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8302B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38302B CN112838302B CN201911159584.6A CN201911159584A CN112838302B CN 112838302 B CN112838302 B CN 112838302B CN 201911159584 A CN201911159584 A CN 201911159584A CN 112838302 B CN112838302 B CN 1128383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pole core
- battery according
- cover plate
- p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该电池包括极芯组、PCB板、盖板和壳体,多个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含至少一个极芯,所述壳体一侧开口形成空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配合并将所述多个极芯组封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PCB板上设置有芯片。多个极芯组串联的方式极大的减少了电池包的设计结构和电池的排布,有效地利用了电池包内部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PCB板的设置使得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体积能量密度。所述电池模组组装工艺少,成本较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较高,汽车的续航能力高,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普及,对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用户对新能源车续时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新能源车使用的电池包而言,其总体容量需要不断的提高;同时,在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因内阻导致的内耗和发热则要求尽量减少。
一般而言,电池的壳体内仅设有一个极芯或多个处于并联状态的极芯,而含有单个极芯或多个并联极芯都无法提高整个电池的电压。例如,钛酸锂类电池的电压是2.4伏;磷酸铁锂类电池的电压是3.2伏;三元类电池的电压是3.7伏;多元聚合物类电池的电压是4.3伏。所以在需要高电压(高容量)时,就把大量的电池进行串联成电池模组,再将电池模组组装成电池包;相邻两个电池之间需要通过外设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导致电池安装结构较多,不仅成本提高,而且导致整体重量上升;同时,安装结构占用了较多的电池包体内部空间,造成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电池并排设置越多,空间浪费就越多。另外,因需要设置多个外置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内阻增加,提高了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和发热。
为了检测电池包内部的温度、电压和气味时。传统的电池包将采样线和PCB板布置在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之间,或者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之间。这样采样方式的缺点是,一方面,采样温度不够贴合单体电池内部,会存在精度误差,采样线搭接后容易出现短路,电池单体数量增多后,采样线多,复杂,成本高,容易出现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采样线和PCB板占用电池单体外的空间较大,明显降低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多个极芯组,多个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含至少一个极芯;
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一侧开口形成空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配合并将多个所述极芯组封装在所述空腔内;
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PCB板上设置有芯片。
可选地,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多条采样线,多条所述采样线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对应电连接多个所述极芯组,多条所述采样线汇集于所述PCB板。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邻近所述盖板的位置设有绝缘件,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绝缘件上。
可选地,所述PCB板上设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输出所述芯片处理后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插接件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极芯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极芯组通过所述极芯连接件串联连接,所述采样线与所述极芯连接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极芯连接件包括铜连接部和与铜连接部连接的铝连接部,所述采样线与所述铜连接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极芯组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分设于所述极芯组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凸起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设于所述盖板上的电极端子,多个所述极芯组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极芯组分别为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中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盖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电极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采样线外包覆有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采样线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接口。
可选地,所述极芯外设有PP袋,所述PP袋置于所述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置槽,多个所述极芯组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架为绝缘支架。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定位部和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置槽之间,所述凸块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极芯连接件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块卡接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的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所述的电池或所述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电池模组或所述的电池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电池包括极芯组、PCB板、盖板和壳体,多个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含至少一个极芯,所述壳体一侧开口形成空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配合并将所述多个极芯组封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电池内部信息的芯片。
通过在一个电池的壳体内设置多个串联连接的极芯组,相对于多个电池并排设置,减少了壳体以及外部安装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保证了电池包的整体容量;同时,减少了外部动力连接件的使用,改由壳体内部直接相邻的极芯组串联的方式,无需考虑动力连接件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能够降低连接内阻,进而减少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
