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9373A -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39373A CN112839373A CN201911166445.6A CN201911166445A CN112839373A CN 112839373 A CN112839373 A CN 112839373A CN 201911166445 A CN201911166445 A CN 201911166445A CN 112839373 A CN112839373 A CN 112839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node
- power
- output gear
- power output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9 rub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750 rub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3—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loading or congestion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对流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基站带宽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基站的稳定覆盖,基站的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基站对于配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基站配电均是按照基站的最大能力设计的,在基站输出功率不断增大的现在,该配电方法对供电设备的要求很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动态调节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大大降低对供电设备的需求,实现节能减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
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标准组织、运营商、设备商都已经投入到节能减排的活动中来。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电能的消耗主体是无线基站,因此,基站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大量的节能减排技术被应用到基站中。
目前,随着通信系统对流量需求的不断增长,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nd-Generation,2G)逐渐发展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基站带宽已经从千赫兹(K)级别增长到100兆赫兹(MHz)级别以上。为了保证基站的稳定覆盖,基站的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大(基站的功耗也越来越大),对于5G基站来说甚至已经达到了1500瓦(W)级别,如果按照传统的每个基站都按照最大功率配电,并且考虑高温导致基站功耗上升等因素,为基站保留一定的余量,那么对供电设备的要求很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基站能耗的主要器件是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er,PA),其实际功耗与输出功率强相关,输出功率又与业务负荷有关。由于业务负荷是波动的,很难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保持峰值(会在某一个瞬间达到最大值),尤其是多个基站同时出现峰值的概率比较低,绝大部分时间段基站的平均输出功率都在30%以下。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基站的业务负荷调整基站的输出功率,进而控制基站的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Generation,5G)),该网络的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例如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基站,传输节点,接入节点(AP,Access Point),中继,节点B(Node B,NB),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型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等)和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数据卡,中继(relay),移动设备等)。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网络包括M个基站(M≥2)(图1中以基站1、基站2、…基站M分别标示),M个基站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即一个供电设备同时为M个基站供电),每个基站包括若干个小区,UE可以通过接入某个小区达到接入某个基站的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的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动态调节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大大降低对供电设备的需求,实现节能减排。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节能方法的运行环境并不限于上述网络架构。
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申请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本申请下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各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下面,对节能方法、装置及其技术效果进行描述。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如上述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任一基站,以基站1为例,本申请中提到的第二通信节点除了基站1以外的其他基站),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第一通信节点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能力信息包括功率输出档位,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依据功率输出档位映射第一通信节点小区的小区功率因子,小区功率因子与小区的业务负荷能力相关。
S120、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根据小区的业务负荷能力控制业务接入,进而实现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即小区负荷控制)。可选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控制上下行无线资源负荷、用户数、上下行吞吐量等(例如:负荷均衡策略,负荷控制,拥塞策略等)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周期性地比较当前时刻的实际输出功率(即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小区负荷控制方法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中的至少一项来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下面,分别对小区负荷控制方法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进行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单独采用小区负荷控制方法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也可以单独采用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还可以同时采用小区负荷控制方法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
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的方法可以包括:
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表示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一通信节点可以自行或者在其他通信节点(如第二通信节点)的请求下,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或者,
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表示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处于忙碌态,第一通信节点可以自行或者在与其他通信节点(如第二通信节点)协商后,提高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
当然,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仍旧需要小于或者等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供电能力信息还包括优先级;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小区负荷控制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的方法可以包括:
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即第三通信节点(如UE)优先接入第一通信节点),由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因此,第一通信节点允许第三通信节点优先接入,以提高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或者,
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即第三通信节点(如UE)优先接入第一通信节点),由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处于忙碌态,因此,第一通信节点调节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使得第三通信节点优先接入第二通信节点,降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提升当前时刻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保证了节能簇中各通信节点功耗均衡;或者,
