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727010B -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7010B
CN112727010B CN202011617719.1A CN202011617719A CN112727010B CN 112727010 B CN112727010 B CN 112727010B CN 202011617719 A CN202011617719 A CN 202011617719A CN 112727010 B CN112727010 B CN 112727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ransmission wheel
rod
slid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77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7010A (zh
Inventor
刘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Shuntia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rong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rong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rong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77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7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7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7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7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7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038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fitting sealing strips or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007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mounting doors, windows or frames; their fit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053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installing edge-protecting bor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边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包括有车架、车轮、推动手杆架、撕膜系统和张开辅助系统等;车轮上方与车架进行螺栓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利用机械固定以及静电吸附同步作用对封边条进行自动撕膜,即通过自动压平将封边条完整撕下,将封边条自动展开,由弯折处向外侧依次按压粘贴,在对准门框棱角后进行先贴槽后贴边的自动贴条,最后对贴条进行锤压,保证封边条的粘连稳定,保证了封边条与门框棱角完全贴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边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家具封边条是对家具板材的断面进行保护、装饰、美化的材料,它可以使一件家具显现木纹清晰、色彩缤纷的整体效果。
目前,现有技术中部分墙体为了防止工作人员碰撞受伤,常常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现有技术中大厂房内只会进行最低限度的保护装修,例如门框顶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在人工进行粘贴过程中,由于防撞封边条多为海绵泡沫材质,进而人工在撕膜过程中难以找到膜的开口,撕膜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封边条具有一个折痕,进而撕膜过程中容易将膜撕裂,即无法保证膜的完整性,需要多次进行撕膜,效率低下,在进行人工粘贴过程中,封边条粘性较大,人工操作存在物理误差,容易贴歪,即封边条无法完全与门框棱角贴合,贴歪导致防护区域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部分墙体为了防止工作人员碰撞受伤,常常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现有技术中大厂房内只会进行最低限度的保护装修,例如门框顶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在人工进行粘贴过程中,由于防撞封边条多为海绵泡沫材质,进而人工在撕膜过程中难以找到膜的开口,撕膜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封边条具有一个折痕,进而撕膜过程中容易将膜撕裂,即无法保证膜的完整性,需要多次进行撕膜,效率低下,在进行人工粘贴过程中,封边条粘性较大,人工操作存在物理误差,容易贴歪,即封边条无法完全与门框棱角贴合,贴歪导致防护区域不足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包括有:
车架;
车轮,车轮上方与车架进行螺栓连接;
推动手杆架,推动手杆架下方与车架进行焊接;
撕膜系统,撕膜系统下方与车架相连接;
张开辅助系统,张开辅助系统下方与车架相连接;
粘贴压覆系统,粘贴压覆系统与张开辅助系统相连接;
运行控制屏,运行控制屏与推动手杆架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撕膜系统包括有:
第一集合架,第一集合架下方与车架进行焊接;
扭力弹簧转轴,扭力弹簧转轴与第一集合架相连接;
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与扭力弹簧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扭力弹簧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齿轨条板,齿轨条板下方与第一集合架进行焊接;
第一电动滑柱,第一电动滑柱与第一集合架相连接;
第二电动滑柱,第二电动滑柱与第一集合架相连接;
滑动集合座,滑动集合座依次与第一电动滑柱和第二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电动升降柱,第一电动升降柱下方与滑动集合座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电动升降柱,第二电动升降柱下方与滑动集合座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下方与第二电动升降柱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下方与第一电动升降柱进行螺栓连接;
卷膜辊,卷膜辊一侧与第一轴承座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卷膜辊另一侧与第二轴承座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动力电机,第一动力电机与第一集合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与第一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一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二联动杆,第二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轴柱,第一连接轴柱与第二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衔接条板,第一衔接条板与第一连接轴柱进行固接;
