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793554B -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3554B
CN112793554B CN202011628540.6A CN202011628540A CN112793554B CN 112793554 B CN112793554 B CN 112793554B CN 202011628540 A CN202011628540 A CN 202011628540A CN 112793554 B CN112793554 B CN 112793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elastic member
piston chamber
main pump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85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3554A (zh
Inventor
杨荣
田友平
苗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ang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ang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ang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ang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85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3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3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3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3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3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该增压主泵包括泵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其中,泵体具备油腔、第一活塞腔及第二活塞腔,油腔与第一活塞腔连通,泵体开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出油口;第一活塞腔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的内径;而第一活塞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配合;第二活塞包括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配合,第二分部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配合;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及第一分部抵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部及第二活塞腔抵接;该增压主泵能够给骑乘者较好的制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两轮摩托车所用液压制动主泵大多为一级活塞结构,工作原理是:制动手柄转动,推动主泵活塞移动,输出油液并建立液压。
这种主泵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制动手柄尺寸限制手柄杠杆比最大值,当制动系统需要主泵增大单次行程排液量时,必须通过增大主泵活塞直径的方式实现,这会导致建立同等大小的液压时,握力的急剧增大,从而影响骑乘者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其能够平衡制动握力与手柄行程,给骑乘者较好的制动体验。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主泵,增压主泵包括泵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
泵体具备油腔、第一活塞腔及第二活塞腔,油腔与第一活塞腔连通,第一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连通,泵体开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出油口;第一活塞腔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的内径;
第一活塞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配合;第二活塞包括第一分部及与第一分部连接的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配合,第二分部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配合;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及第一分部抵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部及第二活塞腔抵接;
增压主泵具备第一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向靠近第二活塞腔的方向运动,第二活塞静止,且第一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液压油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增压主泵具备第一活塞克服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运动,且第二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液压油的第二工作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压主泵还包括滑杆组件;
沿第二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第二活塞开设有连通第一活塞腔及第二活塞腔的导油通道;滑杆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导油通道内,且与第一活塞连接,滑杆组件用于导通或阻断导油通道;
当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将第一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导通;当增压主泵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将第一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阻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油通道包括第一分段以及与第一分段连通的第二分段,第一分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段的内径;第一分段与第一活塞腔连通,第二分段与第二活塞腔连通;
滑杆组件包括滑动杆、球体、限位销、第三弹性件以及第四弹性件;限位销容置于第一活塞腔内,且与泵体连接;滑动杆的一端与限位销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分段可滑动地配合;球体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分段内,球体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段的内径;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杆及第一分段抵接,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球体及第二分段抵接;
当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滑动杆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限位销抵接,球体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滑动杆抵接,且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连通;当增压主泵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滑动杆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限位销抵接,球体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与第一分段抵接,且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阻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开设有容置限位销的滑槽,滑槽沿第一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当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时,限位销相对于滑槽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滑槽的长度大于增压主泵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最大行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第一活塞朝向第二活塞的一端开设有滑道,第二活塞朝向第一活塞的一端凸设有与滑道滑动配合的滑动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段贯穿滑动部,滑动部开设有连通导油通道及第一活塞腔的导油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压主泵还包括驱动杆;泵体还具备活动腔,第一活塞分隔第一活塞腔及活动腔;
