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7057A - 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37057A CN112837057A CN201911158484.1A CN201911158484A CN112837057A CN 112837057 A CN112837057 A CN 112837057A CN 201911158484 A CN201911158484 A CN 201911158484A CN 112837057 A CN112837057 A CN 1128370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yment
- interface
- code
- preset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4—Transactions dependent on location of M-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4—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displayed on the M-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ina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移动支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包括: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从而降低了用户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由于相较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具有更加便捷的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所使用。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包括付款码支付,即消费者在付款时向商家展示付款码,商家通过收款设备扫描消费者展示的付款码以完成收款。为了简化支付流程,现有的付款码支付多采用小额免密支付的方式,即商家通过收款设备扫描付款码后无需消费者再输入支付密码,收款设备扫描成功即支付成功。
然而,由于免密支付无需消费者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付款,因此,消费者付款时展示的付款码很容易被商家之外的不法分子盗刷,支付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有效降低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包括:
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
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相应的,所述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
相应的,所述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且所述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付款码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界面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符合预定要求,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位置检测单元,用于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当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检测终端设备与其逐渐靠近的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若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用于遮挡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的预设安全界面,从而降低了用户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所适用于的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所适用于的手机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支付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了预设安全界面之后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安全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移动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移动终端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所述终端设备为可穿戴设备时,该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以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所适用于的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手机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输入单元130、显示单元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手机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限定,其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对手机1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地介绍:
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30可包括触控面板1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32。触控面板1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31上或在触控面板1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31。除了触控面板131,输入单元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100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31可覆盖显示面板141,当触控面板1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控面板131与显示面板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31与显示面板141集成而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1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距离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手机100的显示屏一侧,其可以在显示屏前方有遮挡物时,检测出手机100的显示屏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是红外距离传感器或者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等,其中,红外距离传感器通常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和一个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发射管向外发射红外线,当手机100的显示屏前方有遮挡物时,该遮挡物会对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进行反射,反射回的光线通过红外线接收管进行接收,红外距离传感器可以根据其从发射出红外线到接收到遮挡物反射回的红外线之间间隔的时长,计算出显示屏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陀螺仪可以用于检测手机100的姿态,例如检测手机100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更进一步的,在检测出手机100的姿态后,陀螺仪还可以检测出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作为陀螺仪的一种角度检测方式,当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平行且显示屏朝下时,陀螺仪可以将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记为0度;当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垂直且手机100正向竖屏时,陀螺仪可以将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记为90度;当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平行且显示屏朝上时,陀螺仪可以将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记为180度;当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垂直且手机100反向竖屏时,陀螺仪可以将手机100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记为270度。其中,正向竖屏指手机100的顶端在上、底端在下时的竖屏,反向竖屏指手机100的底端在上、顶端在下时的竖屏。至于手机100还可配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传声器1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80处理后,经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100,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100通过WiFi模块1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示出了WiFi模块1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1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申请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180是手机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1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手机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可选地,摄像头在手机100的上的位置可以为前置的,也可以为后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手机100可以包括单摄像头、双摄像头或三摄像头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手机100可以包括三摄像头,其中,一个为主摄像头、一个为广角摄像头、一个为长焦摄像头。可选地,当手机100包括多个摄像头时,这多个摄像头可以全部前置,或者全部后置,或者一部分前置、另一部分后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尽管未示出,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所适用于的手机的软件架构示意图。以手机100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FWK)、系统层以及硬件抽象层,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
如图2所示,所述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短信息、日历、相机、视频、导航、图库、通话、支付类应用程序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例如用于接收应用程序框架层所发送的事件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资源管理器以及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应用程序框架层还可以包括:
视图系统,所述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系统层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传感器服务模块,物理状态识别模块,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等。
传感器服务模块,用于对硬件层各类传感器上传的传感器数据进行监测,确定手机100的物理状态;
物理状态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手势、人脸等进行分析和识别;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系统层还可以包括: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硬件抽象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硬件抽象层可以包括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传感器驱动等,用于驱动硬件层的相关硬件,如显示屏、摄像头、传感器等。
以下实施例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软件结构的手机100上实现。以下实施例将以手机1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手机100中。
S31: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需要通过付款码支付方式向商户付款时,用户可以打开其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具有付款码支付功能的支付类应用程序,并进入该支付类应用程序的付款码支付界面。其中,付款码支付界面用于显示付款码。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上安装的支付类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用户可以根据其喜好选择终端设备上安装的任一支付类应用程序完成支付。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上安装的支付类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支付宝及QQ等,用户可以打开微信、支付宝或QQ中的任一应用程序的付款码支付界面来完成支付。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商户需要通过扫码设备扫描终端设备上显示的付款码,这就要求用户将终端设备靠近目标商家的目标扫码设备,以便目标扫码设备能够扫描到终端设备上显示的付款码,因此,在实际支付过程中,用户打开付款码支付界面后,会将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目标扫码设备,而在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目标扫码设备靠近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但用户最终会将终端设备停留在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近的某个位置,以供目标扫码设备进行扫描。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来描述,例如,终端设备在靠近目标扫码设备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目标扫码设备的扫描面的角度关系来描述。
基于此,为了防止付款码在被目标扫码设备扫描之前被其他电子设备盗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先设置一用于对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定的预设条件,使得只有在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该预设条件时,才认为当前到达安全交易时机,终端设备显示的付款码才能被扫码设备扫描;而终端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认为当前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终端设备显示的付款码无法被任何扫码设备扫描。
通常,当终端设备停留在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近的位置时,终端设备上显示的付款码才能够被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且终端设备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近时,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会被目标扫码设备遮挡,使得此时除目标扫码设备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无法扫描到终端设备上的付款码;而当终端设备处于其他位置,例如终端设备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远时,终端设备上显示的付款码通常无法被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且终端设备处于其他位置时,终端设备上显示的付款码有可能会被其他电子设备扫描到,进而导致付款码被盗刷。因此,示例性的,可以在终端设备处于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近的位置时,认为当前到达安全交易时机,在终端设备处于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远的位置时,认为当前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描述时,在该情况下,预设条件可以是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即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认为当前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使终端设备显示的付款码能够被扫码设备扫描,而当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认为当前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使付款码无法被任何扫码设备扫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检测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检测到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可以开启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在检测到所采集的图像中包括扫码设备时,将该扫码设备确定为目标扫码设备,此时,终端设备检测其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示例性的,当位置关系通过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描述时,终端设备若测到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则获取其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
终端设备获取到其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后,检测该位置关系是否符合预设条件。终端设备若检测到该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说明此时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终端设备执行S32;终端设备若检测到该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说明此时已到达安全交易时机。
S32: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
终端设备检测到其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说明此时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终端设备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其中,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从而使得未到达交易时机时,付款码无法被任一电子设备扫描,有效降低了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安全界面可以通过弹窗或对话框等形式显示。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安全界面可以完全覆盖于付款码支付界面之上,以将付款码支付界面完全遮挡。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安全界面还可以只遮挡付款码支付界面中付款码所在的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还可以预先对预设安全界面的透明度以及预设安全界面中显示的内容等进行设置。示例性的,用户可以设置预设安全界面中显示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功能控件中的至少一种,或者,用户还可以设置预设安全界面为空白界面,即预设安全界面中不显示任何内容。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设置预设安全界面为空白界面时,用户可以相应降低预设安全界面的透明度,以防止付款码被成功扫描。
请参阅图4a和图4b,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支付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在图4a中,付款码40由二维码41和条形码42组成。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了预设安全界面之后的界面示意图,示例性的,在图4b中,预设安全界面43中显示的内容可以是文字“该功能用于向商户付款时出示使用,请不要将付款码发送给他人”,在图4b中,预设安全界面43仅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付款码所在区域进行遮挡。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S31之后,付款码支付方法还可以包括S33,详述如下:
S33: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检测到其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时,说明此时已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终端设备关闭预设安全界面,从而使得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可以被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32和S33还可以是并列的步骤,即终端设备在执行S31后还可以直接执行S33。具体地,在实际支付过程中,若用户在打开付款码支付界面之前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就已满足预设条件,则在该种情况下用户打开付款码支付界面后,终端设备随即检测到的位置关系是符合预设条件的,此时,终端设备直接执行S33,即终端设备不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不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进行遮挡,使得目标扫码设备可以直接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进行扫描。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关闭预设安全界面后,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便可被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进而可以完成电子支付。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当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检测终端设备与其逐渐靠近的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若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说明当前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用于遮挡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的预设安全界面,从而降低了用户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S31具体包括S311,相应的,S32具体包括S321,S33具体包括S331,详述如下:
S311: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由于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用户只会将终端设备靠近目标扫码设备,而不会将终端设备靠近其他电子设备,因此,在用户打开付款码支付界面并将终端设备靠近目标扫码设备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小,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会逐渐被目标扫码设备遮挡。其中,终端设备的显示屏逐渐被目标扫码设备遮挡指的是,目标扫码设备会逐渐进入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前方区域,并在扫描付款码时最终停留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前方。
基于此,可以通过付款过程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靠近目标扫码设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付款过程中终端设备显示的付款码被除目标商户之外的其它电子设备盗刷,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获取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进而通过第一距离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靠近目标扫码设备。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获取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所关联的用户的账户信息,基于用户的账户信息检测用户是否开启免密支付,若用户开启免密支付,则终端设备获取当前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其内置的距离传感器来获取其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来实时获取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获取一次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1秒或2秒等。
如前述所述,终端设备在付款过程中只会靠近目标扫码设备,而不会靠近其他电子设备靠近,因此,为了判定终端设备是否靠近目标扫码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先设置一预设距离阈值,该预设距离阈值是用于判定终端设备是否靠近目标扫码设备的基准距离。在实际支付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可以将预设距离阈值设置得较小,使得只有在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非常小时,终端设备展示的付款码才能被成功扫描。示例性的,预设距离阈值可以为3厘米~5厘米之间的任一数值。
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距离后,将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对比,基于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靠近目标扫码设备。
具体地,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说明此时终端设备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远,或者也可以说明当前遮挡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遮挡物并不是目标扫码设备,该情况即认为当前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付款码存在被盗刷的风险,此时,终端设备执行S321。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说明此时遮挡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遮挡物为目标扫码设备,且终端设备离目标扫码设备较近,该情况即认为当前已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终端设备执行S331。
S321: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其中,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从而使得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无法被任一电子设备扫描,进而能够防止付款码被距离终端设备较远的电子设备盗刷。
S331: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关闭预设安全界面,从而使得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可以被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321和S331可以是并列的步骤,即终端设备在执行了S311后可以直接执行S331,此时,终端设备不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在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获取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将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由于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进行付款时,用户只会将终端设备靠近目标扫码设备,而不会将终端设备靠近除目标扫码设备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因此,在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说明终端设备未靠近目标扫码设备,此时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通过预设安全界面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进行遮挡,从而使得付款码此时无法被成功扫描;而在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说明终端设备已靠近目标扫码设备,此时不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进行遮挡,使得付款码可以被距离终端设备较近的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即使得付款码只能在用户可感知的距离内被成功扫描,从而降低了用户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进行免密支付时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供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应理解,在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为了保证目标扫码设备能够成功扫描终端设备显示的付款码,通常除了要求终端设备靠近目标扫码设备外,还要求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目标扫码设备的扫描面大致平行。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可以从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终端设备的姿态这两个维度来综合检测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基于此,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S31具体包括S312,相应的,S32具体包括S322,S33具体包括S332,详述如下:
S312: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获取其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其内置的陀螺仪来获取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扫码设备通常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扫码设备固定放置在水平面上且扫码设备的扫描面朝上;(2)扫码设备固定放置在水平面上且扫码设备的扫描面与水平面垂直;(3)扫码设备不固定放置,其可以由收银员手持,进而使得扫码设备的扫描面可以朝向多个方向,大多数情况下,收银员手持扫码设备对付款码进行扫描时,扫码设备的扫描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常在0度~90度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扫码设备通过扫描面向外发射扫描光线,扫码设备的扫描面与扫码设备发射的扫描光线垂直,扫码设备的扫描面的朝向与扫码设备发射的扫描光线平行。
基于此,为了对终端设备在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的姿态进行限定,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角度范围,即预设角度范围,该预设角度范围用于描述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应在的范围。示例性的,在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通常要求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度~180度,因此,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0度~180度。当然,预设角度范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到其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后,确定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检测第一角度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
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检测到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说明此时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此时终端设备执行S322;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且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说明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此时终端设备执行S332。
S322: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检测到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以通过预设安全界面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从而使得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无法被任一电子设备扫描,进而能够防止付款码被非法电子设备盗刷。
