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702802A -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2802A
CN112702802A CN201911007379.8A CN201911007379A CN112702802A CN 112702802 A CN112702802 A CN 112702802A CN 201911007379 A CN201911007379 A CN 201911007379A CN 112702802 A CN112702802 A CN 112702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database
user
access network
recovery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73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2802B (zh
Inventor
徐海荣
林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0073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280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0073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02802B/zh
Priority to US17/768,847 priority patent/US20240236647A9/en
Priority to EP20879625.0A priority patent/EP402500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15394 priority patent/WO20210779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2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2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2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包括:响应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当查询出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计算接收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数据库中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判断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当判断出时间差小于有效时长阈值时,则识别出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escription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各家运营商都比较关注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Voice over New Radio,简称VoNR)用户的体验,因此基站对于这类用户有一套保障策略。在生效保障策略时,需要先识别出用户为VoNR用户,通常的方法是等用户建立业务后,根据该用户是否携带的5QI1/5QI2承载来识别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然而,一些保障策略在用户接入阶段就需要识别出该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
在相关技术中,协议已经支持在非激活态(Inactive)用户的连接恢复(Resume)阶段,通过随机接入信息3(又称为MSG3)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原因值可识别出主叫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但是,对于被叫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无法进行识别,导致基站无法针对被叫用户来优选运行保障策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其中,包括:
响应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当查询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计算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所述数据库中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当判断出所述时间差小于所述有效时长阈值时,则识别出所述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
将配置有所述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所述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更新;其中,所述当前时间戳作为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更新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当判断出所述数据库中未存储有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时,则将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所述当前时间戳写入至所述数据库中;
当判断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时,则将所述数据库中先前存储的与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相对应存储写入时刻修改为所述当前时间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识为预先设定的寻呼高优先级标识或预先设定的用户类型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标识为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步骤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恢复请求原因值;
根据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识别判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否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
当判断出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则执行所述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识别判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否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是否为高优先级接入、被叫接入、移动位置业务优先级接入中的一者;
当检测出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为高优先级接入、被叫接入、移动位置业务优先级接入中的一者时,则判断出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包括:
提取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查询模块,配置为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计算模块,配置为所述查询模块当查询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计算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所述数据库中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识别模块,配置为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时间差小于所述有效时长阈值时,识别出所述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标识配置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以及,将配置有所述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数据管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所述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更新;
其中,所述当前时间戳作为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对处于Inactive态的被叫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进行有效识别,以便于基站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端,采取不同的接纳或服务质量策略,从而能够在最大化利用运营商系统容量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04的一种可选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用于VoNR业务中,能够对处于Inactive态的被叫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进行有效识别,以便于基站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端,采取不同的接纳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策略,从而能够在最大化利用运营商系统容量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过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相关技术中主叫终端与被叫端建立语音通话过程进行详细描述。首先,主叫端发起随机接入,以与周围的一个基站恢复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主叫端由非激活态(Inactive)切换为激活态(Active)。接着,与主叫端建立RRC连接的基站向被叫端当前所属基站发送针对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的寻呼信息,被叫端当前所属基站接收到该寻呼信息后触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寻呼流程,被叫端当前所属基站向被叫端发送RAN寻呼,被叫端响应该RAN寻呼触发RRC连接恢复流程;被叫端发起随机接入,以与周围的一个基站恢复RRC连接。此时,主叫端和被叫端之间可进行高清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的用户端均是指“被叫端”。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包括:
步骤S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基站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后,从该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标识为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nactive-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简称I-RNTI)。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端的设备类型不同,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可能为RRCResumeRequest或RRCResumeRequest1;其中RRCResumeRequest内的I-RNTI(也称为short I-RNTI)为24比特,RRCResumeRequest1内的I-RNTI为40比特。
步骤S2、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其中,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在步骤S2中,当查询出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则执行步骤S3;当查询出数据库中未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则执行步骤S6。
步骤S3、计算接收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数据库中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步骤S4、判断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当判断出时间差小于有效时长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5;当判断出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有效时长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6。
步骤S5、识别出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步骤S6、识别出用户端不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该方法不但包括上述步骤S1~步骤S6,还包括步骤S01和步骤S02,下面仅对步骤S01和步骤S02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01、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
基站在被触发RAN寻呼流程时,会检测该RAN寻呼流程是否是由VoNR业务相关信令所触发。具体地,当检测出该RAN寻呼流程是由5QI5(一种5G QoS标识符)的服务质量流(QoSFlow)的核心网数据达到所触发,或由核心网下发的数据连接(PDU Session)修改请求消息请求建立5QI1或5QI2的QoS Flow的信令所触发时,则确定出该RAN寻呼流程是由VoNR业务相关信令所触发,此时执行步骤S01;反之,则确定出该RAN寻呼流程不是由VoNR业务相关信令所触发.