驱动杆与泵体可活动地连接,且驱动杆的一端位于活动腔内,并与第一活塞抵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位于活动腔外,并用于与制动手柄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压主泵还包括设置在活动腔内的第五弹性件,第五弹性件的两端与第一活塞及驱动杆抵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手柄、液压管以及如上述的增压主泵;
制动手柄与泵体可活动地连接,制动手柄与第一活塞传动连接,液压管与出油口连通;
制动手柄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泵体运动,以驱动第一活塞运动,以使得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增压主泵包括泵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其中,泵体具备油腔、第一活塞腔及第二活塞腔,油腔与第一活塞腔连通,第一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连通,泵体开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出油口;第一活塞腔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的内径;而第一活塞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配合;第二活塞包括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配合,第二分部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配合;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及第一分部抵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部及第二活塞腔抵接;
并且该增压主泵具备第一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向靠近第二活塞腔的方向运动,第二活塞静止,且第一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液压油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增压主泵具备第一活塞克服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运动,且第二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液压油的第二工作状态。
由于第一活塞腔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的内径,故第一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的液压油压力小于第二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的液压油压力;由此,使得该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输出压力小于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输出压力,进而使得该增压主泵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第一活塞克服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运动,且第二活塞腔向出油口输出液压油时起到加压的作用,从而能够平衡制动握力与手柄行程,以避免制动握力的急剧增大,从而给骑乘者较好的制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主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主泵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腔及第二活塞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第二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活塞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主泵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200-增压主泵;210-泵体;220-第一活塞;230-第二活塞;240-第一弹性件;250-第二弹性件;211-油腔;212-第一活塞腔;213-第二活塞腔;214-出油口;231-第一分部;232-第二分部;260-滑杆组件;233-导油通道;234-第一分段;235-第二分段;261-滑动杆;262-球体;263-限位销;264-第三弹性件;265-第四弹性件;221-滑槽;222-滑道;236-滑动部;237-导油孔;270-驱动杆;215-活动腔;201-制动手柄;271-第五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9,图1-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主泵的结构,图3-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第二视角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主泵200,增压主泵200包括泵体210、第一活塞220、第二活塞230、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
泵体210具备油腔211、第一活塞腔212及第二活塞腔213,油腔211与第一活塞腔212连通,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连通,泵体210开设有与第二活塞腔213连通的出油口214;第一活塞腔212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213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212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213的内径;
第一活塞220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212配合;第二活塞230包括第一分部231及与第一分部231连接的第二分部232,第一分部231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第二分部232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第一弹性件2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220及第一分部231抵接,第二弹性件25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部232及第二活塞腔213抵接;
增压主泵200具备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240的弹性力向靠近第二活塞腔213的方向运动,第二活塞230静止,且第一活塞腔212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增压主泵200具备第一活塞220克服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230运动,且第二活塞腔213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的第二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活塞腔212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此时,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连通,第一活塞腔212中的液压油在第一活塞220的作用下被压入第二活塞腔213中,并输送至出油口214;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活塞腔213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此时,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阻断,第二活塞腔213中的液压油在第二活塞230的作用下输送至出油口214;
该增压主泵200的工作原理是:
请参照图1-图9,该增压主泵200包括泵体210、第一活塞220、第二活塞230、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其中,泵体210具备油腔211、第一活塞腔212及第二活塞腔213,油腔211与第一活塞腔212连通,泵体210开设有与第二活塞腔213连通的出油口214;第一活塞腔212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213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212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213的内径;而第一活塞220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212配合;第二活塞230包括第一分部231及第二分部232,第一分部231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第二分部232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第一弹性件2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220及第一分部231抵接,第二弹性件25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部232及第二活塞腔213抵接;
