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73526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5269A
CN112735269A CN202011591331.9A CN202011591331A CN112735269A CN 112735269 A CN112735269 A CN 112735269A CN 202011591331 A CN202011591331 A CN 202011591331A CN 112735269 A CN112735269 A CN 112735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posite
display device
support
elastic piec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13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5269B (zh
Inventor
徐明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35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5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5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5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可挠性基材及缓冲机构。可挠性基材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介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可挠性基材具有正面及背面;当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背面相互面向时,弯折部弯曲地延伸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缓冲机构包括具有支撑端部的支撑部以及缓冲材。支撑端部抵接弯折部的背面,且缓冲材相对靠近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缓冲材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支撑部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背面移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的蓬勃发展及广泛运用,除了实际功能及效率外,电子装置的外观造型的改善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承上,为了提升整体电子装置的美感,可减缩边框或隐藏特定元件或线路。举例而言,为了实现减缩边框或隐藏特定元件或线路,可利用可挠性基材于侧边端缘弯折,以将超出边界的可挠性基材及其上的元件或线路收纳定位于整个装置的背后。然而,在侧边端缘弯折凹曲的可挠性基材在组装、运送或使用时可能会经受外力碰撞,且因而产生应力并可能导致可挠性基材及其搭载的元件或线路的损毁或缺陷。另外,在承受外力碰撞下,亦可能造成可挠性基材非预期的移动或变形,进而导致整体装置的部件的组装设置的错位或压力。因此,在此类设计设置中,需要发展可减少外力碰撞影响,且可在承受应力时快速消散应力并恢复原形或原位的结构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可挠性基材及缓冲机构。可挠性基材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介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其中,可挠性基材具有正面及背面。当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背面相互面向时,弯折部弯曲地延伸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缓冲机构包括:具有支撑端部的支撑部以及缓冲材。支撑端部抵接弯折部的背面,且缓冲材相对靠近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其中,缓冲材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支撑部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背面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依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基于缓冲机构的设置减少或避免外力对于显示装置的冲击和损害。因此,可在实现预期的外观造型如减缩边框或隐藏特定元件或线路下,保护显示装置的各组件及维持显示装置的配置。特别是,可使得容易受到外力碰撞而移动或变形的各组件的弯折处的应力减轻或缓解,或者使移动或变形的各组件恢复原位或原形。由此,可减少或避免显示装置在组装、运送或使用时可能非预期产生的损坏或错位,从而改善整体显示装置的品质及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簧缠绕支撑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弹簧缠绕支撑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受到外力碰撞的反应动作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吸收或缓解应力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弹簧缠绕支撑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载台具有滑槽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0A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弹片及/或第二弹片具有凸块插设于滑槽的示意图。
图10B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具有滚珠设置于滑槽中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受到外力碰撞的反应动作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吸收或缓解应力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
图13A至图13D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于下半部分受到外力碰撞的反应动作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具有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于上半部分受到外力碰撞的反应动作示意图。
图15A及图15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侧具有对向支撑部的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图16A及图16B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另一侧具有对向支撑部的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图17A及图17B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另一侧具有对向支撑部的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图18A及图18B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另一侧具有对向支撑部的缓冲机构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20、30、40、50、60、70、80、90:显示装置
11、12、13、14:连接点
100:可挠性基材
110:第一部分
115:弯折部
120:第二部分
130:第三部分
135:对向弯折部
140:第四部分
200:支撑部
205:支撑端部
210:第一弹片
220:第二弹片
215、225:曲形端部
250:主体部
300:缓冲材
310:第一弹簧
320:第二弹簧
350:主体弹簧
400:对向支撑部
405:对向支撑端部
410:对向第一弹片
415、425:对向曲形端部
420:对向第二弹片
450:对向主体部
500:基座构件
500’:对向基座构件
510:框架
520:载台
600:对向缓冲材
605:滚珠
615:第一凸块
625:第二凸块
610:对向第一弹簧