另外,PCB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这种布置方式无需占用壳体外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且,PCB板上的芯片能够获取和检测每个极芯组的信息(例如电流、电压及温度等信息),以便于对每个极芯组的使用状况进行监测,有利于提高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池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极芯组;2-电极引出部件;3-第一电极引出部件;4-极芯连接件;5-第二电极引出部件;6-PCB板;7-支架;8-电极端子;9-盖板;10-壳体;11-插接件;12-密封件;13-采样线;14-引脚;15-绝缘件;16-绝缘层;17-凸起;18-定位部;19-底板;20-芯片;21-传感器接口;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25-框架本体;26-容置槽;27-凸块;28-卡扣;2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极芯组1、PCB板6、盖板9和壳体10,多个所述极芯组1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为极芯组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芯组1包含至少一个极芯。一个所述极芯组1内也可以包含多个极芯,极芯组1内的多个极芯之间可以串联和/或并联连接,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制。所述壳体10一侧开口形成空腔,所述壳体10与所述盖板9配合并将所述多个极芯组1封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PCB板6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PCB板6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电池内部信息的芯片20。
在本发明中,极芯组1的极芯为动力电池领域常用的极芯,极芯以及极芯组1为电池壳体10内部的组成部分,而不能被理解为电池本身,其中电池为单体电池;可以是卷绕形成的极芯,也可以是叠片的方式制成的极芯;一般情况下,极芯至少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需要说明的时,本发明提到的电池,为一个独立的单体电池,不能因其包含多个极芯,而将其简单的理解为电池模组或电池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极芯组1可以是两个极芯组1串联,也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极芯组1串联。具体数量需要根据实际的每个极芯组1的输出电压、电池包的宽度以及电池包整体电压需求而定。比如,所述电池应用在一种车型中,需要电池系统输出的电压为300V,一个传统铁锂电池的电压为3.2V,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体内需要串联100个电池才能满足需求。而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中,假设一个电池内部串联2个极芯组1,每个极芯组1包含一个极芯或者多个极芯并联,所述极芯组1的电压为3.2V,则仅需要排布50个电池即可;以此类推,若一个电池内部串联10个极芯组1,每个极芯组1包含一个极芯或者多个极芯并联,则只需要串接10个电池即可。极大的减少了电池包的设计结构和电池的排布,有效地利用了电池包内部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本发明有效利用极芯组1内部的空间,在壳体10内空余的空间布置了带有芯片20的PCB板6。一方面,PCB板6的设置使得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体积能量密度;另一方面,PCB板6的芯片20可以很方便地接收和检测电池内部的温度、电压等信息,准确反映电池内部的运行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PCB板6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盖板9的一端。在电池的壳体10内靠近所述盖板9的一端一般需要连接极芯组1的引出部件,但是引出部件一般是线形或者条状,这样在壳体10内靠近所述盖板9的一端会空出很多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空间,将PCB板6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盖板9的一端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剩余空间,提高电池结构的紧凑性的同时增加电池的监测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PCB板6上设置有传感器接口21,可以连接气味传感器。目前大多数电池是用的是液态电解液,而当电解液发生泄漏时,由于电解液在电池的内部,从外观上很难发现。所以在电池内部设置气味传感器可以快速采集泄漏的电解液信号。气体传感器可以在密封环境内快速检测到电解液的泄漏,并且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受到外界气味的干扰。
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多条采样线13,多条所述采样线13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对应电连接多个所述极芯组1,具体可以连接到多个极芯组1之间的连接构件上,比如引出部件和/或连接件,多条所述采样线13汇集于所述PCB板6,PCB板6上的芯片20对所述采样信息进行处理。
通过布置采样线13在壳体10的内部,可以防止采样线13的磨损。采样线13对应电连接多个所述极芯组1,采样线13输出的信号给到PCB板6上的芯片20,这样,电芯组1往外传输的不是高压信号,而是低压信号,提高了整个电池的电压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极芯连接件4,相邻的两个极芯组1通过所述极芯连接件4串联连接,所述采样线13与所述极芯连接件4电连接。
多个所述极芯组1的串联可以显著提高电池对外输出的电压,而极芯连接件4完成了多个所述极芯组1的串联连接,给电池的高压输出提供了保障。而采样线13直接与所述极芯连接件4电连接可以准确地将极芯组1两端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息对外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极芯连接件4包括铜连接部和与铜连接部连接的铝连接部,所述采样线13与所述铜连接部电连接。
采用铜连接部和铝连接部的极芯连接件4可以直接将相邻两个极芯组1串联起来,而常规的连接件是采用一个铜连接件和一个铝连接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极芯组1电连接,然后再将一个铜连接件和一个铝连接件连接。本发明的铜连接部和铝连接部复合的极芯连接件4不仅减少了连接片的使用数量,而且增加了连接的可靠性。而采样线13一般为铜丝制成,可以很好地与所述铜连接部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采样线13外包覆有绝缘层16。由于采样线13设置在壳体10内部,采样线13就不可避免地与壳体10内部的导电件接触,从而引起采样线短路损坏。所以为了保证采样线13传输信号的准确性,可以在采样线13外包覆有绝缘层16,绝缘层16可以为塑料或者橡胶等绝缘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采样线13和所述PCB板6之间通过引脚14连接。由于采样线13采集的电池内部信息需要传递给PCB板6上的芯片20,而芯片20的信号准确输入需要引脚14作为接口,所以在采样线13和所述PCB板6之间设置有引脚14以完成芯片20对采样信息的准备接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采样线1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多个极芯组1串联时,由于各个极芯组1之间电阻差异,会带来不同极芯组1的电流和电压有一定的差别,而且由于长期充放电也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所以将采样线13连接至多个极芯组1之间的极芯连接件4上,可以快速准确监测电池内部每个极芯组1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内邻近所述盖板9的位置设有绝缘件15,所述PCB板6固定于所述绝缘件15上。所述绝缘件15上设置有凸起17,所述盖板9上与所述凸起17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23,所述凸起17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3内。
