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613A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56613A CN112856613A CN202110163710.6A CN202110163710A CN112856613A CN 112856613 A CN112856613 A CN 112856613A CN 202110163710 A CN202110163710 A CN 202110163710A CN 112856613 A CN112856613 A CN 112856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ed
- side pipe
- pipeline
- way valve
- control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气侧管、第二气侧管和液侧管,第一气侧管、第二气侧管和液侧管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第一气侧管与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还包括室内机,蓄热模块,所述蓄热模块通过蓄热转换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中的至少两个之间;恒温除湿内机,地暖模块,所述地暖模块通过地暖转换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中的至少两个之间。根据本公开通过一套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空调需求、地暖需求的效果,解决用户不同的实际需求,各个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接入系统或不接入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特点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地区消费者对空调产品的功能需求重点也各不相同。例如,南方重点关注空调制冷功能;北方对空调制冷功能关注不高,主要关注空调的制热和地暖功能;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时期,对空调的恒温除湿功能要求较高;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空调系统是最优的使用方案。而为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若将全部功能集成设计,系统复杂而且成本很高。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套空调系统可以集空调模块、地暖模块、生活热水模块、恒温除湿模块、蓄热化霜模块和光伏模块,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空调需求、地暖需求、生活热水需求和光伏的应用。
专利号为CN 210832379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集制冷、制热和地暖功能于一体的空调系统,这种系统虽然可以实现制冷、制热、恒温除湿和地暖的功能,但是无法解决制热水的需求,蓄热化霜和光伏功能亦无法实现。
专利号为CN10429641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根据用户需求自由匹配空调系统和热水的需求量,但是此系统又无法实现其他的功能。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全功能多联机无法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制冷需求、制热需求、地暖需求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多联机空调系统无法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制冷需求、制热需求、地暖需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气侧管、第二气侧管和液侧管,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所述第一气侧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
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蓄热模块,所述蓄热模块通过蓄热转换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恒温除湿内机,所述恒温除湿内机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之间、和/或所述恒温除湿内机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暖模块,所述地暖模块通过地暖转换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机管路,所述室内机管路上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所述第三管路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所述第四管路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
所述蓄热转换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五管路、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所述第六管路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所述第七管路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
所述地暖转换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的第三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的第三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上的第四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暖模块包括毛细管的结构、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所述第二气侧管和所述液侧管中的至少两个之间,能够在所述毛细管中流通制冷剂以换热供地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温除湿内机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八管路上,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九管路上,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管路上还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所述第九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五端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六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气侧管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气侧管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和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七端和第八端均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当同时包括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和第四节流装置、第五节流装置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和第四节流装置、第五节流装置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实现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供暖、蓄热、化霜和除湿中的至少之一的模式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制冷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六端连通、所述第七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制热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端连通、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恒温除湿时,打开所述第四节流装置和/或所述第五节流装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供地暖时,打开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打开和/或