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777B -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88777B CN112788777B CN201911083847.XA CN201911083847A CN112788777B CN 112788777 B CN112788777 B CN 112788777B CN 201911083847 A CN201911083847 A CN 201911083847A CN 112788777 B CN112788777 B CN 1127887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access preamble
- satellite
- sta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1057 smooth muscle myobla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58—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i.e. for setting up, maintaining or releasing a call between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Timing of allocation once only, on instal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可以根据卫星系统特性灵活配置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及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该方法包括接收装置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该接收装置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传输随机前导,其中,该随机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因为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距离较长、用户之间的传输时延差较大,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尽量减少PRACH发送时刻占用的时域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具有全球覆盖、远距离传输、组网灵活、部署方便和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显著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上通信、定位导航、抗险救灾、科学实验、视频广播和对地观测等多个领域。未来通信网络,例如5G,及其演进网络不仅需要满足多种业务需求,还需要提供更广的业务覆盖。因此,卫星通信相比于地面蜂窝通信具有巨大优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卫星通信中,特别是在非静止轨道(Non-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NGEO)卫星中,按照卫星的轨道高度可以将卫星分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和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如果按照星上处理能力对卫星系统分类,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分为透明转发(transparent)卫星系统和再生(regenerative)卫星系统。透明转发卫星系统中,卫星仅对信号进行透明传输和频谱搬移,不涉及对信息本身的处理,地面站负责具体的信息处理;再生卫星系统中,卫星具备星上信号处理能力,卫星能够提取原始基带信号,并利用信息进行路由交换和系统配置。目前透明转发卫星系统和再生卫星系统共存发展。
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主要区别之一,是终端与卫星(网络设备侧)之间存在较大的信号传输时延。另一方面,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卫星通过检测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估计上行定时位置,并向终端指示初始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值,其中,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中的循环前缀部分至少需要覆盖最大的往返传输时延范围。由于卫星通信系统的终端与卫星之间的传输时延比地面通信系统大得多,现有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部分卫星通信场景中失去了作用,因此亟需引入适用于卫星通信场景的随机接入前导,以及新增前导格式的配置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卫星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的传输时延差较大的问题,提供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少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占用的时域资源,同时在前导格式指示方面可以与现有协议兼容,降低信令开销的同时保证信令配置的灵活性。
本申请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地面的通信设备,例如手持卫星电话,可以是通过卫星网络通信的终端。该方法包括接收装置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传输随机前导,其中,所述随机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该卫星网络的运营商,该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接收装置接收该发送装置发送的该第一指示信息;该接收装置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传输随机前导序列,其中,该随机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该发送装置接收该接收装置传输的该随机前导序列。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卫星,例如LEO卫星,MEO卫星等等,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是高空通信平台。该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该发送装置接收该接收装置传输的该随机前导序列,其中,该随机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一序号,该第一序号用于指示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该接收装置根据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含用于标识该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或者该接收装置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该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方法还包括该接收装置根据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该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该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和/或起始符号的索引,其中,该起始子帧、该起始时隙或者该起始符号索引是与通信系统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不同的相对索引,或者与通信系统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相同的绝对索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该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的指示信息,该接收装置根据该持续时间推导出该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该持续时间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该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持续时隙数、持续符号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该卫星网络的参数信息,该接收装置根据该参数信息推导出该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该卫星网络的参数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该卫星波束的角度,该卫星波束的半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接收装置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或该第二指示信息,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下行控制信息DCI,媒体访问控制MAC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例如,卫星电话,卫星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输出随机前导,其中,所述随机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发射单元,用于传输所述随机前导。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LEO卫星,MEO卫星,高空通信平台),也可以是位于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该接收装置传输的该随机前导序列,其中,该随机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用于指示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所述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起始符号的索引,其中,所述起始子帧、所述起始时隙或者所述起始符号索引是与通信系统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不同的相对索引,或者与通信系统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相同的绝对索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的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持续时间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持续时间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持续时隙数、持续符号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所述卫星波束的角度,所述卫星波束的半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所述接收单元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下行控制信息DCI,媒体访问控制MAC消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中的接收装置,例如终端,或者为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或者可以为上述方法中的发送装置,例如卫星,或者为设置在卫星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可选的,还包括收发器。其中,该处理器、该存储器之间电偶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该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或执行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用于发送该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或者接收信号输入给该处理器。该通信装置涉及的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中该的方法的装置、以及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中该的方法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应用场景;