第一滑动框,第一滑动框与第一衔接条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框下方与第一集合架进行焊接;
卷边搓条板,卷边搓条板上方与第一衔接条板进行焊接;
滚动齿轮,滚动齿轮轴心与卷膜辊进行固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张开辅助系统包括有:
电动升降脚柱,电动升降脚柱下方与车架进行螺栓连接;
集合安装架板,集合安装架板下方与电动升降脚柱进行螺栓连接,集合安装架板与粘贴压覆系统相连接;
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第一张开击压机构与集合安装架板相连接;
第二张开击压机构,第二张开击压机构与集合安装架板相连接;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第二张开击压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与粘贴压覆系统相连接;
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转轴杆,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齿轮架,第一齿轮架上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焊接,第一齿轮架与第三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
双侧伸缩转轴,双侧伸缩转轴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轴心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固接;
轴承套板,轴承套板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轴承套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动力电机,第二动力电机输出轴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二动力电机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螺栓连接;
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轴心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相连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平齿轮,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四转轴杆,第四转轴杆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五转轴杆,第五转轴杆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转轴杆上方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相连接;
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九传动轮,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与第二张开击压机构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粘贴压覆系统包括有:
第六转轴杆,第六转轴杆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六转轴杆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长齿轮,第一长齿轮轴心与第六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与第一长齿轮进行啮合;
第一轴承架,第一轴承架与第四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圆盘,第一转动圆盘轴心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固接;
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转动圆盘相连接;
滑块座,滑块座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滑块座与第一转动圆盘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连接轴柱,第二连接轴柱与滑块座进行固接;
第一联动条框,第一联动条框内侧与第二连接轴柱进行传动连接;
滑动衔接杆,滑动衔接杆与第一联动条框进行焊接;
第一限位滑套,第一限位滑套内侧与滑动衔接杆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衔接架,第一衔接架与第一轴承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衔接架与第一限位滑套进行焊接;
电动滑座,电动滑座上方与第一轴承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轨上方与电动滑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螺栓连接;
安装盒,安装盒与滑动衔接杆进行焊接;
第一衔接杆,第一衔接杆与安装盒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压覆轮,第一压覆轮与第一衔接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衔接杆,第二衔接杆与安装盒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压覆轮,第二压覆轮与第二衔接杆进行转动连接;
开合弹簧,开合弹簧与第二衔接杆相连接,开合弹簧与第一衔接杆相连接;
固定板,固定板与开合弹簧相连接,固定板与安装盒进行焊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张开击压机构包括有:
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轴心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转动圆盘,第二转动圆盘轴心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联动凸柱,第一联动凸柱与第二转动圆盘进行固接;
第三联动杆,第三联动杆与第一联动凸柱进行转动连接;
升降控制滑柱,升降控制滑柱与第三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限位滑套,第二限位滑套内侧与升降控制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上顶压条,上顶压条下方与升降控制滑柱进行焊接;
安装板,安装板与第二限位滑套进行焊接,安装板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焊接;
限位滑柱,限位滑柱与安装板进行焊接,限位滑柱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焊接;
丝杆,丝杆与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丝杆下方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
内螺纹滑动座,内螺纹滑动座与限位滑柱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座与丝杆进行传动连接;
集合匣,集合匣与内螺纹滑动座进行螺栓连接;
第三电动滑柱,第三电动滑柱与集合匣相连接;
第四电动滑柱,第四电动滑柱与集合匣相连接;