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小于预设值时,进行地暖控制如下: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端连通、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打开;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大于预设值时,进行地暖控制如下: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端连通、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蓄热时,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和/或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小于预设值时,进行蓄热控制如下: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端连通、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大于预设值时,进行蓄热控制如下: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端连通、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蓄热化霜时,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使得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六端连通、所述第七端与所述第八端连通;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过包含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普通室内机、恒温除湿模块、蓄热模块和地暖模块,一套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空调需求、地暖需求的应用的效果,解决用户不同的实际需求,各个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接入系统或不接入系统,各个模块的接入与否不会对系统中已接入的其他功能模块产生任何影响。本公开提出的模块化全功能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同时又无需同时安装多套系统,可以进行多种功能可以自由组合搭配。该系统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为用户节约最大的成本,安装方便、灵活,使用舒适。本公开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自由搭配特定的内机和模块,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和地暖等功能。并且通过地暖转换器能够对进入地暖模块中的制冷剂管路进行有效控制,使得能够根据地暖的需求量大小或是根据室内制热需求量的大小对地暖的供热量大小进行控制;通过蓄热转换器能够对进入蓄热模块中的制冷剂管路进行有效控制,使得能够根据蓄热的需求量大小或是根据室内制热需求量的大小对蓄热量大小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将地暖模块的换热组件设置为毛细管的结构,能够直接与制冷剂管路连通并通过制冷剂在毛细管中进行地暖供暖,能够相对于热水供暖相对地提高了换热效率,提高了室内的供暖效果,舒适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多联机空调的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1a、排气端;1b、吸气端;2、室外换热器;31、第一气侧管;32、第二气侧管;33、液侧管;41、第一四通阀;42、第二四通阀;D1、第一端;C1、第二端;E1、第三端;S1、第四端;D2、第五端;C2、第六端;E2、第七端;S2、第八端;51、第一控制阀;52、第二控制阀;53、第三控制阀;54、第四控制阀;61、室内机;611、室内换热器;62、蓄热模块;621、蓄热转换器;63、恒温除湿内机;631、第一换热器;632、第二换热器;71、第一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73、第三节流装置;74、第四节流装置;75、第五节流装置;9、地暖模块;91、地暖转换器;151、第一大阀门;152、第二大阀门;153、小阀门;101、室内机管路;102、第二管路;103、第三管路;104、第四管路;105、第五管路;106、第六管路;107、第七管路;108、第八管路;109、第九管路;13、过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气侧管31、第二气侧管32和液侧管33,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连通;;
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61,所述室内机61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蓄热模块62,所述蓄热模块62通过蓄热转换器621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恒温除湿内机63,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3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和/或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3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暖模块9,所述地暖模块9通过地暖转换器91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本公开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过包含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普通室内机、恒温除湿模块、蓄热模块和地暖模块,一套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空调需求、地暖需求的应用的效果,解决用户不同的实际需求,各个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接入系统或不接入系统,各个模块的接入与否不会对系统中已接入的其他功能模块产生任何影响。本公开提出的模块化全功能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同时又无需同时安装多套系统,可以进行多种功能可以自由组合搭配。该系统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为用户节约最大的成本,安装方便、灵活,使用舒适。本公开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自由搭配特定的内机和模块,同时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和地暖等功能。并且通过地暖转换器能够对进入地暖模块中的制冷剂管路进行有效控制,使得能够根据地暖的需求量大小或是根据室内制热需求量的大小对地暖的供热量大小进行控制;通过蓄热转换器能够对进入蓄热模块中的制冷剂管路进行有效控制,使得能够根据蓄热的需求量大小或是根据室内制热需求量的大小对蓄热量大小进行控制。
1、普通制冷、制热功能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61包括室内换热器611和室内机管路101,所述室内机管路101上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611和第一节流装置71。
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油分离器、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变为中压低温的液体,经过液侧管的小阀门进入普通内机,节流后在室内侧蒸发吸热,进行内机制冷,通过第二大阀门152和第一四通阀41,流入汽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当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得电换向后,普通内机进行内机制热。
2、蓄热化霜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和第四管路104,所述第二管路102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62,所述第三管路103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62,所述第四管路104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62;
所述蓄热转换器6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102上的第二节流装置72、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103上的第一控制阀51和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104上的第二控制阀52。