并且该增压主泵200具备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240的弹性力向靠近第二活塞腔213的方向运动,第二活塞230静止,且第一活塞腔212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增压主泵200具备第一活塞220克服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230运动,且第二活塞腔213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的第二工作状态。
由于第一活塞腔212的轴线与第二活塞腔213的轴线重合,且第一活塞腔212的内径大于第二活塞腔213的内径,故第一活塞腔212向出油口214输出的液压油压力小于第二活塞腔213向出油口214输出的液压油压力;由此,使得该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输出压力小于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输出压力,进而使得该增压主泵200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第一活塞220克服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230运动,且第二活塞腔213向出油口214输出液压油时起到加压的作用,从而能够平衡制动握力与手柄行程,以避免制动握力的急剧增大,从而给骑乘者较好的制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在本实施例中,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240的弹性力向靠近第二活塞腔213的方向运动;而在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活塞220克服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弹性力驱动第二活塞230运动;而由于第一活塞220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212配合,第二活塞230的第一分部231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第二活塞230的第二分部232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且第一弹性件240位于第一活塞220与第二活塞230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220及第一分部231抵接,第二弹性件250位于第二活塞腔213且两端分别与第二分部232及第二活塞腔213抵接;故当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活塞腔212中运动时,会先克服第一弹性件240的弹性力运动,而随着第一活塞220沿同一方向的继续运动,便会同时克服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弹性力运动,进而使得该增压主泵200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先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并且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后,随着第一活塞220沿同一方向的继续运动,便会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其次,由于第一活塞220可滑动地与第一活塞腔212配合,第二活塞230的第一分部231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第二活塞230的第二分部232可滑动地与第二活塞腔213配合,而第一活塞腔212及第二活塞腔213中均具备一定的压力,且第一弹性件240会对第一活塞220及第二活塞230施加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的作用力,而第二弹性件250会向第二活塞230施加向靠近第一活塞220方向运动的作用力;由此,当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活塞腔212运动,或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活塞230运动时,需要克服第一活塞腔212中的液压力、第二活塞腔213中的液压力、第一弹性件240的弹性力以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弹性力;
具体的,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由于此时第一活塞220运动,第二活塞230静止,故施加于第一活塞220的外力大于第一活塞腔212中压力且大于第一弹性件240施加于第一活塞220的外力,进而能够驱动第一活塞220在第一活塞腔212中运动,且施加于第一活塞220的外力小于第二弹性件250施加于第二活塞230的作用力,故此时第二活塞230处于静止状态;同理,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由于此时第一活塞220运动,第二活塞230在第一活塞220的驱动作用下在运动,故施加于第一活塞220的外力大于第一活塞腔212中压力、大于第二活塞腔213中的压力以及大于第一弹性件240及第二弹性件250的合力,进而能够驱动第一活塞220在第一活塞腔212中运动,且通过第一活塞220驱动第二活塞230在第二活塞腔213中运动。由此,使得该增压主泵200在工作的过程中,由第一工作状态运动至第二工作状态时,其外力为逐渐增加的过程,从而能够避免制动握力的急剧增大,进而给骑乘者较好的制动体验。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11,图10及图11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主泵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及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内容可知,在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导通;而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阻断;由此,为使得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导通或阻断,故增压主泵200还包括滑杆组件260;沿第二活塞230的中心轴线方向,第二活塞230开设有连通第一活塞腔212及第二活塞腔213的导油通道233;滑杆组件260可活动地设置在导油通道233内,且与第一活塞220连接,滑杆组件260用于导通或阻断导油通道233;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260将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导通;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滑杆组件260将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阻断。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1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活塞220运动,第二活塞230静止;而在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活塞230在第一活塞220的驱动作用下在运动;由此,为使得滑杆组件260能够根据第一活塞220在第一活塞腔212中的运动状态而改变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的导通状态,故导油通道233包括第一分段234以及与第一分段234连通的第二分段235,第一分段234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段235的内径;第一分段234与第一活塞腔212连通,第二分段235与第二活塞腔213连通;而滑杆组件260包括滑动杆261、球体262、限位销263、第三弹性件264以及第四弹性件265;限位销263容置于第一活塞腔212内,且与泵体210连接;滑动杆261的一端与限位销263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分段234可滑动地配合;球体262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分段235内,球体262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段234的内径;第三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杆261及第一分段234抵接,第四弹性件265的两端分别与球体262及第二分段235抵接;
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滑动杆261在第三弹性件264的作用下与限位销263抵接,球体262在第四弹性件265的作用下与滑动杆261抵接,且第一分段234与第二分段235连通;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滑动杆261在第三弹性件264的作用下与限位销263抵接,球体262在第四弹性件265的作用下与第一分段234抵接,且第一分段234与第二分段235阻断。
即,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由于第三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杆261及第一分段234抵接,故在第二活塞230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时,滑动杆261在第三弹性件264的作用下会保持与限位销263抵接的状态,故在第二活塞230静止时,滑动杆261的位置不变,此时,球体262在第四弹性件265的作用下与滑动杆261抵接,进而使得球体262与第一分段234间具备间隙,进而使得第一分段234与第二分段235连通,从而使得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导通,故第一活塞腔212中的液压油在第一活塞220的作用下被压入第二活塞腔213中,并输送至出油口214;