620:对向第二弹簧
650:对向主体弹簧
700、700’:交错结构
720、720’:凹陷结构
740、740’:柱状结构
750:铰炼结构
800:机壳
910:显示区域
920:背膜
930:电路板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缓冲机构
F:外力
S1:正面
S2:背面
L1、L2、L3、L4:参考线
H1:第一表面
H2:第二表面
G1:第一滑槽
G2:第二滑槽
P1、P2:侧边端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参照说明搭配附图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装置10可包含具有正面S1及背面S2的可挠性基材100。举例而言,可挠性基材100可由Mylar聚酯薄膜或PET薄膜等任何材料所制成,且本发明不限于此。承上,依据区块分别,可挠性基材100可具有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介于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之间的弯折部115。根据一些实施例,可挠性基材100的第一部分110的正面S1可作为用于进行显示的显示区域910,但此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所述可挠性基材100的第一部分110亦可为显示装置10作为其他用途例如触控的部分。另外,弯折部115及第二部分120则可另外作为设置其他组件的部分或纯粹自第一部分110延伸的部分而不做任何用途。
上述可挠性基材100可于显示装置10的侧边端缘P1处弯曲反折,以将第二部分120收纳反折于显示装置10相反于第一部分110的另一面。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部分120的正面S1上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电路板930等组件(例如COP、FPC、IC等配置),且通过将第二部分120收纳反折可将此部分的组件收纳于相反于第一部分110的另一面,从而可减少显示装置10的边框感或可隐藏保护此些组件。此时,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可相互面向。承上,当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相互面向时,弯折部115弯曲地延伸于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收纳反折第二部分120时,较佳预期为维持其弯折处(亦即弯折部115)的曲率。然而,此部分很容易受到非预期的外力碰撞而改变曲率,甚至进而造成相关联的各组件的变形、移位、错位、损坏等负面影响。例如,可挠性基材100可能产生线缺陷或者是破裂。
承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一缓冲机构1000可进一步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00的背面S2所框围的空间R中,从而减少或避免受到非预期的外力碰撞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缓冲机构1000可包括具有支撑端部205的支撑部200以及缓冲材300。所述支撑端部205可抵接弯折部115的背面S2,以作为支持可挠性基材100之用。进一步,根据一些实施例,支撑端部205可为曲面支撑端部205,例如椭圆或圆球形支撑端部205,从而可更缓和自然地抵接切齐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的背面S2,而减少或避免对于弯折部115的损伤。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支撑端部205的形状及造型并不限于在此所示出的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00可由橡胶、纤维、PET、PMMA或PC等材料所制成,且可例如具有杨氏模数E=0.1~5GPa。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在可吸收弯折部115所经受应力下,本发明的支撑部200的材料不限于此。
承上所述,缓冲机构1000中的缓冲材300相对靠近支撑端部205的一端可连接于支撑部200。例如,如图1所示,缓冲材300可于连接点11连接于支撑部200,且在此设置下,所述缓冲材300能够被压缩及伸张,进而允许支撑部200沿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移动。例如,支撑部200可包含自支撑端部205沿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延伸的主体部250,且缓冲材300相对靠近支撑端部205的一端可连接于支撑部200的主体部250。由此设置,当外力碰撞弯折部115而相对使得抵接弯折部115的支撑部200整体移动时,所述缓冲材300能够被移动的主体部250带动而压缩及伸张,从而允许支撑部200沿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机构1000可进一步包含基座构件500,且相较于支撑部200,基座构件500在弯折部115被外力冲击时不会移动或相对移动地较少。承上,缓冲材300相对远离支撑端部205的另一端则可连接于相对固定的基座构件500,使得支撑部200可通过缓冲材300非固定地连接于基座构件500,并可相对于基座构件500移动而压缩或伸张缓冲材300。例如,如图1所示,缓冲材300可于连接点12连接于基座构件500。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基座构件500可为框围支撑部200的主体部250的框架510,且缓冲材300包含主体弹簧350。承上,主体弹簧350相对靠近支撑端部205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250,且相对远离支撑端部205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框架510,而使主体弹簧350可压缩及伸张。
依据本实施例,框架510(基座构件500)可例如为矩形的空心弹簧槽,且可用于限定主体部250插设及主体弹簧350(缓冲材300)移动的空间。上述相对固定的框架510(基座构件500)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S2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上。例如,框架510可直接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S2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上,或可通过中介用于支持可挠性基材100的背膜920而间接地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S2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上。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可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00的背面S2与框架510(基座构件500)之间的其他中介膜层并不限于此所述的示例。
进一步参照为所述显示装置10自上方俯视的示意图的图2,具有上述配置的显示装置10可另外与机壳800组装,以提供更佳的保护效果。在此,为了简洁起见,缓冲机构1000以外的部件仅示意性绘出可挠性基材100及机壳800而不示出背膜920等组件,以便于与图1比对相对应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请参照沿着图2的剖面线A-A’所提取的缓冲机构1000的横截图的图3A或侧视缓冲机构1000的侧视图的图3B,在缓冲机构1000中,主体弹簧350可缠绕主体部250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于框架510中。由此,整体支撑部200依据主体弹簧350的压缩及伸张而移动时会更加稳定。然而,此仅为示例,且在缓冲材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部200与例如基座构件500等组件下,本发明的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亦可能不缠绕主体部250而仅沿着主体部250延伸,使得显示装置10中的各组件的配置组装更为自由灵活。
接下来,将参照图4A至图4C以及图5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在经受外力碰撞时的反应动作的流程。