图3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无循环前缀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
图4为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频域增强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卫星小区的近端与远端用户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到达时间的示意图;
图6为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随机接入前导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配置方法;
图8为包含第一、第二两种符号的增强的无循环前缀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900;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00;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20;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使读者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部分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可以理解,以下术语用于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及技术方案,使读者能够通过术语解释快速理解方案中的技术特征,术语解释并不会对技术特征构成绝对限定。
1)、终端,又称之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还可以是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或未来的其他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2)、网络设备,又称之为网络侧设备,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新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odeB)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网络设备主要指卫星,或称卫星基站,当然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卫星网络中的地面站,在这种卫星网络场景下卫星仅执行透明转发的功能。主要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调度无线资源给接入的终端设备,提供可靠的无线传输协议和数据加密协议等。卫星基站也可以指将人造地球卫星或高空飞行器等作为无线通信的基站。卫星基站可以是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也可以是非静止轨道(none-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NGEO)的中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和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还可以是高空通信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Station,HAPS)等。
3)核心网设备,主要用于用户接入控制、计费,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用户安全认证,补充业务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主要包括用户面功能单元、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单元、会话管理功能单元、数据网络。它由多个功能单元组成,可以分为控制面功能实体和数据面功能实体。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单元(AMF,Access and mobility function)为控制面功能实体,负责用户接入管理,安全认证,还有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功能单元(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为控制面的功能实体,负责会话管理,并与AMF相连。用户面功能单元(UPF,User Plane Function)为数据面功能实体,负责管理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流量统计,安全窃听等功能。数据网络为数据面功能实体,与UPF相连。核心网中还包括其他功能单元,但不再一一列举。
4)波束,指由卫星天线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形状,就像手电筒的光束有一定的范围,其形状由发射天线确定。或者卫星发射的信号非360°的辐射,而是在一定的方位集中发射的信号波。一个卫星小区包含至少一个卫星波束,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卫星波束或者多个卫星波束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区的概念。
5)、星历信息,星历是指在GPS测量中,天体运行随时间而变的精确位置或轨迹表,它是时间的函数。卫星星历可以确定飞行体的时间、位置、速度等运行状态等。
本申请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实现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实现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其中,方法、装置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卫星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相融合。例如: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示例的,图1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果将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做类比,可以将卫星或者地面站看做是地面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本申请也将卫星称为卫星基站,两者含义不做区分。卫星向移动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卫星还可以连接到核心网设备(例如AMF)。本场景下卫星可以为非静止轨道卫星也可以是静止轨道卫星。如图1所示,卫星系统100主要包括:卫星101,终端设备102(图中根据终端距离卫星101的距离示出了卫星小区内的远端终端设备#1和近端终端设备#2),地面站103,核心网设备104(核心网设备又包括用户面功能UPF单元和接入和移动性管理AMF单元,图中未示出)。对于如图1所示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往返传输时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成组终端的公共往返传输时延(再生卫星的公共往返传输时延为2×d1/c,透明转发卫星的公共往返传输时延为2×(d1+馈电链路距离)/c,c为光速),另一部分是终端特有的往返传输时延(2×d3/c)。其中,终端特有的往返传输时延等于某终端的总往返传输时延与公共往返传输时延之差,近端用户的终端特有往返传输时延为0,远端用户的终端特有往返传输时延最大。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利用公共往返传输时延信息能够获取传输前导序列的预补偿定时提前值,这样,随机接入前导的循环前缀长度只需要大于等于覆盖区域内所有终端的特有往返传输时延,即大于等于用户之间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远端用户往返传输时延-近端用户往返传输时延)。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接下来对本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应用场景如图2所示,图2中卫星可以具备信号处理能力或者卫星可以将用户信号透明转发到地面站实现广域覆盖,图中的卫星通信系统可以采用与现有LTE/NR兼容的协议栈。用户设备为普通的移动终端或专用终端,传输过程也遵循LTE/NR协议。根据3GPP会议文稿,轨道高度为600km的再生卫星系统(卫星具备信号处理能力),星下点波束直径为90km时,在不同仰角的波束条件下,波束内用户之间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如表1所示。
表1不同仰角的波束条件下用户之间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
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最长循环前缀持续时间为0.684ms,即NR协议定义的前导序列能够覆盖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为0.684ms。因此,在往返传输时延差超过0.684ms的卫星场景(例如表1的用户仰角为45°/30°的场景)中,无法利用现有协议定义的前导格式来确定上行定时位置。
另一方面,部分卫星场景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大于1个前导符号(NR定义的最长前导符号为0.8ms)。利用循环前缀和经典检测算法,网络侧只能估计小于1个前导符号的上行定时,循环前缀在最大往返时延差大于1个前导符号的场景中没有明显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卫星通信系统中同一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较大,现有协议规定的前导格式难以在卫星场景中复用。当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大于1个随机接入前导符号时,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中的循环前缀部分没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在卫星通信场景中引入新的随机接入前导及相应检测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及其配置方法,无循环前缀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如图3所示。所示前导的格式在时域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序列部分(Sequence),保护间隔(Guard Time,GT)。其中序列部分可以使用ZC(Zadoff-Chu)序列生成,序列部分包含若干个前导符号,优选的,序列部分可以包含等于或者大于预设值个前导符号,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序列部分包含的前导符号应该小于一定值,保护间隔用于防止前导序列与后续传输的数据之间产生干扰。这两个部分应满足TSEQ≥TGT≥RTD的设计要求,其中,TSEQ表示序列部分的持续时间,TGT表示保护间隔部分的持续时间,RTD表示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往返传输时延。值得注意的是,随机接入前导也可以称为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本申请中对两个术语不做区分,但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不应与上述提到的序列部分(Sequence)混淆。该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适合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使用,这是因为,卫星通信场景的绝大多数信道含直射径,这类信道的多径数量较少、时延扩展相对较小,因此循环前缀用于对抗时延扩展的功能不会起明显作用;当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超过1个前导符号时,循环前缀在上行定时检测中没有明显作用,另一方面,终端发送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时,网络侧可以利用接收机算法检测超过1个随机接入前导符号长度的上行定时位置。