步骤S02、将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端所属基站在想其他相邻基站发送RAN寻呼信息的同时,也会向被叫端发送RAN寻呼,以供被叫端响应该RAN寻呼而触发RRC连接恢复流程。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对步骤S01~步骤S02与步骤S1~步骤S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即步骤S01~步骤S02可以位于步骤S1~步骤S6之前执行,或之后执行,或两者同步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义标识为预先设定的寻呼高优先级标识。具体地,可通过对协议进行设置以实现为RAN寻呼信息配置寻呼高优先级标识。
寻呼优先级(Paging Priority)是已有的3GPP38.473协议和3GPP38.423协议中的字段。其中,3GPP38.473协议为基站内集中单元向分布单元发送寻呼消息时的协议,3GPP38.423协议为两个基站之间发送RAN寻呼消息时的协议。通过对3GPP38.473协议和3GPP38.423协议中寻呼优先级的属性取值进行配置,以实现为RAN寻呼信息配置寻呼高优先级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3GPP38.473协议和3GPP38.423协议中关于Paging Priority字段部分的配置如下:
Figure BDA000224317687000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义标识为预先设定的用户类型标识。具体地,可通过对协议进行设置以实现为RAN寻呼信息配置寻呼高优先级标识。
更具体地,在已有的3GPP38.473协议和3GPP38.423协议中的增加“User Type”信元,并配置相应属性取值。在一些实施例中,3GPP38.473协议和3GPP38.423协议中关于“User Type”字段部分的配置如下:
Figure BDA0002243176870000082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预定义标识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作限定。本公开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为RAN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通过上述步骤S01和步骤S02可实现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以供本基站以及相邻基站对被叫端的身份标识进行存储获取对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进行更新。具体内容可参见后续实施例中描述。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不但包括上述步骤S1~步骤S6,还包括步骤S03和步骤S04,下面仅对步骤S03和步骤S04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03、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S04、根据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其中,当前时间戳作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通过上述步骤S03和步骤S04可实现对用于识别用户是否为VoNR用户的数据库进行更新。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04的一种可选实现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步骤S04包括:
步骤S041、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其中,当判断出数据库中未存储有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时,则执行步骤S042;当判断出数据库中存储有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时,则执行步骤S043。
步骤S042、将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写入至数据库中。
步骤S043、将数据库中先前存储的与被叫端的身份标识相对应存储写入时刻修改为当前时间戳。
基于上述步骤S041和步骤S043可完成对数据库的更新。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该方法不但包括上述步骤S1~步骤S6,还包括步骤S1a和步骤S1b,下面仅对步骤S1a和步骤S1b进行详细描述。其中,步骤S1a位于步骤S2之前执行。
步骤S1a、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恢复请求原因值。
步骤S1b、根据恢复请求原因值识别判断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否由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
在步骤S1b具体包括:检测恢复请求原因值(Resume Cause)是否为高优先级接入(High Priority Access)、被叫接入(MT-Acces)、移动位置业务优先级接入(MPS-PriorityAccess)中的一者。
当Resume Cause为High Priority Access、MPS-Priority Access、MPS-PriorityAccess中的一者时,则判断出RRC Resume Request是由用户端基于RAN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否则,判断出RRC Resume Request不是由用户端基于RAN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对步骤S1和步骤S1a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即步骤S1可以位于步骤S1a之前执行、之后执行或两者同步执行。
在步骤S1b中,当判断出RRC Resume Request是由用户端基于RAN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则后续执行步骤S2;当判断出RRC Resume Request不是由用户端基于RAN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则后续执行步骤S6。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图6所示方法为前述部分实施例的结合,具体包括:
步骤S01、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
步骤S02、将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01和步骤S02是由被叫端当前所属基站执行。
步骤S03、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S04、根据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端当前所属基站以及相邻基站均为执行上述步骤S03和步骤S04。
步骤S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S1a、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恢复请求原因值。
步骤S1b、根据恢复请求原因值识别判断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否由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
在步骤S1b中,当判断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由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则后续执行步骤S2;当判断出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不是由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则后续执行步骤S6。
步骤S2、基站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后,从该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S3、计算接收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数据库中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步骤S4、判断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当判断出时间差小于有效时长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5;当判断出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有效时长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6。
步骤S5、识别出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步骤S6、识别出用户端不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端当前所属基站以及相邻基站均为执行上述步骤S1~步骤6是由被叫端建立RRC连接时随机接入的基站;其中,随机接入的基站可能是执行步骤S01~步骤S02的基站,也可能不是执行步骤S01~步骤S02的基站,其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基站可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该基站包括:提取模块、查询模块、计算模块、判断模块和识别模块。
其中,提取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查询模块配置为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计算模块配置为查询模块当查询出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计算接收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数据库中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识别模块配置为当判断模块判断出时间差小于有效时长阈值时,识别出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反之,则识别出用户端不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还包括:标识配置模块,标识配置模块位于基站中的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侧。标识配置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以及,将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还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位于基站中的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侧。数据管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以及,根据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其中,当前时间戳作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对于本实施例所提供基站内各模块的具体描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VoNR用户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2)

1.一种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其中,包括:
响应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当查询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计算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所述数据库中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当判断出所述时间差小于所述有效时长阈值时,则识别出所述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
将配置有所述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所述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更新;其中,所述当前时间戳作为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更新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
当判断出所述数据库中未存储有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时,则将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所述当前时间戳写入至所述数据库中;