第一夹条,第一夹条依次与第三电动滑柱和第四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夹条,第二夹条依次与第三电动滑柱和第四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卷膜辊外表面设置有两个锥形尖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卷膜辊外表面设置有塑胶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顶部内侧表面设置有一个橡胶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安装板顶部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墙体为了防止工作人员碰撞受伤,常常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现有技术中大厂房内只会进行最低限度的保护装修,例如门框顶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在人工进行粘贴过程中,由于防撞封边条多为海绵泡沫材质,进而人工在撕膜过程中难以找到膜的开口,撕膜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封边条具有一个折痕,进而撕膜过程中容易将膜撕裂,即无法保证膜的完整性,需要多次进行撕膜,效率低下,在进行人工粘贴过程中,封边条粘性较大,人工操作存在物理误差,容易贴歪,即封边条无法完全与门框棱角贴合,贴歪导致防护区域不足的问题;
设计了撕膜系统,张开辅助系统和粘贴压覆系统,在使用时首先撕膜系统将封边条的膜撕掉,然后将撕膜完成的封边条固定至张开辅助系统,进而张开辅助系统将封边条展开,然后控制粘贴压覆系统将展开的封边条按压粘贴至门框顶部棱角处,然后通过张开辅助系统进行持续按压;
实现了利用机械固定以及静电吸附同步作用对封边条进行自动撕膜,即通过自动压平将封边条完整撕下,将封边条自动展开,由弯折处向外侧依次按压粘贴,在对准门框棱角后进行先贴槽后贴边的自动贴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贴条的精准度,防止贴歪导致防护区域不足,最后对贴条进行锤压,保证封边条的粘连稳定,不会掉落,保证了封边条与门框棱角完全贴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撕膜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撕膜系统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张开辅助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张开辅助系统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张开辅助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张开辅助系统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粘贴压覆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粘贴压覆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粘贴压覆系统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车架,2、车轮,3、推动手杆架,4、撕膜系统,5、张开辅助系统,6、粘贴压覆系统,7、运行控制屏,401、第一集合架,402、扭力弹簧转轴,403、第一定位板,404、第二定位板,405、齿轨条板,406、第一电动滑柱,407、第二电动滑柱,408、滑动集合座,409、第一电动升降柱,4010、第二电动升降柱,4011、第一轴承座,4012、第二轴承座,4013、卷膜辊,4014、第一动力电机,4015、第一转轴杆,4016、第一联动杆,4017、第二联动杆,4018、第一连接轴柱,4019、第一衔接条板,4020、第一滑动框,4021、卷边搓条板,4022、滚动齿轮,501、电动升降脚柱,502、集合安装架板,503、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4、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5、第一传动轮,506、第一锥齿轮,507、第二锥齿轮,508、第二转轴杆,509、第二传动轮,5010、第三传动轮,5011、第四传动轮,5012、第三转轴杆,5013、第一齿轮架,5014、第三锥齿轮,5015、第四锥齿轮,5016、第一平齿轮,5017、双侧伸缩转轴,5018、第二平齿轮,5019、轴承套板,5020、第一电动推杆,5021、第二动力电机,5022、第五传动轮,5023、第六传动轮,5024、第三平齿轮,5025、第七传动轮,5026、第四转轴杆,5027、第五锥齿轮,5028、第六锥齿轮,5029、第五转轴杆,5030、第八传动轮,5031、第九传动轮,601、第六转轴杆,602、第一长齿轮,603、第四平齿轮,604、第一轴承架,605、第一转动圆盘,606、第二电动推杆,607、滑块座,608、第二连接轴柱,609、第一联动条框,6010、滑动衔接杆,6011、第一限位滑套,6012、第一衔接架,6013、电动滑座,6014、第一电动滑轨,6015、安装盒,6016、第一衔接杆,6017、第一压覆轮,6018、第二衔接杆,6019、第二压覆轮,6020、开合弹簧,6021、固定板,50301、第十传动轮,50302、第二转动圆盘,50303、第一联动凸柱,50304、第三联动杆,50305、升降控制滑柱,50306、第二限位滑套,50307、上顶压条,50308、安装板,50309、限位滑柱,50310、丝杆,50311、内螺纹滑动座,50312、集合匣,50313、第三电动滑柱,50314、第四电动滑柱,50315、第一夹条,50316、第二夹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实施例1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如图1-12所示,包括有车架1、车轮2、推动手杆架3、撕膜系统4、张开辅助系统5、粘贴压覆系统6和运行控制屏7;车轮2上方与车架1进行螺栓连接;推动手杆架3下方与车架1进行焊接;撕膜系统4下方与车架1相连接;张开辅助系统5下方与车架1相连接;粘贴压覆系统6与张开辅助系统5相连接;运行控制屏7与推动手杆架3相连接。
工作过程:在使用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时,首先人工通过推动手杆架3推动装置进行运动,即装置通过四个车轮2进行运动,将装置推动至要进行封边条安装的门框下方,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运行控制屏7控制装置进行运行,然后将要安装的封边条粘贴面朝上,然后撕膜系统4将封边条的膜撕掉,然后将撕膜完成的封边条固定至张开辅助系统5,进而张开辅助系统5将封边条展开,然后控制粘贴压覆系统6将展开的封边条按压粘贴至门框顶部棱角处,然后通过张开辅助系统5进行持续按压,实现了利用机械固定以及静电吸附同步作用对封边条进行自动撕膜,即通过自动压平将封边条完整撕下,将封边条自动展开,由弯折处向外侧依次按压粘贴,在对准门框棱角后进行先贴槽后贴边的自动贴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贴条的精准度,防止贴歪导致防护区域不足,最后对贴条进行锤压,保证封边条的粘连稳定,不会掉落,保证了封边条与门框棱角完全贴合的效果。