本申请针对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该算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例如:卫星或高空通信设备或地面站,当终端发送无循环前缀、序列部分含重复符号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时,网络侧设备使用如下所述的频域增强接收方法,可以获取不超过前导序列的序列部分长度的上行定时位置。
图4是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频域增强检测方法的示意图,网络侧设备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检测方法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的上行定时延迟Delay,当卫星场景的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之间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大于1个前导符号时,网络侧检测的随机接入前导的上行定时延迟Delay等于小数个前导符号的上行定时延迟Delay_f和整数个前导符号的上行定时延迟Delay_i之和。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检测小数个随机接入前导符号的上行定时位置Delay_f。
小数个前导符号上行定时位置检测使用前导序列检测窗范围内中间部分的FFT窗口(如图4的②后的加粗黑框所示),这样既能保证所有用户都有一部分符号进入FFT窗口,又能保证获得尽量多的接收增益。
第二步,获取Delay_f后,检测整数个随机接入前导符号的上行定时位置Delay_i。
该步骤的FFT窗口将向后平移Delay_i,这样能保证FFT窗与接收前导符号的边缘对齐,以降低符号间干扰。取最前与最后部分的若干个FFT窗口(如图4的④(整数个前导符号上行定时位置检测使用的FFT窗口)后的加粗黑框所示),根据这些FFT窗内的相关能量来确定整数个前导符号的定时位置Delay_i。
第三步,将两步检测的上行定时位置Delay_f和Delay_i相加,获得整体上行定时Delay。
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是一种新增格式,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新的序列配置方法,以便网络侧设备能够高效地告知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序列发送形式。
本申请展示了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为了避免在网络侧的上行定时检测中发生符号间干扰,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不能从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开始放置。这样,就有必要按一定方式确定一个与位置放置相关的偏移量,本申请提供了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位置指示方法。
某个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的近端与远端用户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到达网络侧的时间如图5所示。对于远端用户,可能有一部分随机接入前导之前的数据进入随机接入前导的检测窗范围内,如果不预留出这段数据的对应时间,在上行定时检测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符号间干扰,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图6所示的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随机接入前导的示意图,为了避免在上行定时检测中产生符号间干扰,随机接入前导与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之间需要预留一段长度,预留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的放置位置相关的偏移量有映射关系。
针对上述需求,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配置方法,该方法用于向终端设备或终端通信装置指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信息,可以根据卫星系统特性灵活配置偏移量及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因为卫星通信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传输时延差较大,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尽量减少PRACH发送时刻占用的时域资源。在所述配置方法中,所述接收装置是指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通信模块或通信芯片,具体可以参考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关于终端的解释。发送装置是指卫星或者卫星中的通信模块或通信芯片,具体可以参考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关于网络设备的解释。
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S101.接收装置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
S102.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传输随机前导,其中,所述随机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
实施例中所述的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放置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与随机接入前导起始位置之差,可以是PRACH发送时刻的结束位置与随机接入前导结束位置之差,也可以是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结束位置与随机接入前导任一位置的位置之差。后续表述以偏移量等于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起始位置之差为例,其它情况的指示方法与这种例子类似,且均可以由该指示方法推得。
从收发两端交互的角度看,该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接收装置接收该发送装置发送的该第一指示信息;该接收装置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传输随机前导序列,其中,该随机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该发送装置接收该接收装置传输的该随机前导序列。
可选的,步骤S101中所述的位置偏移量可以选择以约定方式指示,或者利用其它相关参数隐式指示,使用这种方式,网络侧与终端约定或者按约定方式推导出前导序列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偏移量,能够避免额外的信令开销。这里的偏移量可以是一个固定值,可以是与前导格式绑定的值,可以是从PRACH发送时刻的时域相关参数(表3中与PRACH配置索引关联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推导出的值,也可以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频域子载波宽度或者频域位置相关的值。当终端获取网络侧指示的前导序列配置信息后,就能通过定义的表格或者约定公式的方式,来获取偏移量的值,并根据偏移量的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可选的,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可以选择以信令方式指示,使用这种方式,网络侧按一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前导序列在PRACH发送时刻中的放置位置,更具有灵活性。第一种以信令方式指示偏移量的方法是,网络侧按一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偏移量的数值。网络侧可以向终端指示以某种颗粒度为单位的数值,例如颗粒度单位为TC,网络侧向终端指示的数值为1000,那么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起始位置比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延后放置1000TC。网络侧可以选择直接指示数值,或者指示该数值与缩放系数相乘后的值,或者指示一个索引号,索引号与具体数值通过表格定义或者函数关系形成某种映射关系。
可选的,该接收装置可以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该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步骤S101中,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起始符号的索引。起始子帧/时隙/符号索引号可以是与系统子帧/时隙/符号索引号一致的绝对索引号,也可以是在PRACH发送时刻中与通信系统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不同的相对索引。例如,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子帧为第4子帧(子帧/时隙/符号编号从0开始),如果网络侧向终端指示绝对索引号,且指示的起始子帧为5,起始符号为2,那么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从第5子帧的第2符号开始放置,比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晚1个子帧2个符号;如果网络侧向终端指示相对索引号,且指示的起始子帧为1,起始符号为2,同样表示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比PRACH发送时刻的起始位置晚1个子帧2个符号。对于起始子帧/时隙/符号索引,网络侧可以选择直接指示数值,或者指示一个索引号,索引号与起始子帧/时隙/符号索引号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表格定义形成某种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所述卫星波束的角度,所述卫星波束的半径。网络侧可以通过数值及相应函数关系向终端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的位置偏移量,例如:当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或者能用于计算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的波束角度、波束半径等数值。利用这些网络侧指示的数值,终端可以使用数学关系或者约定公式推导出偏移量数值。网络侧可以选择直接指示这些与偏移量有映射关系的数值,或者指示这些数值与缩放系数相乘后的值,或者指示一个索引号,索引号与这些有映射关系的数值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表格定义形成某种映射关系。