承上述,参照图4A及图4B以及图5,当如图1至图3B的显示装置10于侧边端缘P1处经受外力F碰撞时,外力F施压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使其偏离原先未施压下对位的参考线L1。此时,外力F首先会经由具有支撑端部205的支撑部200缓冲而吸收部分应力。例如,支撑部200可具有一预设阻尼系数C,例如但不限于C:10~100N*S/m,且可从而吸收缓解部分应力。接着,未被缓冲吸收的应力随着支撑部200朝着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会施压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且转换为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的弹力。例如,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可具有一预设弹性系数K,例如但不限于K:100~1000N/m,且可从而转换缓解部分应力。最后,参照图4C以及图5,由于支撑部200沿着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移动而压缩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所蓄积的弹力回弹,使得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再度伸张,而连带经由固定于支撑部200的连接点11牵引带动支撑部200朝着侧边端缘P1移动。由此,可使支撑部200沿着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往回移动,而使支撑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再度回到原先对位的参考线L1上。
在上述经受外力F碰撞移动至回复原位的过程中,基座构件500如框架510可实质上持续对齐于参考线L2而未移动。也就是说,支撑部200及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500改变位置,且基座构件500可相对地不移动而固定。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只要支撑部200及缓冲材300如主体弹簧35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500改变位置,在部分情况下,基座构件500亦可能会随着碰撞而位移。
通过上述设置和反应动作,根据一实施例,在参考线L1上的可挠性基材100及整体显示装置10所经受的应力压力可降至外力F的1/6。
接下来,参照图6,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且与上述显示装置10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细节将予以省略或简单带过。
承上,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20类似于上述显示装置10可包含可挠性基材100以及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00的背面S2所框围的空间R中的缓冲机构2000。类似的,缓冲机构2000可包括具有支撑端部205的支撑部200以及缓冲材300。然而,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00可包含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举例而言,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可为不锈钢(SUS)所制成的前端具有曲型弯折且后端具有支持主体延伸而具有弹性的弹片。具体而言,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可分别具有曲形端部215及225,且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的多个曲形端部215、225可共同拼接组成上述支撑端部205。承上,所述支撑端部205可抵接弯折部115的背面S2,以作为支持可挠性基材100之用。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在减少或避免对于弯折部115的损伤下,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共同拼接组成的支撑端部205的形状及造型并不限于在此所示出的示例。
于本实施例中,亦可包含基座构件500,且基座构件500可例如为夹设于第一弹片210与第二弹片220之间的载台520。承上,相较于支撑部200,基座构件500在弯折部115被外力冲击时不会移动或相对移动地较少。承上,载台520(基座构件500)可例如为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相沿移动的基座,且可用于界定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移动的空间。
如同前述参照图1至图5所述的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20的缓冲机构2000中的缓冲材300相对靠近支撑端部205的一端可连接于支撑部200。举例而言,缓冲材300可具有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承上,第一弹簧310相对靠近支撑端部205的一端(连接点11)连接于第一弹片210,而相对远离支撑端部205的另一端(连接点12)连接于载台520上;且第二弹簧320相对靠近支撑端部205的一端(连接点11)连接于该第二弹片220,而相对远离支撑端部205的另一端(连接点12)连接于载台520上。在此设置下,所述缓冲材300如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从而允许支撑部200如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沿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移动。由此,当外力碰撞弯折部115而相对使得抵接弯折部115的支撑部200移动时,所述缓冲材300如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能够分别被移动的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带动而压缩及伸张,从而允许支撑部200如第一弹片210及/或第二弹片220沿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移动。
依据本实施例,上述可在受到碰撞后移动的第一弹片210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S2上,而可在受到碰撞后移动的第二弹片220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上。例如,第一弹片110及第二弹片120(支撑部200)可直接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S2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上,或可通过中介用于支持可挠性基材100的背膜920而分别间接地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S2与第二部分120的背面S2上。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可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00的背面S2与第一弹片110及第二弹片120(支撑部200)之间的其他中介膜层并不限于此所述的示例。
接着,参照为所述显示装置20自上方俯视的示意图的图7,具有上述配置的显示装置20可另外与机壳800组装。在此,为了简洁起见,缓冲机构2000以外的部件仅示意性绘出可挠性基材100及机壳800而不示出背膜920等组件,以便于与图6比对相对应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请参照侧视缓冲机构2000的侧视图的图8,在缓冲机构2000中,第一弹簧310可缠绕第一弹片210的至少一部分,且第二弹簧320可缠绕第二弹片220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得整体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依据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的压缩及伸张而移动时会更加稳定。然而,此仅为示例,且在第一弹簧310或第二弹簧3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弹片210或第二弹片220与例如基座构件500等组件下,本发明的缓冲材300如第一弹簧310或第二弹簧320亦可能不缠绕第一弹片210或第二弹片220而仅沿着第一弹片210或第二弹片220延伸,使得显示装置20中的各组件的配置组装更为自由灵活。