撕膜系统4包括有第一集合架401、扭力弹簧转轴402、第一定位板403、第二定位板404、齿轨条板405、第一电动滑柱406、第二电动滑柱407、滑动集合座408、第一电动升降柱409、第二电动升降柱4010、第一轴承座4011、第二轴承座4012、卷膜辊4013、第一动力电机4014、第一转轴杆4015、第一联动杆4016、第二联动杆4017、第一连接轴柱4018、第一衔接条板4019、第一滑动框4020、卷边搓条板4021和滚动齿轮4022;第一集合架401下方与车架1进行焊接;扭力弹簧转轴402与第一集合架401相连接;第一定位板403与扭力弹簧转轴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定位板404与扭力弹簧转轴402进行转动连接;齿轨条板405下方与第一集合架401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滑柱406与第一集合架401相连接;第二电动滑柱407与第一集合架401相连接;滑动集合座408依次与第一电动滑柱406和第二电动滑柱4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升降柱409下方与滑动集合座408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升降柱4010下方与滑动集合座408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轴承座4011下方与第二电动升降柱4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轴承座4012下方与第一电动升降柱409进行螺栓连接;卷膜辊4013一侧与第一轴承座401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卷膜辊4013另一侧与第二轴承座4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动力电机4014与第一集合架4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转轴杆4015与第一动力电机4014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4016与第一转轴杆4015进行固接;第二联动杆4017与第一联动杆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柱4018与第二联动杆4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衔接条板4019与第一连接轴柱4018进行固接;第一滑动框4020与第一衔接条板401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框4020下方与第一集合架401进行焊接;卷边搓条板4021上方与第一衔接条板4019进行焊接;滚动齿轮4022轴心与卷膜辊4013进行固接。
首先将未撕膜的封边条有膜的粘贴面朝上放置在第一定位板403和第二定位板404上方,然后此时控制第一电动升降柱409和第二电动升降柱4010向下收缩,即第一电动升降柱409和第二电动升降柱4010分别带动第二轴承座4012和第一轴承座4011向下运动,进而第二轴承座4012和第一轴承座4011带动卷膜辊4013向下运动将下方的封边条压平,同时第一定位板403和第二定位板404在扭力弹簧转轴402外侧向下转动,并且此时滚动齿轮4022下方运动至与齿轨条板405啮合的位置,然后接通第一动力电机4014电源,进而第一动力电机4014带动第一转轴杆4015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轴杆4015带动第一联动杆4016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联动杆4016带动第二联动杆4017进行往复运动,即第二联动杆4017通过第一连接轴柱4018带动第一衔接条板4019在第一滑动框4020内侧进行往复运动,进而第一衔接条板4019带动卷边搓条板4021进行往复运动,此时被压平的封边条的一端与卷边搓条板4021下方接触,进而卷边搓条板4021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对封边条的一端的膜边进行反复搓,然后膜边被搓开分离,此时人工将膜一端撕开缠绕在卷膜辊4013表面,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滑柱406和第二电动滑柱407同步带动滑动集合座408进行运动,同时卷膜辊4013带动滚动齿轮4022在齿轨条板405表面进行啮合滚动,即滚动齿轮4022带动卷膜辊4013进行转动,然后卷膜辊4013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将膜完全撕开并收卷,完成了对封边条的撕膜。
张开辅助系统5包括有电动升降脚柱501、集合安装架板502、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第一传动轮505、第一锥齿轮506、第二锥齿轮507、第二转轴杆508、第二传动轮509、第三传动轮5010、第四传动轮5011、第三转轴杆5012、第一齿轮架5013、第三锥齿轮5014、第四锥齿轮5015、第一平齿轮5016、双侧伸缩转轴5017、第二平齿轮5018、轴承套板5019、第一电动推杆5020、第二动力电机5021、第五传动轮5022、第六传动轮5023、第三平齿轮5024、第七传动轮5025、第四转轴杆5026、第五锥齿轮5027、第六锥齿轮5028、第五转轴杆5029、第八传动轮5030和第九传动轮5031;电动升降脚柱501下方与车架1进行螺栓连接;集合安装架板502下方与电动升降脚柱501进行螺栓连接,集合安装架板502与粘贴压覆系统6相连接;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与集合安装架板502相连接;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与集合安装架板502相连接;第一传动轮505轴心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5与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6轴心与第一传动轮505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507与第一锥齿轮506进行啮合;第二转轴杆508与第二锥齿轮507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508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9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8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5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10与粘贴压覆系统6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转轴杆5012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5011进行固接;第一齿轮架5013上方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焊接,第一齿轮架5013与第三转轴杆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5014轴心与第三转轴杆5012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5015与第三锥齿轮5014进行啮合;第一平齿轮5016轴心与第四锥齿轮5015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5016轴心与第一齿轮架5013进行转动连接;双侧伸缩转轴5017与第一齿轮架5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5018轴心与双侧伸缩转轴5017进行固接;轴承套板5019与双侧伸缩转轴5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20与轴承套板5019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20与第一齿轮架5013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动力电机5021输出轴与双侧伸缩转轴5017进行固接,第二动力电机5021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螺栓连接;第五传动轮5022轴心与双侧伸缩转轴5017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5022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23轴