这是本公开的蓄热模块和蓄热转换器部分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蓄热转换器中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控制其进入蓄热模块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大小,通过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第三管路是否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控制阀能够控制第四管路是否打开或关闭,因此能够有效根据蓄热需求量的大小、室内机制热需求量的大小或是其他因素来选择性地控制是通过两个管路对蓄热模块蓄热还是通过一根管路对蓄热模块蓄热,以精准控制以提高蓄热能力或降低蓄热量。
蓄热化霜模块只有在系统制热运行时使用。当系统制冷或其他模式运行时,蓄热化霜模块的阀关闭。当系统制热运行时,系统中冷媒的流向与普通制热内机相同,通过调整蓄热化霜模块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不影响其他内机制热效果的同时,给蓄热化霜模块蓄热。当外机需要化霜运行时,普通制热内机的阀关闭,进行蓄热化霜模块提供热量化霜,化霜不从室内取热,提高室内舒适性。
蓄热化霜模块可以选择性安装。若空调系统的主控检测到系统中没有蓄热化霜模块接入,化霜时执行普通内机化霜;当检测到有蓄热化霜模块接入,则系统按照既定的蓄热化霜控制逻辑运行,化霜时执行蓄热化霜,当蓄热化霜出现故障无法完成化霜时,系统再进行普通的内机化霜运行。
3、地暖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五管路105、第六管路106和第七管路107,所述第五管路105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9,所述第六管路106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9,所述第七管路107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9;
所述地暖转换器9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上的第三节流装置73、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106上的第三控制阀53和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的第四控制阀54。
这是本公开的地暖模块和地暖转换器部分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地暖转换器中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控制其进入地暖模块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大小,通过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第三管路是否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控制阀能够控制第四管路是否打开或关闭,因此能够有效根据地暖需求量的大小、室内机制热需求量的大小或是其他因素来选择性地控制是通过两个管路对地暖模块供暖还是通过一根管路对地暖模块供暖,以精准控制以提高地暖能力或降低地暖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暖模块9包括毛细管的结构、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能够在所述毛细管中流通制冷剂以换热供地暖。
并且通过将地暖模块的换热组件设置为毛细管的结构,能够直接与制冷剂管路连通并通过制冷剂在毛细管中进行地暖供暖,能够相对于热水供暖相对地提高了换热效率,提高了室内的供暖效果,舒适度增加。
地暖模块的运行与生活热水原理相同,检测接入与实现过程也相同。
4、恒温除湿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3包括第一换热器631和第二换热器632,所述第一换热器631设置在第八管路108上,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所述第二换热器632设置在第九管路109上,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
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油分离器,在进入四通阀前分为两路:第一路经过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变为中压低温的液体,再经过液侧管的小阀门进入到恒温除湿模块,经过第四节流装置74节流后在第一换热器631中蒸发吸热,进行第一换热器631的制冷。第二路直接经过气侧管(高压)的第一大阀门151进入到恒温除湿模块,在第二换热器632中进行冷凝放热,在通过第五节流装置75后,与进入第四节流装置74的第一路冷媒进行汇合,在第一换热器631中进行蒸发吸热。
两路汇合成一路后,再通过第二大阀门152和第一四通阀41,流入汽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由于普通冷凝除湿的系统,在除湿的同时,空气温度会同时降低。较低的出风温度,降低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高温(中温)高湿的空气,在流经恒温除湿模块时,先在第一换热器631处除湿降温,然后在第二换热器632处升温,使出风温度和湿度始终可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恒温除湿模块需要制热时,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得电换向,第一换热器631中的冷媒与普通制冷制热内机流向一致,在第一换热器631中冷凝放热后与在第二换热器632中冷凝放热的冷媒汇合,再通过液侧管回到室外换热器蒸发,然后回到压缩机。相对于普通内机制热,恒温除湿模块的制热由于换热器是两个,所以制热效果更好。
当系统中检测到有恒温除湿模块接入时,空调系统主控根据用户设置的模式需求,执行恒温除湿功能。若系统没有接入该模块,则系统无此功能,用户不可设置。对系统中接入的其他功能没有影响,其他功能可正常实现。
在本模块化全功能空调系统中,以上4种模块均可以自由选配,实现不同的使用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五端D2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
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六端C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气侧管31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三端E1与所述第二气侧管32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端C1和第四端S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七端E2和第八端S2均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b。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控制阀51和第二控制阀52时,所述第一控制阀51和所述第二控制阀52中的至少之一为电磁阀;当包括第三控制阀53和第四控制阀54时,所述第三控制阀53和所述第四控制阀54中的至少之一为电磁阀。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当同时包括第一四通阀41、所述第二四通阀42、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二节流装置72、第三节流装置73和第四节流装置74、第五节流装置75以及第一控制阀51、第二控制阀52、第三控制阀53和第四控制阀54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所述第二四通阀42、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二节流装置72、第三节流装置73、第四节流装置74和第五节流装置75以及第一控制阀51、第二控制阀52、第三控制阀53和第四控制阀54实现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供暖、蓄热、化霜和除湿中的至少之一的模式控制。
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模块化全功能多联机系统,将制冷、制热、除湿、地暖、蓄热除霜集为一体,提高客户使用舒适度,减少整体安装空间。
其包括压缩机、两个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外电子膨胀阀、过冷器、过冷器电子膨胀阀、多台普通内机、除湿内机、地暖转换器、毛细管网、蓄热转换器、蓄热模块及各内机对应的电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不同模式运行时,冷媒流向如下:
内机制冷:压缩机-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室外DPF(电子膨胀阀)-过冷器-液侧管-内机DPF-内机-第一四通阀41-气分-压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制冷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端C1连通、所述第三端E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六端C2连通、所述第七端E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制热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