而当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活塞230在第一活塞220的驱动作用下在运动,此时第二活塞230的位置发生变化,而由于第三弹性件264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杆261及第一分段234抵接,故随着第二活塞230的运动,使得第二活塞230与限位销263之间的间距增大,此时滑动杆261在第三弹性件264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分段234运动并与限位销263抵接,从而使得滑动杆261脱离与球体262抵接的位置,而球体262在第四弹性件265的作用下与第一分段234抵接,并使得第一分段234与第二分段235阻断,从而使得第一活塞腔212与第二活塞腔213阻断,故第二活塞腔213中的液压油在第二活塞230的作用下被输送至出油口214。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11,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活塞220时,为避免限位销263干涉第一活塞220在第一活塞腔212中的运动,故第一活塞220开设有容置限位销263的滑槽221,滑槽221沿第一活塞22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即第一活塞220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活塞腔212中运动时,限位销263保持位于滑槽221内,从而在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时,限位销263相对于滑槽221滑动,进而避免限位销263干涉第一活塞220的运动。并且,沿第一活塞220的中心轴线方向,滑槽221的长度大于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最大行程。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为对第一活塞220及第二活塞230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故,沿第一活塞220的中心轴线方向,第一活塞220朝向第二活塞230的一端开设有滑道222,第二活塞230朝向第一活塞220的一端凸设有与滑道222滑动配合的滑动部236。并且第一分段234贯穿滑动部236,滑动部236开设有连通导油通道233及第一活塞腔212的导油孔237。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滑道222时,由于第一分段234贯穿滑动部236,而滑动杆261的一端与限位销263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分段234可滑动地配合,且第一活塞220开设有容置限位销263的滑槽221,故为便于安装滑动杆261,且便于滑动杆261与限位销263抵接,故在设置滑道222时,滑道222可以与滑槽221连通,进而使得滑动杆261用于与限位销263抵接的一端由滑道222伸入滑槽221并与限位销263抵接,并且容置于滑道222内的滑动杆261与滑到可滑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12,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手柄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外力传递制第一活塞220,故增压主泵200还包括驱动杆270;泵体210还具备活动腔215,第一活塞220分隔第一活塞腔212及活动腔215;驱动杆270与泵体210可活动地连接,且驱动杆270的一端位于活动腔215内,并与第一活塞220抵接,驱动杆270的另一端位于活动腔215外,并用于与制动手柄20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驱动杆270能够在外力消失后回复至初始位置,故增压主泵200还包括设置在活动腔215内的第五弹性件271,第五弹性件271的两端与第一活塞220及驱动杆270抵接。
基于上述内容,请参照图1-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手柄201、液压管以及如上述的增压主泵200;
制动手柄201与泵体210可活动地连接,制动手柄201与第一活塞220传动连接,液压管与出油口214连通;
制动手柄201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泵体210运动,以驱动第一活塞220运动,以使得增压主泵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增压主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主泵包括泵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
所述泵体具备油腔、第一活塞腔及第二活塞腔,所述油腔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腔与所述第二活塞腔连通,所述泵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塞腔连通的出油口;所述第一活塞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活塞腔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活塞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活塞腔的内径;
所述第一活塞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活塞腔配合;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第一分部及与所述第一分部连接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二活塞腔配合,所述第二分部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二活塞腔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一分部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部及所述第二活塞腔抵接;
所述增压主泵具备所述第一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腔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活塞静止,且所述第一活塞腔向所述出油口输出液压油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增压主泵具备所述第一活塞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所述第二活塞运动,且所述第二活塞腔向所述出油口输出液压油的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增压主泵还包括滑杆组件;
沿所述第二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活塞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腔及所述第二活塞腔的导油通道;所述滑杆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油通道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滑杆组件用于导通或阻断所述导油通道;
当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滑杆组件将所述第一活塞腔与所述第二活塞腔导通;当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滑杆组件将所述第一活塞腔与所述第二活塞腔阻断;
所述导油通道包括第一分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分段连通的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分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活塞腔连通;
所述滑杆组件包括滑动杆、球体、限位销、第三弹性件以及第四弹性件;所述限位销容置于所述第一活塞腔内,且与所述泵体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销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段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球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段内,所述球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段的内径;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杆及所述第一分段抵接,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球体及所述第二分段抵接;
当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滑动杆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限位销抵接,所述球体在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滑动杆抵接,且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连通;当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滑动杆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限位销抵接,所述球体在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分段抵接,且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阻断;