心与第一齿轮架5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5024轴心与第六传动轮5023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5024与第二平齿轮5018进行啮合;第七传动轮502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2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转轴杆5026与第一齿轮架5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5026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5025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5027轴心与第四转轴杆5026进行固接;第六锥齿轮5028与第五锥齿轮5027进行啮合;第五转轴杆5029与第六锥齿轮5028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5029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转轴杆5029上方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相连接;第八传动轮5030轴心与第四转轴杆5026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503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5030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5031与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相连接。
首先将撕膜完成的封边条粘贴面朝外侧将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和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然后控制接通第二动力电机5021电源,然后第二动力电机5021带动双侧伸缩转轴5017进行转动,进而双侧伸缩转轴5017带动第二平齿轮5018和第五传动轮5022进行转动,然后第二平齿轮5018带动第三平齿轮5024进行转动,即第三平齿轮5024带动第六传动轮5023进行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5023带动第七传动轮5025进行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5025带动第四转轴杆5026进行转动,进而第四转轴杆5026带动第五锥齿轮5027进行转动,即第五锥齿轮5027带动第六锥齿轮5028进行转动,然后第六锥齿轮5028带动第五转轴杆5029进行转动,然后第五转轴杆5029带动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进行运转,同时第四转轴杆5026带动第八传动轮5030进行转动,然后第八传动轮5030带动第九传动轮5031进行转动,即第九传动轮5031带动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进行运转,第五传动轮5022带动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进行转动,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5020推出,即第一电动推杆5020带动轴承套板5019推出,然后轴承套板5019带动双侧伸缩转轴5017伸出,即双侧伸缩转轴5017带动第二平齿轮5018运动至与第一平齿轮5016啮合的位置,然后第二平齿轮5018带动第一平齿轮5016进行转动,即第一平齿轮5016带动第四锥齿轮5015进行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5015带动第三锥齿轮5014进行转动,第三锥齿轮5014带动第三转轴杆5012进行转动,即第三转轴杆5012带动第四传动轮5011进行转动,即第四传动轮5011带动第三传动轮5010进行转动,即第三传动轮5010带动第二传动轮509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509带动第二转轴杆508进行转动,进而第二转轴杆508带动第二锥齿轮507进行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507带动第一锥齿轮506进行转动,即第一锥齿轮506带动第一传动轮505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505带动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进行运转,即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和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同步运动,将封边条展开,然后粘贴压覆系统6对封边条进行粘贴,粘贴完成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和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对封边条进行持续捶打按压,完成了对封边条的展开和捶打按压。
粘贴压覆系统6包括有第六转轴杆601、第一长齿轮602、第四平齿轮603、第一轴承架604、第一转动圆盘605、第二电动推杆606、滑块座607、第二连接轴柱608、第一联动条框609、滑动衔接杆6010、第一限位滑套6011、第一衔接架6012、电动滑座6013、第一电动滑轨6014、安装盒6015、第一衔接杆6016、第一压覆轮6017、第二衔接杆6018、第二压覆轮6019、开合弹簧6020和固定板6021;第六转轴杆601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转轴杆601与第三传动轮5010进行固接;第一长齿轮602轴心与第六转轴杆601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603与第一长齿轮602进行啮合;第一轴承架604与第四平齿轮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圆盘605轴心与第四平齿轮603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606与第一转动圆盘605相连接;滑块座607与第二电动推杆606相连接,滑块座607与第一转动圆盘6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轴柱608与滑块座607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条框609内侧与第二连接轴柱608进行传动连接;滑动衔接杆6010与第一联动条框609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滑套6011内侧与滑动衔接杆6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衔接架6012与第一轴承架6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衔接架6012与第一限位滑套6011进行焊接;电动滑座6013上方与第一轴承架6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滑轨6014上方与电动滑座6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6014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螺栓连接;安装盒6015与滑动衔接杆6010进行焊接;第一衔接杆6016与安装盒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压覆轮6017与第一衔接杆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衔接杆6018与安装盒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压覆轮6019与第二衔接杆6018进行转动连接;开合弹簧6020与第二衔接杆6018相连接,开合弹簧6020与第一衔接杆6016相连接;固定板6021与开合弹簧6020相连接,固定板6021与安装盒6015进行焊接。