1、普通制冷、制热功能模块
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油分离器、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变为中压低温的液体,经过液侧管的小阀门进入普通内机,节流后在室内侧蒸发吸热,进行内机制冷,通过第二大阀门152和第一四通阀41,流入汽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当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得电换向后,普通内机进行内机制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恒温除湿时,打开所述第四节流装置74和/或所述第五节流装置75,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端C1连通、所述第三端E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
2、恒温除湿模块
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油分离器,在进入四通阀前分为两路:第一路经过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变为中压低温的液体,再经过液侧管的小阀门进入到恒温除湿模块,经过第四节流装置74节流后在第一换热器631中蒸发吸热,进行第一换热器631的制冷。第二路直接经过气侧管(高压)的第一大阀门151进入到恒温除湿模块,在第二换热器632中进行冷凝放热,在通过第五节流装置75后,与进入第四节流装置74的第一路冷媒进行汇合,在第一换热器631中进行蒸发吸热。
两路汇合成一路后,再通过第二大阀门152和第一四通阀41,流入汽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由于普通冷凝除湿的系统,在除湿的同时,空气温度会同时降低。较低的出风温度,降低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高温(中温)高湿的空气,在流经恒温除湿模块时,先在第一换热器631处除湿降温,然后在第二换热器632处升温,使出风温度和湿度始终可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恒温除湿模块需要制热时,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得电换向,第一换热器631中的冷媒与普通制冷制热内机流向一致,在第一换热器631中冷凝放热后与在第二换热器632中冷凝放热的冷媒汇合,再通过液侧管回到室外换热器蒸发,然后回到压缩机。相对于普通内机制热,恒温除湿模块的制热由于换热器是两个,所以制热效果更好。
当系统中检测到有恒温除湿模块接入时,空调系统主控根据用户设置的模式需求,执行恒温除湿功能。若系统没有接入该模块,则系统无此功能,用户不可设置。对系统中接入的其他功能没有影响,其他功能可正常实现。
内机制冷+三管制除湿:两条路同时进行
压缩机-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室外DPF(电子膨胀阀)-液侧管-内机DPF、除湿空调EXV1-内机、除湿模块-气侧管(低压)-四通阀A-气分-压机。
压缩机-气侧管(高压)-除湿模块-除湿EXV2-内机DPF、除湿空调EXV1-除湿空调、内机-气侧管(低压)-第一四通阀41-气分-压机。
3、地暖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供地暖时,打开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同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53打开和/或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54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5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54打开;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5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54关闭。
毛细管网地暖模块只有在制热运行时可用。当机组制冷运行时,第三控制阀53和第六节流装置76关闭,可保证毛细管网地暖系统中不积存冷媒。当系统制热运行时,可以选择地暖制热和空调制热。若毛细管网地暖制热时,第四控制阀54打开,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毛细管放热,然后通过第三节流装置73节流,经过小阀门去外机蒸发吸热,然后回到压缩机。
地暖:会根据整机制热的需求大小,来控制冷媒不同流向。
制热需求小时(此时地暖可使用较大热量):两条路同时流入地暖转换器
压缩机-第一四通阀41-气侧管(高压)-地暖转换器-第四控制阀54-毛细管网-地暖转换器DPF-液管侧-过冷器-室外DPF-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42-气分-压缩机。
压缩机-第一四通阀41--气侧管(低压)-地暖转换器-第三控制阀53打开-毛细管网-地暖转换器DPF-液管侧-过冷器-室外DPF-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42--气分-压缩机。
制热需求大时(此时地暖可使用较小热量):
压缩机-第一四通阀41-气侧管(低压)-地暖转换器(第三控制阀53打开)-毛细管网-地暖转换器DPF-液管侧-过冷器-室外DPF-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42--气分-压缩机。
4、蓄热化霜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蓄热时,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和/或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打开;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蓄热化霜时,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端C1连通、所述第三端E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六端C2连通、所述第七端E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关闭。
蓄热化霜模块只有在系统制热运行时使用。当系统制冷或其他模式运行时,蓄热化霜模块的阀关闭。当系统制热运行时,系统中冷媒的流向与普通制热内机相同,通过调整蓄热化霜模块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不影响其他内机制热效果的同时,给蓄热化霜模块蓄热。当外机需要化霜运行时,普通制热内机的阀关闭,进行蓄热化霜模块提供热量化霜,化霜不从室内取热,提高室内舒适性。
蓄热化霜模块可以选择性安装。若空调系统的主控检测到系统中没有蓄热化霜模块接入,化霜时执行普通内机化霜;当检测到有蓄热化霜模块接入,则系统按照既定的蓄热化霜控制逻辑运行,化霜时执行蓄热化霜,当蓄热化霜出现故障无法完成化霜时,系统再进行普通的内机化霜运行。
蓄热:只要整机有制热需求,就一定开启。会根据整机制热的需求大小,来控制冷媒不同流向。
制热需求小时(蓄热可使用较大热量):两条路同时流入蓄热模块
压缩机-气侧管(高压)-蓄热转换器-第二控制阀52-蓄热模块-电子膨胀阀-液管侧-过冷器-室外DPF-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42-气分-压缩机。
压缩机-第一四通阀41-气侧管(低压)-蓄热转换器-第一控制阀51-蓄热模块-电子膨胀阀-液管侧-过冷器-室外DPF-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42-气分-压缩机。
制热需求大时:仅1条路流入蓄热模块
压缩机-第一四通阀41-气侧管(低压)-蓄热转换器-第一控制阀51-蓄热模块-电子膨胀阀-液管侧-过冷器-室外DPF-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42-气分-压缩机。
蓄热化霜:机组有化霜需求时,四通阀换向,变为制冷模式,冷媒不再流经内机从室内吸热,而是从蓄热模块吸热。
压缩机-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室外DPF(电子膨胀阀)-过冷器-液侧管-蓄热转换器DPF2-蓄热模块-第一控制阀51-第一四通阀41-气分-压机。
在本模块化全功能空调系统中,以上4种模块均可以自由选配,实现不同的使用功能。
1、本公开可以解决一套系统,同时具备空调制冷、制热、地暖和的功能,在该模块接入时,系统主控可自动检测,按照接入的模块进行执行,系统不接入该模块时,对其他功能的实现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其他系统可正常实现;
2、本公开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自由搭配特定的内机和模块,实现恒温除湿、蓄热化霜的功能。