可选的,网络侧按这种方式指示偏移量,或者指示与偏移量相关的参数时,可以选择使用广播消息、SIB、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元素、下行控制信息DCI、MIB中的至少一种消息来承载指示的参数。指示的参数大于1个时,参数之间的指示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参数之间使用不同信令配置,不同消息可以承载在相同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不同消息中。
可选的,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的指示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持续时间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持续时间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持续时隙数、持续符号数。
例如,网络侧向终端指示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N_dur,sf、持续时隙数N_dur,slot、持续符号数N_dur,sym中的至少一种,并按约定方式计算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偏移量。例如,网络侧指示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为2,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长度为1ms,按约定将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放在PRACH发送时刻的中间,那么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比PRACH发送时刻晚0.5ms。对于持续子帧数/时隙数/符号数,网络侧可以选择直接指示数值,或者指示一个索引号,索引号与持续子帧数、时隙数、符号数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表格定义形成某种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随机接入配置表中包含名为PRACH持续时间的参数栏,该参数表示PRACH发送时刻的符号级持续时间,当随机接入配置表的设计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时,通过获取prach-ConfigurationIndex的配置可以直接找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当随机接入配置表的设计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PRACH发送时刻的符号级持续时间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令,且该信令的指示数值可以是独立、优先于随机接入配置表的PRACH持续时间的参数,也可以是基于随机接入配置表的PRACH持续时间的附加指示参数,即PRACH持续时间与指示的符号级持续时间之和等于实际的PRACH发送时刻持续时间。
网络侧按这种方式指示PRACH发送时刻持续时间或者与其相关的参数时,可以选择使用广播消息、SIB、RRC、MAC元素、DCI、MIB中的至少一种消息来承载指示的参数。当指示的参数大于1个时,参数之间的指示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参数之间使用不同信令配置,不同消息可以承载在相同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不同消息中。
上述指示位置偏移量的两种方法,即指示位置偏移量和指示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这两个值或这两个值的相关参数可以同时指示,或者只指示其中一个值或它的相关参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和位置偏移量都是必要的参数。网络侧仅向终端指示其中之一时,需要按约定方式推导出另一个参数。如果只指示偏移量或相关参数,需要根据上述信息确定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如果只指示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则需要根据上述信息确定位置偏移量。
按照该实施例所述的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位置配置方式,可以等效看成PRACH发送时刻中预留了循环移位段,并且循环移位段留空或填充了一段无用数据。使用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以及用信令指示偏移量的方法,相当于网络侧能根据卫星系统特性更灵活地配置循环移位的长度,且这段循环移位长度可能比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用户之间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小得多。对于卫星通信系统来说,由于卫星离终端距离远,较大的路径损耗要求终端必须使用更长的随机接入前导,另一方面,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覆盖范围比地面小区大得多,同时发起随机接入的用户将会更多,因此卫星通信系统用于PRACH传输的时频资源非常紧张,这种依靠信令指示灵活配置偏移量的方法,不仅能保证网络侧的上行定时检测性能,还能尽量缩短PRACH发送时刻的长度,以节省PRACH传输占用的时域资源。
除了需要指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信息,为了完成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配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格式的指示方法,相比现有LTE/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没有循环前缀部分。
可选的,一种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指示方法是,拓展现有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格,将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作为独立格式,并使用独立的随机接入配置表。
拓展的前导格式索引号在(NR)协议定义表格的索引号基础上增加,如表2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是将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作为独立格式的一个具体例子,加粗的前导格式是在(NR)协议的基础上增加的前导格式。表中的前导序列由长度为839的ZC序列生成,频域子载波间隔为1.25kHz或5kHz。
表2拓展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
上表的LRA表示生成前导序列的ZC序列长度,ΔfRA表示前导序列的频域子载波间隔,Nu表示序列部分长度,表示循环前缀长度,其中序列部分和循环前缀长度的单位为TC=1/(Δfmax·Nf),Δfmax=480kHz,Nf=4096,表中的κ是一个取值为64的常数。
这种方法将有循环前缀和无循环前缀的前导格式作为两种不同的前导格式,从而拓展了现有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并使用不同的格式索引号来区分这两种前导格式。当然,观察表2可以发现,格式0-3与4-7区别仅在循环前缀长度,所以这两组格式存在复用的可能,需要根据场景的需求确定是否需要循环前缀长度,例如存在场景指示位信息flaginfo,若flaginfo=1,则格式0-3无循环前缀,若flaginfo=0,则格式0-3按照表2配置循环前缀长度,又例如,卫星及其通信设备按照表2配置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但默认循环前缀长度不存在。
拓展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后,需要对随机接入配置表进行相应变更和设计。随机接入配置表是协议定义的,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配置索引号与前导格式、前导发送周期、时域放置位置、前导序列持续时间等PRACH发送时刻(PRACH Occasion)的时域相关参数联系起来的表格。定义新增前导格式后,由于随机接入配置表中的新增了前导格式索引号,因此需要拓展或重新设计现有的随机接入配置表。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配置方法中,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用于指示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信息。
表3拓展的随机接入配置表
表3就是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表的一种具体的拓展形式,NR定义的每张随机接入配置表都有256行,PRACH配置索引号为0~255,因此拓展的随机接入配置表的PRACH配置索引从256开始,每个PRACH配置索引号关联的PRACH发送时刻的时域相关参数与NR协议定义的相同。这种拓展随机接入格式表和随机接入配置表的方式,是在协议规定表格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不修改NR协议规定的表格部分。另一方面,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Index在SIB1的RACH-ConfigGeneric消息中配置,按这种方式拓展随机接入配置表,将会增加索引号的指示比特数。
一般来说,接入卫星系统的终端已知自身接入的是卫星通信系统。因此,可以按照现有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配置表的形式,重新设计一张与无循环前缀的前导格式关联的新增随机接入配置表。当终端发现自身接入的是卫星通信系统时,应当使用与无循环前缀的前导格式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表。为了不增加prach-ConfigurationIndex的指示比特数,新增随机接入配置表可选择使用小于或等于256种配置。
可选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指示方法,兼容使用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格,并使用独立的随机接入配置表。
当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不大于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最大序列部分长度时,可以沿用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作为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此时,可以沿用现有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格。