接下来,将参照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承上,显示装置30与参照图6至图8所述的显示装置20大致上相同,且下文中将仅阐述与显示装置20的差异处而省略或概略带过其他细节。
如图9所示,显示装置30亦具有缓冲机构3000类似于显示装置20的缓冲机构2000。进一步,缓冲机构3000的基座构件500,亦即载台520面对第一弹片210可具有第一表面H1。第一表面H1可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G1。多个第一滑槽G1可沿着第一弹片210延伸的方向延伸。承上,通过所述第一滑槽G1的设置,可使得第一弹片210移动时的阻力降低,且提升应力缓解的功效。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滑槽G1可对称地设置于载台520上,例如具有偶数个第一滑槽G1对称地设置于载台520上,从而使得第一弹片210相沿载台520移动时施力更加均匀。然而,在可使得第一弹片210相沿载台520移动下,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接着,请参照图10A,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0亦具有缓冲机构4000类似于显示装置20的缓冲机构2000。承上,缓冲机构4000的基座构件500,亦即载台520面对第一弹片210可具有第一表面H1,且面对第二弹片220可具有第二表面H2。第一表面H1可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G1且第二表面H2可具有至少一第二滑槽G2。多个第一滑槽G1及多个第二滑槽G2可分别沿着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延伸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第一弹片210具有相对多个第一滑槽G1突出且嵌入多个第一滑槽G1的至少一第一凸块615,且该第二弹片220具有相对多个第二滑槽G2突出且嵌入多个第二滑槽G2的至少一第二凸块625。
接着,再参照图10B,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50亦具有缓冲机构5000类似于显示装置40的缓冲机构4000。所述显示装置50与显示装置40的差异在于,不具有突出且嵌入多个第一滑槽G1的至少一第一凸块615以及突出且嵌入多个第二滑槽G2的至少一第二凸块625。承上所述,于显示装置50中,取而代之的是多个第一滑槽G1及/或第二滑槽G2中设置有至少一滚珠605。
如上所述,不论是设置第一凸块615/第二凸块625,或者是滚珠605,所述结构都有助于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分别相沿载台520的第一滑槽G1及第二滑槽G2移动。承上,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第一弹片210及/或第二弹片220移动时的阻力降低,且提升应力缓解的功效。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为了避免干涉,第一弹簧310及/或第二弹簧320可分别相对多个第一滑槽G1及/或多个第二滑槽G2远离该支撑端部205而设置。
上述由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实施例仅为方式,且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可具有其他变化。例如,可针对第一滑槽G1设置第一凸块615,且针对第二滑槽G2设置滚珠605,或反之亦然。另外,亦可能仅针对其中一表面的滑槽设置凸块或滚珠等结构,而另外一表面的滑槽则不设置相关的搭配组件。又或是,可仅在其中一表面上设置滑槽,而另外一表面上不设置滑槽,并相对应于滑槽中设置相关机构。承上所述,本发明不限于在此所详述的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图11A至图11C以及图12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在经受外力碰撞时的反应动作的流程。
承上所述,参照图11A及图11B以及图12,当如图10B的显示装置50于侧边端缘P1处经受外力F碰撞时,外力F施压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使其偏离原先未施压下对位的参考线L3。此时,连同图11A及图11B参照图12,外力F会施压由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的曲形端部215及225所共同组成的支撑端部205,且转换为曲形端部215及225的弹力。例如,曲形端部215及225可具有一预设弹性系数K1,例如但不限于K1:100~500N/m。接着,未被缓冲转换的应力会继续施压,使得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随之分别沿着载台520的第一表面H1及第二表面H2滑动而顺着外力F的方向相反于侧边端缘P1移动。例如,通过设立于第一滑槽G1及第二滑槽G2中的滚珠605的协助而于载台520上滑动。由此,可通过由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与载台520所建立的滑轨机构缓冲而吸收部分应力。例如,由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与载台520所建立的滑轨机构可具有一预设阻尼系数C,例如但不限于C:10~100N*S/m,且可从而吸收缓解部分应力。接着,未被缓冲吸收的应力会随着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移动而施压缓冲材如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从而转换为弹力而转换缓解部分应力。例如,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可具有一预设弹性系数K2,例如但不限于K2:100~1000N/m。
最后,参照图11C及图12,由于支撑部200的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沿着载台520朝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而压缩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所蓄积的弹力回弹,使得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再度伸张,而连带经由固定于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的连接点11牵引带动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移动。由此,可使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沿着载台520的第一表面H1及第二表面H2朝侧边端缘P1往回移动,而使由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所组成的支撑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再度回到原先对位的参考线L3上。
在上述经受外力F碰撞移动至回复原位的过程中,基座构件500如载台520可实质上持续对齐于参考线L4而未移动。也就是说,支撑部200如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以及缓冲材如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500改变位置,且基座构件500可相对地不移动而固定。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只要支撑部200如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以及缓冲材如第一弹簧310及第二弹簧32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500改变位置,在部分情况下,基座构件500亦可能会随着碰撞而位移。
通过上述设置和反应动作,根据一实施例,在参考线L3上的可挠性基材100及整体显示装置50所经受的应力压力可降至外力F的1/8。
下文中,将进一步参照图13A至图13D说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在经受外力F碰撞时的反应动作的流程。
承上所述,参照图13A及图13B,当如图10B的显示装置50于侧边端缘P1于下半部经受外力F碰撞时,外力F施压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使其偏离原先未施压下对位的参考线L3。此时,外力F仅施压第二弹片220,且基于第二弹片220的曲形端部225转换为弹力。接着,未被缓冲转换的应力会继续施压,使得第二弹片220随之沿着载台520的第二表面H2滑动而顺着外力F的方向相反于侧边端缘P1移动。例如,通过设立于第二滑槽G2中的滚珠605的协助而于载台520上滑动。由此,可通过第二弹片220与载台520所建立的滑轨机构缓冲而吸收部分应力。接着,未被缓冲吸收的应力会随着第二弹片220移动而施压缓冲材如第二弹簧320,从而转换为弹力而转换缓解部分应力。