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即第四通信节点(如UE)优先接入第二通信节点),由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忙碌态,因此,第一通信节点调节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以允许第四通信节点优先接入,提升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降低当前时刻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保证了节能簇中各通信节点功耗均衡。
可选的,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通信节点的小区的小区功率因子关联,小区功率因子用于指示业务负荷能力。以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为例,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一通信节点的小区(以下简称小区A)的小区功率因子关联,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小区(以下简称小区B)的小区功率因子关联,假设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为1000W,表1示出了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其对应的小区功率因子的关联表。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第一组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为300W,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为650W,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为1000W,并且第一通信节点的小区A的小区功率因子为30%,即小区A的业务负荷门限(也称为业务信道负荷利用率门限)为30%。当小区A的业务负荷达到30%时,表示第一通信节点当前时刻的功率负荷需求近似等于功率输出档位的300W。同理,第二通信节点的小区B的小区功率因子为60%,即小区B的业务负荷门限为60%。当小区B的业务负荷达到60%时,表示第二通信节点当前时刻的功率负荷需求近似等于功率输出档位的650W。
在第二组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为500W,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为500W,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等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为1000W,并且第一通信节点的小区A的小区功率因子为50%,当小区A的业务负荷达到50%时,表示第一通信节点当前时刻的功率负荷需求近似等于功率输出档位的500W。同理,第二通信节点的小区B的小区功率因子为50%,当小区B的业务负荷达到50%时,表示第二通信节点当前时刻的功率负荷需求近似等于功率输出档位的500W。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30、第一通信节点广播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周期性地广播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或者当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包括的功率输出档位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项发生变化时,第一通信节点广播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本申请能够动态调节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大大降低对供电设备的需求,实现节能减排。
下面罗列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能方法。在下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单独执行,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的,下述实施例中分别是以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为一个节能簇下的不同基站,第三通信节点和第四通信节点为可接入基站的UE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假设一个节能簇中包括基站X和基站Y,基站X和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基站X和基站Y之间交互供电能力信息。基站X和基站Y可以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通过小区负荷控制或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
以基站X为例,基站X通过小区负荷控制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的说明如下。
首先,基站X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技术规范(TS)38.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4中增加EnergySavingCellInfo指示优先级,即UE优先选择优先级较高的小区接入。
其次,基站X在3GPP TS 38.423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3中增加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UpdateHyst,指示UE更新节能信息。
步骤1)由于基站X、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配置基站X下的小区1、基站Y的小区2属于一个节能簇,其中,小区1的优先级低,小区2的优先级高,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估算每个基站只能满足50%的负荷功耗,设置小区1和小区2的业务信道负荷利用率门限均为50%。
步骤2)基站X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1优先级低,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基站Y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2优先级高,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小区1、小区2通过广播消息广播节能簇信息和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
步骤3)网络中UE1、UE2、…、UE10进入小区1、2重叠覆盖区域,假设小区1、2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UE1、UE2、…、UE10优先选择小区2接入,小区2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20%,基站Y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业务负荷信息进行协商,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40%,小区使用额定功率的6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4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60%,调整小区1的优先级为高,限制小区1的接入能力。
步骤4)根据广播消息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UE1、UE2、…、UE10设置优先级更新定时器,周期性读取节能簇小区的优先级进行更新。
步骤5)网络中UE11、UE12、…、UE20进入小区1、2重叠覆盖区域,假设小区1、2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比较小区1、2的优先级,UE11、UE12、…、UE20优先选择小区1接入,小区1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30%,基站X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业务负荷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估算供电需求,交互当前供电能力信息,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55%,小区使用额定功率的45%,调整小区1的优先级为高,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55%,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45%。
步骤6)网络中UE11、UE12、…、UE20离开小区1、2覆盖区域,小区1负荷低于10%,优先级调整为低。UE1、UE2、…、UE10离开小区1、2覆盖区域,小区2负荷低于15%。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业务负荷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估算供电需求,交互当前供电能力信息,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50%,调整小区1的优先级为高,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5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50%。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假设一个节能簇中包括基站X和基站Y,基站X和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基站X和基站Y之间交互供电能力信息。基站X和基站Y可以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通过小区负荷控制或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
以基站X为例,基站X通过小区负荷控制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的说明如下。