与NR协议定义的方法相同,利用SIB1的RACH-ConfigGeneric消息中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来配置PRACH发送时刻的时域相关参数。如果卫星通信系统默认使用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那么当终端已知自身接入的是卫星通信系统时,根据prach-ConfigurationIndex配置,只使用NR协议定义的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如果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同时使用有/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则需要增加是否使用循环前缀的标记位,并根据prach-ConfigurationIndex的配置选择使用的前导格式。其中,指示是否使用循环前缀的信令可以放在SIB、RRC、DCI、MAC元素、MIB等消息中传输,该信令可以是卫星小区级或者卫星波束级信令。下面为是否使用循环前缀的指示信令的一种具体配置方法,当NoCP-Flag使能时,只使用NR协议定义的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当NoCP-Flag未使能时,使用NR协议定义的前导格式的循环前缀和序列部分。
伪代码参考如下:
对于将prach-ConfigurationIndex与PRACH发送时刻的时域相关参数关联起来的随机接入配置表,可以直接沿用NR协议的定义表格,或者根据实际需求,按前述方法进行拓展或重新设计。
当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大于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最大序列部分长度时,需要增加新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此时,需要在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格基础上,增加序列部分更长的前导格式。
表4拓展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
表4所示的是新增更长的前导格式、拓展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表的一种具体形式,加粗的前导格式是在NR协议的基础上增加的前导格式。
类似的,将prach-ConfigurationIndex作为配置PRACH发送时刻的时域相关参数的索引。根据卫星通信系统是否能同时使用有/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可能需要增加是否使用循环前缀的一个指示比特。
由于新增了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对于将prach-ConfigurationIndex与PRACH发送时刻的时域相关参数关联起来的随机接入配置表,可以直接沿用NR协议的定义表格,或者根据实际需求,按前述方法拓展或重新设计随机接入配置表。
由于不同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的差异较大,因此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包含的前导符号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前导格式指示的灵活性,可以选择在prach-ConfigurationIndex之外,额外地指示一个独立或者以表格参数为基础、表示序列部分所含重复符号数量的信令。该信令可以与prach-ConfigurationIndex承载在相同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不同消息中,并且可以选择在SIB、RRC、DCI、MAC元素、MIB等消息的至少一种中传输。
基于以上分析,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配置方法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包含用于标识该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或者接收装置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该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
下面是指示重复符号数量的信令与prach-ConfigurationIndex在相同消息中传输的一个具体例子。假设prach-ConfigurationIndex为0且使用的是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配置表,则配置信令指示的NR协议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包含1个前导符号,SEQ-Repetition-Num的指示值为6。如果指示重复符号数量的信令是独立的,那么表示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包含6个前导符号;如果指示重复符号数量的信令是以表格参数为基础的,那么前导格式的序列部分包含7个前导符号。
伪代码参考如下:
RACH-ConfigGeneric::= SEQUENCE{
prach-ConfigurationIndex INTEGER(0..255),
SEQ-Repetition-Num INTEGER(0,2..8),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指示方式考虑到了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并综合考虑现有通信协议定义的表格和指示方式,尽量小地改动现有通信协议,使之与现有协议(例如NR)有更好的兼容性,同时,这种指示方式保证了卫星通信系统指示方法的灵活性。
介绍完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格式的指示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增强的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设计方法,具体给出了前导格式中序列部分的设计样式(pattern)。
考虑到卫星通信场景的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通信距离较长的特点,随机接入前导需要同时抵抗时延和路径损耗的影响,因此某些场景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前导符号来弥补路径损耗。如果将往返传输时延(差)对应的上行定时长度用前导符号个数来表示,并参考图4所示的频域增强检测方法,可以发现检测时先估计小数个前导符号的定时长度,后估计整数个前导符号的定时长度,并且检测时序列部分的中间部分符号用于估计小数个前导符号的定时长度,两端的符号用于估计整数个前导符号的定时长度。当序列部分较长时,大部分符号将用于小数个前导符号定时长度的检测,其检测性能将比整数个前导符号定时长度的检测性能好得多,因此最终检测性能受整数个前导符号定时长度的检测性能的制约。图3给出了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示意图,根据LTE/NR协议的定义,默认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部分的前导符号是重复的,即所有前导符号均由同一个根序号的ZC序列生成。为了平衡小数、整数个前导符号定时长度的检测性能,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在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中引入另一种符号,并使用相应的检测方法来提高总体检测性能。
在后续表述中,将现有协议默认使用的前导符号称为第一符号,为了提高长时延检测性能引入的、与第一符号不同的符号称为第二符号。另外,将若干个连续放置的相同符号称为一个符号组。可以理解,以上两种不同的符号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存在多种符号,例如4种符号,可以直接将这多种符号命名为第一符号,第二符号,第三符号,第四符号等等;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与第一符号不同的其他一种或者多种符号统称为第二符号,出于描述简单的考虑,本申请以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仅存在两种符号。
在该设计中,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包括序列部分,随机接入前导的增强格式的序列部分可以由若干个第一符号组和第二符号组组成,例如,该序列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符号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符号组,该第一符号组包括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该第二符号组包括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该第一符号与该第二符号不同,更具体地,该第一符号与该第二符号的生成序列不同,该第一符号组和该第二符号组在该序列部分中交替放置。具体地,每个第一符号组中包含连续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每个第二符号组中包含连续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这两类前导符号不同。每个符号组包含的前导符号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当该序列部分中的一个第一符号组不是该序列部分两端的符号组时,该第一符号组包括相同的至少两个第一符号,或者当该序列部分中的一个第二符号组不是该序列部分两端的符号组时,该第二符号组包括相同的至少两个第二符号。优选的,该序列部分中相邻的第一符号组或者相邻的第二符号组之间间隔的前导符号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根据所在卫星波束或者卫星小区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确定,或者根据所在卫星波束或者卫星小区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确定。
进一步地,基于提升检测的性能考虑,当某个第一符号组既不是序列部分的第一个符号组也不是最后一个符号组时,要求该第一符号组中包含至少两个连续的前导符号;当所有的第一符号组包含的前导符号数量相同、或者所有的第二符号组包含的前导符号数量相同时,所有的第一符号组至少包含两个连续的前导符号(当第一符号组既不是序列部分的第一个符号组也不是最后一个符号组时需要满足该要求),相邻的第二符号组的间隔至少大于等于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对应的前导符号数量,即两个相邻的第二符号组的起始前导符号索引号之差大于等于往返传输时延(差)对应的前导符号数量。
假设第一符号由根序号为u的ZC序列生成,第二符号是与之不同的另一种前导符号。第二符号可以使用另一种根序号的ZC序列生成,或者使用其它类型的序列(例如伪随机序列)生成,或者将第二符号的数据置为全零。
为便于理解,具体举例一种增强的无循环前缀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如图8所示为包含第一、第二两种符号的增强的无循环前缀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如图8所示的前导序列格式的序列部分包含10个前导符号,记符号索引依次为0~9。其中,序列部分的第3、7个符号置为全零,其余符号由根序号为u的ZC序列生成。这里,序列部分共有3个第一符号组,第1个第一符号组包含符号0、1、2,第2个第一符号组包含符号4、5、6,第3个第一符号组包含符号8、9,每个第一符号组都包含至少两个连续的前导符号。序列部分共有2个第二符号(组),第1个第二符号(组)包含符号3,第2个第二符号(组)包含符号7,相邻的两个第二符号(组)起始前导符号索引号之差为4,这种格式的随机接入前导至多可以抵抗4个前导符号长度的往返传输时延(差)。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侧在检测随机接入前导时需要知晓前导序列格式,才能使用相应的增强接收算法以提高检测性能,因此网络侧需按一定方式告知终端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中第一符号、第二符号的分布规律。