承上,接着请参照图13B及图13C,由于可挠性基材100例如可为一体成形的,且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可挠性基材100的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上,因此在上述动作下,第一弹片210亦可能会如图13C所示随的动作。详细而言,当第二弹片220受力而朝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时,固定连接于第二弹片220上的第二部分120随之朝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因此,随着第二部分120移动,弯折部115随之逆时针移动朝下,而使上方的第一部分110朝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基于可挠性基材100的第一部分110的移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片210亦随之朝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设置及反应动作,可使得第一弹簧310由于被第一弹片210拉扯而伸张,且使得第二弹簧320由于被第二弹片220挤压而压缩。由此,可将应力转换为蓄积的弹力。最后,参照图13C及图13D,所蓄积的弹力使得第一弹簧310重新缩回且第二弹簧320重新伸张,而将位移的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重新牵引带动回原位。具体而言,随着第一弹簧310的重新缩回而使第一弹片210朝着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且随着第二弹簧320的重新伸张而使第二弹片220朝着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因此,由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所组成的支撑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可再度回到原先对位的参考线L3上
在上述经受外力F碰撞移动至回复原位的过程中,基座构件500如载台520可实质上持续对齐于参考线L4而未移动。然而,在部分情况下,基座构件500亦可能会随着碰撞而位移。上述情况与上文中所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且在此将不再赘述。
接下来,将参照图14A至图14D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在经受外力F碰撞时的反应动作的流程。
承上所述,与上述图13A至图13D相较,图14A至图14D的动作的差异在于显示装置50于侧边端缘P1上半部经受外力F碰撞。因此,参照图14A及图14B,外力F施压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使其偏离原先未施压下对位的参考线L3,并使得第一弹片210随之沿着载台520的第一表面H1滑动而顺着外力F的方向相反于侧边端缘P1移动。接着,未被缓冲吸收的应力会随着第一弹片210移动而施压缓冲材如第一弹簧310。继续参照图14B及图14C,在上述动作下,固定连接于第一弹片210上的第一部分110随之朝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因此,随着第一部分110移动,弯折部115随之顺时针移动朝上,而使下方的第二部分120朝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基于可挠性基材100的第二部分120的移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片220亦随之朝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设置及反应动作,可使得第一弹簧310由于被第一弹片210挤压而压缩,且使得第二弹簧320由于被第二弹片220拉扯而伸张。最后,参照图14C及图14D,所蓄积的弹力使得第一弹簧310重新伸张且第二弹簧320重新缩回,而将位移的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重新牵引带动回原位。具体而言,随着第一弹簧310的重新伸张而使第一弹片210朝着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且随着第二弹簧320的重新缩回而使第二弹片220朝着相反于侧边端缘P1的方向移动。因此,由第一弹片210及第二弹片220所组成的支撑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挠性基材100的弯折部115可再度回到原先对位的参考线L3上
在上述经受外力F碰撞移动至回复原位的过程中,基座构件500如载台520可实质上持续对齐于参考线L4而未移动。然而,在部分情况下,基座构件500亦可能会随着碰撞而位移。上述情况与上文中所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且在此将不再赘述。
下文中,将参照图15A及图15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0,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细节将予以省略或简单带过。
承上所述,显示装置60可在侧边端缘P1及侧边端缘P2都具有弯折收纳可挠性基材100的结构。具体而言,可挠性基材100可进一步包含第三部分130、第四部分140及介于第三部分130与第四部分140之间的对向弯折部135。其中,第三部分130、第四部分140及对向弯折部135可类似于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弯折部115,于侧边端缘P2处弯折而使得第三部分130与第四部分140的背面S2相互面向。承上,当第三部分130及第四部分140的背面S2相互面向时,对向弯折部135弯曲地延伸于第三部分130与第四部分14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挠性基材100的第二部分120、弯折部115、第一部分110、第三部分130、对向弯折部135及第四部分140可为一体成形的一膜层。其中,第一部分110相邻连接第三部分130。
在如图15A及图15B所示的显示装置60中,设置于由可挠性基材100的背面S2所框围的空间R中的缓冲机构6000,相较于前文中如图1所示的缓冲机构1000,可进一步包含具有对向支撑端部405及对向主体部450的对向支撑部400以及对向缓冲材600。其中,对向支撑端部405抵接对向弯折部135的背面S2。
承上所述,对向支撑部400以及对向缓冲材600的设置及动作,除了方向对向以外可实质上相同或类似于图15A及图15B中的支撑部200以及缓冲材300。具体而言,对向缓冲材600例如可为对向主体弹簧650,其相对靠近对向支撑端部405的一端(例如连接点13)可连接于对向支撑部400。由此,对向缓冲材600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对向支撑部400沿第三部分130与第四部分140的背面S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对向缓冲材600相对远离该对向支撑端部405的另一端(例如连接点14)可连接于基座构件500,使得对向支撑部400通过对向缓冲材600非固定地连接于基座构件500。也就是说,支撑部200与对向支撑部400可分别连接于同一基座构件500上。
进一步,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5B所示,由于支撑部200及对向支撑部400可能由于外力碰撞而移动,因此支撑部200及对向支撑部400相邻的部分具有相互让位的交错结构700。举例而言,支撑部200相邻于对向支撑部400的部分可具有一叉子状的凹陷结构720,且对向支撑部400相邻于支撑部200的部分可具有可容纳于该凹陷结构720中的一柱状结构740。由此,即便支撑部200及/或对向支撑部400受到外力碰撞而相互接近,两者之间亦不会发生结构上的干涉,进而减少或避免支撑部200及对向支撑部400的损坏或动作干涉。
上述由凹陷结构720与柱状结构740所组成的交错结构700仅为示例,且在达成上述目的下,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可具有各种不同的交错结构700。承上,本发明不限于此。
接着,将参照图16A及图16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70,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细节将予以省略或简单带过。