首先,基站X在3GPP TS 36.331/TS 38.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4中增加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指示优先级和节能簇信息。优先级可以包括接入优先级和功耗优先级,在相同功耗优先级下优先选择接入等级较低的小区接入。共站信息指示各小区共站情况,任何一个共站小区业务负荷较高,节能概率较低,此时需要选择共站小区接入。
其次,基站X在3GPP TS 36.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3中增加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UpdateHyst,指示UE更新节能信息、节能簇信息和本小区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
步骤1)由于基站X、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配置基站X下的小区1、基站Y的小区2、3属于一个节能簇,其中,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高,小区2、3的接入优先级为低,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基站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配置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30%和70%,小区1、2、3的业务信道负荷利用率门限均为50%。
步骤2)基站X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高,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3,且小区2、3共基站;基站Y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2、3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功耗优先级基于负荷的接入优先级为低,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3,且小区2、3共基站。
步骤3)小区1、2、3通过广播消息广播节能簇信息和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
步骤4)网络中UE1、UE2、…、UE20进入小区1、2、3重叠覆盖区域,假设小区1、2、3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UE1、UE2、…、UE20优先选择小区1接入,小区1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30%,基站X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40%和6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7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40%,小区3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40%,调整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2、3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步骤5)网络中UE21、UE22、…、UE30进入小区1、2、3重叠覆盖区域,通过广播消息获取信息,假设小区1、2、3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比较小区1、2、3的接入优先级,且小区2与小区3共站,优先选择小区2接入,小区2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30%,基站Y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25%和75%,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6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50%,小区3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40%,调整小区1、2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3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步骤6)网络中UE1、UE2、…、UE20离开小区1、2、3覆盖区域,小区1负荷低于5%。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30%和7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3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60%,小区3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80%,调整小区2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1、3的接入优先级为高;或者,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20%和8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3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60%,小区3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60%,调整小区2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1、3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在又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假设一个节能簇中包括基站X和基站Y,基站X和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基站X和基站Y之间交互供电能力信息。基站X和基站Y可以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通过小区负荷控制或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
以基站X为例,基站X通过小区负荷控制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的说明如下。
首先,基站X在3GPP TS 38.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4中增加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指示优先级和节能簇信息。优先级可以包括接入优先级和功耗优先级,在相同功耗优先级下优先选择接入等级较低的小区接入。
其次,基站X在3GPP TS 38.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3中增加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UpdateHyst,指示UE更新节能信息。
最后,基站X在3GPP TS 36.331的寻呼消息中增加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Update指示本小区优先级变更。
步骤1)由于基站X、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配置基站X下的小区1、基站Y的小区2属于一个节能簇,其中,小区1的优先级低,小区2的优先级高,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基站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配置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30%和70%,小区1、2的业务信道负荷利用率门限均为50%。
步骤2)基站X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1优先级低,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基站Y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2优先级高,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小区1、小区2通过广播消息广播节能簇信息和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
步骤3)网络中UE1、UE2、…、UE10进入小区1、2重叠覆盖区域,假设小区1、2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UE1、UE2、…、UE10优先选择小区2接入,小区2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30%,基站Y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70%和3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7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30%,调整小区2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步骤4)UE1、UE2、…、UE10根据寻呼消息接收广播消息更新优先级参数。
步骤5)网络中UE1下线,在迟滞检测因子更新系统消息周期到来前,UE1重新请求接入,假设小区1、2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比较小区1、2的接入优先级信息,优先选择小区1接入。
在再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假设一个节能簇中包括基站X和基站Y,基站X和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基站X和基站Y之间交互供电能力信息。基站X和基站Y可以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通过小区负荷控制或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
以基站X为例,基站X通过小区负荷控制和功率输出档位调节策略来控制自身的功率输出的说明如下。
首先,基站X在3GPP TS 38.331、3GPP TS 36.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4中增加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指示优先级和节能簇信息。优先级可以包括接入优先级和功耗优先级,在相同功耗优先级下优先选择接入等级较低的小区接入。具体的,功耗优先级体现当前基站功耗信息,为了不影响网络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功耗优先级相同时,优先接入优先级较低小区接入。