网络侧可以通过约定、直接或间接指示、或者使用其它信息隐式指示的方式,告知终端随机接入前导中第一符号、第二符号的分布规律。网络侧使用直接指示方法时,网络侧需要向终端指示每个第一符号组和/或第二符号组的位置及包含的符号数量;网络侧使用间接指示方法时,网络侧可以向终端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第一、第二符号分布索引表的索引号,其中该索引表表示了每个第一符号组和/或第二符号组的位置、包含的符号数量与索引号的映射关系;网络侧使用其它信息隐式指示的方法时,终端利用其它参数信息推导出第一、第二符号组的分布规律,例如第二符号组的分布与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有关,如果终端已知当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的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或者能用于计算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的波束角度、波束半径等数值,或者前述与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相关的偏移量、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等数值,可以推导出第二符号组的分布间隔,另外,如果网络侧与终端通过约定或者信令指示的方式告知第一个或任意一个第二符号组的位置及每个第二符号组包含的符号数量,就可以确定随机接入前导中第一符号、第二符号的分布规律。
一般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前导序列部分的样式(pattern),该序列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符号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符号组,该第一符号组包括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该第二符号组包括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该第一符号与该第二符号不同,更具体地,该第一符号与该第二符号的生成序列不同,该第一符号组和该第二符号组在该序列部分中交替放置,该前导序列部分的样式包括该第一符号组和/或该第二符号组的数量和位置。
优选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索引,该指示索引用于指示前导序列部分的样式(pattern)。
进一步地,实际应用中更适合使用有规律的第一、第二符号的分布方式,即所有的第一符号组和/或第二符号组包含相同的符号,且所有的第一符号组和/或第二符号组的相邻间隔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侧使用直接指示方法时,网络侧只需要向终端指示包含相同符号数量的第一符号组/第二符号组的起始位置或是任意一个分布位置,及其包含的符号数量和符号组的分布间隔;网络侧使用间接指示时,网络侧可以向终端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第一、第二符号分布索引表的索引号,其中索引表表示了索引号与第一符号组/第二符号组的起始位置(或任一位置)、包含符号数、分布的相邻间隔三者中的至少一种的映射关系,例如表5展示了一种具体的索引表形式,索引表表示了索引号与第二符号组的起始位置、包含符号数、分布的相邻间隔三者的映射关系,索引号1指示的是图8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中第一、第二符号的分布形式。
表5随机接入前导第一、第二符号分布索引表
索引号 | 第二符号组起始位置 | 第二符号组包含符号数 | 第二符号组相邻间隔 |
0 | 3 | 1 | 3 |
1 | 3 | 1 | 4 |
2 | 3 | 1 | 5 |
… | … | … | … |
N | … | … | … |
网络侧向终端指示与第一、第二符号分布规律相关的参数时,可以选择使用SIB、RRC、MAC元素、DCI、MIB中的至少一种消息来承载指示的参数。指示的参数大于1个时,参数之间的指示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参数之间应使用不同信令配置,不同消息可以承载在相同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不同消息中。
本实施例在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增强格式中引入了第二符号,并给出了第一、第二符号的分布规律,及第二符号可能的生成方法。使用基于这种设计方法生成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能够平衡小数个和整数个前导符号定时长度的检测性能,从而提升整体的上行定时检测性能。本实施例还给出了第一、第二符号分布的指示方法,令网络侧的指示在尽量减少信令开销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基于与上述通信的实现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900,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卫星通信。通信装置900能够执行图7方法中由通信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图7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通信装置900可以为通信装置,也可以为应用于通信装置中的芯片。通信装置900包括:接收单元910,处理单元920,发射单元930;处理单元920可以分别与发射单元930和接收单元910相连。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包括存储单元940(图中未示出),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存储器来执行所述存储单元940的功能,存储器的具体类型将在下文介绍。
示例的,所述接收单元910,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天线,射频单元,收发器,或上述组合来执行所述接收单元910的功能。
处理单元9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输出随机前导,其中,所述随机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处理器或处理芯片来执行所述处理单元920的功能,处理器或处理芯片的具体类型将在下文介绍。
发射单元930,用于用于传输所述随机前导,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天线,射频单元,收发器,或上述组合来执行所述接收单元930的功能。
基于与上述通信的实现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卫星,也可以是卫星网络中的地面站设备。应理解,所述网络设备1000能够执行上述方法中由卫星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图7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网络设备1000包括: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1000还包括处理单元1003,在具体实现时,发送单元1002和接收单元1002可以是一个单元:收发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1001,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天线,射频单元,收发器,或上述组合来执行所述发送单元1001的功能。
所述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该接收装置传输的该随机前导序列,其中,该随机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天线,射频单元,收发器,或上述组合来执行所述接收单元1002的功能。
可选的,网络设备1000还包括处理单元1003,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解码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更具体地,可以使用芯片管脚或专用通信单元来执行所述处理单元1003的功能。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1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所述通信装置110能够执行图7的方法中由接收装置或者发送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通信装置110包括: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3,所述处理器111和所述存储器113之间电偶合;
所述存储器11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3(Memory#1)位于所述装置内,所述存储器113(Memory#2)与处理器111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113(Memory#3)位于所述装置之外;
所述处理器11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可选的,还包括:收发器112,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应理解,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110可以是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接收装置或者发送装置内的芯片或电路。上述收发器112也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进一步地,该通信装置11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11、存储器113、收发器112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13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涉及的实现方法中接收装置或者发送装置的步骤。所述存储器113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11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11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器112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1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或其他通用处理器。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及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或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提供的方法。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20,其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和具体实施例,该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者通信设备中的芯片。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Input(s))121,逻辑电路122,至少一个输出接口(Output(s))123。
输入接口121,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
逻辑电路1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计算随机前导,其中,所述随机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
输出接口123,用于输出该邻区的配置状态。
可选的,上述的逻辑电路122可以是芯片,编码器,编码电路或其他可以实现本申请方法的集成电路。
由于具体的方法和实施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该装置120只是用于执行该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因此涉及配置方法的具体描述,特别是输入接口121,逻辑电路122或输出接口123的功能可以参考对应实施例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30,其可以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和具体实施例,该装置可以是卫星或者卫星中的通信芯片。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Input(s))131,逻辑电路132,至少一个输出接口(Output(s))133。