所述第一活塞开设有容置所述限位销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当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限位销相对于所述滑槽滑动;沿所述第一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活塞朝向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开设有滑道,所述第二活塞朝向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凸设有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的滑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主泵,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活塞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最大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主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段贯穿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油通道及所述第一活塞腔的导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主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主泵还包括驱动杆;所述泵体还具备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塞分隔所述第一活塞腔及所述活动腔;
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泵体可活动地连接,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动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活塞抵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腔外,并用于与制动手柄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主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主泵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的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弹性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驱动杆抵接。
6.一种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手柄、液压管以及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主泵;
所述制动手柄与所述泵体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制动手柄与所述第一活塞传动连接,所述液压管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所述制动手柄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泵体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塞运动,以使得所述增压主泵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CN202011628540.6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Active CN112793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540.6A CN112793554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540.6A CN112793554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3554A CN112793554A (zh) 2021-05-14
CN112793554B true CN112793554B (zh) 2024-11-08

Family

ID=7580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8540.6A Active CN112793554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3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696B (zh) * 2021-05-28 2024-06-18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操纵机构及拖拉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565272U (zh) * 2020-12-31 2021-11-02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7205B (en) * 1987-06-16 1991-07-31 Honda Motor Co Ltd Hydraulic pressure booster
FR2751602B1 (fr) * 1996-07-23 1998-09-18 Bosch Syst Freinage Dispositif de freinage assiste a rapport d'assistance variable
US7308791B2 (en) * 2005-02-18 2007-12-18 Shimano Inc.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JP2012166692A (ja) * 2011-02-15 2012-09-06 Honda Motor Co Ltd マスタシリンダ
KR101610303B1 (ko) * 2014-11-13 2016-04-07 신진정밀(주) 부스터 오일로 작동되는 브레이크 밸브
CN205098185U (zh) * 2015-11-06 2016-03-23 芜湖稳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自增压式制动总泵总成
CN106379300B (zh) * 2016-09-26 2023-04-07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式主缸
CN206968641U (zh) * 2017-07-06 2018-02-06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
CN109204273B (zh) * 2018-11-12 2024-04-26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压主泵及液压制动系统
CN109404447B (zh) * 2018-12-28 2024-03-08 芜湖稳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泵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565272U (zh) * 2020-12-31 2021-11-02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3554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3554B (zh)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EP2079555B1 (en) Rocker switch
TWI295253B (en)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TWI613119B (zh) 液壓操作裝置
TWM567695U (zh) 液壓工具及迴路
UA90205C2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двигатель с попеременным рухом
TWI717112B (zh) 活塞泵及具有該活塞泵的夾持裝置
CN102812265B (zh) 盘式制动装置
CN104476282B (zh) 发动机引擎涡轮增压器拨叉加工专用夹具及其装夹方法
CN110435804A (zh) 自行车的防锁死刹车机构
CN105452096B (zh) 操纵手柄式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10410531B (zh) 一种液压多路阀
CN214565272U (zh) 一种增压主泵和车辆液压制动系统
JP3251943B2 (ja) 差込み式継手用のクランプ装置
CN109268253B (zh) 一种可变增压比的往复泵
CN107161131B (zh) 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
TW201700341A (zh) 連動煞車系統
US20210009231A1 (en) Bicycle caliper, bicycle caliper control method, and bicycle caliper control system
JP2008106905A (ja) 弁構造
US7604038B2 (en) Head face slide core of die casting mold for cylinder block
CN112901474B (zh) 活塞泵及具有该活塞泵的夹持装置
CN111373145A (zh) 插装式手动泵
TWI699307B (zh) 自行車煞車把手
CN211058999U (zh) 活塞泵及具有该活塞泵的夹持装置
US20120285996A1 (en) Ratchet bar push structure of grease gu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