其次,基站X在3GPP TS 36.331、3GPP TS 38.331的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3中增加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UpdateHyst,指示UE更新节能信息。
最后,基站X在3GPP TS 36.331、3GPP TS 38.331的寻呼消息中增加EnergySavingClusterCellInfoUpdate指示本小区优先级变更。
步骤1)由于基站X、基站Y共享配电能力,配置基站X下的小区1、基站Y的小区2属于一个节能簇,其中,小区1的优先级低,小区2的优先级高,根据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基站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配置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40%和60%,小区1、2的业务信道负荷利用率门限为40%和60%。其中,基站X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基站Y为5G基站。
步骤2)基站X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1优先级低,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基站Y上电启动,初始化节能簇信息,其中小区2优先级高,节能簇信息包含小区1、2。小区1、小区2通过广播消息广播节能簇信息和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
步骤3)网络中UE1、UE2、…、UE10进入小区1、2重叠覆盖区域,假设小区1、2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UE1、UE2、…、UE10优先选择小区2接入,小区2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40%,基站Y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40%和6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3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70%,调整小区2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步骤4)根据广播消息节能接入迟滞检测因子,UE1、UE2、…、UE10设置优先级更新定时器,周期性读取节能簇中小区的优先级进行更新。
步骤5)网络中UE11、UE12、…、UE20进入小区1、2重叠覆盖区域,假设小区1、2接收信号强度均满足条件,比较小区1、2的接入优先级和功耗优先级,优先选择小区1接入,小区1的业务信道负荷上升超过20%,基站X功耗上升。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30%和7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3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70%,调整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2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步骤6)网络中UE11、UE12、…、UE20离开小区1、2覆盖区域,小区1负荷低于10%。网络中UE1、UE2、…、UE10离开小区1、2覆盖区域,小区2负荷低于10%。
基站X、基站Y根据当前设备功耗信息(业务负荷和功耗曲线)、各小区业务负荷信息估算供电需求,根据总的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调整基站X、基站Y使用额定功率的40%和60%,节能簇中小区1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30%,小区2业务负荷限制调整为70%,调整小区1的接入优先级为低,小区2的接入优先级为高。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节能装置可以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中,如图4所示,包括:获取模块10和控制模块11。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
控制模块11,用于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节能装置为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节能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节能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能力信息包括功率输出档位,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具体用于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则降低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或者,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则提高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其中,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能力信息还包括优先级;
控制模块11,具体用于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允许第三通信节点优先接入;或者,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调节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或者,若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调节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以允许第四通信节点优先接入;其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第一通信节点的小区的小区功率因子关联,小区功率因子用于指示业务负荷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广播模块12。
广播模块12,用于广播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和通信接口62;通信节点中处理器6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0为例;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60、存储器61、通信接口6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总线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存储器6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通信节点的至少一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节能方法。
存储器6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1可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接口62可设置为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穷举的列表):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Ruby、Go,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14)
1.一种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所述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能力信息包括功率输出档位,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包括:
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降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或者,
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提高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
其中,调整后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能力信息还包括优先级;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包括:
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允许第三通信节点优先接入;或者,
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调节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或者,
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调节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以允许第四通信节点优先接入;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小区的小区功率因子关联,所述小区功率因子用于指示业务负荷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广播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