S332: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且所述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且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才关闭预设安全界面,从而使得付款码可被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322和S332还可以是并列的步骤,即终端设备在执行S312后可以直接执行S332。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在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时,获取当前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将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以及检测第一角度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由于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用户只会将终端设备靠近目标扫码设备,而不会将终端设备靠近除目标扫码设备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且通常要求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平行于目标收款设备的扫码设备的扫描面,因此,在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说明当前未到达安全交易时机,此时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通过预设安全界面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进行遮挡,从而使得付款码此时无法被成功扫描;而在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说明当前已达到安全交易时机,此时不对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进行遮挡,使得付款码可以被距离终端设备较近的目标扫码设备成功扫描,即使得付款码只能在用户可感知的距离和角度范围内被成功扫描,进一步降低了用户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进行免密支付时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作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可以在预设安全界面43中设置用于关闭预设安全界面的关闭控件431,该关闭控件431可供用户对预设安全界面进行手动关闭。基于此,图9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9所示,相对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在S32之后还包括S34,详述如下:
S34:若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后,若用户已确定其周边没有除目标收款设备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用户在采用付款码进行免密支付时周围无其他顾客,则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手动关闭预设安全界面。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预设安全界面中的关闭控件来向终端设备发出关闭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即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户点击预设安全界面中的关闭控件,则认为检测到用户发出的关闭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此时,终端设备关闭预设安全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基于用户发出的关闭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关闭预设安全界面后,至终端设备付款成功之前,终端设备不再在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即在用户手动关闭预设安全界面后,终端设备不再基于第一距离和/或第一角度对预设安全界面进行显示控制。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使得可以用户根据实际需求手动关闭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的预设安全界面,从而使付款码支付行为发生在用户知情的情况下,降低了用户采用付款码支付方式进行免密支付时付款码被盗刷的风险,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通常,终端设备上安装的支付类应用程序不止一个,而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每一个支付类应用程序的付款码支付方式付款时,付款码均不会被非法分子所盗刷,用户可以预先在终端设备中对支付类应用程序进行标记,例如,用户可以预先在终端设备中预先建立一个预设应用白名单,并根据实际需求将所有或部分支付类应用程序添加在该预设应用白名单中。
基于此,作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S31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付款码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每次启动一个应用程序时,检测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程序是否是支付类应用程序,或者,终端设备还可以实时检测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程序是否是支付类应用程序。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检测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程序是否是支付类应用程序具体可以为:将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名称与预设应用白名单各个支付类应用程序的名称进行对比,进而检测预设应用白名单中是否存在与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名称相同的支付类应用程序。具体的,终端设备若检测到预设应用白名单中存在与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名称相同的支付类应用程序,则认为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是支付类应用程序;终端设备若检测到预设应用白名单中不存在与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名称相同的支付类应用程序,则认为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不是支付类应用程序。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若检测到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是支付类应用程序,则检测该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是否包含付款码。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付款码通常由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组成,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是否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码,来检测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是否包含付款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预设图像特征识别算法检测当前界面显示的内容中是否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预设图像特征识别算法可以包括二维码识别算法、条形码识别算法及数字码识别算法。其中,二维码识别算法用于确定当前界面显示的内容中是否包含二维码,条形码识别算法用于确定当前界面显示的内容中是否包含条形码,数字码识别算法用于确定当前界面显示的内容中是否包含数字码。
具体的,终端若检测到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则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即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是付款码支付界面,此时终端设备检测其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终端若检测到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不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则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中不包含付款码,即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不是付款码支付界面。
在实际应用中,付款码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是确定的,例如,参见图4a所示的付款码,该付款码中包含二维码和条形码,且二维码和条形码的布局为:二维码所在的区域位于条形码所在的区域下方。因此,为了提高付款码支付界面的识别准确度,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S31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界面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符合预定要求,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则确定该至少两种码各自在当前显示的界面中所在的区域,基于该至少两种码各自在当前显示的界面中所在的区域,来检测该至少两种码的布局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其中,预定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示例性的,当付款码包含二维码和数字码时,预定要求可以是:二维码所在的区域位于条形码所在的区域下方。
具体的,终端设备若检测到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符合预定要求,则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此时,终端设备检测其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终端设备若检测到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不符合预定要求,则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不是付款码支付界面。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通过将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与各个支付类应用程序进行对比以确定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是支付类应用程序,在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是支付类应用程序时,通过判断该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是否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以及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在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且该至少两种码的布局符合预定要求时,认为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任一支付类应用程序进行付款码支付时,均可防止付款码被商户之外的不法分子盗刷。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终端设备包括的各单元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请参阅图10,该终端设备200包括位置检测单元21和显示控制单元22。其中:
位置检测单元21用于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
显示控制单元22用于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控制单元22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位置检测单元21具体用于: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相应的,显示控制单元2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显示控制单元22具体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位置检测单元21具体还用于: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