本公开提出的模块化全功能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同时又无需同时安装多套系统,可以进行多种功能可以自由组合搭配。该系统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为用户节约最大的成本,安装方便、灵活,使用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气侧管(31)、第二气侧管(32)和液侧管(33),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均分别连通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连通;
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61),所述室内机(61)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蓄热模块(62),所述蓄热模块(62)通过蓄热转换器(621)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恒温除湿内机(63),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3)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和/或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3)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之间;
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暖模块(9),所述地暖模块(9)通过地暖转换器(91)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61)包括室内换热器(611)和室内机管路(101),所述室内机管路(101)上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611)和第一节流装置(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和第四管路(104),所述第二管路(102)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62),所述第三管路(103)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62),所述第四管路(104)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热模块(62);
所述蓄热转换器(6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102)上的第二节流装置(72)、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103)上的第一控制阀(51)和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104)上的第二控制阀(5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五管路(105)、第六管路(106)和第七管路(107),所述第五管路(105)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9),所述第六管路(106)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9),所述第七管路(107)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上、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地暖模块(9);
所述地暖转换器(9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上的第三节流装置(73)、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106)上的第三控制阀(53)和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的第四控制阀(5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暖模块(9)包括毛细管的结构、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侧管(31)、所述第二气侧管(32)和所述液侧管(3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能够在所述毛细管中流通制冷剂以换热供地暖。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除湿内机(63)包括第一换热器(631)和第二换热器(632),所述第一换热器(631)设置在第八管路(108)上,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气侧管(3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所述第二换热器(632)设置在第九管路(109)上,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气侧管(31)、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侧管(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八管路(108)上还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74),所述第九管路(109)上还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7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五端(D2)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
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六端(C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气侧管(31)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三端(E1)与所述第二气侧管(32)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端(C1)和第四端(S1)、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七端(E2)和第八端(S2)均连通、并一同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b)。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时包括第一四通阀(41)、所述第二四通阀(42)、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二节流装置(72)、第三节流装置(73)和第四节流装置(74)、第五节流装置(75)以及第一控制阀(51)、第二控制阀(52)、第三控制阀(53)和第四控制阀(54)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所述第二四通阀(42)、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二节流装置(72)、第三节流装置(73)、第四节流装置(74)和第五节流装置(75)以及第一控制阀(51)、第二控制阀(52)、第三控制阀(53)和第四控制阀(54)实现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供暖、蓄热、化霜和除湿中的至少之一的模式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需要进行制冷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端(C1)连通、所述第三端(E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六端(C2)连通、所述第七端(E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需要进行制热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需要进行恒温除湿时,打开所述第四节流装置(74)和/或所述第五节流装置(75),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端(C1)连通、所述第三端(E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需要进行供地暖时,打开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同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53)打开和/或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54)打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5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54)打开;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53)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54)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需要进行蓄热时,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和/或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打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打开;
