制电离层杂波的方法 |
CN102879766A (zh) * | 2011-07-11 | 2013-01-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高频地波雷达弱目标检测跟踪方法和装置 |
CN103713278A (zh) * | 2014-01-03 | 2014-04-09 | 武汉大学 | 一种天地波一体化组网的高频地波雷达同步系统及方法 |
CN103698760A (zh) * | 2014-01-13 | 2014-04-02 | 武汉大学 | 一种分布式高频超视距雷达系统 |
CN104391281A (zh) * | 2014-11-21 | 2015-03-04 | 武汉大学 | 提高天波雷达海面船舶目标跟踪定位精度的方法 |
US20180196132A1 (en) * | 2015-09-09 | 2018-07-12 | China Precise Ocean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 Buoy-type high frequency ground-wave radar system |
CN106019257A (zh) * | 2016-08-05 | 2016-10-1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海流观测结果空时特征的插值方法 |
CN108872948A (zh) * | 2018-08-01 | 2018-11-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高频地波雷达电离层杂波抑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LYU ZHE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Chaos Identification of Ionospheric Clutter From HFSWR", 《IEEE ACCESS》 * |
MENGXIAO ZHAO ET AL.: "A new way of estimating ionospheric virtual height based on island multipath echoes in HFSWR", 《2017 IEEE RADAR CONFERENCE (RADARCONF)》 * |
孙伟峰 等: "基于自适应α-β滤波的HFSWR海上目标航迹跟踪", 《海洋科学进展》 * |
李正勇 等: "天地波组网雷达同步控制系统设计", 《雷达科学与技术》 *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89275A (zh) * | 2021-07-01 | 2021-11-02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一种海面风场、海浪和海流的联合观测方法 |
CN113589275B (zh) * | 2021-07-01 | 2024-04-30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一种海面风场、海浪和海流的联合观测方法 |
CN113552563A (zh) * | 2021-07-16 | 2021-10-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垂测信息和高频地波雷达杂波信息的对应性分析方法 |
CN113376631A (zh) * | 2021-08-11 | 2021-09-10 | 武汉大学 | 一种电离层Es层的超分辨率垂直探测方法 |
CN113777603B (zh) * | 2021-08-26 | 2023-08-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 |
CN113777603A (zh) * | 2021-08-26 | 2021-12-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 |
CN113901741A (zh) * | 2021-10-20 | 2022-01-0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电离层耗散动力学仿真方法、仿真系统、设备及应用 |
CN113901741B (zh) * | 2021-10-20 | 2023-08-1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电离层耗散动力学仿真方法、仿真系统、设备 |
CN114325625A (zh) * | 2021-11-23 | 2022-04-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电离层混沌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装置、介质、应用 |
CN114325625B (zh) * | 2021-11-23 | 2024-03-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海洋-电离层混沌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装置、介质、应用 |
CN114296046A (zh) * | 2021-12-29 | 2022-04-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hfswr多海况有效波高提取方法与装置 |
CN114296046B (zh) * | 2021-12-29 | 2023-05-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hfswr多海况有效波高提取方法与装置 |
CN114720975A (zh) * | 2022-04-07 | 2022-07-08 |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有源阵列高频地波雷达系统及发射波束产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82018B (zh) | 2022-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82018A (zh) | 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高频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Prager et al. | Wireless subnanosecond RF synchronization for distributed ultrawideband software-defined radar networks | |
JP4036697B2 (ja) | 無線周波数を共有する方法 | |
Smith et al. | Waveform aliasing in satellite radar altimetry | |
CN108693527A (zh) | 一种海面小目标探测雷达系统 | |
EP0842440A1 (en) | Short range radio locator system | |
US9024815B2 (en) | Direct-to-digital software-defined radar | |
CN106597405B (zh) | 一种基于多载波信号形式的电离层探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9633758B (zh) | 一种多频复合探地雷达系统 | |
CN108919251A (zh) | 一种基于lfmcw雷达探测轨迹设备 | |
WO1992001957A1 (fr) | Procede et appareil pour stratigraphie du sous-sol a l'aide d'un radar | |
CN103869293A (zh) | 一种实现同时接收天波和地波超视距雷达信号的方法 | |
EP4187280B1 (en) | A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dar measurements and a radar device | |
Shi et al. | Wuhan ionospheric oblique-incidence sounding system and its new application in localization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 |
Shi et al. | A low-power and small-size HF backscatter radar for ionospheric sensing | |
Huang et al. | Active RFID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time-difference measurement using a linear FM chirp tag signal | |
Saad et al. | An efficient FPGA‐based implementation of UWB radar system for through‐wall imaging | |
Fernandes | Implementation of a RADAR System using MATLAB and the USRP | |
Chen et al. | The Wuhan ionospheric sounding systems | |
Sulimov et al. | Simulation of periodic synchronization of UAV’s clock | |
Beasley et al. |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disciplined oscillator synchronisation of multistatic radar | |
JP2003028949A (ja) | 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レーダ装置 | |
Fioranelli | Through-the-wall detection using ultra wide band frequency modulated interrupted continuous wave signals | |
JP3325219B2 (ja) | マルチスタティックレーダ装置 | |
Pardhu et al. | Design of matched filter for radar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