相应的,显示控制单元22具体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显示控制单元22具体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且所述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200还包括界面控制单元23。
界面控制单元23用于若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进一步的,位置检测单元21具体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付款码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的,位置检测单元21具体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界面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符合预定要求,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图1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11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12,所述处理器1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1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终端设备3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10、存储器1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仅仅是终端设备300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3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1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1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3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3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3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3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1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3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1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别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
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相应的,所述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度;
相应的,所述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角度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符合预设条件,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且所述第一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的指示信息,则关闭所述预设安全界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付款码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付款码,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为支付类应用程序,且所述应用程序当前显示的界面中包含二维码、条形码及数字码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界面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码的布局符合预定要求,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检测单元,用于若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界面为付款码支付界面,则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与目标扫码设备的位置关系,所述目标扫码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逐渐靠近的扫码设备;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在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显示预设安全界面;所述预设安全界面用于遮挡所述付款码支付界面中的付款码。
1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付款码防盗刷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58484.1A CN112837057A (zh) | 2019-11-22 | 2019-11-22 | 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58484.1A CN112837057A (zh) | 2019-11-22 | 2019-11-22 | 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7057A true CN112837057A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2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58484.1A Pending CN112837057A (zh) | 2019-11-22 | 2019-11-22 | 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3705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7871A (zh) * | 2020-08-20 | 2020-11-20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安全支付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282561A (zh) * | 2021-12-23 | 2022-04-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码标识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65783A1 (zh) * | 2021-10-18 | 2023-04-27 | 花瓣云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23151246A1 (zh) * | 2022-02-11 | 2023-08-17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扫码支付方法、用户终端、业务设备、系统及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6206A (zh) * | 2015-04-22 | 2015-07-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nfc支付方法及装置 |
US20160147994A1 (en) * | 2014-11-20 | 2016-05-26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
-
2019
- 2019-11-22 CN CN201911158484.1A patent/CN1128370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47994A1 (en) * | 2014-11-20 | 2016-05-26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
CN105653963A (zh) * | 2014-11-20 | 2016-06-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
CN104766206A (zh) * | 2015-04-22 | 2015-07-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nfc支付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7871A (zh) * | 2020-08-20 | 2020-11-20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安全支付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65783A1 (zh) * | 2021-10-18 | 2023-04-27 | 花瓣云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4282561A (zh) * | 2021-12-23 | 2022-04-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码标识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51246A1 (zh) * | 2022-02-11 | 2023-08-17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扫码支付方法、用户终端、业务设备、系统及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00977B (zh) | 快速打开应用或应用功能的方法及终端 | |
US11320959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10705983B (zh) | 扫码支付处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914646B (zh) | 触摸事件处理方法和实现所述方法的便携式设备 | |
CN110795007B (zh) | 一种获取截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097429B (zh) | 电子订单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2837057A (zh) | 付款码防盗刷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122105A (zh) | 一种支付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710132A (zh) | 操作控制方法及终端 | |
CN111338737B (zh) | 内容呈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76606B (zh) | 信息显示方法、移动终端 | |
CN113034226A (zh) | 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 |
CN113409041B (zh) | 一种电子卡的选取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1028071B (zh) | 账单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311155A (zh) | 修改配送位置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7748848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1523871A (zh) | 一种支付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480996A (zh) | 一种支付方法及终端 | |
CN110189123A (zh) | 支付优惠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9886668A (zh) | 一种支付界面启动方法和装置 | |
CN110458563B (zh) | 显示界面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909264B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51028A (zh) | 一种基于智能售货柜的交易方法及装置 | |
CN110956469A (zh) | 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989198B (zh) | 推送内容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