当室内机制热需求量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三端(E1)连通、所述第二端(C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七端(E2)连通、所述第六端(C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关闭。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需要进行蓄热化霜时,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41)使得所述第一端(D1)与所述第二端(C1)连通、所述第三端(E1)与所述第四端(S1)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42)使得所述第五端(D2)与所述第六端(C2)连通、所述第七端(E2)与所述第八端(S2)连通;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关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63710.6A CN112856613A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63710.6A CN112856613A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56613A true CN112856613A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598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63710.6A Pending CN112856613A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5661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65858A (zh) * | 2021-12-21 | 2022-03-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11723A (zh) * | 2022-06-21 | 2022-09-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CN115235140A (zh) * | 2022-06-23 | 2022-10-2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CN115235139A (zh) * | 2022-06-23 | 2022-10-2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1127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CN110081635A (zh) * | 2019-04-28 | 2019-08-02 | 上海理工大学 | 带有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 |
CN210832379U (zh) * | 2019-10-28 | 2020-06-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14536575U (zh) * | 2021-02-05 | 2021-10-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2021
- 2021-02-05 CN CN202110163710.6A patent/CN1128566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1127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CN110081635A (zh) * | 2019-04-28 | 2019-08-02 | 上海理工大学 | 带有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 |
CN210832379U (zh) * | 2019-10-28 | 2020-06-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14536575U (zh) * | 2021-02-05 | 2021-10-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65858A (zh) * | 2021-12-21 | 2022-03-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165858B (zh) * | 2021-12-21 | 2024-1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11723A (zh) * | 2022-06-21 | 2022-09-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CN115111723B (zh) * | 2022-06-21 | 2023-1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CN115235140A (zh) * | 2022-06-23 | 2022-10-2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CN115235139A (zh) * | 2022-06-23 | 2022-10-2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CN115235139B (zh) * | 2022-06-23 | 2023-07-28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CN115235140B (zh) * | 2022-06-23 | 2023-08-01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56613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076446A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944565U (zh) | 空调器 | |
CN214223244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112413738A (zh) |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 |
CN214536575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14665333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14536576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12665015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608075A (zh) | 调温除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371046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10832605U (zh) | 空调器 | |
CN214275936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102032712B (zh) | 平行流毛细吸液芯板分体型热泵空调系统 | |
CN209131197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4249790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14370578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14249791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14249789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112797675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469239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112013474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746562U (zh) | 空调机组及空调器 | |
CN214223243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14249792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