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3546A - 一种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93546A CN112693546A CN202110031246.5A CN202110031246A CN112693546A CN 112693546 A CN112693546 A CN 112693546A CN 202110031246 A CN202110031246 A CN 202110031246A CN 112693546 A CN112693546 A CN 1126935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rear wheel
- scooter
- front wheel
- pe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4—Floor-type foot 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包括:前轮组件;后轮组件;连接部;前踏板;以及后踏板。本发明在使用时,无需脚蹬地,只需两脚转动,即可实现滑板向前向后运动;同时,由于前踏板/后踏板都与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固定连接,在连接部竖向套筒轴向均可做任意旋转,这就可以灵活地控制滑板的运动方向;而且,在驱动两脚转动时,通过摆动上肢,扭转腰部,产生荡板效应,助力滑板车运行,使用该滑板车运动可达到运动上肢、腰部、下肢等多部位,增加身体平衡能力和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滑板车的连接部在后期生产中可以分段生产,整体滑板车具备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升级的特点,其还可以增加自适应系统和刹车系统,提高滑板车的附加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在的滑板车一般都无法控制滑板车的轮子转动,在转弯时就很被动。
在使用滑板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只脚来蹬地才能实现向前的动力,而且两只脚所踩的滑板都是一体的,控制起来不灵活。
最主要的是,现在市面上的滑板车在使用时,无法对腰部进行锻炼。
现在市面上的滑板车都没有地面自适应装置,当遇到陡坡或者地面不平整时,都会出现部分轮子离地的问题,严重影响安全。
现在的滑板车一般都无法控制滑板车的轮子转动,运动中的滑板在需要减速避免危险或避免碰撞时无法实时控制。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滑板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板车。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板车,所述滑板车包括:
前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上设有一前轮连接组件,所述前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前轮组件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后轮组件,所述后轮组件上设有一后轮连接组件,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前踏板,所述前踏板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相连接,当前踏板在水平面内旋转时,通过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带动所述前轮组件在水平面内转动;以及
后踏板,所述后踏板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相连接,当后踏板在水平面内旋转时,通过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带动所述后轮组件在水平面内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前轮组件连接处设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前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前踏板连接处设有第二推力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连接处设有第三推力轴承,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踏板连接处设有第四推力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之间还设有一隔离套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套接筒,所述第一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二套接筒,所述第二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接筒相配合;
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前轮组件,将前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前踏板,将所述前踏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三套接筒,所述第三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后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四套接筒,所述第四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后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套接筒相配合;
第三连接螺栓,所述第三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后轮组件,将后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以及
第四连接螺栓,所述第四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后踏板,将所述后踏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踏板和所述后踏板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连接部本体;以及
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本体的两端,且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组件包括:
前轮安装座,所述前轮安装座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前轮,所述前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安装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组件包括:
后轮安装座,所述后轮安装座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后轮,所述后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后轮安装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五套接筒,所述第五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六套接筒,所述第六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五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套接筒相配合;
第五连接螺栓,所述第五连接螺栓从第五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第五套接筒转动;以及
第六连接螺栓,所述六连接螺栓从第六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第六套接筒转动;
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七套接筒,所述第七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八套接筒,所述第八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七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八套接筒相配合;
第七连接螺栓,所述第七连接螺栓从第七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杆绕所述第七套接筒转动;以及
第八连接螺栓,所述八连接螺栓从第八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杆绕所述第六套接筒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同轴刹车装置,所述同轴刹车装置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上,用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的刹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刹车装置包括:
刹车轮安装座,所述刹车轮安装座设置在前轮安装座和/或后轮安装座上,且能够沿着前轮安装座和/或后轮安装座运动;
刹车轮,所述刹车轮设置在所述刹车轮安装座,其随着所述刹车轮安装座,且能够与前轮和/或后轮接触;
铰链,所述铰链第一端与所述刹车轮安装座相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输入端设置在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端与铰链第二端相连接;以及
回复装置,所述回复装置设置在刹车轮安装座上,用于所述铰链的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下端面上;
固定安装座,所述固定安装座设置在前轮连接组件和/或后轮连接组件上;
刹车线,所述刹车线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座相连接;
固定驱动块,所述固定驱动块上设有一能够让刹车线内芯穿过,但刹车线轴套无法穿过的第一驱动块通孔,以及一设置在第一驱动块通孔一侧的第二驱动块通孔;
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一端露出于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端面,另一端穿过固定块通过第二驱动块通孔与所述固定驱动块固定连接;以及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座内,且连接块上设有一能够让刹车线内芯穿过,但刹车线轴套无法穿过的连接块通孔,所述铰链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回复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固定安装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装置为一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地面自适应装置,所述地面自适应装置设置在连接轴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之间,用于调节整车的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面自适应装置包括: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上,且所述连接座与水平面平行;以及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第二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一与转动杆相配合,且与转动杆轴线方向相平行的第一通孔,以及一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且与转动杆轴线方向相垂直的第二通孔;
所述转动杆第二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转动杆轴线相垂直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一限位螺栓;
所述转动杆外侧套设有一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和所述连接轴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簧和所述连接轴之间还设有一第五推力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设有旋转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时,无需脚蹬地,只需两脚转动,即可实现滑板向前向后运动;同时,由于前踏板/后踏板都与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固定连接,在连接部竖向套筒轴向均可做任意旋转,这就可以灵活地控制滑板的运动方向;而且,在驱动两脚转动时,通过摆动上肢,扭转腰部,产生荡板效应,助力滑板车运行,使用该滑板车运动可达到运动上肢、腰部、下肢等多部位,增加身体平衡能力和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前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前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前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地面自适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同轴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刹车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板车,所述滑板车包括:
前轮组件1,所述前轮组件1上设有一前轮连接组件2,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与所述前轮组件1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后轮组件3,所述后轮组件3上设有一后轮连接组件4,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与所述后轮组件3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一端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转动连接,且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的转动轴线竖直向下;
前踏板6,所述前踏板6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相连接,当前踏板6在水平面内旋转时,通过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带动所述前轮组件1在水平面内转动;以及
后踏板7,所述后踏板7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相连接,当后踏板7在水平面内旋转时,通过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带动所述后轮组件3在水平面内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人的两脚踩在前踏板6和后踏板7上,当需要让滑板向前运动时,此时,通过转动前踏板6和后踏板7,通过两者交替旋转,产生向前的动力,驱动滑板向前运动。
当滑板运动起来以后,只需两脚反复转动,即可对滑板进行加速。
而且,本实施方式,在需要转弯时,我们只需通过脚来控制前轮组件1或者后轮组件3的方向,即可实现转弯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与所述前轮组件1连接处设有第一推力轴承81,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与所述前踏板6连接处设有第二推力轴承8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与所述后轮组件3连接处设有第三推力轴承91,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与所述后踏板7连接处设有第四推力轴承92。
具体地,采用第一推力轴承81、第二推力轴承82、第三推力轴承91和第四推力轴承92的,使得将这几个连接面处的滑动摩擦转化成滚动摩擦,大大降低了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之间还设有一隔离套筒51。
同样地,为了降低连接部5和前轮连接组件2和后轮连接组件4之间的磨损,我们还设计了隔离套筒51,该隔离套筒51一般采用铜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包括:
第一套接筒21,所述第一套接筒21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1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二套接筒22,所述第二套接筒22设置在所述前踏板6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3一端与所述第一套接筒21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接筒22相配合;
第一连接螺栓24,所述第一连接螺栓24穿过所述前轮组件1,将前轮组件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3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螺栓25,所述第二连接螺栓25穿过所述前踏板6,将所述前踏板6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3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包括:
第三套接筒41,所述第三套接筒41设置在所述后轮组件3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四套接筒,所述第四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后踏板7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二连接杆42,所述第二连接杆42一端与所述第三套接筒41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套接筒相配合;