其中,输出接口133,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
输入接口131,用于接收该接收装置传输的该随机前导序列,其中,该随机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
逻辑电路132,用于解码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
可选的,上述的逻辑电路132可以是芯片,编码器,编码电路或其他可以实现本申请方法的集成电路。
由于具体的方法和实施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该装置130只是用于执行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因此涉及配置方法的具体描述,特别是逻辑电路132或输出接口133的功能可以参考对应实施例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的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CD-ROM,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和寄存器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括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Claims (27)
1.一种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卫星网络中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卫星网络中的网络侧装置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传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且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不包括循环前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用于指示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所述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起始符号的索引,
其中,所述起始子帧、所述起始时隙或者所述起始符号索引是与通信系统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不同的相对索引,或者与通信系统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相同的绝对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的指示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持续时间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持续时间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持续时隙数、持续符号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所述卫星波束的角度,所述卫星波束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下行控制信息DCI,媒体访问控制MAC消息。
9.一种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卫星网络中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且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不包括循环前缀;
所述发送装置接收所述接收装置传输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用于指示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用于指示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所述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起始符号的索引,
其中,所述起始子帧、所述起始时隙或者所述起始符号索引是与通信系统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不同的相对索引,或者与通信系统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相同的绝对索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的指示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持续时间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持续时间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持续时隙数、持续符号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卫星网络的卫星波束的参数信息,所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卫星波束的参数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卫星波束的角度、波束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下行控制信息DCI,MAC消息。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适用于卫星网络,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卫星网络中的网络侧装置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输出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包括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且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不包括循环前缀;
发射单元,用于传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至少包含一个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用于指示与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相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无循环前缀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标识所述序列部分包含的重复符号数量的指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所述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在PRACH发送时刻中放置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起始符号的索引,
其中,所述起始子帧、所述起始时隙或者所述起始符号索引是与通信系统的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不同的相对索引,或者与通信系统起始子帧、起始时隙或者起始符号索引相同的绝对索引。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时间的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持续时间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持续时间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RACH发送时刻的持续子帧数、持续时隙数、持续符号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标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时刻中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的指示信息包含卫星网络的参数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推导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位置偏移量,其中,所述卫星网络的参数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卫星小区或者卫星波束内用户最大往返传输时延差,所述卫星波束的角度,所述卫星波束的半径。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下行控制信息DCI,媒体访问控制MAC消息。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之间电偶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输入给所述处理器,或者发送所述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83847.XA CN112788777B (zh) | 2019-11-07 | 2019-11-07 |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
EP20884540.4A EP4044750A4 (en) | 2019-11-07 | 2020-10-30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UITABLE FOR A SATELLITE NETWORK, AND DEVICE |
PCT/CN2020/125500 WO2021088740A1 (zh) | 2019-11-07 | 2020-10-30 |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17/738,461 US20220264662A1 (en) | 2019-11-07 | 2022-05-06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licable to satellite network,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83847.XA CN112788777B (zh) | 2019-11-07 | 2019-11-07 |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88777A CN112788777A (zh) | 2021-05-11 |
CN112788777B true CN112788777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7574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83847.XA Active CN112788777B (zh) | 2019-11-07 | 2019-11-07 |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64662A1 (zh) |
EP (1) | EP4044750A4 (zh) |
CN (1) | CN112788777B (zh) |
WO (1) | WO20210887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2950A (zh) * | 2021-05-26 | 2022-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15694592A (zh) * | 2021-07-22 | 2023-02-03 |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672025B2 (en) * | 2021-08-30 | 2023-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for aerial user equipments in connected mode |