7.一种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属于一个节能簇,所述节能簇对应一个供电设备;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控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能力信息包括功率输出档位,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则降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或者,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则提高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其中,调整后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能力信息还包括优先级;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允许第三通信节点优先接入;或者,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调节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或者,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高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低于当前时刻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负荷需求,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则调节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优先级,以允许第四通信节点优先接入;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供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功率输出档位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小区的小区功率因子关联,所述小区功率因子用于指示业务负荷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广播模块;
所述广播模块,用于广播自身的供电能力信息。
13.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节能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节能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66445.6A CN112839373A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20/130573 WO2021104176A1 (zh) | 2019-11-25 | 2020-11-20 |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66445.6A CN112839373A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9373A true CN112839373A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2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66445.6A Withdrawn CN112839373A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39373A (zh) |
WO (1) | WO2021104176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2088A (zh) * | 2012-07-25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协作休眠/唤醒方法和系统 |
US20160072317A1 (en) * | 2014-09-08 | 2016-03-10 | Av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provisioning |
CN106067685A (zh) * | 2015-04-22 | 2016-11-02 | 富奇想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供电系统和方法 |
CN110121820A (zh) * | 2019-01-08 | 2019-08-13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输出功率的调节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0442224A (zh) * | 2019-09-17 | 2019-11-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电源功率分配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0125A (zh) * | 2008-10-15 | 2009-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控制器控制基站节能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695251B (zh) * | 2011-03-21 | 2016-01-20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节能方法 |
CN102239730B (zh) * | 2011-04-15 | 2013-09-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设备的供电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513369A (zh) * | 2018-02-01 | 2018-09-07 | 广西师范大学 | 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及组网方法 |
CN109713658B (zh) * | 2019-01-16 | 2019-11-15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恒流供电的海底观测网主基站 |
-
2019
- 2019-11-25 CN CN201911166445.6A patent/CN11283937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11-20 WO PCT/CN2020/130573 patent/WO202110417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2088A (zh) * | 2012-07-25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协作休眠/唤醒方法和系统 |
US20160072317A1 (en) * | 2014-09-08 | 2016-03-10 | Av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provisioning |
CN106067685A (zh) * | 2015-04-22 | 2016-11-02 | 富奇想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供电系统和方法 |
CN110121820A (zh) * | 2019-01-08 | 2019-08-13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输出功率的调节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0442224A (zh) * | 2019-09-17 | 2019-11-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电源功率分配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卜祥德;周建纲;: "一种实用型通信基站电源节能系统", 通信电源技术, no. 03, 25 May 2013 (2013-05-2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04176A1 (zh) | 2021-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46982B (zh) | 省电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237832B2 (en) |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us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363755B2 (en) | Power saving modes in wireless devices | |
US969972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aving | |
CN102740407B (zh) | 上行调度方法及系统、终端及基站 | |
EP4284111A3 (en) | Power-saving active bwp | |
US9367113B2 (en) | Managing modem power consumption | |
US850913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gotiating sleep cycle setting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911691B (zh) | 一种小区节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60212794A1 (en) |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in | |
WO2020019752A1 (zh) | 信息指示方法及设备、网元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KR20120092943A (ko) | 단말의 트래픽 패턴에 기반한 무선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1088017A1 (zh) | 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5636138A (zh) | 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装置和终端 | |
JP2020526141A (ja) | 電力処理方法、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
CN105009623A (zh) | 一种非连续接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005935B (zh) | 网络能效优化方法和装置 | |
CN106332124B (zh) | 一种降低无线网络能耗的方法及宏基站 | |
CN115643643B (zh) | 5g信号的请求、发送及通信方法及终端、基站和介质 | |
CN112839373A (zh) | 一种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268972B (zh) | 一种通过4g/5g共覆盖的5g基站节能实现方法 | |
WO2023246101A1 (zh) | 节能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 |
CN114779879A (zh) | 频压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 |
KR20120089038A (ko) | 단말에 따른 무선 자원 제어 상태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
WO2024159620A1 (en) | Rrc inactiv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