在张开辅助系统5将封边条展开后,然后控制实现第三传动轮5010带动第六转轴杆601进行转动,进而第六转轴杆601带动第一长齿轮602进行转动,然后第一长齿轮602转动带动第四平齿轮603进行转动,即第四平齿轮603带动第一转动圆盘605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动圆盘605转动通过第二电动推杆606和滑块座607带动第二连接轴柱608进行转动,此时第二电动推杆606处于收缩状态,由第一转动圆盘605内部的蓄电池供电使用,然后第二连接轴柱608带动第一联动条框609进行运动,即第一联动条框609带动滑动衔接杆6010在第一限位滑套6011内侧进行往复滑动,即滑动衔接杆6010通过安装盒6015带动第一衔接杆6016、第一压覆轮6017、第二衔接杆6018、第二压覆轮6019、开合弹簧6020和固定板6021进行同步往复运动,此时第二电动推杆606处于收缩状态,即第二连接轴柱608的转动半径较小,进而在运动过程中第一压覆轮6017和第二压覆轮6019只能向上方运动将封边条折痕处按压至门框棱角上,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滑轨6014带动电动滑座6013进行转动,即电动滑座6013带动其上方的所有部件进行同步运动,第四平齿轮603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与第一长齿轮602啮合的状态,进而第一压覆轮6017和第二压覆轮6019在移动过程中将整个封边条的折痕处按压粘贴至门框棱角,此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606推出,即第二电动推杆606推出通过滑块座607带动第二连接轴柱608扩大半径,进而第二连接轴柱608通过第一联动条框609带动滑动衔接杆6010的运动范围更大,进而第一压覆轮6017和第二压覆轮6019能够运动到的高度更高,即第一压覆轮6017和第二压覆轮6019接触到封边条折痕处后继续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压覆轮6017和第二压覆轮6019受到开合弹簧6020的弹力限位,即第一压覆轮6017和第二压覆轮6019从棱角处贴合封边条向上滚动按压,进而将折痕除外的部分再次按压与门框顶部两个面贴合,然后再次控制第一电动滑轨6014带动电动滑座6013进行运动,完成了封边条的粘贴。
第一张开击压机构503包括有第十传动轮50301、第二转动圆盘50302、第一联动凸柱50303、第三联动杆50304、升降控制滑柱50305、第二限位滑套50306、上顶压条50307、安装板50308、限位滑柱50309、丝杆50310、内螺纹滑动座50311、集合匣50312、第三电动滑柱50313、第四电动滑柱50314、第一夹条50315和第二夹条50316;第十传动轮503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22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50301轴心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圆盘50302轴心与第十传动轮50301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凸柱50303与第二转动圆盘50302进行固接;第三联动杆50304与第一联动凸柱50303进行转动连接;升降控制滑柱50305与第三联动杆50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限位滑套50306内侧与升降控制滑柱50305进行滑动连接;上顶压条50307下方与升降控制滑柱50305进行焊接;安装板50308与第二限位滑套50306进行焊接,安装板50308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焊接;限位滑柱50309与安装板50308进行焊接,限位滑柱50309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502进行焊接;丝杆50310与安装板50308进行转动连接,丝杆50310下方与第五转轴杆5029进行固接;内螺纹滑动座50311与限位滑柱50309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座50311与丝杆50310进行传动连接;集合匣50312与内螺纹滑动座50311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电动滑柱50313与集合匣50312相连接;第四电动滑柱50314与集合匣50312相连接;第一夹条50315依次与第三电动滑柱50313和第四电动滑柱5031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夹条50316依次与第三电动滑柱50313和第四电动滑柱50314进行滑动连接。
首先将封边条一边固定至第一夹条50315和第二夹条50316内侧,然后控制第三电动滑柱50313和第四电动滑柱50314同时带动第一夹条50315和第二夹条50316移动相互靠近,进而第一夹条50315和第二夹条50316将封边条夹持固定,此时控制第五转轴杆5029带动丝杆50310进行转动,然后丝杆50310转动带动内螺纹滑动座50311向下移动,即内螺纹滑动座50311在限位滑柱50309表面向下滑动移动,同时第二张开击压机构504进行相同操作,将封边条另一侧拉伸,进而封边条被拉伸展开,然后控制粘贴压覆系统6对封边条进行按压粘贴,粘贴完成后控制升降控制滑柱50305向上推出,即升降控制滑柱50305带动上顶压条50307向上运动,同时第五传动轮5022带动第十传动轮50301进行转动,然后第十传动轮50301带动第二转动圆盘50302进行转动,即第二转动圆盘50302转动通过第一联动凸柱50303带动第三联动杆50304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即第三联动杆50304带动升降控制滑柱50305在第二限位滑套50306内侧进行上下往复滑动,然后升降控制滑柱50305带动上顶压条50307进行上下运动,即上顶压条50307对上方粘贴完成的封边条进行捶打按压,保证封边条可以完全粘贴。
卷膜辊4013外表面设置有两个锥形尖刺。
以便于人工将一段膜撕开然后穿在两个锥形尖刺上,起到稳定固定的作用,辅助分离。
卷膜辊4013外表面设置有塑胶套。
以便于卷膜辊4013表面可以产生静电,起到吸附膜的作用,辅助分离。
第一定位板403和第二定位板404顶部内侧表面设置有一个橡胶层。
以便于提高第一定位板403和第二定位板404与封边条接触的摩擦力,防止封边条滑动。
安装板50308顶部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以便于防止安装板50308顶部接触到门框损坏装置。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包括有:
车架;
车轮,车轮上方与车架进行螺栓连接;
推动手杆架,推动手杆架下方与车架进行焊接;
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撕膜系统,撕膜系统下方与车架相连接;
张开辅助系统,张开辅助系统下方与车架相连接;
粘贴压覆系统,粘贴压覆系统与张开辅助系统相连接;
运行控制屏,运行控制屏与推动手杆架相连接;
撕膜系统包括有:
第一集合架,第一集合架下方与车架进行焊接;
扭力弹簧转轴,扭力弹簧转轴与第一集合架相连接;
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与扭力弹簧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扭力弹簧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齿轨条板,齿轨条板下方与第一集合架进行焊接;
第一电动滑柱,第一电动滑柱与第一集合架相连接;
第二电动滑柱,第二电动滑柱与第一集合架相连接;