第三连接螺栓43,所述第三连接螺栓43穿过所述后轮组件3,将后轮组件3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2固定连接;以及
第四连接螺栓44,所述第四连接螺栓44穿过所述后踏板7,将所述后踏板7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2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踏板6和所述后踏板7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
具体地,该预留孔可以拓展它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包括:
连接部本体52;以及
第一套筒53和第二套筒54,所述第一套筒53和第二套筒54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本体52的两端,且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组件1包括:
前轮安装座11,所述前轮安装座11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2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前轮12,所述前轮12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安装座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组件3包括:
后轮安装座31,所述后轮安装座31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4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后轮32,所述后轮32转动连接在所述后轮安装座31上。
具体地,前轮12和后轮32最佳的实施方式为各两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将滑板前踏板6和后踏板7旋转后,减小了滑板整体的宽度,更适于包装和搬运。
如图8所示,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五套接筒,所述第五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六套接筒101,所述第六套接筒101设置在所述前踏板6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五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套接筒相配合;
第五连接螺栓,所述第五连接螺栓从第五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第五套接筒转动;以及
第六连接螺栓102,所述六连接螺栓102从第六套接筒101侧面穿过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第六套接筒转动;
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七套接筒,所述第七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八套接筒,所述第八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七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八套接筒相配合;
第七连接螺栓,所述第七连接螺栓从第七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杆绕所述第七套接筒转动;以及
第八连接螺栓,所述八连接螺栓从第八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杆绕所述第六套接筒转动。
如图9-图12所示,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同轴刹车装置100,所述同轴刹车装置100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上,用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的刹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刹车装置100包括:
刹车轮安装座101,所述刹车轮安装座101设置在前轮安装座和/或后轮安装座上,且能够沿着前轮安装座和/或后轮安装座运动;
刹车轮102,所述刹车轮102设置在所述刹车轮102安装座101,其随着所述刹车轮102安装座101,且能够与前轮和/或后轮接触;
铰链103,所述铰链103第一端与所述刹车轮102安装座101相连接;
驱动装置104,所述驱动装置104输入端设置在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所述驱动装置104输出端与铰链103第二端相连接;以及
回复装置105,所述回复装置105设置在刹车轮102安装座101上,用于所述铰链103的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04包括:
固定块1041,所述固定块1041固定设置在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下端面上;
固定安装座1042,所述固定安装座1042设置在前轮连接组件和/或后轮连接组件上;
刹车线1043,所述刹车线1043一端与所述固定块104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座1042相连接;
固定驱动块1044,所述固定驱动块1044上设有一能够让刹车线内芯10431穿过,但刹车线轴套10432无法穿过的第一驱动块通孔,以及一设置在第一驱动块通孔一侧的第二驱动块通孔;
驱动块1045,所述驱动块1045一端露出于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端面,另一端穿过固定块1041通过第二驱动块通孔与所述固定驱动块固定连接;以及
连接块1046,所述连接块1046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座1042内,且连接块1046上设有一能够让刹车线内芯10431穿过,但刹车线轴套10432无法穿过的连接块1046通孔,所述铰链103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1046上,所述回复装置105设置在所述连接块1046和所述固定安装座104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装置105为一弹簧。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工作时,通过脚踩露出于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的驱动块1045,从而带动固定驱动块向下运动,在固定驱动块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驱动块1045通孔无法让刹车线轴套10432穿过,所以,在固定驱动块向下运动时,带动刹车线轴套10432向下运动,当刹车线轴套10432沿着刹车线内芯10431向下运动时,由于连接块1046上的连接块1046通孔智能让刹车线内芯10431穿过,刹车线轴套10432无法穿过,这就使得连接块1046在刹车线轴套10432的带动下,沿着固定安装座1042向下运动,同时压缩弹簧,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铰链103向下运动,在铰链103的带动下,将刹车轮102安装座101向两侧推开,从而使得刹车轮102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接触,起到刹车的目的。
当松开驱动块1045后,被压缩的弹簧内的弹性势能释放,反向向上将连接块1046向上推起,从而将刹车线轴套10432向上推,使得整个刹车装置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地面自适应装置110,所述地面自适应装置110设置在连接轴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之间,用于调节整车的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面自适应装置110包括:
连接座111,所述连接座111设置在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上,且所述连接座111与水平面平行;以及
转动杆112,所述转动杆112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座11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12第二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一与转动杆112相配合,且与转动杆112轴线方向相平行的第一通孔,以及一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且与转动杆112轴线方向相垂直的第二通孔1121;
所述转动杆112第二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转动杆112轴线相垂直的螺栓孔1122,所述螺栓孔1122内设有一限位螺栓1123;