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显示装置70实质上与显示装置60相同,且其差异在于显示装置70的缓冲机构7000进一步包含一对向基座构件500’。承上,对向缓冲材600相对远离对向支撑端部405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向基座构件500’,使得对向支撑部400通过对向缓冲材600非固定地连接于对向基座构件500’。也就是说,支撑部200与对向支撑部400可分别连接于不同基座构件500及500’上。
根据图16A及图16B所示的实施例,基于其结构,显示装置70基于第一部分110与第三部分130的交界处为可弯折的。具体而言,由于缓冲机构7000的各组件于第一部分110与第三部分130的交界处并不相连,故缓冲机构7000于第一部分110与第三部分130的交界处可实施弯折。承上,除了缓冲机构7000外,显示装置70本身若有进一步设置其他组件,亦可相对应地设计。例如,亦可设置铰炼结构750等来助于弯折,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因此,所述显示装置70除了侧边端缘P1及P2弯折收纳组件及可挠性基材100外,于第一部分110及第三部分130的交界处亦可实施弯折,从而实现可挠性显示装置70。
上述仅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示例,且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可挠性显示装置,亦可能仅设置单一可挠性基座构件。承上,本发明不限于此所具体说明的方式。
下文中,将继续参照图17A及图17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80,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细节将予以省略或简单带过。
承上所述,相同于上述显示装置60及70,显示装置80可在侧边端缘P1及侧边端缘P2都具有弯折收纳可挠性基材100的结构。与显示装置60及70的差异在于,显示装置80的缓冲机构8000类似于前文中如图10B所示的缓冲机构5000且相较于缓冲机构5000可进一步包含具有对向支撑端部405的对向支撑部400以及对向缓冲材600。其中,对向支撑端部405抵接对向弯折部135的背面S2。承上,对向支撑部400由对向第一弹片410及对向第二弹片420所组成,对向支撑端部405由对向曲形端部415及425所组成,且对向缓冲材600为分别对应对向第一弹片410及对向第二弹片420的对向第一弹簧610及对向第二弹簧620。
承上所述,对向支撑部400以及对向缓冲材600的设置及动作,除了方向对向以外可实质上相同或类似于图17A及图17B中的支撑部200以及缓冲材300。由此结构,对向缓冲材600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对向支撑部400沿第三部分130与第四部分140的背面S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对向缓冲材600相对远离该对向支撑端部405的另一端可连接于基座构件500,使得对向支撑部400通过对向缓冲材600非固定地连接于基座构件500。也就是说,支撑部200与对向支撑部400可分别连接于同一基座构件500上。
另外,如图17B所示,支撑部200及对向支撑部400相邻的部分亦可具有相互让位的交错结构700(例如但不限于凹陷结构720及柱状结构740)。由此,即便支撑部200及/或对向支撑部400受到外力碰撞而相互接近,两者之间亦不会发生结构上的干涉,进而减少或避免支撑部200及对向支撑部400的损坏或动作干涉。
接着,将参照图18A及图18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90,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细节将予以省略或简单带过。
图18A及图18B所示的显示装置90实质上与显示装置80相同,且其差异在于显示装置90的缓冲机构9000进一步包含一对向基座构件500’。
承上,对向缓冲材600相对远离对向支撑端部405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向基座构件500’,使得对向支撑部400通过对向缓冲材600非固定地连接于对向基座构件500’。也就是说,支撑部200与对向支撑部400可分别连接于不同基座构件500及500’上。
根据图18A及图18B所示的实施例,基于其结构,显示装置90基于第一部分110与第三部分130的交界处为可弯折的。因此,所述显示装置90除了侧边端缘P1及P2弯折收纳组件及可挠性基材100外,于第一部分110及第三部分130的交界处亦可实施弯折,从而实现可挠性显示装置90。
另外,图18A及图18B所示的显示装置90相较于显示装置80,支撑部200的凹陷结构720’及对向支撑部400的柱状结构740’,除了如图18B所示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相互让位以外,亦可如图18A所示在高度方向(或厚度方向)上相互让位。也就是说,缓冲机构9000的交错结构700’可进一步具有不同维度上的交错让位结构。由此,即便支撑部200及/或对向支撑部400受到外力碰撞而相互接近,两者之间亦不会发生结构上的干涉,进而减少或避免支撑部200及对向支撑部400的损坏或动作干涉。
另外,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A所示,可设计使得支撑部200移动时可插入对向支撑部400的对应弹簧中,或反之亦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进一步改善弯折的端缘处的抗冲击能力。因此,可在维持预期外观造型下减少或避免显示装置中各组件的变形、错位、移动或损坏,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品质及寿命。
上文中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应注意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下,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化及修改。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明了的是,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且在符合本发明的意旨下,各种可能置换、组合、修饰及转用等变化皆不超出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一可挠性基材,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介于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的一弯折部,其中,该可挠性基材具有一正面及一背面;当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背面相互面向时,该弯折部弯曲地延伸于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以及
一缓冲机构,包括:
一支撑部,具有一支撑端部,该支撑端部抵接该弯折部的背面;
一缓冲材,该缓冲材相对靠近该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支撑部;其中该缓冲材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该支撑部沿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的背面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支撑端部为一曲面支撑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缓冲机构进一步包含一基座构件,该缓冲材相对远离该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基座构件,使得该支撑部通过该缓冲材非固定地连接于该基座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支撑部包含自该支撑端部沿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的背面延伸的一主体部,且该基座构件为框围该主体部的一框架,其中,
该框架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该第一部分的背面与该第二部分的背面上;且
该缓冲材包含一主体弹簧,该主体弹簧相对靠近该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主体部,且相对远离该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框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主体弹簧缠绕该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于该框架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支撑部包含一第一弹片及一第二弹片,该基座构件为夹设于该第一弹片与该第二弹片之间的一载台,且该缓冲材具有一第一弹簧及一第二弹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弹片及该第二弹片分别具有曲形端部,且该第一弹片及该第二弹片的多个所述曲形端部共同拼接组成该支撑端部,且