滑动集合座,滑动集合座依次与第一电动滑柱和第二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电动升降柱,第一电动升降柱下方与滑动集合座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电动升降柱,第二电动升降柱下方与滑动集合座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下方与第二电动升降柱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下方与第一电动升降柱进行螺栓连接;
卷膜辊,卷膜辊一侧与第一轴承座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卷膜辊另一侧与第二轴承座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动力电机,第一动力电机与第一集合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与第一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一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二联动杆,第二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轴柱,第一连接轴柱与第二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衔接条板,第一衔接条板与第一连接轴柱进行固接;
第一滑动框,第一滑动框与第一衔接条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框下方与第一集合架进行焊接;
卷边搓条板,卷边搓条板上方与第一衔接条板进行焊接;
滚动齿轮,滚动齿轮轴心与卷膜辊进行固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张开辅助系统包括有:
电动升降脚柱,电动升降脚柱下方与车架进行螺栓连接;
集合安装架板,集合安装架板下方与电动升降脚柱进行螺栓连接,集合安装架板与粘贴压覆系统相连接;
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第一张开击压机构与集合安装架板相连接;
第二张开击压机构,第二张开击压机构与集合安装架板相连接;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第二张开击压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与粘贴压覆系统相连接;
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转轴杆,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齿轮架,第一齿轮架上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焊接,第一齿轮架与第三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
双侧伸缩转轴,双侧伸缩转轴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轴心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固接;
轴承套板,轴承套板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轴承套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动力电机,第二动力电机输出轴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二动力电机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螺栓连接;
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轴心与双侧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相连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平齿轮,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四转轴杆,第四转轴杆与第一齿轮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五转轴杆,第五转轴杆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转轴杆上方与第一张开击压机构相连接;
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九传动轮,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与第二张开击压机构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粘贴压覆系统包括有:
第六转轴杆,第六转轴杆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六转轴杆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长齿轮,第一长齿轮轴心与第六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与第一长齿轮进行啮合;
第一轴承架,第一轴承架与第四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圆盘,第一转动圆盘轴心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固接;
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转动圆盘相连接;
滑块座,滑块座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滑块座与第一转动圆盘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连接轴柱,第二连接轴柱与滑块座进行固接;
第一联动条框,第一联动条框内侧与第二连接轴柱进行传动连接;
滑动衔接杆,滑动衔接杆与第一联动条框进行焊接;
第一限位滑套,第一限位滑套内侧与滑动衔接杆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衔接架,第一衔接架与第一轴承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衔接架与第一限位滑套进行焊接;
电动滑座,电动滑座上方与第一轴承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轨上方与电动滑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螺栓连接;
安装盒,安装盒与滑动衔接杆进行焊接;
第一衔接杆,第一衔接杆与安装盒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压覆轮,第一压覆轮与第一衔接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衔接杆,第二衔接杆与安装盒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压覆轮,第二压覆轮与第二衔接杆进行转动连接;
开合弹簧,开合弹簧与第二衔接杆相连接,开合弹簧与第一衔接杆相连接;
固定板,固定板与开合弹簧相连接,固定板与安装盒进行焊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张开击压机构包括有:
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轴心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转动圆盘,第二转动圆盘轴心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联动凸柱,第一联动凸柱与第二转动圆盘进行固接;
第三联动杆,第三联动杆与第一联动凸柱进行转动连接;