所述转动杆112外侧套设有一压簧1124,所述压簧1124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11和所述连接轴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簧1124和所述连接轴之间还设有一第五推力轴承1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112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设有旋转套1126。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遇到路面不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动杆112使前踏板和后踏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得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都可以与地面接触,避免出现局部轮子与地面悬空的状态。
而且本实施例还设计了压簧1124、螺栓孔1122和限位螺栓1123,采用上述部件的设计,可以调节滑板的整体长度,在实际产品中,螺栓孔1122可以设计为2-3个,在不同螺栓孔1122内插入限位螺栓1123,同时配合压簧1124,即可实现滑板长度的调节。
压簧1124还可以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滑板本身的冲撞承重。
本实施例还设计了第五推力轴承1125,采用第五推力轴承1125的目的,当前踏板和后踏板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时,避免了压簧1124和连接轴之间的摩擦。同时,还在转动杆112和第一通孔之间设计旋转套1126,避免了转动杆112和第一通孔之间的直接接触。
本发明前后两组件均可实现单独或同时旋转、随动功能;且踏板表面防滑钉状突起取代传统滑板砂纸,避免更换砂纸达到环保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包括:
前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上设有一前轮连接组件,所述前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前轮组件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后轮组件,所述后轮组件上设有一后轮连接组件,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的旋转轴线竖直向下;
前踏板,所述前踏板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相连接,当前踏板在水平面内绕旋转轴线旋转时,通过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带动所述前轮组件在水平面内转动;以及
后踏板,所述后踏板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相连接,当后踏板在水平面内绕旋转轴线旋转时,通过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带动所述后轮组件在水平面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前轮组件连接处设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前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前踏板连接处设有第二推力轴承;
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连接处设有第三推力轴承,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踏板连接处设有第四推力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之间还设有一隔离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套接筒,所述第一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二套接筒,所述第二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接筒相配合;
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前轮组件,将前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前踏板,将所述前踏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三套接筒,所述第三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后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四套接筒,所述第四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后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非圆形;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套接筒相配合;
第三连接螺栓,所述第三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后轮组件,将后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以及
第四连接螺栓,所述第四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后踏板,将所述后踏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踏板和所述后踏板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连接部本体;以及
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本体的两端,且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和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包括:
前轮安装座,所述前轮安装座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前轮,所述前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安装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包括:
后轮安装座,所述后轮安装座与所述后轮连接组件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后轮,所述后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后轮安装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五套接筒,所述第五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六套接筒,所述第六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五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套接筒相配合;
第五连接螺栓,所述第五连接螺栓从第五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第五套接筒转动;以及
第六连接螺栓,所述六连接螺栓从第六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第六套接筒转动;
所述后轮连接组件包括:
第七套接筒,所述第七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八套接筒,所述第八套接筒设置在所述前踏板下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
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七套接筒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八套接筒相配合;
第七连接螺栓,所述第七连接螺栓从第七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杆绕所述第七套接筒转动;以及
第八连接螺栓,所述八连接螺栓从第八套接筒侧面穿过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杆绕所述第六套接筒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同轴刹车装置,所述同轴刹车装置设置在所述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上,用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的刹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刹车装置包括:
刹车轮安装座,所述刹车轮安装座设置在前轮安装座和/或后轮安装座上,且能够沿着前轮安装座和/或后轮安装座运动;
刹车轮,所述刹车轮设置在所述刹车轮安装座,其随着所述刹车轮安装座,且能够与前轮和/或后轮接触;
铰链,所述铰链第一端与所述刹车轮安装座相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输入端设置在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端与铰链第二端相连接;以及