一方面,绝缘件15可以起到隔离所述极芯组1和PCB板6的作用,并将PCB板6限制在壳体10空余的空间;另一方面,绝缘件15上的凸起17容置于所述盖板9的第二通孔23内,绝缘件15与盖板9之间配合完成对绝缘件15的固定。所述绝缘件15的材质为塑料、橡胶中的一种,塑料和橡胶的材质较硬,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塑料和橡胶的绝缘性能良好,可以将极芯组1和PCB板6之间进行绝缘。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PCB板6上设有插接件11,所述插接件11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输出所述芯片20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盖板9上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插接件11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2内,所述第一通孔22与所述盖板9之间设有密封件12。
所述插接件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也可以是三个、四个触点或者更多,具体触点数量根据采集信息的数量确定,所述插接件11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输出所述芯片20处理后的信息,包括电压信息、电流信息、温度信息、气味信息等。所述插接件11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2内,这样就可以利用盖板9对插接件11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防止电池晃动或者受冲击带来的插接件11的松动。所述密封件12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密封件12的形状根据插接件11和盖板9的第一通孔22之间的缝隙来确定,所述密封件12的作用包括,一方面,可以对的插接件11和盖板9之间进行固定密封,另一方面,可以绝缘隔离插接件11和盖板9,防止相互之间的电信号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极芯组1包括电极引出部件2,所述电极引出部件2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分设于所述极芯组1相对的两侧,相邻所述极芯组1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通过所述极芯连接件4电连接。
其中,如果极芯组1仅含有一个极芯,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可以分别为极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或者分别为负极耳和正极耳。如果极芯组1含有多个极芯,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可以是由每个极芯的正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可以是由每个极芯的负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或者,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可以是由每个极芯的负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可以是由每个极芯的正极耳复合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的引出部件。
本发明每个所述极芯组1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位于所述极芯组1的相对两端的位置,然后相邻的极芯组1通过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和极芯连接件4串联,形成了“头对头”的排布方式,此排布方式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电池中极芯组1之间的两两串联,连接结构简单。另外该种排布方式可以较为方便地制造长度较长的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设置在所述盖板9上的电极端子8,多个所述极芯组1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极芯组1分别为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中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电极端子8电连接,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盖板9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可以为靠近所述盖板9的极芯组,所述第一端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或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为负极引出部件,所述负极引出部件与所述电极端子8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部件作为整个电池的负极与外部设备连接进行电能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极芯组可以为远离所述盖板9的极芯组,所述第二端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或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为正极引出部件,所述正极引出部件与所述壳体10电连接,壳体10与盖板9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使得盖板9带正电,这样无需在盖板9上设置正极端子,有利于简化盖板9的结构设计。例如,壳体10与盖板9均为金属件,壳体10与盖板9通过焊接实现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还包括底板19,所述底板19设置于壳体10与所述盖板9相对的一端,所述底板19与所述壳体10可以焊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末端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或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为正极引出部件,所述正极引出部件与所述底板19电连接。
所述壳体10为金属壳体,可以是金属铝或者金属铜,盖板9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铝或者金属铜。壳体10和盖板9作为电池最外层的保护结构,使用金属可以提高电池的强度,而且散热性能较好。所述正极引出部件与所述壳体10电连接可以使得盖板9和壳体10带上正电,作为整个电池的正极与外部设备连接进行电能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盖板9上设有第三通孔24,所述电极端子8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24内,所述电极端子8与所述盖板9之间设有密封件12。
所述电极端子8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24内,这样就可以利用盖板9对电极端子8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防止电池晃动或者受冲击带来的电极端子8松动。所述密封件12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密封件12的形状根据电极端子8和盖板9的第三通孔24之间的缝隙来确定,所述密封件12的作用包括,一方面,可以对的电极端子8和盖板9之间进行固定密封,另一方面,可以绝缘隔离电极端子8和盖板9,防止相互之间的电信号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极芯外包覆有PP袋,所述PP袋置于所述壳体10内。该极芯拥有PP袋保护,同时使各个极芯绝缘。通过PP袋包裹的极芯组成极芯组1,把多个极芯组1串联成电池,在提供高电压集成的同时,保证了极芯之间绝缘隔离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支架7,所述支架7包括框架本体25,所述框架本体25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置槽26,多个所述极芯组1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槽26内,所述支架7为绝缘支架,所述支架7的材质为塑料、橡胶中的一种。支架7一方面可以利用容置槽26防止极芯组1在壳体10内部晃动,另一方面采用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可以将多个极芯组1之间隔离开,避免多个极芯组1之间出现短路等问题,提高了电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支架7还包括定位部18和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25上的凸块27,所述凸块27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置槽26之间,所述凸块27与所述定位部18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4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18与所述凸块27设置于所述极芯连接件4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部18与所述凸块27卡接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4进行定位。