其中,该第一弹簧相对靠近该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弹片,而相对远离该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载台上,
其中,该第二弹簧相对靠近该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弹片,而相对远离该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载台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弹片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该第一部分的背面上,而该第二弹片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于该第二部分的背面上,且
其中,该第一弹簧相对靠近该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弹片,而相对远离该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载台上,
其中,该第二弹簧相对靠近该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弹片,而相对远离该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载台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弹簧缠绕该第一弹片的至少一部分,且该第二弹簧缠绕该第二弹片的至少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载台面对该第一弹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且,
该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沿着该第一弹片延伸的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滑槽中设置有至少一滚珠。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载台面对该第一弹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且,
该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沿着该第一弹片延伸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第一弹片具有相对多个所述第一滑槽突出且嵌入多个所述第一滑槽的至少一第一凸块。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弹簧相对多个所述第一滑槽远离该支撑端部而设置。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可挠性基材进一步包含一第三部分、一第四部分及介于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对向弯折部,其中,该第一部分相邻连接该第三部分,当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相互面向时,该对向弯折部弯曲地延伸于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之间,
其中,该缓冲机构进一步包括:
一对向支撑部,具有一对向支撑端部,该对向支撑端部抵接该对向弯折部的背面;以及
一对向缓冲材,该对向缓冲材相对靠近该对向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对向支撑部;其中该对向缓冲材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该对向支撑部沿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的背面移动,且该对向缓冲材相对远离该对向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基座构件,使得该对向支撑部通过该对向缓冲材非固定地连接于该基座构件。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可挠性基材进一步包含一第三部分、一第四部分及介于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对向弯折部,其中,该第一部分相邻连接该第三部分,当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相互面向时,该对向弯折部弯曲地延伸于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之间,
其中,该缓冲机构进一步包括:
一对向支撑部,具有一对向支撑端部,该对向支撑端部抵接该对向弯折部的背面;
一对向缓冲材,该对向缓冲材相对靠近该对向支撑端部的一端连接于该对向支撑部;其中该对向缓冲材能够被压缩及伸张以允许该对向支撑部沿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的背面移动,及
一对向基座构件,该对向缓冲材相对远离该对向支撑端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对向基座构件,使得该对向支撑部通过该对向缓冲材非固定地连接于该对向基座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装置基于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三部分的交界处为可弯折的。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支撑部及该对向支撑部相邻的部分具有相互让位的交错结构。
CN202011591331.9A 2020-09-02 2020-12-29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7352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0068 2020-09-02
TW109130068A TWI741775B (zh) 2020-09-02 2020-09-02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5269A true CN112735269A (zh) 2021-04-30
CN112735269B CN112735269B (zh) 2022-11-11

Family

ID=7560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1331.9A Active CN112735269B (zh) 2020-09-02 2020-12-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5269B (zh)
TW (1) TWI741775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3718U (en) * 1996-04-17 2001-06-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a metallized flexible enclosure
CN103885631A (zh) * 2013-12-0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可挠性电路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217382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036300A1 (en) * 2013-07-30 2015-02-0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066409A1 (en) * 2014-08-30 2016-03-0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Side Crack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7146527A (zh) * 2017-04-27 2017-09-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和柔性显示装置
US20180083210A1 (en) * 2016-09-22 2018-03-2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010448A (zh) * 2017-12-20 2018-05-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和显示装置