CN114095112B (zh) * | 2021-10-12 | 2023-09-15 |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5g nr无线通信技术的长距离接入方法 |
CN115189750A (zh) * | 2022-06-07 | 2022-10-14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两星等时延差线分区的ra前导长度降低方法 |
CN115333674B (zh) * | 2022-08-02 | 2025-03-14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lte prach时域帧结构的prach格式判定方法 |
WO2024067872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20240061633A (ko) * | 2022-10-31 | 2024-05-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비지상 네트워크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15765843A (zh) * | 2022-11-15 | 2023-03-07 |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 卫星链路的时延控制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背包基站 |
CN117279115B (zh) * | 2022-11-28 | 2025-02-07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6046A1 (zh) * | 2013-04-08 | 2014-10-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与接收方法、以及相应的设备 |
CN107360629A (zh) * | 2016-05-10 | 2017-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接入方法及装置、卫星通信系统 |
WO2018083662A1 (en) * | 2016-11-04 | 2018-05-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devices and network nodes for performing an access proced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7468A (zh) * | 2011-08-01 | 2013-0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非冲突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系统、网络侧网元、用户设备 |
JP6422999B2 (ja) * | 2014-06-13 | 2018-11-14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 省電力化、範囲の改善、及び改善された検出のための拡張されたprachスキーム |
US20190387550A1 (en) * | 2017-01-06 | 2019-12-19 | Idac Holdings, Inc. |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initial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system acquisition associated with new radio |
WO2018137245A1 (en) * | 2017-01-26 | 2018-08-02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priority levels |
RU2727155C1 (ru) * | 2017-03-20 | 2020-07-21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пособ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реамбул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пособ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приема преамбул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
CN108696938B (zh) * | 2017-04-10 | 2022-02-1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
KR102273753B1 (ko) * | 2018-01-12 | 2021-07-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물리 임의 접속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1727658A (zh) * | 2018-02-14 | 2020-09-29 | Idac控股公司 | 非地面网络中的随机接入 |
MX2020012067A (es) * | 2018-05-16 | 2021-02-0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Deteccion del canal fisico de acceso aleatorio (prach) rentable. |
EP3900468A1 (en) * | 2018-12-21 | 2021-10-2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n-scheduled network access |
JP7343582B2 (ja) * | 2019-07-09 | 2023-09-1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基地局及び送信方法 |
WO2021064875A1 (ja) * | 2019-10-01 | 2021-04-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送信方法 |
-
2019
- 2019-11-07 CN CN201911083847.XA patent/CN112788777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30 EP EP20884540.4A patent/EP4044750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0-30 WO PCT/CN2020/125500 patent/WO2021088740A1/zh unknown
-
2022
- 2022-05-06 US US17/738,461 patent/US2022026466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6046A1 (zh) * | 2013-04-08 | 2014-10-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与接收方法、以及相应的设备 |
CN107360629A (zh) * | 2016-05-10 | 2017-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接入方法及装置、卫星通信系统 |
WO2018083662A1 (en) * | 2016-11-04 | 2018-05-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devices and network nodes for performing an access procedure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3GPP.NR: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5).《3GPP TS 38.211 V15.7.0》.2019,第34-5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44750A1 (en) | 2022-08-17 |
CN112788777A (zh) | 2021-05-11 |
WO2021088740A1 (zh) | 2021-05-14 |
US20220264662A1 (en) | 2022-08-18 |
EP4044750A4 (en) | 2022-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88777B (zh) | 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随机接入前导配置方法及装置 | |
KR102039065B1 (ko) | 큰 셀 반경을 가지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구조 | |
EP3537784B1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 |
AU2016433340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2737759B (zh)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
JP2023101787A (ja) | サイドリンクチャネルリソースユニットの構成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EP371336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 |
CN111066357B (zh) | 信息传输系统 | |
WO2018166053A1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19024756A1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中继设备 | |
US2024026007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 |
US2023005109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929968B (zh) | 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KR20200145683A (ko) | 비-지상 네트워크에서 셀 설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2205223A1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291522A1 (en) |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2021225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141907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4108921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ing enhancement in store and forward mode | |
CN109474404B (zh)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6158040B (zh) | 信道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3197154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3959870B (zh) | 额外功率回退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US20240381350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3124191B (zh) | 一种混合自组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