具体地,所述定位部18和凸块27中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卡扣28,定位部和凸块27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卡槽29,卡扣28卡接固定于卡槽29内,以实现对极芯连接件进行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卡扣28和卡槽29的数量和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所述凸块27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卡槽29,所述两个卡槽29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极芯连接件4的宽度(即极芯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定位部18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卡槽29配合的卡扣28,所述定位部18的卡扣28卡接固定于所述凸块27的卡槽29中对所述极芯连接件4进行定位。
当然,凸块27与定位部18也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配合,以实现对极芯连接件4的定位。
所述极芯连接件4作为极芯组1串联的重要组件,通过电连接极芯组1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将相邻的两个极芯组1串联连接,而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普遍为线形或者条状,强度较低,所以保证极芯连接件4的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所述凸块27与所述定位部18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4进行定位。这样就可以将极芯连接件4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极芯组1之间的位置,限制所述极芯连接件4的位移,保证极芯组1之间串联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模组中的至少两个电池可以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可以在电池模组上设置检测采样部件,用于电池模组的独立供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电池或者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中的至少两个电池或者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可以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可以在电池包上设置检测采样部件,用于电池包的独立供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均可为汽车进行独立供电。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极芯组(1),多个所述极芯组(1)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1)包含至少一个极芯;
壳体(10)和盖板(9),所述壳体(10)一侧开口形成空腔,所述壳体(10)与所述盖板(9)配合并将多个所述极芯组(1)封装在所述空腔内;
PCB板(6),所述PCB板(6)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PCB板(6)上设置有芯片(20);
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支架(7),所述支架(7)包括框架本体(25),所述框架本体(25)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置槽(26),多个所述极芯组(1)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容置槽(26)内;所述支架(7)还包括定位部(18)和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25)上的凸块(27),所述凸块(27)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置槽(26)之间,所述凸块(27)与所述定位部(18)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4)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6)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盖板(9)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多条采样线(13),多条所述采样线(13)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对应电连接多个所述极芯组(1),多条所述采样线(13)汇集于所述PCB板(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线(13)外包覆有绝缘层(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线(1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极芯连接件(4),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芯组(1)通过所述极芯连接件(4)串联连接,所述采样线(13)与所述极芯连接件(4)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连接件(4)包括铜连接部和与铜连接部连接的铝连接部,所述采样线(13)与所述铜连接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邻近所述盖板(9)的位置设有绝缘件(15),所述PCB板(6)固定于所述绝缘件(1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15)上设置有凸起(17),所述盖板(9)上与所述凸起(17)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23),所述凸起(17)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6)上设有插接件(11),所述插接件(11)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输出所述芯片(20)处理后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9)上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插接件(11)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2)内,所述第一通孔(22)与所述盖板(9)之间设有密封件(1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1)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3)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分设于所述极芯组(1)相对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设置在所述盖板(9)上的电极端子(8),多个所述极芯组(1)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极芯组(1)分别为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中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电极端子(8)电连接,所述第一端极芯组和第二端极芯组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盖板(9)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9)上设有第三通孔(24),所述电极端子(8)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24)内,所述电极端子(8)与所述盖板(9)之间设有密封件(12)。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6)上设置有传感器接口(21)。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外设有PP袋,所述PP袋置于所述壳体(10)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为绝缘支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8)与所述凸块(27)设置于所述极芯连接件(4)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部(18)与所述凸块(27)卡接配合对所述极芯连接件(4)进行定位。
1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2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模组。