CN108258016A (zh) * 2016-12-26 2018-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572697A (zh) * 2018-03-19 2018-09-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073002A1 (en) * 2017-04-26 2019-03-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208806017U (zh) * 2018-05-25 2019-04-3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折终端及其可弯折支撑组件
CN110082945A (zh) * 2018-11-09 2019-08-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面板
US20190251876A1 (en) * 2018-02-13 2019-08-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10462896B1 (en) * 2018-07-17 2019-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0799898A (zh) * 2017-11-01 2020-02-1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用于弯曲的支撑结构的显示设备
US20200174526A1 (en) * 2018-11-29 2020-06-04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292623A (zh) * 2020-02-27 2020-06-1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63489U (zh) * 2018-03-07 2018-07-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定位機構及可撓式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3718U (en) * 1996-04-17 2001-06-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a metallized flexible enclosure
US20140217382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036300A1 (en) * 2013-07-30 2015-02-0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885631A (zh) * 2013-12-0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可挠性电路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
US20160066409A1 (en) * 2014-08-30 2016-03-0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Side Crack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80083210A1 (en) * 2016-09-22 2018-03-2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258016A (zh) * 2016-12-26 2018-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US20190073002A1 (en) * 2017-04-26 2019-03-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7146527A (zh) * 2017-04-27 2017-09-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799898A (zh) * 2017-11-01 2020-02-1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用于弯曲的支撑结构的显示设备
CN108010448A (zh) * 2017-12-20 2018-05-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和显示装置
US20190251876A1 (en) * 2018-02-13 2019-08-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8572697A (zh) * 2018-03-19 2018-09-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806017U (zh) * 2018-05-25 2019-04-3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折终端及其可弯折支撑组件
US10462896B1 (en) * 2018-07-17 2019-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0082945A (zh) * 2018-11-09 2019-08-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面板
US20200174526A1 (en) * 2018-11-29 2020-06-04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292623A (zh) * 2020-02-27 2020-06-1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兴华等: "液晶显示器模组黑态均匀性改善研究", 《液晶与显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1767A (zh) 2022-03-16
CN112735269B (zh) 2022-11-11
TWI741775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23124A1 (zh) 可弯折终端及其可弯折支撑组件
WO2021175048A1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9223183A1 (zh) 可弯曲显示终端
US10104790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5830140B (zh) 折叠式设备
EP3352044A1 (en) Mobile terminal folding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0867608B1 (ko) 접이식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2901643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89789B (zh) 显示装置
KR20180081119A (ko) 폴딩 가능한 단말
JP5574680B2 (ja) 携帯型表示装置
CN103927940A (zh) 可折叠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139854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837621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50486A (zh) 折叠电子设备
KR101913341B1 (ko) 압전진동모듈
CN114185398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23281B (zh) 一种弹性支撑结构及包含此弹性支撑结构的显示装置
KR20140139248A (ko) 햅틱 피드백 엑추에이터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장치
KR102322915B1 (ko) 상호 연결된 이동부를 구비한 롤러블 모바일 장치
CN115150490B (zh)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CN112735269A (zh) 显示装置
TWI680477B (zh) 具有減噪效果的鍵盤
JP516826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202131151A (zh) 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