当判断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时,则将所述数据库中先前存储的与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相对应存储写入时刻修改为所述当前时间戳。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标识为预先设定的寻呼高优先级标识或预先设定的用户类型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标识为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步骤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恢复请求原因值;
根据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识别判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否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
当判断出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则执行所述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识别判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否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是否为高优先级接入、被叫接入、移动位置业务优先级接入中的一者;
当检测出所述恢复请求原因值为高优先级接入、被叫接入、移动位置业务优先级接入中的一者时,则判断出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端基于无线接入网寻呼所触发的连接恢复流程所发出的请求时。
9.一种基站,其中,包括:
提取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中提取出用户端的身份标识;
查询模块,配置为查询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若干个身份标识及其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计算模块,配置为所述查询模块当查询出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时,计算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恢复请求的接收时刻与所述数据库中所述用户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的时间差;
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有效时长阈值;
识别模块,配置为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时间差小于所述有效时长阈值时,识别出所述用户端为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还包括:
标识配置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触发无线接入网寻呼流程,为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配置预定义标识;以及,将配置有所述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发送至同一基站内的分布单元以及其他相邻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的基站,其中,还包括:
数据管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配置有预定义标识的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从所述无线接入网寻呼信息中提取出被叫端的身份标识;以及,根据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和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数据库进行更新;
其中,所述当前时间戳作为所述被叫端的身份标识所对应的存储写入时刻。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1007379.8A 2019-10-22 2019-10-22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12702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7379.8A CN112702802B (zh) 2019-10-22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US17/768,847 US20240236647A9 (en) 2019-10-22 2020-09-15 Voice over new radio us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20879625.0A EP4025008A4 (en) 2019-10-22 2020-09-15 VOICE US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ON NEW RADIO, AND BASE STATION
PCT/CN2020/115394 WO2021077945A1 (zh) 2019-10-22 2020-09-15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7379.8A CN112702802B (zh) 2019-10-22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2802A true CN112702802A (zh) 2021-04-23
CN112702802B CN112702802B (zh) 2025-03-28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60A (zh) * 2005-07-22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呼叫控制方法与系统
WO2018054370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叫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0486A1 (en) * 2017-01-30 2018-08-02 Yung-Lan TSE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sume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756900A (zh) * 2018-06-05 2019-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ue标识安全性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90174394A1 (en) * 2017-12-06 2019-06-06 T-Mobile Usa, Inc. Prioritization of Mobile Termina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s
WO2019127431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cating serving msc for mt voice call service recovery
CN110035497A (zh) * 2018-01-11 2019-07-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及装置
US20190289661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multipl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60A (zh) * 2005-07-22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呼叫控制方法与系统
WO2018054370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叫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0486A1 (en) * 2017-01-30 2018-08-02 Yung-Lan TSE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sume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174394A1 (en) * 2017-12-06 2019-06-06 T-Mobile Usa, Inc. Prioritization of Mobile Termina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s
WO2019127431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cating serving msc for mt voice call service recovery
CN110035497A (zh) * 2018-01-11 2019-07-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及装置
US20190289661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multipl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756900A (zh) * 2018-06-05 2019-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ue标识安全性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25008A1 (en) 2022-07-06
US20240236647A9 (en) 2024-07-11
WO2021077945A1 (zh) 2021-04-29
EP4025008A4 (en) 2022-11-23
US20240137749A1 (en)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4887B (zh) 数据业务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10536375B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732948B2 (ja) 仮想ユーザ識別モジュール認証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7060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60037476A1 (en) Method for a secure detach procedure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992760B2 (en) Method for updating RPLMN inform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359698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on of privacy in paging of user equipment
JP201352898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マシン型通信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9644354B (zh) 一种完整性验证方法、网络设备、ue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874367A1 (en) Call authent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4302481B (zh) 切片选择方法、mep、应用服务器、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36861B (zh) 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核心网设备
CN113055972B (zh) 无线通信中的会话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246762B (zh) 一种本地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4168651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US102511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ject
CN115334490A (zh) 网络分片准入控制(nsac)发现和漫游增强
CN105409288B (zh) 一种共享网络的用户管理方法、相应的设备和系统
EP3035770A1 (en) Call servic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dication information delivery method and device
WO2024255388A1 (zh) 一种异常信令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44226A (zh) 确定空中下载技术承载方式的方法、usim卡及终端
CN112702802B (zh)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EP2663102A2 (en) Method, system and short message services center for sending short messages
CN109219049B (zh) 伪基站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02802A (zh) 新空口承载语音业务用户识别方法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