2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模组或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59584.6A CN112838302B (zh) | 2019-11-22 | 2019-11-22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59584.6A CN112838302B (zh) | 2019-11-22 | 2019-11-22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8302A CN112838302A (zh) | 2021-05-25 |
CN112838302B true CN112838302B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5922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59584.6A Active CN112838302B (zh) | 2019-11-22 | 2019-11-22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383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61629B (zh) * | 2020-09-27 | 2023-08-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
CN115224448B (zh) * | 2022-08-09 | 2023-07-07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动力电池 |
CN115832552B (zh) * | 2022-10-20 | 2024-10-0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及用电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50716A (ja) * | 2001-02-27 | 2002-09-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有機微量成分の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
CN201879675U (zh) * | 2010-04-14 | 2011-06-29 | 浙江好络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式无线健康监测仪 |
CN102684165A (zh) * | 2011-03-07 | 2012-09-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节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
CN206976518U (zh) * | 2017-06-27 | 2018-02-06 |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模组电芯电压、温度采集板 |
WO2018148346A1 (en) * | 2017-02-10 | 2018-08-16 | Lonza Ltd. | Cell culture system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84772Y (zh) * | 2007-08-03 | 2008-07-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组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蓄电池组 |
KR101509474B1 (ko) * | 2012-06-13 | 2015-04-0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단일 전극단자 결합부를 가진 전지 조합체 |
CN207967144U (zh) * | 2018-01-24 | 2018-10-12 | 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电芯模组 |
-
2019
- 2019-11-22 CN CN201911159584.6A patent/CN1128383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50716A (ja) * | 2001-02-27 | 2002-09-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有機微量成分の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
CN201879675U (zh) * | 2010-04-14 | 2011-06-29 | 浙江好络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式无线健康监测仪 |
CN102684165A (zh) * | 2011-03-07 | 2012-09-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节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
WO2018148346A1 (en) * | 2017-02-10 | 2018-08-16 | Lonza Ltd. | Cell culture system and method |
CN206976518U (zh) * | 2017-06-27 | 2018-02-06 |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模组电芯电压、温度采集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8302A (zh) | 202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52244B (zh)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 |
US12021252B2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uch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battery pack | |
KR101923091B1 (ko) | 전지 | |
CN211743203U (zh)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 |
KR101943493B1 (ko) | 배터리 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KR102734561B1 (ko) |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자동차 | |
CN211743281U (zh)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 |
CN112838302B (zh)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 |
US20180254536A1 (en) | Vehicle energy-storage systems | |
CN211208560U (zh)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 |
EP3671939B1 (en) |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state of a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 |
CN112271374A (zh) | 一种多单格一体化锂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 |
JP2017152163A (ja) |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100917751B1 (ko) | 팩형 이차전지 | |
CN112838333A (zh)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 |
CN111133604B (zh) | 电池组 | |
CN214124038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113258178B (zh)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 |
CN105226227B (zh) | 用于量取在电池单体中的电压和温度的装置 | |
CN216818439U (zh) | 一种可监控锂离子电池运行状态的电池顶盖 | |
US20210242440A1 (en) |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enclosure | |
KR102367375B1 (ko) | 배터리 팩 | |
GB2544363A (en) | Prismatic accumulator cell and accumulator pack | |
CN220021224U (zh) | 分体式高压箱及动力电池系统 | |
CN216818438U (zh) | 一种可监控锂离子电池运行状态的电池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