回复装置,所述回复装置设置在刹车轮安装座上,用于所述铰链的复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滑板车的同轴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下端面上;
固定安装座,所述固定安装座设置在前轮连接组件和/或后轮连接组件上;
刹车线,所述刹车线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座相连接;
固定驱动块,所述固定驱动块上设有一能够让刹车线内芯穿过,但刹车线轴套无法穿过的第一驱动块通孔,以及一设置在第一驱动块通孔一侧的第二驱动块通孔;
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一端露出于前踏板和/或后踏板上端面,另一端穿过固定块通过第二驱动块通孔与所述固定驱动块固定连接;以及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座内,且连接块上设有一能够让刹车线内芯穿过,但刹车线轴套无法穿过的连接块通孔,所述铰链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回复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固定安装座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滑板车的同轴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装置为一弹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还包括:
地面自适应装置,所述地面自适应装置设置在连接轴与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之间,用于调节整车的平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自适应装置包括: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上,且所述连接座与水平面平行;以及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第二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滑板车的地面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一与转动杆相配合,且与转动杆轴线方向相平行的第一通孔,以及一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且与转动杆轴线方向相垂直的第二通孔;
所述转动杆第二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转动杆轴线相垂直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一限位螺栓;
所述转动杆外侧套设有一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和所述连接轴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滑板车的地面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和所述连接轴之间还设有一第五推力轴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滑板车的地面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设有旋转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358299 | 2020-11-25 | ||
CN202011335829 | 2020-11-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93546A true CN112693546A (zh) | 2021-04-23 |
CN112693546B CN112693546B (zh) | 2022-11-18 |
Family
ID=7551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31246.5A Active CN112693546B (zh) | 2020-11-25 | 2021-01-11 | 一种滑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9354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05474A (en) * | 1995-05-04 | 1996-04-09 | Yeh; Hsiu-Ying | Folding skateboard |
KR200400315Y1 (ko) * | 2005-05-20 | 2005-11-04 | 서대수 | 스케이트보드 |
CN1872615A (zh) * | 2006-06-20 | 2006-12-06 | 周安定 | 一种能兼作自行车的运动型滑板车 |
CN201441808U (zh) * | 2008-11-13 | 2010-04-28 | 新仕高中国 | 三轮滑板系统 |
US20170182398A1 (en) * | 2014-07-11 | 2017-06-29 | La Revolta Disseny De Mobilitat, S. L. | One-person vehicle for urban transport |
-
2021
- 2021-01-11 CN CN202110031246.5A patent/CN1126935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05474A (en) * | 1995-05-04 | 1996-04-09 | Yeh; Hsiu-Ying | Folding skateboard |
KR200400315Y1 (ko) * | 2005-05-20 | 2005-11-04 | 서대수 | 스케이트보드 |
CN1872615A (zh) * | 2006-06-20 | 2006-12-06 | 周安定 | 一种能兼作自行车的运动型滑板车 |
CN201441808U (zh) * | 2008-11-13 | 2010-04-28 | 新仕高中国 | 三轮滑板系统 |
US20170182398A1 (en) * | 2014-07-11 | 2017-06-29 | La Revolta Disseny De Mobilitat, S. L. | One-person vehicle for urban transpor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93546B (zh) | 2022-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14112Y (zh) | 滑行板 | |
TWI816681B (zh) | 用於輪式車車輪懸架組件的帶氣體彈簧的直列式震動吸收器 | |
EP3114019B1 (en) | Vehicle terrain-tracking systems | |
CA2632858C (en) | Jogging stroller | |
US6672607B2 (en) | Mini scooter | |
WO2000027488A1 (en) | Steerable wheel assembly with damping and centering force mechanism for an in-line skate or roller ski | |
WO2010138227A3 (en) | Skateboard providing substantial freedom of movement of the front truck assembly | |
US20110079976A1 (en) | Skateboard with enclosed chassis and improved suspension | |
CN112693546B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14130235U (zh) |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地面自适应装置 | |
CN214138833U (zh) |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同轴刹车装置 | |
CN104394948A (zh) | 用于娱乐骑行板设备的制动装置 | |
CN101925385A (zh) | 滚动构件 | |
CN112078711B (zh) | 一种减震机构及安装有该机构的滑板车 | |
US20020125659A1 (en) | Steering and braking in-line skate or roller ski | |
JP6928357B2 (ja) | マルチリンク付きの直列ウィールベース及びその用途 | |
CN216676929U (zh) | 一种跨双轮铰接式新型刹车机构 | |
CN214296311U (zh) | 制动装置 | |
CN216070320U (zh) | 一种适用于滑板车的减震机构和滑板车 | |
KR101990397B1 (ko) | 레저스포츠 운동기구 | |
CN107867116B (zh) | 适用双横臂悬挂系统底盘前桥总成 | |
CN208963219U (zh) | 一种挡泥板组件及滑板车 | |
CN107029415A (zh) | 一种脚蹬踏板可加速型趣味滑板 | |
CN218890136U (zh) | 一种转向平稳的滑板及其转向架 | |
CN2299646Y (zh) | 弹性助力旱冰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