升降控制滑柱,升降控制滑柱与第三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限位滑套,第二限位滑套内侧与升降控制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上顶压条,上顶压条下方与升降控制滑柱进行焊接;
安装板,安装板与第二限位滑套进行焊接,安装板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焊接;
限位滑柱,限位滑柱与安装板进行焊接,限位滑柱下方与集合安装架板进行焊接;
丝杆,丝杆与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丝杆下方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
内螺纹滑动座,内螺纹滑动座与限位滑柱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座与丝杆进行传动连接;
集合匣,集合匣与内螺纹滑动座进行螺栓连接;
第三电动滑柱,第三电动滑柱与集合匣相连接;
第四电动滑柱,第四电动滑柱与集合匣相连接;
第一夹条,第一夹条依次与第三电动滑柱和第四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夹条,第二夹条依次与第三电动滑柱和第四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卷膜辊外表面设置有两个锥形尖刺。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卷膜辊外表面设置有塑胶套。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顶部内侧表面设置有一个橡胶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安装板顶部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CN202011617719.1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Active CN112727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719.1A CN112727010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719.1A CN112727010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7010A CN112727010A (zh) 2021-04-30
CN112727010B true CN112727010B (zh) 2022-08-30

Family

ID=7561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7719.1A Active CN112727010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7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2906B (zh) * 2021-10-26 2023-06-20 湖南燊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室内定位基站安装用定位辅助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00752A7 (fi) * 1989-03-09 1990-09-10 Ferco Int Usine De Ferrures De Batiment Kone joustavan tiivisteen, erityisesti ulkotiivisteen automaattiseksi asentamiseksi ikkunanrakoon
CN106869456A (zh) * 2015-12-10 2017-06-20 天津忠旺门窗工程有限公司 门窗密封器
CN110388029B (zh) * 2019-08-13 2020-10-23 江苏中装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粘贴边界保温条的装置
CN211736220U (zh) * 2020-01-13 2020-10-23 南昌创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装饰线条铺设支撑装置
CN111706037B (zh) * 2020-06-30 2021-10-22 浙江东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地面施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7010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7010B (zh) 一种叉装式防撞封边条安装装置
CN111924208B (zh) 一种纸箱类产品的自动包装机
CN214778298U (zh) 一种自动套袋换袋垃圾桶
CN110486358B (zh) 一种车载卫生间加工用门板压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298862B (zh) 一种自动套袋换袋垃圾桶
WO2022121530A1 (zh) 一种自动换袋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7457998B (zh) 一种遮物帘小皮自动上料涂胶装置
CN106963039A (zh) 一种复合鞋垫胶粘用高效压合装置
CN207120493U (zh) 一种用于小皮自动上料涂胶装置
CN108457948A (zh) 电阻应变片全自动粘贴装置
CN113059634B (zh) 一种实木复合板加装封边条并转向切割装置
CN103847999B (zh) 一种翻转装置
CN203280207U (zh) 脚踏式鞋套机
CN211165524U (zh) 一种瓦楞纸包装箱折边机构
CN211264859U (zh) 一种便于就业信息发布用展示装置
CN207140381U (zh) 一种用于遮物帘自动涂胶的装置
CN216183218U (zh) 一种复合抗紫外集装袋的制备装置
CN220995768U (zh) 一种用于门板贴纸的抹平装置
CN221438707U (zh) 一种不干胶标签贴标辅助器
CN205633232U (zh) 一种胶带粘贴装置
CN214383512U (zh) 一种一次性用品回收箱
CN2362703Y (zh) 贴信机
CN201457802U (zh) 一种用于书刊包装机的贴标签装置
CN205853855U (zh) 一种全自动车罩
CN220883465U (zh) 一种用于贴合包边胶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062150 Boto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RONG FURNI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3, building 2, No. 10, Shanyou lane, Fudong street, Xinghualing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u Hep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424

Address after: 053499 North Road, 30 meters ea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ianqiao Street and 339 National Highway in Qiaotou Town, Wuyi County, Hengshui City, Hebei Province (with multiple locations)

Patentee after: Hebei Shuntia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62150 Boto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RONG FURNITU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